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中医的没或在看过病的~~那的针灸小米电视到底怎么样样啊??说说啊……

王秀义:大庆中医骨伤病医院院长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合唱团》独家冠名的央视大型励志谈话节目《奋斗》。我是阿丘。在嘉宾上场之前,我先给各位介绍一下今天的两位观察员,他们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郭长青教授,欢迎您。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股商杂志主编董福慧教授,欢迎您。除了两位观察员,今天还有两位也是医疗界的贵宾,坐在我们的观众席上,他们是北京武警二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张秀芬女士,掌声欢迎。以及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主任研究生导师李石良教授,欢迎。
  一看介绍嘉宾就知道,今天我们的这位主嘉宾,应该是一个从事医疗行业的这么一位贵宾。首先我们来看一样东西,我手里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我们做过针灸,我觉得他像针灸的针,但是我听说其实他好像是把刀,他叫针刀。先来看看短片了解一下。
  (短片)
  主持人:好,刚才我们说到了叫针刀,哪位观众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观众:针刀做手术用的。
  主持人:做哪方面的手术知道吗?
  观众:腰。
  主持人:你做过这方面的手术吗?
  观众:没有。
  主持人:这样吧,我们还是留点时间,我给两位观察员,两位教授,这是有什么用,具体做什么的呢?
  董福慧: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一个医疗器械,他应该属于中医针灸的灸针那个范畴,主要是用来做一些局部的刺激和切割治疗。
  主持人:郭教授,这么个东西是中医独有的吗?西医有吗?
  郭长青:这个是咱们中医独创的,针刀实际上是在我们传统针灸的影响下,原来由我们北京中医大学的朱汉章教授,他通过实践中发明了一种新的器具。
  主持人:好,在我看来很像掏耳勺的那么一个东西,其实是一把手术刀,其实根本没有刀的形状,但是他却能做手术,接下来我们就有请刚才片子里面的那位主人公,大庆中医骨伤病医院的院长王秀义先生隆重登场,掌声欢迎。
  王秀义:阿丘老师,你好。
  主持人:坐。刚才两位观察员我们聊到了这把针刀。
  主持人:您研究这针刀有多少年了?
  王秀义:我跟朱老师学习二十年了,针刀创始人是朱光章教授,我原来是搞西医,后来立志学了三年中医,我发现这个东西能解决好多本该手术,现在不用手术,或者针灸治疗效果差一点的,用这个效果非常好,就刚才董老师说的,对颈肩腰腿痛效果非常好。
  主持人:其实伤口都非常小了。
  王秀义:微观到什么程度?几乎看不出来,零点几毫米。
  主持人:会渗血吗?
  王秀义:一般不会渗血,因为进针的地方是躲开血管神经的地方。
  主持人:你还记得曾经用这把刀医治过多少病人吗?
  王秀义:这个不太好统计了,每年大约一两万人吧,我们医院接待,二十年了。
  主持人:我们选择行业,很多是被动的,但是我往往觉得学医的人,他肯定他不是被动的,因为我知道学医很难,您是什么一个契机决定从医的呢?世家吗家里头?
  王秀义:不是,我家是工人出身,从我小时候,我就对医疗感觉很有兴趣,很神奇,因为有病了很重,能让医生的手把他治好。再一个,我在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我家里发生点事促使我学医。第一,我有一个五岁的小妹妹,在1957年突然发烧,抽搐,就抽风,吃点退烧药,找医生看看又好了,完了晚上还抽风。找一个医生给看看,说是急惊风。后来灌了一些药,抢救了一宿没过来,死掉了,那时候我才12岁。我这个妹妹我非常喜欢她,她死以后,我心里头非常难过。后来到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家下乡,下乡到农村住去了。有一天我的母亲得一种病,当时突然就是呕吐,浑身无力,昏迷不醒。完了当时我紧急打了电话,电话看屋的还没在,我把门踹开以后打电话,来了一个626下乡的一个沈阳一个医科大学毕业的一个学生,到农村来支援的,他过来一看,说你母亲得的是急性克山病,九死一生,能不能抢救过来不好说。最后过来了,因为我母亲我对她非常崇敬的,我将来如果能当个医生,给大家治病,这多好。后来我就考了齐齐哈尔医学院,就这么个过程。
  主持人:两位观察员,我把你们从事这个行业是不是这样一种初衷,首先是你得感兴趣,我觉得我们小的时候很难,如果不是父母亲的影响,真的很难对医学这个行业感兴趣,二一个,亲身经历身边的亲人受病痛的折磨,自己刺激很大。是不是每一位从事医疗行业的人都得要这样一种人生经历才导致了自己选择这个行业?董教授?
