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症状,求狂犬病专家在线解答解答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鸣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1分)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from 本文来自 end#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节选自《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6.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按什么顺序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3分)17.文段中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说明方法: 作用: 学优网/18.文段中加点语句“据说”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19.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3分):学优网整理16. (3分)鸣沙 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符合人们认知规律;体现出科学工作者探索的艰难历程。17. (3分)作诠释 具体准确说明了鸣沙现象产生的原因。。18. (2分)不能。“据说”就是“听说”,表明没有亲见,去掉,后面所描述的现象就是确有其事,亲眼所见,与事实不符。体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19. (3分)示例:例如月食,古人认为是天狗吃月亮,实际是由于地球挡在月亮与太阳之间,使月亮无法反射太阳光的缘故。(现象1分,道理2分)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阅读答案: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选段,回答问题。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相似的试题还有: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
B.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C.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早春的气息浸润着祖国大地,到处是祥和的气氛,到处是温暖人心的笑脸,无不昭示着国泰民安。
B.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C.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D.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
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中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8分)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1.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四个?(3分)2.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的?(2分)3.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3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疑难解答_百度知道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疑难解答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而产生了崇拜的心理。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文章地最后说,而是叙说了具有“鸣沙”现象的宁夏鸣沙山的地形和位置://h,各种生物就应运而生,不必大惊小怪、第5段大意?(第一个“怪”是指前文所说的魔鬼作怪: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融化后变成地下水、“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句话原文为“据说”、发育,其怪自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③旱龙卷、简要说明沙漠中“魔鬼的海”的形成原因,你认为哪一个更好:“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7。)2?(文章描写了被称为“魔鬼的海”的沙漠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思考,引出下文:一切怪异的现象。③大漠沙如雪?①碎石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现象说清楚的,也激起了读者探求真相的欲望,让他来回答,不能够解释鸣沙的现象,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旨在不但使人知其然、“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④醉卧沙场君莫笑;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比上面一两米温度高许多?又为什么说“不怪”呢://h:(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又引述了一些专家的意见。“魔鬼的海”的成因,长烟落日孤城闭。或者由于地壳变动。作者是通过摆事实,蓝天倒映在地上: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baidu,富于趣味。)18。②沙漠绿洲?说说这种文体特点,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这两位都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另外,常常能看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龙卷风同时出现的景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些.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1618fef0da5ec3d86eeb0b4/d439bb61cc2f9c15ce4;其中第一个“怪”具体指沙漠中的声音作怪,激起探求欲望,指奇怪的景物或现象。)5,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切领域的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事理说明文:夏日中午,但可望而不可即://h。②第一个“怪”是名词。孟奇运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原理,指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com/zhidao/pic/item/d439bb61cc2f9c15ce4,这就进一步激起读者的探究兴趣: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不怪”指见到怪异现象。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文章是怎样来解释沙漠中“鸣沙”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使人们产生错觉?(说明了沙漠里的鸣沙现象.baidu。在此基础上,作者引用孟奇对士兵的解说,远处的雨水渗入地下、“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思考;因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了错觉)10?(这是一个递进句:①魔鬼的海。“不怪”是因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见怪不怪,它是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后出现的气流旋转上升现象。⑥千嶂里?文章是怎样来解释这一现象的,科学地说明了“魔鬼的海”以及“海市蜃楼”的成因,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科学道理,并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说明。①大漠孤烟直。)6,要镇静对待,引出下文)3,那就是。另外。对这一现象,因而形成“魔鬼的海”、“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一句中“深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要镇静对待。”有什么深刻含义;“不怪”是因为有科学道理做解释,这是为什么。)②鸣沙,说清楚了这一奇怪现象,鸣沙山这块沙地也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专家解释得更具科学性。)19、光线作怪、拓展,关于鸣沙,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hiphotos,解释原因,而且知其所以然、对鸣沙这种现象“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多少年来,沙粒移动摩擦起来,胡天八月即飞雪.jpg" esrc="http,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涌出地面,很像人为排列的作品.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20,使地下水沿着裂缝流至低洼的沙漠地带冲出地面,“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旱龙卷就是沙漠龙卷风、讲道理的方法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第4段大意.hiphotos,说明沙粒移动摩擦起来。)21,而是叙说了法国数学家孟奇的故事、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让读者触目惊心,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不完全相同、联系课文说说“见怪不怪”中的第1个“怪”具体指什么内容:贴近地面的气温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从科学的角度解说了沙漠中“鸣沙”现象及其原因,阐明事理。这地下水沿着不透水的岩层流至沙漠低洼地带后?(课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文章并未紧接着对这种现象作科学解释、从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看,以“据说”和自己的耳闻目睹,龙卷风把地面的沙尘卷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空中。)8?为什么可以“不怪”呢,他们对沙漠的感受集中表现了古人对沙漠的认识和情感。<a href="http,造成不透水的岩层断裂,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这句话是否只适用于“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怪自败”运用了引用法、①“见怪不怪,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神仙鬼怪.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032cc37b59df8db1bc7bc/d439bb61cc2f9c15ce4?(集中体现了古人对沙漠的认识和感情。)17,有承上启下的作用.hiphotos,被太阳晒得火热后,这篇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实际是由于地球挡在月亮与太阳之间。(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万里跋涉走过各处、文章最后一句话“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文中指“魔鬼的海”和“鸣沙”,科学道理将解释一切奥秘,为什么?为什么,使月亮无法反射太阳光的缘故,引出了对更为奇怪的“声音作怪”的现象的研究,作者既写了自己的亲身见闻,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际。)12,燕山月似钩,科学发现需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9?(结尾点题。)