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根据各脏腑的病理变化 开的最好的药 根据病情金匮肾气丸和右归丸方加减

我们为什么认同中医——专访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
中医的根本在于疗效,这是千百年来中医得以生存延续的原因,也是中医在国外逐渐发展壮大的原因。
中医是否不科学?
问:您如何看待&中医不科学&这个问题呢?或者说您是如何向外国学生和病人解释中医的科学性呢?
答:中医是否科学是个伪命题,本身并不成立。比如说孩子是否长得象父母是个真命题,值得讨论。而父母长得是否象孩子就是个伪命题,不值一驳。看一下中医学和科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问:那您是不屑于还是回避讨论这个问题?
答:接受并且讨论这个命题,就意味着认同&科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特勒搞血统论,认为纯种日尔曼人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制定了确认日尔曼人的标准:金发碧眼,高鼻深目。你要是认同他的理论,就会讨论华人是否是日尔曼人的问题,接着就会去漂白染发,去适应人家的标准,免得被清洗杀戮。我们会这么做吗?
问:医学并不是种族学,无关伦理道德。真理只有一个,就像数学没有中外之分,为什么医学会有中西医之分,就不能讨论谁是谁非吗?
答:真理的确只有一个,但是认识真理的方法不止一个,在绝对真理没有被发现之前,就存在相对真理。在这个阶段,大家只能互相学习、借鉴,才能离真理更近。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请学习一下古印度的寓言《瞎子摸象》。
问:您的意思是说,科学、现代医学、中医学都是瞎子之一?
答:没错。如果把病人看作是个大象,无论西医、中医(包括藏医、蒙医、苗医)、印度的传统医学阿约斐大、顺势医学、全息医学、包括巫医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发现认识到了真理,在临床治疗上有着本身的优势。现在问题是有人自以为不是瞎子,发现了全部真理,跳出来指责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去检验别人,我只能说真正的医生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明白认识和治疗疾病的艰辛,在目前西医学对绝大多数疾病病因不明,发病机理不祥,治疗手段欠缺,医疗差错和毒副作用频发,自身难保的状态下,自封为真理代言人,实在是可笑的。
问:但是总得有个标准来检验、衡量中医吧?我的印象中说包治百病的都是中医。
答:别忘了最根本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人在很多情况下是重视标准,忘了实践。就像韩非子的寓言《郑人买履》说得那样,&宁信度,无自信&。遗憾的是现代科学制定的那套标准机械、死板,完全不符合活人的治疗,中医的气的概念和理论他们没有,中医的经络他们无法验证,因此而否定中医,是他们的无知,不是中医不能存在的理由。需要提高的是他们的哲学素养和科技手段,而不是我们。
中医的根本在于疗效,这是千百年来中医得以生存延续的原因,也是中医在国外逐渐发展壮大的原因。病人可以不了解中医的理论,他的要求就是解除痛苦,且无害。美国绝大多数州都立法承认针灸或中医,设立了学校,颁行了执照。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接受针灸投保,并不是他们理解了中医理论,而是民众的身体力行的呼声,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益。比如痛症,病人以前做10次理疗不解决问题,而接受针灸几次治疗就好了,保险公司当然愿意省钱的治疗。我们为什么认同中医?---徐文兵
我的图书馆
我们为什么认同中医?---徐文兵
徐文兵:我们为什么认同中医?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
(摘自:新浪博客)&被采访者:徐文兵(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北京平心堂、御源堂中医门诊、心身医学专家)、采访者:张惠玲(本刊特约记者)问:我看到在您这里每周都有四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来听您用英语讲授中医课,而且来找您看病的也以外宾居多,可是去年国内有几位院士、教授和博士号召取缔中医,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答:这不新鲜,当年的红卫兵破四旧,砸烂封资修的黑货,捣毁古董,焚烧字画;改革开放初期时兴捷克、罗马家具,有人卖了自己的红木家具去赶时髦;五四运动要砸烂孔家店;文革后期在批林批孔;外国人把掠夺去的中国文物珍藏在博物馆里,到了今天,古董收藏热席卷全国,人们还得花重金去国外赎买文物;儒学也在复兴,国家投资到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我想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人的自尊、自信会逐渐回归加强,中华文明也会随之复兴。目前人们珍重有形、有像的东西,用不了多久,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精神、价值观也会逐渐回归,中国不会总是做殖民地,出卖资源、廉价商品和劳动力。&
问:我很钦佩您的乐观和自信,可是医学毕竟不是文物、艺术,是严肃的人命关天的科学,怎么会和经济实力、自尊心及价值观扯得上关系呢?&
答:医学不仅仅是简单救死扶伤的事情,而是涵盖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诸多领域。中医因人而异,辨证论治的保健治疗方法更适合个体的需求。普通人买衣服只能买现成的成衣,有钱人或有品位的人会找裁缝量身定做,道理是一样的。相信随着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提高,人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增强,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
■ 中医为何越来越萎缩?
