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大姨什么时候狗狂犬病发作才可以不发作。。。。。。

激情性交电影,
亚州色12p下一页,腐书网囚禁玉势,哦!
如今已经快
友情链接:我只知道自己最后一次月经是1.17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姨妈走的,我都不知道自己怀孕多久,去医院检查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我只知道自己最后一次月经是1.17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姨妈走的,我都不知道自己怀孕多久,去医院检查我只知道自己最后一次月经是1.17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姨妈走的,我都不知道自己怀孕多久,去医院检查他问我我给说错了,说成是1.17大姨妈走的,现在很烦不知道孩子多大
|科室:产科综合
威县妇幼保健院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一般胎儿孕周的推测,是以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到现在的时间,大概97天左右。
你好,计算怀孕周期是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算起,一个月28天,即4周,预产期则是末次月...
你好,根据你所说的情况现在只要没有明显的阴道出血,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胎治...
抽血测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就可确定是否怀孕,怀孕40天后就应该看到孕囊。注意复查。
你好,如果没有出血情况也可以等等看,可能是受孕时间晚的原因,现在可以检查一下血hc...
你好,你这种情况象生化妊娠了,生化妊娠是孕5周以前的早期流产,表现为血hcg低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300元把你打发了,你真懦弱。让他家的狗咬他十口,不要赔偿了,行吗? 被猫抓伤过,主人说没事,不用打针,算是亲戚,她家的猫应该不打疫苗。自己去打了,万一以后狂犬病发作,无药可治,那惨样…...
狗打疫苗了吗?如果狗主人态度不好,我选择直_回龙观社区网
《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等&&&&级:资深长老
经&验&值:3198
魅&力&值:698
龙&&&&币:16931
积&&&&分:6707.5
注册日期:
300元把你打发了,你真懦弱。让他家的狗咬他十口,不要赔偿了,行吗? 被猫抓伤过,主人说没事,不用打针,算是亲戚,她家的猫应该不打疫苗。自己去打了,万一以后狂犬病发作,无药可治,那惨样…...
狗打疫苗了吗?如果狗主人态度不好,我选择直
接报警,由警察处理。虽然在中国目前这种烂政策下,怎么着吃亏的是被咬的人。
打疫苗的误工费和精神损失费没人支持,如果我是法学家,如果我是管理者,肯定提高精神损失的赔偿,肯定对狗咬人制定更严格的惩治方法,狗咬人视同狗主人咬人,狗咬死人视同狗主人咬死人,否则,缺德的狗主人会越来越多,普通人的安全更没保障
虽然和我一个楼道的狗和狗主人很好,小区里经常有缺德的狗主人,大小狗都有,不拴绳,你着急赶路,也不敢走快,即使狗狂叫乱跑,那些狗主人基本傻站着,什么也不管。主人没品,狗不可能有品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0次 &&
&相关文章:
-&(1183字节&阅读:2740次&跟贴:178
-&(阅读:248次& 10:18)
-&(85字节&阅读:450次& 10:22)
-&(阅读:269次& 10:31)
-&(124字节&阅读:554次& 11:05)
-&(阅读:153次& 11:14)
-&(阅读:167次& 11:19)
-&(阅读:191次& 11:21)
-&(阅读:145次& 11:38)
-&(阅读:151次& 11:43)
-&(阅读:301次& 11:57)
-&(阅读:165次& 12:00)
-&(阅读:156次& 12:04)
-&(阅读:203次& 12:01)
-&(阅读:171次& 12:05)
-&(阅读:134次& 12:10)
-&(阅读:118次& 12:17)
-&(阅读:137次& 12:26)
-&(阅读:149次& 12:35)
-&(阅读:139次& 15:07)
-&(阅读:166次& 12:12)
-&(阅读:136次& 11:23)
-&(阅读:179次& 11:59)
-&(阅读:150次& 10:22)
-&(阅读:171次& 10:22)
-&(阅读:213次& 10:23)
-&(阅读:149次& 10:24)
-&(阅读:438次& 10:25)
-&(阅读:193次& 11:03)
