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麻风病是什么 用什么药物

抗麻风病药的临床应用-药理学考点
来源:新东方在线
  新东方在线小编整理备考资料供考生参考,新东方在线会在第一时间发布,请考生关注!  抗麻风病药的临床应用:  砜类的抗菌机制和磺脑类相似,但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无抗菌活性,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患者服用3~6月后, 症状即可改善,粘膜病变好转,细菌逐渐消失,皮肤及神经损害的恢复,瘤型患者细菌消失则需要较长时间。麻风杆菌对砜类可产生耐药性,因而须采用联合疗法以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减少复发和较快消除其传染性。对多菌型患者的联合疗法采用WHO推荐的方案为氨苯砜
100mg/日自服,利福平及氯法齐明(见后)每月一次分别为600与300mg监服,疗程二年或查菌阴转后,再继续治疗一年并随访观察。少菌型麻风治疗方案为氨苯砜100mg/日自服,利福平600mg每月一次监服,疗程为六个月。  新东方在线祝考生顺利通关!
责任编辑:lishen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
药学职称网络课堂
药学职称考试时间表
1月底~2月初
5月16、17、23、24日查看: 1753|回复: 3
2012年河北省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
签到天数: 485 天[LV.9]以圈为家II
河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试行)& & & & & & & & & & & &
分& &类& & & & 非限制使用级& & & & 限制使用级& & & & 特殊使用级
四环素类& & & & 四环素& & & & 米诺环素& & & & *替加环素
& & & & 多西环素& & & & & & & &
& & & & 土霉素& & & & & & & &
氯霉素类& & & & & & & & 氯霉素& & & &
& & & & & & & & 甲砜霉素甘氨酸酯& & & &
广谱青霉素& & & & 阿莫西林& & & & 阿洛西林& & & &
& & & & 氨苄西林& & & & 美洛西林& & & &
& & & & 哌拉西林& & & & 磺苄西林& & & &
& & & & 羧苄西林& & & & 替卡西林& & & &
对青霉素酶不稳定的青霉素类& & & & 青霉素& & & & & & & &
& & & & 青霉素V& & & & & & & &
& & & & 苄星青霉素& & & & & & & &
& & & & 普鲁卡因青霉素& & & & & & & &
对青霉素酶稳定的青霉素类& & & & 苯唑西林& & & & 氟氯西林& & & &
& & & & 氯唑西林& & & & & & &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 & & & & & & & & & *舒巴坦
青霉素类复方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 & 氨苄西林/舒巴坦& & & &
& & & & & & &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 &
& & & & & & & & 哌拉西林/舒巴坦& & & &
& & & & & & & &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 & &
& & & & & & & & 阿莫西林/舒巴坦& & & &
& & & & & & & & 美洛西林/舒巴坦& & & &
& & & & & & & &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 & & &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 & & 头孢氨苄& & & & 头孢硫脒& & & & 头孢西酮
& & & & 头孢唑林& & & & 头孢替唑& & & &
& & & & 头孢拉定& & & & 头孢噻吩& & & &
& & & & 头孢羟氨苄& & & & & & & &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 & & 头孢呋辛(酯)& & & & 头孢丙烯& & & &
& & & & 头孢克洛& & & & 头孢替安& & & &
& & & & & & & & 头孢甲肟& & & &
& & & & & & & & 头孢孟多& & & &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 & & & 头孢曲松& & & & 头孢噻肟& & & & 头孢吡肟
& & & & & & & & 头孢克肟& & & & 头孢匹罗
& & & & & & & & 头孢他啶& & & & 头孢噻利
& & & & & & & & 头孢地尼& & & &
& & & & & & & & 头孢唑肟& & & &
& & & & & & & & 头孢哌酮/舒巴坦& & & &
& & & & & & & & 头孢泊肟酯& & & &
& & & & & & & & 头孢哌酮& & & &
& & & & & & & & 头孢曲松他唑巴坦& & & &
& & & & & & & &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 & &
其他β内酰胺类& & & & & & & & 拉氧头孢& & & &
& & & & & & & & 头孢尼西& & & &
& & & & & & & & 氨曲南& & & &
& & & & & & & & 头孢美唑& & & &
& & & & & & & & 头孢西丁& & & &
& & & & & & & & 头孢米诺& & & &
碳青霉烯类& & & & & & & & 法罗培南(口服)& & & & 美罗培南
& & & & & & & & & & &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 & & & & & & & & & & &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 & & & & & & & & & & & 比阿培南
& & & & & & & & & & & & 厄他培南
& & & & & & & & & & & & 法罗培南(注射)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 & & 复方磺胺甲噁唑& & & & & & & &
& & & & 甲氧苄啶& & & & & & & &
& & & & 磺胺嘧啶& & & & & & & &
& & & & 联磺甲氧苄啶& & & & & & & &
& & & & 磺胺甲噁唑& & & & & & & &
大环内酯类& & & & 红霉素& & & & 阿奇霉素(注射)& & & &
& & & & 阿奇霉素(口服)& & & & 地红霉素& & & &
& & & & 琥乙红霉素& & & & & & & &
& & & & 乙酰螺旋霉素& & & & & & & &
& & & & 罗红霉素& & & & & & & &
& & & & 克拉霉素& & & & & & & &
林可酰胺类& & & & 克林霉素& & & & & & & &
& & & & 林可霉素& & & & & & & &
氨基糖苷类& & & & 庆大霉素& & & & 妥布霉素& & & &
& & & & 阿米卡星& & & & 依替米星& & & &
& & & & 链霉素& & & & 奈替米星& & & &