问:我现在也同意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有优势,但毕竟生病以后绝大多数人会去看西医,这一点难道也会随着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的复兴而改变吗?&
答:就治疗而言,人死不能复生,面对疾病选择中医还是西医取决于自身的价值观,或者跟从社会主流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和文化背景和经济实力有直接的关系,同样是得了癌症,约旦国王侯赛因选择了去美国做手术、放化疗,结果不到半年就死了,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选择到中国接受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存活了10多年;凤凰卫视的刘海若在英国被西医判定为植物人,她的父母选择了回国接受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问:可是大多数人是在西医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死马当活马医才去找中医,或者急性病找西西,慢性病调养找中医,这和疗效有关,跟价值取向有关吗?&
答:中医一样能够治疗急性病,而且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但是在社会价值取向以西医为标准的情况下,西医没治好,大家认为得了该死的病,中医没治好就是治死了。上世纪初鲁迅的父亲被剥夺功名以后,酗酒伤肝,最后得了肝硬化,延请中医调治,最终腹水吐血而死,鲁迅非但不感激中医减轻了他父亲的痛苦、延长了寿命,反而骂中医是骗子;本世纪初大艺术家、富豪陈逸飞得了同样的病死在上海西医医院,有人说过什么吗?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中医治疗得不到机会施展,也得不到法律支持保护,只能越来越萎缩。比如说急性阑尾炎,西医就得手术,手术之前患者必须签字,认同如果出现了麻醉意外、失血感染等等问题,医生不负任何责任;中医不用手术,服用汤药就能解决问题,我自己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过3例病人,都是一副药治愈,但是没有任何保障,万一出现一例失败,那么我的职业生涯就得结束,即便患者绝对信任,但是有几个大夫会冒险呢?只好随大流,让病人去挨刀受苦。将来社会价值观改变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了,中医也就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中医也就能更快发展,患者也会从中受益。&&
■怎样看中药的毒副作用?
问:以前人们的印象中药是安全无毒的,可是最近屡屡发生使用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问题,您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答:是药就有三分毒,这是常识。如果药物没有毒性,也就无法纠正人体的偏性(所导致的疾病)。之所以要学习中医,就是要求人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化害为利。所以古人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以前人们懂药性,有这个常识。而且从古至今,药店里面就有坐堂大夫,问病给药,现场指导买药。看看现在的局面,为了和国际接轨,规范医疗市场,坐堂医被取缔了。中成药大多数被标记为OTC,非处方药谁都可以买,不懂中医也可以随便用。西医大夫也就学了几十个小时的中医课程,就可以开中药。等出了事故,不反思使用者的问题,却把屎盆子全都扣在中医中药上。&
问:那您还是不承认中药有副作用?&
答:药物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给病人带来伤害,不是药物的问题,是医生或使用者的问题。药物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仍然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伤害,那就是药物的副作用。副作用的产生是因为药性过于猛烈,中医把药物分成无毒、小毒、大毒。有副作用的药一般都属于虎狼药,归于大毒的范畴。中医的哲学以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为目的,食疗为首选,药食同源的为次,尽量避免使用毒性大,副作用明显的药物,迫不得已使用时,也要求中病即止,而且中医有一套复杂完整的炮制、配伍理论,来消除制约抵消药物的副作用。不懂中医而使用中药,是人祸不是药祸。&