15.baidu,用科学的道理进行解释:①面部沙子细而干燥②含有大量石英③晒得火热④沙粒移动摩擦。在中国的戈壁滩上。(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例如月食、繁衍、写出描写沙漠的古诗句三句?⑤北风卷地白草折。)13,看来并不很远”?②“见怪不怪”中第一个“怪”是指什么,那开头为什么叙述法显和玄奘的故事、名词解释,便会发出声音,其中第一个“怪”在本段文字中具体指什么,古人认为是天狗吃月亮?(①“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指见到怪异现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不破楼兰终不还,文章才“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解释。此外,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形成一个旋转的沙尘柱,作者并未马上加以解释,于是形成了绿洲,不必大惊小怪,不存在超自然的神魔鬼怪,突出鸣沙的隆隆巨响,在结构上有何作用,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阐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规律?(人们所处的认知和科学水平。启示?(本段开头表明“鸣沙”现象从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超自然的现象。这低洼地带有了水:你还了解哪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可见关于鸣沙形成的原因还未形成共识。)16,也可与地下水汇合流到这沙漠的低洼地带,并以海边地区出现的海市蜃楼作类比。这样也就让读者形成一个普遍认识,二是“鸣沙”,便会发出声音的道理,深入浅出,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他们的故事让读者了解了沙漠的一些奇怪的现象,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在地上形成一片圆形的碎石圈。)11。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见怪不怪:这1段中。221。②黄沙百战穿金甲,声音也会作怪”。)14,其怪自败”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远处地面的景象倒映在空中。)4;“海市蜃楼”的成因。关于“魔鬼的海”、文章的第5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声音作怪,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一切怪异现象,为何说“不怪”?(揭示事物奥秘并非易事,含有大量石英,长河落日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五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参与教师:艾芸&&
时间:2013年& 月&&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词语,灵活应用重点词,达到会用重点词组词组,造句的程度。
能力目标: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情感价值目标:3、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
课时难点:能完全理解词语大意,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提起沙漠,人们的脑海里会闪现出不同的画面来,同学们的脑中会出现哪些与沙漠有关的画面:在一望无际的沙海里,一队骆驼迎着太阳由远方而来;狂风不息,飞沙走石,烈日炎炎,寸草不生的沙尘暴天气……你想了解这些沙漠奇观吗?你想探觅它们的缘由吗?让我们一起跟随竺可桢去体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吧。
&板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生齐读课题。
作者简介: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三、教师范读课文
(读的练习)&&&&
1、学生自渎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生词。
2、老师先把词语范读,并板书重要词语。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学生自由读词语并识记词语。
四、学生写的练习
1、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识记认为较难的词语。 2、同桌互相交流学习。
五、学习课文词语内容
(1)老师板书重点词语(2)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解释词语
(3)老师讲解并纠正学生解释错的有些难词
不胜其苦:(b& sh&ng q& k&#468;)承受不了痛苦。&
单枪匹马:(d&#257;n qi&#257;ng p&#464; m&#462;)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戈壁:(g&#275; b&)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光怪陆离:(gu&#257;ng gu&i l& l&)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渴不可耐:(k&#283; b& k&#283; n&i)因口渴而忍受不了。&
可望而不可即:(k&#283; w&ng &#283;r b& k&#283; j&)只能够望见而不能接近。
初叶:(ch&#363; y&)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
戳穿:(chu&#333; chu&#257;n)&#9312;刺穿。&#9313;说破;揭穿。文中取义&#9313;。
海市蜃楼:(h&#462;i sh& sh&n
l&u)&#9312;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也叫蜃景。&#9313;比喻虚幻的事物。文中取义&#9312;。&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词语虽不多但灵活应用方面学生对“咨询,祈祷,登记,报道,按捺,匹配,眼睁睁,释放,健谈,吉祥,素不相识,意味着,挽救”等词的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尽快掌握重点词。
七、板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不胜其苦:&
&单枪匹马:&&
戈壁:&& 光怪陆离:&
渴不可耐:
可望而不可即:& 戳穿:&
海市蜃楼:&
1.用重点词语造句(笔记本)。2.练习册3.预习理解课文内容。
授课时间&&&&&&&&&&&&&&&&&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一内容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过程与方法: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情感与价值:3、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能够正确地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提前测评:提问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上节课我们对有关沙漠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对沙漠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来再次探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吧。
&二、学习新课内容
1、老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2、老师范读、领读一遍,学生注意听。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4、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词语。
三、一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
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3、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
四、再读课文,精讲细探。
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是(4、5),
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课文的第一部分(1--3),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提问:1、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的表现有那些?
2、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3、沙漠里的“鬼怪”为何到了解放后穿越沙漠的人员就没有再碰到类似的事情?(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
&&& 明确:
1、第一部分主要是引述古代旅行家对沙漠鬼怪离奇现象的描述,引出说明对象。文章首先引用我国古代旅行家法显和唐僧玄奘的见闻,突出沙漠里的恶鬼、热风、流沙、尸骨等鬼怪离奇的现象,这是一种引用说明的方法。
2、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3、然后以现代科技人员在沙漠里畅通无阻同古人过沙漠行路艰难相比较,说明古人队沙漠望而生畏,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生活条件和人们知识水平的限制。
五、重点分析分析课文第二部分(4、5)&&
(—) 有了第一部分做引子,下面我们走进沙漠,去寻找沙漠中的奇怪现象。首先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并仔细思考
提问:1、在这段中描写了什么样的奇怪现象?
明确:(光怪陆离的现象——魔鬼的海,海市蜃楼)
2、“魔鬼的海”这一光怪陆离的沙漠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 表现:夏日中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时,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
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实际上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
&&3、在课文中找出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并用自己的话回答。
明确:课文第四段最后。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贴近地面一层的空气温度比上面高,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4、接下来我们细读第四段后半部分,这里还提到了一个现象——海市蜃楼,请大家根据课文思考:“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明确:不完全相同。魔鬼的海:贴近地面的气温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蓝天倒映在地上。
海市蜃楼: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地面的景象倒映在空中。
&& 魔鬼的海:
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光线的折射和反射 贴近地面的气温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 蓝天倒映在地上
& &&共同点
&&:空气温度 景物来源
&&5、小结:作者运用诠释说明的说明的方法,将形成这些现象的特点、条件注意解说清楚,让读者有了一个清晰认识。(板书诠释说明四个字)本段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了“人们掌握自然规律以后,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观点,接着介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明现象的成因,结构严谨,说理清晰。
(二) 下面我们来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边看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1、简要概括“鸣沙”现象的表现?
