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理特点微信是什么么?

怎样才能使您拥有一个亭亭玉立身材、高雅脱俗的气质、令人羡慕的靓丽?通过学习拉丁舞能实现这个梦想!

    本中心拥有国家级专业舞蹈教师从事教学,并且使用国际国内标准先进教材。依照各年龄孩子及成人生理特点,制定了不同等级严格培训大纲进行教学。以人为本寓教于乐,通过学习舞蹈这门高雅艺术,使您及少年儿童在音乐、形体仪表、气质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所有学员均有表演和比赛的机会,从而使您以潇洒舞姿和优美身影展现在艺术人生的大舞台上


   注:暑期课程712开课,分单、双日各上15次课


足月新生儿体液总量占体重的78%,2-14岁为65%,成人55-60%

婴儿体内水的交换率比成人快34倍。因婴儿对缺水的耐受力

眼窝的凹陷与否、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等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常将脱水程度分为三

1)轻度脱水: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体液的减少;

2)中度脱水:表示有510%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l00ml/kg

3)重度脱水:表示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中度与重

度脱水的临床体征常有重叠,有时使估计单位体重的液体丢失难以精确计算。

临床上以等渗性脱水最为常见,其次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少见。

眼窝凹陷常被家长发现,其恢复往往是补液后最早改善的体征之一。

1)轻度脱水:患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体检时见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

和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略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

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黏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3)重度脱水: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

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干燥。

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甚

人体内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内钾约为150mmol/L细胞液。正常血清钾维持在3.5

5.0mmol/L,它在调节细胞的各种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1.低钾血症 当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时称为低钾血症。

1)病因:低钾血症在临床较为多见,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钾的摄入量不足。

消化道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各种引流或频繁灌肠而又未及时补充钾。肾脏排出过多;

如酸中毒等所致的钾从细胞内释出,随即大量地由肾脏排出。临床常遇到重症脱水、酸中毒病

儿血清钾多在正常范围,缺钾的症状也不明显,当输入不含钾的溶液后,由于血浆被稀释,钾

随尿量的增加而排出;酸中毒纠正后钾则向细胞内转移;糖原合成时可消耗钾。由于上述原因,

使血清钾下降,并出现低钾症状。此外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如Cushing综合征、原发性醛

固酮增多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镁、大量利尿、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应用

和原发性肾脏失钾性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也可引起低钾。钾在体内分布异常:如在家族

性周期性麻痹,病人由于钾由细胞外液迅速地移入细胞内而产生低钾血症。各种原因的碱中

2)临床表现: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不仅决定于血钾的浓度,而更重要的是缺钾发生的

速度。当血清钾下降lmmol/L时,体内总钾下降已达1030%。此时大多数患儿能耐受;起病

缓慢者,体内缺钾虽达到严重的程度,而临床症状不一定很重。一般当血清钾低于3mmol/L

即可出现症状。包括:神经肌肉: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为骨骼肌、平滑肌及心肌功能

的改变,如肌肉软弱无力,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胃扩张;膝反射、腹壁反射

减弱或消失;心血管: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降低、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心

电图表现为T波低宽、出现U波、QT间期延长,T波倒置以及ST段下降等;肾损害:低血钾

使肾脏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多尿,重者有碱中毒症状;长期低血钾可致肾单位硬化、间质纤维

化,在病理上与慢性肾盂肾炎很难区分。此外,慢性低血钾可使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3)低钾血症的治疗:低钾的治疗主要为补钾。一般每天可给钾3mmol/kg,严重低钾者

可给46mmol/kg。补钾常以静脉输入,但如病人情况允许,口服缓慢补钾更安全。应积极治

疗原发病,控制钾的进一步丢失。静脉补钾时应精确计算补充的速度与浓度。因细胞对钾的恢

复速率有一定的限制,即使在严重低钾病人快速补钾也有潜在危险,包括引起致死性的心律失

常。肾功能障碍无尿时影响钾的排出,此时应见尿才能补钾。在补钾时应多次监测血清钾水平,

有条件者给予心电监护。一般补钾的输注速度应小于每小时0.3mmol/kg浓度小于40mmol/L

0.3)。当低钾伴有碱中毒时,常伴有低血氯,故采用氯化钾液补充可能是最佳策略。

2.高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

1)病因:肾功能衰竭、肾小管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使排钾减少;

