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高的原因。饭后血糖低

糖友别忽视餐后血糖_新浪健康_新浪网
糖友别忽视餐后血糖
  编者的话:中国糖代谢异常的人群中约有80%为餐后高血糖,从最初的诊断,日常的自我血糖监测,到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餐后血糖都扮演着极 其重要的角色。在由《生命时报》发起的2015年度“我和餐后血糖”糖尿病防治最佳实践征集中,许多糖友和家属分享了他们在控糖历程中与餐后血糖的故事。 本期起,我们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6篇刊登,并请专家进行点评。
  糖友别忽视餐后血糖
  控糖离不开合理用药
  福建省漳州市& 戴欢欢
  去年的一次体检中,医生查出我的空腹血糖为9.5毫摩尔/升,尿糖(++++)。由于那时我对糖尿病的知识一知半解,也没有明显症状,我还不太相信自己得了糖尿病,也不愿意吃药,所以并没按医生的建议治疗。
  我当时觉得,通过饮食控制加上一定的运动量,血糖就能降到正常范围。可十多天后,我开始、站不稳,去医院一查,空腹血糖为9.7毫摩尔/升,血糖 没降下来,反而升高了。于是我开始遵医嘱服降糖药。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我认识到糖尿病主要的危害是损害心、脑、肾、眼等多个器官,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从 这时开始,我开始认真对待糖尿病,并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服药一个星期后,我的餐后血糖还是高达9.5毫摩尔/升,有时夜里还有心慌等症状。医生根据餐后血糖的数值和我的具体情况,判断目前治疗的药物对控制 餐后血糖并不理想,且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调整了用药。又一个星期过后,我再次查餐后血糖,发现已经降到了7.5毫摩尔/升。这时我已经知道糖尿病是个 终生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药物,并且懂得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是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于是我根据医生建议,开始口服药物、打 胰岛素治疗。为了方便我平时监测血糖,儿子还给我买来了血糖仪。
  我了解到,空腹血糖低,餐后血糖高。糖尿病人饮食不仅要考虑营养配比,还要考虑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也就是“GI值”。例如西瓜的GI值为72,而苹 果的GI值为36,吃西瓜血糖容易很快升高。于是我夫人从饮食上加以调整,用燕麦、荞麦粉、玉米粉、大豆、芝麻等加工成窝窝头,让我每天在早、晚餐前定量 食用,上午9︰30、下午15︰30、晚上睡前还吃点饼干水果。就这样,一个月后,我早上的状有了明显好转,午餐后的血糖下降了,头晕减轻了,精 力也比以往明显好多了。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体会到:两年前我就出现的口干、犯困、体重减轻等症状,以及晚上睡觉时突然心慌、呼吸变快等感觉(我曾到医院查心电图没有发现问 题),都是因为我对糖尿病知识的一无所知而被忽视了,这使得我在糖尿病初期没有去医院检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糖尿病,要注意以 下几点:一是思想上要重视、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二是要及时检查;三是一旦发现,就要及早控制治疗;四是注意生活习惯,饮食营养要全面,主食不过量;五是要 有适当的运动。最后,只是调整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希望我的体会能给糖友们一些帮助。▲
  全家合力控血糖
  山东省泰安市患者家属 张作光
  老伴今年六十八,高血糖快二十年。
  餐后血糖隔天测,都没超过七点三。
  不但血糖较平稳,还没任何并发症。
  老伴血糖控得好,全家人人有功劳。
  陪伴让她心情好,生活规律都把关。
  顿顿都吃七成饱,早晚户外去锻炼。▲
  控糖不能“单打独斗”
  点评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日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 杨文英
  这两篇文章让我想起很多临床上类似的案例。《控糖离不开合理用药》讲述了一位糖友从刚查出糖尿病时不愿服药,认为饮食加运动就能控制病情,到正视糖尿病、 合理用药和控制饮食、监测血糖的故事。《全家合力控血糖》则从一位患者家属的角度,介绍了控糖需要从监测、心理、锻炼、饮食等多方面入手的经验。其中有些 方法值得学习,也有些问题需要大家注意。总结起来,无论是测血糖还是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控糖都不能只靠一种方式“单打独斗”。
  只关注空腹血糖,可能漏诊。《控糖离不开合理用药》一文中的患者通过检查空腹血糖和尿糖等指标,确诊了糖尿病。但他认为这时还能通过饮食和运动“治愈”,因此没有及早用药,影响了治疗。