表现:在宁夏鸣沙山,当人们顺坡翻流下来的时候,沙便会发出打雷一样轰隆的巨响。
2、用一句话概括课本对“鸣沙”现象产生的原因。
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板书重点字词)
&3、下面我们在回到这段的第一句“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一句又起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递进句、承上启下,引出对更为奇怪的“声音作怪”的现象的研究。)
六、课后小结
作者先用一个递进句,承上启下,引发读者进行继续探究的兴趣,引出“鸣沙”的现象,介绍了鸣沙山的地理位置、形状,描写了鸣沙的情形,然后记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揭示了鸣沙的原因。一步一步,层层深入,说理透彻。
在作者逐一为大家解释了这些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后,相信大家都明白了,表面上看起来的怪异现象,其实是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的。所以作者透过这些神秘的面纱,用科学揭开了实施的真相,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沙漠里德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强调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以把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收揽全篇。
七、随堂练习:1、学会复述课文,并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2、预习课文,并找出课文分段大意。
3、完成练习册的积累运用。
八、板书设计
&&&&&&&&&&&&&&
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形成的原因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蜃楼。”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
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授课时间&&&&&&&&&&&&&&&&&
&&&&&&&&&&&&&&&&&&&&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读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课文叙述方式和段落大意。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故事叙述的前因后果。
过程与方法: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情感与价值:3、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分段大意和中心内容。
教学难点:1、总结课文中心内容。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导读法,练习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提前测评: 口头提问学生阅读课文情况
沙漠的 “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现象来解释的。
海市蜃楼: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鸣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下面让我们来为孙悟空和唐玄奘解说吧。
二、串讲课文。
1、让学生说课文的分段大意,老师纠正总结
2、让学生板书课文分段大意,老师纠正学生写错的、不足的地方。
3、老师总结本文分段大意:
第1段:描写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
第2~6段: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
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三、先让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后老师纠正总结对学生未说到的地方补充,而对学生说错的地方加以纠正。
四、在网络上搜索,沙漠里还有哪些奇怪现象,并作出科学解释。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自主查找的有关沙漠奇怪现象的资料。
&可到【百度】对话框中键入“沙漠里还有哪些奇怪现象”进行查找。
能“报时”的澳大利亚怪石&
新疆罗布沙漠出现罕见天气令科考队专家瞪目
五、在课堂总结后完成课文练习。书后练习
一:下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由于下雨的缘故,阿丽亚昨天上学迟到了。
B.库尔班为了联系工程,开小差去上海了。
C.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就把作业统统做完了。
D.小李单枪匹马地闯进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二:选择“胜”字在下列句中的正确解释。
A.在斗争中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的目的。
B.优美的(景物)
C.能承担;能承受
1.在这次比赛中,我们运动员大获全胜。
2.我们不胜感激你的无私帮助。
3.走不了多久,就有人不胜其苦而逃跑了。
4.新疆有许多名胜古迹。
三: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1.你是如何达到那个美丽的地方的?
2.地震造成的损失这么大你们是怎样恢复生产的?
3.小张怎么会做这种事呢?
4.我们应该怎样重视青少年教育呢?
四:用句中的带点词语模仿造句
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野兽
“是这样……”
据说,每逢农历重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顺着山坡翻滚下来。
“每逢……便……后……”
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的清水,食品跟不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
“既……更谈不上……”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关于古人对沙漠的描述,下面不准确的一项是:
A.沙漠里有许多恶鬼和火热的风
B.沙是永远被风吹着流动的
C.沙漠中到处都是死人死马的骨头
D.沙漠的空中看不到一只飞鸟,地上的一只野兽。
2.关于“魔鬼的海”,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事:
 A“魔鬼的海”是由古代阿拉伯名族最先发现的
B英国数学家孟奇揭开了“魔鬼的海”的秘密
&C“魔鬼的海”是由于地面和空气的温差造成的
D“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
3.关于“魔鬼的海”的成因,下面说法准确的事:
& A沙漠中地面温度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
B由于光的折射和反射
C由于人们太渴望而产生的错觉
D由于天空倒映在沙漠中看起来就像是碧蓝的湖水
4.关于沙鸣,下面说法准确的是:
A现在沙漠中的人还相信沙鸣是魔鬼在迷人
B只有在每年农历重阳节,从沙山上滚下时沙才会发出巨响
C只有沙漠表面是干燥的细沙,并含有大量的石英,沙粒一经摩擦就会发出响声
D沙鸣现象也跟沙漠中的温度有关
5.试想法显出发时,只有几个和尚成群结队同行,而走了不久,就有其人不胜其苦开了小差。
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很早就达到了目的地
B有些人受不了苦就离开了
C有些人能吃苦就坚持下来了
D有些人吃不了苦就回去了
6.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
A古时候人们把沙漠描述得非常可怕
&B“魔鬼的海”和沙鸣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C沙漠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无知
D我们可以用科学解释大自然中的奇怪现象
六:完成句子。
空气是这样清新,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既无能力帮助你,更谈不到___________。
五、作业:1.背会课文,并学会叙述。& 2.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第五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 &第1段:描写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
第2~6段: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
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课后反思:
&&&&&&破解千年的“沙丘乐”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
第五课时& 学习课文2
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3、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领略科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3、深入探究课文的主旨,并能以此受教育。
教法:诵读、讨论,配以课件。
茫茫大漠总是伴随着许多神秘而古老的传说,尤其是在那些充满神秘现象的地方,譬如:会奏乐的沙丘。
那是来自大自然最真实的声音,时而浓重悠长,时而和谐悦耳,时而震耳欲聋……有人形象地称它为“沙丘乐”。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已在大漠中发现了31处可以听到这种“沙丘乐”的景点。
二、学习新课内容
1、老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2、老师范读、领读一遍,学生注意听。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
三、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
1.什么是“沙丘乐”?
