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好 日语 和朋友一起玩了点k粉 明天早...

律师您好!昨天晚上朋友在路上被例行检查证件时发现去年吸K粉被拘留过的纪录。所以被带到派出所验尿。验尿发现含氯胺酮。这种情况会被怎么处罚呢?

千万不要尝试吸毒,这样的想法一丝一毫也不能有。也不要因为看到电视上的戒毒场景感到好奇,因为好奇而将大好青春断送在毒品世界的人不在少数。

那下面我们就从神经药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吸毒成瘾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生理反应,造成了这种“戒毒难,难于上青天”的病态?

首先,当你吸食某种毒品的时候,你的身体会对这种外部的药物产生一种抵抗反应(事实上,身体会对大多数外部环境改变产生适应或相应的改变)。比如,当你吸食海洛因时,你的神经系统受到药物刺激后会使你感觉极度愉悦,但这种刺激过大,所以身体会形成一种相反的机制,对身体造成一定痛苦,抵消过度愉悦的刺激(如下图所示)。

最上面的图线中,Euphoria是由药物产生的愉悦反应(a),愉悦反应产生后,紧接着身体产生了抵抗它的Dysphoria痛苦反应(b),与之对抗,从而形成中部图线中的加总效果(a-b),可以看出,整体的愉悦减轻了,并且当药物效果消失后,身体会有短暂的痛苦(后作用,after effect)。

当长期服用药物后,神经系统会发生相应改变,比如增强抵抗反应,因而使药物的愉悦反应进一步降低,使得相同剂量下,造成的总效果减弱,后作用增强,从而增大了成瘾者对药物的依赖。如下图所示:

更糟糕的是,这种抵抗反应会通过条件反射习得,而条件反射的触发又十分容易,比如见到一个“狐朋狗友”,走到经常交易的地铁站,看到针管,或者仅仅是坐在原来吸毒的地方,都能触发条件发射。当条件反射发生时,身体会自发的产生“抵抗反应”(因为他觉得你要注射了),对你造成极大地痛苦,产生各种生理反应,逼迫你不得不使用毒品减轻这种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已经“成功戒毒”的人,当他们回到熟悉的环境后,很快就又重新染上毒品。

毒品不仅会使身体产生抵抗反应,还会对神经系统的日常功能造成结构性改变。大脑的很多功能由神经细胞相互传导实现,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就是一种跟快乐和动力有关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一个细胞释放,再由另一个细胞的感受器接收,这样便完成了神经信号的传导,这个过程支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欢笑疼痛。如下图所示:

很多毒品其实是神经递质,或者神经递质替代物,或者促进/抑制某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当人们吸食毒品时,这些神经递质代替常规的神经递质,为人们制造快乐和愉悦的感觉。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有两个巨大风险:1. 因为刺激量过大,细胞受不了,所以减少了感受器的数量,使得造成同等愉悦的效果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2. 因为大量神经递质由外部获得,所以大脑减少了内部产生的神经递质,使得自然情况下(在没有毒品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神经递质,人无法感受到足够的快乐。

这两个效果加起来,使得人的日常心理、生理功能极度退化,离开毒品后基本无法正常运作。毒品成瘾性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的快慢强弱。毒品药力越强,感受器和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的就越快,对药物的依赖产生的就越快,离开药物后的痛苦也越大。

虽然这两个过程是可逆的(对于部分毒品来说,比如海洛因),即通过降低毒品剂量或者使用其他代替品,来使得神经系统恢复原来的水平(戒毒所能成功戒毒的原理也在于此),但这个过程会相当痛苦,戒毒者会活得生不如死,少则月余,多则年余,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戒毒极难。更何况成功戒毒后,又由于上面提到的条件反射的缘故,很容易再次崩盘。

所以,综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一般人开始吸毒时,剂量很少,但效果很显著;后来产生依赖后,剂量越来越大,效果却一般,这是由于上面所说的生理上的改变,不再多说。戒毒一段时间后,由于神经系统恢复到从前的情况,所以变得对这些药物不那么麻木,很敏感。可戒毒成功者往往会在再次尝试时,使用他戒毒成功前的那个大剂量,但这个剂量对于他现在敏感的神经系统来说实在太大了,因此往往造成刺激过度当场死亡。这也从侧面说明,神经系统变得“麻木”其实是一种对长期危害的保护措施,但这种保护措施造成了对药物的更大依赖。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关注我。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上好 日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