& & & & 新霉素& & & & 异帕米星& & & &
& & & & & & & & 大观霉素& & & &
喹诺酮类& & & & 环丙沙星& & & & 莫西沙星& & & & *洛美沙星
& & & & 诺氟沙星& & & & & & & & *氟罗沙星
& & & & 左氧氟沙星& & & & & & & & 吉米沙星
& & & & 氧氟沙星& & & & & & & & 依诺沙星
& & & & 吡哌酸& & & & & & & &
糖肽类& & & & & & & & & & & & 万古霉素
& & & & & & & & & & & & 去甲万古霉素
& & & & & & & & & & & & *替考拉宁
多粘菌素类& & & & & & & & 粘菌素(口服)& & & & *粘菌素(注射)
& & & & & & & & & & & & *多粘菌素B
咪唑衍生物& & & & 甲硝唑& & & & 左旋奥硝唑& & & &
& & & & 替硝唑& & & & & & & &
& & & & 奥硝唑& & & & & & & &
硝基呋喃衍生物& & & & 呋喃妥因& & & & & & & &
& & & & 呋喃唑酮& & & & & & & &
其它抗菌药物& & & & 磷霉素& & & & 利福平& & & & 夫西地酸
& & & & & & & & 利福昔明& & & & *利奈唑胺
& & & & & & & & 利福霉素& & & & *达托霉素
抗真菌药& & & & 制霉菌素& & & & 氟康唑(注射)& & & & 两性霉素B
& & & & 氟康唑(口服)& & & & 伏立康唑(口服)& & & & *伏立康唑(注射)
& & & & 氟胞嘧啶& & & & & & & & *伊曲康唑(注射)
& & & & 伊曲康唑(口服)& & & & & & & & *卡泊芬净
& & & & 特比萘芬& & & & & & & & *米卡芬净
& & & & 克霉唑& & & & & & & &
&注:1.本目录收录138个抗菌药物品种,涵盖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中国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目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 & 2.本目录所列抗菌药物只包括全身作用的抗菌药物(含抗真菌药物)。不包括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
& & 3.本目录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方法。&& & & & & & & & & & & &
积极性 +10
帖子永久地址:<input type="text" onclick="this.select();setCopy('2012年河北省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nhttp://www.yaoq.net/thread--1.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 value="http://www.yaoq.net/thread--1.html" size="40" class="px" style="vertical-align:" />&<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2012年河北省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nhttp://www.yaoq.net/thread--1.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
签到天数: 415 天[LV.9]以圈为家II
坐个沙发。是不是表格形式的?复制后就成了上面这样的情况?
签到天数: 485 天[LV.9]以圈为家II
五力 发表于
坐个沙发。是不是表格形式的?复制后就成了上面这样的情况?
对,好像是发图片才能把表格发上来。
签到天数: 436 天[LV.9]以圈为家II
格式有些乱,不过还是谢谢分享,收藏了
Powered by常见疾病用药
按疾病分类
药品筛选 - 感染性疾病
适应症状:麻风
适应症状:
药品分类:
药品性质:
共计:880条数据1/110
默认排序:
参考价格:¥16.5
主治疾病:结核病,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麻风
适应症状:1.本品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但...
点  评:共1条点评
生产企业:
综合评分:
加入药品对比
参考价格:¥22
主治疾病:结核病,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麻风
适应症状:1.本品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但...
点  评:共1条点评
生产企业:
四川省长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综合评分:
加入药品对比
参考价格:¥48
主治疾病:麻风病,麻风
适应症状:用于控制瘤型麻风反应症。
点  评:共2条点评
生产企业:
综合评分:
加入药品对比
参考价格:¥270.1
主治疾病:晚期癌症疼痛,慢性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麻风反应神经痛
适应症状:用于晚期癌症疼痛、慢性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三...
点  评:共0条点评
生产企业:
综合评分:
加入药品对比
参考价格:¥31.2
主治疾病:晚期癌症疼痛,慢性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麻风反应神经痛
适应症状:用于晚期癌症疼痛、慢性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三...
点  评:共0条点评
生产企业:
综合评分:
加入药品对比
参考价格:暂无
主治疾病: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军团菌属感染,脑膜炎奈瑟菌
适应症状:1.本品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包...
点  评:共0条点评
生产企业:
综合评分:
加入药品对比
参考价格:¥15.6
主治疾病:周边葡萄膜炎,睫状体平坦部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前葡萄膜炎,葡萄膜炎,白内障,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麻风性葡萄膜炎...
适应症状:用于治疗葡萄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的葡萄膜炎、角膜炎、...
点  评:共2条点评
生产企业:
综合评分:
加入药品对比
参考价格:¥37
主治疾病:麻风病,麻风,白塞病性巩膜炎,贝切特病性巩膜炎,贝切特氏病性巩膜炎,舌扁平苔藓,老年人肾病综合征,老年人肾病变综合征...
适应症状: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有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
点  评:共1条点评
生产企业:
综合评分:
加入药品对比麻风病现在治起来是不是还很困难啊_百度知道
麻风病现在治起来是不是还很困难啊
听新闻说现在麻风病有了突破性,是不是以后可能没有什么麻风村了??
