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用的油中是否都会有猪八戒大战地沟油油的可能?

凝固点鉴别地沟油是否靠谱?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凝固点鉴别地沟油是否靠谱?
凝固点鉴别地沟油是否靠谱?凝点低的油是地沟油吗
消息: 京华时报信息。上海向明中学高二学生发明出家庭简易鉴别地沟油方法:地沟油因反复使用,其中动物油含量高,相比植物油,其黏度冰点不同。橄榄油零下十多度才凝结,普通植物油也要零度,而地沟油在8摄氏度即凝结。将自家购买的食用油放进温度8度左右的冰箱,如凝结,即为地沟油。
真相: 这是微博上的一条消息[1],描述了一个鉴别地沟油的方法。不过,只是将其放入冰箱,好像不能算是一个发明。
从京华时报的报道[2]来看,高中学生的发明是通过检测油的凝固点来判断它是不是地沟油。实际的装置是利用半导体制冷片来对油进行降温。半导体制冷片是一种片状元件,通电工作的时候一面制热一面制冷。通过温度传感器建立反馈回路,可以精确控制制冷面的温度。
从科学原理的角度来说,这位高中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对的。“地沟油”和正常食用油在物理性质方面有许多差异,凝固点是其中之一。如果一种油的凝固点比它“应该”的凝固点相差很大,那么其中肯定有“猫腻”。许多地沟油确实含有许多动物油,导致在 8℃ 甚至更高的温度下凝固。这样的油,用这位发明者的方法来检测,确实可以被判断为地沟油。
不过,作为一个“检测方法”,它是否靠谱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有没有正常的食用油在 8℃ 下凝固?如果有,这样的正常油就会被“冤枉”;二、有没有地沟油在 8℃ 下依然不凝固?如果有,就会导致这样的油“漏网”。
食用油的凝固点主要由油中的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的比例来决定。植物油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凝固点较低,比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的凝固点都在 -10℃ 以下,花生油和棉籽油相对高一些,也是在 0℃ 附近。而动物油中的饱和脂肪含量高,凝固点就比较高,通常在室温下都以固态存在。不过,植物油中也有饱和脂肪含量高因而凝固点很高的种类,比如棕榈油和椰子油,凝固点都在 25℃ 以上。此外,油的凝固点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温度,而是一个范围。一方面,它会从某一个温度开始出现固体,温度降低也不见得全部凝固。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的油,组成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其凝固特性也会有一定差异。现在,市场上还有“调和油”,它们的凝固温度会由被混合的油的品种和比例来决定。显而易见,棕榈油、椰子油之类的植物油会被这种检测方法直接“冤杀”。如果调和油中含有棕榈油或者椰子油等凝固点很高的油,那么也可能导致“调和油”的凝固点大大升高而“含冤而死”。
出于“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第一个问题还不是那么关键。如果真是地沟油“蒙混过关”,被当作“正常油”,才是更大的问题。所谓的“地沟油”,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商品——正常的油有相对一致的指标,而“地沟油”则“地沟”得各不相同。地沟油中,饱和脂肪含量的升高主要取决于混入了多少动物脂肪。如果是只炸过薯片或者油条的废油,那么饱和脂肪的含量与“新鲜油”相比并不会明显增加。要知道反复的使用并不会将大量地不饱和脂肪转化成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的加氢饱和是要在催化剂的帮助下才能有效发生。如果是混入了大量的火锅废料或者其他肥肉残汤的地沟油,那么动物油的含量才会高得多。也就是说,地沟油的凝固点并不一定都是在 7-8℃ ,从稍高于“正常油”到十几度都有可能。此外,如果把 7℃ 或者 8℃ 凝固作为“地沟油”的判断指标,不法商贩完全可以把通不过这一检测的地沟油用正常油稀释,把它的凝固点降低到“判断指标”以下。
结论: 这种“简易鉴别法”能够“判断出”一些地沟油。但是,作为一种检测方法,它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过”坏油。对于那些能够用这种方法“检测”出来的地沟油,可能粘度等其他指标差异已经大到肉眼可以识别的地步了。其实,利用这个方法也用不着专门的装置来实现——如果你买了 精炼的低熔点油 ,比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可以在冰箱保鲜层(一般是 4℃ 左右)中放一段时间。如果凝固了,说明有问题。但是,需要记住的是:没凝固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问题。而花生油的凝固点就在那附近,凝不凝固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参考资料:
你可能感兴趣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沙发!好文!
知名营养师
说得很明白
医学博士,科普作者,外科医生
经常下馆子的求问:如何辨别饭馆炒菜用的是不是地沟油?
写得很及时,早上刚看到那条微博
技术图书译者,音乐人
云大最近很努力啊Q v Q!!