明确:茫茫大漠总是伴随着许多神秘而古老的传说,尤其是在那些充满神秘现象的地方,譬如:会奏乐的沙丘。
那是来自大自然最真实的声音,时而浓重悠长,时而和谐悦耳,时而震耳欲聋……有人形象地称它为“沙丘乐”。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已在大漠中发现了31处可以听到这种“沙丘乐”的景点。
2.关于巴里坤的鸣沙山有一个什么传说?
明确:相传,有一年夏天,樊梨花征西来到巴里坤草原,在鸣沙山脚下有一条河流。因此,她下令军队停下来喝水,但喝了很久都不见有人喝完。于是,樊梨花意识到事情不妙,赶紧下令军队出发,但是没有任何人回答。她只得一个人骑马冲了出去。当她再次回头看时,只见一片黄沙,不见军队的影子。传说是有一位仙女,从香炉里抓了一把灰撒下,香灰落地,顿时遍地沙丘,掩埋了军队。从此,那里沙岭起伏,茫茫荒原,千里不见人烟,沙岭中不时传出凄绝的鼓角军乐之声。
3.“沙丘乐”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是什么?
明确: 一种认为是静电发声。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摩擦发声。
近日来,法国研究人员宣布,自2000年开始两度进入摩洛哥沙漠,对靠近马法亚的沙漠地带进行研究考察,并成功在实验室真实模拟出“沙丘乐”。在模拟出“沙丘乐”的基础上,研究人员终于发现,所谓“沙丘乐”实际上是沙丘侧面崩塌导致的沙砾共振,其频率为100赫兹,声音强度为100分贝。它产生的原因不是风,也不是与沙丘本身有关的一种回声现象,而是沙丘侧面崩塌造成沙层运动所产生的一种声波的蔓延。
4.搜集关于沙漠的有关资料说给同学们听。
从本文发表至今40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尝试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说明,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 1.“沙丘乐”就是指会奏乐的沙丘。
2.中国有31处“沙丘乐”景点。
3.关于巴里坤的鸣沙山有很多传说。
4. 巴里坤的鸣沙山经常传出鼓角军乐之声,因为那里埋葬过军队。
5.人们研究“沙丘乐”,是为了解开它的谜团。
6.“沙丘乐”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静电发声,摩擦放声和共鸣放大。
7.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沙丘侧面崩塌造成沙层运动而产生声波。
五、小结:
通过讲述沙丘乐的现象和传说故事,再阐述分析研究他们产生的科学道理及研究成果,引导我们科学的看待世界。
六、随堂练习:1、复习全课的内容。 2、预习第五课的词语。
七、作 业:准备一篇有关43页话题交际的话题稿。
八、板书:&&&&&
课文二&&&&
破解千年的“沙丘乐”
&&&&&&&&&&&&&&
沙丘乐&&&&&&&&&
会奏乐的沙丘
&&&&&&&&&&&&&
国内的鸣沙山&&&&
巴里坤鸣沙山&&&&
形成原因&&&&&&
静电发声、摩擦发声、沙砾共振
&&&&&&&&&&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五课时&&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主人公的认真及乐于助人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3、学会真实交际,了解沙漠、戈壁的风貌及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
教学难点:能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表达。
教法:谈话法
提前测评:听写本课的词语
你去过沙漠、戈壁吗?给大家讲一讲你的见闻。
二、复习课文,学会复述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现在小组内每位组员从两篇课文中任挑一篇复述,在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复述。
三、提出43页交际话题
话题:沙漠、戈壁
你去过沙漠、戈壁吗?当你从绿洲走向沙漠、戈壁时,你会想到什么?联系实际,谈谈沙漠、戈壁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人类的治理措施。
指导:沙漠带给人类的并不总是美好的感觉,他也会以另一面露出他狞狰的脸孔。近几年来不断袭击人类的沙尘暴正日益困扰着我们……
沙漠的害处有:直接灾害——侵蚀土地,使土地不同程度地沙化,甚至是不可恢复的,造成生物的减少,耕地的减少,城市的毁灭等。&&&
间接危害——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甚至影响整个地区的气候。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是2001年北京遭到的几次来自西北沙漠的风沙扬尘的影响,它给人们拉响了警钟——沙漠并不仅仅是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它对整个地区的气候与生态环境有许多的负面影响。由于沙害,我国每年蒙受的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800亿元,间接的损失,包括经济,特别是生态的损失更为严重。
戈壁的危害:戈壁是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戈壁是沙漠的前身,戈壁在风蚀作用进一步的侵蚀下就会演变成沙漠,戈壁是荒漠的一个类型。即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戈壁沙漠地区气候环境恶劣,降雨量少,昼夜温差悬殊,风沙大,风速快且持续时间长! 戈壁,表层以砾石为主,看不见沙和土壤,基本上没有植物生长。北京春天的沙尘暴就是来自戈壁滩,甚至影响到了日本。
人类的治理措施:
一是对于沙漠、戈壁和极度干旱区,目前是不宜治理的,重点是预防保护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破坏。二是对于沙区、沙漠绿洲等,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前提,因地制宜地以草先行,草灌为主,草灌乔混交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并辅以农牧业建设。三是对于沙化、退化草原地区,重点是实施以水定草、草畜平衡、围栏封育、划区轮牧、舍饲和半舍饲,同时发展草库伦,建设高产优质的灌溉饲草料地,以1&#&#8758;40的比例恢复、保护和改善草原植被,“建设一小块、保护一大片”,给草原以休养生息机会,达到自然修复的目的。四是对于农牧交错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
三、真实交际37页
&情景1:沙漠中有哪些植物?它们的根为什么扎得很深?
&情景2:沙尘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情景3:怎样防治沙?
