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注意事项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治疗
就诊科室:其他科室 中医老年病科 中医学 老年病科 内分泌科 普通内科 内科 全科 药剂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治愈率:药物可控制,不易根治
常用药品:
盐酸二甲双胍片
肠内营养混悬液(SP)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糖尿病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近年来有迅速的发展,从原有磺酰脲类(sulfonylurea)及双胍类(biguanide)外,已有第3类&-葡糖苷酶抑制剂(&- glucosidase inhibitor)供临床应用,第4类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 sensitizer)不久也将引入国内。
至于第5类胰升糖素抑制剂(insulin antagonist inhibitor)和第6类糖异生作用抑制剂(gluconeogenesis inhibitor)则尚在实验和小量临床试用阶段。
在上述抗糖尿病药物中,磺酰脲类药系降糖药,可以引起低血糖反应,而双胍类和&-葡糖苷酶抑制剂则不引起低血糖反应,被称为抗高血糖药物。
二、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和超强抗氧化剂如(注射用硫辛酸、口服虾青素等)有望出现较长时间的蜜月期,胰岛素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
胰岛素的分类
1、按来源不同分类
(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易产生抗体。
(2)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现阶段临床最常使用的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2、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
(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3)中效(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
(4)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
(5)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市场常见的有30%短效和70%中效预混,和短、中效各占50%的预混两种。
3、适应人群
1、凡Ⅰ型病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消瘦或营养不良者依赖胰岛素为生,一旦停用或中断,势必发生酮症威胁生命,故必须长期终身替补充。
2、但凡Ⅱ型或LADA患者当饮食及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时,亦须长期补充胰岛素。Ⅱ型患者待&细胞贮备功能渐恢复数月后可逐渐减量、甚而恢复口服药与饮食治疗。采用胰岛素时必须严格控制进食量,以免发生肥胖,甚而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性。
3、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糖尿病,即Ⅲ型。
4、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重症感染、高热及消耗性疾病、急性应激状态如心肌梗塞等。
5、兼有外科病将行大手术前后,即使原用口服药治疗者也须改用胰岛素(或暂改用),以期防止酮症等并发症。
6、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病人妊娠及分娩前阶段和分娩期应采用适量胰岛素,不宜用降血糖药物。
7、继发性糖尿病,特别是垂体性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
8、糖尿病病人伴严重肝病(如肝硬化、肝炎)、肾脏病伴肾功能衰竭,伴多数慢性并发症者(如眼底及肾脏病变、神经病变、脂肪肝、下肢坏疽等)和其他内分泌病。
4、使用方法
(1)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人应该掌握的一项&技术&。除了注射外,部位的选择也很关键,因为合适的注射部位不仅能减少注射的危险,还有助于胰岛素的吸收。
(2)腹部:是应优先选择的部位,因为腹部的皮下脂肪较厚,可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危险,捏起腹部皮肤最容易,同时又是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应在肚脐两侧旁开 3~4指的距离外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层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层。这个部位最适合注射短效胰岛素或与中效混合搭配的胰岛素。
(3)大腿外侧: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不宜注射。注射大腿时一定要捏起皮肤或使用超细超短型(5毫米)笔用针头。
(4)上臂外侧四分之一部分:此处是最不适合自我注射的部位,因为上臂皮下组织较薄,易注射至肌肉层:自我注射时无法自己捏起皮肤。必须注射上臂时,建议使用超细超短型笔用针头(5毫米)或由医护人员及家人协助注射。
(5)臀部:臀部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因为臀部的皮下层较厚,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慢,这样更能很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同时又无需捏起皮肤也无肌肉注射风险。
(1)快(短)效胰岛素:餐前1/2h,3~4次/d酮症酸中毒。
(2)中效效胰岛素 :早餐或加晚餐前1h,1~2次/d。
(3)慢(长)效胰岛素:早餐或晚餐前1h,1次/d。
1、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应继续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并加强对患者的宣教,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以便于胰岛素剂量调整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所有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都应该接受低血糖危险因素、症状和自救措施的教育。
