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2.4内固定植骨融合,颈2-6单开门减压固定术,手术后一直车祸四天昏迷不醒醒,CT后发现是脑水肿,请问是手术有问题吗?

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
悬赏1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1,手术方法是否先进,从何处引进2,手术有何好处或者优点3,内固定螺钉是否可以去掉,如能去掉合适去掉合适,需要什么条件.请各权威人士帮忙解答下.谢谢!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3:38:15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28152称赞:44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种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也称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有:中药直接外敷祛,各种中,西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推拿手法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中药外敷熏洗,甚至单纯的卧床休息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经长期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手术疗法则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副作用就是手术毕竟有一定风险而且费用较高,手术后也存在复发的可能因素.此外,还有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介入治疗,如经皮髓核抽吸术,胶元酶溶解术,椎间盘激光溶核术等副作用也是有一定风险且治疗费用也相对较多. 总之,医生和患者应根据具体的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以及经济条件,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多采用尽量减少病人损伤的方法进行治疗,故常被称为“保守治疗”.80%~90%的病人可经非手术方法治疗而愈,此方法对于患者而言最为安全,治疗费用也较为低廉且疗效较佳.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脊柱外科
常见症状、、痛、肢体麻木
检查项目胸腹部垫枕实验、腰椎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8667·
浏览:9744·
浏览:9640·
浏览:3877·
参考价:16
参考价:26
参考价:34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本品用于腰椎间盘突...
参考价格:¥16.5
活血,通络,止痛。用于风寒阻络所致颈、腰椎病,腰...
参考价格:¥26.6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建乔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张建乔[1]& 金才益& 曾忠友& 宋永兴& 王斌& 孙德弢(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骨二科)&[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采用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49~70岁,平均58岁。均为连续三节段病变,其中C3,4、C4,5、C5,615例,C4,5、C5,6、C6,78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根据JOA评分系统为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值并计算改善率;根据术后随访的颈椎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内置物位置。结果:23例患者经12~24个月(平均15.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均感到状有明显好转,下肢肌力增加,肢体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双上肢感觉异常基本消失。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1±0.3)分,提高到术后1周平均(12.6±0.2)分,术后12个月平均(14.3±0.4)分,术后12个月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10例;良8例;可4例;差1例。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1例术后钛网下沉,余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可达到充分的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分节段减压Treatment of multi-level involoved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by / ZHANG Jianqiao, Jin Caiyi,ZENG Zhongyou, etal// No.2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Hospital of Zhejiang Armed Polic Force ,Jiaxing 