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风的萝卜治疗方法有什么汤剂的治疗吗??就是用草药的那些啊。。。我是天门人,,

痛风三“方”
痛风三“方”
经常可见患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到医院就诊,市中医院关节专科相关医生表示,这类病人每年要收到很多例,一般用中医特色疗法对症治疗效果较好。&  据介绍,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单个趾关节,突然红肿疼痛,逐渐剧痛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起初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趾关节为多见。继而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至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廓、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块”(痛风石)。患者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多见于中老年男子,某些患者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进院就诊时必要时作肾B 超扫描、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X 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据相关医生介绍,中医治疗方法一是清热泄浊法,适用于湿热阻络症。清热浊汤加味:
&&&&&&&&&&&&&&&&&&&& 防已、蚕沙、栀子、苡仁、连翘、赤小豆、土茯苓、地龙、忍冬藤各10克,车前子15克,
&&&&&&&&&&&&&&&&&&&& 上肢痛加秦艽、桑枝,下肢痛加牛膝、威灵仙等。
&&&&&&&&&&&&&&&&&&&&&&&&&&
&&&&&&&&二是活血化瘀,适用于淤血阻络症:
方用桃红饮加味:
&&&&&&&&&&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地龙、白芥子、威灵仙、乌梢蛇各10克,穿山甲6克,全蝎3克。&&&&
&&&&&&&&&三是温补脾肾法,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或无症状。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
&&&&&&&&&&熟地、淮山药、枣皮、茯苓、泽泻、菟丝子、牛膝、附片、土茯苓各10克,肉桂粉3克。
&&&&&&&&&&&&&&痛风的病因,虽然主要是高尿酸血症所致,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又有其它的原因,所以痛风的治疗只靠西药是很不够的。应该非常重视中医药和其他自然疗法在治疗痛风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疗法应首推中医药疗法。&  痛风的病因,虽然主要是高尿酸血症所致,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又有其它的原因,所以痛风的治疗只靠西药是很不够的。应该非常重视中医药和其他自然疗法在治疗痛风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疗法应首推中医药疗法。&  (一)中医药治疗痛风&  在临床上,痛风发作时多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应辨证为湿热瘀夹杂,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以利控制临床症状。
&&&&&&&&药用制川乌、制草乌、汉防己、秦艽、赤芍等10余味中药组成痛风必克煎剂1号(苏州大学附院李晶经验),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日煎一剂,分二次服用。1~2周为一疗程。一般1~3天起效。&  痛风间歇期的治疗,目的是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保护肾脏和降低血尿酸水平。间歇期多辨证为脾虚湿困,浊毒瘀滞,治宜健脾利湿、祛瘀通络和降低血尿酸水平。
&&&&&&&&药用苍术、秦皮、土茯苓、薏苡仁、秦艽、赤芍等10余味中药组成痛风必克煎剂2号(苏州大学附院李晶经验),用于痛风间歇期的治疗,日煎一剂,分二次服用。1~2月为一疗程。&  经临床应用,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提请注意,无论是痛风发作期或痛风间歇期,服药期间应低嘌呤、低脂饮食。&  痛风的病因,虽然主要是高尿酸血症所致,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又有其它的原因,所以痛风的治疗只靠西药是很不够的。应该非常重视中医药和其他自然疗法在治疗痛风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疗法应首推中医药疗法。&  (二)其它自然疗法&  1.芦荟花宝A(台湾廖长宽经验):由芦荟花、芦荟浓缩浸膏、甘草、水花生草、桑叶等组成,并制成胶囊,服用方便。他从自身试验开始,认真实验研究,取得实效,再推广应用,深受好评与欢迎,受验者反馈说:服用芦荟花宝A以后,身体好了,痛风不发了,饮食宽松了。芦荟花宝A对痛风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  2.彝药-痛风灵(彝族民间名医黄松柏治疗风湿病的秘方):运用于治疗痛风和类风湿的临床研究后,经过长达10年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痛风灵对痛风和类风湿疗效显着。&  3.清痹通络药酒和复方伸筋胶囊(贵州高原彝药):相对西药来说见效要慢一些,但副作用要小很多。临床实验表明:总有效率98.33%,显愈率76.67%,是痛风病患者的理想的选择。&  4.复方伸筋胶囊(贵州松柏民族民间医药研究):复方伸筋胶囊对尿酸纳引起的足趾肿胀有明显的消肿作用。&  5.芥末泥湿敷(民间偏方)芥末粉调和温水成泥后,沾于湿布、纱布、纸上敷于痛风患处(也用于风湿、神经痛、肩酸痛),每日更换一次,自可减轻痛苦,然而芥末泥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敷于皮肤上会有灼热感,故可用水和稀一点,有减轻痛风之疼痛效用。同时,取桧木的节,约十五公克以水煎煮饮用。&  6.大柴胡汤(《伤寒论》方):适用体格肥胖结实及肉食过多者的痛风,服用时应控制食肉量,有利通便,也适用于胸窝至双肋腹有压痛、膨胀感者。&  7.“祛风解痛灵”胶囊(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处方):该院博采众家,研究提出了“祛风解痛”、“降酸求本”的独特治疗痛风理论,重视用天然植物和名贵中药、藏药中的有效成分,来调节嘌呤代谢的紊乱,恢复肾脏的排泄功能,使尿酸通过肾脏正常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科学有效的治愈痛风病的目的。&  8.预防痛风的生活习惯:不贪食,要防止肥胖(含减肥),不过量饮酒,不过分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速游泳、吸氧健身运动等),不持续紧张。