2、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应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两部分的补充。方案的选择应高度个体化,按照血糖达标为驱动的阶梯治疗方案,尽早控制血糖平稳达标。
3、注射过量的不良反应,如果在治疗中注射胰岛素过量,会导致低血糖,中毒较轻时,主要影响植物神经系统,表现为饥饿、眩晕、苍白、软弱和出汗,也可有震颤、心前区不适,颜面和四肢麻木、头痛。当血糖进一步降低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发音障碍、复视、肌肉震颤、共济失调,随后神志昏迷和不同程度的惊厥,这种状态即所谓胰岛素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即可致死。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最常见。多见于Ⅰ型中脆性型或Ⅱ型中重型,特别是消瘦者。一般由于体力活动运动太多,偶或饮食太少、减量、失时或剂量过大。症状有饥饿感、头晕、软弱、出汗、出悸,甚而出现神经症状,如定向失常、烦躁不安、语无伦次、哭笑无常,有时可更严重,甚而昏厥、抽搦、状似癫痫,昏迷不醒,以致死亡。治程中应教会病人熟知此反应而随时提高警惕,及早摄食糕饼糖食或糖水以缓解,较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以上。
2、过敏反应: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极个别有过敏性休克。此种反应大致由于制剂中有杂质所致。轻者可治以抗组胺类药物,可改用口服药。必需时还可采用小剂量多镒胰岛素皮下注射脱敏处理。
3、局部反应:(1)、注射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及皮下有小结发生,多见于NPH或PZI初治期数周内,由于含有蛋白质等杂质所致,改变注意部位后可自行消失,不影响疗效。(2)、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脂肪萎缩成凹陷性皮脂缺失,多见于女青年及小儿大腿、腹壁等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增生成硬块,多见于男性臀部等注射部位,有时呈麻木刺痛,可影响吸收,须更换注射部位而保证治疗。
三、手术治疗
糖尿病治疗可依靠胃转流手术。
(1)先把胃断开,越胖,越少留。
(2)把小肠断开,胰岛素抵抗越重,断点离胃越远,当然体重下降的也越厉害,因此要根据两方面的情况权衡。
(3)把远端的肠管和胃连接在一起。
(4)把小肠的近端栽在远端小肠上,近端的肠管里有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是负责脂肪和肉类的消化的。
因此两个肠管汇合后,食物才和胰液、胆汁混合,脂肪和蛋白开始消化,连接点越低食物消化越不完全,体重丢失越重,但胰岛细胞的功能也越强。
有人把它叫做胃转流术或胃绕道术。它治疗糖尿病是通过改变了胃肠道的结构,也就是①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胰腺),减少了食物对胰腺的过分刺激,降低了胰岛素的抵抗,在胰岛素不增加甚至减少的基础上,而增加机体对糖的利用能力;②缩短了食物到达末段小肠和结肠的距离,使得部分未消化的食物达到末端回肠(小肠的末端)时间缩短,使末端回肠分泌降低血糖的激素,参与糖的代谢,从而提高糖的使用能力,降低血糖,治愈糖尿病。
这个手术的效果,通俗地讲就是做了一个物理的手术却发生了化学的反应。
经过多年的随访研究,手术的有效率95%以上。治愈率根据病人的选择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一般在80%~90%,治愈是指完全停止药物使用,而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正常。
既然有这样的手术效果,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通过手术治疗呢?虽然这种手术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并不是针对所有类型的糖尿病。前面说过,这种手术的主要治疗效果,是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同时提高胰岛素的分泌而达到作用的。
因此,目前主要是针对2型糖尿病,因为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提抗为主的糖尿病。而且,还必须是肥胖型2型糖尿病。
糖尿病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分为六种类型,下面介绍下六种类型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1)燥热炽盛
【治法】: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玉女煎、麦门冬汤、消渴汤、玉泉丸、玉液汤、千金黄连丸、增液承气汤、竹叶黄芪汤、五味消毒饮。
(2)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
【方药】:黄芪汤、增液汤、玉液汤、生脉散、六昧地黄汤、降糖甲片、降糖合剂、自拟益气养阴汤。
(3)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养阴润燥。
【方药】:一贯煎、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天花粉散、枸杞汤、大补阴丸、生脉散。
(4)阴阳两虚
【治法】:温肾滋阴,调补阴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八味地黄汤、二仙汤、秘元煎。
(5)脾肾阳虚
【治法】:健脾温肾,阴阳并调。
【方药】:附桂八味丸、金匮肾气丸、促脾补肾降糖汤、益气扶阳饮、右归丸。
(6)瘀血内阻
【治法】: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方药】: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活血降糖方、润燥活血方、五香散。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经典网上问答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咨询在线医生
更多糖尿病治疗信息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 15:49  | 文章来源:.cn
  美国某著名杂志最新载文指出,适当的运动对控制血糖有所帮助,但糖友在运动时必须要注意安全。以下8项是专家为糖尿病患者总结的注意事项,糖友运动前一定要做好!