314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egmental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autograft fusion on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Methods:From January 2007 to May 2009,23 patients of multi-level CSM with 3 consecutiv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including 16 males and 7 females,with the mean age of 58 years (range,49-70 years).All patients underwent the operation of segmental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uto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peration time and blood loss were recorded.Japanese Orthopedi Association(JOA) score system was adopted for therapeutic efficacy evaluation.JOA score were recorded preoperatively,1 weeks,12 months postoperatively.And observed the state of inernal fixation by the cervical X-ray films postoperatively.Result: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12 to 24 months(average 15.1 months),an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were suffered.Operation time were 75-110min(average 90min) and bood loss were 150-450ml(average 280ml).The nervous symptoms in all 23 cases relieved significantly within 1 weeks after operation.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increased,upper limb abnormal sensation disappeared and limb moved more agile.Average JOA score increased from 9.1±0.3 preoperative to 12.6±0.2 1 week postoperative, 14.3±0.4 12 months postoperative.Clinical follow-up outcome of 12 months postoperative was10 cases of excellent,8 cases of good,4 cases of fair and 1case of poor.The titanium mesh of 1 case were immigrate into 上终板 2mm by postoperative cervical X-ray films, and no aggravation through following up 12 months.The inernal fixation of the rest cases was in appropriate situation,and the fusion rate was 100%.Conclusion: Segmental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autograft fusion is a recommendable technique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Key words】Cervical sp multi- segmental decompression&&&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指在影像学上存在颈椎多个节段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及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多种病理改变,造成颈髄前方多个平面受压,并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类颈椎病[1]。本研究对连续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采用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9~70岁,平均58岁。均为连续三节段病变,其中C3,4、C4,5、C5,615例,C4,5、C5,6、C6,78例。1.2 临床表现 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与躯干感觉减退,双手握力弱,双下肢行走不稳,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征阳性19例,单侧Hoffmann征阳4例;躯干束带感11例;双侧病理征阳性12例;颈肩部不适、疼痛16例。1.3 影像学表现 颈椎侧位X片18例显示颈椎生理弧顶变直;颈椎MRI显示:23例均有三个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相应节段脊髓受压,其中16例出现脊髓高信号改变。CT显示:23例均有颈椎间盘突出,并有不同程度的椎间隙变窄,椎间隙后缘骨赘形成,未见后纵韧带骨化。