  董福慧:这个倒不一定,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所以说呢,他走上他的职业道路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但是一个最基本的,就刚才你讲的这个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感同身受,每一个人他的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他都要对一个东西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这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决定了,往往是在年轻的时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的选择。所以这种选择呢,恐怕是有的就能和社会的需求能够直接联系上来,可能有的要有一点距离,但是这个本身就给一个人的奋斗打开了一个起点,王院长,他这个经历,那是实实在在自己身边的亲人。但是比如说我,我就是被动的选择,当时我是愿意学工的,但是那个年代,我们就是一切服从需要,分到你这个学校,你就好好学吧。
  主持人:所以说那个年代的人是被动,那么郭老师,学医兴趣很重要吗?如果说很多人是被动的话,他能不能学好医呢?
  郭长青:我觉得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来讲,对他将来的努力,将来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上学的过程中,有的人是也像董老师说的,有的人是国家分配来学的,但是好多人中间又改行了,去做别的了。所以兴趣还是非常重要的,像王院长这样,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首先来讲,兴趣是一个基础。
  主持人:谢谢,谢谢两位。刚才王院长说了,其实因为从小这样的经历,选择学医,其实你学的是西医,什么一种机缘怎么从西医转到中医了呢?
  王秀义:开始的时候我选择,因为我这个经历,我的亲戚说,我认为西医在急性抢救当中有他独特的特色。当然后来呢,我毕业的八年,以后国家号召西学中,叫西医学中医,我正赶上那个年代,我又立志学了三年中医。学完中医以后,我就感觉中医,站在中医的眼光看这个病人,和西医的眼光看病人不一样,是两个体系。西医按我们朱老师当时说的话呢,是西方的微观的数理哲学这个思维。而中医是东方宏观的模糊哲学的思维,这个东方宏观,把人看成一个整体,和大自然是一体的,而西医不是,哪有病治哪儿。所以这些东西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而朱老师呢,又结合这个新理论,研制出了针刀,这针刀又解决了一部分西医也束手无策,中医也比较难治的一些病人。
  主持人:还是两位老师,我也想问一下,就是在医学界有什么样的病,等于说西医看起来比较束手无策,但是中医看起来就觉得驾轻就熟的这么一种病,有吗?
  董福慧:其实从概念上说,中医和西医的对于病的认识,就像刚才王院长他讲的,有共性,有区别,这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以及他的科技水平逐渐形成的这样的一个认识规律和模式。从中医和西医都没有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只不过就是说什么呢,有的人从这个方面解决,他来得快一些,来得便捷一些,从另外一方面解决,他可能要绕绕弯路,走的路要稍微曲折一点。
  主持人:郭老师,像王院长这样的学西医转中医,这样一条从医之路,您觉得是不是比单纯的学西医,或者单纯的学中医更有效,更是咱们医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呢?
  郭长青:这个总体来讲,将来可能是一种趋向吧。因为传统中医学的时候,以前是学中医为主,而西医是学西医为主。现在咱们大学培养模式来讲,中医院校基本是一个中西结合的模式。所以往往是呢,走着和咱们整体的教育培养的模式基本还是一致的。
  主持人:互通有无。好的,
  王院长,再聊回您的针刀,以前是刚开始研究针灸吧?
  王秀义:对,我从69年开始学针灸,解放军医疗队,我们下乡治疗聋哑,治疗小儿麻痹,后来我发现有的病还是很困难的单靠针灸。我发现朱老师发明针刀以后,他一些介绍,很多原理我一看很有道理,我就拜在他的名下学习。
  主持人:其实普通的我们的患者基本上中老年人很多都通过针灸来治过病,都知道针灸,但是知道针刀的人很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王秀义:所谓的针刀,就是外观看,似针非针,似刀非刀,你说是针吧,你细看前面还有个印,0.8毫米的印,你说是刀呢,他外观是个针。所以用这个方法呢,他融合了中医的针灸针,和西医的手术刀两个理念,到人体既能刺激经络,又能起来手术的作用,你说手上没有口,是一个非常小的一个点印,非常小的一个口,如果在放大镜看能看到,一般是看不到的,做完就合上了,所以说没有痛苦。
  主持人:人家喜欢针灸的人,为什么突然来一把针刀,你怎么让别人去接受这么一个器具呢?
  王秀义:所以我们有时候病人有两种人,一种人是首先对这个名字感到害怕啊,说你说刀刀的,什么样的一看,他说这也没事嘛,这不就是针嘛。有的人一听说就惧怕,说我不敢治,那刀啊。但是有很多人治过的,互相介绍说,那个没有事,一点痛苦都没有,就这样,啥也不问了,到这儿就开始治。
  主持人:好的,今天来了很多医学界的朋友,刚才我介绍了有两位嘉宾,首先咱们武警二院的康复科的主任医师张秀芬,你们在武警医院是不是也普遍用这样的一种器具来做手术呢?
