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中药有没有副作用叫“百本”的药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地处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四川,以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中药学师资为依托,于1959年率先在全国开办中药学本科教育,开创并实践了新中国高等中药教育的沧桑巨变:1959年首创我国第一个中药学本科专业。
  1978年招收我国第一批硕士研究生;  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第一家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1988年被批准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1995年接纳国内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科研人员;  1996年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  2002年中药学再次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2年临床中药学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2004年中药材标准化实验室被确定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药类院(系)中,办学历史最久,办学层次最全,办学规模最大的药学院
·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中药学重点学科点(1989年批准)
·接纳我国第一个中药科研博士后(1995),中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986)
·国家批准的我国第一个中药学博士授权点(1982),培养出我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1986)
·国家批准的我国第一批中药学硕士授权点(1978),培养出我国第一批中药学硕士(1980)
国家批准的我国首创中药学本科专业(1959),培养出我国第一批中药专业本科毕业生(1963)
全国第一个国家医药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 基地中药学专业点(1996)
第一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药学科点(1993年批准),暨我省第一个药学类省级重点实验室(1996)
全国第一批开办的中药药理学本科专业(1991)
国内外收藏中药材品种最全的中药标本馆
承办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次大型国际学术会:“95中国成都中药研究与应用国际学术会”(1995)
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中药复方药物的标准化研究:DCXW》
全国博士授权点最多的中药类学院之一
国家设立唯一的中药学特聘教授岗位(1998)
与成都恩威集团公司共建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99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通过中药科研“中药制剂”三级实验室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通过中药科研“中药药理”副校长兼院长彭成
书记蒋通荣
副院长傅超美(主持学院行政工作)
副院长邓赟
副院长吕光华
副院长裴瑾
副书记谌立巍临床中药系--临床中药研究所
中药药植鉴定系--中药品种质量资源研究所
中药化学系--中药化学研究所
中药药理系--中药药理研究所
中药炮制制剂系--中药炮制制剂研究
民族医药研究所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
专业名称:中药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中药基础基地班)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培养方向:本专业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以加强基础,拓展专业,发展个性,突出能力为核心,培养具有较强科研意识、科研素养和创造能力,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学科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能从事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基础研究和中医药教学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合格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可直接选拔攻读研究生。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学
就业方向:直升研究生、医药企业、药检部门、科研教学、医药管理部门等。
专业名称:中药学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药学专门人才。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中药品种质量评价控制,有效成分分析、中药炮制学、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的评价与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合格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血、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学
就业方向:医药企业、药检部门、医药管理部门、医院、科研教学单位等
专业名称:制药工程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药学专门人才。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掌握药学及现代制药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本专业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初步的制药工程设计和科研能力,能从事制药工程、制药机械设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等技术的高级复合型工程人才。
该专业合格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制剂设备与车间设计、化工设备与机械基础、药物合成反应、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就业方向:制药企业、医药机械制造、制药工程设计和教学科研单位等。
专业名称:药学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药学专门人才。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医学——生物学——化学——管理学”的综合模式建立知识结构,着重夯实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实验技能,掌握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从事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的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与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合格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药事管理学
就业方向:药品生产、流通部门,药品检验、管理部门,教学科研单位等。
