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药能祛斑,去黑祛斑的最佳方法法?

遗传性雀斑能去掉吗,祛斑霜雀斑 7585黄褐斑中药,吃中药祛雀斑
学习中药体会 黄药子为治甲状腺肿大之主药 甲状腺肿大类似中医“瘿气”之病,多因肝气郁滞,郁久化火,伤阴化痰,痰聚成瘿;或外感毒邪,入血化热,内伤脏腑,生痰化瘀,聚颈成瘿。本品能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斗门方》单以本品浸酒饮,治项下气座结肿。而
学习中药体会黄药子为治甲状腺肿大之主药
甲状腺肿大类似中医“瘿气”之病,多因肝气郁滞,郁久化火,伤阴化痰,痰聚成瘿;或外感毒邪,入血化热,内伤脏腑,生痰化瘀,聚颈成瘿。本品能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斗门方》单以本品浸酒饮,治项下气座结肿。而《本草纲目》记载,黄药子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与瘿气病颇为扼要。学生通过对黄药子治疗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纤维瘤、甲亢等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的临床观察,发现其疗效满意,可谓“屡用之达药”。
临床学生自拟抗甲消瘿汤,常以黄药子 10-15g为主药,配夏枯草15-30g、玄参15g,生牡蛎30g、浙贝母15g、山慈姑10g(邓铁涛先生认为消瘿汤配山慈姑为甲状腺肿大必用方药)、三棱10g、莪术10g、赤、白芍10g、香附10g为基础方,治疗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腺瘤、单纯性甲状腺肿者,加海藻30g、昆布30g、生半夏10g、柴胡10g、川芎10g等软坚散结、疏肝活血之品,若易怒情绪加郁金10g、栀子10g,咽部异物感加苏子10g、茯苓10g、厚朴10g,甲状腺肿块痛加三七粉10g,甲状腺肿块坚硬加穿山甲10g、浙贝母改土贝母15g,临床应用后,患者大多可康复。对于甲亢合并甲状腺肿大病人,此期病机多为阴虚阳亢,心肝火郁,与单纯性甲状腺肿不同,故在基础方上,配生地黄15g、麦门冬15g、白蒺藜15g、珍珠母30g、黄连10g、牡丹皮10g等滋阴潜阳、降火解郁之品取效。若烘热甚重用丹皮15g、加黄柏10g、知母10g,心慌甚加沙参30g、麦冬20g、五味子15g,震颤重用白芍25g、加白头翁30g、钩藤20g,口燥咽干加乌梅15g、天花粉20g,眼球突出重用夏枯草30g、白蒺藜30g、珍珠母50g。但临床对于甲亢伴肿大者,切记犯用海藻、昆布、海带之类含碘多的药物取一时之效,因为碘虽可暂时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使甲亢症状减轻,但当这种抑制作用减退或消失,甲状腺激素大量合成或释放,致使甲状腺肿块变硬,病情反复并加重。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如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肾有一定危害,故脾胃虚弱及肝肾功能危害者慎用。
鬼箭羽活血破瘀,善于降糖、消Y瘕鬼箭羽以干有直羽如持箭矛自卫之状,故又名卫矛,味苦性寒,向以破瘀行血、活络通经之功,学生应用常效验于临床,故喜用之。活血降糖,善治糖尿病:朱良春先生认为,本品具活血化瘀之功,对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和肾脏、眼底及神经系统等病变,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功能.既能治疗,又可预防,实为糖尿病之上选药品。现代药理证明本品所含草酰乙酸钠,能刺激胰岛细胞,调整不正常的代谢过程,加强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达到根治之功效。在长期实践中,学生根据祝谌予降糖对药汤合颜德馨、李介鸣、朱良春诸位名医的经验对药,自拟验方降糖汤,临床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屡收佳效。药方组成为鬼见羽15g、天花粉15g、地锦草30g、鸟不宿15g、苍术15g、玄参30g、黄芪30g、熟、生地30g、山萸肉15g、山药15g、丹参30g、葛根30g其功效为益气滋阴,活血降糖。若尿糖不降,可重用花粉30g,加乌梅 10g;若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人参(或西洋参)10g、知母10g,生石膏重用30-60g;若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可重用熟地30g,加玉竹15g。此外,临床对糖尿病之阴虚燥热者,因本品味苦善于坚阴,性寒入血,又擅清解阴分之燥热,每于辨治方中加用本品30g,能止渴清火。破瘀Y瘕,善治子宫肌瘤:学生先生肖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大家,临床尤其擅长治疗在子宫肌瘤,在中医治疗子宫肌瘤这一领域有着“南沈北肖”之美称。(南沈:是指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沈仲理教授)临床肖先生根据《日华子本草》云:“通月经,破Y结,止血崩”。和《本经逢源》云:“鬼箭,专散恶血”等理论,认为鬼箭羽味苦、性寒,入厥阴肝经,破血通经消Y。临床时常用鬼箭羽配急性子,一寒一温,共奏破血化瘀、软坚消Y之功。现代药理提示鬼箭羽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及调节内分泌等功能;而急性子则使子宫紧张度增强,收缩加速,并能有抑制雌激素等作用,故肖先生将其视为治疗子宫肌瘤病之首选药对。并创制了肌瘤内消汤或丸:鬼箭羽15g、急性子10g、赤芍15g、香附15g、月季花15g、生首乌15g、远志15g、射干15g、制鳖甲15g、昆布15g、山慈菇15g、生牡蛎30g、夏枯草15g