老蒋说得好: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不过高中生的方法可能错杀一千,也可能放过一个,还是需要靠谱点儿的法子。
赶紧跟老妈讲下 别被地沟油骗了
细胞生物学硕士,果壳译者
云大写的真好。辟谣打假什么的,简单表面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严谨逻辑,有可靠证据,才是科学精神。
引用 赵承渊 的回应:经常下馆子的求问:如何辨别饭馆炒菜用的是不是地沟油?重复使用过的油做菜,菜上边会留下黑色的颗粒,很小,有点象以前炭火锅里的飘出来的炭灰,饭馆点菜,点那些焯过的菜,那些味道重的,最可疑,地沟油总是带股怪味道
理论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这种相变是分在哪一类里的?
高中生能活学活用很是不容易啊,有点漏洞是可以理解的,应该加以鼓励才是啊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行业从业人士
“如果你买了 精炼的低熔点油 ,比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可以在冰箱保鲜层(一般是 4℃ 左右)中放一段时间。如果凝固了,说明有问题。”一段时间这个说法太笼统了。如果时间长,菜籽油和玉米油都有被冤杀的可能。国标对这几种油的凝固要求是:0℃保持5.5个小时澄清透明即可。
医学硕士生
“误诊”和“漏诊”都考虑了,角度好啊。
感官鉴别法一 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二 闻,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 三 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 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 电导率检测法,油脂在烹饪过程中接触了洗涤剂、金属器皿,或长期停留在重金属环境中,因此地沟油的电导率值明显高于普通食用油,地沟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7倍; 胆固醇检测法;水分含量 过氧化值 ·······················上学期课件里略微提到的地沟油掺假鉴别方法发出来共享下。。。
看来方便面中酱料包里的油也不是什么好油了,但愿没有用地沟油。建议果壳查查,说不定也挖出另一个双汇
去年冬天南方特别冷,事实证明,在5摄氏度左右的室温下,鲁花花生油和金龙鱼花生油都凝固了。
奇怪,为什么看不到回复?
超市里卖的油就那么几个牌子 品牌油的问题就是转基因 ...
额..地沟油啊..不过高二小孩能想到也很值得鼓励!!
引用 sheldon 的回应:这种相变是分在哪一类里的?什么叫分在哪一类?液体溶液的相变?二级相变?
引用 蛋炒饭加不了蛋 的回应:看来方便面中酱料包里的油也不是什么好油了,但愿没有用地沟油。建议果壳查查,说不定也挖出另一个双汇方便面用的是动物油(实际上应该是酱或者食物浓缩物),确实完全符合地沟油的性质。1.已经使用过至少一次(没用过才不敢吃了,生的)2.含有多种成分(煲汤的油当然啥都有了)
啊 今天刚看到这条微博 表示怀疑,果壳就速度粉碎了,太好了,太及时了!
引用 luhetd 的回应:感官鉴别法一 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二 闻,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 三 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有异味的油可......“尝”这个方法让我想到:我高中同桌的化学作业,如何识别CO和CO2,他写“闻一下,晕过去的就是CO”。。。老师估计在打“×”之前就已经晕倒了~~另外,电导率倒是比较快的检测方法,那么有没有正常食用油的电导率范围呢?国标里面有吗?唉~~要是有从事地沟油加工的同志出来正解一下就好了,虽然知道工艺不复杂,小窝棚也能做,但是太神秘啦,工商局也不肯透露点。。。
橄榄油零下十多度才凝结,记得橄榄油和棕油差不多,怎么会十几度才凝结??我今年冬天就有买橄榄油做意面,外面零度左右,就已经产生絮状物了
诶诶?评论呢喵?
把我粉碎的遍体鳞伤···
唉,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折光率,电导率,粘度密度都只能在实验室里做,家里能有用的也就是熔点。我觉得透明,异味什么的都是可以处理的吧。唉,不知道不知道。好油和炸过东西的废油能油多大区别呢,我都想做色谱了。。。。。。
不用检验拉,外面吃的好多都是地沟油~~~
其实没什么用啊。。。很少有人会买到瓶装的地沟油吧。。那样会很容易追究责任的,最大的销路就是饭馆,但是饭馆炒了菜你能怎么检测,反复使用的油和使用了一次的油,你怎么鉴别成分多少,还可以一部分地沟油一部分正常油啊。。哎。。断绝地沟油还是要从源头做起啊。。。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新闻源 财富源
地沟油并非都能作航空燃料 成本为普通油3倍
&&&& 07:29
SkyNRG公司委托本报寻找“油源”
  荷兰航空来喝武汉地沟油?