黄佰灵教授是南京市名医,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以中药内治为主、配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面经验,尤其独到,兹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与诊断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痛风关节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祖国医学“痛风”范畴,素有“白虎历节风”之称。黄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乃因平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复感风寒之邪,寒邪久郁化热,湿热凝炼生痰流注肢节,痹阻经络,故见局部猝然红肿疼痛,甚则剧痛难忍,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初起为单关节发病,尤以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渐及指、趾、腕、踝、膝、肘等关节。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明显增高,& 446umol/L。临床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0:1,30%~50%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黄教授强调,在诊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时要注意与类风湿关节炎、丹毒、蜂窝组织炎、假性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鉴别,以免误治导致病情加重。
2 治疗方法
黄教授认为,本病起病急骤,多于夜间发作,受累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一些年轻患者还常发生游走性关节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上升,血沉增快,血尿酸增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此乃风湿热邪痹阻关节所致。治宜清热利湿,散风活络止痛。在服用自拟“痛风灵”汤剂治疗的同时,再配合局部围针针刺治疗,则可增强其泻火解毒、通络止痛之功效。
“痛风灵”汤剂
组成:土茯苓15g,车前子(包)l0g,豨莶草10g,川牛膝10g,赤芍15g,秦皮l0g,秦艽l0g,威灵仙15g,
&&&&&&&&&& 山慈姑12g,生甘草l0g。
&&&&&&&&&& 另局部肿胀严重者加苍术l0g、生薏苡仁30g,&&&&&&&&&& 身热不退者加知母l0g,&&
&&&&&&&&&&&局部刺痛剧烈者加当归15g、制乳香l0g,&&&& 局部皮肤猩红不退者加玄参15g。
局部围针针刺方法:取4根1.5寸针灸针,分别于红肿部位上下左右4个方向与皮肤呈30度向红肿中心部位刺入,直达骨膜,然后再取1根1寸针灸针垂直刺入红肿中心部位,留针30min。每日针刺1次。
3 典型病例
芮某,男,45岁,工人,日初诊。患者10日晚右足第1跖趾关节剧烈疼痛而惊醒,稍活动或轻触患处,即疼痛难忍,至次日清晨疼痛稍有缓解,伴发热,口干,头痛,心烦,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8.3℃ ,病灶局部红肿,肤温较高,压痛明显,行走不便。
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32mmol/L,血沉43mm/h,白细胞计数11.1×109/L。X线片示:右足正斜位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证属湿热蕴结,痹阻关节。治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处方:土茯苓15g,车前子(包)l0g,生薏苡仁30g,稀签草l0g,川牛膝10g,赤芍15g,知母l0g,玄参15g,当归15g,制乳香l0g,秦皮l0g,秦艽l0g,威灵仙15g,山慈姑12g,生甘草l0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局部施以围针治疗,每天1次。药后右足红肿热痛明显好转,原方去知母,续进5剂,临床症状消失。12月27日复查血尿酸、血沉、血象恢复到正常范围。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高嘌呤食物、饮酒及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从而导致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诱发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究其病理变化为尿酸盐类物质在组织中沉积所造成,关节囊及其邻近韧带内也可出现同样沉积物,急性发作时关节液增多,并含有少量尿酸盐晶体。黄教授据其发病特点,自拟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的“痛风灵”汤剂治疗每获良效。
&&&&&&&&&&&方中以车前子、豨莶草、威灵仙、土茯苓利湿解毒消肿,&&& 赤芍、知母、玄参、当归清热凉血化瘀,制乳香、秦皮、秦艽祛风通络止痛。
&&&&&&&&& 值得一提的是黄教授尤善用山慈姑、秦皮、秦艽等,屡获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慈姑鳞茎中含秋水仙碱,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特效;秦皮中含有秦皮甙、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均有利尿促进尿酸排泄及抗炎的作用;秦艽口服也有利尿促尿酸排泄、减少代谢产物沉积的作用,其所含的秦艽碱甲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配合局部围针针刺并摇大针孔可泻火解毒,通络止痛,符合中医以痛为俞的原则。如此针药并用,故起效更快。&加味五藤饮治疗老年痛风