桑寄生通调血脉,为心脑血管疾病之良药古人认为“桑为木之精”, 桑寄生是桑树上的寄生植物的带叶茎枝,“得桑之余气而生”。 本品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善治腰腿痛,为安胎圣药,乃医者皆识之理。学生阅书《本经逢原》时,发现桑寄生有“通调血脉”之功。本着“学古用今”的思想,查阅《中药药理》得以证实:“桑寄生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提高冠脉血流量和降低血压及交感神经、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性作用。”本人通过应用本品对高心病、伴心绞痛、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观察,发现桑寄生“通调血脉”之功,疗效确实可靠。在高血脂、高心病、伴心绞痛的应用中,自拟益气活血汤常以桑寄生30g为主要药物,配合黄芪30g、葛根20-30g、川芎15g、赤芍15g、丹参30g、三七10g、生山楂15g、草决明30g、石菖蒲15g、牛膝25g。伴胸闷加郁金15g、全瓜蒌30g,伴气短重用黄芪60g、加人参15g,伴期前收缩、心律不齐加玉竹20g、麦门冬20g,伴头晕者加天麻15g、钩藤15g均有较好疗效。在脑动脉硬化的应用中,你看。自拟脑络化瘀汤以桑寄生30g、何首乌30g为主药,配合白僵蚕15g、地龙15g、鬼箭羽30g、水蛭5g、生山楂15g为基础方。治疗肝肾两虚、痰瘀互结之证。若体胖头昏加草决明30g、泽泻50g、白术20g,头晕头痛加葛根20-30g、川芎15g、天麻15g,胸闷而痛加石菖蒲15g、郁金15g、丹参30g、三七10g。临床需坚持服用半年以上才能有满意疗效。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中,自拟降压汤恒以桑寄生25-30g为主药,配合黄芩15g、钩藤20g、怀牛膝15g为基础方。若收缩压高为主,脉压差大,耳鸣如雷,脉弦达鱼际:偏肝火上炎头痛目胀者加菊花15g、夏枯草15g;偏肝阳上亢头晕目涩者(金益强经验)加天麻15g、石决明30g、珍珠母30g、葛根10g,如失眠再加首乌藤30g、茯苓30g。若以舒张压高为主,脉压差小,耳痒而鸣如蝉,脉细弱无力之肝肾阴虚者,配合杞菊地黄汤;如腰疼加杜仲15g,如潮热盗汗明显再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若收缩压、舒张压均高多为阴虚阳亢者加龟板25g、牡蛎25g、石决明30g、天麻15g、地龙15g、生地15g、白芍15g;对高血压难降者加代赭石30g、寒水石30g、磁石30g,目涩加白蒺藜30g,头痛加羚羊角1-3g,屡获良效。泽泻为代谢综合症之效药,泽泻汤为治冒眩之良方泽泻甘淡性寒,其功长于利水,世人皆知,并且经现代药理研究也已证实。《神农本草经》认为本品:“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颇为有理。临床我们发现泽泻“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的说法,与现代药理的研究成果,减血中胆固醇含量、持续降低血压、降血糖、抗脂肪肝、减肥及缓和粥样硬化作用颇符。故临证时常重用泽泻,治疗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尿糖、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综合症。学生自拟降脂减肥汤(荷叶30g、决明子30g、半夏15g、陈皮15g、茯苓30g、苍、白术各15g、薏苡仁30g、黄芪30g、防己15g、泽泻25g、山楂30g、制首乌30g)水煎服,或改作丸剂亦可,对脾虚痰湿之单纯性肥胖、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有良好的效果。偏高胆固醇血症加生蒲黄15-25g、大黄10-15g;偏脂肪肝加大黄10-15g、茵陈蒿30g;偏动脉粥样硬化加生蒲黄15-25g(鬼箭羽30g)、海藻15g、水蛭10g;偏高尿糖加鬼箭羽30g、花粉30g、乌梅 10g;偏肾阳虚加淫羊藿10g、桑寄生15g。学生认为仲景用泽泻汤治冒眩就是运用“泽泻能行水上”之理,今用于治疗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临床自拟化痰止眩汤:半夏15g、天麻15g、白术25g、泽泻50g、陈皮10g、茯苓30g、桂枝10g、甘草10g、生姜为引。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加葛根30g、川芎15g,若耳鸣加石菖蒲15g、磁石30g,若头痛明显加蔓荆子15g、白芷15g,若颈部僵直加牛蒡子10g、僵蚕10g,若胸闷重听加石菖蒲15g、郁金15g,若肢体沉重、苔厚腻加石菖蒲15g、藿佩各10g,若偏肝风内动昏仆、肢麻、震颤者加柴胡15g、白芍15g、生牡蛎30g,若偏气虚神疲懒言、纳呆脉细弱者加党参30g、黄芪30g,多奏佳效。天南星为止骨痛抗癌之要药,神经精神类疾病之良药天南星辛温,其性燥烈,专走经络,为开结闭、散风痰之良药。现代药理研究:天南星确有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故用之多效。天南星止骨痛、抗癌之要药学生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逸者行之”的原则,在痹证的研究与实践中,善用《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之小活络丹,对痰瘀阻于经络,肢体关节疼痛、麻木者,常获奇效。学生通过临床体会,盖久痛多瘀,亦多痰,凡顽痹久治乏效,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多是病邪与痰瘀凝聚经隧,胶结难解,故常规用药,恒难奏效。必须采用透骨走络涤痰化瘀之品,方能搜剔深入经隧骨骱之痰瘀,痰去瘀消,则肿痛可止。天南星功能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尤善止骨痛,对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内的各种骨痛均具有良效。天南星既化痰软坚,又散结消肿,实为抗癌之要药。朱良春先生善用天南星,对癌症骨转移疼痛常在辨治方中加之,颇收著效。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临床证明天南星不仅可以止骨痛,减少了麻醉药的使用量,而且还能抗肿瘤,值得推广应用。