克、重度溶血以及严重挤压伤等使钾分布异常;由于输入含钾溶液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等。

2)临床表现:高钾血症的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与心律紊乱:高钾血症时心率减

慢而不规则,可出现室性早搏和心室颤动,甚至心搏停止。心电图可出现高耸的T波、P波消失

QRS波群增宽,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等。心电图的异常与否对决定是否需治疗有很大帮助。

神经、肌肉症状:高钾血症时患儿精神萎靡,嗜睡,手足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

重者出现弛缓性瘫痪、尿潴留甚至呼吸麻痹。

3)治疗:高血钾时,所有的含钾补液及口服补钾必须终止,其它隐性的钾来源,如抗

生素、肠道外营养等也应注意。高血钾的治疗包括:快速静脉应用碳酸氢钠13mmol/kg,或

葡萄糖加胰岛素(葡萄糖0.51.0g /kg,每3g葡萄糖加1单位胰岛素),促使钾进入细胞内,使

/kg,经15分钟静脉应用,或以2.55mg雾化吸入常

能有效地降低血钾,并能持续24小时10%葡萄糖酸钙0.5ml/kg在数分钟内缓慢静脉应用,

可对抗高钾的心脏毒性作用,但同时必须监测心电图。上述方法都只是短暂的措施,体内总钾

并未显著减少,如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血液或腹膜透析则较有效。此外,对于假性醛固酮增多

症引起的高血钾,应用氢氯噻嗪常有效。

正常儿童血pH值与成人一样,均为7.4,但其范围稍宽,即7.357.45

一般主张当血气分析的pH<7.30时用碱性药物。

所需5%碳酸氢钠量(m1=-BE×0.5×体重(kg)。一般将碳酸氢钠稀释成1.4%的溶液输入;先给以计算量的1/2,复查血气后调整剂量。纠酸后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血清钾降低,游离钙也减少,故应注意补钾、补钙。

ORS一般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在用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时需适当稀释

液体疗法包括了补充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及继续丢失量。

1.生理需要量简易计算。

生理需要量应尽可能口服补充,不能口服或不足者可以静脉滴注1/41/5张含钠液,同时给予生理需要量的钾。发热、呼吸加快的患儿应适当增加进液量。

根据脱水程度及性质补充:即轻度脱水约3050ml/kg(体重);中度50100ml/kg;重度为100120ml/kg。通常对低渗性脱水补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1/5张含钠液,如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补液的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原则上应先快后慢。对伴有循环不良和休克的重度脱水

患儿,开始应快速输入等渗含钠液(生理盐水或21 液)按20ml/kg30分钟~1小时输入。其

余累积损失量补充常在812h内完成。在循环改善出现排尿后应及时补钾。酸碱平衡紊乱及其

它电解质异常的纠正见本节(酸碱平衡紊乱)。对于高渗性脱水,需缓慢纠正高钠血症(每24

小时血钠下降<l0mmol/L),也可在数天内纠正。有时需用张力较高甚至等张液体,以防血钠迅

在开始补充累积损失量后,腹泻、呕吐、胃肠引流等损失大多继续

存在,以致体液继续丢失,如不予以补充将又成为新的累积损失。

说明:部分医生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健康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

  【导读】华图陕西分校同步陕西教师考试网现将:中小学教师考试网: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与人)详细信息公布如下!如有疑问请加 ,更多资讯请关注(/)或者陕西华图微信公众号(snhuatucom),中小学教师考试网: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与人)咨询电话:400-078-6677,还可以微博上@陕西华图哦!

