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哪里可以做无创产前天赋基因检测测?有没有知道这方面消息的?

  原标题:别盲目迷信无创DNA产前检测

  华大基因的无创DNA产前检测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穿刺检查,才是现有的唯一较为成熟的能确诊的检测手段。

▲百度“唐氏综合症吧”截图。 图片来源:虎嗅

  近日,一篇名为《华大癌变》的文章在网络盛传,内容为湖南长沙一位“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的患儿母亲,质疑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出错,未能起到筛查作用,最终导致产妇生出带有生理缺陷的婴儿,且不予理赔。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业务水平以及此前号称“高准确率”的宣传也受到质疑。

  据报道,上述湖南长沙患儿母亲在怀孕时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华大基因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检测报告显示“低风险”,后医生根据该结果认为胎儿“问题不大”,但是孩子出生之后,结果却是不幸患有缺陷。

  对此,华大基因拒绝承担任何责任,理由是“13号染色体缺失问题不在该检测服务范围内”。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

  无创DNA筛查无法代替传统常规检测

  我国是遗传病人口大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人数约90万例。每一个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不仅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伴随而来的还有巨大的经济负担。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常见的严重的遗传疾病,是可以通过产前筛查检测出来的,唐氏综合征就是其中一个。

  传统的唐氏综合征的筛查(简称唐筛)检查是化验孕妇血液中的甲型胎儿蛋白(AFP)、人类绒毛膜性腺激素(β-hCG)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年龄,运用计算机精密计算出每一位孕妇怀有唐氏征胎儿的危险性。

  这种传统方法的检出率大约是60%-70%,并且是无创的。若孕妇检测出有较高产下唐氏患儿的风险,则会被要求做进一步的羊水穿刺检查。

  羊水穿刺,简言之,就是用针经腹穿刺抽取羊水。抽取的羊水可以做染色体核型分析,也可以做基因芯片检测。这种方法往往更加全面可靠,可以检测到包括唐氏综合征在内的一些先天性疾病以及包括兔唇在内的畸形,其准确率超过99%,唐氏筛减的准确率在70%左右。

  但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检测手段,高精准度的检出结果也意味着高风险。穿刺过程可能会诱发感染,甚至会导致孕妇流产。据2017年相关文献,这个概率约为0.17%。

  相比之下,自2014年兴起的无创DNA产前基因检测则看起来安全得多。该检测手段是基于孕妇外周血中会有其腹中胎儿游离的DNA的原理,只需对孕妇进行血样采集,通过对该血样内胎儿DNA测序,即可分析出胎儿染色体的异常。

  然而,现在的技术手段仅仅是应用于检测到染色体三体(21号三体、18号三体、13号三体)以及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据华大基因的宣传报道,截至2017年年末,公司已完成超过280万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其检出率和特异性均大于99%,检出了3.8万余例染色体异常胎儿。

  该事件中的孕妇被推荐采用的便是这一种据称安全无创精度高的无创DNA产前检测。在一味相信其“低风险”的阴性结果后,却诞下了一位患有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的宝宝。在向华大基因索赔无果后,患儿的家人才意识到,他们购买的无创DNA产前检测服务的检测范围,并不包括13号染色体缺失问题。

  无奈之下,他们向华大基因递交了道歉信,但谁又该向他们道歉呢?

▲产检。  图片来源:新华社

  利益驱动下的极速扩张

  自2014年7月,华大基因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批准的公司以来,一些以基因测序为产品导向的技术服务型公司不断涌现。很多医院和医疗机构,都从中看到了商机。

  2015年1月,国家卫计委审批通过了109家医疗机构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NIPT)临床试点。据报道,一些不在试点名单内三甲医院、社区医院甚至是私立医院都在私下偷偷开展这项检测服务。

  据了解,这些医院多数不具备相关技术和设备,他们只负责采集孕妇的血样,然后将样本送往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全国范围内,该现象属公开的秘密”。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大大降低了其检测的精准性,罔顾胎儿的健康。

  与此同时,在许多电商平台上,无创基因检测项目的售卖也应运而生,其中既包括连锁医疗机构,也不乏一些小型机构乃至跨境机构。其价格在2000元到上万元不等。

  在宣传中,它们通过刻意强调传统唐筛的假阳性率、穿刺检查的流产可能性,对比无创产前检测的安全性,只字不提其可能存在的风险,给待产孕妇造成了一种无创DNA产前检测才是排查先天遗传疾病的最优解的错觉。

  殊不知,这种检测手段和传统唐筛检测,都只能作为某些特定的先天性疾病的概率学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不能给出精确的结果。穿刺检查,才是现有的唯一较为成熟的能确诊的检测手段。

  医生应为患者提供充分信息

  另一方面,作为和孕妇有着正面接触,理应给出最全面科学的备产检查说明的医生,有许多也对这种无创检测技术有着盲目的推崇。

  据了解,一些检测机构为了扩大业务,会向没有资质的医院游说,给医院或者医生高额的回扣,每单可达几百甚至上千元。也有一些医师,在各种基因测序公司的强势宣传推广下,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了对这种简单快捷检测手段的极度信任,而忽略了科学的求真性。

