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和外国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2000年到2011hiv年的死亡率是多少?

以“随访艾滋病人”来提高“抗病毒治疗”成功率的模式到“到艾滋病人主动咨询”模式的飞跃
●历史背景:
双庙村属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管辖,位于柘城县西北18华里的偏僻农村。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这里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当时流行这样一首儿歌:十年旱来九年涝,萋萋芽戴上红缨帽,茬跟茬饿掉牙。守着清沙两和土,一年四季吃红薯;清早煮,上午剌(la),晚上烧一锅红薯茶。从这首儿歌里可以粗略了解双庙村当时的生存状况。我们县是贫困县,而我们村是出了名的讨饭村。&
  年我们县成立了几家单采血站,政府号召,群众响应,村民像发疯一样从早晨四五点钟起床,从四面八方的农村涌向县城里的几家血站,那卖血的场面比逢庙会的人还多。当时有很多口号如:东游西转不如去血站,南跑北跑不如血站伸胳膊,一伸一蜷45元等广为流传。在那时,的确解决了许多家庭的温饱问题以及学生的学费;各种提留款;计划生超生费等,减少了政府很多需要救助的问题。&
  当时血站较多,卖血人员多,采血混乱,部分血站检测不正规,更不检测hiv病毒。更甚者个别“血头”(无政府监管、以盈利为目的个体采血组织)在双庙村的一个农家小院就实施采血行为,非医务人员参予采血工作,设备简陋,消毒也不正规。全县参与卖血人员每天都有五六千人,我们双庙村每天有一千来人,当年参与卖血人员hiv感染率为90%左右,全县感染hiv人员可想而知。就拿我们双庙村来说,目前统计(死去238人左右,注:双庙村委会统计地数子),现有hiv感染者480余人,(我村总人口3000人左右),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检测的还有不少,感染率为25%左右,感染者都是青壮年,丧失了劳动能力,给本来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而且死神一步一步向她们逼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象普遍,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隐患。因此对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刻不容缓,通过治疗减少死亡,延长感染者的生命。
●目前现状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迄今为止官方累计报告现生存HIV感染者1294例,分布在在柘城县23个乡镇,病人多是献血时被感染,90%以上的感染者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低,接受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能力差,尤其是2003年-2004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那部分患者没有接受过治疗教育,服药特别混乱、随意,造成治疗效果差,耐药率高,目前我县已经有300多人服用二线抗病毒药物,就国内而言,二线药物是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对感染者、患者进行治疗教育、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阳性预防教育的推广有着极其积极地意义。
1,那些居住分散且害怕暴露身份不易接触的感染者,在机会性感染治疗或抗病毒治疗时依从性特别差,应着重对这部分患者加强治疗教育;
1),部分上药早的感染者由于早期治疗的不规范导致依从性较差,在这部分患者没有做好更换二线抗病毒药物的前提下,已经有部分患者服用了二线抗病毒药物;一旦再耐药则担心无药可医;
2),现在极少数未治疗的感染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理念缺乏理解,特别是阳性预防、艾滋病混合感染结核杆菌的预防与治疗知识贫乏,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3),在感染者家庭安全套的使用率很低,夫妻之间仍有传播现象。
●&&申请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为柘城县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提供家庭随访、病房探访服务以提高治疗效果 ”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2013年将在2012年项目的基础上将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感染者纳入治疗随访体系。
●&工作基础:以“柘城县艾滋病防治民间促进会”小组为依托,小组紧密联系当地疾控及VCT咨询室合作对目标人群开展系列综合关怀服务。
●&柘城县艾滋病防治民间促进会的背景:自2002年2月起,为了预防艾滋病在社区的蔓延,消除歧视,相互关爱,营造一个有利于hiv感染者生存的环境;为了让社区多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hiv感染者,关心hiv感染者,帮助感染者,我们双庙村感染者自发的组织了互助组。互助组有7名成员,由一名女性,五名感染者,由一名自愿者组成。工作目标:延长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命,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致力于提高和改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生存质量;提倡以人为本的爱心关怀,在本县范围内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倡导治疗教育及药物已从性教育等相关活动;既往项目与活动: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治疗教育及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教育;为感染者贫困家庭的儿童寻求帮助;为AIDS病人求医问药;寻求生产自救资金;家访及临终关怀;求助热线; 
组织设备:拥有电脑台,传真机一部,打印机一部,(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资助),办公室平米,办公桌张,椅子把,图书室一座(国际希望儿童基金会资助),已收集图书多册,可以说设备齐全。
