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预防托养问题

关于区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315号提案的复函
关于区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315号提案的复函
赵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区建立家庭托养养老渠道的建议》(第315号)收悉。经我局研究办理,现复函如下:
  为了解决疾病致残、致瘫、痴呆等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问题,您提出了建立家庭托养养老渠道的建议,值得借鉴和参考。
  按照目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您提及的家庭托养属于居家养老范畴。在双方自愿前提下,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同时为托养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可以签订家庭托养协议。在受托家庭的选择上,最好选择身体健康、有养老护理资质的家庭,居室至少是三室一厅(约100平方米的房间),且室内需增设一些无障碍设施为好。
  这种养老形式,能较好地解决部分家庭妇女就业问题,也能较好地利用社区居家资源,为一些疾病致残、致瘫、老年痴呆病人做好一对一、一对二或一对三的托养照顾。
  根据政府职能职责定位要求,政府应该履行好托底保障职责。目前,我区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每年补贴2400元,专用于购买机构托养和护理服务,或者购买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上门服务养老服务补贴。为了做好政府兜底的特困老人(特别是失能特困老人)的人身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对有需求入住养老机构的,要求纳入合法养老机构(敬老院)集中供养,养老服务费用全由政府买单。
  而对其他病、残、痴老年人,政府可引导到福利院或其他合法养老机构养老,或者是鼓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如我区目前引进的老来乐养老服务中心)利用辖区资源为这部分老年人开展居家或社区养老服务。对这部分老年人的资金补贴政策,目前政府还没有完整的配套措施,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解决好此部分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问题。
  此复函已经民政局局长廖智辉审签。感谢您对我区民政工作和老龄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长寿区民政局
  联系人:余开华
  联系电话:
  邮政编号:401220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网云适配版河南上蔡:探索托养模式 破解重残人群脱贫难题
来源:新华通讯社
  新华社记者孙志平、曹凯、孙清清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是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解决这类人群的脱贫问题是最难啃的“硬骨头”。2016年以来,河南上蔡县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在有效规避私办托养中心弊端基础上,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走出了一条重度残疾人家庭增收脱贫的新路径。  上蔡县地处豫南,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182人,其中因残致贫的8227人,占贫困人口的9.32%  为解决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脱贫问题,2016年上半年,上蔡县摸索建立了集中托养模式,在12个乡镇建成16个托养中心(院),可集中托养重残人员180人。  走进大路李乡栗庄村托养院,首先看到村卫生室,再往里走是6间新盖的平房,其中3间为托养病房,其他3间分别是厨房、餐厅、办公室。每间托养病房里,有2张病床和1张看护床。  临近中午,托养院厨师李玉环正在煎煎饼,熬稀饭。“今天,他们想吃煎饼,喝稀饭,我正准备呢。”李玉环说。她口中的“他们”是托养院里被托养的6名常年卧床的重度残疾人。  记者打开厨房里的冰箱,里边有面条、鸡蛋、豆芽、猪肉、菠菜等。  “在托养院,护工、厨师和被托养的人都是贫困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其他人可专心在外打工挣钱,通过解放劳动力,达到脱贫的目的。”大路李乡民政所所长胡高飞说,“栗庄村托养院现在集中托养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6人,要看病旁边就是村卫生室,24小时由护工照料,生活和就医条件都有较大改善。”  与私办托养中心不同,上蔡县探索建立的集中托养模式,托养对象必须是本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二级以上智力、肢体残疾且日常饮食起居不能自理、家庭无力照料或照料困难的人员,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批、县备案”的程序,筛选确定入住人员。  上蔡县根据重度残疾人群分布情况,结合实际需求,在全县统筹规划布局托养中心(院)点,确保重度残疾人就近得到托养安置。乡镇托养中心依托乡镇卫生院闲置病房改造,每个托养中心可同时托养10名至12名重残人员;村级托养院利用闲置集体建设用地新建或依托村卫生室改建,每个托养院可同时托养6名至10名重残人员。  托养中心(院)建设资金和日常费用支出由“县级财政列支一部分、相关部门整合一部分、集体经济投入一部分、社会各界捐赠一部分”构成。每个乡镇托养中心投入改造资金15万元,每个村级托养院新建资金12万元。  护工和厨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通过积极整合扶贫、民政、残联、财政等部门项目资金,确保托养人员的医疗费用全额承担,每人每天生活费不少于30元,护工及厨师工资按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按时发放。  34岁的朱松涛是大路李乡马堂村人,母亲死得早,一直以来为照顾其老年痴呆的父亲而无法外出打工。2016年8月,他父亲被接进栗庄村托养院,他开始在上蔡县干建筑工,工资每月2000多元,今年还找到了对象。上客户端,随时随地问医生
问题:托养院的人把得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手脚都绑起来,有关系...