问:既然中药有副作用,为什么不像西药那样在说明书上明明白白写出来,告诉大家呢?&
答:使用药物有个给谁用、什么情况下用、用多少、使用多久的问题。这需要医生来掌握。大多数中药性味温和,只有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毒副作用。糖吃多了会蛀牙,您会要求卖糖的人表明糖的副作用吗?辣椒吃多了会伤害口腔、眼睛、直肠粘膜,导致干燥出血,您会要求卖菜的人标明辣椒的副作用吗?&
问:同样的药物,效果应该是恒定不变的,为什么您总是强调使用的问题呢?&
答:用同样的原料,厨子炒出来的菜和你我做出来的菜,味道是不一样的;用同样的棋子下棋,为什么会有输有赢?同样一颗植物,按照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那才叫中药,是一种结果;按照西医理论去分析使用,那只能叫植物药,会导致另外一种结果。(所以说)还是使用者的问题,或者说是指导使用者的理论有问题。&
问:有人因为中药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而号召取缔中医,您怎么看?&
答:演千手观音那些漂亮的姑娘们,大多是因为使用链霉素导致耳聋,落下终生残疾,上世纪70年代因为使用四环 素,导致整整一代人牙齿变黑,我没看见有人因此去号召取缔西医。且不说尿毒症是否是由于龙胆泻肝丸而起,也不讨论是否用药失当,但就这种厚此薄彼情绪化的价值取向,就不是科学公正的态度。&
■中医是否不科学?
问:您如何看待“中医不科学”这个问题呢?或者说您是如何向外国学生和病人解释中医的科学性呢?&
答:中医是否科学是个伪命题,本身并不成立。比如说孩子是否长得象父母是个真命题,值得讨论,而父母长得是否象孩子就是个伪命题,不值一驳。看一下中医学和科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问:那您是不屑于还是回避讨论这个问题?&
答:接受并且讨论这个命题,就意味着认同“科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特勒搞血统论,认为纯种日尔曼人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制定了确认日尔曼人的标准:金发碧眼,高鼻深目,你要是认同他的理论,就会讨论华人是否是日尔曼人的问题,接着就会去漂白染发,去适应人家的标准,免得被清洗杀戮,我们会这么做吗?&
问:医学并不是种族学,无关伦理道德。真理只有一个,就像数学没有中外之分,为什么医学会有中西医之分,就不能讨论谁是谁非吗?&
答:真理的确只有一个,但是认识真理的方法不止一个,在绝对真理没有被发现之前,就(只)存在相对真理,在这个阶段,大家只能互相学习、借鉴,才能离真理更近,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请学习一下古印度的寓言《瞎子摸象》。&
问:您的意思是说,科学、现代医学、中医学都是瞎子之一?&
答:没错。如果把病人看作是个大象,无论西医、中医(包括藏医、蒙医、苗医)、印度的传统医学阿约斐大、顺势医学、全息医学、包括巫医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发现认识到了真理,在临床治疗上有着本身的优势。现在问题是有人自以为不是瞎子,发现了全部真理,跳出来指责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去检验别人,我只能说真正的医生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明白认识和治疗疾病的艰辛,在目前西医学对绝大多数疾病病因不明,发病机理不祥,治疗手段欠缺,医疗差错和毒副作用频发,自身难保的状态下,自封为真理代言人,实在是可笑的。&
问:但是总得有个标准来检验、衡量中医吧?我的印象中说包治百病的都是中医。