项目实施策略:组织成员继续开展家访和病房探访,继续与医疗机构合作(包括VCT咨询室)提供咨询服务;2),走访患者家庭指导正确地服药知识、安全套的使用知识、艾滋病阳性预防知识及艾滋病混合感染结核病病毒的防治知识;发放安全套、宣传手册及药盒;3),到定点治疗机构探访;4),电话随访、电话提醒按时取药;5),在走访中发现艾滋病感染结核病病毒的患者、重症患者提供转诊服务;6),建立起跟更多的新发感染者的联系,为其提供服务7)与妇联、计生委合作加强妇科疾病的检查,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其健康意识。
●工作方法
1,GIPA原则,就是让艾滋病感染者最大程度的参与,包括项目的设计的各个环节、项目执行策略、走访或医院探访的方式以及目标人群的选定等;
2,保密原则,100%保证被关怀的感染者信息不外泄(除走访人之外的任何人不得了解被关怀之感染者的个人信息);
3,平等原则,走访者与被走访者平等对话,以真心、热心对待每一位被关怀的对象,让被关怀者感受到温暖,取得被关怀者的信任,建立亲人、知己似的关系互留联系方式为下一步走访打好基础。
4,倾听原则,倾听被关怀者的声音,尊重其观点,不打断倾诉者,然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循序渐进咨询其服药治疗现况,cd4指标、病毒载量、服药是否按时按量、何时取药、近期有否做过肝功检测、血常规检测,是否正常等,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加以关怀指导,返回后作好记录以便下次关怀具有针对性帮扶;
5,工作技巧,不以走访为目的,找切入点了解关怀对象存在的问题。如有学生的谈学生的学习、生活费来源;有大龄子女的谈子女的婚嫁等找到谈话的切入点,找准时机谈身体状况,进而赠送药盒、安全套以提高抗病毒治疗成功率及其预防艾滋病家庭内传播。
6,治疗关怀软件的使用,通过使用《中国爱之关怀》开发的“爱之关怀治疗服务系统”软件详尽记录了被关怀对象的详细信息,对于关怀对象有了详细了解如:患者的基本情况:何时感染、何时治疗、治疗方案、何时取药、何时检测、每次检测cd4变化、肝功能、血常规检测、身体状况、家庭情况、何时随访、随访时的情况、联系方式等有利于项目的开展与实施。
工作范围:1,与医疗机构合作(包括VCT咨询室);2,走访患者家庭;3,到定点治疗机构探访;4,电话随访、电话提醒;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返回后录入治疗关怀服务数据库以备查询。
下图:“爱之关怀治疗服务系统”-走访之目标人群的档案
“爱之关怀治疗服务系统”-首页设置
“爱之关怀治疗服务系统”-患者主档案
“爱之关怀治疗服务系统”-随访表
●目标及效果:,
1),通过小组成员的随访工作,,项目期限内完成超过200人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及心理咨询等系列综合服务;寻找失访的病人;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降低脱失率降至小于1%;使死亡率由2010-2011年的5%-3%降低到3&-5&(从治疗服务系统可以体现出来);
2),通过对患者家庭的走访宣教活动,使艾滋病阳性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及艾滋病混合感染结核病杆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25%;使艾滋病患者夫妻之间安全套的使用率达到90%以上;
3);最大的进步是由2012年小组成员主动对目标人群100%家庭随访、医院探访提供系列关怀服务,到2012年底由23%的被关怀病友主动来咨询或电话咨询;到了2013年的第二季度主动咨询的病友达37%,到第三季度高达51%;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充分体现了病友对治疗、预防的重视及对小组成员的认可,这说明小组成员已经取得了病友的信任,目前病友主动咨询已经成为习惯,虽然项目已经接近尾声,但是为病友提供治疗、预防、关怀的服务仍然继续,病友视小组成员为亲人,小组成员看病友如家人,这种良性的互动及行为的改变对社区病友来说:无论治疗还是预防其意义都是深远的。
●体会与感想:&通过开展河南省艾滋病项目: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大程度的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包括项目方案的制定、过程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感染者自己是项目的主体,也是艾滋病防治中不可缺少一支重要力量。其次是社区组织的参与及大地带动社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三,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把社区组织与疾控、官方协会联立起来了,让三者有了充分交流与学习的机会,通过交流三方增加了解与信任对于全方位艾滋病的防治起到不可估量效果。社区组织围绕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模式及主要目标设计适合本社区目标人群的活动,社区组织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根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办的要求与管理跟进项目的进展与管理,社区组织从而提高了项目的执行能力与管理能力及其财务管理能力,总之总能力大大地有了提升。
特别是在河南省项目办通过培训、督导让小组成员充分了解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运行的模式,认识到痕迹保存的重要性、财务管理的必要性、督导预评估的重要意义,从中学到了一个项目从申请到实施到结题的所经历的步骤,学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经验与教训:
