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你不喜欢说话甚至讨厌但却要天天接触的人应该持怎…

TA的最新馆藏[转]&[转]&为什么他们就那么容易讨厌一个人? - 简书
为什么他们就那么容易讨厌一个人?
读研这一年,接触过不少人,对人的复杂性的体会也越来越深刻。对此还是思考过一些的,但却不想对某些人有太多的评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最主要的还是在观念与思维上的不同。而正是性格上与经历上的不同,才导致了这种不同。
在有些事上,我并不想评价某个人做得对与错,更或者是否是惹人厌。在与人交往上,我其实是很少去讨厌一个人的,即使大多数人都讨厌Ta。不过在与其正常交往的同时,也免不了或多或少地受其他人的影响,对其有些许的抵触。
之所以不会轻易讨厌一个人,或者说Ta的是与非,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其次才是性格温和的一面;当然很大程度上也很怕自己若背后评论别人的是是非非,自己将来可能也会这个下场。我不在乎我不关心的人怎么评价我,但我在乎与我经常相处的人的看法。
有些人讨厌一个人,往往是因为此人的某些言行与自己的观点、习惯相悖,从而引起内心的反感与讨厌,有时我竟然觉得,这也是内心强大的表现所在。如果一个人,很容易讨厌另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要么是源于内心的天生的性格偏见,Ta天生如此,很容易对一个人产生反感;要么是有观念与能力上的优越感,准确来说,是内心太自信甚至自负,总觉得别人这不好那不好,有这缺点那毛病。更或者是出于对此人某些方面的嫉妒,从而讨厌这个人的所有。而当一个人开始讨厌另一人时,无论对方做任何事,说任何话,即使对方言行中没有任何的瑕疵,即使对方做得很优秀,他也会感到反感。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反感。
办公室师兄与同门女生,前几天因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而接触到了好多同龄人,同时也接触到不少言行上,我确也觉得不馁的人。其中一个是我师兄的本科学长,我师兄本以为他本科这个学长还不错,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接触,又看到他这个学长在他们的微信交流群中的令人反感的言行,师兄与同门女生便不怎么喜欢他了。就在今天上午他们这个志愿者活动让大家写感受,他这个学长便上传了一篇文言文的散文式感受。我好奇看了看,感觉他写得还算不错吧。但我师兄与同门却一脸不屑地反问“你觉得他写得好”,我说对啊。她却说“好吧,可能审美不同吧”,我当然知道她这是对我也无语的回答。但我觉得这并非审美的事,一是觉得她与师兄对这个学长都先入为主了,因为之前就有些讨厌他了;二是她与师兄的写作水平都是不错的,他俩以自己的高度去评价别人,当然不屑一顾了。
在和师兄与同门女生相处上,我其实是有压力与些许反感的,他们俩都是相对来说比较优秀的人,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可以将我辗压得一无是处。这一点我倒是可以承受,但是我无法承受的是,他们俩经常在办公室吐槽对某些人的不满与反感,甚至有时认为不只是他俩讨厌那个人,几乎所有人都讨厌。而我本身就不自信,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再加上性格的原因,并不会轻易对某个人产生反感。除外之外,更是由于情商与智商的原因,当一个人说某句话或做某件事时,我有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何不馁。我并不喜欢听他们讲某个人的是是非非,即使对方确实有些毛病与缺点,但谁又没有呢?而且心里又在想,保不齐,你们俩在背后也会如此评价我。同时,那个同门女生,似乎有个习惯,无论别人说什么,对与错,她总是习惯性地以“不是..."开头,然后说她认为的情况,给我感觉是她几乎是一个从来不会错的完人。这是我最不喜欢她的一点。我喜欢一个人独立的做事,或者与一个并没有太自负的气场人相处,因为这并不会给我带来多少压力,甚至会感到很轻松。
人在与他人聊天时,无论是谁都是在寻求认同感,圣人也免不了如此。有人竟会因为一点观念的不同,而相互反感,甚至成为一生的仇人。也许是我太幼稚了,觉得平常人之间这又何必呢,谁又没有一点毛病与过失呢,谁又是真正的完人呢,只是生活中的小事,又没有多少利益可争。更何况不喜欢与之交往,就不去交往,没有必要整天吐槽,何必一遍又一遍地说他们的各种奇葩事呢?我一直认为,反复吐槽一个讨厌的人,不但不会让自己内心的无奈、愤慨甚至怨气消失,反而会愈来愈浓重,情绪上有时还会越说越激动。
说句题外话,这又不是官场的政治斗争,一言不和,政见不一,便口诛笔伐,相互攻诘,有时甚至置对方于死地,说到底这是为了利益之争,无可厚非。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但在北宋时,这种现象虽然也有过,但是争斗的双方却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王安石变法期间,提出反对的人很多,像苏轼、司马光、欧阳修等大文豪,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掌权后自然会对反对派进行打压与贬谪,但王安石在私下里却与他们这些人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大家毕竟都是文人,又相互钦佩对方的才华。当苏轼身陷“乌台诗案”时,王安石虽已罢相,但仍然上书为他鸣不平;而苏轼在被再次启用后,回京途中还去看望了王安石;欧阳修去世时,王安石痛哭流涕,含泪为他写下墓志铭;“而王安石与司马光更是在政见上分歧甚远,但彼此的友谊却年深情笃,各项重大的分歧,也毫不涉及个人的利害冲突。维系赵宋王朝的共同目的,构成他们全部关系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在政策的争辩中,他们各执己见,寸步不让,略无情面;然而,在个人之间,却依旧洽守友义,不负夙契——既没有权势的倾轧、阴险的残戕,也不曾互相诬谤、暗害中伤。”(引文)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争,君子和而不同,所谓的怨仇不过是为百姓做事的观念不同而已。而非吕惠卿等人为了一已之私而借着变法之名,排除异己,因私废公,他们才是真正的奸邪小人。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与这些个古代先贤相比,他们的君子之争我们也无缘经历,但是作为普通人,仍然可以学习他们这种品德,虽无法比及他们的大胸怀与大智慧,但能拥有小胸怀亦是难能可贵的。
我并非没有反感与讨厌的人,但不会超过两个。而且我不会那么轻易去讨厌反感一个人,更不会轻易去背后议论谁,因为在反感与背后议论别人的同时,谁又能保证别人不说自己呢。人本就没有完人,为何总是以完人自居呢?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朋友你好!有一篇博文,我给你贴过来,你看了之后,也许就知道怎样做了,是国家哲学顾问,北京心莲百合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郭旭东老师,网名蓝莲花老师写的。
关于与同事相处...
我想你心里在渴望别人爱你,但你又害怕他来临,因为你不知道怎么样处理好这样的事,是吗?
首先,我觉得能交到你这样一个直言不讳的朋友应该是件对自己朋友很有帮助的事情,可以在朋友头脑发热的时候提点一下。但要知道自古以来都是良药苦口,所以最好要选择一下提...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不喜欢的事,装做看不见,别放在心上;对不喜欢的人他说的话,装做没听见。有一句话说得好“眼不见,心不烦”。
答: 论文作者之一、帝国理工大学的杰里米尼科尔森教授指出,这是向开发新型自闭症尿液检测诊断法迈出的第一步,医生在患者幼年时期即能就其是否患有自闭症做出快速判断,将大大...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喜欢说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