答:别忘了最根本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人在很多情况下是重视标准,忘了实践。就像韩非子的寓言《郑人买履》说得那样,“宁信度,无自信”。遗憾的是现代科学制定的那套标准机械、死板,完全不符合活人的治疗,中医的气的概念和理论他们没有,中医的经络他们无法验证,因此而否定中医,是他们的无知,不是中医不能存在的理由。需要提高的是他们的哲学素养和科技手段,而不是我们。(此处当商榷,中医亦须不断发展提高,问渠何清,为有活水。微明注)中医的根本在于疗效,这是千百年来中医得以生存延续的原因,也是中医在国外逐渐发展壮大的原因。病人可以不了解中医的理论,他的要求就是解除痛苦,且无害。美国绝大多数州都立法承认针灸或中医,设立了学校,颁行了执照,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接受针灸投保,并不是他们理解了中医理论,而是民众的身体力行的呼声,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益。比如痛症,病人以前做10次理疗不解决问题,而接受针灸几次治疗就好了,保险公司当然愿意省钱的治疗(方法)。&
问:那就没人能检验中医吗?中医自己有标准吗?&
答:当然有,而且应该有。问题是制定标准的人应该懂中医,下功夫去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标准。在周朝2千多年前,就有医师的评价考核制度。《周礼·医师》篇中说:“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次之。”目前所谓中医是否科学的讨论,背后其实是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有些人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封为真理的代言人,去掌握裁判权、话语权,去谋求自身的利益。&
问:我看到是绝大多数人拥护中医,但是有理有据反驳否定中医的人不多,相反情绪化的成分居多,大多从道德情感出发,骂别人是汉奸、卖国、数典忘祖等等,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做学术讨论呢?&
答:挑起这场事端的那位大学教授张某,本身就很不理智、偏激情绪化。试想,想去修改宪法的条文,通过互联网发贴征集签名,是理性的行为吗?没追究他的法律责任就算他走运了。想借大民主的旗号,推行其个人目的,等应者寥寥,反者汹汹的时候,他又不敢搞民主了,只好封了帖子,摆出一副众人皆醉,自己独醒的架势,本想哗众取宠,反而自取其辱,怨不得别人骂他。&
问:可是张教授说的中医使用人和动物的粪便做为药物,不是事实吗?&
答:可惜这位教授还是研究哲学的,居然不懂“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粪尿是不干净,可是日本鬼子释放毒气的时候,八路军战士没有防毒面具,不就是用尿蘸湿了毛巾捂在口鼻上吗?红军后继部队过草地的时候,不就是从先头部队的粪便中,拔拉出来青稞吃吗?想必这位张某人是届时是不会这么做的;古代犯人受了枪棒伤,都会索要童便服用,活血化瘀,排出瘀毒;现代医学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尿激酶,不就是从尿液中提取出来的吗?中医用尿就是愚昧落后,西医用精品尿就是先进科学?这是什么逻辑?强盗逻辑。
鲁迅父亲之死--兼论鲁迅为什么骂中医
鲁迅为什么说“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鲁迅为什么赴日本留学学习西医,以及鲁迅至死相信西医不用中药,其主要原因就是鲁迅的父亲死在中医手里。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于1893年冬―病不起至1895年秋冬病势日加严重,直至日(农历9月6日)去世,终年三十七岁,中道夭亡,他到底死于什么病?根据分析主要死于肝硬化(肝癌?)、俗称膨胀病,中医称单腹胀。期间邀请中医治疗。
事后,鲁迅非但不感谢中医延长了他父亲的寿命,减轻了他的痛苦,反而尽尖酸刻薄之能事,讽刺挖苦攻击中医。这种类似于今天医闹的做法,确实诋毁了中医,流毒至今。其实也害了鲁迅他自己。这是后话。100多年后江南才子大富豪陈逸飞因为同样的病死在上海最现代化的医院里面,我没听见有人说过西医一句不是,大家都认为他得了该死的病。
殖民地的思维已经深深印在奴才们的骨子里,只要是中医治好的病,都是个案,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只要是服用中药出现了问题,那就不是个案,就要借此摧毁中医学体系。何祚庥那个老混蛋,自称是百分之百的马列主义者,现在又在借某明星之死攻击中医,这又是现代鲁迅的翻版。没关系,恶人自有恶人磨。祝愿反中医人士和鲁迅、梁启超一样,宁要科学的草,不要中医的苗。身体力行,死得其所!