1.4 手术方法& 全麻下行右侧胸锁乳突肌前内侧斜切口,沿动脉鞘与气管、食管之间钝性分离达颈椎前方,以两侧颈长肌为安全标志线行分节段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按术前颈椎MRI设计,对病变最严重节段的椎体及相邻椎间盘行开槽减压,对另一病变椎间隙行单间隙减压。以C3,4、C4,5、C5,6为例,先行相对较轻的C3,4单间隙减压,Carspar撑开器适当撑开,切除椎间盘、骨赘、后纵韧带,充分减压,刮除软骨终板,注意保护骨性终板。再行相对较重的C4,5、C5,6开槽减压,次全切除颈5椎体,切除C4,5、C5,6相应节段的后纵韧带、骨赘,充分减压(留骨备用),处理颈4下终板和颈6上终板,同样注意保护骨性终板。取合适大小的碳纤维或PEEK材料的颈椎融合器,填充碎骨块后植入C3,4间隙,再取适当长度的直径为12mm的钛网,填充碎骨块后植入骨槽,再用颈前路锁定型钛板系统6螺钉固定C3、C4、C6椎体。冲洗、止血,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1.5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脱水剂3d,术后24~48h拔除引流,术后第2天佩戴颈托下床活动,常规佩戴颈托8周。1.6 疗效评价标准 记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为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时的JOA分值。术后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00%&&&&& 17-术前评分&&& 疗效依术后改善率分为四级:优(80%以上)、良(50%~79%)、可(5%~49%) 及差(5%以下)。术后1周及每3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观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部分病例行颈椎MRI及CT检查以观察椎管减压情况。2.结果23例患者经12~24个月(平均15.1个月)随访。手术时间75min~110min,平均90min;出血量150ml~450ml,平均280ml。1例术中硬膜囊撕裂,明胶海绵填塞,术后未见。无椎动脉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23例在术后2周内均感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下肢肌力增加,肢体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双上肢感觉异常基本消失。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1±0.3)分,提高到术后1周平均(12.6±0.2)分,术后12个月平均(14.3±0.4)分。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10例,良8例,可4例,差1例。1例术后1周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提示,钛网向上终板塌陷约2mm,经随访未见加重。23例术后12个月颈椎正侧位X片提示均可见椎间隙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维持良好(见图)。3.讨论&&&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其临床表现多较严重,脊髓常严重受压。许多学者对此类病例进行临床观察认为,解除来自椎管内对脊髓的压迫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治疗[2]。但其手术方式尚存在争议[3-4]。&&& 传统术式的不足& 有学者主张采用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因其手术操作安全,能有效扩大椎管容积,并可保留部分后方韧带复合体等优点。但后路手术为间接减压,特别是当颈椎生理弧度变直甚至呈后凸畸形时,后路减压效差;还存在较多并发症,如轴性痛、后凸畸形、减压槽边缘继发性压迫、C5神经根病[5] ,以及“再关门”等。传统的前路多个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长节段自体髂骨或腓骨或钛网植骨融合,手术视野宽阔、可直接解除来自脊髓前方的压迫。但对前、中柱稳定结构破坏跨越的节段多,植骨融合距离较长,稳定性相对差,容易造成钢板及钛网移位、下沉[6],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高。有报道[7],两节段内固定失败率为6%,而三节段高达71%。&&& 本术式的优点 &我们采用的前路分段减压做了以下改进:把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为单间隙减压加单椎体次全切除,即变长节段减压为多个短节段减压,并采用PEEK或碳纤维椎间融合和钛网填充碎骨块为前路支撑及植骨材料。我们认为有以下优点:(1)减压充分,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彻底减压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决定因素[8],本组病例根据术前颈椎MRI设计减压方式,对病变最严重节段的椎体及相邻椎间盘行椎体次全切除开槽减压,对另一病变相对轻的椎间隙行单间隙减压,基本上可在直视下切除致压的骨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及后纵韧带,可达到与多椎体次全切除相同的减压效果,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本组病例术后复查颈椎MRI可见椎管减压充分(见图),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1±0.3)分,提高到术后1周平均(12.6±0.2)分,术后12个月平均(14.3±0.4)分。(2)稳定性好,融合率高。本术式仅行单椎体次全切除,完整保留减压节段中段椎体,用植骨螺钉将钢板与之固定,与预弯成一定前凸弧度的钢板服帖,可起到改善颈椎生理弧度和减小力臂,分散钢板疲劳应力,提高稳定性与固定强度的作用,其稳定性强于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6]。