-&(阅读:191次& 11:12)
-&(阅读:565次& 11:13)
-&(阅读:144次& 10:26)
-&(阅读:184次& 10:27)
-&(73字节&阅读:269次& 11:01)
-&(阅读:551次& 10:29)
-&(阅读:143次& 11:12)
-&(376字节&阅读:358次& 12:00)
-&(201字节&阅读:519次& 12:36)
-&(阅读:168次& 15:06)
-&(阅读:268次& 10:49)
-&(阅读:225次& 10:30)
-&(阅读:199次& 10:30)
-&(阅读:181次& 10:36)
-&(阅读:224次& 10:40)
-&(阅读:186次& 10:45)
-&(阅读:388次& 10:46)
-&(阅读:198次& 10:48)
-&(165字节&阅读:160次& 10:34)
-&(阅读:147次& 10:52)
-&(阅读:140次& 10:56)
-&(阅读:140次& 11:09)
-&(53字节&阅读:206次& 10:57)
-&(阅读:152次& 11:03)
-&(阅读:177次& 10:57)
-&(阅读:203次& 11:16)
-&(阅读:592次& 11:21)
-&(阅读:159次& 11:25)
-&(阅读:136次& 11:35)
-&(阅读:131次& 11:33)
-&(阅读:174次& 11:38)
-&(125字节&阅读:635次& 10:58)
-&(54字节&阅读:238次& 11:00)
-&(阅读:204次& 11:01)
-&(阅读:110次& 11:01)
-&(阅读:170次& 11:05)
-&(阅读:115次& 11:23)
-&(阅读:286次& 12:45)
-&(阅读:190次& 15:19)
-&(57字节&阅读:1513次& 23:06)
-&(394字节&阅读:402次& 11:08)
-&(阅读:133次& 11:15)
-&(阅读:363次& 11:45)
-&(阅读:150次& 11:52)
-&(阅读:163次& 12:07)
-&(阅读:149次& 12:14)
-&(阅读:156次& 13:48)
-&(87字节&阅读:233次& 11:10)
-&(阅读:153次& 11:16)
-&(阅读:132次& 11:17)
-&(阅读:196次& 11:43)
-&(阅读:132次& 12:49)
-&(801字节&阅读:212次& 13:01)
-&(阅读:339次& 11:16)
-&(阅读:202次& 11:18)
-&(93字节&阅读:300次& 11:19)
-&(阅读:168次& 11:29)
-&(399字节&阅读:239次& 11:49)
-&(阅读:195次& 11:50)
-&(阅读:134次& 11:41)
-&(阅读:161次& 11:52)
-&(阅读:140次& 11:25)
-&(104字节&阅读:154次& 11:27)
-&(12字节&阅读:205次& 11:44)
-&(阅读:183次& 11:47)
-&(阅读:136次& 13:55)
-&(阅读:220次& 12:02)
-&(阅读:648次& 12:32)
-&(阅读:147次& 15:31)
-&(阅读:144次& 12:05)
-&(106字节&阅读:215次& 12:08)
-&(阅读:153次& 12:16)
-&(阅读:125次& 12:17)
-&(阅读:156次& 12:09)
-&(阅读:183次& 12:21)
-&(阅读:240次& 12:24)
-&(阅读:204次& 12:24)
-&(阅读:200次& 12:24)
-&(阅读:191次& 12:27)
-&(阅读:331次& 12:36)
-&(41字节&阅读:1319次& 12:42)
-&(阅读:595次& 13:01)
-&(阅读:268次& 15:23)
-&(108字节&阅读:263次& 13:02)
-&(阅读:144次& 17:11)
-&(阅读:158次& 12:50)
-&(267字节&阅读:1252次& 12:55)
-&(192字节&阅读:174次& 13:52)
-&(阅读:225次& 15:16)
-&(阅读:191次& 15:20)
-&(阅读:135次& 18:21)
-&(阅读:219次& 12:57)
-&(368字节&阅读:301次& 13:04)
-&(54字节&阅读:229次& 13:05)
-&(阅读:169次& 13:06)
-&(阅读:151次& 13:10)
-&(阅读:221次& 13:22)
-&(阅读:155次& 14:06)
-&(阅读:239次& 14:08)
-&(953字节&阅读:524次& 14:57)
-&(阅读:139次& 15:01)
-&(2534字节&阅读:323次& 15:04)
-&(阅读:343次& 15:09)
-&(阅读:196次& 15:18)
-&(阅读:184次& 15:10)
-&(阅读:108次& 15:35)
-&(阅读:171次& 15:43)
-&(阅读:145次& 18:24)
-&(阅读:167次& 15:19)
-&(阅读:145次& 15:48)
-&(88字节&阅读:284次& 15:23)
-&(阅读:170次& 15:30)