专业名称: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方向)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培养方向: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草药资源的理论研究、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指导中草药现代化生产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要求掌握中草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调查分析中草药资源和中药材栽培生产、鉴定、中草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以及保护更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中草药资源调查、中草药原料的生产、加工、鉴定、中药新药开发和中草药资源的综合开发的基本能力,能从事中草药资源调查、中草药栽培、中草药鉴定、中草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草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
该专业合格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中医药基础理论、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植物分类学、中药化学、中药材GAP方法学、中药分析药理学、中药制剂学、药用植物遗传与育种、仪器分析、药事法规等。
就业方向:医药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中草药生产与加工企业等
本专业第一、二年在校本部就读,第三、四年在峨眉学院就读。近五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
1.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
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7项
3.国家“973”项目5项
4.国家“863”项目12项
5.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4项
6.教育部科研项目11项
7.其他部省级项目61项
8.国际合作项目12项
国家“973”项目——道地中药配伍调控药性物质基础与生物效应的研究
国家“863”项目——心达康软胶囊的新药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乌头类有毒中药的安全性研究 国家“863”项目——理中汤、四物汤及白芷等6味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化研究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肝舒颗粒的二次开发研究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 ——参术胶囊治疗癌前病变的临床前示范性研究。中药学重点学科年期间所获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一览表
获奖项目名称
负责人或主研
《66味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的研究》子专题《远志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
万德光(子专题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6味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的研究》子专题《石菖蒲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
董小萍(子专题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肾阳虚的证候基因表达谱研究及数据挖掘
王米渠(1)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优糖明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谢秀琼(3)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病证结合模型创制与中药复方有效部位创新中药寻找模式研究
彭 成(1)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川白芷的规范化种植研究
贾敏如(2)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远志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
万德光(1)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药“经血归”颗粒剂治疗绝经后阴道衰萎症研究
王 建(2)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肾为先天之本行为遗传的基因表达研究
王米渠(1)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黛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
杨 明(1)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石菖蒲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
董小萍(1)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藏药翼首草YSC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
张 艺(1)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药川芎GAP规范化研究
贾敏如(1)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乌梅质量标准研究
刘友平(1)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贯众饮片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
吴纯洁(1)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5Ca跨膜内流技术筛选视神经保护有效成分研究
张 艺(1)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社区中医药应用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社区中医药应用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赵国磊,吉中强出版时间
作 者:赵国磊,吉中强 主编出 版 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页 数:247
字 数:307000
印刷时间: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3
包 装:平装中医药学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门学科,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知识体系以及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如针灸、拔罐、刮痧、捏脊等,既能防病保健也能治病,中医中药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更为世人称道。
本书编著者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全书分10章,内容上突出专业特点,阐述系统、完整且详略得当,力求实用,能有效地帮助、提高广大中医师的临床应用能力及专业理论水平。
本书可供社区医生、临床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及中医院校学生阅读参者。第1章 中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治则治法与防病养生
第2章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诊病原则
第二节 辨证诊病
第3章 中药应用
第一节 用药原则
第二节 药物慎用
第三节 名称与剂型
第四节 影响药效的因素
第五节 常用的中药和方剂
第4章 针灸技术
第一节 常用部分腧穴
第二节 针刺方法
第三节 针灸处方的制定
第四节 针灸治疗的作用
第5章 推拿技术
第6章 常用其他中医疗法
第一节 灸法
第二节 拔罐
第三节 脐疗