xywy*** 19:36:51
所患疾病:手脚
病情描述:托养院的人把得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手脚都绑起来,有关系吗?能在家照顾他吗?医生还在管理他的精神病药物,它该吃吗? 托养院的人把得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手脚都绑起来,有关系吗?能在家照顾他吗?医生还在管理他的精神病药物,它该吃吗?
绑起来是不对的|#|可以在家照顾!关键是你要有时间!可以吃精神科药!
-->| 22:33日间托养门槛进一步降低 失能老人也能享受日托服务
【连网】 上周,本报记者采写了一篇社区老人在接受日托服务时遭遇门槛的报道,引发了多方关注。不少老年公寓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少老年托养机构接收的日托老人主要是自理型老人,如果招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则面临很大的压力。不过日前,市区老牌老年公寓荣华老年公寓从香港引入了一种&朝九晚五&的托养模式,开始为半失能和失能老人提供日托服务,这种托养模式还是首次登陆我市。
孙先生的母亲半年前被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日渐失智的老人对常住养老院比较抗拒,想待在家里。可是,白天家里其他人上班上学无暇照顾她,老人曾有过一次走失的经历,那次走失让孙先生一家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孙先生只能请人在家看护母亲。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半年时间里孙先生前后换了3位护工仍觉得不满意。他曾经去一些老年公寓打听过,一听说是半失能老人日托,很多机构都表示爱莫能助,他们建议孙先生&最好全托&,而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只接受自理型老人。
市区老牌老年公寓荣华老年公寓的负责人封必荣,从香港养老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结业归来不久。在这之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日托服务的&自理&门槛问题已经引起了她的思考。而在养老事业高度发达的香港的所见所闻让她最终下定决心,在我市引入&朝九晚五&老人日托模式。
&朝九晚五正好是正常工作时间,这时候大多数人都在上班。新引入的日托模式就是要填补这段时间的空白,其服务对象比现在的居家养老范围更广,除了自理型老人,我们也接受半失能和失能老人。&在封必荣看来,社区主导的居家养老服务由于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其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升,因此只能以自理型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而老年托养机构由于具备专业的设备、空间、人员和技能,因此服务触角可以向半失能和失能老人延伸,使这部分老人的日托需求得以满足。
&人老了以后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很多老人不愿常年住在养老院,白天儿女都忙,到了晚上老人们还是想和家人一起吃晚饭、休息,这就是日托的市场需求。像孙先生这样自己出去找护工,很难保证护工的专业素质,责任落实也没有保证。但是托老机构就不一样了,里面的设施、物品、人员、服务都是按标准配置的。最难得的是,老人在机构里不只是被照顾,还将接受标准的康复指导和训练。&
封必荣说,&朝九晚五&日托模式在香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老人入住时有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老人的身体精神状况进行评估,以此来确定老人的看护类型和收费标准。目前,省内的南京、无锡、常州、徐州、太仓等地已出现了专业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白天在机构里度过,晚上和家人共享天伦,节假日和周末也可以在家,遇恶劣天气、子女出差等突发状况也可以临时留在机构里,费用双方协商确定。
目前,荣华老年公寓推出的&朝九晚五&老人日托服务已经开始为港城老人提供服务,公寓方为日托老人辟出了300平方米的休息室、2间活动室、饭厅,并添置了一些康复器材、床位,还引入了康复护理人员,除了有传染病和精神障碍的老人外,自理、半失能、失能老人均可申请日托照料,临终老人也可以获得托养服务。
市民政部门有关人士之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未来的社会化养老应是全托、日托、居家这3种模式的&三位一体&,根据各自的定位服务有需求的老人。目前,我市社区已经出现了希望在家里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家人晚间可以实施照顾,所需要的是有能力的机构填补日托的空白。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解决了专业性这个问题,市场将大有可为。 
分享到:【编辑:庄婷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