缩短了融合节段的长度,大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本组病例术后无1例出现无内固定失败,颈椎生理弧度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3)利用椎间融合器及钛网,使其支撑于融合间隙,因其有足够的支撑、抗弯及抗滑脱功能,能够保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防止塌陷和后凸畸形,从而扩大椎间孔、减少黄韧带皱折,对神经根有间接减压作用,并且充分利用了减压的碎骨块,避免取骨导致的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 术中注意事项& 本术式术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术中必须彻底切除椎体后上、后下缘骨赘、椎间盘组织及后纵韧带等致压物,减压的宽度必须达到12mm以上,以达到充分的减压。(2)注意保护骨槽上下骨性终板,避免钛网及融合器向椎体内塌陷,以维持融合节段的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3)钛网放置准确。防止钛网边缘与终板呈点或线接触导致应力集中而突破终板发生下沉。(4)先行相对较轻的单间隙减压,再行椎体次全切除开槽减压,可减少术中松质骨渗血时间,减少出血,有利于术中视野的清晰,缩短手术时间。本组23例平均出血约为280ml,无需输血。&&& 当然,本术式增加了内置物的使用,增加了病人的负担。并且多节段融合对邻近节段退变以及对颈椎活动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随访。参考文献1.Ashkenazi E,Smorgick Y,Rand N,et al.Anterior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corpectomies and discectom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m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a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ixation technique[J].J Neurosurg Spine,):205-209.2.Kang JD,Bohlman HH.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Current Opinion Orthop,):13-21.3.Edwards CC 2nd,Riew KD,Anderson PA,et al.Cervical myelopathy,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J].Spine,):68-81.4.金正帅,张宁,吴茜庆,等.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前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J].):482-484.5.袁文.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483-484.6.Singh K,Vaccaro AR,Kim J,et al.Enhancement of stability following anterior ceervical corpectomy:a biomechanical study [J].Spine, ):845-849.7.Sasso RC,Ruggiero RA Jr,Reilly TM,et al.Early reconstruction failures after multilevel cervical corpectomy.Spine,):140-142.8.邹德威,谭荣,马华松,等.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长期随访结果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69-72.&&&&&&&&&&&&& 图1a&&&&&&&&&&&&&&&&&&&&&&& b&&&&&&&& c&&&&&&&&&&&&&&&&&&&&&&&&& d&&&&&&&&&&&&&&& e患者,女56岁,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图1a术前颈椎MRI检查提示: C3,4、C4,5、C5,6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以C5,6为重,脊髓信号异常;b术前颈椎正侧位X片提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C4,5、C5,6椎间隙变窄,边缘骨赘增生明显;c术后2周颈椎MRI检查提示:C3,4、C4,5、C5,6节段脊髓受压解除,减压充分,椎管通畅;d术后2周颈椎正侧位X片检查提示:颈椎椎间隙高度恢复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e术后12个月颈椎正侧位X片提示:颈椎植骨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 第一作者简介:男(1975-),医学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关节,电话:1-34560,E-mail:&
发表于: 11:30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张建乔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张建乔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张建乔大夫提问
张建乔的咨询范围:
