为什么人的手掌要弯的?挺直反而不是很舒服呢

中国史式八卦掌
八卦掌问答录
来源:&&加入时间:&点击:3138 [双击滚动窗口]
练习八卦掌的人为什么要不停地绕圈走转? 八卦掌亦称转掌,也有人把它形象地称之为“推磨门”,其原因是练八卦掌的人总是不停地左右旋转地走圈。董海川先师八卦歌诀云:“混元一气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招招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左旋右转不停地走圈,是八卦拿这一武术流派的主要特点,是八卦门独特、简捷、高效、重要的功夫。 八卦掌强调不停地走转,是因为八卦掌以《易》理为拳理。我们知道,天体运动,宇宙变化、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生命传递,人体结构,时空观念,社会变迁等一切事物的变化,从外象到实质,无一不是圆的运动---当然不是机械的、简单的轨迹重复,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绕圈走绕是人为设计的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运动,八卦先辈用这种方法强化圆运动,一方面是受易理的启发,另一方面是从人与大量的客观现象中,从人与自然长期斗争的切身体会中,从人与野兽和人类自身相互争斗、撕杀的实战经历中悟出来的。圆运动极符自然万物变化之规律。时时强化圆的观念,处处强化圆的运动,是武术运动健身与抗暴的诀窍,是习武之人“登高”、“大成”、“防衰”、“抗暴”,锻炼天人合一的要道。 我们从自身的体验中,也充分体会到,走转之法可以使周身各部关节、肌肉、韧带、血管、神经、脏腑、经络等受到顺其自然的旋转、拧拉,对祛病、强身,提高人体素质和提高抗暴能力,提高技击、技巧等确实极具功效。 已故八卦掌名家李子鸣老师,在国内外讲学中总是强调“走为百炼之祖”。“百炼不如一走”、“走为上策”、“走为高”、“走为强身健体,技击取胜的法宝”,经常教诲弟子“进了八卦门,要终生走转不停”。他说:“八卦掌先辈的功夫都是经年累月,左旋右转地走出来的,走到一定程度,整个人体和九节(掌、拳、肘、腕、肩、腰、胯、膝、足)之处,都如同一个旋转自如的金刚球体,别人不能碰,一碰就落空,就要受到跌翻或打击”。他在讲述八卦掌接手过招的战术时说:“八卦掌与人接手过招的战术是你不来我要你来,你要来我闪开”。当代著名武术家王培生老师在给弟子们讲授八卦掌技击战术时也经常强调“搭手交十字,迈步必循圆”、“搭手如鱼撞网”……都强调走转二字。走可以灵活机动,可以集中自己的优势,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或疲于奔命,处处被动,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绕圈走转是一种方法,通过走转的强化训练而强化自身的圆的观念,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不断强化圆的观念,使其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良好的稳定的程序,才能在实践中使圆的自然意识,圆的自然运动,圆的自然反应成为自然。这一方面要来自经年累月的刻苦锻炼,另一方面还要认真研究易理,并注意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细心观察,认真体验,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八卦掌为什么强调用掌不用拳? 八卦掌顾名思义,是以卦为理,以掌为用,是以练掌和用掌为主的拳术。八卦掌强调用掌的原因有四:其一,掌比拳长。武术界有“一寸长,一寸强”之说。在二人比手时,无论是徒手,还是用兵器,在同样情况下,长一寸就比短一寸要有利。而掌比拳长好几寸,所以用掌可充分发挥人体自身的生理条件,扬长避短。其二,掌比拳威力大,武术界有“宁挨一拳,不换一掌”之说。掌比拳接触面小,根据力学原理,同样的力量,作用的面越小,压强越大。如过去的纳鞋底,同是一个人的手劲,用锥子可以将鞋底穿透,而改用钉子就不容易穿透。由于掌指的面积小,还便于击中要害,其伤害对方的程度,要比用拳大得多。当然用掌指击人,有时也会自伤,避免的方法有两条:一是苦练掌指功夫,在走转和行拳时要时时注意力贯指尖,时间长了,指力就自然坚强了,另外还可以附加铁砂掌等操手方法,锻炼手指的穿击力量。另一条是讲究用掌的方法,八卦掌谱要求用掌时要“先戳后打使腕骨,松膀长腰跟步钻”,就是说八卦掌在用掌时要点塌结合,沾衣发力,寸劲击人。在用掌指戳人时,手指不要挺直,要微向内扣如瓦垅,不要把力量全使足,用指则要着意掌根,最好是螺旋出掌,如精蜒点水,一触即回,复以掌根击之。这样可以迷惑对方,使对方防不胜防,不但可以伤其筋骨,而且还可以截其气血,闭其经络,致敌重伤,而自己掌指又不致受伤。其三,是用掌击人易于变化。以掌出击,可穿、可戳、可塌、可削、可片、可按、可截、可掰、可扣、可推、可托、可钻、可翻、可挫、可掸、可拍、可打;回掌时可抓、可勾、可领、可带、可刁、可挂、可拧、可抖、可炸,如此等等,手法丰富多采,变化多端,优于用拳。其四,是从健身的角度讲,八卦掌的练与用,都能充分刺激手三阴三阳之经络,使气血直达梢尖,毫无阻滞,其健身与治病的效果极佳。 八卦掌提出的禁“三害”是指哪三害,为什么要求禁 “三害” 答:“三害”即“努气”、“努力”、“颠胸提腹”为什么称之为“三害”呢?这是因为:努气须憋气,憋气容易造成胸满气涌,过之久之可以伤肺。努力须鼓气,鼓气亦须憋气,努力等于努气加努力,除可伤肺外还会影响整个血液流通,使气力不能顺达.从而失去灵劲和整劲,对健身与技击都不利。如此长久,不仅会伤身,而且会养成以力降人的笨拙习惯,脱离内家拳的轨道。颠胸提腹,易使气血上涌,淤滞头部、肺部,不能气沉丹田,过之久之可以伤肝、伤肺、伤脑,于健身治病不利,而日还可以造成上重下轻,两足无根,于技击不利。 总之,所谓“三害”就是违反生理自然规律的三种作法。如果在练功和实战中不加以禁止,于健身技击均十分不利。正确的万法是要内外处处、时时刻刻力求自然,做到气沉丹田,含胸拔背,自然呼吸,用意不用力,用巧力不用拙力,用合力不用分力,用顺力不用逆力。如此才能使人健康长寿,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灵敏度和应变能力,才能使技击水平不断提高。 八卦掌要求的“明九节,守八反’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要有这种要求? 答:所谓九节就是将人体划分为三节每节再划分为三节。即人体以头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再分上肢以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以脚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八卦掌的发劲,起于根。通于中,行于梢。根节不明,力无源,手发空;中节不明,力不通,易失灵;梢节不明,力不透,攻难成。所谓“八反”是八卦掌与其他兄弟拳种所不同的八个方面。反,有反常规,反其道之意。这是八卦掌的主要运动特点。它是从长期的锻炼和实战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八反”的内容如下: 第一反:一般人进步先上后腿,退步先退前脚,而练八卦掌的人进步先进前脚,后退先退后脚。具体做法,如以右脚在前的右虚步为例,当进攻时,右脚先进半步,左足随即向右足前趟出一大步,随即右足再跟进半步,变成左足在前的左虚步;同样退步时,左足先向后撤半步,右足随即向左足后撤一大步,随即左足再向后撤半步,变成左虚步。这样做的好处是灵、快、稳、隐,不用明显地变换重心,即可前进后退。同是进退用此种步法,在进退的时候,可使敌人感到我进时敌退不及,我退时,敌跟不上。进退抢敌半步,我从容不迫,而敌则手忙脚乱;我则随心所欲,而敌则力不从心。另外常用此步法,不易被敌人牵动重心,而已比较隐蔽。 第二反:一般人进步都用直步,而八卦掌要求入则直步.出侧弯步,跨则横步,回则倒步;步法灵活巧妙,回转自如。 第三反:一般人出手五花八门,而练八卦掌的人是以静待动,以动应变,以不变而应万变。敌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保持实力,见机行事,把握全局,控制变化。 第四反:一般人交手时,多拳打脚踢,窜蹦跳跃,而练习八卦掌的人则穿掌掩肘,直掌穿打,以腕击人,一般也不用满手抓住对方,而多用指掌发力。 第五反:一般人击人用梢,只注意局部的力量,而练八卦掌的人,则使梢先使根,用整劲击人。 第六反;一般人用手握拳而后击人而统习八卦掌的人,主要用两掌击人,较之用拳,又快、又长、又有力。 第七反:一般人回身才能对后方,而练习八卦掌的人动步便走八方,灵活多变;别人拳打六路,而八卦掌则要求顾盼十方(即四正、四隅和上下空间)。 第八反:一般人挺身直进直退,而练习八卦掌的人,则转换变位,掌到步随。