治疗神经精神类疾病显奇效学生应用天南星治疗血管性头痛、枕大神经痛、癫痫、震颤麻痹、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忧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思路,深受近代名医胡建华影响,临床应用效如符鼓。镇静止痛除头痛《丹溪心法》云:“头痛多主于痰”。临证常用天南星治疗血管性头痛、枕大神经痛,疗效满意。血管性头痛类似中医之“偏头风”,病机多为瘀血阻络,风阳上扰,痰浊内阻。治疗以活血通络,平肝熄风,祛痰化浊为益。临床常用天麻15g、川芎15g、丹参30g、白、赤芍各15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5g、僵蚕15g、天南星20-30g、石菖蒲15g。痛剧者加全蝎6g,蜈蚣2条。熄风豁痰治癫痫天南星善熄风止痉、镇惊豁痰,故为痫证首选之品。在临床的应用中,常以天南星15g为主要药物,配合地龙15g、白僵蚕15g、天麻15g、钩藤25g、远志10g、石菖蒲15g、丹参25g、白芍25g、炙甘草10g、生铁落60g为基础方,治疗风痰蕴热,上蒙脑窍之癫痫。若小发作型癫痫者,短暂意识丧失,加天竹黄15g、枳实15g、竹茹15g;若腹痛型癫痫者,重用加白芍50g、钩藤25g;若精神运动型癫痫者,性情忧郁焦虑、虚烦不安,加淮小麦30g、大枣10g;若兼心肝火盛者,心烦狂躁加龙胆草10g、黄连10g、生大黄10g;若兼冲任失调者,月经期前后发作,或伴加经期前乳胀者加肉苁蓉15g,仙灵脾30g;若兼气虚者,记忆力下降,神疲懒言、纳呆脉细弱等,加党参30g、黄芪30g;若兼淤血者,外伤史或难产引发、或与月经周期有关,或头痛、面色黎黑、肢体麻木、舌唇紫暗等,加川芎15g、红花15g或莪术;此外,对震颤麻痹、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眩晕、中风等也可用之。化痰定志疗精神类疾病学生在临床的应用中,常以生天南星20-30g为主,配合胡建华先生验方加味甘麦大枣汤(炙甘草10g、浮小麦30g、大枣10g、菖蒲15g、远志10g、丹参30g)治疗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忧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疗效满意。若烦躁恍惚者,加知母15g、百合30g;若心悸者,加炒酸枣仁30g、五味子15g;若不寐者,加炒酸枣仁30g、夜交藤50g、生铁落60g;若触事易惊者,加用龙齿30g、茯苓神30g、人参15g;若肌肉不自主惊怖者,加用蝉衣15g、地龙15g、僵蚕15g、钩藤30g;若狂躁严重者,加用龙胆草10g、黑山桅15g、生大黄10g、青礞石15g。临床对制天南星汤剂用量15~30g为宜,少则乏效。精神类疾病生天南星为益。若癌症骨转移疼痛疗效不著者,逐步增加至50~60g,以达到止痛、消肿甚佳。
威灵仙为骨痹之要药,善治结石痛,功在通利威灵仙,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络止痛,为风湿痹痛之要药,消骨鲠喉(食管骨性异物),医者皆知。威灵仙为骨质增生必用之品学生认为威灵仙是骨质增生必用之药。其原理有二,一 威灵仙能通行十二经,可以用其缓解病变关节周围紧张挛缩的肌肉的作用;二 威灵仙能消骨鲠,疗痹通络止痛,可以用其延缓骨质的进一步退化,消除的骨刺压迫所致之痹痛的作用。临证时如遇见颈椎、腰椎、跟骨骨质增生等病人常用之。临床学生自拟抗骨痹汤,常以威灵仙20g、骨碎补20g为主,配狗脊15g、熟地15g、淫羊藿15g、肉苁蓉15g、鹿含草15g、鸡血藤15g、元胡15g、木瓜15g、赤、白芍各15g、甘草10g。若病在颈椎去木瓜15g,加葛根30g、川芎15g、桂枝15g、姜黄15g、羌活15g;病在腰椎加杜仲15-30g、续断15g、桑寄生15-30g、牛膝15g;伴坐骨神经痛加丹参25g、乳没各10g、桃仁10g、红花10g;病在膝盖、跟骨者加菟丝子15g、川牛膝15g、甲珠15g、皂角刺15g;骨刺明显者重用威灵仙30g、骨碎补30g加土鳖虫15g、地龙15g。威灵仙善治各种结石痛《药品化义》曰:“威灵仙性猛烈,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现代中医研究威灵仙有溶石、排石、解痉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尿路结石及胆道结石,及结石引起的平滑肌痉挛剧痛。据此,学生用威灵仙15-30g、配伍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合缓急止痛芍药甘草汤治疗各种结石痛,效如符鼓。若尿路结石加石韦15g、冬葵子15g、瞿麦20g、炒车前子(包煎)15g、川牛膝15g、滑石(包煎)20g,伴腰腹剧痛者加元胡30g、地龙20g;若胆道结石加柴胡15g、枳壳15g、郁金15g、木香10g、茵陈蒿30g、黄芩15g、大黄10g,伴胁肋胀痛明显者,重用郁金,加延胡索20g、川楝子15g。威灵仙功长于通利配大贝、穿山甲、皂刺治尿等待威灵仙入膀胱经,咸能走血,性猛烈,走而不守,宣通五脏,故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力甚宏。著名男科专家王琦教授临证时,遇见尿等待者,在辩证的基础上,加威灵仙配大贝、穿山甲、皂刺。配土茯苓、萆懈可治痛风痛风早、中期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因发作时多以下肢关节疼痛、红肿为主,类似中医的“风干冷痹”。 威灵仙辛散宣导,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络的,改善关节肿痛,配清热解毒除湿之土茯苓、萆懈改善热痹之红肿。实践证明三药合用,有显著的排尿酸的作用。配丹参、连翘可治慢性胆囊炎胡树芝先生认为慢性胆囊炎的病机核心是郁热、瘀血。据此,胡先生以辛散温通咸软之威灵仙,通经络而止痛;苦微寒入血分之丹参凉血、行血、祛瘀;苦微寒之连翘清热,消痈散结。自拟威参汤(威灵仙30g,丹参30g,连翘30g)临床治疗本病疗效颇著。细辛为头痛要药,寒咳痹痛之上品北细辛大辛纯阳,为药中猛悍之品,以温散燥烈为能事,为头痛之要药,善于降逆止寒咳,用之得当,则其效立见。细辛为头痛要药寇宗爽说:“细辛是治少阴头痛如神”,亦为头痛要药,实际上风寒、风热头痛也常用之,《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川芎茶调散以及菊花茶调散即是其例。