  张秀芬:因为在我们医院呢,开展针刀还是比较早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从1994年就开始应用临床,每天的病人也非常多。那么在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很好的患者的认可,并且我们医院每年都有,美国纽约中医研究院的研究生,每年都会到我们医院来学习,十天到半个月的针刀和观摩,另外还有挪威的研究生,还有新加坡,开展还是比较普遍现在。
  主持人:有没有患者特别不接受和排斥?
  张秀芬:刚开始会有这样的,因为他是个发展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跟针灸来比,他是历史比较短的。还有谈到针刀,他毕竟是有创,病人往往都是病人传病人,他这个我觉得中医的这种生命力在于什么,在于临床。临床就在于他的疗效,就因为针刀在临床上的疗效非常好,好多病人是慕名而来的,我是来专做针刀的,因此他来的时候,你就不会费那么多口舌去动员他去做针刀。
  主持人:谢谢,谢谢,同样的,我想问问中日友好医院的李教授,像你们医院,我都知道,其实有个名牌的卫生部直属的那么一个其实是西医为主的医院,这样一种针刀的应用,在你们医院流行吗?经常会应用吗?
  李石良:我其实很早之前就知道这种方法,开始是不认识,是怀疑,到后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某种机会接触到了这个东西,觉得他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所以从05年开始,我们就正式地开展这个方法,我觉得这个方法开展以后,对于我们医院,我们针灸科的影响,那是非常非常大的,这个大,这个影响是体现在很多方面,体现在对病人的影响力,临床疗效的提高,学科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说在这个方面是非常受益的,而且现在我们也有更多的医生对这个也越来越有兴趣,这个队伍也在扩大。
  主持人:谢谢谢谢,我真不希望自己病,如果哪天真是有颈椎,腰间这样的毛病的话,我真想试试这个针刀,而且要是没空去您那儿的话,我就去他们俩的医院。
  主持人:好的,再说回您,听说原来你也是正式学医的,国家也让你转了中医之后,其实是在公立医院工作的,后来听说您辞职了?什么原因?
  王秀义:我也通过学这个东西以后,我发现治疗这病效果非常好,当地政府呢,卫生局局长,王局长,他说你看这病人反映非常好,我也看了你这个方法非常好,咱组个专科医院吧,主要治的是骨伤骨病,就叫大庆中医骨伤病院怎么样?我说可以啊,我比较早,给我批了,批后开医院
  主持人:那个年代我们都知道大锅饭比较流行,有个人有个铁饭碗,那心里踏实啊,像你这样一种轻易的辞职,去干个体户,那是很冒险的,当时家里人支持还是反对?
  王秀义:家里人不太支持,因为我自己有自信,我这个方法这么好,有疗效,肯定有市场,我什么也不要了,我就下海,确实也不错,后来社会反响也不错,我个人收入也可以。
  主持人:当时医院的规模多大?
  王秀义:医院规模也不大,当时我自己就三十张床,开第一个,后来发展到三年以后,扩大到四十到五十张床,现在是一百五十张床。
  主持人:创办的过程顺利不顺利?
  王秀义:不顺利,政府支持了还不行,有好多东西,比方资金,房屋,还有些规章制度,还有一些层层像药监局,什么物价局等等吧,都在约束,你得规范,刚刚办吧,肯定有不规范的地方,来查,查你就得按照规范去做,一天也很累。
  主持人:其实刚你说的,你们是民营医院,不是公立医院,赢得病人的口碑是最重要的,因为特别是回头客嘛,来过,病治好,肯定,怎么赢得,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赢得老百姓的口碑?
  王秀义:我那总是这样,我说这要搞医嘛,我的原则有一个,就是只搞学术不搞骗术,千万千万不要搞假广告来骗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来看,老百姓逐渐认识我了,地方政府也认可我。现在我是我们黑龙江省唯一一个非盈利民营医院,不纳税的,这个很难得,因为地方比较少。第二个,我是省批的唯一一个二级甲等中医院,这就说明我的努力取得了政府的认可
  主持人:你们医院真的是像你说的那样,等于说通过口口相传,口碑,就没有其他的营销策略吗?
  王秀义:有,我们搞过社会活动,你比方说到农村去搞义诊,到厂区去义诊。因为我通过搞针刀以后呢,职称进到主治医以后,在2000年,在董老师的帮助下,又取得了一项国家二等奖项目,这样的话,我就被评为我们省级的政府的名中医,省里的名中医也不多,一共五十名。名中医评了以后,在最近几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政府津贴的专家,也是政府在认可我。这样的话名气也有了,病人也有了,这肯定是比较有把握 。
  主持人:好的,医院发展到,你是哪一年下海的?