  董海川先师所传八卦掌以外其独特的技击著称于世,其招法出神入化、奥妙无穷。技击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是拳术的精髓。八卦掌是刚柔相济的拳术。有歌诀:刚在先兮柔腰与手,我则吸腰步稳扬。用刚劲之先必须隐含柔劲,此谓“刚中寓柔”;在用柔劲之前,必须以则劲为后备,此谓“柔中寓刚”,攻与守都不能脱离这个原则。当对方用柔劲时,我则以刚劲对付;对方用刚劲时,我就用柔劲吸腰稳步而化之,然后再击之,即可取胜。
二、整劲击人 
八卦掌击人用的是整劲,此整劲是从根节而出,根在于脚,发于腿,主于腰,形于手指。该劲非一般的浊力或拙力,是刚、柔、巧、脆几种力合而为一的一种劲,这种劲威力无比,无坚不摧,有歌诀:
先天之气要练习,刚柔相济细推寻;
八卦掌法留意记,不怕猛汉力千斤。
三、欺上瞒下
八卦掌的技击招法变幻莫测,可谓一部活的兵法,那“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以逸待劳、顺手牵羊、欲擒故纵、反客为主、调虎离山、混水摸鱼、假痴不癫”等等奇谋方略,活脱脱地展现在八卦掌的招法之中,使对方防不胜防不知所措。有歌诀:
此掌与人大不同,未击西兮先声东;
指上打下就得知,卷帘倒流更神通。
  此诀中的二三句即为八卦掌对兵法的活用。
四、以正取斜 以正取斜或以斜取正是八卦掌技击的一大特点。有歌词:
高欲低兮矮与扬,斜身绕步不须忙;
斜翻倒翻腰着力,翻到极处力要刚。
   诀中一二句讲:方比我高的,我应以低势攻他的下路;比我矮的,我则用高势进攻他的上路。无论如何换势,都必须以正取斜或以斜取正,设法使对方入空,从而战胜对方。在敌方来看,我是侧方,其实我是正方,也就是不与敌作正面交战,而是让过敌手以后,紧跟敌身而进,制敌取胜。
五、步法赢人 凡拳术无步法则(拳)拳不灵。八卦掌的步法是制敌的战略,善走是其一大特点,正如歌词所说“招招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只有不停地走,才能避敌之锋芒,使敌眼花缭乱,才能上下配合协调、诱敌深入,从而击溃敌人。
&&& “半步跟”或“半步当先”是八卦掌步法中的显著特点,有歌词:
未从动梢先动根,手快不如半步跟;
出入进退只半步,制手避招而安神。
&&& 此歌词讲的即是“半步跟”。八卦掌的变招换势只需用半步,进退闪躲也只需半步,此半步即是八卦掌赢人的根本。
六、八反“八反”是八卦掌独具的特点,与别家拳术迥然不同,因此八卦掌也称“八反掌法”。
   一反:进步先进前步,退步选退后步;
   二反:入则直步,出则弯步,跨则横步,回则倒步;
   三反:人则五花八门,我则静以待动;
   四反:人则拳打脚踢,我刚穿掌掩肘;
   五反:人则使梢,我则使梢先使根(梢是手、根是肩);
   六反:人则用拳变之掌,我则用直伸之掌;
   七反:侧回身才能对后,我则动步以接八方;
七、善用“九节劲”
   八卦掌将人身部位分成九个节,即头为梢节、腰为中节、下腹为根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八卦掌将九个节的运劲使力贯以掌法,使八卦掌刚劲相济的整劲所向披靡,威力无比。
   以上介绍的是八卦掌技击的几个主要特点,如果文中有言误或疏漏之处,还希望武术界同仁以及广大读者批语,使八卦掌这束武术花更完美、更鲜艳。
八卦掌劲法
摘抄于八卦掌网站
& 八卦掌功法中,除了在吸化掌对练中培养外,还常用如下方法。
& 一、橡皮绳法。用一根长3米左右的橡皮绳,两端固定,中间绕在胳膊、腿,腰等处慢慢移动,可定步也可动步,可向各方向移动,动作宜慢不宜快。
& 二 弹簧绳法用一根约三米长的绳子,两端各系一弹簧(可从拉力器上取),练法同橡皮绳法。
& 三 单手划弧法甲乙右腿在前,右手在胸前互搭,甲先向右向下划弧,乙用力阻抗并随甲匀速慢慢动,到胳膊接近直时停;乙开始反攻,乙向上向右向下划弧,甲用力阻抗,并随乙慢慢动,到胳膊接近直时停。甲再主动反攻。
& 四 单腿划弧法甲乙两膊互扶,右腿轻提,脚互搭,划弧。方法与单手法相近。这里介绍的是一侧的手、腿,另一侧类同,读者可自习之。八卦掌的“横劲”横劲与竖劲垂直,是搏击中不可缺少的劲力。历来是竖劲好练,横劲难得。在以小制大,以弱胜强的技巧战中,横劲尤为重要。
& 在多数情况下,人站成丁八步,在前的脚为直,在后的脚为斜向前,这种情况竖横方向。在马步站立时,竖向、横向。由于人的生理因素及站立姿势决定了在竖向上力量大,“横劲”。在横向上力量小,“不得劲”。在推手或散打中尽量寻找对方的横向,护住自己的横向。在瞬间变化的对抗中,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横向永久不受侵犯。
& 一旦自己的横向受人制约,就应有相当的力量对抗,以保持平衡,赢得化逆为顺的时间。另一方面,当某时某刻用自己的横向力攻人最为合适时,就需要有较大的横力。
& 在八卦掌套路里突出了横劲的练习。如单换掌一式中,前拿拧穿外拨,后掌穿出后的挑拨;在移花接木式中的小膊抽带外挤;黑熊反背式中,背向后倚、两掌向前下按。
& 如果像做操那样练习,效果一般。明白这些式子的意义,加上意念,才能培养出横劲。除了在某些式子加强横劲训练外,在整体上要求“屈膝随胯腰扭足,扭步合膝抓地牢”,为的是加强横劲。平时练习走圈,上身要向圆心转,两肩连线与径向成 30度或 45度。一些同志图省事,两肩连线与径线重合。这样练习效果必定差
八卦掌的爆发力
爆发力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是衡量习武者优劣的尺度。各门派的武术家无不重视爆发力的训练,八卦掌则要求把“爆发力训练”作为必修课。八卦掌提倡“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是说在走转变化的配合下,一招制胜。这“一招”就是使用了爆发力。现把八卦掌爆发力的训练方法简介如下,供参考。
一、&& 爆发力的特点
爆发力是“瞬间”发出的力,如炸弹爆炸一样。打人的部位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骤增,具有极大的动量,因此有极大的破坏力。
爆发力的发放形式多种多样,发力方向也随机变化。
二、爆发力的训练
1、周身协调。不论用掌、脚、肘等部位爆发,都必须全身各处协调一致。该松的松,该紧的紧。所谓“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各部位都要围绕“目的”而发力。就象一场战斗,指挥部要正确发号施令、战士要打准每一枪、通信班保证信息畅通、服务队保证弹药物资供给等。
协调的第二层意思是要求身体各发力部位要适时、适量发力。俗话说: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不论一身有几“弓”,各“弓”发力的大小、方向、时间都必须协调合理。
2、间架合理。爆发力和生活用力一样,都要求自身间架合理,符合力学要求。比如向前出拳,打出的力要与后腿蹬地得到的力同方向,至少是在同一面内。只讲“功夫全凭后腿蹬”是不够的。如果你发的力符合上面的要求,你有多大的力就能使出多大的力;反之,你不仅使不出全力,还会被对方弹回,甚至摔倒。平时做师傅的给学生“整架子”就包括这方面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常识,两人抬重物,如果“准备好”了,抬200斤的重物也没问题;如果没有“准备好”,不仅抬不起200斤的重物,还会被压倒。原因就是“间架”问题。
3、意识领先。用意识指导发力,意识要强烈。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会克服困难,一往无前;目的一达到,会立刻失去动力。正如俗话说的:不愿当将军的军人,连士兵都当不好。练习八卦掌时,要求“穿掌如放箭,回手如闪电”。又云: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在意识上要想着快上加快,“一想就到,一到即回”。意识强烈能最大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自身的潜能,平时只能搬100斤的重物,在危机时可能搬动150斤的重物。
意识的强烈,可以这样去理解。如果有人要测试你的脖项挺力,你可能有50斤的力;但是,如果有坏人欲把你的头按进水里去,这时你会表现出80斤的挺力。一种求生的意识在起作用,这种意识是强烈的。
在练习爆发力时,每次都要认真,不发则已,发则全力以赴。