提问者采纳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麻风病主要分布于农村和边远地区。麻风杆菌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发病晚期病人颜面和四肢外观出现严重畸变。长期以来,由于科学知识不普及和社会偏见,导致人们对麻风病人心存恐惧、歧视和麻风病人的自卑心理。  事实上,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很低的疾病,正常人群中,约有95%以上的人即使感染了麻风病菌也不会发病,只有免疫力低下者才有可能患病。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了麻风病联合化疗(MDT)方案能够快速有效的治愈麻风病。所有病人之需要治疗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可完全治愈。通过MDT治疗,即使最严重的病例也会在几天到几个星期内完全失去传染性。所有治疗过程都在当地麻风防治专业机构的监督下完成,并且全部免费。。  所以,只要认真贯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就可有效地控制麻风病的传染、预防畸残的发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避免任何残疾的发生。但不幸地是,由于害怕、对麻风病的无知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使世界上很多人患了麻风病都由于怕被人知道而不敢就医;甚至治愈了后也没有信心重新融入社会。  到2002年底全世界共有现症病人60多万例,中国有现症病人3510例,大部分分布在偏远贫困的农村。目前我国麻风现症病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西藏等省份。目前全国有大量的治愈康复者,由于缺乏自我保护知识、防护用具,再加上经济和卫生条件的落后,在不可逆的原发性残疾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继发性残疾,进一步加重他们的贫穷,如此恶性循环,使他们处在社会的最边缘,过着与世隔绝,贫困和孤独的生活。  关爱、理解、接受麻风病人和康复者,最终的消灭歧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让我们所有有爱心的人,伸出我们的手,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共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返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麻风病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开始剂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连续服用。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连服3个月后停药2周。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性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200mg/日,口服。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3)利福平(RFP)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450~600mg/日,口服。
一个传染性患者的周围人群受到感染的机会虽然相似,但发生麻风的毕竟是少数。麻风村附近的地区,麻风发病率也并不高,即使是麻风患者的配偶,患病率一般不超过5%。此外约有2/3的麻风病人并问不出麻风接触史。这些都表明,多数长期密切接触者并不发病。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
麻风病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研究现状及警示
雷建平医生信息页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研究现状及警示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美国CDC 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结核病实验室网络菌株调查发现, 在2 000~2 004 年7 690 例菌株中, 20%为耐多药结核菌, 其中2%为超级耐药结核菌[1,2]。我国接受DOTS策略治疗的病人每年失败率约10%,其中大多形成耐药病人,累积效应令人担忧。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报告,年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显示:我国
一、& 耐多药结核病目前治疗研究现状
人们正在努力治疗和控制耐多药结核病,目前正在使用和探索的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单独运用的远期效果都不理想,综合治疗是当前的主要选择;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研究方面,大多处于迷茫状态,但也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各种方法的远期效果均有待评价。
(一)&&&&& 新药开发、新用法、新方案
化学药物仍是治疗MDR-TB的最有效武器[3,4],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有:寻找新的药物,寻找药物的新用法,探讨加大药物剂量的可能性,寻找新的有效方案。新药开发方面虽然有进步,但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1.药物筛选和开发
(1)现有抗结核药物的再定位:疗效肯定的二线药物有& 1)对氨水杨酸异烟肼(Pa);2)利福喷汀(Re)和利福布汀(Rb)[2,3];3)丙硫异烟胺(Pt);4)环丝氨酸(Cs);5)卡那霉素(K)和丁胺卡那霉素(A),在MDR-TB化疗中提倡优选丁胺卡那霉素;6)卷曲霉素Cp;7)氟喹诺酮类药物(F)临床上已经用于抗结核治疗的有氧氟沙星(O)、左氧氟沙星(L)、环丙沙星(C)、司氟沙星(Sp)、莫西沙星(M)和加替沙星(G),其中以莫西沙星的抗结核作用最强,加替沙星因其副作用大已停止用于结核病治疗,两者价格昂贵,考虑到这类药物间的交叉耐药性,条件许可者仍推荐使用最高一级的氟喹诺酮类药物[3];我国大多数欠发达地区推荐选用左氧氟沙星较切合实际。
(2)现有抗菌药物用于抗结核治疗的可能性探讨:对结核病疗效尚不确切的化疗药物& 1)新大环内酯类可供MDR-TB化疗选择的药物有阿奇霉素(At)、克拉霉素(Ct)和罗红霉素(Rt),临床上以克拉霉素应用较多;2)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Au)不能进入哺乳动物细胞内,影响其抗结核作用;3)氯法齐明(Cf)是一种用于麻风病的药物,对结核菌的作用优于前二类,因皮肤红染而不易被患者接受。我们对十余例耐多药结核病人使用氯法齐明初步的体会是该药对耐多药结核病疗效较好,尚未发现引起肝肾功能异常情况。
(3)正在开发研究的新药& 包括针对结核分枝杆菌靶分子的新型药物如2-烷氧羰基氨基吡啶类和紫杉烷类[5]、吩噻嗪类[6]、嘌嘌呤核苷类似物[7]、ManLAM靶点药物、分枝菌酸生物合成抑制剂[8]等,针对机体靶分子的新型药物如DC-SIGN分子相关药物[9]、抗黏附肽[10]等,苯噻二嗪、硫利达嗪、锤形三唑和杂环芳基胺等类药物。最新报告[11-13]diarylquinoline TMC207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ATP合酶来发挥它的抗结核作用的,这是一种新的抗结核机制。体外研究表明,TMC207可有效地抑制药物敏感性或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同时,在对药物敏感的肺结核患者中,该药表现出很强的杀菌活性。目前研究的药物种类繁多,多数还处在体外或动物实验阶段,毒副作用了解尚不全面,报道文献单一,距临床实用还存在不少差距[14]。