第四节 砭镰法
第五节 药线挂线法
第六节 药线结扎
第七节 穴位结扎法
第八节 埋线疗法
第九节 割治疗法
第十节 放血疗法
第十一节 小针刀疗法
第十二节 针挑法
第十三节 刮痧疗法
第十四节 扯痧疗法
第十五节 揪痧疗法
第十六节 放痧疗法
第十七节 挤痧疗法
第7章 常见病证验方
第8章 十六种常见病的中医干预
第一节 胸痹心痛
第二节 眩晕
第三节 卒中(中风)
第四节 头痛
第五节 咳嗽
第六节 哮病
第七节 胃脘痛
第八节 淋证
第九节 水肿
第十节 胁痛
第十一节 便秘
第十二节 鼓胀
第十三节 面瘫
第十四节 不寐
第十五节 消渴
第十六节 痛风
第9章 中医养生法
第一节 精神养生
第二节 环境养生
第三节 起居作息养生
第四节 睡眠养生
第五节 饮食养生
第六节 房事养生
第七节 传统健身术
第八节 娱乐养生
第九节 浴身保健
第十节 保健灸按摩
第十一节 药物养生
第10章 因人施养
第一节 少儿保健
第二节 青少年保健
第三节 中年保健
第四节 老年保健
第五节 妇女保健
第六节 体力劳动者的保健
第七节 脑力劳动者的保健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中医药搜索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医药搜索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有几千年历史,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一直到现代,、都发挥着它所独到的理论魅力和实际疗效。相信在将来人类通过理论融合,中医药必将发挥它所特有的优势,为全人类健康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是新时代的先进科技的产物,由于它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实现了对于传统媒体质的跨越,所以应是未来当之无愧的主流媒体之一。由于当今互联网信息资源浩如烟海,使人们查找信息资源变的很困难。中医药导航网是中医药行业信息集合,它包括、、中医药网站、中医药企业、中医药学会协会、医疗单位、中医药论坛等十几个栏目,是了解中医药行业信息的参考网站之一。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安徽中医药大学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
安徽中医药大学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名前为,2013年,经中国批准,安徽中医学院升格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22014年4月,被列入安徽省高校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单位。[1]安徽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市,学校是具有学位授权资格单位、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是安徽省第七、第八、第九届文明单位和“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
学校概况 专业设置 历年分数线
英文名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安中大、安中医、 AHUCM创办时间1959年类&&&&别学校类型医药属&&&&性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所属地区 现任校长知名校友、 等主管部门安徽省教育厅博士点5个校&&&&训至精至诚、惟是惟新专职院士1人主要院系中医临床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药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等国家重点学科17个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校园面积1171亩在校生12000余人发展目标高水平有影响的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3]
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先生题写校名。
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
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3]
安徽中医药大学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
2005年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全国第三家通过国家教育部专业试点认证。[3]
2011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3年,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
2014年,学校成为第二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4]安徽中医药大学是具有授权资格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是安徽省第七、第八、第九届文明单位。[2-3]安徽中医药大学
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4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计划、国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0项,科研经费2亿余元;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3]安徽中医药大学的重点研究中心包括:省部共建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中医内科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实验室,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影像技术实验室,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免疫实验室,(脑病)实验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5]
至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有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成功举办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新安医学研究、针灸经络5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有较大影响的国际,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3]至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94年获准招收国外留学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与美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3][6]至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在校生11043人(其中生820人),有13个二级学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3]
护理学专业创办于1990年,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较早开设护理专业的院校之一,2002年增招了美容医学专业,护理学院下设四个科级建制(办公室、教学、实习、团总支)、三个教研室(护理学教研室、中医护理学教研室、美容医学教研室)和一个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院设护理学及中西医临床医学(美容医学方向)两大专业,其专业包括护理学本科、护理学本科(涉外护理方向)、护理学专升本、护理学专科及中西医临床(美容医学方向)本科。[7]
中医临床学院
前身为中医系,创办于1959年,是安徽中医学院建校以来开办最早的系,1997年更名为临床医学一系,2004年更名为中医临床学院,有本科专业(方向)5个,硕士点6个,博士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国家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1个,博士后岗位1个。[8]