4、与其它练习相结合。爆发力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由人的身体素质、精神状态等因素决定。因此,我们提倡全面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熟练掌握发放“爆发力”的时机。在练习各功法的时间比例上,合理安排爆发力的训练。如果你每天练80分钟,那么你用10分钟练习“爆发”即可,不能一味练习爆发,否则事与愿违!&&
  修持者全身各关节在锻炼的全过程中,如同上满的发条,对外来作用的反应为不沾不应,即沾即应。一受外力,立生反应。沉肩使肩关节端处略向下沉,并一直保持这一体式。堕肘使肘关节处略向下引,如有物栓堕。并一直保持这一体式。
  指钻、臂炮、掌劈、肱崩、两膀横劲,合称五行暗劲。
  指钻:是指在正常的体式摆定之后,内里发一暗旋,一般暗旋的方向,依循腕关节处的回旋方向。比如双按掌,腕关节处向内回旋,则指尖部亦发一向内暗旋之力,并一直保持此一暗旋。
  掌劈:是指在指钻劲设定之后,掌缘部位发一如斧劈木之暗切之劲。劲力方向,依循掌缘方向。比如旋双按掌,掌缘朝向前方,略偏前上。则此暗切之劲亦向前上。并一直保持此一暗切之力。
  肱崩:是指在掌劈劲设定之后,肱骨之内发一如弯木反崩反弹之劲。劲力方向,依循肱骨弯回方向的反方向。比如旋阴乘凤式,肱骨内弯,略向上,则此反崩反弹劲,略向外下,并一直保持此一暗崩之力。
  臂炮:是指肱崩之劲设定之后,臂部发一如子弹出膛后,枪身反座之暗劲。此劲力之方向,一般均向臂部之后下方。并一直保持此一暗座之力。
&& 两膀横劲:是臂部暗座之力设定之后,两膀舒一外展之暗劲。需待别注意不能因此改变了沉肩之意。亦需一直保持此一外展之暗劲。
  上述属初始时的锻炼方式,炼功者若果能按上述要领认真锻炼,则不但每日行圈时必能见汗,且几天之后,即能觉得自己的体力似恢复年青身时状态。总象有浑身用不完的劲。更重要的是,如此经过一、二个月,应可发现面部渐有潮红之色。人也会变得更加年轻。
  练八卦掌只有松,才能产生气,松是练气的不发二门。因为只有松,才能神静,呼吸才能细缓匀畅。要从形体到精神,从五脏六腹到四肢百骸,全部做到放松,这样一来,渐渐小腹、背脊面部都感到发热,最后可达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孔不入”了。有了内气,就会产生内劲,时日愈久,内气愈充,内劲越足,功夫越深。当八卦掌练到刚柔相济的程度的时后,就具备了一种弹簧劲,周身就象一架弹簧机,对手攻击到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会在瞬息之间,将其力柔化掉然后反弹出去。这种弹簧劲,正是刚柔相济内劲的本质特点。松能练出内气和弹簧劲,然而做到松并非易事。走圈是八卦掌的基本功,首先要在走圈中反复体会这个松字,然后在小八掌(又称功夫掌、定势转掌)、单操八势、转掌八势等等。直到大八掌中体会,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松练。几年八卦纯功,必然产生体内体外的变化,力也渐渐的不同。开始练的时候,不知道松是什么,不懂为什么松能打人,随着功力的增长,泄去自身的拙力,产生内家拳的力。最初产生的刚力是硬力,不能说是真正的刚,打人疼,伤人的力,不过也算是渐渐入门了,然后把硬力松开,产生柔化的力量,可以发人,随着功力的高低,可以达到发人数丈而不伤。分尺劲、寸劲,渐渐的已经懂力了,所谓化刚为柔。功力再长,便又出现真正的刚力,非前硬力可比,所谓化柔为刚。至于能不能达到刚柔相济,纯以神行,那就要看悟性。这些力产生,都是以整体力为基础的。
  初练八卦还是从不发力入手,先练身法、步法,久而久之,身法步法纯熟,自然就可发力了。不松,螺旋拧根本走不到位。向另一个方向平滑转换的时候,出现死角。需要一挂肉挂在一副骨头架子上转来转去,拧来拧去,钻来钻去,走来走去。松到才能拧到,入门以后,形成的就是松下来的拧。一开始练不发力,是为了行气,怕不会发力乱发,反而乱了气息。松是为了能紧,将肌肉松开方能拧转入内。放松放松再放松,步步深入。不松的话,拧不到位,走不匀,螺旋线转向中出死角。明劲也要大松大柔的去练,八卦掌同样也是要枝节灵活节节贯通,全身上下有任何一个地方松不开都不行,松而拧、沉而灵;拧裹钻翻、螺旋缠绕的立体走转,出汗而不气喘,神气意力归于一念方为入路。八卦起初训练, 先从大架式外形作易筋(抻筋拔骨),此为明劲,易筋后,筋长力大,但此时的劲需大,但不灵活,因此应开始以松作训练,能松至放弃肌肉,而用骨力,此为暗劲,光松不合,势必流于懈怠散乱;不拧不成八卦,八卦就是一个拧,拧并非拧住不放,时时拧转不停留,沉中才能体现出灵来。松的越好, 内劲就越大, 反之内劲就越小。
  松沉两字的用意无非是指将人体拳架骨节解开,使重心向下落至足。周身沉稳,转换灵活,一气贯通。内已含有解开骨节之意,骨节不解开,重心向下降落是不可能的。沉的标准是:将意气向下落入丹田至足,骨节解开后贯通,重心向下落到足、深入地。这样一来,拳架整体身法既解开了骨节又紧密、坚实,身沉稳、圆活而步灵动。沉的目的:即接对方来力时,我用力份量大而又转换灵活。发则劲力传给对方,自身重心沉稳又不给对方,足下却能走转自如。当然这需多年的围圆走转方可获得。真正做到八卦掌的要领时,几年内怕是得紧的不得了,象上螺丝一样越上越紧,功夫只有从紧中出。相信时间长了才能慢慢真正松下来,这时功夫也才真正的上身了。只要练的标准,就是在十冬腊月,走上几圈身上就冒汗。内圈手刚开始蹲身下势,就是在极度紧张中求大松大软。练到最后,踮着脚尖走内圈手。
  下塌腰克服生理曲线,即腰向后塌,臀向前收,不但有利于腰胯腿放松,而且所发的劲力,能全部到达肩部,只有松得好,筋才能放长。击人击能丈外,离地一尺以上贴在墙上停顿一下落地,叫挂画,所用手法叫张手雷,是练挑掌而成,带人与地面平行向后飞出, 是练带手而成。打外伤内,把胸膈肌震裂,是练杖板而成。皆是重点松根节锻炼出来的。
&& 走为先实为身法,练到忘记步法、手法,欲进则身已进,身即进则手足自然进。走打打走,闪走走闪,闪打打闪,片刻不停留,步法在夺位、换位至关重要。讲究动中打,一动就打,一打就走,不给对手以固定的点,功、技及打法同时训练,八卦之技求走中变。不管掌势之变或是架势之变,还是风格之变,甚至是传承之变,一个变字尽可说明。
八卦是先练直劲,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个垂直的力,这样就把八卦的向心的力练出来了,以后再学习打法,就可以掌握八卦。走圈不但可以练好腿上的功夫,还可以练出来腰力,走好圈以后加上穿掌,把两个胳膊贯通,这样八卦已经有小乘了,学习一下打法,运用于实战就可以快别人半拍了。真正的肩顶骨沉下去,肌肉不紧而筋骨有力,腰如轴立,再到肩胛骨松,再到肩胛骨紧,再到肩胛骨能动,再到肩胛骨与其它完全脱离,再到肩胛骨能接到下部劲气并送至肘至手且全身匀整。如果感觉一伸手全身之劲都能到手,而通身匀整、放松,气力平缓,则是八卦掌的感觉了。
  微收收下额,头顶悬,微收肛门和收臀,使整个脊椎达到自然的最长状态,舌顶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手掌虎口微张成圆形,四指微并拢自然伸直微曲,成荷叶状,或者可以称为类似于瓦棱状,所有手指尖用意念微微挑起,身体其它部分顺随配合之,不可坐腕。脚平起平落,不能离地面太高,做趟泥水或者小心地在薄冰上行走状,不能蹬地,不能用后脚跟着地。若沿圆周行走,里脚直,外脚扣,能感觉到圆周运动的离心力。所有这些必须同时精确做到,非要数年苦练不可,否则难以周全。在此走动训练的基础上,控制全身身形顺随沿太极图S形在三维空间中走平滑螺旋线,不能走死角,形成各种掌法。在走掌法和练习走法的时候,都不能丢掉意念。可以把意念放在手指尖,更好的是把意念从手指尖放出,身体顺随之,想象达到很远的地方。在进行掌形身体姿态变化的时候,整个身体跟随放出的意念在三维空间中走三维太极螺旋线。意念是自由的和速度极快的,但是身体是意念的基础。
八卦掌要求完美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意念达到微妙精密敏感的程度,在身体的任何点不需要冲拳距离就可以发动进攻和防守,然后练习如何控制和你发生接触的人的身体。随形势变化控制了对手的身体,使对手的身形恶劣,你就可以决定是制住他,是损伤他的关节,是重击他,还是摔倒他。人体在身形恶劣的情况下,不堪一击,何况八卦掌已经通过以上练习把手掌的攻击力变重,整个手掌和尺骨连在一起必须有那种利刃一样的攻击力和特征。
  径用八掌,运我刀剑。刀枪剑戟各种兵器之使用和变化,皆由掌法中生出。虽然互殊其形,但不异其理,拳脚如何使,也就是器械如何用。步法中曲中求直,掌法由直而曲,身法方圆互用,化器械于掌中,寓兵法之虚实,奇正各异其方。掌法分阴阳,用劲取刚柔,此转掌之妙有如行云,步法之动有似流水,取舍无常,行藏不定,掌术变幻,实不可思议。