  NO.1 运动前后自测血糖。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如果饭前人体的血糖高于13.89毫摩尔/升并出现酮症,此时应避免运动。而血糖如果超过16.67毫摩尔/升,并没有出现酮症,糖友就应高度警惕。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在做运动之前,如果身体中的血糖低于5.56毫摩尔/升,可适当吃点零食,待15分钟后再重新测一次血糖,如果血糖正常再运动。
  NO.2 记录运动日志。日志内容包括:不同的运动(运动强度及运动量)及环境(气温等)对血糖的影响及运动前后的患者的进食情况。此类信息对患者掌握自身血糖变化规律,适时调整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NO.3 备点&救急&糖果。在做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使血糖降低,甚至还可能出现低血糖。所以,最好视线准备一些可给身体快速的提供能量的食物,像葡萄糖果冻或葡萄糖药片、甜食、糖果或果汁等。
  NO.4 运动前不注射胰岛素。要注意的是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会非常快地代谢胰岛素,在运动前打胰岛素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症危险的出现。
  NO.5 经常喝水。糖友在运动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适量的饮水非常重要,而及时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可防止身体脱水,预防血糖波动及中暑现象。
  NO.6 随身携带医疗卡。糖友在运动的过程中,最好应随身携带能表明身份及病情的医疗卡片或腕带。一旦发生昏厥,身边人可更好地给予急救性的帮助。
  NO.7 充分热身和放松。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在做运动前,糖友应做5&10分钟的有氧热身运动,如低强度的步行或骑自行车等,外加做5&10分钟的小幅度的伸展运动。在运动结束时,放松5&10分钟,使心率能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NO.8 穿着恰当舒适。运动时的鞋袜一定要合脚,穿着的运动服装一定要有良好的透气性,对预防足部问题及避免中暑等才有所帮助。
  适当地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因疾病的特殊性,糖尿病患者不能随意的外出做各种运动,如果运动不当,还可能带来生命危险。
上一篇: &&&&&&
编辑推荐:
您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列表
导读: 提到六味地黄丸人们往往与肾虚联系在一起,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烦躁失眠多梦等症状,当患者同时出现了糖尿...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
核心提示:运动是控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糖尿病患者与常人不同,运动强度,时间等也有所区别。糖友如何运动更科学?
  有调查显示,截至去年,我国患者达到1.13亿,全世界每3~4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可见,控糖已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在控糖的过程中,运动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手段。糖尿病人运动有利于增加肌肉组织对糖的利用,达到降的目的。但糖尿病患者在运动的时候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根据个人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和运动量。糖尿病患者运动方案在实施之前,最好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眼底、肾功能等检查。有时心功能检查也有必要。患者要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请医生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所有接受运动治疗的糖尿病人,都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检查。  如果是老年人或者肺病患者,有条件的应加测肺功能、测血压、查眼底,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或眼底有出血等病史的,则不应参加运动,如运动后血压上升,眼底出血或心肌缺血,应停止或减少运动。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正式运动前要做好10~15分钟的热身运动,如伸腰、抬腿、慢走等,使肌肉活动起来,避免肌肉拉伤。运动开始后要由慢到快、运动强度由小到大,5~10分钟逐渐加量,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为宜。要选择合适的鞋袜,要特别注意鞋袜密闭性和通气性,由于不少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周围变,致使足部感觉减退或足底皮肤增厚变硬,足部容易受损,锻炼时宜穿宽松、鞋底柔软舒适、鞋面透气好的鞋,如运动鞋、胶鞋。应选择安全的运动场地,寻找合得来的运动伙伴,避免单独一人运动。  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季,穿轻便的棉织品,它能吸收汗水并使潮气蒸发,从而保持正常体温,还应注意在运动中和运动后及时补水,以免;如果是在冬季,不要穿一层厚衣服,最好穿多层衣服,这样既保证了保暖性,最主要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觉得身体,可以适当脱掉一两件衣服,如果穿一件厚衣服,运动中脱掉很容易着凉,此外还要戴帽子和手套来保暖。  年龄大的糖尿病患者或者以前运动时受过伤的运动者,还要注意对个别易受伤部位的保护,最好戴护具,如护膝、护腕等。  结束时不要突然停止,应逐渐放慢节奏,做10分钟左右的恢复活动再坐下来休息。必须注意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应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身体的适应程度不断增加运动量,做到持之以恒,每周保证至少3次运动。为防止发生意外,运动时要随身携带记录有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的糖尿病病情卡。注意心率的变化及自我感觉,如感觉身体状况不好,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找他人救助。随身携带几块糖果,以防备发生低血糖时及时补充糖分。  运动结束后应立即更换汗湿衣服,以防感冒。天气炎热的夏季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能一次性过多饮水(易感疲劳,增加胃的负担)。做好运动记录,应定期监测运动前、运动后和运动中的血糖值的变化。如有不适,请医生或专业护士进行运动处方的相应调整。  此外,糖尿病人在运动过程中经常出现和足损伤,这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在清晨空腹时剧烈运动,因为清晨是人体一天中血糖最低的时间,此时运动,特别是运动量大时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提倡餐后运动。2.避免在使用或口服降糖药物后未能及时进食时运动。3.合理安排运动量,不要超大量的剧烈运动。4.运动时要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片、软饮料、葡萄干、糖果等。  运动类型如何选择  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周围的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运动项目,尽量选择安全便利的运动形式,如下运动可供选择。