1:俗谚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小组成员独自开展工作的能力,该项目充分让小组成员独立开展调查、与疾病控制中心沟通、交流与合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小组成员掌握了交流与沟通技巧、掌握了调查时应注意的事项,感染者全程参与项目之实施,从项目的申请到项目解题全过程,这利于提升感染者小组的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的执行能力、项目的痕迹管理能力等,还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自己差距与不足,小组成员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学习相关知识来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或差距,增加危机意识。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缺陷及能力的不足之处,今后在工作中应注重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找出了自己的差距,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项目。
经验与教训2: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我们掌握当地患者的治疗、生活状况,使得我们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患者情况,有助于当地患者的成功治疗。
对于政府机构:取消了感染者聚集在一起会“闹事”的想法,通过几次面对面的交流,感染者们将心比心,以换位思考等方式交流,政府部门改变了原来不正确地想法,对感染者有了重新地认识,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拿政府当敌人,不是所有的感染者见到领导都要钱要物,感染者就是想活命,就是要求最基本的生命权而已。当然了,政府部门的人员也看到了:并不是所有的“非政府组织”就是“反政府组织”,我们是在确确实实在为这个群体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已,打内心里开始真正佩服我们这样一帮人,甚至还有一极少部分人认为做这种工作不可思议(因为在政府不理解时遭到打击,而自己又得不到实惠)。
无论是组织与政府之间,组织与感染者之间;感染者与感染者之间等,大家必须将心比心,以诚相待,诚心的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谅解,求同存疑,相互之间才有可能合作,组织才能更有发展的前途,才能便于工作的开展,才能赢得更多地理解与支持。
●意义:全球基金项目的开展与实施,与CDC、卫生局、医院等单位建立初步的合作关系,全球基金在这中间起到桥梁及纽带作用,全球基金的引进无论政府或其他部门对接受全球基金没有敌意,对于全球基金进入社区是认可的,也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不像其他资金进入社区曹到排斥或调查,致使工作无法开展),这也是全球基金项目在社区取得的成功之处。全球基金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医患关系,改善了小组于CDC、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不了解,到了解,到初步合作(这是一个飞跃),最终达到支持的目的(从量变到质变),通过全球基金项目的实施给小组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为本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活动能力加强了,活动量加大了,知名度提高了,与政府各级部门互相之间加深了了解,消除了误会,为今后开展工作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活动范围扩大了,调查及家访次数频繁了,感染者与组织心连心了,感染者以组织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庞大的社区联盟,增加了感染者的凝聚力、向心力。感染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就会感到组织就是他们的传话筒,就是他们的代言人;就是他们的导航人,就是为他们一心一意服务于他们的亲人。
●工作缺陷:
&&&&资金拨付程序繁琐,资金到位不及时。小组开展活动时缺少必要的硬件支持,如:投影仪、照相机等。
●挑战:
由于感染者或患者感染时间或治疗时间愈来愈长,需要治疗的人员越来愈多,机会性感染也随之增多,机会性感染的种类也复杂多样化,这就促使小组成员学习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了解更多的艾滋病防治政策;了解更全面的最新的治疗信息,才能满足社区的需求,才能更有方向、有目标的倡导,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其二,工作量增大了,这就需要增加小组的工作人员,扩大了组织规模,只有如此才能适应社区的需求;因此小组必须申请比往年翻倍的资金才能使小组的工作得以延续,小组才能发展,因而小组成员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当然也是推动小组发展的动力。
&&柘城县艾滋病防治民间促进会-朱龙伟
&&&&&&&&&&&&&&&&&&&&&&&&&&&&&日(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观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CD4+细胞计数水平与治疗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分析了30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死亡率及其与治疗前CD4+细胞水平的对应关系。结果 发现死亡患者于治疗前的CD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存活患者,而CD4+细胞计数3的患者死亡率达45%。结论 CD4+细胞计数严重低下的艾滋病患者死亡率显著增高,提倡早期治疗,以减少死亡率,降低治疗成本。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CD4+细胞计数;死亡率
&&&&Clinical analysisofcorrelationsbetweenCD4+cells counts and mortality rate among 30 AIDSpatients
&&&&CHEN Hui-Li,YE Xiao-yan,LI Chun-na.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ervice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百拇医药网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请,我要!