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椎管内肿瘤、脊柱颈胸段创伤、脊柱创伤、髋关节、膝关节疾患颈椎前路显微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作者:菅 凤增
由于可以对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进行切除,对受压的脊髓及神经根直接减压,加上可以同时植骨融合,自1950 年以来,颈椎前路一直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颈椎前路手术创伤小,通过自然的组织解剖问隙,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可以显露从C2
椎体前方的广大范围,这一技术可用于单节段、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及骨质增生引起的脊髓和神经根压迫、后纵韧带骨化引起的脊髓压迫,以及外伤和椎体肿瘤、感染性疾病等。本文仅以单节段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技术为例,这一技术可进一步推而广之用于多节段椎间盘病变、椎体切除等手术。 必备的常用手术器械包括1 ~2mm 枪状咬骨钳、2 ~3mm 直及弯刮匙、髓核钳、神经钩,高速电钻和3~5mm 直径的切割及钻石钻头等。 1. 术前准备及麻醉:术前医生应详细检查患者是否有颈前肿物,如甲状腺增大或下颌下肿物可能影响手术。术前也应该准确评价患者颈部活动范围,这对气管插管时颈部可活动范围及手术时颈及头位的摆放非常重要。有弹性的气管插管(螺纹管)可以避免由于折弯、手术中压迫等引起的通气不畅。如需显露高颈椎,最好行鼻插管,口腔闭合可以减少下颌对手术野的阻挡。 2. 体位及手术侧别:患者置于仰卧位,肩及颈下垫一薄枕,使颈部后仰,头圈置于顶部,防止头部过度活动,头部转向手术对侧。右利手的医生可以选择右侧,而左利手的医生可以选择左侧入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下颌角阻挡引起的操作不便。以下操作以右侧入路为例描述。 3. 手术切口:显露1 ~2 节段的椎间盘,可以选择3 ~4cm 的颈部横行切口,切口外侧缘起于胸锁乳突肌的内缘,切口沿一皮纹方向可以达到最好的美容效果。切口可以参考术前侧位X 线片,结合解剖标志确定(图1 ),如甲状软骨上缘一般平C4 ~ 5
椎间盘水平,环状软骨平C6 ~ 7
椎间盘水平。切口较椎间盘水平稍微低一点有助于手术显微镜的光线与椎间隙平行。如果需要显露3 个及以上的椎间隙,可以选择沿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纵向切口。 4. 软组织显露: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切口全长显露颈阔肌。提起颈阔肌,以手术刀或剪刀全层切开,并进一步向上、向下游离颈阔肌下方,这样有助于软组织向不同方向牵开。在进一步向深部显露前,应认真辨认胸锁乳突肌内缘,并用手指触摸颈动脉搏动的位置,以剪刀沿胸锁乳突肌内缘纵向剪开颈浅筋膜。用手指或血管钳沿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轻向深部分离,可以显露覆盖椎体前方及肌肉组织的椎前筋膜。分离椎前筋膜后,在助手协助下,以甲状腺拉钩将脏层筋膜内的气管食管等向内侧牵开,显露椎体前方及两侧的颈长肌。 5. 定位:下一步的重要操作是X 线定位。以前端弯成900 (可以防止无意中针头插入过深)的20 号长针头插入相应椎间隙,侧位X 线投照,明确手术节段正确。 6. 分离颈长肌、放置自动牵开器:X 线准确定位后,在相应椎间盘间隙做标记。进一步沿两侧颈长肌内缘以双极或单极电刀分离,并以神经剥离子沿骨膜下向侧方分离颈长肌,直至横突前结节内缘。严格沿骨膜下分离可以减少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如迂曲走形的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Casper 自动牵开器,包含一个横向臂及一个纵向臂,以及可以与之相连的不同大小的叶片。叶片分为两组,一组前端带齿,放于右侧颈长肌下缘,有利于增加牵开器的力量及维持牵开器的位置不动;另一组前端圆钝,用于气管、食管等的牵开,不会造成脏器的损伤。安放牵开器时,需要首先安放横向臂,将气管、食管牵向内侧,尾端朝向左侧;然后再放置纵向臂,其尾端也朝向对侧,这样不至于由于牵开的气管、食管弹性回位而造成牵开器的位置滑动。叶片的长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叶片太短在牵开时有可能脱落,太长有可能阻挡深部操作(图2 )。 7. 椎间盘切除:自动牵开器安装完成后,椎间盘切除以及脊髓神经根彻底安伞的减压应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下沿相邻椎体上下缘平面切开前纵韧带及椎间盘纤维环,侧方至钩椎关节。进一步以髓核钳及刮匙清除椎间盘组织,沿相邻椎体上下平面逐步由浅入深到达椎体后缘。这一过程中应以刮匙将上下椎体终板完全切除,以利于手术植骨融合。为了避免损伤椎动脉,在纤维环切开及其后椎间隙内椎间盘切除过程中,不要突破至钩椎关节外侧。由于椎间隙呈凸透镜形,上位椎体前下缘往往阻挡椎间隙的完整暴露,再加上椎体前缘骨质增生,更阻挡了视线。因此,在椎间盘组织部分清除后,可以以2mm 枪状咬骨钳或磨钻切除上位椎体的前下缘,以利于椎间隙的完全显露,以及随后的植骨和内固定。如果椎体前缘骨质增生明显,妨碍椎间隙的显露,可以先行骨赘切除,再进一步切除椎间盘组织。 8. 放置椎体间牵开器:在到达椎体后缘,进一步向深部椎管内探查及操作前,有必要通过牵开或撑开椎间隙,以增加显露及手术操作的方便和安全。椎体牵开器通过上下椎体间打入螺钉牵开。放置螺钉过程中,螺钉植入角度应与下位椎体的上终板平行,并沿椎体中线分别在上下椎体平行植入螺钉,螺钉一般植入下位椎体中部及上位椎体相对稍高的位置。必要时可以通过侧位X 线透视确定需要螺钉的方向及深度。螺钉也可以沿对侧颈长肌内侧植入,这样在减压完成,固定钛板时可以借用这两个钉道。螺钉间放入牵开器牵开,增大椎间隙的显露(图3 )。椎体间不可牵开过大,尤其是有椎体间不稳或外伤患者。