学生自拟头风痛止汤(川芎、羌活、白芷、细辛)辨证加味,治疗各种外感头痛。偏风寒者汤剂用量6-10g,配荆芥、防风、藁本;偏风热者,取“火郁发之”的意思,汤剂用量1.5g,配石膏、菊花、薄荷;偏风湿者汤剂用量6g,配蔓荆子、防风、藁本,确有殊功。此外,家师李寿山先生自拟验方通络头风汤(川芎、当归、蜈蚣、细辛)治疗顽固性偏正头痛,效如桴鼓。但细辛用量10-15g,少则乏效。细辛在小青龙汤中的妙用细辛所治之咳嗽气逆,乃为外有寒邪,内伏水饮,中外皆寒之证,小青龙汤便是代表方。其组方机关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第一组药是用麻桂解表散寒;第二组药是用干姜、半夏蠲除水饮;第三组药是白芍、五味子,甘缓酸敛,缓和药性之猛暴,使之成为有制之师。而细辛一味,在方中独有深意,一层意思是助麻桂解表;一层意思是助姜夏化饮;而五味子酸敛,与细辛之十散相伍,一合一开,意在使肺之宣降复常,而咳逆自止,则是第三层意思了。仲景用药之妙,在此方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学生家师周济光先生,以小青龙汤为基础,取射干麻黄汤合葶苈大枣汤之义,自拟温肺化饮:炙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5g、干姜10g、细辛6g、五味子10g、半夏15g、射干15g、款冬花15g、紫苑15g、葶苈子20g、甘草10g、大枣为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疗效甚佳。若痰多者加杏仁、炒莱菔子化痰止咳,若痰粘不易排出者加苏子、桔梗排痰止咳。+ 面神经麻痹、癫痫、血管性头痛、震颤麻痹,均为神经系统罕见病,均有肝风扰动之象,故均应采用平肝熄风法治疗。但四者成因,同中有异。面神经麻痹重点在“风”,癫痫重点在“痰”,血管性头痛重点在“瘀”,震颤麻痹重点在“虚”。故在临床中应对各病知其所同,为肝风扰动,明其所异,分别为风、痰、瘀、虚。然后立法处方,有所依据,加以灵活化载,庶可药证合度,提高疗效。现仅就运用以天麻、、、、为基础的平肝熄风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癫痫、血管性头痛、震颤麻痹等病,抓住其各自的不同特点,加以探讨。
1、治疗面神经麻痹,要着眼于一个“风”字:
面神经麻痹或称面神经炎、面神经瘫痪。中医称之“口癖”。因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角倾斜、口齿不清,故名。俗称“吊线风”。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系统罕见病。老幼青壮均可发病,而以中青年较多。本病急性期来势迅速,常于晨起发现面肌瘫痪,口角向健侧倾斜,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进食时食物易残留于患侧齿颊间。西医认为由于感染病毒所致。
本病多由于邪气亏虚、表卫不固、风邪乘虚入侵,以致气血痹阻,经络失和,故见口眼倾斜,面肌麻痹。处方:天麻9g15g 炙9g粉2g(亦可用粉2g,或用粉、粉各1g)分2次吞服,以平肝搜风通络;丹参15g15g、各15g,以柔肝行血熄风。初发病阶段,应加9g 板蓝根30 蒲公英30g 以祛风解毒。急性期可加仙灵脾9g 苁蓉12g 生地30g,阴阳相配,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能显著提高疗效。久病邪气亏虚,可加、各15g,以益气扶正祛邪。
2、治疗癫痫,要突出一个“痰”字:
癫痫又称痫证。民间常称“羊痫风”,主要形容其发作时常伴畜类呼叫声。大发作时罕见突然跌仆,不省人事,口吐涎痰,喉间痰鸣声,四肢抽搐等症。除与肝风扰动有关外,上述症状,均与痰浊内蒙,亲切相关。
处方:天麻9g15g,以平肝熄风;9g 菖蒲9g4.5g 生南星15g,以化痰开窍(亦可选用天竺黄9g 生半夏15g);粉2g分2次吞服、生铁落60g,以镇惊定痫(亦可选用紫石英30g);30g 丹参15g,以养血柔肝熄风。发作时神思恍惚,喃喃自语,或不自觉地解扣、搜索衣袋等表现,称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可加炙9g 淮小麦30g5只。
3、治疗血管性头痛,要抓住一个“瘀”字:
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标准为:首次发病多在青春期,病程在半年以上,头痛为发作性,呈现跳痛或刺痛,每次发作相似,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视觉先兆,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
血管性头痛,中医属“内伤头痛”、“偏头痛”、“头风”。本病病程漫长,缠绵扰人。从长期临床观察到“瘀”、“风”、“痰”,是本病发病机制,其中尤以血瘀阻络为主。
处方:天麻9g15g 炙9g,以平肝熄风;川芎9g9g 丹参20g9g15g,以活血化瘀止痛;生铁落60g 生南星15g粉2g分2次吞服,以豁痰化瘀镇痛。
如本病缠绵日久不愈,气血亏虚,可加、各15g;如肝肾亏虚,可加枸杞子、旱莲草、山茱萸肉各12g。
4、治疗震颤麻痹,要围绕一个“虚”字:
震颤麻痹即帕金森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患者头脑不自主地幌动,肢体惊怖僵硬,颈项强直,行走时急速小步前冲,动作迟钝,语言单调不清,面容呆板,呈“面具”状。
中医对本病称作“颤证”、“震颤”、“振掉”。多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盖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年老体力渐衰,肾水无以滋养肝木,筋骨失于濡养,风阳扰动,导致肢体震颤,关节僵直。或因劳倦思虑过度,饮食调理失常,气血不足,不能滋养四肢经络,导致筋脉拘挛,行动迟缓。部分患者还可发展成为痴呆。
处方:天麻9g15g 炙9g粉2g,分2次吞服,以平肝熄风和络;熟12g 山茱萸肉12g 仙灵脾9g12g 杜仲12g30g,以益肾养肝;丹参20g4.5g,以养血祛风。如患者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可加、、各12g,以调补气血。大便干燥,可加苁蓉、生首乌各12g,以补养肝肾,润肠通便。