  王秀义:94年。
  主持人:到现在,也十几年了。
  王秀义:17年了。
  主持人:17年来,您觉得这个医院发展当中,您印象最深刻的,对医院发展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王秀义:首先得实实在在办医,就我刚才说的第一句话,叫只搞学术,不搞骗术。第二句话叫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做点事,你别企图今天多挣点钱,明天多挣点钱,不要那么考虑,你只要把技术、服务搞上去了,有了患者群了,你这个效益肯定上来了。再一个,就必须得有特色,你没有特色办医院,肯定维持不下去,只有亮点了,大家才认可了,你的亮点什么?有的病别人治效果不如你,别人不治你还能治,这就是亮点。
  主持人:两位观察员,我们都知道,你们两位是在公立医院,国家的医院,您是搞医学研究的,一个医生依然做出辞掉公职,然后自己去搞那么一个医院,这样的一种胆魄,需要什么样的支撑呢?郭老师你先说。
  郭长青:实际上这个需要各方面的条件,首先自己要信任自己,自己有很大的信心,刚才王院长说了,我对我针刀治疗这些骨伤科病,我确实有把握,他心里面非常有数,我做这个事情肯定能够成功。另一方面呢,就是要有一个勇敢的挑战的精神,这是非常需要的,所以这些都是王院长能够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董教授,您觉得这十几年来,王院长的医院发展壮大的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从他的表述当中?
  董福慧:我是看着他们这个医院在成长起来的,因为我跟王院长的交往也有将近二十年了。我感觉到他们那个医院内部的运营机制非常地具有活力,好多医院是什么呢?是患者到医院来看病,他们是把医院办到老百姓家里去了。刚才他讲的健康宣传也好,义诊也好,因为大庆那个城市比较面积大,非常分散,一个厂区离一个厂区几十公里,所以这样呢,很多病人不方便,他们能够送医送药到那些基层单位,而且把一些特色疗法送过去,这个我想是他们这个医院能够存在、发展,而且能够取得很好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这么多年来,医院不断地发展壮大,口碑越来越好,到底是什么样一种治疗方法,赢得了这样的口碑,单是针刀吗?
  王秀义:针刀为主,还有配合其他方法,有的病不是单靠一种方法,治病吃药不能光靠一种药,所以在针刀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其他的方法。但是呢,这个东西作为一个主要的治疗手段,结合其他方法,我们为什么刚才说叫中医微创这个系列,他是个主要手段。
  主持人:在你印象当中,有没有一些比较深刻的特殊的患者和病例,患什么样的病,通过针刀,通过他们独特的方法就治好了?
  王秀义:这个病人叫刘丹,21岁出车祸,车祸以后,她是工伤,出车祸以后,做西医就得用这个方法来固定,内固定跟髓内针,固定以后不到一年就断了,断了肯定骨头没接上。后来又第二次手术,髓内针又断了。第三次手术说不能再用髓内针了,换钢板固定,钢板固定以后,过了几年,这钢板又折了,最后没办法了,她就形成骨髓炎了,12年做了三次大手术,这个腿就短了十公分,这个骨头缩小十公分。我们说这不能再手术了,我们用外治方法,外边就是把断端处理以后,一个小口,外边用钢针,上边固定再长骨头,下面给他拉长,就这个,就发淡的那个地方。
  主持人:发淡的地方长了。
  王秀义:拉长,就像有一个增高的道理是一样的,结果住了四个月零几天,十公分长出来,上边也接上了,把外固拿掉,现在33岁了,结婚了现在,这个是中医微创的方法。
  主持人:4那就已经长好了。
  王秀义:这个单从西医手术这个比较难,这个只有一个中医微创的方法,这个像断端,我们用针刀,将断端给他划一下在骨膜上,刺激血管增长,增生,使血液循环更好。有的人感觉说你这骨折了,就慢慢长吧,不是那个概念,你要督促他,促使他长,再就是按照张老那个动静结合的方法,让断电,说你不长的骨头自然有原因,所以这样的话用中医微创的方法治疗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下集: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奋斗》,今天我们的嘉宾呢,依然是大庆中医骨伤病医院的院长王秀义先生,那么同样的,我们今天两位观察员介绍一下,他们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郭长青教授,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骨伤杂志的主编董福慧教授,掌声欢迎。上期聊了很多,咱们今天继续,我们来探讨一下王院长的人生履历以及他的事业的成就。你看今天主要是聊的脊椎病,特别是颈椎,像人到一定的年纪,因为工作的关系,生活关系的习惯,颈椎、胸椎、腰椎、底椎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什么办法,您看有什么方法我们不去医院,不动手术,不看医生,平时在家自己能够操练起来的方法,能保护我们的颈椎、脊椎?