四、老师分配任务
1、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组进行讨论。
2、各组组长上交讨论结果。
五、合作交流,明确方法
交际话题:
情景一:、、、、、蒙古沙冬青、管花苁蓉、 、、红皮沙拐枣、、、盐生苁蓉、 、 、、、、 、、新疆沙冬青、、 、、 、、、、 、、、、、、、、霸旗佛肚树、、、、。
沙漠中植物的根长的很深,有利于从更广阔的空间吸取水分。(地上部分则是相对常小的,有利于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这是干旱环境对植物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沙漠植物适应干旱缺水条件的结果、进化的结果。
情景二: 沙尘暴的危害一是大风,二是沙尘。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
2.污染空气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网显示,3月20日强沙尘暴当天,北京每平方米的落尘量达到了20克,总悬浮颗粒物达到了每立方米11000微克,超过了国家标准的十几倍,超
过正常值的100倍。
3.影响交通沙尘暴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降低能见度影响行车和飞机起降,如韩国3月22日有7个机场被迫关闭,3月21日约有70个航班被迫取消。二是沙尘掩埋路基,阻碍交通。据《华商报》报道,由于沙尘暴掩埋了部分铁路,造成乌鲁木齐开往西安的列车中途遇阻。
& 4.影响精密仪器使用和生产。
5.危害人体健康沙尘暴引起的健康损害是多方面的,皮肤、眼、鼻和肺是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受害最重。皮肤、眼、鼻、喉等直接接触部位的损害主要是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而肺部表现则更为严重和广泛。7年前美国健康学家首先提出,细微污染颗粒与肺病和心脏病死亡之间存在关系。澳大利亚《时代报》称由于土壤被风蚀而引起的沙尘暴是导致该国200万人哮喘的元凶。
6.引起天气和气候变化此次沙尘暴影响的范围不仅涉及到我国13个省份,而且影响到了韩国和日本;1998年9月起源于哈萨克斯坦的一次沙尘暴,经过我国北部广大地区,并将大量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到北美洲;2001年4月起源于蒙古的强沙尘暴掠过了太平洋和美国大陆,最终消散在大西洋上空。如此大范围的沙尘,在高空形成悬浮颗粒,足以影响天气和气候。因为悬浮颗粒能够反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大气温度。随着悬浮颗粒大幅度削弱太阳辐射(约10%)地球水循环的速度可能会变慢,降水量减少;悬浮颗粒还可抑制云的形成,使云的降水率降低,减少地球的水资源。可见,沙尘可能会使干旱加剧。
& 再看看下面的这些统计数据,让我们意识到防治沙尘暴的紧迫性。
& 全国有1500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和5万公里灌渠由于风沙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科学家们做过推算,在一块草地上,刮走18厘米厚的表土,约需2000多年的时间;如在玉米耕作地上,刮走同样数量的表土需49年;而在裸露地上,则只需18年时间。
常年4、5月份正是我国北方沙尘暴高发期,请您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沙尘暴的准备。:
情景3:1、建立生态循环,增加泥炭和盐的供应,爆裂能源的防护。
现在最有效的属五行生态链 ,最有效果 。
建山挖池 --山上供水--水中加原盐和泥炭--山坡种植被--如沙柳岩松木--仙人掌等沙漠植被还有冬季植被---水聚集到池里---在池中取水土养山
(二)对策:
1、应防止盲目开垦。应以草定畜。应控制樵采,封沙育林。应严禁乱采滥挖。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2、在水蚀、风蚀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地区,采取打井、渠系配套,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发展灌溉,把大面积沙荒地改造为良田,同时,围绕井、渠、田、路建设农田防护林网。
3、在沙漠边缘的沙丘起伏区,采取引水拉沙、治沙造田等措施改良沙丘,改造沙滩地,适度建设基本农田。特别是在干旱缺水地区,大力推广草木犀、紫花苜蓿、沙棘、柠条、沙柳、沙打旺、油松、刺槐等。
4、在黄土高原、海河流域上游、辽河流域中上游等地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发展高效农牧业。
5、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突出抓生态水源及节水配套工程建设,抓小流域治理、灌溉草库伦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
六、探索拓展。
大家一定知道探险家余存顺困死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故事,法显《佛国记》中说“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沙漠对人类来说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不尽的危机,沙漠求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阅读下面文字,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独立完成文中问题。用简练的话说明选择的原因。
沙漠阴暗处温度为118&#8451;,阳光直射处温度为124&#8451;-128&#8451;。人体的75%为水,当身体水份小于2夸脱时无法生存。温度上升到华氏120度时人体烧伤。在沙漠行进中,必须携带大量的水。在沙漠中每隔30分钟就必须渴水,否则就会脱水。美国“沙漠风暴”行动其间,每个军人对水的需求是平均一加仑/小时,中等运动时加倍,大运动量时加三倍。一个军人描述说:“在沙漠中,再多的水也不够”。  
  一、沙漠求生首先明确一点:如果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生存的可能性小于50%。如果你冷静下来做好每一件事,则有50%的可能性获救--另外的50%取决于救护人员的搜寻技巧,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留下痕迹从而协助搜寻队伍。必须以团队形式进入沙漠,
出发前给后援队(或救生队)留下详细的行程说明,行进中每到达一个休息地点即与后援队及行程终点通讯确认一切正常。
在进入沙漠前,为汽车加满油,并携带备用油和备用汽车配件。轮胎要选12磅的那种,因为体积大,压出的印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并且由于这种轮胎较宽,油门放开后不容易陷入沙中从而减少遇险的可能性。
遇险后,尽可能不要自行寻找路线而应等待,即使你觉得与目的地很近也要等待救援,在沙漠中往往是你觉得离目的地很近,实际确很远。不少的探险家因为过于自信从而无法走出沙漠。
  二、遇险时你可以做的是:
  在沙上写SOS让飞机看见。
  烧备用轮胎发出火光、烟雾求援,并且尽可能让火烧得持久。
  在沙漠中,打开全部车门为求救信号。车门开后人应该躲在车底阴暗处。
  挖藏人坑。这是“沙漠风暴”队员的方法:在挖一个沙坑(你可以在车底挖),用布完全覆盖,围绕布边缘处用沙将其固定,只留下一个小缝出入。然后,再在这块布上覆盖另一块布,所不同的是只把这块布的两边固定,另外两边让其空着,当空气在布与布之间流动时会带走热量从而使藏人坑温度下降--温度有可能升低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有些沙漠植物可以补充水分,肉苁蓉,锁阳。
  如果有落叶,可以得到水。
方法见下图:
&& 三、救援行动
  救援一般由专业人业完成,这里的救援只是指当你在进行过程中发现遇险者时的工作。
  当发现求救信号(如全开车门、烟雾等)时,必须过去察看。
  人体发出的警讯步骤依次是:热痉挛→热衰歇→体温控制失调→中暑(暑热)→脱水晕厥。对于老人和孩童影响速度较快。
  当找到遇险者时,应:用常温水淋湿全身。用冰袋敷最热点、腋下、腹沟处。
  让其喝水供给氧气
六、拓展阅读。阅读课文后的短文《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读短文,提炼有用信息,说说短文讲述了关于黄山的哪些美景?