盈江县年HIV感染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近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了解年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HIV感染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指出,盈江县开展的艾滋病综合防制工作有效的降低了HIV感染者的死亡率,在将来的工作中应加强抗病毒治疗的宣传和治疗工作,扩大治疗的覆盖面。并针对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有针对性的(如男性)加强管理和随访,进一步减少死亡,提高生存率。该文发表在《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第41卷第11期上。
  近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了解年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及其。研究指出,盈江县开展的艾滋病综合防制工作有效的降低了HIV感染者的死亡率,在将来的工作中应加强抗病毒治疗的宣传和治疗工作,扩大治疗的覆盖面。并针对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有针对性的(如男性)加强管理和随访,进一步减少死亡,提高生存率。该文发表在《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第41卷第11期上。
  以盈江县年期间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本地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死亡相关信息,计算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
  共有3&731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其中,74.9%为男性,87.3%职业为农民,47.0%已婚有配偶,少数民族占62.7%,75.1%为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研究对象累计观察17&602.26人年,死亡1&513人,死亡率或死亡密度为8.60/100人年。死亡率在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5年起开始持续下降。研究对象平均生存时间为9.56年,其中,从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6.39年,而正在接受或曾经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为17.23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民族、职业、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和抗病毒治疗状况等因素对HIV感染者的死亡和生存状态有显著影响。
   相关链接:
回复 小鸭梨:
新闻阅读排行榜
关于医学论坛网
医学论坛网旗下网站
战略合作伙伴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CD4^+水平与死亡率的关系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CD4^+水平与死亡率的关系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观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CD4^+细胞计数水平与治疗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了30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死亡率及其与治疗前CD4^+细胞水平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患者
【题 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CD4^+水平与死亡率的关系
【作 者】陈惠丽 叶晓燕 李春娜
【机 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感染科,珠海519000
【刊 名】中国实用医药,
2008(21): 52-53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 CD4+细胞计数 死亡率
【文 摘】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观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CD4^+细胞计数水平与治疗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了30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死亡率及其与治疗前CD4^+细胞水平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患者于治疗前的CD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存活患者,而CD4^+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者死亡率达45%。结论CD4^+细胞计数严重低下的艾滋病患者死亡率显著增高,提倡早期治疗,以减少死亡率,降低治疗成本。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艾滋病患者,CD4+细胞计数,死亡率
上一篇:暂无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CD4 +水平与死亡率的关系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CD4 +水平与死亡率的关系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观​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C​D^​+​细​胞​计​数​水​平​与​治​疗​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了0​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个​月​内​死​亡​率​及​其​与​治​疗​前​C​D^​+​细​胞​水​平​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患​者​于​治​疗​前​的​C​D+​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存​活​患​者​,​而​C​D^​+​细​胞​计​数​〈0​个​/​m​m的​患​者​死​亡​率​达5​%​。​结​论​C​D^​+​细​胞​计​数​严​重​低​下​的​艾​滋​病​患​者​死​亡​率​显​著​增​高​,​提​倡​早​期​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hiv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