道家八卦先从内功开始,有所成后练习八个掌势以求劲势,最后六十四式行桩达到拳劲合一。采用一种独特的内功,其运用特殊的爆发劲运劲技巧,可以在一瞬间就能把劲运满全身。内功有成后,采用的方法是原地姿势的八个基本掌式练习,讲究外动内静,以攻击发力为主,进而达到内功和外势的攻击模式协调。基本做到要求后,就进行六十四卦行桩的练习。八个桩法变化出来的六十四卦掌,六十四卦行桩的练法是通过击打不同方位的木桩将八个单势串连起来,形成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重点练习内劲攻击时的不同组合与转换技巧,掌法主要以“粘顶撞拐磕碰打”为主。势与势之间的变化由个人练习中自然形成,只着重内在的劲力变化,不注意外型的变化,从而在内劲的变化中自然形成挪闪腾转的身法变化。六十四行桩所布位置同天地方圆图,按九宫方位布桩,行翻穿变同九宫桩形异实同。木桩用碗口粗的松木,外面绑上草绳,桩上有铃铛,在试功过程中,要求桩上的铃铛只能有一声响,以求劲力之速与整。
董老公转掌时,先用脚尖踮起脚转掌,后用脚跟踮起转掌。下势极低,练起来,有种飘起来的感觉,身法步法极尽飘逸。程庭华提出“一气八卦”。曹钟升老师看上去像个老学究,瘦瘦的,文文的,根本不带练武的象。但是他的金刚揉球掌、双撞掌、腕打都非常厉害,爆发力大得很。他练金刚揉球掌看上去两手就像揉着玩一样,但别人不能碰,碰上就得出去。他的双撞掌是先捋后撞。动手时吸身往怀中一带,随即骤然放开双手一撞就能把人打出很远。马世清平时练腕打,经常是身体直立,猛地向前一仆,两腕触地,再一用力又挺身而立,反复练习,非常自如,他的身体不能碰,碰上就像触电一样。
吴峻山施展游身八卦掌的时候,满室都是人影,令人叫绝。如神龙游空,百转千回,又如同行云流水,绵绵不绝。表面上看舒缓圆柔,内在又深沉坚刚;慢到方时快,快到圆时慢,开合转换,看不清衔接在何处,如圆之无端,整个过程神气鼓荡,一气呵成。尤其是八卦穿掌是吴先生毕生心血所积,当真如渊凝清光、岳峙风雷,其间阴阳开合,走转穿梭真个让旁观者恍恍惚惚,只觉得象一条大龙盘旋在云雾之中。孙禄堂和傅振嵩等大师的拳照,浑圆一气贯穿,看似定式,却感觉可以支撑四面。
  八卦是悟性拳,讲究以少悟多,参透造化,须知内中起点,进退伸缩,变化诸法。客观看待敌我,同时将敌我内形外势、相对位置、周边环境都算在内,以变应变。但又需具备形意攻坚、太极陷敌的能力,练就中和一气,气至中和,就能感应确切,因敌而应。神气贯一,身手步法随气而旋转,如绕一球周圆,目视球心,鼻孔呼吸细微,愈细愈长,其劲之运用须周身之劲均融活泼,有若无,实若虚,粘连不断,此八卦变中之妙。客观看待敌我,同时将敌我内形外势、相对位置、周边环境都算在内,以变应变。必先使手和臂的动作如车轮那样圆,形成圈子一般,圆形转动灵活,敏捷,又符合连环不断的作用。转换时急如闪电,步法轻灵,进退合宜,动静归根,双掌上下翻飞,如蛟龙戏水,飘忽不定。后掌伏于前肘之下,行步旋转,每一步踏出,方向全变,转起圈来,如走风车一般,令对手无从捉摸,迅速旋转,能一次面对多位敌人。接招换势中即将对手来力改变方向,或又圆活地转还给对手,练至浑身处处皆可转,何处来力即刻又转还给对手。
  八卦掌的精髓不是让你围着敌人转而是让敌人围着你转,其中身法,步法,方位,都是很关键的,当你运用得当时敌人会有你总在他身后的感觉,并不是非要走旁门或刻意转到敌人身后去,不是我要去,而是他要来,不是追着敌人打而是等着敌人来挨打。八卦掌是练斜用正,练功时拧腰转掌,实战时大体功架和三体式相似。八卦掌的核心是后发制人,从对方进攻的一侧进步至对方身侧或身后回击对方,但此法不可专用。凡主动进攻必取最短距离,必须要有突然性。要想侧后击敌,必须要具备正面进逼或封闭的能力。
  八卦总的要求出手不讲先后,要求刚柔相济不偏一面。在用法上可接手可不接手,掩己之中击他之中为首要,这要在基本身法上去求。八卦不提倡守中,而是以对手的中轴为自己之中,在走的过程,隐藏自身的中轴,要求避正走斜,目的是为了击中对手的中轴。在每一式来说练时求形整、求内劲,用时含有打法、发法、拿法、擒法,须时时揣摸。而更应知招招相连、身形多变的妙处。八卦避正打斜,也应知避正打斜再打正的诀窍。招式若有内家手法配合,便如虎添翼,真正能以弱胜强。没有学好内家手法,但有先天的条件,例如手粗体壮,配合半内家,半外家的手法,也是八卦掌。
  八卦掌之力为拧旋力,就是手拧可以打、拿,腿拧可以踢,身拧可以摔,整个动作就像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一样,地球绕太阳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八卦对敌时也是一样的,敌人就像太阳一样,所以用八卦搏斗时,一定不要忘记了这一点,公转和自转要抓住一个转动的东西是非常难的。无论曲线还是直线运动,无论横劲还是直劲,无论斜面进击还是正面进击,无论翻转还是盘旋,都要以腰为主宰,用腰来带动,形与力都不可散。转动即可以化力也可以攻击。抽击和缠绕的动作很多,行步既轻灵又沉实,只走不打,而一旦使用即皮沾皮攻、守中用中、避正打斜、指上打下、指东击西。练到高深处,手、肘、肩等全身各部位均能打人。身如巨蟒手如钢鞭,丹田内转气行百孔。注重走中发力,但任何掌式的相互连接必须是基本掌式的弧形变化。并强调无论身体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双掌的弧线内外拧转滚动全由身体高低反侧的运动带动而得,充分利用了关节为动力枢纽的这一特点。掌式的变化和步法的运动均由四大关节双肩双胯的360度的旋转而得。配合手臂的螺旋拧转,保证劲力直达指梢,碰哪哪有的均整状态。与人交手,身形掌式不动,只转动步法即可将敌击倒于掌下。八卦的打法含在八卦的走掌换势之中,其劲力主要是在走转中生成运用,其打法全在其身法的左旋右转之中,人言程廷华先生动起来如大蟒一般,全身是力。
  在打法上讲究以斜取正,或以正取斜。用力上是刚柔相济,运用的是变直的劲力。临阵时,全凭潜意识发招,不用再讲究什么招式、用哪里制敌。不过,平时练功还是要将全身力量集中于手掌之上,于一点上发出力量。初学使胸部无一丝紧张,气顺意专,敛神闭耳,逐步过渡致气沉丹田。而后致身无不稳,心无紧张,行如静水漂物、轻灵而不失沉稳。且该拧的拧紧,该松的松透。而后混身上下有电流一样的东西川流不息、振动不已,仍然旋转不停,继续在轻灵中有沉稳、沉稳中有轻灵,若忽而用则一螺旋、一颤间从触点送出,此触点应是针意,针意者一扎即收也。
  单换以推掌为主,变化于无形,其余掌式有形变化,虽其形像不同,其理则一。单换和双换,是两种手法,都是在搭手后,不同方位交换所搭的手,使对方被动。单换在换手后走到对方的外门,一只手控制对方半边身体,空出一只手进攻,双换使双手都交换搭手,并在换手中得式得手进行进攻。双换掌来源于心意六合的蛇行。青龙转身时用身把对手领开, 懂得用身劲, 如果身上没有掤劲, 对方仍可顺势用肩靠。
  先天掌徐徐轮舞以求养内气,是以自己为中心点,以静待动,假想敌自不同八方攻击自己,面南背北,两足不动,只需左旋右转拧身演练掌法,脚步前后左右八方自由移动。后天掌即转掌讲求实战,以走为本以动制静,以敌为中心点,通过单换掌左右转掌,斯机出手攻击对方,只有一个单换掌和踏掌,以走为本以动制静。定势八掌主要是培元练气,龙形掌主要是练身法,八面掌主要是对多人作战的练习,老八掌是打人的动力定型,64式散手是技击用的。单换掌聚力如炮膛,锻练气与力(内取象);双换掌近身有横竖,锻炼气与技(外取象);蛇形掌如刀锥,伸缩之用(取其形式);扣掌中流在分截,平托之用(力贯十指);合掌上身掌法下按有炸劲, 后按加翻身,讲得是尖钻, 重直弧兼用,多为阳阳;抱掌近身掌法上托兼双叉迹近阳阴;回身掌翻身之用迹近阳阴;顺势掌甩手掌法远身似穿针,迹近阴阴。
八掌都由单换起势,单换收尾,八掌归一以一化万,是练拧与结构, 拉张阴阳面肌群,开发未曾使用潜力。每一掌练习熟透后,运用时要练到散得不能再散。起点为穿掌、接则为可拿法、可擒法、可摔法;遇顾则变顺势掌,回身掌回身而走,脱身换影走而又回,磨身掌接塌掌,又叫三盘落地、白蛇伏草。八卦拧肩吊臂双手可得通背之力,如熊之劈掌可碎狮头,是熊膀之秘。八卦之胸前挂印是在走转中突然回身提膝,利用胯的催动把脚蹬出去,同时身体相应地后仰与前蹬踹之腿形成互争,以维持一足支撑的平稳能力。狮子回头看似打的手法其实打的脚法,脚一动手一抹则即仰跌。返身顺势掌击后颈大椎穴。回身掌向体侧一滑步,前手向外撸去,还有塌劲,胳膊撑起来,手掌是横的。然后后手随着点过去,手虽有前后,但两臂要有合力,犹如弓弩,两头绷上劲,才能射出东西,松了哪头都不灵。白蛇吐信左右参差化圆,并且出手可打上中下,拳掌皆可用,还是以打点为主,练熟后出手就是要害。八卦立掌推山入海,为竖劲之守,攻守都在一个劲势内。单脚独立转旋风可以用很快的速度转到对手的后面,这招不但可以攻,而且在不够打的时候也可以走。