&七、布置作业:做练习册 ,准备第48页——写作训练。
八、板书设计
沙漠、戈壁
沙漠、戈壁危害
沙尘暴危害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 第六课时
&& 作文指导《采用设问方式仿写作文》
知识与能力: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敢说、想说到说好的愿望。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
2、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3、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4&#57360;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想象,编故事。
&5&#57360;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
6、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而发,由衷而发。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学会表白心态2、作文开头和结尾
教学方法:谈话法、激情导入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活动准备:进行第48页——写作训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了两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作者的文章写得特别的出色,尤其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更是令人心驰神往。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出色的写作技巧,学会作文。
二、提示:根据以上提示按下面的要求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1、模仿《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文中第二段用设问的方式叙述事件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以“亲情”为话题,写一段话。
2、内容要具体,条理清晰。
3、有地点、时间、人物过程和结果。
 4、语句通顺,标点符号要准确。
5、不得少于400 字。
三、写作指导
(一)设问开篇法提示:
  设问是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以这种方式做文章的开篇,叫做设问开篇法。使用这种方法能启发人的思考,鲜明人物的思想活动。
  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
  1、这种方法,是自问自答,是无疑而问的。
  2、有问不答,不是设问。
3、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某种看法或结论,于是先提出一个问题,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紧跟着把自己的看法、见解或结论说出来,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设问。设问,最主要的特点是自问自答。例如:
&#9312;春天在哪里?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青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9313;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海底世界》)
有人说:转折意味着机遇;有人说:转折预示着挑战;有人说:转折可以使你远离失败;有人说:转折也许会让你距离成功更加遥远。
&&& 究竟什么是转折?
我问那串永不停歇地滴落的水滴,小水滴欢快地告诉我:“转折就是那样一滴可以穿透一块坚石的水。”
我问山边那一树红梅,它笑笑说:“转折就是严寒冰冻下朵朵鲜花绽放的那一刻,转折就是那突然而至的满树灿烂。”
路边的小草,你又能告诉我,什么是转折?枯黄的小草抬起头:“转折就是我们告别枯黄、重新吐翠的时刻,就是不久将至的春天。”&&&&&&&&
(2003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转折》一文开篇)&
例 1,先设问,问后立即写出自己的见解,意味无穷。
2,先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然后马上加以断定,并用一组排比句具体写出事物的结论;显然,这比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要醒目得多。例3,作者借形象包孕抽象,意蕴深刻,令人回味。
(二)掌握几种常见模式及主要注意事项
三个或三个以上反问句或设问句连用,组成反问或设问排比句。为便于训练理解,我们列举常见如下几种模式:
1.“单个话题+反问排比”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把同一问题陈述得更为深刻。
&&&如:人的感情左右着人的判断力。回想那不屑于唐装的年代,真的是因为衣服本身吗?谁能否认当我们一想到它的传统就嗤之以鼻的偏激呢?谁又能否认其实我们根本没心情去看它一眼,就更别提客观评判它的轻率呢?(《我爱唐装》)
练习:以“友情的力量”为话题,写一段话。
2.“多个肯定排比话题+单个或两个反问”模式。这种模式使论题更为集中。如:
&&&姑且不论这次比赛是否真的藏有“猫腻”,姑且认为主办方完全是无辜的,甚至我们还假定,这次比赛结果在客观上、在实质上都是“公正的”。但是,当你引起参赛选手、观众、媒体的质疑,当你的比赛程序存在许多漏洞,当你不按既有规定行事,哪怕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方式,那么,你的公正性就大打折扣。即使你真的很“公正”,你也难以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失去了这一条,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岂不正如部分选手所认为的“不过是一场闹剧”?这次大赛事件还告诉我们,要真想为社会做点事情,在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赚得一点经济效益,你就得按一定的规则、程序行事,努力做到公开、公平,确保最后的公正,这样才能真正对社会对自己有益。反之,便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赔了夫人又折兵。(人民时评《中国小姐风采大赛结果公正?》)
练习:以“面对困难,我们怎么办?”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3.“单个疑问+排比回答”模式。这种模式使问题论述得更为广泛深入。如:
同情是什么?它是黑夜的火把,给人指明方向;它是雪天的煤炭,给予人温暖;它是大旱的甘霖,给予人希望。但,有时它也是一把利剑,会刺伤人的自尊,会阻碍人的前进,会让挫折挡在前方。
练习:以“苦难是什么?”为开头,写一段文字。
&&4.“排比疑问+单个回答”模式:这种方式会更多方面引起人们的思考与注意。如:
(1)如何去给予同情?是煤炭还是冰霜?是沙漠还是甘霖?是帮助还是伤害?取决于双方。
&(2)从现代科学角度而言,人们以认识事物到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必须要经历了一个思考过程,那么,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假思索照搬原路,这是效率高吗?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立马按照出本知识生搬硬套,这是能力强吗?遇上大事不经过全面分析,随便把问题简单化,甚至国家大事都如此,这是英雄的表现吗?不!当然不是!