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原名针灸系,始建于1983年,1997年更名为临床医学二系。2002年临床医学二系与针灸经络研究所实现“系所合一”,两块牌子一个机构。2004年10月更名为针灸骨伤临床学院。有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国际交流方向)、针灸推拿学(骨伤科学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方向)、康复治疗学五个本科专业(方向),一个推拿学专科专业(养生保健方向)。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前身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基础部,1993年10月成立中西医结合系。2004年11月,更名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有中西医临床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2个本科专业。[9]
前身是1972年安徽医学院开设的药学班,1974年建系,1976年从安徽医学院分出,成立安徽中医学院药学系,2004年1月成立药学院,有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药物分析与检验1个专科专业。[10]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2002年成立,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开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2中韩校际交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和医疗器械工程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方向)。[11]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前身为医药经济管理系,成立于2001年8月,2005年9月正式成立医药经济管理学院,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个医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二级学院,有应用心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药品营销等五个专业。[11]
2008年设立的二级教学机构,与公共艺术教学部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有大学语文(医古文)、对外汉语、法学和公共艺术四个教研室。[12]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成立于2008年11月,设有办公室、境外学生管理部、外国语培训中心和外语教学部。[13]
继续教育学院
下设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培训部和中国药科大学函授站,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等20多个本、专科专业(方向)。[14]
至2013年,学校有29个本科(方向)(其中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均已列入一本招生),有2个一级学科授予点,4个一级学科授予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生联合培养基地。[6]有 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1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3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专科。[3]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1999年开始与、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8年,获准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院校。
安徽中医药大学省(部)级重点学科一览  名称
中医肺病学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2002年9月  2009年12月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2009年12月
中医痹病学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2009年12月
中医内分泌病学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2009年12月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2009年12月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2009年12月
中医文化学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疮疡病学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医药信息学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安徽省重点学科(A类)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1996年9月  2002年1月  2008年9月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2002年1月  2008年9月
中医基础理论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2012年7月[15]
至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有教职工2400多人(含两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00余人,·讲席教授2人,16人,298人;享受3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5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8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老师26人。有来自国内外的56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安徽中医药大学。[3][6]安徽中医药大学占地总面积1171亩,有梅山路(东区)、史河路(西区)、(新校区)三个校区。分别位于合肥市梅山路103号(梅山路校区),:230038;合肥市史河路45号(史河路校区),邮编:230031;合肥市前江路(少荃湖校区),邮编:230011。[3]
安徽中医药大学藏书170.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9.3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安徽中医药大学少荃湖校区最丰富、独具特色的标本馆,储藏了11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6][16]至精至诚、惟是惟新。至精至诚:学校的育人理念,取意“大医精诚”,培养医术精湛和品德高尚的学生。 惟是惟新:学校的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思考中医发展规律,谋划学校发展大事。 [17]校徽标志以“”典故为切入点,以安徽地域特色的(马头墙)为形,辅以、、构筑成一个完整的“中”字,表达中医治病救人的仁德。[17]
药葫芦代表以中医济世著称的“北华佗”医学流派,徽派建筑则代表“南新安”的,标志中间部分似手掌形,代表中医的。在徽派建筑(马头墙)框架里,药葫芦内含乾坤太极,又融合了世界常用的蛇杖医学标志,杖也可以理解为针灸之,标志以宝石蓝为主色调,代表安徽中医药大学务实、发展和充满希望。[17]《青春在飞扬》
新安热土,华佗故乡,
杏林学子,汇成智慧海洋,
青春飞扬,放飞希望,
中华文化蕴藏美好理想,
安中啊,你是我的翅膀,
为我的飞翔增添力量,
安中啊 青春在飞扬,
今天的付出明天将远航!