下面根据史料,分析一下鲁迅父亲的发病治疗经过,功过得失,自在其中。
一郁怒成积:1893年秋鲁迅祖父周介孚科场贿赂案发,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在杭州乡试,与案情有涉,故被拘捕审讯,又革去秀才,在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忧郁恼怒,肝失疏泄.失其条达,日久郁怒成积。
二酒精中毒:忧愁无处发泄,借酒浇愁,酒后常甩筷扔碗,大怒伤肝,酒精对肝脏损害更大,日久肝郁血液。周伯宜爱用水果作下酒物,鲁迅常去上街买鸭梨、苹果、花红之类给父亲下酒;根据绍兴人饮洒习惯,凡用水果作厂酒物者多饮的是白酒(烧酒),白酒含酒精浓度大,因此对肝脏损害更为严重,而其父在生病期间照样喝酒.从不忌口.故造成病况每下。
一,牙龈出血。鲁迅还在一篇叫做《从胡须说到牙齿》的文中讲到自己"牙齿也很坏,……终于牙龈上出血了,无法收拾,"并说"这是我的父录赏给我的一份遗产。因为他的牙齿也很坏。"由此猜测鲁迅父亲也有牙龈出血症状,此亦是肝硬化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兴许他的肝硬化尚伴有"脾功能亢进"的病况,也说不准。中医认为是肝火克脾,是酒毒的表现。
二,口吐鲜血:周伯宜由最初的慢性牙龈渗血逐渐发展到了突然大口吐血,当时鲁迅母亲用墨汁止血毫无效验。对于创伤出血,用草木灰和墨汁都能有效的止血。而鲁迅父亲是在呕血,血从胃中涌出。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造成胃底静脉曲张,郁怒或酒的刺激,而致胃底血管破裂所致。这时用墨汁止血,根本无济于事,只有请医生急救结扎血管止血,但也只能缓解一时。有的病人会因食道静脉破裂,吐血而死。
三,浮肿腹水:吐血量大,造成贫血,血浆浓度低可出现水肿;更主要的是门脉高压,下腔静脉受阻,造成下肢浮肿,后逐渐加重,腹水压迫,漫肿到了胸腔,连呼吸也感到困难,用他父亲感受说,好象一匹小布紧裹身体一样难受。有的肝硬化腹水病人会出现肚脐膨出,医学上叫做脐疝。
四,疼痛不止:肝硬化日久不愈,可致肝癌,肝硬化本身加上严重腹水也可造成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由于疼痛不止,起初他服鸦片救急,渐渐地有些非此不能止痛了。这已经是毒品依赖。
当时在鲁迅居住的绍兴城里,一位颇有名望的中医隔日一次为他父亲诊治水肿,维持患者生命长达两年。随着疾病的发展,加之患者依然酗酒,病情逐日加重,令人担忧。鲁迅在《父亲的病》中写道:"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有一天那名医来诊,问过征状,自感江郎才尽,便极诚恳地说自己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再也无计可施,遂荐本领又胜一筹的何廉臣来高治。
这位何廉臣先生当时在医界是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对鲁迅父亲的治疗,常常开有奇特的药引子,如同巢的蟋蟀一对、结了子的平地木十株以及经霜三年的甘蔗等。鲁迅曾不以为然,因之小视,进行过讽刺,这是后话。但从医学讲无论如何,这前两味均是目前治疗腹水的良药。蟋蟀利尿消肿作用明显,尤适用于体弱气虚者水肿,有攻补兼施之妙;平地木主产于华东,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的,普通都称为'佛老大"',有清热利水、活血退黄功能。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肝病临床。陈先生即何廉臣,也确是当时名医,虽治疗偏于古怪,但用药相信不会没有道理。何廉臣在用汤药的同时,有一种特别的丸药--即败鼓皮丸。这药丸"就是用打破的鼓皮做成;水肿一名臌胀……。"从鲁迅的这些记述中,父亲得病是"臌胀"无疑。臌胀病名,中医专有,多因情志郁结,饮酒过多,或感染虫毒以及黄疸积聚而发病,现代医学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的水钟,均属于"臌胀"范围。