抗结核新药开发步履艰难且成本昂贵,而且,不管多好的药物,对纤维化病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2.探讨加大药物剂量的可能性
由于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的耐药性存在低浓度耐药和高浓度耐药的区别,对于低浓度耐药的致病菌,在机体能耐受的情况下适当增大药物浓度仍可能取得疗效,人们也在探讨增大某些抗结核药物浓度的可能性。例如有学者提出,对耐药结核病人给予大剂量INH治疗[15],左氧氟沙星可将每日剂量增大至0.6-0.8g。对大多数抗结核药物来说,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大血药浓度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但这也是一个可以探索的范畴。
3.寻找有效新方案
我们通常将治疗初治结核病的化疗方案称为治疗结核病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复治结核病的为二线化疗方案,治疗MDR-TB的方案为三线化疗方案。选择有效方案的原则是:
(1)&&& 无条件进行药敏试验情况下,提供详实既往用药史。
(2)&&& 有条件开展药敏试验情况下,药敏试验结果是制定MDR-TB化疗方案的最可靠指标。
(3)&&& 必须熟悉病人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尽可能将患者不能耐受或过敏的药物排除在MDR-TB化疗方案之外。
(4)&&& 化疗方案中强化期至少含有4种、巩固期至少2~3种有效的化疗药物。
(5)&&& 保证足够疗程。强化期疗程根据痰菌阴转情况,一般可用至6~9个月,全疗程18~24个月,痰菌阴转后至少持续同一化疗方案18个月。化疗方案确定后,要注意保证方案能够按要求实施,故应尽可能地将患者纳入DOTS-Plus项目,实施直接面视下治疗(DOT)[16,17]。静脉用药期间宜住院治疗,便于督导、观察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线药物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大。
(二)&&&&& 去除带菌纤维病灶和干酪球
外科手术治疗也是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措施之一[18]。结核球和纤维病灶特别是范围较大的结核球和纤维病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难以杀灭,因为结核球和纤维病灶内血供缺乏,不但药物难以透入,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也同样不易进入。清除肺内带菌结核球和纤维病灶特别是较大的带菌结核球和纤维病灶是预防耐多药结核病形成和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清除带菌结核球和纤维病灶方面仍然主张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带菌结核球和纤维病灶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对于存在于纤维病灶之外的耐药菌无效,这些耐药菌还需要有效药物和有效免疫力来实现清除目标。
(三)&&&&& 疏通干酪病灶引流支气管
包括使用气管镜介入清除痰栓、解除疤痕狭窄、去除肉芽肿、控制炎性水肿等。该方法的目的是保证干酪坏死病灶的引流排空,以利于坏死灶内结核分枝杆菌或耐药菌的清除,并防止大的带菌坏死腔和大的带菌纤维病灶形成。无论坏死腔还是纤维病灶,其内的血运都是不良的。
(四)&&&&& 介入给药和物理治疗
局部病灶治疗方面包括经皮穿剌介入和经支气管镜介入给药及物理方法治疗(包括微波、激光、冷冻、球囊扩张、…)等。这方面的报告国内也比较多,有的报告耐多药或难治性肺结核病人痰菌阴转率及治愈率高达60%~88%,国内王海宾等近期报告[19],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 3DZVThAk/15DVTh化疗方案治疗, 治疗组同时使用不同药物进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完成18个月疗程时痰菌阴转率高达86%~88%,显著高于对照组(54%);2年随访痰菌复发率7.32%,显著低于对照组(11.11%)。其他研究报告多为近期疗效报告,缺少远期随访支持。笔者曾看过一分多省联合研究报告,其耐多药病人治疗第3个月的痰菌阴转率比第6个月、第9个月高,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治疗前的耐药菌可能以低度耐药菌占优势,但随着治疗期的延长,转变为高度耐药菌占优势;二是新方案中有1~2种尚敏感的药物,但由于其杀菌能力有限,随着治疗期的延长,致病菌全部演变为耐更多种药物的耐药菌。与远期治愈目标要求相比,近期报告的结果大多是不可靠的。
介入治疗所能涉及的病灶是相对局限的,因为很难同时对多个病灶同步介入治疗,反复机械性创伤病人也无法承受。所以这种方法只对部分病例有效,大多数病人难以坚持长期治疗。
(五)&&&&& 免疫治疗
当前结核病免疫治疗研究较多,许多学者都认同CD4+T细胞和CD8+T细胞都是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相关细胞[20,21]。但一些研究者对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的关键环节、关键细胞因子、关键免疫途径和有效考核办法缺乏认识,以短期细菌负荷减少效应代替远期效果。因此,需要明确几个问题。
1、结核病治疗失败或治愈后复发的免疫学原因
(1)结核分枝杆菌逃避宿主免疫杀灭机制。一方面可形成抗溶酶体膜对抗吞噬细胞溶酶小体的杀菌机制;另一方面可产生TGF-β,抑制吞噬细胞凋亡,逃避宿主免疫识别。
(2)靶细胞和持留菌的存在。被结核菌感染、丧失免疫活性且凋亡被抑制的吞噬细胞称为靶细胞,它成为保护结核菌在体内生存的堡垒。当机体抵抗力低下等条件下,其内持留菌可再次恢复活力,造成组织损伤和再次发病。
能够减少宿主体内结核分枝杆菌负荷是治疗结核病有效的表现,但不说明具有清除靶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和根治结核病的作用,因为抗结核化疗药物即使是抑菌剂都有可能实现短期内使宿主体内结核分枝杆菌负荷减少的目标。从根治结核病或防止结核病治愈后复发的目标来看,免疫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靶细胞和持留菌。
2、结核病特异性免疫识别途径特殊性:(1) 结核分枝杆菌是兼性胞内寄生菌。(2) 抗原识别有两条主要途径。1)CD4+ 细胞识别Ag-MHCⅡ途径,即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途径,启动Th1型免疫反应,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和杀菌能力。Tanghe 等发现[22]Th1型细胞因子升高并不一定增强抗结核免疫活性。最近有报告[23]使用增强Th1型免疫的免疫治疗剂并未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细菌学治疗效果。2)CD8+ 细胞识别Ag-MHCⅠ途径,即靶细胞抗原识别途径,启动针对靶细胞的细胞毒免疫途径。CD4+ 细胞不能识别MHCⅠ分子结合抗原,CD8+ 细胞不能识别MHCⅡ结合抗原,所以清除靶细胞和持留菌的关键是CD8途径。