9. 切除椎体后缘骨赘:对由于骨质增生及后纵韧带增厚而引起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的患者,强行将枪状咬骨钳深入骨赘后方有可能增加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如果咬骨钳突破后纵韧带,甚至有硬膜撕裂的危险。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显微磨钻磨除增生的骨赘,直至显露到后纵韧带,侧方至钩椎关节的后内缘。由于有后纵韧带的遮挡,使用磨钻还是比较安全的,但为了避免硬膜损伤,在使用切割钻磨除大部分骨赘后,应换用金刚钻头,钻头直径可以选用3 ~5mm 。由于韧带侧方较薄,使用磨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10. 脊髓减压:对椎间盘碎块突出至后纵韧带内或后方的患者,往往能很容易地发现后纵韧带的裂口,以神经钩进一步探查裂口,并将后纵韧带向前方挑起,可以获得操作间隙,利用枪状咬骨钳可以扩大后纵韧带裂口甚至切除,并进一步探查清除椎间盘组织,显露深部的硬脊膜(图3 )。对于骨质增生严重患者,以显微磨钻逐步磨除椎体后缘及增生的骨赘可以减少由于直接用刮匙及由枪状咬骨钳引起的脊髓及神经压迫。骨质磨除的范围应根据术前MRI 及CT 所提示的骨赘增生及脊髓压迫的范围。大范围的骨质增生及脊髓压迫,有时需要部分及整个椎体切除。骨赘磨除后,可以用神经钩挑起后纵韧带,然后以枪状咬骨钳逐步切除减压,如果伴有后纵韧带骨化,则需要用磨钻进一步磨除。彻底减压后,应显露硬脊膜,如果后纵韧带与硬脊膜有粘连,可以用磨钻将骨化的后纵韧带磨成薄片,四周硬膜减压后将其漂浮。 11. 椎间孔减压:脊髓减压完成后,应根据术前MRI 及CT 是否有神经根压迫及患者是否有神经根症状决定向侧方椎间孔减压的必要性。颈椎前路手术中,椎间孔减压需要切除前方1/3 ~1/2 的钩椎关节。钩椎关节切除、椎间孔减压过程中,下位椎体椎弓根是很好的解剖标志,减压至椎弓根内缘意味着至少5 ~10mm 神经根已经减压。椎间孔内操作时,注意存在神经根双干的可能,即前后根分别走行在分开的硬膜袖套内。 12. 止血:椎管中央硬膜外及后纵韧带的出血可以用双极电凝弱电流止血。椎管侧方及椎间孔周围静脉丛的出血单纯依靠电凝往往很难做到彻底控制,可以用小的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轻轻压迫止血。椎体上下表面的出血不可以骨蜡止血,以影响骨融合效果。 13. 植骨融合:植骨可以重建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孔,并使褶皱的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展开,减少由此引起的椎管狭窄。除此之外,椎间隙内植骨可以减少后期颈椎后凸畸形的发生。关于植骨融合材料,可以选择自体骨,如最常用的髂前上棘,也可以选择人工骨,如同种异体骨或异种骨,或羟基磷灰石骨块等。选择合适大小尺寸的植骨块非常重要,对于单一节段的椎间盘切除,植骨块的大小应与椎体间牵开后椎体间隙的高度相一致。植骨块的深度应至少小于椎体前后径3mm ,这样可以保证骨块与硬脊膜间足够的间隙。骨块打人椎体间隙后,前缘应低于椎体前平面1 ~2mm 。必要时,可以用术中X 线确认植骨块的位置。14. 钛板螺钉固定:钛板应固定在椎体中线。两侧颈长肌内缘及钩椎关节可作为判断的标志,必要时应行术中前后位X 线透视(图4 )。理想的螺钉位置应与终板平行或矢状位上5& 张开,轴位上应稍向内倾5& ,与椎体前表面垂直。如果需要较大的螺钉把持力,螺钉应靠近终板位置而不是椎体中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钛板螺钉固定不能替代良好的植骨技术。进一步X 线确认椎体间植入物、钛板螺钉位置后,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术野,轻轻拆除牵开器后,再进一步检查椎体前纵韧带及两侧颈长肌是否有出血。 15. 伤口缝合:以4-0 丝线或可吸收线分层缝合颈浅筋膜及颈阔肌,皮下组织可以与颈阔肌一起缝合。皮肤以4-0 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16. 术后管理:一般情况下,手术后6h ,患者即可带颈托下床活动,进流食;出院前复查颈椎正侧位X 线片,确认螺钉、钛板以及植骨块位置良好;术后1 个月复查X 线片,以确认内植人物没有松动移位;术后3 个月再次复查X 线片,必要时复查CT ,观察骨融合情况;可以同时复查MRI ,观察脊髓及神经根减压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如有病情变化或其他疑问,应随时复查CT 或MRI 。 17. 手术并发症及预防:颈椎前路手术是创伤较小、相对安全的手术技术,但如不注意,同样有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在手术显露过程中,有可能造成气管、食管的损伤;位置较低的椎间盘,如C6-7
节段,可能造成喉返神经损伤;而位置较高的,如C3-4
节段,有可能造成喉上神经损伤。在减压过程中,操作不当有可能引起脊髓损伤;后纵韧带骨化尤其合并硬膜骨化患者,有可能造成硬膜撕裂及脑脊液漏;侧方操作超过钩椎关节,则有可能伤及椎动脉。髂骨取骨的患者,有可能造成髂腹骨沟等周围神经的损伤;止血不彻底,也有可能在取骨处形成血肿,甚至感染。术后手术部位血肿有可能压迫气管造成窒息,远期内固定物松动移位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十分重要。 颈椎前路手术,首先需要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解除患者症状的关键为彻底充分地减压,至于内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椎间盘切除,手术更加安全、减压更加彻底,手术创伤小,患者手术后反应轻。掌握手术要点、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手术后的良好恢复同样十分重要。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骨性关节炎相关文章
脊髓损伤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祸四天昏迷不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