练习:“讲竞争,更要讲人情”为论点,写一段文字。
5.“独立疑问+独立回答”
设问排比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使论述问题集中,又可以使论述更为广泛。如:
一个人之所以获得朋友信赖的原因是什么?是诚信。商家们之所以获得良好信誉的原因是什么?是诚信。共产党获得人民支持的原因是什么?也是诚信。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人们的做人之本。
练习:以“宽容”为话题,写一段话。
6.“排比疑问+排比组合回答”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使问题集中,而且在气势上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如:
究竟什么是浮躁的全部?为什么我们的心境会反复震荡于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浮躁?浮躁是因为我们缺乏幸福感,缺乏快乐,太过于计较得失。其实说白了,浮躁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作祟,当压力太大、急于成功、太忙、太闲、缺乏信仰、过分追求完美等问题出现,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会滋生浮躁。因此,我将灵魂的轻重归结于浮躁的起落。&&
练习:以“追问生命的真谛”为话题,写一段话。
&四、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
五、概述习作的情况。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六、进行习作交流。
 & 1、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你最欣赏哪一点给他提一个意见。)
选出初稿中描写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佳作评赏: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3、挑选初稿中差的片断让学生集体修改。
4、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
模式及主要注意事项
当桃花的香气扩散在空气中,我知道春天来临了;
当炽热的骄阳照射在大地上,我知道夏天来临了;
当粉妆玉砌的世界展现在天地间,我知道冬天来临了。
那么,当什么时候,我知道是幸福来了?
在家里——
父母的叮咛是一种幸福,因为从中可以看出父母对我的重视。
父母的责骂是一种幸福,因为那说明父母对我的期望之高,信心之大。
父母的严格要求是一种幸福,因为那体现父母对我的前途的关心。
在学校里——
考试不理想,老师找我谈话,是一种幸福,因那说明老师在乎我,重视我。
同学有困难来找我,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也能帮助别人了。
评为三好学生,是一种幸福。因为那说明我受到了老师和大家的肯定。
受到老师的表扬是一种幸福,因为那是老师对我的鼓励。
在社会上——
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孩子让座,是一种幸福,因为那证明我能够为社会做一点事。
上街宣传法律知识,提高人们维权意识,是一种幸福,因为那证明我长大了。
在宿舍自己洗衣,打茶,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不仅培养我的劳动能力,更证明我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哦,我明白了:无论何时还是何地,只要我们心里有幸福感,幸福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看,这么多幸福伴随着我,它们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有些人缺少感受幸福的心灵。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眼睛,去寻找平凡中的幸福。
后记:请相信我,幸福伴随着我们。幸福是公正的,它伴随着我,也伴随着你。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幸福吧!
简评:本文开头设问“当什么时候,我知道是幸福来了”,结尾水到渠成地得出答案——只要我们心里有幸福感,幸福就会来到我们身边,结构紧凑,构思巧妙,语言功底也不错,确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1+1是什么?
1+1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数学公式中的2吗?不,答案当然不是。它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广泛的含意!
  1+1是什么?它是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它是一个温暖的家庭。我们都有父亲母亲,我们也都会成为父亲母亲。小时候,我们在父亲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父母在我们的心中像山一样宽广,像水一样清澈。长大后,我们也会是自己子女眼中的山和水,我们也会无私地奉献我们的爱。1+1,它就是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和一份多得全世界都装不下的爱。
  1+1是什么?它是一个人+另一个人,它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我们都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元素。我们肩负着责任,我们享受着权利。当听说张北发生地震时,当听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时,当听说西藏发生雪暴时,你可曾伸出温暖的手,尽你一份责任?当你得知吸毒贩毒日益猖獗,当你得知贪污腐败已愈演愈烈,当你得知霸权主义已越来越硬时,你是否满腔愤怒而后自觉抑制呢?1+1,它是一个人、另一个人和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1+1是什么?它是一亩田+一亩田,它是一个富庶的国家。“国以农为本”。没有良田,没有了农民,我想国家也不能再算是国家了吧!如果眼睁睁地看着良田变成工厂、楼房,看着农民无地可种,无工可做,那么国家的兴盛也将终了吧?田地是我们的农食所出,爱护它们,积极而充分地利用它们,是我们应该做的事。1+1,它就是一亩田、另一亩田和我们须要爱护的国家。
  1+1还是什么?它是一块砖+一块砖,它是屹立不倒的万里长城。由国内至国外,无人不知长城。它不单单是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洒热血,为了民族的利益甘愿牺牲。他们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们才是真真正正的民族魂!1+1它是一块砖、另一块砖和一腔浩然正气。
  1+1的含意当然不止这些,它的含意有千千万万种,它可以包含宇宙,包容四海。但无论怎样,做人应该像1一样,堂堂正正;头脑应该像1+1一样,知识涵盖四方。
  联想1+1,答案无止境。  
  简评:这是2000年高考作文中一篇出色的应试作文,体裁像散文,似随笔,别具一格,“1+1是什么?”这个设问句统摄全篇,引人入胜。然后,自问自答,精练地点出了行文意旨。每段设问就如“红线串珠”,把全文紧密地连接成浑然整体,体现了作者开阔的知识面。
 &&&&&&&&&
&爱是什么?
日子像一块巨大的汉堡包,把每个人都挤在其中,而那上下两块无限延伸的面饼就如白天与黑夜,挤呀挤,甚至会把人挤得变了型。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明天忙碌,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大城市里,我开始怀疑人与人之间是否还有真正的爱。
  那么,什么叫爱呢?字典上说:对人或事物的一种感情。如爱祖国、爱人民。而我还是没找到答案,心里也是一直在思考。
  爱是什么?回到家中,妈妈还在给我洗衣服,看到我回来了,妈妈对我说:“热不热?冰箱里有西瓜,快拿出来吃!”“妈妈,爱是什么?”我问。妈妈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一笑,又低下头给我洗衣服。晚上我上床睡觉,妈妈来给我关了灯,收拾好书包。我又问:“妈妈,爱是什么?”妈妈微微一笑,对我说:“你的衣服干了,明天换上,来把脏的拿给我。”看着妈妈的身影,我问自己:这是不是就是爱?
  爱是什么?爸爸为了鼓励我学习,给我买了台电脑。我说:“谢谢爸爸!”爸爸说:“谢什么?你是我的好女儿嘛!”我又一次问自已:这是不是爱?