3、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关键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通常分为五大类:(1) 天然免疫相关的效应因子如INF-α/β,TNF,IL-1,IL-6等。(2) 淋巴细胞活化、生长、分化相关的调节因子如IL-2,IL-4,TGF-β,IL-9,IL-10,IL-12等。(3) 炎症反应的激活因子如IFN-γ,LT,MIF等。(4) 未成熟免疫细胞生长、分化相关的刺激因子如IL-3,GM-CSF,IL-7等。(5) 细胞毒性细胞因子如穿孔素、颗粒酶、颗粒溶素等。前4类细胞因子都不具有直接杀灭结核菌的作用,只有第5类中的颗粒溶素能直接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4、针对靶细胞最有效的细胞毒途径:细胞毒途径有三种:(1) 促进靶细胞凋亡的有穿孔素-颗粒酶途径。(2) 促进靶细胞溶解的独立穿孔素途径、独立颗粒溶素途径。(3) 直接杀灭靶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的穿孔素-颗粒溶素途径,颗粒溶素在穿孔素引导下进入靶细胞,杀灭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有可能恢复吞噬细胞活性,减少组织损伤。显然第3条途径是最有效的途径[19]。
5、我们的研究表明,卡介苗是良好的免疫预防剂,也是有效的免疫治疗剂[24-28]。
(1) 结核病鼠穿孔素表达不增强[23],但卡介苗免疫后鼠的CD8+ 细胞穿孔素表达增强,当再用致病量结核分枝杆菌毒力株攻击时,CD3+ 、CD8+、CD4+CD8+ 双阳T细胞表达穿孔素均显著升高,但不发生结核病。说明卡介苗免疫能预防结核分枝杆菌毒力株攻击后发病,其免疫效果与穿孔素表达水平相关。
(2) 动物试验表明,结核病大鼠化疗一开始即使用卡介苗会提高大鼠病死率,但化疗1个月后加用卡介苗免疫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是安全的[25]。(3) 结核病人化疗一个月后加用卡介苗免疫治疗研究发现,免疫治疗组完成4个月疗程与单纯化疗组完成6个月疗程时的治疗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经5年随访总成功率,免疫治疗组为96.1%,单纯化疗组为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耐多药结核病发生率免疫治疗组为2.3%,单纯化疗组为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8]。
卡介苗免疫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可预防或减少耐多药结核病的形成。因此,卡介苗也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剂,但必须在有效化疗一个月之后使用才能安全有效。
6、意见和建议& (1)免疫治疗研究方向要走出只重视Th1途径误区。要针对靶细胞和持留菌。(2)穿孔素表达是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的重要标致[24,29],应作为判断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考核指标。(3)寻找针对靶细胞和持留菌的基因疫苗是我们的长远目标,在基因疫苗未取得肯定结果之前,对初治肺结核病人可使用安全、有效且价格低的卡介苗作免疫治疗,以减少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
免疫治疗对于有大量纤维病灶的耐多药病人或难治性病人也并不一定有效。因为免疫细胞和免疫性细胞因子和药物一样难以透入纤维病灶内,对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难以奏效。
(六)&&&&&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包括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降低结核菌生存能力两个方面。
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更好的疫苗[22,30-32],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敲除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基因、导入增强免疫原性基因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很多,一些疫苗能增强机体Th1型细胞免疫反应能力,达到减少结核分枝杆菌负荷的作用,但尚未见能增强细胞毒免疫途径并能清除靶细胞内持留菌的基因疫苗研究报告,经世界卫生组确认可以推广的新疫苗至今尚不明朗。
在降低结核分枝杆菌生存能力方面,最有前途的基因治疗方法属异柠檬酸离合酶基因敲除方法,该方法可使结核分枝杆菌丧失无氧代谢生存能力,使得吞噬细胞内的低代谢或休眠状态下的持留菌轻而易举地被吞噬细胞消灭[33-35]。最新报告[11]ATP合酶可以作为治疗结核病的有效靶点,以ATP合酶为靶点的药物TMC207应用于结核病人临床治疗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多耐药结核患者中痰培养转阴的时间短于安慰剂组,而且痰培养转阴的患者比例也高于安慰剂组,展示了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基因治疗和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同样,对纤维病灶内结核分枝杆菌无效或低效。
二、&&&&&& 在化疗期及时给予正确的免疫治疗和健康指导,为预防耐多药结核病的形成带来希望。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到,对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无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免疫治疗还是基因治疗,都还有很大空间,但都困难很大,耗费成本巨大而效果不一定可靠。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预防耐多药结核病形成的重要性,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是当务之急。
在另一方面,大量的研究证实了DOTS策略大大降低耐药结核病形成。近年来已有报告,有效的免疫治疗可提高规则化疗肺结核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远期临床治愈率,有效减少耐多药病例的形成[26-28]。结核病的控制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各国政府从管理、规范和资金筹措等诸方面共同努力[36,37]。因此,我们提议:(1)必须加大DOTS策略落实力度;(2)对初治结核病人在化疗期及时实施廉价有效的卡介苗免疫治疗;(3)加强对结核病人保护自身免疫功能的指导,如注意生活规律以保证神经-免疫调节的稳定性、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戒烟、注意营养适度、性生活的节制等,切实减少耐多药结核病的形成。在控制耐多药结核病方面,这种预防方面的努力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努力相比,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Emerge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ith extensive resistance to second-line drugs-worldwide, .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305.