  王秀义:人活在世上,由于随着年龄增长和劳动强度增大,受伤次数增多,产生一些损伤,可能像脖子,腰,脊柱,四周关节有损伤。这些病实质已经重的时候必须得治疗了,在轻的时候是可以预防的,避免他发展。你比方说我们尽量地平常要避免少损伤,发现损伤立即找医生看,不要停,不要去养。第二个,要少吸烟,吸烟收缩小动脉,引起骨骼脱钙很快,因为盐碱收缩小动脉嘛。再一个,长期大量饮酒也不好,长期大量饮酒,一是脂肪干,第二个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低,造成维生素D缺乏,这样的话,骨头松散很快,所以长期大量饮酒对人也不好。我的原则就是,烟绝对不能抽,酒呢,每礼拜要喝的话,可以少喝,不要超过两次,每次别超二两。我们亚洲人的肝脏每天分解的酒精量不超过50毫克,所以我认为这个健康生活方式对骨病很有道理。再一个人,叫个人,人字嘛,就是大步流星走路的架式,这个人字,你要不能走路了,这个人就不称职了。所以一定要活动起来,就说生命在于运动,说你每天每天没事你要锻炼,要进行散布。散布最佳状态是什么呢?是走的微微有点汗,有点气喘,心率达到100次以上,叫有氧运动,而不是慢慢的踱步,你吃饱饭那样踱步,反而增肥了,不是减肥了。
  主持人:什么时候散步比较合适?
  王秀义:散步早晨有早晨的好处,晚上有晚上的好处,一般早晨起来做一做活动,能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吃完晚饭散步,能使脂肪燃烧更快一些,活动很关键。再一个,做关节,也一套关节操,你比方说膝关节,颈椎、腰椎都有一套方法。你比方说膝关节,有十个字,一拍,这个膝关节,空掌拍膝关节,因为膝关节这个地方肌肉比较不发达,肌腱肌模比较多,中医叫经之俯,就藏经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要血液循环好的话,就把病减轻了,拍到什么程度呢?拍到发红为止。第二,推,这个膑骨,小骨头,上下左右推,往往这个骨性关节炎,他不活动,这个膑骨不活动,他蹲不下,上下楼把楼梯都很困难,如果这个膑骨活动开,可能这个动作就缓和了。
  主持人:一拍,二推。
  王秀义:对,三搓,使劲搓,搓的目的,把这个皮肤搓热,搓红,目的也是加强血液循环。第四叫蹲,两脚稍微,脚跟稍提点,往下蹲,蹲起蹲起,这样的话,练关节的功能。第五叫踢,踢呢,有两个踢法,第一个往前踢,脚尖使劲往下,往前踢,踢呢,起到大腿的肌肉锻炼。
  主持人:找人踢不行吧,那不好。
  王秀义:那是拳术。
  主持人:暴力倾向。
  王秀义:第二个踢是什么呢?是踢后臀部,往后够,你要脚尖能够到臀部,就说明你腿没老。
  主持人:脚尖啊?
  王秀义:脚后跟,踢臀部,因为年轻人拍拍踢的响,所以他关节好,老年人往往都踢不到了,这样的话,就说明衰老了,那么马上要锻炼,等到你的脚后跟能踢到臀尖的时候,这基本关节就能蹲下了,这个踢。还有个什么呢?叫跳,跳跃,脚尖冲下跳跃,跳的上下肢可以随着活动一下,锻炼上下的肌肉。还有一个是什么呢,叫压,一侧腿屈,一侧腿伸,压这膝盖,压完左腿压右腿,这样的话使后部的肌肉,什么果生肌,瓣尖肌,瓣膜肌使得迁张,拉长,不至于有的人腿佝髅了,这样拉以后,压以后,就变直了。
  王秀义:还有是什么呢?就是旋,两腿劈开,和肩同宽,一蹲,左旋了右旋。
  主持人:试一下。
  王秀义:对,这样也是活动关节。
  主持人:那反过来也行。
  王秀义:反复这么做。
  主持人:得优美一下。
  王秀义:有人说骨性关节炎不要活动,这个道理是不对的,人是用进废退,你只有经过活动,不要剧烈的活动我说的,关节活动才能好,用这些方法都是简单的操,如果坚持常年做的话,这个膝关节衰老的就慢。
  主持人:总结一下,一拍,二推,三揉。
  王秀义:四踢,五蹬,蹬是这样的。脚尖往后使劲,脚后跟往前,这个道理。这样的话,是锻炼后侧肌群。踢呢,踢是脚尖往下,锻炼你的前侧肌群。再就是提臀这个,练的是下侧肌群,这些动作。
  主持人:还行,再过两年踢不到屁股了,能不能治痔疮?好,这是膝关节的操。
  王秀义:踢,压,旋,跳。
  主持人:旋,跳。
  王秀义:最后一个字叫揉,揉什么呢,晚上睡觉的时候,把鞋脱呢,用热水泡完脚以后,在脚前面的涌前穴,就大脚和小脚之间的人字那个印那儿,左压了右压,压酸为止,这个涌前穴是都脉的这个地方。