岐黄之术,源远流长,
教书育人铸就事业辉煌,
至精至诚,惟是惟新,
谱写出我们新的篇章,
安中啊,你是我的船桨,
为我的远航把握方向,
安中啊,青春在飞扬,
今天的付出明天将远航,
安中啊 青春在飞扬,
今天的付出明天将远航![18]据安徽官方微博日消息:连日来跳楼自杀女生家属堵校门、拉条幅、放鞭炮,严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今天下午,又不听劝告,强行闯入校园,封堵该校。经劝阻无效,公安部门依法对他们进行了处置。[19]
通过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测...提供资源类型: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位于近郊河北,西隔30公里与北京三环。高校微博简&&&&称北中医东院类&&&&别私立大学学校类型综合所属地区 河北廊坊主管部门校&&&&训勤求博采 厚德济生主要院系中药营销、中药制药、中药药材、传统中医等教师人数81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申办,2005年4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实施本科层次教育的独立学院。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习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位于廊坊市经济开发区,毗邻京、津、唐高速公路,北京市公交大巴直达校园,首都城铁即将开通。学院以培养高素质中医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已形成四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针推学院)、八系(中医系、中西医临床系、针灸推拿系、中医骨伤系、中医养生康复系、护理系、中药系、管理系)、三中心(实验中心、培训中心、电教中心),十二个专业,十五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13090余人,教职工1156人,专职教师819人,教授、副教授占54%。2012年4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授予享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院坚持“铸魂抓纲”(魂,即信仰、理想。信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特色社会中医建设事业;理想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纲,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一代新人。)的办学思想,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秉承“三个统一”(发展本科教育与发展中医药事业相统一,不以盈利为目的与积极建设东方校园相统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东方品牌与优化办学环境相统一)的办学理念,深化内涵建设,拓宽办学功能。实行“双禁四无”(禁烟、禁酒、无人吸烟、无人酗酒、无人打架斗殴、无人夜不归宿)的制度化管理,坚持“三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与“三感”(归宿感、成就感、成长感)教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打造了优秀的东方品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和“东方校园文化”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院深化教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3年考研报考上线人数达300名,较2012年考研249名,又有大幅度提高。管理系焦赞同学以406分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成为今年考研状元。几年来,考研同学分别考取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国内外30多所知名大学研究生院。
学院突出特色办学,加强实践教学,校内实验室58个,在全国设有112家教学、实习基地。东方学子以其优良的思想品质和娴熟的实践技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学院已有四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由于东方学子的出色表现,2012年又有多家“三甲”医院连续录用东方学院的毕业生。北京海、陆、空各大兵种总医院和京、津、冀地区一些“三甲”医院均有东方学子被录用。仅北京海军总医院2013年就留用我院36人就业。
学院先后被中国教育研究会、中国教育评价协会和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会授予“全国最受欢迎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典范单位”,“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学校”,“2012中国教学质量十强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授予董事长田宜春教授“2012中国教育行业杰出贡献人物”奖。荣获“2012年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奖。学院“以德为基、以质取胜、以党聚心”的办学经验相继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北京晚报》、上海《新闻晚报》、新华网等国内外47家网站等新闻媒体报道。
东方学院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继续坚持“稳定规模、提高质量、深化改造、办出特色、创新发展”的战略方针,努力为建成小康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中医药应用型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祖国四面八方、理想远大的莘莘学子。[1]1、805路公交大巴,起点为至市区,行程贯穿整个东方城区,且设有多个站点。每到周末805车队专门增加15辆车,用于方便师生往返。
2、廊坊市第21路公共汽车、12路公交车和5路公交车。行驶路程为东方大学城廊坊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大学城内有多家通讯公司,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大学城设有分部。大学城内现有华联商厦超市,经营文化用品,、音像制品、办公用品等,师生所需的各种用品,不出大学城均能买到。为方便大学城的师生员工收寄信函,订阅报刊,市邮政局在大学城开设了邮政分局。学校领导 :
田宜春,汉族,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大、中专教学与管理工作。后期致力于研究和实践,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新机制,推进企业与公益事业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出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管委会主任,董事长、院长。 张文贵,汉族,中共党员。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书记。 [1-2]【校园文化】
东方精神:为中医药事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的建设发展积极主动地发挥个人才智和潜力。
东方人格:坦荡做人、勤俭办事、团队合作。
双禁四无:禁烟禁酒;无人吸烟、无人酗酒、无人打架斗殴、无人夜不归宿。
三风建设:学风、教风、校风。
三感教育:归宿感、成就感、成长感。
铸魂抓纲:魂,即信仰、理想。信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理想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纲,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中医药一代新人。
一体两翼:一体,是指东方学院的本科教育为主体;两翼,一是发展职教系列,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二是开展国际联合办学,加快培养适应国内外健康事业的优秀人才,让更多的东方人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新一年战略方针:稳定规模、提高质量、深化改革、办出特色、创新发展。[3]
高校微博模块:在这里快速了解高校动态!◆◆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有没有副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