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Plan to combat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Federal Tuberculosis Task Force. MMWR Recomm Rep. (RR-3):1-43.
3.&& 肖和平, 主编. 结核病防治新进展.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 Donald PR, Diacon AH. The early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 literature review. Tuberculosis (Edinb) 2008;88:Suppl 1:S75-S83.
5.&& Huang Q,Tonge PJ,Slayden RA,et al. FtsZ: a movel target for tuberculosis drug discovery. Chem,-543.
6.&& Weinstein EA, Yano T, Li LS, et al. Inhibitors of type Ⅱ NADH: menaquinone oxidoreductase represent a class of antitubercular drug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4553.
7.&& Parker WB, Long MC. Purine metabolism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s a target for drug development. Curr Parm Des, -608.
8.&& Matsumoto M, Hashizume H, Tomishige T, et al. OPC-67683, a nitro-dihydro-imidaoozaole derivative with promising act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in vitro and in mice.PloS Med, 6.
9.&& Dulphy N, Herrmann JL, Nigou J, et al. Intermediate matura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LAM-activated human dendritic cells. Cell Microbiol, 2-1425.
10.Siemion IZ, Gawlowska M, Slepokura K, et al. The mimetics of antiadhesive peptides as the inhibirors of Mycibacterium kansasii phagocytosis. Peptides, 3-1549.
11.Diacon AH, Pym A, Grobusch M, et al. The Diarylquinoline TMC207 for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N Engl J Med 7-405.
12. Koul A, Vranckx L, Dendouga N,et al. Diarylquinolines are bactericidal for dormant mycobacteria as a result of disturbed ATP homeostasis. J Biol Chem. (37):25273-80. Epub 2008 Jul 14.
13. Huitric E, Verhasselt P, Andries K, et al. In vitro antimycobacterial spectrum of a diarylquinoline ATP synthase inhibitor.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4.
14.马素忍,郭述良,罗永艾. 结核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5. Katiyar SK, Bihari S, Prakash S,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high-dose isoniazid adjuvant therapy for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t J Tuberc Lung Dis -45.
16.Mukherjee JS,Rich ML,Socci AR,et al. Programmes and principles in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Lancet.0.
17.中国防痨协会. 耐多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意见(试行)..
18. 朱莉贞, 初乃惠. 耐多药结核病的综合治疗. 结核病健康教育2007年第1期: 29-30.
19. 王海宾, 曹金凤, 张彦亭, 等. 耐多药肺结核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远期效果研究. 临床肺科杂志. 06.
20. Elvang T, Christensen JP, Billeskov R, et al. CD4 and CD8 T cell responses to the M. tuberculosis Ag85B-TB10.4 promoted by adjuvanted subunit, adenovector or heterologous prime boost vaccination. PLoS One. ):e5139. Epub 2009 Apr 9.
21. Wu Y, Woodworth JS, Shin DS, et al. Vaccine-elicited 10-kilodalton culture filtrate protein-specific CD8+ T cells are sufficient to mediate protection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PLoS One. ):e5139. Epub 2009 Apr 9.
22. Tanghe A, Lefèvre P, Denis O, et al. Immunogenicity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of Tuberculosis DNA Vaccines Encoding Putative Phosphate Transport Receptors.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 113- 1119.
23.初乃惠, 罗永艾, 朱莉贞, 等. 化疗加免疫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14.
24.雷建平, 李剑, 邓国防, 等. 结核病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达的四项细胞因子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年,31: 836-840.
25.雷建平, 彭燕, 熊国亮, 等. 不同时期卡介苗免疫治疗对结核病大鼠疗效和CD4+ CD8+双阳(DP)T细胞的影响.中国防痨杂志,-407.
26.雷建平, 熊国亮, 胡群芳, 等. 化疗加用卡介菌免疫治疗预防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89.
27. 雷建平, 彭燕, 熊国亮, 等. 卡介苗免疫对大鼠抗结核发病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中国预防医学杂志,-84.
28. 雷建平. CD4+CD8+双阳T细胞与结核病及卡介苗治疗相关性研究. 中国科技成果,):58.