原发性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证情复杂,临床以反复发作,血尿酸增高,关节红肿热痛畸形及痛风石逐渐形成为主要特征。治疗方法
基本方: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忍冬藤各30g,川牛膝、生薏仁、当归各15g,赤芍、丹参各20g,车前子12g,加减:痛甚加徐长卿、玄胡;热盛加黄柏、知母;湿热盛加苍术,病程长,关节变形僵硬者加威灵仙、僵蚕;燥热伤阴加玄参。每日1服水煎服,同时嘱患者宜进低嘌呤饮食、禁酒、多饮水有利于排泄。治疗结果
经上法治疗后,显效15例,(血尿酸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低于360umol/L,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恢复自如);有效12例,(临床证状明显改善,但关节活动欠利,血尿酸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无效2例,(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的好转,或治疗时虽获近期缓解,但随访中又见复发,且再以本方治疗无效者)。典型病例
王某,男,62岁。痛风史3年,近日因饮酒致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痛,局部灼热,关节屈伸不利,其痛难忍,日轻夜重,血尿酸809umol/L,血沉65
mm/h,X线示右足第一及第四跖骨远端骨质蚕食样缺损,第一跖趾关节间隙轻度狭窄,关节旁软组织呈结节状肿胀。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略数。证属痹阻经脉,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药用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忍冬藤各30g,生薏苡仁、苍术、玄胡、车前子(包煎)各12g,川牛膝、赤芍、当归、丹参各20g,7剂,药后局部红肿减轻,疼痛缓解,上方去知母,加木瓜15g,连服15剂,关节肿痛消退,血尿酸349umol/L,血沉14mm/h,X
线示右足第一跖骨远端痛风样病理改变与前次比较明显的好转,嘱注意休息,继服3剂,巩固疗效,并控制高嘌呤饮食,随访至今,病未复发。体会
痛风属中医的顽痹范畴,《素问痹证论篇》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病机为寒湿邪气,病位在经脉,毒邪入侵与寒湿相结化热,蕴热成痰,导致血运失常,聚于肌肤,腠理而成毒,猝然红肿,热痛而作,其走注关节,痛热甚剧。由于青海地区高寒缺氧的特殊气候条件与长期多食高梁厚味的饮食习惯,加之老年人腑气日衰,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邪郁久化热故肿胀灼热,气血瘀滞,痹阻血脉,骨失所养,日久关节畸形。治疗以五藤饮为主方清热利湿活血通脉,配薏仁、苍术、车前子以健脾利湿,知母以清热通痹,丹参、赤芍、当归、玄胡以活血化瘀止痛,牛膝活血引药下行,诸药合用经脉疏通、气血流畅、温热得除而获良效。
任达然“化浊祛瘀痛风方”
任达然(),为全国名老中医,业医60余年,学验俱丰。任老擅长内科病的诊治,尤其对疑难杂症辨治,细致人微,人木三分,收效显然。兹将任老运用化浊祛瘀痛风方治疗痛风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1
对痛风的认识
任老指出: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丹溪心法》称其为白虎历节。因本病发作时疼痛剧烈,《医学正传》认为是痛痹;又因疼痛部位不定,《景岳全书》称之为风痹。总之,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西医学认为痛风是代谢障碍性疾病,特点为血清及体液中尿酸增加,过多的尿酸容易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于关节及附近软组织部位,引起全身关节,特别是指、趾、腕、踝、膝关节红肿疼痛。由于本病发作时以局部剧烈疼痛、红肿为特征,故任老认为痛风虽属痹证范畴,病因方面除赞同风、寒、湿、热外,他认为还与浊瘀有关。若按一般风、寒、湿、热治疗,奏效缓慢,必须化浊祛瘀,通络蠲痹,方可收到较捷之效。2
任老历经数十年对痛风的研究,自拟了化浊祛瘀痛风方,组成:土茯苓30~60g,虎杖30g,粉萆薢20g,忍冬藤30g,苡仁30~50g,威灵仙15g,黄柏、川牛膝、木瓜络、泽泻、路路通、制乳香、没药各l0g。随证加减:寒重,去忍冬藤、黄柏,加制附片、炙桂枝各l0g;湿重,加苍术l0g、川朴6g;若痛风反复发作10年左右可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畸形,关节周围与身体他处皮下均可见到结节状突出之痛风石,可于原方中加金钱草30g、海金沙10g(布包)、鱼脑石15~18g;若痛风急性发作控制后,可在化浊祛瘀痛风方的基础上酌加补肾之品,如山萸肉、补骨脂、骨碎补等,以竞全功。上方每日1剂,煎煮2次,混合,取药汁450ml,分3次饭后温服,7天为1个疗程。3
程某,男,58岁。日诊。患者于当天清晨被左足剧烈疼痛惊醒,当日上午即请任老诊治。查: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查体:形体较胖。步履维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发热,触之疼痛难忍。查血:白细胞12x109/L,中性0.86,血沉25mm/h,血尿酸485umol/L。诊断:痛风。任老认为:本患者系浊瘀痹阻,脉络不通使然。处方:土茯苓60g,虎杖30g,粉萆薢15g,忍冬藤30g,苡仁50g,威灵仙10g,黄柏10g,川牛膝10g,木瓜络10g,丹参10g,路路通10g,泽泻10g,制乳香10g,没药10g。7剂。