  削、掖、塌三掌,是针对八卦特有的步法及身法而设计的,可以把平时在走转中锻炼出的浑元整劲最好的发挥出来。削掌是在走转中间架不动,拧裆反胯而成,横向螺旋发力,劲意斜上,力出掌刃,形如刀削;掖掌是在走下方压缩发力,劲意暗出,力藏掌心,借机而发。削掌和掖掌要使上力找,有四面八方的撑力,肩要沉,手不能使过了,练出准,才能收发自如;塌掌是在身形拧转中实然扭动腰身向对方胸腹的发力轨迹,劲意斜下,力出掌根,其形沉整,是在转掌时两手下按,指尖上挑,浑身力撑圆,心中放松。力量不泄的转就可以。塌掌威力极大,对搏时出掌指尖沾到敌人身子后,突然蹬地、转腰、抖身,沉送肩,掌在不回收的情况下顺势向下塌按,掌根发力击敌。这是一种寸劲儿的打法,如果塌按在敌人胸口,可轻松打得对方吐血内伤。这种打法的关键在于一要劲力急促,二要把自身的重量压上去,加大打击力度。可以用挡板找这个劲儿,转身练这个劲时,是用一棵比胳膊略粗的小树当靶子的。练的时候到了终点停一下,把意打到很远的目标之后才把手收回来,意念在后拉的手臂而不是在往前的手。两手拉着劲打人。掖塌之用须知破中节,制根节之法。中节一破,门户洞开;根节受制,胜负立判。老三掌穿、掖、塌掌之合成用技,其实是周身一掌一摸即倒。小臂和掌连一起仿佛是一把刀。不座腕,只有指尖挑起。闪打绝对不可以塌掌向下击实,这种形势下,人体绝对不堪一击。
  穿掌贵以随意走化为基,步要快、手要准、指要硬、腰腿有力、气要稳、心要狠、神要静中带杀气。重要的是练到自然的境界。穿掌攻击距离比拳远、杀伤力比拳大。身体放松用意不用力的时候,掌握合适的角度和意念就能造成人的严重内伤。如对方乱批乱打过来,近前以穿掌穿点其鼻脸,若不欲杀之只轻点戳,破挫其攻意而已,再一翻掌粘颤,人即昏跌。天然精术怕三穿,董老之慧剑神针穿灵变之极专破内家绝顶大高手。三穿掌就象左右直拳连击,但速度更快、身法更活、下有护档(扣步)有暗腿,穿手与步法一直不停,一直走对方左右身后并力争两手管一手,三穿掌基本不须混元一气、不须发力、不讲前后手,只须身法跟上、基本知拍和出手快速。内功有小成后,身法基本整齐合一、眼手能跟上、能基本护住自己破绽并可以一眼照定对方三尖,能基本知拍,三穿掌手不离肘、肘不离手,穿掌掩肘、掩肘穿掌,步随身换,意在掌先,周身要灵活但不要流于浮飘、手脚要沉重但不要流于僵硬。意要长远、神要内敛,肌肉不紧而筋骨有力,劲由肩发而前后互换。螺旋劲力伴随始终,发三留七以待变化快速。穿掌时后掌必须磨前掌肘下,虽八卦不讲拿人,但防人拿也是首要。
  螃蟹掌即是一摊一抹一撞,整臂齐打身力巨整,称直臂腕打,走中打掌力起于脚底,掌打腕也打全身打出,可轻易打跌高手,连敌手腕臂骨亦可一起打断,三尖对则出此力。腕打者横直竖三劲合一打,周身身法打,手前行以沾破敌门户。梢前行、中粘撞、身行走,沾到那一点即是打那一点,何处一接都是身力打,故腕打真义为周身一如打,无论我上前或敌前来打,总如两车相撞,打人之劲力由两人一起出,我身坚处打它身弱处,一近即败跌。腕打多用于上提,打击对方下腭或手臂,如曹钟升传的尹式“腕打膝撞靠身掌”就是此用法。腕打还可以用于左右打击对方肋部,或腋下,如程派的“转身腕打”和“顺势腕打”。另外就是直接撑打,如“天马行空”。
  董公将一生实战技法,一是化而后打,须吞化打圈须已练至小圈,一吞即入后脚跟底。二是截撞而打之,敌打来我截之,亦在同时撞打之。六合大撞力打法,此须圈已极小近无(彷佛不闪不架直打上)。三是闪打抽身换影打,敌来或不来都迎上,却如鬼眛闪擦而击之(打即不打水快流过),内家工夫已至极境方可为之。
  内家无论截(形意撞抖震颤搓)顺(太极履发)闪(八卦闪抹)三法,都不离一沾,高者沾之无形,周身皆能抹人。二抹眉跌人最快且可不伤人,剎那贴近敌身,沾控敌身成无助之失势状态,一指或二指或掌或前小臂轻沾额头双眉,敌如失根欲拔之桩木不能移躲,剎那闪移过的身后一两米行去,工夫高时跌人如漂木,轻快行过,敌身脚不能移(被固定在其人足下),重心却刹那因摸其双眉或眉间飞过一两米外,其重心飞出,人即仰跌飞出,剎那三四米或更多都可让人跌出魂魄来。掌击其头,若速高于其人头之后移,即震荡得伤。
  八卦不用平常之擒拿,但八卦高手能沾控中拿人神意,破人门户,直入三门拿人颈项全身,捕人术五龙盘玉柱。八卦五龙术一是闪电掌,打闪、轻快、抽、鞭劲,如宗鹤水手打人如中恶,沾抹闪打,抽身换影闪打,用掌柔如牛舌,掌翻人跌,周身一掌,无处不可打,剎那气打,掌韧如刚,掌翻如电,为轻快杀人技;二是沾翻破进直过中门,破进后以整小臂软劈打,软劈拳铁扫帚,二抹眉,一抹以掌指,二抹以小臂;三是五龙盘玉柱,沾翻捕人直破三关,将人头项摸搂在怀里,抹倒如巨熊拥吻,如抱情人,如揉破衣,而后踩在脚底,搓揉则敌椎挫筋断而杀,白猿献果,把对手的脑袋捧在手中好象耍猴。
  在准确的时间踏上对手的中门地位。以手掌前缘向对手面部虚虚划出,劈击对方面部。其中手掌小指根部劈在对方的鼻垂边面部神经交会的地方,手掌根部要柔柔的托住对手上下颌犬齿部位的突起部分,即运用沾字诀。对手上步时脚步刚好向上起的时候击出,对手会被自己的上步力借出,在转向后其用力还会继续,对手会向后摔出;对手上步时,全身劲力断在颈部的时候击出,效果是颈部错位并损害脊柱神经,对手瞬间死,一般未经过严格系统的推手训练的话,劲力在颈部全部都是断的。变中求,其妙用远非正侧所能形容,得势可分筋错骨,一式毙命,而却非正侧之用。
  八卦是变直的整劲。根本不用管对方打来的拳,沿着任何一种八卦掌招式的全身性螺旋线,把前掌打进去,其结果都是在重掌击中对手的身体的同时,手臂也把对方的手臂卸开了,那只拳打中就跟没打上一样,而且还收不回去,那么后拳就无法打上来。手随身转而手不自动,只换式才动,因手不动,所以手的周围不露空门。在外形无明显动作中,以其独特结构在走动中伤敌。
  走手技巧可以很舒服柔顺地运化敌人的力,毫无抗力或纠缠轻而易举地走脱,要求是被捉时,不与对方抗力,不突然暴力挣脱,要舒服走脱,才算是真功夫,被对手抓住手腕,放松的时候能立刻反出制住对手,不放松的时候只能是抢夺。八卦还含有擒拿秘穴法,包含古代流传下来的擒拿抓捕法,柔软地使用身体,轻快地扭捻着,如蛇一般跃动,潜击对方下部。
  拍人如拍球,是一拍借劲拔根后顺势发出,对方弹出如皮球。拨人如拨球,需要连续得点,而又控而不发。八卦门有一制服对手而不伤的方法,就是一接触对手,即推动对手,使其立不住脚,无法反抗,直至增墙壁为止,此为速度、技巧、功力之高级动作。制人不仅是速度、技巧、功力,更重要的是意制,就是不论对手如何变,要能跟着变,否则一遇高手就会受制。孙存周八卦一沾手后即可连续得点,一直拨人如拨球,将对方直拨到撞墙为止,敌随招如龙卷风旋出而自翻跌。
  用竿九根布之四正四根,四隅四根,当中一根。竿不拘粗细。初练地方要宽大,竿相离要远,大约或一丈之方形,或一丈有余,或两丈,不拘尺寸,练之已熟,渐渐而缩小,缩至两竿相离之远近,仅能容身穿行往来,形如流水,旋转自如,而不碍所立之竿。走练之时,舌顶上腭。会拳术者,按自己所会之法则运用可也。无论如何运动,左旋右转,两手身体不能动着所立之竿为要。此不只运动身体已也,而剑术之法,亦含藏于其中矣。竿之高矮总要比人略高。可以九个泥塾,或木塾,将竿插在内,可移动练。用时可分布九宫,不练时可收在一处。若地基方便,不动亦可;若实在无有竿之时,砖石分布九宫亦可;若无砖石,画九个小圈走之亦无不可。总是有竿练之为最妙,此法走练,起初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路,反之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外四正四隅八根竿,比喻八卦。当中一根,又共比喻九个门。要练纯熟,无论何门,亦可以起点,要之归原,不能离开中门,即中五宫也。走练之意,九竿如同九人,如一人敌九,左右旋转,曲伸往来,飞跃变化,闪展腾挪,其中之法则,按着规矩;其中妙用,亦得要自己悟会耳。人以所善诸艺往来穿梭数月,步法由拙渐活。
  盘根功旋转飞腾劲不断。定桩是在不动之式中养真气、固底盘、定格式,而行桩则是在进退变幻之中练内气、固底盘,是基本功的高级阶段。练之日久,在走架与技击中,虽进退迅速轻便而不失其沉着稳健,内气不散;着法变换敏捷而常能内劲吞吐自如,力贯四梢。具体练法是所走之圈直径仅为一米;步则是一摆一扣,脚根先着地,然后全脚掌着地;走双线,且身法较低。将气归于丹田,口虚含,舌抵上腭,以鼻中呼吸,细缓深长而均匀,全不用意,纯任自然,以神慑心,意静神安。行走时则步履与呼吸相随,无论快慢,一般地一息七步为宜,练之日久,或走或跑或与人较勇,皆可以保持中气平和而不喘息。
  十趾用力抓地,但不是将脚趾卷屈而抓,而是抓而不屈,是为增加附着力而抓,而非抓拿之抓。抓地牢是指小腿、脚背、脚底、和脚指都完全放松不用力,而把重心完全落在涌泉穴上,以保持身体平衡脚部牢固,没有丝毫倾动。把脚指用力扣地,只会造成脚部僵硬,对维持身体的平衡以及步法的变动反而不利。脚向前迈步落地时要探落,以前脚掌先落地,点探落实后,胯部前送,使脚掌向前搓地落实。每一步皆如此,如地下有陷坑状,须探出踏实方能落脚。双脚迈进时须摩足擦踵,每一上步,都须使双脚之内弓及踝部内侧相摩擦,以保证双腿整而不散,并使双脚内缘都在圆弧之切线上。脚离地时要力勾,使脚离地后不向后翻蹄亮掌,以保证脚掌能平起平落。双膝内扣,使两膝始终保持内合之势,每一动步,须使两膝相擦而行。两胯向内扣合,亦即两大腿向内扣合,使两腿有内夹之势,从而使劲整而不散,合而不乱。保持双膝始终处于弯屈状态,初练时可微屈,随着功夫日深而蹲之亦低。