29.Klucar P, Barnes PF, Kong 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effector functions of human peptide -specific CD4+ T-cell clones for an intracellular pathogen. Hum Immunol. 2008 Jun 24. [Epub ahead of print].
30.Lowrie DB, Silva CL, Colston MJ, et al. Protect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by a plasmid DNA vaccine. Vaccine, -838.
31.Lowrie DB, Tascon RE, Colston MJ, et al. DNA vaccines against tuberculosis. immunol Cell Biol, -594.
32.Kaufmann SH, Andersen P. Immunity to mycobacteria for rational design of an effective tuberculosis vaccine. Chem Immunol, -59.
33. McKinney JD, Honer ZU, Bentrup K,et al. Persiste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macrophages and mice requires the glyoxylate shunt enzyme isocitrate lyase[J].Nature,-738.
34. Hagedorn M, Rohde KH, Russell DG, et al. Infection by tubercular mycobacteria is spread by non-lytic ejection from their amoeba hosts. Science. 29-1733.
35. VanderVen BC, Yates RM, and Russell DG. Intraphagosomal measurement of the magnitude and duration of the oxidative response. Traffic. -37.
36.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surveillance, planning, financing: WHO report 2007.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7.
37. Young DB, Perkins MD, Duncan K, et al. Confronting the scientific obstacles to global control of tuberculosis. J Clin Invest 5-65.
给雷建平医生留言:
给雷建平医生的留言列表
&&&&&& 00:00
尿肾功检查(日):尿转铁蛋白、肌酐 0.291,尿N-乙洗-B-D氨基葡萄糖13.10,尿-B-D-半乳苷酶5.10,尿转铁蛋白3.49,尿微量白蛋白56.10,尿B2-微球蛋白0.31,尿亮氨酸氨基肽酶7.00,半乳糖苷酶、乙洗葡萄糖苷酶0.39,半乳糖苷酶、肌酐3.76,乙洗葡萄糖苷酶、肌酐9.65,微量白蛋白、肌酐41.32,aI-微球蛋白3.60,尿免疫球蛋白G
血肾功、肝功1、血脂(日):钾3.53,钠142.8,氯107,钙2.35,磷1.37,血清泉甘脱氨酶测定10.90,血清5核甘酸酶测定1.62,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测24.91,血清a-L岩藻糖苷酶21.9,a-I球蛋白20.3,B2-球蛋白1.76,血清单氨氧化酶3.9,单项补体181.8,超氧化物歧化酶127,谷丙转氨酶16,谷草转氨酶22,总蛋白69,白蛋白44,前白蛋白335,白球比例1.8,球蛋白25,脂蛋白203.5,总胆固醇5.30,甘油三脂0.7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1,载脂蛋白AI
2.34,载脂蛋白B
0.75,载脂AI 载脂B 3.12,尿素氮9.84,二氧化碳24.45,肌酐62,血尿酸207,血清胱抑素C
0.66,血清转铁蛋白2.77
血细胞分析:(日)白细胞计数5.8,红细胞计数3.90血红蛋白量118.0,红细胞压积0.359,红细胞平均体积92.1,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30.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9.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3.6,血小板计数117.0,血小板压积0.129,血小板平均体积11.1,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17.9,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9,淋巴细胞百分比23.0,单核细胞百分比4.9,耆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2,耆碱性细胞百分比1.0,耆中性粒细胞计数4.1,淋巴细胞计数1.3,单核细胞计数0.30,耆酸性粒细胞计数0.00,耆碱性粒细胞计数0.10,
相差显微镜:尿液:(日)红细胞总数6.0,变形率50.0,锯齿形红细胞20.0,半月形红细胞30.0
尿微量白蛋白:(日)尿微量白蛋白18.10
找抗酸杆菌(日):结果阳性(2+)一次,阳性(1+)一次,阴性(-)2次
泌尿系超声:(日)双肾:显示清晰,位置形态大小正常,皮质回声均匀,皮髓分界清晰,双肾集合系统未见明显分离,肾内血流分布正常。
双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
膀胱:充盈好,壁光滑,不厚,内透声好,未见异常回声。
超声提示: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离心尿检测:(日)白细胞阴性,胆红素阴性,潜血3+,尿胆原norm,酮体阴性,葡萄糖阴性,蛋白阴性,酸碱度7,亚硝酸盐阴性,比重1.020,维生素C阴性,相差显微镜:红细胞数25-30hp,变形红细胞率占90%,变形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小型皱缩,小型异红,
白细胞数0-1HP
  尿液分析+沉渣定量:(日)颜色淡黄色,性状清亮,葡萄糖阴性(-),潜血3+,白细胞阴性(-),蛋白质阴性(-),亚硝酸盐阴性(-),尿胆原阴性(-),胆红素阴性(-),酮体阴性(-),PH值6.0,比重1.025,维生素阴性(-),镜检红细胞128.0,镜检白细胞0.0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日):干扰素(N)6.8
干扰素(T)393.6
干扰素(P)398.7
结核感染T细胞(TB-IGRA)阳性(+)
增强CT诊断报告(腹部层次64,盆腔层次46):(日)影像:腹盆部扫描:右侧附件区可见椭圆形低密度影,其内可见纤维间隔,边界清,病变大小3.2×3.8cm;肝脏外缘光整,形态、大小及各叶比例正常,肝实质密度均匀,未见异常密度灶及占位病变,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肝门结构清,未见异常密度影。胆囊,脾脏,胰腺及双肾形态、大小、密度未见异常。膀胱及直肠未见异常。腹腔及腹腔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腹膜腔未见积液。
影像学诊断:右侧附件囊性密度影,建议进一步检查
妇科彩超:(日)子宫前位,大小约6.6*6.4*4.2cm,形态正常,轮廓规则,肌层回声均匀,宫腔线清晰,内膜厚约1.1cm。
右侧中下腹可探及大小约3.3*2.8cm的低-高回声区,边界清。左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超声提示:右侧中下腹实性肿物,子宫、左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一年了潜血3个,没有蛋白,红细胞128个,一直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没有好转。
&&&&&& 00:00
提问:静脉肾盂造影、肾输尿管增强CT正常,同位素肾图结果双肾功能受损GFR降低,PPD试敏强阳性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女,59岁,双肾结石10多年。2010年2月份PPD试敏强阳性,24小时沉渣尿无结核菌,960尿沉渣无结核菌,在沈阳看病怀疑是肾结核,但无法确诊。近期在武警总医院做静脉肾盂造影、肾输尿管增强CT正常,同位素肾图结果双肾功能受损GFR降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指标正常,血沉略高,是26.在武警总医院看泌尿外科看病,结果也无法确诊。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吃了3各月结核药预防量,症状减轻,但肝功、肾功受损,指标升高,停药1周后又正常。想得到怎样的帮助:1.能否看病?