  主持人:脚底。
  王秀义:脚底这个,他有两大作用,一个是提高人的免疫力,第二个呢,就按中医讲,长期按压,能延年益寿,他这个补肾,中医讲,肾足五生随,随满骨坚。那么你长期压这个穴以后,骨头衰老就慢,肾脏好,骨头衰老就慢,年龄就要延缓衰老。所以这十个字要记住的话,可能对腿有好处。
  主持人:对,这都是自己能做的,刚才说的最后一个是压脚底涌前穴的,咱们比较肥胖的人,弯不下去,根本碰不到自己脚底的可以请人帮忙,家里人帮个忙,当然你也得帮人家,好的,今天来了很多观众,我想或多或少在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一些疾病方面的烦恼,在这方面有什么可以要咨询王院长的,现在咱们赶紧举手,这是在骨骼,特别是颈椎,骨头方面有什么,就自己或者是家人,或者是朋友的病,我们可以现场来咨询一下,来一个互动。
  观众1:今天很好的机会,认识王院长,我正好前两天呢,这个脖子突然的左右不能扭了,我想知道这个是,但肯定不是落枕,这是一个问题。因为经常运动,然后我这个毛病比较多,这个腰也是,像其他的腰病不能往前弯,我这个腰是不能往后弯,也治了很长时间了,也揉过,但是都是不见效,就是不能向后弯,一弯就很疼。
  王秀义:你提的问题吧,有老师们在,我可以回答,不对他们再补充,下面还有几个专家。这个脖子疼痛,突然脖子疼,咱们老百姓俗名叫落枕,落枕这个词呢,在黄帝内经里就有,2400年前就有这个名字,落枕意思是说,你睡觉的时候,脖子跑到枕头下面去了,使脖子疼,不敢转动。这个脖子疼,实质就是落枕,落枕又是颈椎病开始,落枕就是颈椎病开始,颈椎病轻的什么畸形,神经根形,早期就开始了,这个你可以找相关医生先拍个片子看一看,屈度,看看钙化程度,瞅一下,我想这个是可以治疗的。至于腰椎,我们临床检查是这样的,如果弯腰疼痛比较厉害,一般是腰椎间盘有事了。如果往后仰腰厉害呢,那可能是后脊上韧带,就是这个筋,大梁骨外面这个筋,我们叫脊上韧带,脊上韧带有损伤的呢,他可能一后仰他就有点疼,一打折嘛,褶皱了,这个可能是比腰间盘更好治一些,用针刀治疗效果比较好,一般那个点在脊头的尖上松一下,可能就不疼了。
  主持人:针刀?
  王秀义:对,针刀可以,这个完全可以解决,由于现代的社会,人们长期坐在办公室,坐在车里,活动量减少了,腰围加大了,脖子疼,腰疼,我们现代社会,文明社会也开始了,我们有不少文明病也开始了,什么颈椎病啊,什么近视啊,这个近视发展很多。
  主持人:对。
  王秀义:我们在五十年前说学的时候,他一个班里,到高中才一两个戴眼镜,现在据武汉初中调查,初中的近视率是83%,这很可怕。
  主持人:电脑游戏机呗。
  王秀义:电脑电视,软床软枕,甚至我还怀疑这双背书包有作用,因为人后背的屈度,董老师是脊柱专家,颈椎往前,后背往后,腰往前,尾骨往前,一个四个弯曲,那么你双背书包一压,正好把第二个弯曲给压直了,压直以后,脖子就要带上,就要加大,加大,你脖子这个肌肉一短以后,长期下来,就压迫了颈椎的椎外椎内动脉,而眼睛的睫状肌的来源正好在脖子血管来的。那么血供不上,眼球必然要拉长,他必然要近视。所以现代孩子双背书包里头什么玩具、饮料各种东西,很沉的,尤其拉个箱子。
  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也没有那么沉的书,所以这个很是个问题。甚至还有说腰间盘突出,你回去睡硬板床,我反复琢磨,硬板床没道理,硬板床本来屈度就小了,你还做硬板床垫,就是舒服为止。
  主持人:什么样的床最合适?
  王秀义:不要太软,不要太硬,就是基本上能适合你那个屈度,太软肯定不行。所以我认为现代因为文明的社会,有些病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现在科技,你别看他给人带来很多益处,他相反的,他是双刃剑,也给人带来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毛病。还有没有,这位老先生,咱们如果说是很麻烦,话筒放近一些。
  观众2:我的右脚脚后跟长了骨刺有半年了,一走路就疼,我这能不能拿您那个针刀把他去掉?
  王秀义:我先跟你说,你的右脚有骨刺,你左脚拍片了吗?