         已于8月15日发布,准考证打印时间为:笔试前一周笔试时间为11月3日,为此给大家整理了以下的资料希望圆大家教师资格证的梦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即指身体的结构形态(包括各系统、各器官)的健全发展;另一方面指体质的增强,即指生理机能的增强,包括各器官系统生理机能增强。

  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内发论者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的作用。其贡献在于引导人们去认识人的内在力量,研究人的内部需要和内在的发展机制。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1.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性善说)。

  2.现代西方的内发论者进一步从人的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内发论。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3.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而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受基因决定的特定的顺序支配,完成了一定顺序后机体达到成熟,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

  4.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5.高尔顿(F.Golton):《遗传的天才》1869,“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6.霍尔(G.S.Hall):“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

  7.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性三品说)这句话说明在古代社会,人是看出身的。生在帝王家,那孩子一出生就决定了他的帝王命运;而生在贫民家,出生后就是被压迫的,终身不能改变命运;而出生在中等阶级家庭的人是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的。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外铄论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代表人物包括:墨子、荀子、洛克、华生。

  1.墨子认为,人的发展犹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2.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持外铄论的观点。荀子认为:“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省没有什么内容,可以任意涂抹。

  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他甚至这样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从领袖到小偷。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个体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正如遗传的概念所说,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如果没有这些生理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同时,很多研究表明,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所以人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人脑的可塑性正是由神经网络的性能决定的。这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而多样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这反映了人的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如果让6个月的婴儿学走路,不但是徒劳的,而且是无益的。为什么小学入学的年龄定位6岁?其原因也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关,6岁的儿童大脑平均重量达到1280克,接近成人的脑重量,这也为其正式学习学科知识打下了物质基础。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比如在医院的婴儿室,你可以看到有的婴儿非常安静,有的却手舞足蹈、大哭大喊……从一两岁的婴儿身上,你就可以看到他们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快慢、情感表现的强度和是否容易转移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与神经活动的类型有关。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制约作用,对儿童而言,常常是通过教育活动实现的。

  2.环境对人的作用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如果我们离开了外部的环境,再好的遗传素质也难以发挥作用。比如出生在音乐世家,具有良好音乐基因的孩子,但是后天不注重培养他的这种天赋,同样也是枉然。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但是个体受环境的影响并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诚然有其一定道理,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出身贫穷的人克服艰苦的条件取得成功的,当然,也有很多人有着优良的教育环境,结果却没有一番作为。所以,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个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内驱力,个体社会实践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身心发展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1.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

  2.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因此,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

  (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二、青春期生理变化(中学考生复习)

  青春期是人一生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是指个体从生长突增开始到生长基本上停止的时期。在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初中生在二、三年内出现非常快的成长现象,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高中生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发育发展之后,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达到成熟。青春期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身体外形显著变化,体重迅速增加

  经过几年的快速成长,初中生身高、体重、体型及面部都有显著的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身高每年至少要长高6~10厘米。13~15岁之间,青少年的体重急剧增加,平均每年5.5公斤左右。初三以后,男女生的体重接近成人的水平。进入青春期后,初中生的头面部也会发生变化,童年时期的面部特征逐渐消失。骨骼生长急速,上下两肢骨,特别是下肢骨长得最快,身体比例变得协调、修长。

  (二)内脏器官发展明显

  主要以心脏和肺的发展为代表,心脏的增大与血管发育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青少年时期的“高压现象”.随着外形胸围的增加,胸腔变大,肺腔的呼吸面积也增大,呼吸由浅变得深而缓。

  (三)第二性征出现和性成熟

  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的生物钟催动脑垂体及生殖腺开始活动,导致性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了性器官和性机能的成熟,男女的生殖器官(睾丸、卵巢、阴茎、阴囊、子宫等)的增大,接近成人;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男女的体态上出现新特征,如男生喉结突出,嗓音变粗,长出胡须、体毛,夜间梦遗;女生乳房发育隆起,长出阴毛、腋毛,皮下脂肪增厚,出现月经现象等。与此同时,男生的男性气质和女生的女性气质也逐渐明朗化,男生一般都身体高大,肩宽腿长,肌肉发达,显示出男子汉的壮美;女生大多骨盆变宽体态丰满,具有青春女性柔和浑圆的曲线美。

  (四)神经系统基本成熟

  进入青春期后,个体的神经系统已基本成熟,脑重量已达到1400克左右,与成人的平均脑重相同;大脑的兴奋和抑制逐渐平衡,第二信号系统逐步占据着优势地位,概括调节作用显著增强;大脑的综合机能已趋稳定。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