2.还需要做什么检查,看什么科室才能确诊病因?
医生回复:&&&&&&&& 00:00
(1)肾结核早期影像学常无阳性发现。建议做尿结核抗体检查。(2)建议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治疗有效即可确诊。(3)你所说的肝功、肾功受损,具体数据是多少?提供数据,以便选择和调整药物。您的病情已经了解,建议:点击此处参考我的文章 《泌尿系统结核病》、《咋会得肾结核?能治好吗?要多少费用?》
&&&&yzyilunz-07-20 00:00
提问:肺结核怎么确诊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发病时间是本月13号。做CT检查除了右肺下背段,后基底段可见斑片结节状阴影。其他没啥,血层为38.我咳嗽时有血,血有时是红色有时是暗红色,胸闷。无发烧。食欲正常,无盗汗。今天吃了些止血的药已经没血了。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无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做了那么多检测医生都还不能确诊是不是肺结核。我想问下我没有肺结核的病状如:发烧,盗汗,食欲不振。这些症状是不是只有肺结核病人才有,还有我是不是肺结核
医生回复:&&&&&&&& 00:00
(1)两肺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都是肺结核病的好发部位,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临床表现。但不能仅凭此就下肺结核诊断结论,还需要结合细菌学、病理学、免疫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综合分析才能判断。(2)建议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诊断性治疗。
&&&&nonanghu726&& 00:00
提问:三岁小孩体质差又被确诊有结核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小孩三岁今年六月份爷爷检查出有肺结核住院。小孩七月份咳嗽到医院检查肺部检查正常ppd呈强阳性水泡(1,3~1,0)肿(1,8~2,1)。医生开了一个月的药有利福平,葡醛内酯片,异烟肼片和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要我带小孩一个月再做检查。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曾经打过卡介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听说吃抗结核药对肝肾胃都有很大的副作用担心她身体体质差对她以后的成长不利所以想咨询雷大夫对于才三岁的小孩来说最好怎样治疗?平时生活饮食应注意些什么?
医生回复:&&&&&&&& 00:00
(1)请相信当地医生的处理。(2)婴幼儿主要忌用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都是可以选用的。(3)副作用只发生于少数人,采用小孩的常规用量应该不会有问题,当然也要注意观察,如出现精神不好或食欲不好的情况应及时请医生复查。(4)小孩的体质差如果是该病引起的,那就更应该治疗,否则体质怎么能好起来。(5)饮食方面主要是不要挑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富含蛋白质的牛奶、豆浆、鸡蛋、鸭蛋都是很好的食物;油炸、烧烤类食物少吃。请相信当地医生,多与他们沟通。
&&&&jqxwjzl-07-22 00:00
提问:您好,腹腔结核及盆腔结核,肠结核,会传染吗?谢谢
所患疾病:
可能是结核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腹腔结核及盆腔结核,肠结核,好治吗?多长时间能好?会传染吗?
医生回复:&&&&&&&& 00:00
你提供的资料太简单,我不能确定是否是结核病。说你提出的问题回答如下:(1)腹腔结核、盆腔结核、肠结核等,只要治疗及时,并能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基本上都是能治好的。各人的情况不一样,治疗的难度可能不一样。(2)抗结核治疗疗程通常在9-12个月。(3)肺结核病具有传染性,其它部位的结核病基本不传染。
雷建平医生尚未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也可以给医生留言(但此处不保证医生能及时给您回复)。
如果您很熟悉并信任
雷建平 医生,或者
雷建平 医生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您希望尽快得到
雷建平 医生的服务,请填写您对该医生的留言,我们会尽快联系该医生,并尽早帮
雷建平 医生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您的留言申请不仅给您带来方便,也会使更多患者受益。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尿肾功检查(日):尿转铁蛋白、肌酐 0.291,尿N-乙洗-B-...
提问:静脉肾盂造影、肾输尿管增强CT正常,同位素肾图结果双肾功能受损GFR降低,...
患者 yzyilunz1984 给留言
提问:肺结核怎么确诊
所患疾病: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广霁律师事务所
公司总机:010-691250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