朱氏妇科善用药对,组方简捷,或二味成对,或三、四味成组,药...1.参芪健脾培中,益气升阳,凡妇科脾肾气虚所致的崩中漏下、子宫脱垂、白带绵绵、胎漏、滑胎等症皆为首选之药。对气血两虚之闭经,月经过少等,参芪入四物汤治崩中漏下,补气以生血。
2.沙参 二参相伍,益气养阴,宜于气阴两虚之不孕症、内异症、崩漏以及流产后、癌症术后放化疗等症。病后虚羸,神疲倦怠,食少纳呆,咽干疼痛,舌质暗红,苔干少津者。
3.丹参益气,丹参活血,气行则血行,气充则血活,宜于气虚血瘀之痛经、经闭、月经过少等症,气血两虚兼有瘀滞者,再配、川芎。丹参且能凉血安神,两药合用,又适于血虚血热,心烦不寐等症。
4.熟地乃补血调经要药;熟地乃治阴亏血虚之主药,两药相伍,通守兼备,是妇科阴血亏虚之血枯、血燥之侍品。
5.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血中气药;酸苦微寒,养血柔肝,静而敛阴,为血中阴药,两药合用,动静结合,养血理血,对血虚而瘀之证有效。
6.熟地熟地基温入肾,酸养入肝,肝肾并补,滋水涵木,宜于肝肾阴虚之诸症。
7.熟地熟地腻膈,久服滞脾碍胃;行气调中,醒脾开胃,且引气归肾。(或用壳)配熟地,既可防熟地滋腻之弊 ,又可引熟地入肾。
8.丹参 养血活血,补中有通,通补结合,治血虚经闭、经少者必用,用量宜大,多至20~30g。也用于慢性盆腔炎症、输卵管通而欠畅之不孕症,有疏通血脉之功。
9.生地甘酸化阴,甘寒生津,养阴清热,柔肝敛阴,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内盛之经行先期、月经过多、经行烦中、妊娠恶阻、排卵期出血等,常配淡芩加强清肝之功。
10.生地 熟地 生地养阴凉血,熟地补血滋阴,凡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而兼虚热之月经失调、不孕症、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运用。
11.生地 玄参 生地甘苦而守,滋阴降火;玄参咸寒,养阴降火,解毒软坚,两药合用,适于阴虚炎旺,虚热上浮,或兼有(疒徵)结之症,如癌症放化疗后、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等。火旺津亏,大便干结,两药“增水行舟”,寓泻于补。常配、丹皮、 以增养阴清热凉血之效。
12.生地尊仲景汤,常配甘麦汤疗妇人心阴不足所致的心悸烦渴,躁动少寐,甚则精神失常者。
13.菟丝子 枸杞子 常伍子,三子相配,补而不腻,不温不燥,不论肾阴虚、肾阳虚皆可应用,是平补肝肾之佳品。
14.菟丝子 山茱萸肉 甘温酸涩,两药相配,补肾涩精,益阴固阳,是肾虚胎漏崩漏、带下等症的首选药。
15.淮山茱萸肉 健脾益气,益肾涩精,甘温酸敛,固气涩精,止崩托胎,常于脾肾两虚之崩漏、胎漏、带下、产后汗症、经行泄泻等症。怀需炒。
16.肉苁蓉 巴戟天 温而不燥,味厚纯补,入督脉,填肾精,壮肾阳,随滋肾药则滋肾,伍壮肾阳药则兴阳,并对阳虚精衰之虚人便秘有润肠通腑作用,是补肝肾之要药。
17.仙茅 仙灵脾 二仙辛温大热,助命火,兴阳事,配石楠叶以促排卵,对肾阳衰衰、命火不足之无排卵、排卵欠佳、性感淡漠等不孕症为宜。多用在月中,肝肾阴虚火者慎用。
18.石楠叶 蛇床子 温肾壮阳而促排卵,配覆盆子,能鼓励性欲,对脾肾阳虚型不孕伴性感淡漠者,食后性欲增强。因性味辛热,不且久服。
19.石菖蒲 石楠叶 怡情提神,醒脑开窍,多配川芎,用于垂体功能低下、排卵功能障碍,或平素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记忆力低下、经行头痛者颇效。
20.鹿角片 紫河车 两药乃血肉之精,填精血,补督脉,养冲任,强筋骨,适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亏虚之经闭、不孕、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崩漏复旧阶段,性欲淡漠者可与蛇床子。冬令膏方中常用鹿角胶或鹿胎膏。
21.覆盆子 金樱子 温肾涩精,能补能敛,对久崩久漏、白带绵绵等属肾气亏损,精血滑脱,需培本复旧者尤佳。
22.覆盆子 紫石英 用于虚证不孕,温肾暖宫而不燥,益肾固精而不凝,子宫发育欠佳、排卵障碍、性感淡漠者为宜。
23.桑螵蛸 海螵蛸 固肾收涩,合用能固冲止崩、涩精止泻、缩尿束带,多用于肾虚不固之崩中漏下、带下绵延、小便失禁、大便溏泻等症;于活血调经方中,起固摄冲任、防血妄行之效,组成通涩兼施方。
24.桑螵蛸 金钱草 通涩并举、益肾缩尿,通利膀胱,宜于下焦干冷瘀结,日久损肾,症见腰酸、尿频急涩痛,常用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症,病久肾虚腰酸,伴泌尿系感染者。一利一敛,开阖并施,干冷可利,肾气得固。看着。
25.川续断 桑寄生 补肝肾而强筋骨,固冲任且安胎元,多配杜仲,为妇科诸症所致的肾虚腰脊酸楚、胎漏、胎动不安之必选药。
26.桑寄生 补骨强筋、通络止痛,用于肾虚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常配路路通、丝瓜络,炎症性阻塞加红藤、公英等。亦治产后、失血后腰痛肢麻。
27.女贞子 旱莲草 女贞子采在冬至,旱莲草收在夏至,两药配用,又名二至丸。女贞子甘苦入肾,补肾滋阴,养肝明目,性平清补;旱莲草甘本酸入肾,滋阴凉血。两药合用,实肾养肝,凉血止血,凡妇科之肝肾阴虚所致的经崩淋漓、月经先期过多,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选用。
28.首乌藤 合欢皮 益肾养血,解郁安神,《》曰:“合欢皮味甘气,……令五脏安和,神气自畅,……重用久服,方有补益怡悦心志之效。”首乌藤益肾通络安神。两药合用,尤宜于妇人肝肾阴虚,肝郁火旺之心烦失眠,梦扰不宁者,常伍淮小麦、炙,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29.固冲止崩,涩业束带,健脾止泻,故宜于脾肾气虚之经崩淋漓,带下绵泻便溏,胎动胎漏等症。
30.煨肉果 煨金樱 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泄泻滑脱。常配芡,使固涩之力增强。
31.附子性味辛热,一守一走,两药配伍补命门而暖胞宫,散寒凝而止痛经。朱师用于男子宫寒不孕、痛经等,多配紫石英、艾叶、等。
32.小茴香 艾叶 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两药配用,适于痛以属寒凝气滞者。.