二诊:药后,患者左足第一踱趾关节红肿热痛蠲除,步履稳健。任老虑其复发,在上方中加山萸肉、补骨脂、骨碎补各10g,连服2周。后查血常规、血沉、血尿酸均在正常范围,10年来痛风一直未萌。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由于恣食甘肥海鲜,从而湿热内蕴,浊瘀痹阻,脉络不通。任老自拟的化浊祛瘀痛风方,与一般的痹证治疗方法不同,方中重用土茯苓、虎杖、苡仁为主药,以冀化浊祛瘀;《滇南本草》认为土茯苓利湿祛风,能治“筋骨挛痛”;《本草拾遗》谓虎杖“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本经》记载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萆薢、忍冬藤、黄柏、泽泻、威灵仙、木瓜络佐以主药,增强清化湿浊之力;丹参、制乳没活血通经止痛。全方具有化浊祛瘀、活血止痛、标本兼治的功能,故收效显然任老还指出,痛风除积极治疗外,饮食起居也十分重要有痛风病史或痛风家族史者,少食含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骨髓、海鲜、蛤、蟹等;戒酒,尤其是啤酒;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防止过胖;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受寒及潮湿等。注意上述因素,有利于痛风的康复。分型论治痛风性关节炎
1 分型论治1.1 湿热型
多见于初次发病或发病早期,体质强壮者。症见受累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拒按,得凉则舒,病势较急,烦躁口渴,溲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根腻,脉滑数。证属湿热相搏,瘀浊阻滞。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选地龙定痛汤。药用:金钱草、生石膏、生苡仁各30g,地龙、知母、黄柏、泽泻、车前子、防己、赤芍、生地各l0g(本方乃江苏省中医院刘再朋教授经验方)。1.2
多见于久病或年老体弱者。症见关节肿胀,疼痛较剧,或酸多痛少,喜温熨,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证属寒湿阻滞,留着关节。治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方选乌头煎合薏苡仁汤加减。药用:制川乌(先煎)、桂枝、生苡仁、苍术、防风、羌活、独活、片姜黄各l0g,细辛、木通各3g。1.3
多见于反复发作,关节肿大,甚则畸形者。症见肤色暗红,屈伸不利,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舌苔白腻,脉细涩。证属痛风迁延日久,痰浊瘀阻,邪痹脉络。治以涤痰化浊,散瘀泄热。方选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半夏、白芥子、僵蚕各15g,桃仁、红花、生地、乳香、没药、赤芍、丹参各l0g,木通3g。1.4
脾肾亏虚型
多见于痛风间歇期,特别是长期服用激素者。症见关节肿胀,甚则变形,面色觥白,气短自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舌体胖,舌苔白滑,脉沉微无力。证属脾肾两虚,浊毒瘀滞。治以健脾补肾,泄浊化瘀。方选保元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药用生黄芪、金钱草各30g,党参、白术、防己、萆薢、川牛膝、赤芍、地龙、土茯苓各15g,附片、肉桂各6g。2
疗效观察2.1
疗效标准治愈: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关节活动自如,血尿酸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显效:症状消失,体征基本转阴,血尿酸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自觉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血尿酸接近正常;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血尿酸仍异常。2.2
治疗结果治愈37例,显效5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6%。3 病案举例
顾某,男,41岁。日初诊。素恣饮酒及过食肥甘海鲜厚味,1月前因夜间突发右侧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在地段门诊室诊为“关节炎”,先后用青霉素960万单位、丁胺卡那霉素0.6g治疗20余天,罔效而来诊。刻诊:形体颇丰,右侧第一跖趾关节暗红灼热,肿胀拒按,口干而苦,小溲黄赤,大便干结,4~5天1次,舌质红,舌苔黄、根腻,脉弦滑。查血尿酸:586umol/L。此乃湿热蕴结,痹阻脉络而发为痛风。治拟清热泄浊,通络定痛。方选地龙定痛汤加减。处方:金钱草30g,生石膏30g,地龙l0g,知母l0g,黄柏l0g,赤芍l0g,生地l0g,防己l0g,泽泻l0g,木通3g。日1剂。
隔日复诊,关节肿痛已消大半,前方去石膏、知母,加生苡仁30g、制苍术l0g,续进2剂,诸症若失,血尿酸恢复正常。嘱其少进肥甘厚味辛辣海鲜之品,随访2年未复发。4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障碍,尿酸盐在关节、滑膜或软骨沉积,引起关节破坏及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起病急骤,易复发且难以根治。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痹症”范畴;好发于形体丰腴之中老年。其病因为湿毒,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高年肾精虚衰,后天膏腴过度,使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肾乏气化,分清泌浊失司,水谷不归正化,湿浊内生,兼感外邪,相夹发为痛风。临床虽分4型证治,但诸证不宜截然分开,须结合禀赋,因人而施。急性发作者当以清热解毒泄浊为首务;反复发作者则须顾护脾肾方可收功。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安全、可靠,避免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别嘌醇等西药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掘。因痛风的发作与膳食、肥胖、劳累、着凉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合理膳食,限制少食高嘌呤类食物,控制食量及酸性食物的摄人,多饮水,促进尿酸的排泄;劳逸结合,调节寒温,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减轻发作。加味四妙散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痛风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其病因是由于嘌呤代谢失调致尿酸在人体内浓度增高,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于关节及附近软组织部位,引起关节红肿疼痛的炎性反应。1