  若是这一事件中的任何一个医师,在对B超和彩超结果有一个足够认知的情况下,对孕妇进行清晰的利弊分析,并严肃提出进一步穿刺检查的必要性,可能悲剧就会避免。

  近年来,类似的不幸事件不在少数。在医患关系中,患者作为弱势的一方,应该获得足够的相关医疗信息,以作出明智的治疗选择。然而,在诸多医疗事件中,患者都未能从医生处得到充分的信息。

  作为权威的检测机构,救死扶伤的医师,甚至是在一线钻研新的检测治疗方法的科研人员,都应担负起这个社会责任。打破专业信息壁垒,拒绝虚假宣传,传播科学的、中立的医疗信息,还患者一个知情权,让悲剧不再重演。

  □邹瑞雪(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助理)

  很多人知道基因检测,是因为家有孕妈,要做无创产前(NIPT)来预知胎儿的健康。这个产品使得各大基因测序企业率先试水临床医疗,并走通监管,进入商业化通道。从2011年至今,国内有超过两百万孕妇使用了这项基因检测产品。

  当然,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新生儿遗传病检测、耳聋基因检测,肿瘤、癌症等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等。只是这些应用如果都想进入临床医疗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来突破。

  业内人士认为,基因检测的出现将引领个体医疗革命,基因检测的医疗市场是一块千亿级规模的蛋糕。但基因检测公司需要走通监管,检测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产品能够进入各家医疗机构,普通人对基因检测的认知更深入,满足这些条件,基因产业才能看到光明。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发展史

  NIPT即在孕妇特定孕周期间抽取其5毫升的外周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片段进行测序,判断腹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目前准确率达99.9%,价格在855元(深圳为全国最低价)--2500元之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出现让高龄产妇避免了做羊水穿刺带来的0.5%的流产风险。

  在NIPT出现之前,国内产前筛查和诊断的方式相对落后,最早通过在孕妇11、13孕周时进行B超筛查,然后进行孕早期和孕中期唐氏筛查,对于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则要进行羊水穿刺和产前诊断,随后进行B超排查。这套方式起到积极作用但有其弊端。

  血清学筛查大概检出率是66%到83%,同时伴随5%以上的假阳性率,而且有创伤性的产前诊断会带来一定的流产、窒息的风险。

  市场似乎一直在等待一种无创的检测方式出现。有研究者设想,能否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来诊断胎儿的唐氏风险呢?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证实了孕妇的外周血内存在胎儿的游离DNA,使得通过抽妈妈的血来检测胎儿的患病风险的技术成为可能。

  肿瘤是基因检测市场中最大的一块

  如果说普通人通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认识了基因检测,但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绝不限于此,生命的语言正在通过基因检测被逐步破译。

  一些基因检测公司以孕前、产前、新生儿、儿童、青少年等完整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来进行产品开发和应用。

  比如,怀孕前可以做夫妇双方的遗传病基因检测,针对一些有经常性流产史的人也可以对流产组织进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新生儿出生后可以做遗传代谢病、遗传性耳聋等儿童期高发遗传病检测,做到防患未然。针对肿瘤基因检测,可以通过抽取8ml外周血检测跟肿瘤相关的508个基因,可以指导个体化用药,以及预测家族遗传性肿瘤的风险,在一些癌症治疗中,基因检测也可起到常规用药指导的作用。

  “只是这些检测产品需要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和医疗机构合作,才会进入临床使用,而这些检测才刚刚起步。”一位基因检测业内人士说,这也是为什么公众感觉到基因检测离生活有点远的原因之一。

  按照现行监管体制,基因检测产品在临床上应用,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提供基因检测诊断的医疗机构则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目前,只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一个产品具备了这两个要素。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曾被监管部门叫停半年。2013年前后,看到无创市场红利,大量检测机构开始设立并和医疗机构合作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导致检测质量参差不齐,泥沙俱下。2014年2月,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药总局联合发文,叫停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要求检测仪器和试剂进行审批,提供基因检测的医疗机构需要批准。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只是拉开了基因测序在医疗市场应用的序幕,受出生率下降的限制,市场容量是一定的。所以,各家基因检测公司都在开拓新的临床应用产品。

  “临床检测方面,肿瘤被认为是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肿瘤风险评估、早筛、复发监控等都可用到基因检测。肿瘤领域有很多创业公司,在试点医院开展服务。”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

  中国工程院院士、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表示,我国肿瘤治疗的病人中晚期患者居多,早期病人比例少,治疗效果当然差,美国肿瘤5年生存率大约在60%到70%,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

  如果基因检测在临床医疗上的路径走通,企业面对的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以肿瘤相关的基因检测为例,中国每年有300万肿瘤患者,如果每个患者都做一次基因检测用以个性化用药指导,以单价1000元(远高于这个价格)计,每年将有30亿的市场容量,更不用说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病。

  如果上文提到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基因检测产品,即从婚姻前遗传病的筛查到怀孕期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到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以及到老年病、肿瘤以及感染性疾病的筛查都能获得临床市场认可,走通商业化路径,公司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可观。

  但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上的企业要跨越黎明前的重重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黎明就要到来,你还等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前基因检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