八卦掌内气运行要明九节,透四梢。九节:臂之三节为腕、肘、膝,腿之三节为胯、膝、足,体之三节为头、躯、腿。具体到练和用则要求头顶项竖、腰如立轴、屈膝随胯(身之三节),松肩、坠肘、坐腕(臂之三节),合胯、提膝、旋踝(腿之三节)。所谓气通分三节,是在意念上对三节之处要着意,比如松肩气到肘,松肘气到手。
  八卦掌之练法,处处需连贯,无势不合静动之理。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左右练法以及换式均系一样。脚要平落,里脚直迈,外脚内扣。初习者迈步距离要小要匀,以免身体有忽起忽落之弊。扣摆步要分清,不得拧步。身腰跨膝,各步需舒展而随和。首练要慢,久之丹田气足,自然而快。内功首重在气,气已调顺,则身体百脉舒泰,手足轻灵。调气之法,一言以蔽之,曰轻出缓入,呼吸以鼻,切记用口。初练上盘要转大圈,纯熟后在练中盘,年久再练下盘之功,秉之走穿拧翻,旋转变化拧裹盘旋要有亲近大地的味道。。
  两桩(虎踞、龙盘)、两步(趟泥、摆扣)是功力、整劲的动力来源。桩功有几关:一是体力关(40分钟)。二是体会空气阻力关,即肢体间的相互吸引排斥力。三是体会体内气血流动关内部混圆。从桩功养气学起,如“八卦无极桩”、“八卦聚气桩”、“八大定势桩”。通过一段时间的定功修炼,逐渐过渡到行桩,这即是修炼八卦掌的基本功法,同时也是高层功法。一般是三到六个月,很快就会使自己内力大增,元气充盈,内五行之气互补,体质发生变化。然后可习“柔球八法”和“八大定式掌法”。初步掌握八卦掌的运动规律及内劲变化规律,自然疏通脉络。真正的作到内外相合,在运动之中步法、身法、手法、精、气、神,不用之时混混元元不分内外,若用时,瞬间聚一点而激发,而无左歪右斜前俯后仰之病。然后步入“游身掌”的高级阶段,即是顺其自然,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行如龙腾云雾之间,内外无棱无角气机圆滑,外形从规矩到无规矩之规矩,如能真正作到练时自己不知所练,别人观之,具合拳道,八卦掌真意已得于身。可步入静功、意念功的修炼阶段。
  八卦掌的入门功夫有两样,走转和打坐。走转的步骤,首先是拧身而不走(定势),炼好周身,即顶,抱,掰,扣,坐,裹几个要领,第二步是,直趟行步,第三步是走转。八卦趟泥,磨膝磨胫,拧腰抱跨。还有鹤行步的炼法。第四部,负重走转,有铁衣,绑腿,泥手套,铁鞋,铁帽等炼法,但一定要在一年以上的走转练习后,要求是,轻身快走,负重慢行,即负重时走得越慢越好,才会出功夫。
  要注视拳端,全神贯注,在走架和对练中不可把式子走滑,要觉着眼前真有对手。从用手法步法领拳,至手力腿力去掉,整体力就出。即力往身体回缩,内劲开始上身。 练八卦是有换劲的阶段,如没明师指点,一生用手法步法领拳的花架子,功力长不出来。腰有力而灵活,才能身形灵活和发劲有力。腰部松、活、灵,腰变出虚实,虚实出产生势变,方能达到以腰带步,身随步翻,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相连,周身一家。掌动身先动,身动腰先动,用腰带动一切。若练至胯向前方不动,腰如磨盘转向圆心运动自如,甚至超过圆心,双手转至身后还能转圈,说明腰胯已彻底松开,腰力已练出来了。腰如轴立,一推就转一转便我顺人背,达到手似轮行,走圈是有效的练腰方法之一。
  首先要着重注意身形规范、手法变化和步法转换,端正架势,周身放松,不要急于发劲和技击。第二步要做到动作沉稳,劲力绵、长、沉。劲要慢慢往里找,做到劲不外露。第三步要做到势势相承,全身动作协调,劲力沉稳连贯,神、气、意、力一气贯通,做到四形俱备:形如游龙,回转若猴,桩若虎踞,换式若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谓之外三合;静中气势腾挪,动中心静神宁,谓之内三合。手之门肩,腿之门胯,身之门肾。肩、胯、肾(命门)拳之根,肩不松气不入手,胯不开气不下足,命门不通气不达顶。开门掌者松肩、开胯、通命门。习此拳时须感觉手、足欲离我身,而脊将其系之,此方谓小成。
  在走转时摩擦阴囊,如无过硬的内练功夫,必致欲火难耐,因而打坐调养尤为重要。拧身走转极易气机上浮,所以调养内气就必须和走转结合起来。不要着急学掌势,也不要盲目走转,否则一事无成,这在以前要三年筑基。现在的习武者,多不如从前有很多的机会实地操手,与人切磋,故而更应多多的练习基本功,以弥补实战经验不足的短处。想当初“煤马”仅以单换掌打遍天下,不正是仰仗其横心苦练出的基础。单换掌后增以双换一二年后慢慢再增添它掌。八卦门中轻功所利用的就是身体旋转时,切割磁力线,从而使人产生一股自然向上的离心力。轻功非为逃而练而是动步击人之术,剎那越快纸成刀剑。
  八卦练法处处需连贯,无势不合静动之理。先求一个形正,解决力的动力传递,形正必然气顺,周身上下一气贯通,走转其实已经在内在里解决劲力的蓄发了。内功来源于丹田内转。八卦上乘靠走转,走桩是练内功,练的是活气,在变化走动中把气调均匀才是上乘,走转是周身的配合及劲力的掌握。脚要平落,裹脚直迈,外脚内扣,初习迈步距离要小要匀,以免身体有忽起忽落之弊,扣摆步要分清,不得拧步,身腰胯膝需舒展而随和。首练要慢。久之丹田气足。自然而快。
  一般人练八卦,都容易把八卦练贼了。其实八卦掌是雄赳赳的,关键要从“双换掌”这一招里练出来,因为这一招容易体会出“劲力周全”四字。程廷华打八卦,劲力浑身鼓荡,感觉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动,大蟒蛇从头到尾都蹭着劲,才能爬动得起来,这种威势,怎是打一拳踹一脚所能比。“只动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练功口诀,尚云祥还有“练拳要学瞎子走路”的窍门,说瞎子走路身子前后都提着小心,从头到脚都有反应,练拳是练全身敏感。明白了要劲力周全,功夫用双换掌能练出来,用蛇形也能练出来。
  定势八掌锻炼行步、转圈方式和方法,经过几种掌势的行步转圈可修炼躯体的各部位的适应性、两腿的支撑力和灵活性、腰身的柔韧性、协调相互的配合等,常规习练每势一个方向走转八圈、反向再走转八圈为好。每次最好八势一气练完,习练时可根据本人体质依上盘、中盘和下盘势架运动,不可强求。定势八掌围圆走转,掌势不变,其步法里脚直、外脚扣、曲腿趟泥、慢慢习练,全凭膝下两小腿相交,是一种活桩步。每一掌架实是突出了某一方面的劲路的锻炼。如推磨掌主要是推领劲的锻炼,每一个掌架掌握好后,八个掌架又可相互自由衔接转换,包含了人体高、中、低、前、后、左、右立体全方位的锻炼。共同的要求是上节走转的掌势不动,神光注于掌指,达到锁心猿、拴意马的目的。下节走转时鸡腿趟泥步,动转不停。中节走转时龙腰松沉,坐于胯、旋转自如。上节静而不动,逆180度,下节动而不停,中节松沉圆活,整体掌架,围圆走转,前后互反,上下相争,逐节拧转,节节贯通,围圆走转中自身又形成一立体螺旋形,其绝妙地浓缩了宇宙场之星体运行的规迹于一身。定势八掌要根据季节不同,分开习练的。比如春季万物复苏,天地之气正清,万物之气正灵,主要习下按掌和上托掌,下接地气,上接天气,万物之灵气上下皆可收,对于内气的培养很重要。变换方向时打式子,能练出八卦掌专门功夫,长时间单一走圈再穿插练式子、基础八掌,练习八卦劲力,功夫上身快,套路、转圈两者配合训练更能相辅相成。
  指天掌应再内裹从耳侧出,目仰视食指尖而不是看左前方,缩身踏腰而不是坐下臀,身掌要有钻天之意,腿不可有死弯,要注意以头领意,拔背畅胸。此式有抻筋拔骨之能。无论姿势如何,只要符合八卦掌的基本要领就行,虚提的脚的脚尖是钩着的,也就是脚掌与地面平行,两膀一上一下尽力拉开,肘要微屈(不可为了伸展两臂而拉直),全身拧成一股劲象拧麻绳一样。操手的时候的要领是缩身踏腰而不是坐下臀,手也不是那么直的。
  开马对墙,脚蹬将力传到胯,胯及脊椎底腰的部分做左右循环的左右切换来产生身劲,劲上传到肩手运动要是肘不可外开做开合运动,将力量作用到墙壁,推所产生的结果,自己本身被反作用力量推开,而撑的合格定型上身标准达标表现是:自己本身不失去平衡,又可以产生强大的撑寸攻击力攻击墙壁。
  背对墙自然站立,单臂上举,向后翻转,指尖顶住墙面。以腰胯带动身体翻转,直到面向墙壁为止。双脚五指抓地,不可移动。如此反复,双手互换进行。翻转时手指必须尽量顶住墙面,以腰胯发力。长练可弥补腰胯僵死之病,增长拧翻走转的能力。这个动作锻炼腰胯的柔韧性和翻身时发力比较有好处。当腰翻到极处时,身体处于背势,要用力顶住墙壁。
双手各持一个30斤重的铜球转掌。尤其练塌掌时,用内气将铜球吸住,掌心向下能使铜球不落地。此为以收练放、以吞寓吐的内家练法。八卦门石球,常规重30斤,两个重60斤,傅振嵩所练石球每个重40斤两个80斤,练时用指抓住石球,掌心要空,再走八八六十四个大圈。傅振嵩平时常倒立行走八卦圈,一走便是六十四个大圈。
龙行三掌,两掌似爪,里穿外挂;一身若龙,左旋右转,三盘起伏,若隐若现,四方有迹,云里雾中。神至气随,掌法简单,久练能熟,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神融汇,变幻无穷。