治疗方法1.1 中药内服
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泄浊为法,方以四妙散加味:黄柏12g,薏米30g,忍冬藤30g,车前子15g,牛膝l0g,地龙l0g,土茯苓30g,丹参15g,黄精15g,萆薢20g。每日1剂,水煎服。每l0天为1疗程。1.2
采用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之中药煎水熏洗。用药:海风藤50g,海桐皮50g,忍冬藤50g,桂枝30g,宽筋藤50g,红花20g,归尾20g。加水适量煎煮药液,用毛巾浸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每10天为1疗程。1.3
痛风的发病及反复发作与饮食密切相关,饮食不当可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嘱患者避免高嘌呤饮食,如猪肉、牛肉、鸡、鸭、火腿、香肠以及各种动物内脏、海鲜或豆制品等应尽量少吃,忌烟酒,尤其不能酗酒,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多食蔬菜,多饮白开水,争取每日尿量超过2000ml,以助浊毒排泄。2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痹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疗效标准。治愈:全部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血尿酸、血沉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血尿酸值明显降低;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明显进步,生活能够自理,血尿酸值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无变化。结果:治疗1—3个疗程,治愈l3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3
痛风性关节炎是体内血尿酸含量增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组织和皮下组织引起关节的红肿、发热、剧痛。长期可导致骨与关节破坏、畸形、功能障碍,晚期还可并发肾炎、结石、高血压病和心血管疾病。痛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多发生于中老年形体肥而嗜食肥甘者,肥甘厚味,蕴久内生湿热,湿热郁久不化酿成湿毒,痹阻经络气血瘀滞致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济生方·痹》曰:
“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
中医临床辨证多将痛风归属于风湿热痹,为湿邪内蓄,郁而化热,血脉瘀阻,经络凝闭而致。故治以清热利湿、消瘀止痛为主。投以中药加味四妙散有清热利湿通络之功。方中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萆薢祛风湿、利关节、分清浊,二药伍用祛风除湿,分清别浊,通络之力更佳,用至30一50g,可增强泄浊利湿之功,且能降低血尿酸;忍冬藤、地龙配伍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车前子淡渗利湿;丹参、地龙活血通经;黄精补脾胃,益肺肾。全方共奏清热解毒、祛湿化浊、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虚益损之功,共同促使血中浊毒排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基本方中土茯苓、萆薢有降低血尿酸作用;车前子能增加尿量,促进尿酸的排泄;地龙可抑制尿酸生成;丹参能改善微循环;黄精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增强代谢,降血糖、血脂,强心抑菌的功效。配合活血化瘀之中药熏洗,把药物直接作用于肌表,热透和药透共同作用,达到活血通络之目的,加上合理膳食,疗效显著。青敷膏治疗急性痛风
治疗方法制法:青敷膏由青黛、生大黄、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g,川月石210g,风化硝、大贝母各60g,天花粉90g组成。将上药物研细末和匀,然后用药末与凡士林以1:4的比例调匀成膏,存罐备用。用法:清洁皮肤后,视患部大小,用青敷膏摊涂于纱布或棉垫上,厚度约0.5cm,敷于患处并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期间抬高患肢,卧床休息。2
疗效标准治愈:关节红肿疼痛消退,体温、血象正常。好转:关节肿痛消退,但关节畸型不能完全恢复,体温、血象正常。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3
治疗效果治愈38例,占88.37%;好转5例,占l1.63%;总有效率100%。平均疗程9.8天,起效时间最快3小时。4
讨论痛风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损伤脾胃,或素体不足,脾运不健,以致运化失调,酿湿成痰,蕴湿化热,湿热痰浊阻滞关节经络而成。青敷膏方中青黛、生大黄、川月石、风化硝清热泻火解毒,加强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滑膜的炎性渗出;大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半夏、南星:噪湿化痰泄浊,清除病理产物,促使尿酸盐溶解排泄;生半夏、生南星、生川鸟、生草乌能麻痹感觉神经,消肿止痛。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泄浊,消肿止痛之功效。外敷治疗,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到患处,吸收稳定,作用持久,起效快,镇痛好,而且避免了口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周乃玉治痛风近20年来,我国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有低龄化倾向,痛风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全国名老中医周乃玉教授从事风湿病治疗40余载,对痛风的治疗颇有建树,疗效卓著。现总结如下。1