那种神奇的"败鼓皮丸"服用了一百余:天,"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 鲁迅笔下除反复写了父亲的水肿外,气喘也多次提及:"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又在另一篇题叫《自言自语》的文中说:"我的父亲躺在床上,喘着气,脸上很瘦很黄,我有点怕看他了"。儿子因父亲的病而恐惧,又无可奈何。这种气喘,概为大量腹水,使膈肌抬高致呼吸困难所致,"喘气颇长久",是由于长期利水低钾而致的代谢性碱中毒的呼吸浅慢,属于中医的呼多吸少,肾不纳气。父亲气虚至重,连说话也觉不支,试看鲁迅对父亲的描述:"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由于二、三年的病苦缠绕,父亲很想平静一下子的,但却总显得烦躁易怒,合乎肝病易怒之特点。末了,何廉臣先生治疗,"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和方,但已经置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奇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这说明父亲的腹水病已极其顽固深重,肝病导致的脾胃失职,已不能受纳水谷,后天不养,若非紧急"实脾"无以保全。
综上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情况,我们可以初步诊断鲁迅的父亲所患为(酒精性)肝硬化腹水--臌胀,
膨胀病本是难治之症,即“风、痨、膨、脆”为内科四大证;膨胀一证,索来棘手,有谚云“神仙难医膨胀病”就是这个意思。二是即便在今天的医疗下,也将最后成为成为不治之证而病故。鲁迅由于对父亲的死“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怕也很抉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病重不避酒,神仙也难医。年少无知,却怪医生。不反省其父酗酒伤肝,反而怪怨中医耽误,请问即便在今天对已经肝硬化的病人,如何治疗才叫不耽误。鲁迅的人品之低劣,可见一斑。
补充:1)牛皮本草纲目云:主治水气浮肿、小便涩少。以皮蒸熟,切入鼓汁食之。2)其年何廉臣35岁(1861年----1929年)
陈晓旭病逝引发中医之争【转】三九健康网
再一次的品味中西医争论焦点
西医的发展史有过与中医颇为相同的过程,尤其是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传承者盖伦,在探求生命科学之时,其论点和其他文明中的生命论点极其相似,【与中医也有着近似的观点】说明了人类在不断求索中,思维活动的某种契合。应该说,科学是无国界的,生命科学更是如此。
现代医学,特别是学习西医的院校,重视解剖学,分子理论、细胞学、病理学,在临床上尤其重视分解病毒,其归类,系统完整,其脏器,神经、淋巴、免疫系统十分明晰,药物分子式一清二楚,【尽管都是合成化学的产物】。
现代医学,不断推陈出新,研制先进的设备用于人体的检测、化验,用于手术、摘除,用于观察病位以及药物作用于人体上的各种反映。
作为现代人,我认同西医分解的手段,尤其是细胞学、解剖学,病理学,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体与疾病的某些关联。一滴血可以查出糖尿病,一管尿液表明血红细胞、尿蛋白,彩超在诊断腹部某些疾病上,提供至关重要的佐证,
CT扫描、核磁共振,让潜伏在体内深处的病灶无处藏匿。
中医,我们称之为传统医学。中医学院除了学习西医的一些课程外,有几门学科非常有讲究,一是中医古典,二是中医基础理论,三是经络学。对于学习了西方数理化的学生来讲【我们的初高中课程已融入其教学理念】,显得有些艰涩、难于理解,只有少数同学,会深研中医整体观的渊源。这是教育的空白点,因为思维活动是有延续性的,这个断层不好弥补,故,很多学习中医的学生,最终以开西药为主。导致著名生物学者、物理学者等等对中医的强烈反应,导致国人大多喜欢西医,怠慢中医。
传统中医的开山鼻祖们未曾想到:他们集几千年的智慧,简之又简的天人合一,被现代科学称之为“伪科学”,他们不断丰富的经络学被神经学所替代,他们从农耕里总结的草药,被认为成“毒药”,他们的阴阳、五行理论,藏象学说让大量现代人包括华夏子孙在内,批为不可理喻的故纸学说。
传统中医的路甚是艰难,难在教育的断层、难在对古籍的望而生畏,难在老一辈中医的传承乏力,难在思维的单一。望闻问切、辨证施治、药物归经属性是需要有扎实的童子功啊,而现代人的躁动不安,浮华更加重了中医学习的难度。
中医对每个个体采取的是对症下药,西医对病的概念具有普适性。
中医治病讲究求本,西医对表象的认识非常深刻。
中医讲究人体的阴平阳秘,重视治未病,调理,西医找到病源,点滴、开刀、吃抗菌素三板斧子快刀斩乱麻。
中西医各有千秋。