  观众2:左脚没有。
  王秀义:左脚也有个骨刺在那长着呢,要不你就看一看,因为不会有一个单脚长的,很少很少这样的。骨刺刚才说和疼痛没关系,足跟疼痛,第一个常见的就是所说跟固骨刺那个地方前面有个跟前神经,他受压,刺激,这个不是骨刺,是骨刺下面有个跟前神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神经,内侧神经跟外侧神经,他的神经有时候拉伤或者挤压,也可能疼痛,也可以反射到足跟上。还有一个就是足跟后侧,刘翔不是跑步以后受伤,跑美国去做手术那个,那是跟腱炎,跟腱下面有个脂肪,有个囊,他受伤以后,可能疼痛,长期可能挛缩,这个可能也是疼痛的原因。
  最后一个,在医学还有个跟骨高压症,就是骨头里头,有一些内外循环受阻了,这时候如果我们做个减压用针刀,效果马上就可以不疼了。说骨刺不要考虑他,就治疗骨刺的药我认为也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因为你骨头吃的药不可能把骨刺化掉,你如果把骨刺化掉了,好骨头也没了,这药得亏不好使,好使麻烦了,对不对。 你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到就近,到张主任和李教授那儿,和郭老师那儿都可以做一下,一分钟完事了,
  主持人:武警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药大学。
  主持人:好,谢谢谢谢,咱们最后一位,时间关系,刚才那位女士,话筒给她。
  观众3:我是腰椎间盘习惯性滑脱,就是有的时候甚至打个喷嚏没站对就不行了,就歪了,这样的话,小针刀有没有用?
  王秀义:歪了呢,不高滑脱,滑脱是前后,歪了呢,如果是腰歪,或者是脊柱侧翻为移位,那叫移位,我们中医叫骨错缝,这个滑脱分两种,一个叫生理性的假性滑脱,就是人的韧带松驰,这滑脱得有个X光片看看,中间是否有没有断裂的痕迹,还有一种发育来的,先天发育来的,本来发育不好,如果是哪一种,你看做好前期的检查。真正的真性滑脱,最好的方法就是手术,如果是假性滑脱,完全用针刀来解决,不疼,完全可以,确定。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真的在身体方面有什么,或者是自己,或者是家人,有什么样要咨询医生的,我们到医院去,节目当中,不能够每一个病例都能给出一个很针对性的,很有效的一些建议供您参考,如果真要看病,咱们到医院去,好,谢谢王医生。
  主持人:说说您和您的医院,我听说咱医院自己还经常做一些社会慈善的活动?
  王秀义:是,我们最近又搞一个黑龙江省慈善总会,搞了一下,黑龙江四千万人,这里头有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患有骨骨头坏死的,家庭困难治不了的,没有条件治的,我们有个活动,跟省慈善总会合作,由我们承担,要免费给他们治一下,正在调查,大约是两千多人,这个最近要开始起动, 其他的,我们院里有一个规矩,对五种人减免医疗费,第一种,农村灾民,拿灾民证来的,确实困难。第二个,城镇低保群众,低保的,。第三种人,65岁以上孤寡老人,第四种人残疾人,勉强维持生活,治病没有钱,这样的话,我们给他减免治疗。你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农村的孩子,叫孙风,今年三十多岁了,他是小时候有先天底隐裂,比较重,后来家里凑了钱在某一个大医院做了一个手术,做了以后,不但不好,还不能动了,最后这个孩子不待了,他弄了一个电动三轮,在城市拉脚,从农村到大庆来了,拉脚就是挣钱,大人给他抱到车上,他就拉脚,这个车链有天掉了,他下去要安这个链子的时候,下面失重,腿不好使,一下把腿变折了。变折了又到医院去,最低要三万块钱押金,他没有钱,没钱就自动回老家农村,找一个土医生,给他接了接了,最后这个骨头串出来了,跑到骨头外来了,反而加重了。所以有人给他说,说大庆骨伤医院对你这样的人可能减免,你去试试。我一看,我一听他家的情况,我说这个人不要收费,给他治,我们给他外功能架,给他扶上位,外功能架,现在好了,好了以后,有很多社会他同乡会发现了,又给他赞助买了一台新的三轮摩托,现在又开始工作了。
  主持人:一个私立民营医院,在这方面,在能平和医院盈利和社会慈善自己责任这方面,他做得很好,两位对这样的举措有什么样的感想?董教授?