在《内经》、《金匮要略》、《格致余论》等文献中,有许多记载相似于现代之痛风。周老师认为痛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但其又具独特的表现。痛风的病因包括:第一,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气化失职,水湿不化,湿浊内生,凝滞经脉,痹阻关节。第二,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饮酒,致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凝滞关节;“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博、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最多”。第三,外受风寒湿热之邪,邪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流注关节,发为痹病。久痹不愈,可化寒湿为湿热,化湿热为毒火;“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
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不得运行所以作痛,痛则夜甚,发于阴也”。第四,局部外伤,瘀血内阻。周老师认为其中瘀浊凝滞不得泄利,闭阻关节,为痛风病因病机之关键。饮食失节,脏腑失调,日久湿热毒邪酝酿而生,蒸灼气血津液,而成痰瘀。久则可由无形而变有形,闭阻经络、关节、皮肤、肾脏等可成痰核、肿块。有形之瘀更阻气血,导致关节持续疼痛,甚或畸形。“痛风者浊毒滞留血中不得泄利,渐积日久愈滞愈甚,或偶逢外邪相合终必瘀结为害,或闭阻经络,突发骨节剧痛,或兼夹凝痰,变生痛风结节,久之痰浊瘀腐则溃流脂浊,痰瘀胶固,以至骨节僵肿畸形”。湿热之毒本应经肾之蒸化,从膀胱排出。而湿热之邪留注于肾,损伤肾之精气,使肾脏失其蒸腾气化之司。故痛风反复发作者,可致肾脏功能衰退。2
在痛风的治疗上,中医药具有毒性反应小、标本兼治的优势,既能在急性期改善症状,又能在慢性期和缓解期调节脏腑功能,使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从而减少复发。由于“瘀浊凝滞”为痛风病因病机之关键,因此周老师治疗痛风强调“泄浊化瘀”,同时要审证权变、标本同治。周老师强调分期用药,在急性期,湿、浊、瘀、热在血脉,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一方面减轻湿热瘀毒对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开启前后二阴,促进毒邪的排出,使邪去正安。在慢性期,湿、浊、瘀、热在经络及骨节,表现为痛风石形成或关节变形,治疗以通络化瘀、祛湿泄浊为主。祛湿包括利湿、燥湿和化湿,利湿多选用甘寒之品,如茯苓、猪苓、泽泻等;燥湿多以苦寒药为主,如苍术、黄柏,有时也用芳香之剂以化湿。在缓解稳定期要健脾祛湿,化瘀通络。
急性发作期:足趾、踝或腕、手指关节红肿热痛,局部灼热,痛不可触,昼轻夜重,周身发热,烦渴汗出,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辨证:湿热浊毒,瘀滞血脉,闭阻关节。治法:清热解毒,泄浊化瘀,通利关节。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蛰虫丸加减:蒲公英15
g,地丁15 g,大黄l0 g,芒硝10 g,土茯苓20 g,甘草10 g,山慈菇20 g,川萆薢20 g,炒白芥子10 g,炒山甲10 g,茵陈15
g,苍术10 g,黄柏10 g,秦皮15 g,秦艽10 g。水煎服。
慢性痛风关节炎期: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跖趾、踝、腕、手指、肘等关节处可见痛风石。舌质暗或红,苔薄黄,脉弦滑或沉。辨证:痰湿浊毒,滞于经脉,附于骨节。治法:利湿解毒,泄浊化瘀,通痹散结。方药:仙方活命饮合二妙丸加减:苍术10
g,黄柏10 g,甘草10 g,猪苓20 g,泽泻20 g,炒山甲10 g,炒白芥子10 g,炒皂刺20 g,路路通10 g,当归10g,山慈菇20
g,酒大黄10g,全蝎6g。水煎服。
缓解稳定期:经过清热、利湿、解毒、泄浊、化瘀治疗后,关节肿痛缓解,血尿酸已基本正常,病情稳定。舌质淡红,苔白或薄黄,脉弦滑或细滑。仍需继续服药预防复发。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消肿,活血化瘀。方药:薏苡仁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炒薏苡米20
g,赤小豆20 g,淡豆豉20 g,桃仁10 g,红花10 g,赤芍10 g,生地l0 g,炒山甲10 g,泽泻15 g,酒大黄10 g,甘草10
g。水煎服。加减:合并高血压者,加生石决20 g、豨莶草30 g;合并高脂血症者,加决明子20 g;合并尿路结石者,加金钱草30g、 海金沙30 g、路路通10
g。3 病案举例
患者,男,30岁,初诊2004年4月l2日。病史:间断关节痛2年,加重2
d。近2年间断发作足趾、踝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多次查血尿酸&500umoL/dl。诊为“痛风”。发作时每每服用秋水仙碱。2
d前饮酒食肉,夜间突发右足第一跖趾红肿热痛,不可触,不能行走。发热T
37.7℃,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血尿酸489umoL/dl。辨证:湿热蕴毒,瘀浊凝滞,闭阻关节。治法:泄热解毒,利湿消肿,化瘀通络。方药:酒大黄(后下)
l0 g,芒硝10 g,苍术10 g,黄柏10 g,地丁15 g,蒲公英15 g,甘草10 g,忍冬藤30 g,虎杖20 g,川萆薢20 g,白花蛇草30
g,山慈菇15 g,全蝎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以大黄、芒硝清热泄浊,苍术、黄柏、忍冬藤、虎杖、萆薢、地丁、蒲公英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以全蝎通络止痛。1周后复诊,足趾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体温正常,大便每日2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原方去芒硝,加秦皮l5g、路路通10
g。共服l4剂,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此后以利湿泄浊、化瘀通络法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患者无关节炎发作,复查血尿酸370