站在中西医之外,我,只是一个生命体,邓爷爷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语中的,非常有中国人的智慧,我不赞同思维方式的单一,武断更不可取,我也不希望,多维的世界被一种还在探求中科学所掌控。
中医的传承需要老一辈中医的力量,更需要文化上的继承,同时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概,吸收一切文明融于一体。站得高才能望的远。
厚朴群英会
发表评论:
馆藏&1257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我们为什么认同中医——专访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
中医的根本在于疗效,这是千百年来中医得以生存延续的原因,也是中医在国外逐渐发展壮大的原因。
怎样看中药的毒副作用?
问:以前人们的印象中药是安全无毒的,可是最近屡屡发生使用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问题,您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答:是药就有三分毒,这是常识。如果药物没有毒性,也就无法纠正人体的偏性。之所以要学习中医,就是要求人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化害为利。所以古人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以前人们懂药性,有这个常识。而且从古至今,药店里面就有坐堂大夫,问病给药,现场指导买药。
看看现在的局面,为了和国际接轨,规范医疗市场,坐堂医被取缔了。中成药大多数被标记为OTC,非处方药谁都可以买,不懂中医也可以随便用。西医大夫也就学了几十个小时的中医课程,就可以开中药。等出了事故,不反思使用者的问题,却把屎盆子全都扣在中医中药上。
问:那您还是不承认中药有副作用?
答:药物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给病人带来伤害,不是药物的问题,是医生或使用者的问题。药物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仍然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伤害,那就是药物的副作用。副作用的产生是因为药性过于猛烈,中医把药物分成无毒、小毒、大毒。有副作用的药一般都属于虎狼药,归于大毒的范畴。
中医的哲学以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为目的,食疗为首选,药食同源的为次。尽量避免使用毒性大,副作用明显的药物。迫不得已使用时,也要求中病即止。而且中医有一套复杂完整的炮制、配伍理论,来消除制约抵消药物的副作用。不懂中医而使用中药,是人祸不是药祸。
问:既然中药有副作用,为什么不像西药那样在说明书上明明白白写出来,告诉大家呢?
答:使用药物有个给谁用?什么情况下用?用多少?使用多久的问题。这需要医生来掌握。大多数中药性味温和,只有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毒副作用。糖吃多了会蛀牙,您会要求卖糖的人表明糖的副作用吗?辣椒吃多了会伤害口腔、眼睛、直肠粘膜,导致干燥出血,您会要求卖菜的人标明辣椒的副作用吗?
问:同样的药物,效果应该是恒定不变的。为什么您总是强调使用的问题呢?
答:用同样的原料,厨子炒出来的菜和你我做出来的菜,味道是不一样的。用同样的棋子下棋,为什么会有输有赢?同样一颗植物,按照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那才叫中药,是一种结果。按照西医理论去分析使用,那只能叫植物药,会导致另外一种结果。还是使用者的问题,或者说是指导使用者的理论有问题。
问:有人因为中药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而号召取缔中医,您怎么看?
答:演千手观音那些漂亮的姑娘们,大多是因为使用链霉素导致耳聋,落下终生残疾。上世纪70年代因为使用四环素,导致整整一代人牙齿变黑。我没看见有人因此去号召取缔西医。且不说尿毒症是否是由于龙胆泻肝丸而起,也不讨论是否用药失当。但就这种厚此薄彼情绪化的价值取向,就不是科学公正的态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厚朴中医学堂堂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