33.小茴香 沉香末 辛温香窜,擅长散寒理气,疏络止痛。凡输卵管阻塞之不孕症,炎症控制,属寒凝脉络者,作为疏络通管(温通法)之首选。沉香以研末冲服为宜;多用伤津伤阴,一般于经期用5天即停。
34.鸡血藤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络,温经散寒通络,两药配伍,温补兼通,入养血、通经方中,治疗血虚、寒凝所致的闭经、月经涩少、产后肢节酸楚疼痛。
35.清热凉血,通脉消瘀;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散而不补,补而不散,两药合用,一散一敛,一泻一补,尤宜于血虚挟瘀有热之症,常用于妇女痛经、盆腔炎、徵瘕等症。
36.延胡索 肝藏血而主疏泄,两药皆入肝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凡妇女少腹、小腹疼痛,如内异症、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征、各种痛经,以及乳癖等所必用,多配川楝子效佳。
37.蒲公英 地丁草 多配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消肿化瘀。常用于急、慢性盆腔炎及内异症、输卵管炎症性阻塞,亦用于经期不慎房帏所致的经淋、腹痛。对消散乳癖也有效。
38.川楝子 路路通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常配留行子、丝瓜络,为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所必须。
39.广路路通性寒下行,善走窜而通络利尿;路路通上通乳络,下疏胞脉。两药配合,尤宜于经前乳胀兼有输卵管积水阻塞之症。
40.马鞭草 留行子 清热活血,通络利水,专用于输卵管积水症,若配石见穿可增强疗效。
41.马鞭草 益母草 清热活血通经。宜于气滞瘀而兼有热象之经闭、涩少之症。血瘀甚者,多配、卷柏、川等药。
42.益母草 活血通络,有活血不伤正、养血不留瘀之特点,多配川、卷柏为一组药,用于气滞血瘀之闭经,或催经止孕。
43.川淮川活血通经;怀补肝肾,强腰脊。两药合用,寓攻于补,攻不伤正,适于肝肾不足,腰膝酸楚之经闭,或攻恐伤邪气方中配伍而用。
44.川续断 川补肝肾而活血通经,对经行量少不畅,或经闭不行,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又恐伤肾气,两药组合,攻补兼施。川断可炒用,有固冲止泻之效。
45.益母草 仙鹤草 活血止血,通涩相伍,动静结合,对血瘀崩漏,或平素经行量多绵延不止,经前用药,单止恐瘀,单行惧崩淋不止,两药配伍,瘀去血归其经。两药比例视瘀血、出血主次而定。
46.仙鹤草 仙桃草 仙鹤草乃益气养血,止血之佳品,寒热虚实之出血皆可用之;同桃草又名接骨仙桃草、芒种草,性温味甘淡,能补虚损劳怯,健脾胃,活血止血。两药配伍,属强壮性止血帖,凡崩漏下血致形体虚羸者,皆宜应用,颇具功效。仙桃草用量12g~15g为宜。
47.健脾强胃,善消痞结。两药相伍,每用于脾虚痰凝血瘀之经闭、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攻坚不伤正,实有枳术丸之意,也有开胃之功。
48.炭 炮姜炭炭清热凉血、祛瘀行滞,有推陈致新,引血归经之力,而无腹痛便泻之弊;炮姜炭温经止血,温中止泻,“守而不走”。两药合用一,一寒一热,一走一守,寒热相济,通涩并举,相行而不悖。此配伍是瘀血崩漏、赤带绵延、产后(包括人工流产)瘀阻恶露不绝之良药。重用炮姜炭,也治脾肾阳虚寒积之腹痛便溏。一般用量4~6g。
49.气味重浊。苦寒下行,能入血分,逐瘀通经,走而不守,古之无积丸(《医林集要》)独用,分成四分,分别以童便、醇酒、、制过为未,蜜丸服治瘀血凝滞经血不通者,甚效。苦寒,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两药合用,既可清血分之实热,又能活血通经,常配,治心火偏旺型闭经。
50.月季花 月季花甘温通利,活血通经,配,清热泻火,活血调经,通便导滞,宜于心火偏旺之闭经。脾虚便溏者慎用。
51.淮小麦 炙淮小麦味甘微寒,养心阴而安心神;炙和中缓急。朱师善用两药再配首乌藤、合欢皮、神等治疗心阴不足、肝郁不畅所致神志不宁诸症,如更年期综合征、脏躁症、经期烦躁少寐以及闭经等。淮小麦用至30g。
52.刘寄奴 石见穿 活血通经,消症止痛。凡盆腔(疒徵)积瘀滞疼痛者为宜,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瘀血综合征等。
53.性烈,偏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性缓,偏于健脾行气,燥湿化痰。两药同用,调和肝脾,消胀除积,理气止痛。妇人肝脾不和之痛经、经前乳胀、经行腹泻以及痰湿阻络之不孕、徵瘕等症皆可应用。
54.苦平,苦辛温,皆能破血和气,消积止痛,破血力强,破气力宏,两药配伍,尤宜于瘀阻(疒徵)瘕等有形之坚积,如血滞经闭、瘀阻痛经以及囊肿、肌瘤、癌症等。两药消积散瘀力强,是妇人徵瘕积聚之要药。但虚人慎用,或与参、术同用,以免损伤邪气。
55.石菖蒲 制南星 化痰醒脑开窍。制南星通胞络之痰滞;石菖蒲芳香开窍,和中辟浊。合用为痰湿阻滞型不孕症之要药。能调节丘脑-垂体-卵巢功能,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症所致的闭经。每于经期中加石楠叶,既增生化痰通络之效,又能温肾兴阳,促卵助孕。
56.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两药合用,协力效增,专治妇女各种瘀血痛症,如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徵瘕属血瘀实证者。