-&(阅读:202次& 15:36)
-&(阅读:171次& 15:45)
-&(阅读:170次& 22:54)
-&(阅读:127次& 22:53)
-&(81字节&阅读:605次& 16:29)
-&(阅读:100次& 15:41)
-&(54字节&阅读:245次& 15:41)
-&(阅读:160次& 15:43)
-&(阅读:148次& 15:53)
-&(阅读:165次& 15:47)
-&(阅读:183次& 15:51)
-&(阅读:165次& 15:55)
-&(800字节&阅读:292次& 16:07)
-&(阅读:222次& 09:40)
-&(阅读:166次& 16:08)
-&(阅读:163次& 16:01)
-&(阅读:362次& 16:35)
-&(阅读:155次& 16:48)
-&(阅读:138次& 17:08)
-&(117字节&阅读:246次& 17:24)
-&(825字节&阅读:1801次& 17:07)
-&(120字节&阅读:211次& 20:46)
-&(阅读:157次& 18:35)
-&(549字节&阅读:259次& 09:53)
-&(阅读:281次& 10:46)
-&(阅读:804次& 20:42)
-&(53字节&阅读:190次& 20:48)
-&(阅读:542次& 21:24)
-&(78字节&阅读:210次& 21:35)
-&(173字节&阅读:190次& 21:27)
-&(514字节&阅读:149次& 21:31)
-&(阅读:139次& 20:44)
-&(阅读:190次& 21:35)
-&(阅读:159次& 21:37)
-&(阅读:156次& 23:09)
-&(阅读:156次& 16:56)
-&(阅读:119次& 22:05)
-&(阅读:132次& 22:27)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记住密码:
京ICP证040069号 昌公网安备号 法律顾问:查看: 3228|回复: 10
最后登录15/4/5积分939 点狗民币690 个注册时间10/8/21积分939帖子主题精华0UID486332
钢蹦儿VS芭芘
中级狗民, 积分 9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1 积分
狗民币:690
发表于 11/5/3 16:54
刚才看帖子 人家闺女6个月就来大姨妈 我家的那小芭比现在9个多月大了 还没动静
2 j+ d8 F. X9 I4 w6 D% _
由于我是第一次养女孩子 不明白 想请教各位粑粑麻麻 闺女多大会来大姨妈 `这么大了`是不是缺什么营养呢`
9 v+ N- P6 h. w: x+ a7 B
家里还有个臭小子钢蹦,最近总对芭比耍流氓`弄的芭比直急眼。我得防范点``别哪天不在家 俩小玩意给我生米煮成熟饭了```
最后登录15/4/5积分939 点狗民币690 个注册时间10/8/21积分939帖子主题精华0UID486332
钢蹦儿VS芭芘
中级狗民, 积分 9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1 积分
狗民币:690
发表于 11/5/3 16:57
最后登录15/5/5积分5037 点狗民币50630 个注册时间10/9/18积分5037帖子主题精华0UID499734
狗民元老, 积分 50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63 积分
狗民币:50630
发表于 11/5/3 17:26
萨摩男孩飘过~& e! K" J' k% Q
但是我家的银狐是8个月的时候来的~
最后登录14/3/22积分3720 点狗民币3656 个注册时间10/9/14积分3720帖子主题精华0UID498132
金牌狗民, 积分 37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0 积分
狗民币:3656
发表于 11/5/3 17:32
和人类一样有早有晚吧,别着急,该来的时候就来啦
最后登录14/1/3积分811 点狗民币851 个注册时间10/9/6积分811帖子主题精华0UID494257
中级狗民, 积分 8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9 积分
狗民币:851
发表于 11/5/3 22:42
家养DD的飘过!
最后登录15/1/8积分1737 点狗民币16800 个注册时间10/1/25积分1737帖子主题精华0UID383576
高级狗民, 积分 17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3 积分
狗民币:16800
发表于 11/5/4 04:10
我家是8个月来的&&好像差不多正好8个月多几天的样子 , 这个有早晚的 我同学家的苏牧一岁了才第一次&&。我家的一岁都两次了 , 给喂点豆浆豆渣之类的试试黄豆里雌激素比较高 , 别急 ! 还有觉得是不是跟公狗在一起也会刺激狗狗发情 ! 我附近一个人家养了两只母金毛别人带了公的去他那玩了次过了今天两字都发情了.......................