  这位患者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空腹血糖虽然能反映未进餐时的血糖水平,但只是糖尿病诊断的指标之一。目前,我国糖代谢异常人群多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而常 规体检只查空腹血糖,可能有半数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被漏诊。确诊糖尿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很重要。如果想了解糖尿病控制的情况,餐后血糖甚至 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其中,查餐后血糖最标准的方法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即喝75克葡萄糖水后2小时测血糖。如果餐后血糖达到7.8~11.1毫摩尔/升(也称“糖耐量异 常”,英文缩写IGT),或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之间,就属于糖尿病前期。如果患者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 11.1毫摩尔/升,医生结合具体情况,可诊断为糖尿病。
  只调整生活方式,不能治愈。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受到损伤,这个损伤是不可逆的,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调整生活方式有利于延缓病情进展,预防糖尿病并 发症。但如果和《控糖离不开合理用药》的作者一样,认为只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就能彻底治愈糖尿病,是不现实的。一旦确诊为糖尿病,需要遵医嘱及时、正确 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干预等治疗糖尿病。这方面,《全家合力控血糖》中描述的患者及其家属就做得很好。
  虽然目前糖尿病不能治愈,但很多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控制得当,还可以逆转。一旦发现餐后血糖超过7.8毫摩尔/升这个“警戒线”,就要积极从生活方式上干 预,例如少吃高糖高油食物、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对于难以坚持这些健康生活方式,或者仅靠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将血糖降至正常水平的患者,必要时应遵医嘱服用 阿卡波糖等药物控制。
  只靠糖友自己,效果有限。家属的配合在控糖中也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全家合力控血糖》的作者老伴近20年无并发症,离不开家属的监督和配合。首先,患 者隔天测一次餐后血糖,作者对老伴的血糖数值了解得很清楚,说明协助其管理监测和记录血糖的工作。不过,对血糖控制较为平稳的糖友来说,可咨询医生后,在 每周选一天测一次空腹血糖和3次餐后2小时血糖,形成一个血糖谱,这种数据可能更有参考价值。如果病情严重或者波动较大,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监测血糖的频 率。其次,家人对患者的陪伴,能给予适当鼓励,使患者对抗击疾病更有信心。最后,对饮食的控制和锻炼,也有助于控制血糖。这一点,《控糖离不开合理用药》 的作者家属也做得很到位。患者妻子制订了食谱,不仅保证了营养均衡、还丰富了食物的多样性。
  希望各位糖友和家属能通过这两篇文章,发现自己在控糖工作中的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方式。▲
  (本文由本报记者张瑾采写)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测空腹血糖别饿太久&最好在餐后8~12个小时之间
&&&&来源:&&&&
原标题:测空腹血糖别饿太久
  空腹血糖可反映胰岛功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指标。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患者对“空腹”有诸多误解,有的认为空腹就是要饿肚子,饿的时间越长指标越准,也有的患者害怕指标会高,在抽血的前一天晚上不吃或少吃,或拖延到第二天上午10时以后才去抽血。
  其实,空腹并不是要饿肚子,人的机体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当身体处在饥饿状态时,体内各项机能指标都会发生变化,这样采集到的血样标本就会失真,从数字上看结果可能“正常”,但背后可能掩盖患者真实的病情。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患者空腹时间太长,血糖化验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低于实际指标,容易被误认为血糖控制得很好,二是有些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调节极其敏感,饥饿时间一长,会立即调动体内糖元以供急需,导致血糖水平反而比平时高出许多。这两种假象都会影响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而误诊误治。更值得注意的是饿的时间太长,有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低血糖甚至昏厥而危及生命。
  化验空腹血糖的时间最好在餐后8~12个小时之间,抽血的前一天晚上,应正常饮食,饭菜宜清淡,不要喝酒,饭后不喝咖啡、浓茶,10时之后不要进食,并保证充足。第二天早晨起来后不要吃任何东西,少喝或不喝水,同时,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做过于剧烈的活动,抽血时间最好在清晨6~8时,这样的血样标本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
  ( 摘自《家庭医生报》)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正文
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哪个重要?