掌   劲
  炼八卦非内力深湛不可,以静坐修道炼气为主,再由转掌将内气转化成活劲。吐纳之功又必与转走相配合,练招式时注意气的运用,气功自然形成,这是自然和灵动的气功。炼内劲的方法是静桩与动桩,透过静桩的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拧腰坐胯、曲腿趟泥、放松调息、松柔沉着的锻炼产生内劲,再透过动桩与转掌,将内劲用到拳法上。发力用指尖不用掌根,求力透不求发人于丈外。走转行拳时时注意力贯指尖,久之指力自然坚强。
八卦不过是炼一旋转的铁球。是经年累月左旋右转走出来的,走到一定程度,整个人体如同一个旋转自如的金刚球体,别人一碰就落空,就要受到跌翻或打击,人乃一球形,击必求其中心,我亦球形,遇击则圆转以走。
  对方打来身如球,拧走转换莫停留,进入盘蛇吸食走,刚柔互济着意求。
  八卦放出去的是抽弹劲,用法如大蟒钢鞭。走圈是内劲的基础,可练出八卦掌的全部劲力,只有走几年圈练出内劲,招式才用得上,走转功夫是发力训练的重要部分。能靠步打人,要让身体练出绷簧劲,有了这个劲,胳膊只要碰到你,你就得出去,两臂如有电,不论是打别人,还是别人打他或格挡他的攻击都会被击出。绷簧劲就是结构原理,加走转步法练出来的。定式掌加意念练是练习绷簧劲的主要功法。
&& 下按掌两手如按在球上,两胳膊如拦一大气球,松肩撑肘,含胸拔背,虚领顶劲,上身稍向圆心转,走趟泥步。设想在齐腰深的水中,要带着按的球和胸前拦的球一齐走,不让球跑掉,又不能把球挤压破。边走边体验,每次练习都要有这样的意念,常习一摆出架势,有一点意念,马上就有感觉。
  双抱掌指分掌凹,如抱直径五六十厘米大气球,设想在齐肩深水中走趟泥步,既不让球跑掉,又不把球挤坏。设想水的波动冲击球上浮下沉、向胸等各方向动,不论向哪里,都要阻止,令球随人动。定式掌其它六式与这两式大同小异。意念不可太重,否则会头晕脑胀。随着功力的加深,意念逐渐淡化,做到似有似无。出现各种感觉不理不睬,一切顺其自然。
寸劲打人极易造成内伤,按在肋骨处,外表不显,可打伤内脏。松肩坠肘、虚领顶劲、节节贯通、周身协调、前手打人、后手使劲、意要深长。找一大小适中的小树,先用手指按在树上,后用掌根突然击之,做到周身一致,掌与树接触瞬间全身一紧,意欲把树击倒。后重心返回,恢复平时松灵状态,掌根离树,只用手指肚按在树上,开始先用顺步式,右掌击左掌后撑。再用拗步式。把两米多长木板埋在地里一米,板上部钉上狗皮,反复练习塌掌、掖掌等。如选大树或墙壁没弹性,练不出寸劲,还会把手腕弄伤。
  八卦劲性的根底全在一个推字上。明劲更是以推字诀为基础。推字诀强调的是一个瞬间状态。推重物时的身体状态就是全身整劲的状态,将这个身体状态体悟于心,运用到每一个临界出拳的初始状态中,无论是刚练还是柔练,都能很快找到打出整劲的状态。把劲含在身上练拳。由松至刚再由刚得柔,柔练刚用,刚是用的时候才体现出来的。拳练的就是身体的一种状态,等这种状态上身,劲也就练出来了,到时候一举一动皆有拳意。真正有了内劲,一个单换掌也可以生出无数的变化,要怎么打就怎么打。点重身松,要练到身子稳稳的,一伸手就把力搁到人家身上,很大的力量搁到你身上,而人家的身体重心却没有给你,使你无法招架。八卦劲好可怕,一打人就打坏了。
  抓黄鳝手到之处黄鳝身上立刻象鼓了气一样,抓哪里就哪里有。这和内家拳里说的“周身无点不弹簧”的意思是一样的。练拳的时候,就是要全身含上劲来练,练到了极处,就能达到一动周身皆动的效果。转掌其实也要求周身象蟒蛇一样蹭上劲来走,碰上就不得了。
八卦开始踏地掌式一成,身上带的就是掤劲,是最好的防守劲,掤劲一起,全身各处连接贯通,就形成一个类似与拱桥似的受力桩态,外来之力皆不能突破这个桩态,必然滑走,这就是来力不入,利用的是桩架的优势护体。掤劲是防守劲,也能用来打,不管对手出什么手法,你只管从自己中线起掤,一直掤到对方脸上就是,化打结合。正确练法,是一直含着掤劲打到底,不管什么动作,发什么劲,掤劲都不能丢。这样掤劲就长在身上,溶进了其它劲里,发什么劲都能含进掤劲,出手就能破开敌招直接打中对方,那才是真正的化打合一。
  横劲讲究起横不见横,是因为横的是身子不是手,能横飞人就在于身上有这八方支撑力,三体式开始站的就是这个支顶力。八卦之用如大蟒钢鞭,其刚之一面全在此劲上。八卦是由根练起,从根往梢上练,一切以桩为基础,刚劲就表现在桩功上。八卦最先能出劲的地方在肩肘。这是由根往梢的表现。如单换掌,刚打时不要想着一下掌指上能有多大劲,那样容易失去姿势的中正。而应在换式时想着好象敌人在你肩、肘的位置,实战时就要偷步到这个位置上,就用换式时腰胯旋转身体的力量带动肩肘一撞一砸就是了,初练时肩肘好使,功深自到掌上,这就是练了发力,其钢鞭劲就在于此。然有刚而无柔终不能用,其柔在开合、拧转,塌掌、撞掌劲都在开合上,带掌、穿掌劲在拧转上。大开展的式子练的都是开合,身上出不来开合,此类掌式展不出劲来。而束身、拧转的式子练的就是拧转劲。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蓄发。拧束后必有展发,展后必有合,合即拧束。展亦打,如铁捶撞击,如钢鞭砸人,如青龙摆尾。合亦打,如蟒蛇缠身,缠抱合击、怀中抱月。其一在此。其二在其身法。
八卦拳的拳劲、丹田之气,是由合乎姿势的走转产生的,做到之时,自会发现人体之劲、力、气都合于丹田的部位上,在心静时不思而生,随身动而自有感。初练时都是要求稳与沉,去拙力而求巧劲,不憋气而空胸下气,求心不动而意捷、神足,善借地力与骨力及腰腹丹田鼓荡之合劲节节贯穿而达落点。走圈转掌就可以产生惊人力量,杀伤力就是从转掌中得出的,根本不需要外家练法辅助。八卦真正的打法全部依靠内功,是转圈儿转出来的,挨人人就起。稍稍接触手似软绵力量却能应运而生,一重重的内力排山倒海,陷对手力场之内无法自拔。练功的目的是将身体四肢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练的是全身骨节松开,节节贯通,四肢在全身整体协调之下发挥着各自独立作用的一种整体力。长期苦练转掌式,就练出了全身的整劲儿,练出了双掌在行走中的发力,走中有打。单纯练套路不能代替走圈转掌之功,走圈功用几个单一的式于强化训练,出功更快。通过转掌能够得到所有功夫,八卦掌所需要的整劲和独特功夫,通过走圈都能练出来。拧旋走转练至合一,也就产生了八卦掌不停运动中以螺旋劲统领下的浑元劲。
  八卦不是单纯练手法,练的是身法,手的变化也是身法的变化,手的劲力就是全身的整力。就是以腰为轴,腰练活了,力就出来了。要想把腰练活,就得先松腰胯。若想松腰胯,就得先松臂膀,沉肩坠肘,顺项溜臀。只有把肩膀及腰胯彻底松开,力才能贯通四肢。转掌时应练出走“整圈”(胯面向前方,在圈线上不动,腰带双手转向圆心为走“半圈”;胯如前不动,腰与双掌面向身后仍能走转自如为走“整圈”),说明腰胯已经松开,运动自如,力贯四梢,肢体的劲力一定非常饱满。弹劲,周身无处不弹簧,松灵圆活,节节贯通,令对方不敢轻易撒手改攻其它部位,可连续发放,有时如弹簧,有时如钢条。
  练滚钻争裹力,如臂膀未松到家,其滚钻之力必有限,两臂不活,缺少变化,速度也慢。只有多走圈才能做到松肩坠肘,松腰松跨,气沉丹田。而仅仅去习练套路,效果不明显。争裹不仅指双手之争裹,身体也要有争裹之力,练走圈就为了练出合抱力和整体力,顶头悬与五趾抓地就是争,合肘掩心出抱力就是裹,争与裹出来了,旋也就在其中。
  八卦掌螺旋力也叫螺旋劲、拧钻劲、拧肩调背,是八卦掌中的一个特殊练法。要能在逆中求顺,练功时的身架呈上下互反的双向螺旋状。人体沿圈走转时,膻中穴是向内收的,自然产生一种削砍之力,同时背后的夹脊处也必然会产生一种离心力。旋转时百会上顶,会阴松提,就可产生一种如同水一样的向上漂浮之力,可使敌方拔根,而失去稳定性。练八卦掌旋转时要求眉心部位对向圆心,这样会产生一种如同火一样的吞噬之力。这就是利用肩和背部之力传递于臂部,达到增大臂力之目的。这种发出于全身的力,要比单独依靠肘部或肩部肌肉伸缩而得到的力大得多。螺旋力在技击时用处很大。利用臂部紧贴对方之躯干而拧钻,不但力大,而且更重要的是时刻改变运动的方向,给对方造成错觉,从而很容易使对方失去平衡。八卦步法主要原理是借扭身扣腿储势令身体变成人肉发条,大大加强了移步速度和冲力而且加强了掌击的杀伤力。双手一前一后放置,用错肩之力使其前后左右都有争力,空胸紧背使其上下之力互争互聚,躯旋步直自然产生旋拧之力,以胯驱身自然产生纵横竖不同比例复合的浑圆之力。转圈、技击时要气沉丹田,腹心松静,收腹溜臀,在腰腹的主宰下提顶吊裆,空胸紧背,这样可形成混元无懈的旋转球体。
  八卦的精华与生命力在于走转,而走转形成的整劲具有的特性,与站桩得出来的有很多不同之处,二者虽然相异但有相当大的互补性。如果把站桩得出来的整桩,简单的应用到走转中,那只是动起来的定桩罢了,练不出八卦的走打劲道。八卦走转中含有不间断的整劲。在运动中以腰带动四肢和全身,头挂在天上,全身的骨节松开,身子上系天而下坠地,周身内外浑元力。走圈转掌有功夫,运动中可以达到腰无时不旋,手与脚无时不合,双臂在自然松长状态中出螺旋之力,双腿无时不与身、手和谐,头无时不与天说着话,两脚之掌心左右交替与地摩擦。头挂于天而脚扎于地,身体之八卦处处归位,全身运动起来成为一个整劲。