最后登录13/9/1积分1063 点狗民币608 个注册时间10/7/16积分1063帖子主题精华0UID467172
中级狗民, 积分 10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7 积分
狗民币:608
发表于 11/5/4 08:26
我家是9個多月& &別人說半歲至 1歲又2個月來都很正常& &別急
最后登录15/4/5积分939 点狗民币690 个注册时间10/8/21积分939帖子主题精华0UID486332
钢蹦儿VS芭芘
中级狗民, 积分 9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1 积分
狗民币:690
发表于 11/5/4 12:43
回复 6# 的帖子
这方法不错.
最后登录15/4/5积分939 点狗民币690 个注册时间10/8/21积分939帖子主题精华0UID486332
钢蹦儿VS芭芘
中级狗民, 积分 9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1 积分
狗民币:690
发表于 11/5/4 12:44
回复 7# 的帖子
最后登录12/5/3积分300 点狗民币630 个注册时间07/10/20积分300帖子主题精华0UID70894
中级狗民, 积分 3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00 积分
狗民币:630
发表于 11/5/6 11:37
表急 没事 我家1岁4个月才来的
最后登录13/8/18积分11684 点狗民币8534 个注册时间09/12/28积分11684帖子主题精华0UID370086
青铜元老, 积分 116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16 积分
狗民币:8534
发表于 11/5/6 11:50
不用急,该来的自然会来~
论坛助手:
金毛犬 相关帖我和修女姨姥娘
我和修女姨姥娘
按:姨姥娘走了20年了,在我的记忆里,她却一直挥之不去,有时候想到深处,就特想把与姨姥娘之间的故事写出来,却一直没提起笔,在我的心念里,属于我和姨姥娘的记忆,是那么神圣与庄严,似乎只有特别的心境与时间,才值得回忆的长河尽情流淌……
近日办公室的同事间传阅《我和爷爷》的故事,诱我忆起姨姥姥和我之间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突然想把与姨姥娘的故事写出来,于是有了这些文字。
关于童年的记忆,是从姨姥娘那里开始的。
似乎从记事起,我便发现自己跟周围的小伙伴不一样,周围的小伙伴都有爸爸妈妈在身边,而照养我生活的,只有姨姥娘这样一个老人,哦,严格一点说,一开始,还有我的太外婆----姨姥娘的母亲,不过那个时候,太外婆已经近100岁高龄了,眼花的几近失明,基本看不到我的样子,大约因为这个,我好像很少跟她老人家有什么近距离的接触,只记得她偶尔会怜爱地对我说:“来,妮儿来,让我摸摸。”然后伸出肉皮都已经松弛的双手,在我脸上和身上摸来摸去。然后说:“哦,又长高一点了。”除此之外,就是我大约快上小学的年龄,太外婆去世后亲戚在院里子哭丧的场景。其他的,竟然都模糊了。
但关于姨姥娘的记忆,一直非常清晰,至今幼年时期的许多细节都历历在目,不知道是否感情加深了这种记忆。我在姨姥娘身边,一直长到上小学的年龄,7周岁左右的样子,按说年数并不是太多,但在我的记忆里,却是那么温馨绵长。
修女姨姥娘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恩分享的网友)
姨姥娘大名好像是叫陈希璟,和她的美丽名字一样,姨老娘是一个身材高挑、面容白净、有着一颗鹅蛋脸的女人,虽然我4的时候,她已经80多岁,但年轻时浓眉大眼的清秀容貌依稀可见,终年一身灰色或白色的衣服,却掩饰不住她圣洁的气质。十几岁时见到年事已高已经身材挺拔的姨老娘,我经常想:如果嫁人的话,她已经可以嫁一个好夫家,因为她不仅漂亮,而且那么贤惠温婉,好像从来不会发脾气,从来都是那么闲不住。