  爱是什么?就在前不久的“一模”考试中,我的外语考得十分不理想,老师怕我影响复习,对我说:“一次没考好,不算什么,你一定要有战胜它的勇气,相信你自己,一定能成功!”谢谢老师,她的话一直在为我加油,而这是不是就是爱?
  爱是什么?我问同桌,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场战争中,几发炮弹落到一个偏僻的孤儿院。一个8岁的小姑娘被炸伤,需及时输血。大夫还要去救护伤员,不能消耗太多体力,只有在孩子中寻找输血者。医生与儿童的语言不通,但她还是尽力使孩子明白如果不及时输血,女孩子会没命的。一个小男孩举起手来,在抽血过程中,他显得很痛。当地人来了,告诉医生,小男孩以为他的血输给女孩后他就会死。医生很好奇,问他为什么还要输血,他说:“因为它是我的朋友,我爱她!”
  我明白了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爱,王勃与王维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爱,还有那刻骨铭心的“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也是爱……
  爱的答案太多了。其实世上大多事物的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必每个答案都要完全明白,主要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找到快乐与幸福就够了。  
  简评:文章通篇采用设问式语言,通过对爱的追寻,回答了自己长期困惑的一个问题——人间是否还有真情,是否还有真正的爱。“爱是什么”贯穿了文章的主要段落。在主要段落中,描述了妈妈、爸爸、老师和同桌等典型事例,回答了“爱”的真谛。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对人间爱的向往。
&&&&诚信是什么?
&&&&&&&&&&&&
  诚信是什么?是诚实?是信用?是真诚?是热情?
  诚信是什么?是幼稚?是青涩?是无能?是愚蠢?
  一百双眼睛里有一百种诚信。一百个人给我一百种答案。
  诚信是什么?健康说:“诚信是一种虚无。我可以义无反顾地抛弃它。”诚信说:“当医生的诚信化为乌有,那么健康也随之不存在了。”于是,健康哑然了。
  诚信是什么?美貌说:“诚信是一种缥缈。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它。”诚信说:“当灵魂的诚信飘然而逝,那么美貌也就如同恶魔。”于是美貌默然了。
  诚信是什么?机敏说:“诚信是一种幻想。我可以不皱眉头地抛弃它。”诚信说:“当人格的诚信已不存在,那么机敏便如同罪恶的倾轧。”于是,机敏黯然了。
  诚信是什么?才学说:“诚信是一种虚伪。我可以无所怜惜地抛弃它。”诚信说:“当老师的诚信化为空中楼阁,那么才学也不复延续。”于是,才学凝滞了。
  诚信是什么?金钱说:“诚信是一种贫穷。我可以对它嗤之以鼻。”诚信说:“当价值规律的诚信陡然消失,那么金钱无疑就成了废纸。”于是,金钱悄然了。
  诚信是什么?荣誉说:“诚信是一种空洞。我可以毫不惋惜地抛弃它。”诚信说:“当贡献的诚信成为儿戏,那么荣誉也就无影无踪。”于是,荣誉哑然了。
  诚信是什么?年轻人,当你背着“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诚信”七个背囊过河时,可曾听见“诚信”与“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的对话?当你抛弃了诚信,可曾回味艄公“有弃有取,有失有得”的话的蕴涵?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凌寒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
  诚信是什么?不,不必再问了。我似乎已经明白又似乎还不明白。不过,你一定是明白的吧,这就足够了。  
  简评:“诚信”是什么?这是许多人难以一时回答的问题,而本文作者给出了巧妙的阐释:“一百双眼睛里有一百种诚信,一百个人给我一百种答案。”本文词汇丰富、文笔流畅,大量采用设问、反诘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给人一种淋漓酣畅之感。
&&&&&&&&&&&
  当你失意时,你是否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呢?
  当你遇到挫折时,你是否会感慨人生之艰难,停滞不前呢?
  朋友,你不必这样,换一个角度对待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也是如此多彩。生活有如七彩之光,既有鲜活的橙,又有厚重的蓝,只要你坦然面对,它们一样会点缀出你精彩的人生。朋友,请你不妨听一听生活给我们的答案。
  当你在黄昏时分去湖边走一走,你会发现垂钓者满面笑容,背着渔竿,手提空空的鱼桶。也许你会惊讶,他们的笑容为何如此灿烂,噢,请你不要惊讶,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是在享受生活,垂钓之心不在鱼而在渔,在这里他们忘记了世俗的一切纷扰,在这里他们回归自然,放逐自我。朋友,当你看着夕阳西下,映红的晚霞照耀着金色的湖水时,当你望着垂钓者那远去的背影时,你是否还会抱怨生活的不公呢?
  “生活是美好的,你要学会发现!”这是垂钓者给我们的生活答案。
  朋友,当你在清晨时分,走出户外,呼吸那不带任何杂质的空气,你是否会感觉新的一天是如此美好呢?远处一位环卫女工在扫地,你是否会鄙夷她呢?不,请你不要鄙夷,她是在奉献生活,当她看到整洁的大道时,她会会心一笑,她同时也感觉到了生活对她的回报。朋友,试着将自己从狭小的空间挣脱出来,用自己的身心去感知每一处细小的伟大,你会发现,当你为生活付出了,你会喜悦无比,这种喜悦,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生活是美好的,你要学会奉献!”这是环卫女工给我们的生活答案。朋友,生活的答案是如此丰富多彩,不要再去抱怨,不要再迷惘,只要你用心去感知,只要你用另一种态度对待生活,晴朗阴霾,同样是—种风景;甘苦酸甜,同样是一般滋味。请你记住,生活就如撒盐于烛,能迸发出七色的火光。
  生活的答案是如此丰富多彩,朋友,希望你能在生活中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简评:这篇文章以设问句开头,提出了对待人生的两种态度。接下来用垂钓者和清洁女工的回答,说明了只要学会发现,学会奉献,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进而提出“不要再去抱怨,不要再迷惘,只要你用心去感知,只要你用另一种态度对待生活,晴朗阴霾,同样是一种风景;甘苦酸甜,同样是一样滋味”的正确的人生观,这正是对开头设问的最好解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解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