  八卦拳的发力原则是三空、四催、十二紧。三空者,身心空、手心空、脚心空,即寓上中下三盘皆成圆空之意,因空则圆满无间而正气从之。四催者,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腕,以腕催指,是为上四催。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踝,以踝催足是为下四催。十二紧者,舌抵上腭,悬顶裹裆,两膝相抱,剪子腿,趟泥步,五趾抓地,沉肩垂肘,腕紧指实。达到内外相贯,上下相随,全身拧成一个劲,形成浑厚饱满的立体圆。圆的特性是力量集中,在实战中方能灵活不滞,避实击虚,虚实相兼,动静相合,小可胜大,弱可胜强,借力还力,以柔克刚,是为八卦拳发劲、变劲之基础。八卦拳有以下几劲:
  1、钻翻伸缩矛盾劲。做到在拧劲的前提下钻翻伸缩。钻是拧住劲后不断地朝里扣裹并向前探进;翻是将手臂拧住劲后再不断的朝外挣、朝前探,钻到极点就产生了翻,翻到极点产生了钻。推、托、带、领、搬、扣、拦、截八个劲意必须是在钻、翻、伸、缩的前提下变化产生出来的。
  2、惊弹抖炸爆发力。八卦拳中高层次发力是惊、弹、抖、炸四劲之和。惊是猝然性的;弹是伸缩性的;抖是震动性的;炸是突然破裂并产生大量的能和强大的气体物质。来源于三空、四催、十二紧,久之可产生出如电击般的感觉效应,触者随即飘出丈外。
  3、凌空飘出平板力。平板力是把对方击出后,身体像板一样平着飞出。训练平板力要在内功达到一定的基础后,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在此基础上,双掌蓄力触摸对方身体向外的同时两掌跟随小臂内旋,在上托的同时并震推迅疾发出,其五趾抓地,谷道上提,臀部下沉,坐胯脊椎如弓,辅之惊弹抖炸之和,撕裂推托之合力瞬间爆发出去,大有天崩地裂之气势。
  4、震碎内脏穿透力。穿透力有震伤内脏、断裂经脉、渗透肌肤之功效,主要是撕、托之合力。撕是触之肌表向外及两侧拉,同时用托劲,使掌根有下沉之力。劲要一气完成,不能有丝毫的间歇,然不忘三空四催之要领和惊弹抖炸之妙用。
  5、浑厚饱满含蓄力。支撑八面之力,蓄意味着弓已拉开,箭已上弦,一旦松手,箭就迅疾而出,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是非遇目标而不发。在三空、十二紧的基础上,其内劲得以积蓄,进行四催发力的训练,并气沉丹田,以气催力,只有这样才能节节贯穿,力从根发,足为人身之根,丹田为中节之根。蓄力要配合身法中的吞吐开合,起落旋转,并还要配合呼吸之法。蓄为合为吸,发为开为呼,发力时便知其劲的大小与变化,借力还力。
 青龙探爪要点
  意要静、气要平、头要顶、舌要抵、项要横、眼要随、田要饱、肛要提、肩要沉、肘要坠、胸要含、腰要拧、胯要坐、膝要抱、臂要伸、腿要曲、腕要塌、指要乍、指对肘、肘掩心、足要绷、趾要抠、步要趟、行要稳、臀要敛、腰要塌、背要拔。
  意要静 练功之前和练功当中应保持心情平静,避免练功中走神。初练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旦意识到应马上收揽心猿,日久自能收敛心神,进入定境。
  气要平 鼻吸鼻呼,自然顺畅,气入丹田,勿忘勿助。胸腔不要紧张,腰腹放松。初练只保持扣齿闭口,呼吸顺其自然。动作勿刻意努力、加速,造成气息上涌。
  头要顶 百会如绳系,收下腭,百会穴向上承真气,如有一线轻轻悬吊头顶中心;但此顶是意顶而非力顶,意念不要过重,以免颈项紧张,千万不要用蛮力将头往天上探。
  舌要抵 舌抵上腭,连通任督二脉,有抵的意思即可。
  项要横 头部左右拧转即为项横,但并非单纯的平移,而是以百会为中心螺旋向上的拧转。颈项竖直,使百会穴正对脊柱;以下颏回收来要求竖颈,使真气能上下通畅。
  眼要随 眼为心之苗,专注于手的动作有助于神不外驰。开始走转可能会感到晕眩,一周左右即可过关。如此练习会很容易察觉到自己动作哪里不合不整。眼随手的另一层意思是手即敌人的方向,自当关注。须注意的是眼随手的意念不可太过,应放在整体的动作上。
  田要饱 保持平稳的腹式呼吸,使丹田充实,时时饱满,小腹实沉,丹田气足而涌,全身脉畅气足而内劲自生。
  肛要提 尾椎内卷,勿翘臀,会阴与百会在一条垂线上。翘臀则有失中正,且腰腹无法放松,力无法上下传输而滞于腰。
  肩要沉 沉肩首先应松肩,切忌僵紧,肩僵则力至肩而止,无法达于梢节。勿使双肩上耸或左右歪斜,以使双臂之气能畅入躯干,亦可使发于丹田、根于足、聚于脊的内劲顺利通过两肩,畅达双掌。人多耸肩而不自觉,先耸肩至最高,然后松肩下落,再稍向下用力即沉肩。
  肘要坠 手臂微曲,肘尖朝下,与沉肩配合为发力和抻筋拔骨的重要一环,更有护肋之意。
  胸要含 过则窝胸,不及则挺胸,肩必有后拉之意,于发力有碍,且气不能沉于丹田。不挺不窝自然即可。尽量使胸腔松空而使气顺不滞,胸部放松并且以意念放松轻微向内缩,让感觉放松的胸部好象虚空无物一样,以使脊柱聚力,反之气行不顺,劲力难以聚集。
  腰要拧 腰脊伸直,后腰部向后挺直,使脊柱拉直,则督脉畅通,同时丹田因腰直而不受压,以利聚气。拧腰一为练腰,腰为肾府;二为八卦掌步走偏门,故斜身对敌;三是在整体的抻筋拔骨中由于拧腰的加入增大了幅度和强度,获得普通拳式达不到的锻炼效果。
  胯要坐 松腰收臀,会阴与百会在一条垂线上,身体重心自然下沉,即为坐胯。
  膝要抱 双膝有内夹意识,互相联系,行步时两膝相磨而过,有护裆之意,即抱膝掩裆。
  臂要伸 沉肩坠肘使腋下大筋拔长,肩关节在下沉基础上要有向手掌方向的位移,松、送。
  腿要曲 双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这样才能增长腿力和腰力。曲腿而行对膝盖有压力,故在练功前后应充分活动膝关节,不要贪功而使功架过低,伤及膝盖,欲速不达。
  腕要塌 但不能塌腕太过,是为折腕,掌与地面垂直即可。
  指要乍 手指要挺拔,自然乍开,勿僵勿懈。掌心要空,虎口撑开,食指上指,对应打来入虎口。此时配合含胸头顶、沉肩坠肘、塌腕拧腰,才算完成上肢的抻筋拔骨。
  指对肘 后手中指斜对前手肘下,相距一拳,增加双臂筋络对争,似灵蛇一样将身缠裹。
&& 肘掩心 后手肘窝斜对心窝,相距一拳左右。大臂与身体45度。过小则瘪,大则掀肘。
&& 足要绷 行桩时踝部不要松懈,后脚通过重心的转移拿起来,前伸时绷脚尖,使前脚掌先落地,而不是脚跟,才会形成“趟泥步”。
  趾要抠 足下有松紧,离地时趾伸,落地时先试探,后抓紧地面,落地生根。
  步要趟 后足似从泥中拔足,高不过踝,越过前足时因角度变化而成绷足前趟。
  行要稳 初习宜缓步而行,重心过渡缓慢而清晰,如履薄冰,配合抱膝掩裆、屈膝坐胯、步趟趾抠等前述诸要,使全身神经充分兴奋,达到八卦掌特有的锻炼效果。
  臀要敛 肛门上提勿翘臀,与直腰配合,同时两髋内夹,以利包裹住小腹丹田之聚气,勿使之从海底泻漏。
腰要塌 松松柔柔地沉塌,不可用蛮力沉塌,是利用塌腰落胯的动作,将整个身体的重力松沉至脚底涌泉穴,让腰部上上的各个部位完全彻底放松。下塌腰又称为坐胯,坐胯是轻轻坐,不用力的坐,好象坐在椅子上,别人把椅子拿走,你却不会跌倒这么轻的坐。
背要拔 以使脊柱从颈椎到尾椎伸拉成一条直线,一则气脉通畅,二则有利直腰含胸。
  撑即手指要顶撑,有各指节间尽力拉开之意;虎口用力撑圆,拇指与食指撑成八字,其余各指间自然分开。虎口撑开,五指撑圆,食指略微上挑,就可劲贯指端。开始时会很累,坚持下去,就会感到手心发热。后手食指挺劲,中指、无名指、小指微曲有扣含之意;掌心向前,不可腆,也微含,虎口撑开。掌心要凹陷,有掌心含空之意,大指根节略向掌心扣,小指与无名指微向掌心裹,从大指尖到大指根、掌心、小指、小指尖成一圆弧。腕根向下塌,掌背尽力向小臂靠拢,保持掌面垂直于地面,但不可用僵力,而要用柔力。肘尖向下松坠,手臂力撑之时,肘尖永不伸直,始终保持一定的弯曲,以使手臂气脉保持通畅。手臂尽力向前伸展,以使肘尖内侧正对心窝,但此伸是在松坠的基础上,切勿用力伸直,而是用意拔筋之伸。另外,意想手臂下沿从指尖经指腹、掌根、肘尖至腋下的整个面都有向外鼓胀之势。立掌伸臂时拧臂,使两肘相合,以使所坠之肘尖正对地面,从而使劲力顺涌至掌。双臂要合肩合胸,具体到右肩合左肘、左肩合右肘、双肘合胸。合者,尽力靠拢也。于手臂而言,使手上沿从指尖经指背、腕、肘弯至肩整个面都有向内抱拢之意,意念将手臂缩回,与伸成一对矛盾力。
  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
【】【】&&&&
版权所有:中国史式八卦掌
通讯地址: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文化中心三楼
E-mail: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伸懒腰很舒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