然而,姨老娘没有选择嫁人,而是一辈子做了“天主的女儿”,成了一位修女,自从13岁皈依天主教后,直到96岁(98岁?)去世,终身未嫁。早年的时候,据说她是呆在的,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坡里教堂是我们山东西部最大的教堂,德国人建的,曾经在革命史上留下了庄重的一笔。解放前后,教堂的宗教活动被迫终止,估计姨姥娘就是那个时候,又回到村子里继续修女生活的。但这些,我都是听周围的人说起而已,不曾求证。但从听说姨姥娘与教堂的关系之后,我便对坡里教堂多了一份情结,可惜后来去看的时候,教堂的一部分已经成了小学,其余没有拆掉的建筑则被封了起来,只能隐约透过某个缝隙看到里面很白的雕花的屋顶。
  坡里教堂位于定水镇坡里庄。是一座结构完备、功能齐全、建筑精美的天主教堂,是山东西部最大的教堂。
  坡里教堂1882年由德国传教士开始兴建,1889年落成,1909年附属设施全面完工。据《聊城地区志》记载:清七年(1881)德籍神甫安治泰和奥籍神甫福若瑟到阳谷县坡里庄传教,次年购地建堂。到光绪十五年(1889)教堂建成,教务得到迅速发展,遂成立坡里本堂区,辖阳谷镇、范县、观城、、等地堂口。1933年,经罗马教廷批准成立阳谷宗座监牧区,主教府设在坡里教堂。1939年,阳谷监牧区升为宗座代牧区。1945年,阳谷代牧区升为主教区。1947年,因战争等原因教会活动基本终止。
  坡里教堂为欧洲哥特式建筑群,砖木结构,坐北朝南,是一座由8栋西式洋楼相互连接组成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包括大教堂、修士楼、修女楼、育婴堂、修道院等等。外环以二层圈楼,楼下地下室相互贯通,院内群楼峙立,计有自成体系的院落19个,楼房300间,礼拜堂以白铁皮覆顶,建筑规模宏伟、壮观,工艺精制、构思巧妙,是中西方建筑的代表作。教堂现存房间200余间,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
  1928年1月,在坡里教堂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最早的一次农民革命暴动,为后来鲁西北地区的革命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引自360百科
姨姥娘在附近村子里属的上有点口碑的女人。一方面,这大约她是一个终身未嫁的修女,另一方面,应该就是因为她的善行了。大约因为信仰的原因,她是一个极其善良的女人,稍微有点余力,就会接济比她境况更差的亲戚乡邻和教友,哪怕是个讨饭的人,素昧平生,她见了都会尽量厚待人家,仅仅在我的记忆里,她就不止一次地把一个乞丐领回家给人家沏红糖水喝(要知道,那些红糖是她自己都不舍得吃的,只舍得给我吃的!),还用微薄的积蓄买那个乞丐讨来的粮食,虽然,她并不是那么缺粮食,因为她是有地的。
包产到户后姨姥娘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庄稼地,但她因为年纪大了,就给她的侄子一家-----我的表舅舅和舅妈种,某种意义上,因为这个地的关系,姨姥娘与表舅舅一家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可以说,虽然没住在一起,但吃的粮食,基本都是从表舅舅家拿的,我也经常在表舅舅家吃饭,因为表舅舅家有我的两个表哥五个表姐,大部分时间里,我是三个小表哥表姐的跟屁虫。
(图上这个“花卷子”图片是我从网上下载的,顺便感恩提供图片的不知名网友,这才是正宗的玉米面蒸出来的馒头)
但表舅舅家的饭并不好吃,因为子女多,他们的生活比较艰苦,一年到头难得吃上白面馒头,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吃一层玉米一层白面做的“花卷子”甚至玉米锅饼或窝头,那个时候的玉米可不像现在市场上买的玉米面食一样细腻可口,因为是原生态的,吃起来是非常划嗓子的,经常弄的喉咙那里很不舒服,难以下咽。除了“花卷子”之外,一年四季也吃不上肉,有个萝卜白菜就馒头吃就算改善生活了。