umol/dl。随诊2年,病情稳定,始终未复发。盖国忠论治急性痛风
盖国忠教授为医学博士,长春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擅长治疗心脑急症、高热、痛风、紫癜等疾病,其采用利湿祛毒法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疗效颇佳。现将盖国忠教授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
论病机强调湿毒内伏血分
急性痛风关节炎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脚气”等范畴,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及现代学者有诸多认识。而盖国忠教授在总结前人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湿毒内伏血分为本病病机之关键。盖湿毒与湿邪同归阴邪,性重浊、粘滞,易伤阳气,阻滞气机,其性趋下;同时湿毒致病又具“毒”的特征,表现为剧烈性、难治性和顽固性。
盖国忠教授认为湿毒内伏血分为本病病机之关键,依据有四:其一,痛风多缠绵不愈,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具备湿性粘滞的特点和“毒”的难治性与顽固性的临床特征;其二,急性痛风关节炎多发生于跖趾关节、足趾关节,发病初期跖趾关节炎发生率占50%以上,《金匮要略》描述为“足肿如脱”。“身体羸瘦,独足肿大”,这一发病特征符合湿性“重浊趋下”、“易袭阴位”的性质,而《素问·太阴阳明论》亦谓:“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其三,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期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入夜尤甚,此为“毒”的剧烈性表现,为毒入血分;其四,从临床上看,利湿祛毒法用于本病有良好疗效,提示从湿毒内伏血分论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
盖国忠教授认为此湿毒之邪非受自于外,而主生于内。大凡痛风患者多有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虚,或年迈脏气日衰,若加之饮食不节,沉湎醇酒,恣啖膏粱厚味,长此以往,致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肾乏气化而分清别浊失司,于是水谷不归正化,湿毒随之而生,滞留血中则瘀结为患。湿毒之邪重浊趋下,其性恶而好窜,最易侵经袭络,随经络流注于足太阴脾经之隐白、大都、太白穴后,首先导致大趾和第l跖趾关节红肿疼痛;湿毒其性既好人血分,又善入津液聚集之处,使营血成瘀,津液酿痰,若兼夹凝痰,久可变生痛风结节,或痰浊瘀腐则见溃流脂浊;痰瘀胶固,则致僵肿畸形;由于郁闭之邪最易化热,其证多兼热象;若湿毒蕴热,煎熬尿液,可见石淋尿血。2
论治疗重视利湿祛毒
中医治病强调理、法、方、药的一气贯通。急性痛风关节炎既为湿毒内伏血分,气血被湿毒阻遏,“不通则痛”;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当以祛邪为先,自当采用利湿祛毒法,使邪有出路,以祛除体内湿性毒邪。盖国忠教授在临证时从湿毒立论,重用除湿解毒之剂,合以清热凉血之品清泻血分之热,临床收效颇佳。3
施方于自拟痛风汤
盖国忠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自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痛风汤由土茯苓30g,山慈菇10g,益智仁10g,秦皮15g,槐角10g组成,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早晚分服。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5g,络石藤30g,忍冬藤30g;伴尿路结石者加金钱草30g,鸡内金20g;关节肿甚者加萆薢25g,防己15g;有痛风石者加穿山甲10g,地龙15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后下);夹瘀血者加丹参30g,赤芍15g。同时多饮水以利于尿酸排出,少运动,并予低嘌呤饮食,忌食动物内脏、脑、海味、蛤蟹等高嘌呤食物,戒酒。本方以土茯苓为君,取其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本品亦有明显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山慈菇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益智仁温脾开胃、补肾化气以复水津代谢;秦皮清热解毒凉血,本品含马栗树皮苷,而马栗树皮苷有镇痛、利尿及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槐角能清泄血分之热,“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也”(《本草求真》)。诸药合用,既可利其湿毒使邪有出路,而又不伤其正,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4
李某,男性,48岁,干部,因右足第1跖趾关节及双膝关节肿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3d,于日就诊。该患平素嗜酒肥甘,形体偏胖,3年前于夜间突发右足第1跖趾关节疼痛、肿胀,局部皮肤微红,疼痛昼轻夜重,于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症状好转。以后反复发作,渐及双膝关节,每发则红肿热痛,自服消炎痛、布洛芬等药物可缓解,未明确诊断及系统治疗。3d前大量饮酒后再次发作,关节疼痛剧烈呈刀割样,难以忍受,为明确诊断及求中医治疗而来诊。症见右足第1跖趾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固定不移,行不任地,双膝关节皮色较红,轻度肿胀,活动受限,有僵硬感,面色稍红,口干而渴,腰痛,夜寐欠安,大便干,尿少色黄,舌质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否认肝炎、结核、糖尿病病史,无冠心病及高血压病。辅助检查:血白细胞9.1×109/L,尿潜血试验(++)、红细胞2—4,血沉35mm/h,血尿酸642.4umol/L,抗“O”300u,类风湿因子(一);X线摄片符合痛风关节炎;B超提示双肾泥沙样结石。中医诊断为痹证,辨属湿毒内伏血分。