57.仁体体润性滑,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润燥滑肠通便之效;苦平,破血去瘀,润燥滑肠。合用宜于瘀阻(疒徵)瘕而兼大便秘结之证,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闭经、痛经、盆腔炎等症,瘀阻胞宫、胞络,日入阴亏液乏,大便干结不畅者,多配火麻仁(即麻子仁)。
58.蒲黄 五灵脂 两药配伍乃古之名方失笑散,能治一切血滞腹痛,尤宜于瘀血内阻致经行欠畅之痛经,如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经水不止之崩漏;产后瘀滞不下之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用之颇效。血瘀型崩漏再配以炮姜炭、炭、炭等效佳。蒲黄乃粉末,五灵脂气味腥恶,故均需布包入煎。
59.蒲黄活血凉血,散瘀止痛,常配丹参,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必用之品。若为热瘀互结,则加公英、地丁、败酱、红藤之类。亦用于消散肌瘤。
60.炙乳香 炙没药 乳香、没药皆能活血止痛,消肌生肌。乳香辛温香窜,偏于调气止痛;没药散瘀活血,偏于活血定痛,两药兼施,相须效增,对气滞血瘀之痛经最为适用。也用于血瘀型经闭、徵瘕,用药量一般为各3g。
61.橘叶橘叶疏肝解郁,消肿散结;苦温,理气散结,两药皆入肝经,为治疗乳房癖块之佳品,时配以广郁金、川楝子、等。
62.昆布 两药咸寒,清热软坚,善消瘰疬瘿瘤。上可解乳房郁热、结块,下可消卵巢囊肿、症积。
63.猫爪 昆布 猫爪草解毒散结,昆布消瘿散瘤。用于乳癖结块之顽症,配用芋艿丸疗效更显。
64.蒲公英 夏枯草 蒲公英清热解毒,又善消肿散结,夏枯草平肝解郁,且长清热散结。两药配伍,清热平肝,解郁散结,常用于肝郁火旺之乳癖,经前乳痛症。
65.红藤 白头翁 清热解毒,通络散结,为治疗两腹侧抽掣吊痛,或兼干冷带下、便溏之要药,配椿根皮效尤佳。
66.川楝子 红藤 川楝子苦寒,清干冷,疏肝气;红藤苦平,通血脉,解热毒。两药配伍。一气一血,是妇女附件炎必用药。
67.广郁金 合欢皮 广郁金性凉,辛散甘降,乃血分之气药,平肝解郁,凉血散辨瘀.合欢皮甘平,活血止痛,怡悦心志。合用行气活血,疏肝悦情,是情志不遂,肝郁不达所致的经前乳胀、胁肋胀满、闷闷不乐之佳品。
68.延胡索 川楝子 延胡索辛散温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为止痛良药;川楝子入肝经。疏肝止痛,性寒,且能导热下行,故两药合用妇女实证痛经或徵瘕结聚所致腹痛之良药,常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盆腔炎等症。
69.同入肾经,清热利湿,滋肾泻火。多配滋养肝肾药治疗慢性盆炎之干冷壅盛,有肾阴虚之证,也用于治疗肝肾虚型不孕症,基础体温呈高温双相者。
70.制川楝子辛平微苦,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乃气病之总司, 女科之主帅,配川楝子,尤善治妇科肝郁气滞所致诸症,是常用的一对疏肝理气药。若体虚,则酌情与补气、养血、滋阴药配伍运用。
71.制广郁金宣畅十二经气分,兼入血分,擅长舒肝解郁,调经止痛;郁金属血分之气药,辛散苦降,兼能清热。两药合用,调气活血,清降止痛,凡情志抑郁,气血瘀滞之经前胸乳胀痛,心烦气逆,经行腹痛以及徵瘕结聚等症皆可运用。
72.穿山甲 留行子 穿山甲性专行散,能通经络;留行子功专通利,能走血分。两药配伍,通络下乳,善消乳癖。以两药研粉,每次吞服1.5g,治乳癖,效验。
73.穿山甲化痰消结,疏通乳络。对经前乳胀伴明显肿块、卵巢囊肿 、多囊卵巢综合征适宜,常配夏枯草、皂角刺等加强消瘤散结之力。
74.末粉行瘀止痛;止血要药,且能散瘀定痛。两药配伍,通涩并用,兼止血、行瘀、止痛三大功用,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经量多者必用之品。两药用量各2g,吞服即可。
75.生地生地滋阴凉血清热;平肝清热降逆。常用于妇女肝肾阴虚,心肝火旺引起的经期精神失常、经前乳房胀痛、孕后胎漏胎动不安、子肿、子悬等症。
76.生平肝清热。常用于肝旺肾虚之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心烦易怒,头痛头晕,烘热汗出等症。也用于经前头痛。
77.磁石 龙骨 磁石重镇安神,龙骨平有镇惊。常用于经期癫狂,症见烦躁失眠,甚者胡言乱语、狂笑喊叫,也用于阴虚肝之夜寐惊叫。两者配伍,有明显镇定中枢神经作用。
78.赤小豆 绿豆 赤小豆清热利水解毒,性善下行;绿豆清热解毒,皮胜于豆。常配料豆衣(又名鲁豆衣,补肾阴而养血平肝,清虚热而止盗汗)三豆合用名“扁鹊三豆饮”。广泛用于妇人面部色素沉着之雀斑、先兆子痫、妊娠恶阻等属肝血热、干冷内蕴、冲脉气逆者。
79.川莲子心 川连清心泻火;莲子心清心安神,止渴除烦,乃清养之品。凡心肝火旺、痰火扰心、心肾不交所致的妇女精神失常皆可应用。心肾不交之失眠、心怯,多配交通心肾。
80.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凡妇人邪侵冲任、干冷蕴阻胞脉,症见少腹抽掣坠痛、带黄气秽、大便稀溏者,皆可选用。
81.椿根皮 清热燥湿,收敛固涩,是治疗干冷带下,阴痒之常用药,多配、侧柏叶等。
82.地骨皮 清热除蒸,善退虚热。常在滋养肝肾方中加入此药对,治疗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之更年期合征、崩漏,以及不孕症基础体温高温双相或单相者。