轻度运动:购物、散步、广播操、太极拳、气功。中度运动:快走、慢跑、骑车、上下楼梯、健身操。强度运动:快跑、跳绳、爬山、游泳、球类。  要结合本人的病情轻重、是否伴有合并症,选择运动的方式。对血糖不稳定,波动较大者一般不主张持续时间长和运动量大的运动;伴有心脏病者不主张选择中等量以上的运动;伴有肥胖和膝关节疾病者也不主张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需要下肢承重的运动。  运动时间和强度如何安排  糖尿病人以餐后运动较适宜,这样有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早餐后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刻,故安排在早餐后1小时运动最佳(从第一口饭算起),而对于早餐前和晚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早餐前和晚餐后的时段运动。每天坚持运动益处最大,每周不能少于3次,每次需坚持30~60分钟。适宜的运动量是:运动时感觉全身发热,微汗,轻度肌肉酸痛,次日感觉精神充沛,有运动的欲望,食欲和睡眠良好。运动量过大的表现有:大汗淋漓、气喘胸闷、不思饮食,次日身体乏力精神不佳,需要及时减少运动量。  运动时的心率是判断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比较科学的判断方法是“最大安全运动心率=170-年龄”来确定你的运动量的大小。比如你的年龄是65岁,那么你的运动强度即你运动时的心率应该是170-65=105次/分。你在跑步、步行时的心率每分钟约105次左右,就达到了你的运动强度。当运动量过大时,运动结束后10~20分钟心率仍不能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感觉疲劳、心慌、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若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无汗、脉搏无明显变化或有变化,运动停止后2分钟内迅速恢复正常,表明运动量过小。有的人运动后可能会胃口大开,但运动绝不是大吃大喝的借口,饮食上还是要按照医生制订的方案来执行,要有规律的来进行营养和能量的补充。  不宜参加运动治疗的人群  1.1型糖尿病、胰岛素严重缺乏的病人。这类人群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肝糖原和肌糖原会加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容易产生酮体,严重时可能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病人,如酮症酸中毒,伴发急性感染的时候。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眼底出血倾向的病人。运动后由于血压升高、血流加速,会发生或加重眼底出血。  4.糖尿病肾病病人,运动可以使肾血流量减少,尿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增加,加重肾脏病情。  5.心、肺功能不全,有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的病人。这类人运动时血压上升,心脏缺血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或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甚至有猝死的危险。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糖尿病并发症专题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求医就诊小贴士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妇产大解密
糖叔的甜蜜私厨
皮肤大件事
在生活中一些夫妻结婚多年,一直不见怀孕的动静,这是很多……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被濑尿虾扎破手指的珠海谭先生,不单发高烧还面临截肢风险…… []
G点位于阴,道的前壁中段,能让女人瞬间高潮。…… []
胰岛是胰腺内细胞微小簇,包含多个类型的细胞,包括生产胰岛素、帮助身体处理糖的细胞。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胰岛细胞移植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有显著低血糖事件的1型糖尿病的新方法,这些患者身体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低血糖水平。胰岛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病人的抵御机制,帮助机体“认识”低血糖症状,消除严重低血糖发作可能性。专家在线咨询
糖尿病皮肤病是由于糖尿病随着病情发展而产生的并发症,会给换的外表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引起了广大患者的高度注意。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被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
“五架马车”是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分别是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心理治疗。其中饮食控制是治 ...
糖尿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很常见的病症,糖尿病患者 的...
糖尿病乃是我们很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的诱发诱发因素有 ...
对于糖尿病疾病,我们应该都比较熟知了,该病主要原本好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也逐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疾病,该病主要指的是由于胰岛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人体内胰岛素不足,引起人体内 ...
糖尿病眼病治疗时如何做好护理措施?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生活中有不少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眼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医生总是让其对日常的饮食特别的注意,合理健康的饮食有助于辅助治疗糖尿病,减少糖尿病造成 ...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 ...
妊娠糖尿病不仅对孕妇,对宝宝造成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糖尿病治疗专家提醒大家,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做好日 ...
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也在不断的提升,患者年龄也有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发展。有效避免 ...
糖尿病是常见病症之一,近几年来,该病的患病不仅有一定的提升,而且患病的年龄也正在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不少 ...
糖尿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很常见的病症,糖尿病患者 的人数也是在日益的增加,并且有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糖尿病的症状,人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