  近日,有媒体报道,荷兰航空正在中国找“地沟油”作飞机燃料。据称,他们与上海、苏州等地废弃油脂加工企业已签订意向书,首批订单约有2000吨。
  昨日,本报记者联系上荷兰航空公司及其燃料供应商SkyNRG公司。他们表示,正在中国寻找合适“地沟油”,听说武汉在收集餐厨垃圾方面有很多成果,希望本报能提供相关信息,帮忙找“油源”。
  中国“地沟油”即将“飞”欧洲
  昨日,就荷兰航空在中国买走“地沟油”的传闻,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与中国供货商就使用地沟油的问题达成任何协议”。
  不过,荷航是使用生物燃料的领跑者,确实正与SkyNRG公司一起,寻找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料,“中国市场正是能够提供部分原料的所在地之一。”
  成立于2009年的SkyNRG公司,是由荷航、北海集团和春协合作组成的一家生物燃油公司,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供应商。
  昨日,SkyNRG公司通过电邮告诉本报记者,“去年起,我们就开始在中国积极寻找原料供应商。相比欧洲国家, 中国的人口以及饮食文化,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油消费国,所以废弃油脂的潜在供应量也很大。”
  目前,SkyNRG公司只和中国的潜在合作伙伴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未签正式合同,“如果采购,并不只是用于荷兰航空”。
  他们希望,在国内找长期稳定可靠的废弃油脂供应商,“听说武汉在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的收集方面有很多成果, 如果你有相关资源可以转发给我, 我们希望了解各地的潜在机会, 并寻求合作机会”。
  “地沟油”并非都能作航空燃料
  此前,荷航已进行过很多生物燃料飞行,包括从阿姆斯特丹到巴黎等。上个月,还完成阿姆斯特丹飞到巴西里约的跨洲际航线。
  荷航并非唯一将“地沟油”飞上天的公司。有资料显示,法航、芬兰航空等10多家航空公司已经在试用生物航空燃料,其中90%都是以废弃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航油。
  SkyNRG公司表示,来自中国“地沟油”已通过测试,可以作为生物航空燃料的。
  不过,该公司制取生物燃料的“地沟油”是指煎炸后的食用废油脂,在回收阶段污染较小,与中国广义的“地沟油”有一定差别:中国厨艺中食用油的用法多样,“地沟油”成分很复杂,并非全部可以用作生物燃料的生产原料。
  “地沟油”上天成本为普通航油3倍
  去年10月,国航一架波音747,加上取自麻风树的生物燃料,试验飞行成功。这是中国首次进行的航空生物燃料验证飞行。
  前日,四川有消息传出,中石油四川石化公司在南充建年产量6万吨航空生物燃料项目,现已进入环评阶段,预计最快2013年建成投产,总投资4.2亿元。这个项目是利用麻风树加工炼制生物油,将成为国内首个航空生物燃料项目。
  然而,这边中国生物燃料摩拳擦掌,预备“上天”,那厢,航空公司的反应还比较冷淡。
  昨日,记者询问联系国航、南航、东航等多家国内航空公司,他们均表示,暂时没有市场化使用生物燃料的计划,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价格过高。
  SkyNRG公司介绍,“在生物航空燃料中,由煎炸废油作原料的,稍微有一些优势”。然而,由于原料成本和技术问题,“地沟油”转化的航空燃油成本仍为普通航油的3倍。
  由于价格原因,荷航使用的是混合燃料:50%地沟油燃料,50%石化燃料。
  在SkyNRG公司看来,生物燃料的最终前景是:“用本地的原材料供应本地的航空。比如,用中国的地沟油做的生物燃料,供应中国的航空公司和航线。”
  他们寄希望于长远,“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及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生物航空燃料会变得更有竞争力”。
  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预测,2020年,中国航空燃料消费量将超过4000万吨,届时生物航油可能将占航油总量的30%,按照每吨一万元的价格计算,2020年中国生物航油市场容量将达到1200亿元。
  炒作?还是碳排放税逼迫?
  今年1月1日,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ETS)生效,明年4月将正式实施。届时,航空公司的碳排放都有限额,但是如果有碳抵消项目就能免除一部分 “碳税”,“地沟油”燃料恰恰能实现这样的要求。
  从以往国外试飞得到的数据看,对比传统化石航空燃料,航空生物燃料在全生命周期中,硫和颗粒物的减排效果基本可以达到100%,碳排放可以减少60%-80%。
  此外,对航空公司来说,充分利用生物航油,还可部分规避油价不稳定带来的金融风险。
  也有人质疑,荷航和SkyNRG公司在炒作,因为生物燃料在中国推广会相当困难。
  对此,SkyNRG公司表示,”我们觉得中国‘地沟油’潜力非常大,但是缺乏规范的回收系统,还回流餐桌,威胁食品安全健康。我们邀请中国各级政府和我们一起做出努力,建立规范的地沟油和餐厨垃圾管理系统,杜绝地沟油回流餐桌同时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原料。这样做对中国的环境、食品健康、能源供应,都是共赢的结果。”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韩玮 杨菁
编辑:张垚
高清图集赏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猪八戒大战地沟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