83.生地再配侧柏叶、椿根皮能上能下,四味一组,习用于肝旺血热、脾虚便溏之证,症见经行量多,烦热口渴,大便不实,或伴小腹胀痛。生地清热凉血,养阴增液,宜于肝旺血热之证,恐寒凉太过,用之脾虚者常致大便实,配椿根皮既可止血,又可涩肠止泻。盆腔炎、内异症、崩漏常遇此症,用之颇验。
84.大蓟 小蓟 (大小蓟)清热凉血,祛瘀止血,适用于血热有瘀之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等症。
85.姜川淡吴茱萸 吴茱萸辛苦大热,疏肝暖脾善解厥阴之滞,消阴寒之气,但配川连之苦寒,辛开苦降,一寒一热,相反相成,用于妊娠晚期因肝旺冲脉气逆,胃失和降之恶阻。
86.苎麻根 南瓜蒂 苎麻根甘寒,清热止血安胎;南瓜蒂止呕安胎,合用宜于妊娠胎漏,下血腹痛,兼有恶心欲吐之症。腰酸痛者再配炒川断、杜仲、寄生之类。苎麻根且能通便,胎热便结者尤宜,用量在15g~30g,故素体脾虚便溏,孕后无胎漏下血者亦应慎用。
87.川阿胶珠苦寒,清心泻热,燥湿止泻;阿胶甘平,滋阴补血,止血安胎,《》谓“泻者忌用”,故用蛤粉炒成珠。两药配伍,清补并举,尤宜于妊娠后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之胎漏、胎动不安者,多伴有心烦不安,腰酸腹坠等症。川连多用3g,阿胶珠用9~12g。
88.紫草 白花蛇舌草 (若无可用水线草)再配生、夏枯草、旱莲草,此五味组合,平肝软坚,消瘤断经,是更年期肾虚肝旺型子宫肌瘤、经前乳胀、月经过多的常用药,前3味各用30g。也常配入治疗上证的膏方中,阴虚可加女贞子、子、枸杞子等,久服消瘤缩宫,断经防癌。
89.棉花根 红枣 棉花根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红枣安中益脾,合用可治产后浮肿、经行浮肿。属强壮消肿帖。棉花根兼能通经,故产后恶露未净,或经行量多者不宜。
90.藿香两药芳香化湿,醒脾启胃,是暑湿当令之药,也宜于湿浊内阻脾胃之妊娠恶阻,多配、苏梗,以助化湿宽中之效。
91.苏罗子 路路通 行气通络,上通乳络,下疏胞络则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盆腔积聚、乳癖,症见小腹、少腹、乳房胀满疼痛之常用药,服后腹中作响,上易嗳气,下则矢气,胀满乃消。
92.路路通两药配合,是性质缓和之通乳药。
93.骨碎补 刘寄奴 骨碎补苦温,温肾坚骨,治疗折伤;刘寄奴活血止痛,善疗跌打损伤。两药用于产后息胞致耻骨疼痛效佳。
94.鹿角霜 龟版 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舍”,擅长温通督脉;龟版得阴气最足,峻补阴血,善通任脉。两药皆血肉有情之品,一阴一阳,性味纯厚。尤宜于产后(人流后)肾气虚弱,腰部酸楚,以骶骨疼痛为主者。
95.鹿角胶 龟版胶 鹿角胶甘平微温,温肾通督,生精止崩;龟版胶甘咸平而平,滚阴通任,益肾健骨。两药合用,阴阳俱补,大补精髓。《》谓“非龟鹿二胶并用,不能达任脉,而治羸瘦腰痛”。朱师常予两药入妇人崩漏带下、阴阳俱虚、形体虚羸,性欲淡漠之膏方中。若脾虚纳呆,需加健脾助消化之品,以防上药粘腻之弊。
96.鹿角片 附子 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两药配伍,善疗产后受寒脊背寒冷而痛,俯仰不便之症,朱师还配以、络石藤、鸡血藤、海风藤等温经通络之品。
97.肉苁蓉质润多汁,养血润肠;肉苁蓉质润而降,滋肠通便。两药配伍,养血滋液通便。是阴血亏损、肠燥便结不畅之必用药,多用于产后、久病体虚、失血津亏之人。
98.茯神 健脾渗湿,宁心安神。朱师用于妇科诸症属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症见神疲、纳呆、心悸、少寐者。以拌用,可增宁心安神之效。
99.鸡内金甘酸微温,善消食积,且能化瘀。《》谓其“善入血分为化瘀之要药,能除痃癖(疒徵)瘕,男子月闭,产后瘀血作疼”。鸡内金甘平,为消食化积之良药。若脾虚便溏,则炒用。
100.贯众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不仅能交通心肾,宁心安神,也有止血之效。两药配伍,常用于血热妄行,七上八下之崩漏、人流后恶露不绝等症。
101. 玫瑰花 代代花 玫瑰花偏入肝经,解郁疏肝,行气和血,代代花甘苦气香,疏肝和胃,理气宽胸,开胃止呕。合用肝胃不和之恶阻,经行呕吐或妇人伴气郁。
102.玫瑰花 月季花 月季花甘温通利,活血通经,两药配伍,常用于肝郁气滞,血瘀经闭、涩少之症。
103.糯稻根 瘪桃干 多配浮小麦,3味配伍,敛汗专药,妇人虚汗、盗汗均可应用,配益气固表之参术,或滋阴清热之知柏,用于产后体虚汗证或更年期综合征。
104.赤石脂 禹余粮 两药质重固涩,攻专下焦,均能止血止泻,久崩久漏,或久泻久利,属脾肾虚弱之证所必用。
(责任编辑:编辑人员)
------分隔线----------------------------
1、桃红: 桃仁(打碎)10克,红花3克,枸杞子6克,加水煎煮,每日饮服两次。具有养颜润...
症状:通常是对称形状,每个斑点是孤立的,并不融合成片状,有针尖至豆粒大小,有圆形...
如满脸痘痘、黑头、黑斑及痘疤或女生们常见的雀斑。。 皮肤问题会让你感到不安和失去...
为什么男生女生会有雀斑 ?随遗传程度,光照强度,年龄大小,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职业...
用白术制成的面膜可以有效美白皮肤,即使你因为过度使用化妆品而造成的皮肤黑、黄、多...
美丽的女人总是受人瞩目,而拥有好肌肤是你漂亮的前提,可是年龄的增加,自身因素的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祛斑的最佳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