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关节炎,双侧肾结石。拟痛风汤加味治疗,药用土茯苓30g,山慈菇10g,益智仁10g,秦皮15g,槐角10g,鸡内金20g,萆薢25g,赤芍15g,大黄6g(后下),延胡索15g,生石膏50g(先煎),金钱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同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戒酒,限制高嘌呤食物摄人,并多饮水。3剂后患者关节红肿热痛均明显减轻。守上方去生石膏,连服半月,患者关节疼痛消失,红肿完全消退。1月后复查血尿酸320.4umol/L,血沉15mm/h,尿常规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血尿酸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加味四妙汤治疗急性痛风痛风关节炎系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皮下组织,出现反复发作红、肿、热、痛的一种急性关节炎症,其首先多发于跖趾关节,亦可累及踝、膝、手、肘等部位。急性发作期患者疼痛较剧烈,自觉症状较重。如何迅速缓解患者发作的症状,成为治疗的首要目标。1
口服消炎痛25mg,每日2次;同时避免患肢关节的活动,多饮水,给低嘌呤饮食,严格戒酒。在此基础上服加味四妙汤:黄柏10g,苍术10g,牛膝15g,薏苡仁30g,土茯苓20g,萆薢10g,山慈姑10g,地龙10g,秦艽10g,威灵仙15g,金银花藤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两组疗程均为3周。2
中医学亦有“痛风”之名,元代朱丹溪曾明确提出“痛风”的病名:“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后代医家将痹证中的痛痹与行痹并称之为痛风,或“白虎历节风”。现代中医学者认为,其病机为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兼感风邪,气血不能畅通;或由于风寒湿邪侵入经脉,流注关节,日久化热,湿热瘀阻经脉,不通则痛。风、湿、热、瘀为其致病因素。治疗组拟清热祛湿、祛风通络为大法,予清热除湿的四妙散为基础进行加减,伍以秦艽、威灵仙、金银花藤祛风通络,土茯苓、萆薢清热利湿,牛膝伍地龙活血通络,山慈姑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湿热得清,络脉通利,痹痛自除。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萆薢有降低尿酸作用,薏苡仁能促进尿酸排泄,地龙可抑制血尿酸形成,威灵仙、秦艽能溶解尿酸并解除尿酸所致的疼痛,山慈姑中含有秋水仙碱,而对急性痛风关节炎有殊效。本观察表明,加味四妙汤合用消炎痛治疗能明显改善痛风的临床症状,对血尿酸、血沉等实验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清痹汤加减治疗痛风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的病损及有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痛风”一症,中医经典中曾作了较详细的记载。《丹溪心法.痛风》描述痛风的症状为“四肢百节走痛是也,”还指出“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类证治载、痛风》则说痛风是“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证治准绳.痛风》认为痛风是由“风湿客于肾经,血瘀瘀滞”所致;《张氏医通.痛风》则指出“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痰饮流注”的见解。1.3
方用清痹汤加减。忍冬藤15g、败酱草15g、络石藤15 g、清风藤13 g、土茯苓12
g、老鹳草15g、丹参10 g、香附10g、赤芍12g、牛膝10 g、防风9 g、苍术12 g、甘草6 g、风热胜者加连翘15 g、葛根12
g;湿热胜者加防已9g、白花蛇舌草10
g。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要求患者卧床休息,注意饮食并大量饮水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续服1~2周以巩固疗效。2 治疗结果2.1
疗效评定标准《中药新药治疗痛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明显改善。2.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28例病人中,最长服药39 d,最短服药6
d,均得到了1年左右的随访。其中临床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因急性关节疼痛症状不能迅速缓解,改用西药治疗)。有效率96.4%。3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风湿热三邪内蕴所致,发作期间,局部热毒炽盛,故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忍。正如《外台秘要》所言:“热毒气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则欣热赤肿疼痛也……”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机体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及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四肢组织而发病的机制是一致的。治以清热解毒,通络治痹为主。清痹汤方中忍冬藤、败酱草、土茯苓清热解毒,络石藤、青风藤、老鹳草、防风胜湿止痛,丹参、牛膝活血去瘀,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苍术燥湿健脾,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清热、祛风、胜湿、消肿的功效,对痛风性关节炎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本组病例经1年左右的随访,有效率达96.4%,说明清痹汤加减治疗痛风疗效确切。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痛风的萝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