自我血糖监测是患者血糖管理的常用方法。有规律地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助于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为医护人员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但是,且不论那些刚起病的“新糖”们,即便是很多“老糖”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医生通常会要求病人每周测几个空腹血糖、几个餐后血糖来观察自己的血糖情况,那么究竟是哪一个更为重要呢?什么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是指8小时以上没有进食而测得的血糖值。而吃过早饭,到午饭前胃已排空时的血糖不能视作空腹血糖,只能称为餐前血糖。同理,晚餐前血糖也不能当作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进餐第一口计时间,进食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空腹血糖作为一天中血糖变化的起点,与餐后血糖关系密切。空腹血糖对于餐后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的漂移程度具有预测作用。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有关,监测餐后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血糖控制状况,另一方面,对于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不同种族的糖尿病患者,其高血糖的表现类型不同。来自我国人群的研究发现,在糖尿病的早期,往往表现为餐后,而空腹血糖大多可以在正常范围。此外,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以米、面为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因而更易出现餐后高血糖。可见,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在血糖监测中具有同等地位。201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颁布了“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血糖监测提出了适用性建议。测量餐前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适用于血糖水平很高或有风险时;餐后血糖适用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能达标时,或是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细读指南不难发现,除了上述提及的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之外,自我血糖监测内容还包括睡前血糖、夜间血糖以及随机血糖。睡前血糖适用于治疗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者;夜间血糖适用于胰岛素治疗,血糖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或疑有夜间低血糖者;在出现状时或剧烈运动前后,应及时测定随机血糖。了解了上述不同时间点血糖监测的意义后,相信广大糖友们心中也有数了。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跟糖化血红蛋白又有什么关系呢?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抽血前2~-3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既包括空腹血糖,又包含餐后2小时血糖。当糖化血红蛋白还不是太高的时候(9%),主要受空腹血糖的影响。注意:“糖友”测血糖前勿停药统计资料显示,60%以上的“糖友”血糖的检测是不正确的。有些“糖友”认为停药后的血糖才是真实情况,这是错误的。专家解释说,检查血糖的目的是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如果停药后再测血糖,这样得出的检测结果既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及加重病情。“有的‘糖友’为了得到理想结果而在检查前一天过分节食,此时所测的血糖结果可能偏低一些,但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专家提醒,为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可信,“糖友”在检查前一天用药和进餐应和平常一样,并保证夜间睡眠良好。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时间不是随意而定的,也是有要求的。专家介绍说,检查空腹血糖的时间最好在早上6~8点,抽血时,“糖友”要保证前一日晚餐后至次日清晨做检测时空腹8~12小时,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也会影响检测结果。餐后血糖检测时按平时饮食习惯吃饭,餐前降糖药照常服用,抽血时间从吃第一口主食算起两个小时,同时还要避免进食过多或剧烈运动、抽烟和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等),才能保证检测数据准确。
(责任编辑:林银珍 )
文章关键词:
不少患者经常问医生:空腹血糖重要,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重要?我们的回答是:两者都重要。
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终身疾病,而代谢指标要求长期持续、稳定在控制目标范围内,才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然而,患者接触医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必……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重视空腹血糖、忽视餐后血糖的倾向,这是很不明智的。事实上,后者的价值丝毫不逊于前者,甚至更加重要。两者意义不同,不能相……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重视空腹血糖、忽视餐后血糖的倾向,这是很不明智的。事实上,后者的价值丝毫不逊于前者,甚至更加重要。两者意义不同,不能相……
空腹血糖作为一天中血糖变化的起点,与餐后血糖关系密切。空腹血糖对于餐后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的漂移程度具有预测作用。
相关健康数据
冯烈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擅长:  擅长各类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它们的急慢性并发症的诊疗。...
肖正华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分泌内科
擅长:于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各种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痛风的诊断和治疗,...
翁建平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2型糖尿病早期干预、特殊类型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
黄燕清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生殖内分泌科
擅长:擅长运用妇科腹腔镜、宫腔镜技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对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的研究。
专家在线一小时 成功为网友解答疑难
擅 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肺炎和哮喘。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