  董福慧:从慈善这个角度说,民营医院他的活动空间要大一些,公立医院有公立医院的难处,其实在公立医院,每年也有相当大一批那种无法偿还的医疗欠款,最后也都冲掉了。只不过就是这个形式就没有慈善的那样人性化,但是从社会责任看,我们感觉到慈善这是任何的一个医疗单位都不能回避的,这是一个医者人心人术,这是一个古训。那么当代社会,我们要和谐,同样,对于这样一个公益事业,也都是义不容辞的。要从整个社会这种慈善的这个角度说,民营医院有他的长处,这是我的一个感受。
  主持人:董教授这么一说我算明白了,其实平时我们看到这两年呢,大灾比较多,一看到,我们很少看到某某大医院出来捐一笔款,但其实呢,他的慈善他是分布在他的很多细节当中的,一年下来亏空很多,很多款,很多病人交不起钱,很多拖欠医疗费,刚才说了,还有一些定点的医疗,这些事不见得很多媒体能够报,是吧,常年对口的扶贫,这样其实也是一种慈善事业。好的,郭老师,您有什么看法?
  郭长青:其实说实在,刚才我和董老师是有同感的,因为我们确实都是国家的,属于事业单位。但是呢,像我们大学,也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比如说按照我们作为党支部的生活,学校会给一些开支,搞一些义诊,针对性的上有社区,或者工厂搞一些义诊,确实也像董老师说的,学校经费管的还是比较严的,所以这些能动性来讲,确实稍微要比民营单位要稍微的要逊色。但是也尽量在做,所以呢,这方面来讲,王秀义院长他们私人的医院确实是有这个优势。所以我们也是希望大家都是各尽所能的为老百姓服务。
  主持人:好的,谢谢两位,谢谢。刚才节目一开始的时候,其实问过两位,我本人其实生活当中看到很多,其实中医和西医,在医学界,在民间有很多争议,现在在网上你都看一下,有很多人大批的网民在反中医,有一批的有识之士在极力的维护,来保护我们中医,您是西医,转中医的,您怎么看待?
  王秀义:是这样的,中医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一个凝结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一个文化层次。这样的东西保证了几千年我们人口的繁衍,繁盛。西医也不过五六百年的历史,到中国近百年。那么真正到中国解放后就是几十年比较盛行,过去靠什么?就靠中医,几个手指头,几根针,草药。 如果不看到这一点,说他某个地方不能按照西方的模式那么科学的规范,我想这是一个偏见。如果没有这东西,我们中医的检辩连验,大部分老百姓我们医疗保险还是低水平的,没有这个办法来保护我们健康,我想我们现在效果不是这样的,你健康保证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照样下降,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社会也不安定。所以我们中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了代表中华文化以外,还能稳定社会,我认为中医是不能反对的,而且要大力发扬。最近中央有个文件,他就写到国家文件里了,就是要大力扶持中医中药,不是说反不反对的问题,国家拿出很多资金,近十年间,每年拿出不到一个亿,现在拿几十个,上百亿来扶持中医,而且各个地区都有中医院,老百姓中医就诊率现在全国统计37%。而我们中医治病的效果呢,疗效达到90%以上,这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所以中医是个有目共睹的东西,是个几千年形成的东西,是疗效说明了问题的东西,而不是某个人能反对得了的,也取消不了的。
  主持人:好,王院长的医院你看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打算,什么样的规划?
  王秀义:打算我是这样的,随着逐步的发展,在各位老师和同行们的支持下,我想再扩大规模,三年后达到三百张床,五年后达到五百张床,是个三甲型的专科医院,现在我们已经核磁,CT,大型彩超,百级手术室,骨密度仪,现代化的化验设备我们都有了,价值几千万元的设备我们都有了。下面为了把民营做大做强,让群众心目当中认为民营医院和国营医院有一样的水平,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壮大,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们全体职工的理想。
  主持人:节目最后,我想我们每位嘉宾做客《奋斗》,都要在照片上留下自己的一句人生感悟,奋斗感言,您想想看,然后写下来。
  王秀义:我从医42年了,通过奋斗的目标和历程,我也可以说一句话。
  主持人:来,写下来。
  王秀义:谢谢。16个字。
  主持人:再签个名。你念一下,你们医生的字有时候患者很难看得懂。
  王秀义:我不太会写字,自强自立,不等不靠,自主创新,做出亮点。人在世不管什么社会也好,我们这么优越的社会环境下,你也得自强自立,也不能等,不能靠,靠你的奋斗精神,靠外部的有利的社会环境去做事。但是呢,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要搞,那样搞不成,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最好自主创新以后,做出个亮点,你的某一点有所突破,那么你一生就没白活,我这么认为。
  主持人:自强自立,不等不靠,自主创新,做出亮点。我想这不但是王院长对自己的要求,以及他的人生感悟,我想这四句话,用在我们每个行业,每个人身上都一样的适用。今天我们来一起聆听了王院长的针刀,哪天我真希望他能再发明一种叫真枪的东西,能够真刀真枪的让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健康能够上一个档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再次掌声感谢王院长,感谢两位嘉宾,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文章来源:
此页面为打印预览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安cs75到底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