所以,除非迫不得已,我是轻易不想在表舅舅家吃饭的(不过现在想起来,他们在养育那么多子女的情况下,还让我分吃他们有限的粮食,我的内心充满感恩),总是尽量在姨姥娘家吃饭,姨姥娘家虽然也吃不上肉,但至少比表舅舅家吃的好。至少,可以吃到姨姥娘自己养的鸡下的蛋,还可以吃到腐乳和红糖。
因为基本没有菜下饭,姨姥娘经常买些腐乳给我吃,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在博文《腐乳》中有一段记录。
那个时候还没有多少条件炒菜吃,即使炒,也不过是偶尔炒个自种的白萝卜、笋瓜等有限的两三种蔬菜,肉是一年到头难得出现在餐桌的。于是,一块腐乳,就通常成了难得的美味,记得那个时候,腐乳大约是两分钱一块,姨姥娘的房子就紧靠着大街,每次那个卖腐乳的在房后吆喝的时候,如果适逢家里的腐乳快吃光了,姨姥娘就会赶快拿起盛腐乳的玻璃罐子跑到屋后去买,喜欢热闹的我当然也总是跟屁虫一样粘着她过去,眼看着姨姥娘把钱递给卖腐乳的人,再眼看着卖腐乳的人用筷子把方方的、红红的腐乳从桶里夹到姨姥娘的罐子里,肚里的馋虫都要被四溢的腐乳香勾了出来…..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副业收入,真不知道为什么姨姥娘每次卖腐乳都能拿出钱来,只知道买回来的腐乳,姨姥娘是决计舍不得吃的,都一块块进了我嘴里,而我,却怎么吃都吃不够……
就这样,在姨姥娘身边的日子,似乎腐乳从来不曾离开过我的生活,隔三差五就可以享受一次,读小学后,回到父母身边,由于更为拮据的境遇,腐乳渐渐淡出了生活,变成了温暖的记忆,后来离家住校求学,餐厅的饮食生活加上有限的生活费,腐乳一度成为可望不可即的乡愁……工作后,有了自己的收入,腐乳不再是什么奢侈品,可以三罐并两罐地往家买了,花色品种也多了许多选择,只是,思念中的姨姥娘,从未有机会跟我分享过,腐乳与童年生活的那种链接,却让我珍惜又珍惜…….
红糖大多是亲戚或教友来看她时送的,因为她年轻时经常接济亲戚或教友,亲戚或教友们对她都非常感恩,偶尔会拿好吃的来看望他们,红糖便是其中之一。但因为那个时候红糖也是难得的美味,姨姥娘都不舍得吃,基本都给我吃了,有时候是给我冲糖水喝,有时候则是放在粥里给我吃,现在想起来吃粥的情景,还有种想掉泪的感动----因为白面粥也是难得的美味,姨姥娘给我烧粥的时候,会有意烧的相对浓一点,这样,我和她用一个碗吃的时候,她就可以在粥的中间划一条线,我吃的那半拌上红糖,她吃的那半则什么都不放……
偶尔还可以吃到苹果,当然也是亲友看望他们时带来的珍惜美味,姨姥娘是决计不舍得吃的,通常只是蒸了给我和太外婆吃,我年幼,太外婆则老的咬不动生苹果,蒸熟的苹果正适合我们两个。还记得每次蒸苹果的时候,姨婆婆还会照例问我:“Limin(我的小名),你还想吃什么?”然后尽量按照我的口味做饭。
有时候还可以吃到烙的面糊饼,面糊里放上鸡蛋,烙出来黄洋洋的,喷香诱人,或者吃上饺子,韭菜鸡蛋的,全手工的,有时候姨姥娘做饺子不提前给我说,做好后,就会在胡同周围到处喊我“Limin,吃饭啦!”让我回家就看到流口水的惊喜!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恩分享的网友)
正儿八经的肉是一年到头吃不上的,实在没有那个经济实力,不过好在周围的人都穷,大家似乎并不觉得不吃肉有什么不正常的。好在,没钱买肉吃,大自然却会在每年夏天给我们一季恩赐,那就是麦收前后,会有很长时间的蝉鸣的时间,而蝉的幼虫----我们那里叫“”-----是我们那一带最值得期待的肉食,捉回家之后,用盐腌个几天,无论是煎着吃,还是煮着吃,蒸着吃,炸着吃,都是那么美味,所以,虽然农村的夏天又热又脏,想到可以吃到“杜拉龟”,我和小伙伴还是很期盼它的到来,尤其盼着“杜了”快点叫起来,因为这意味着有肉可以吃了!当然,捉“杜拉龟”是项技术活,对眼力和运气的要求都很高,姨姥娘那个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捉“杜拉龟”并不在行,而我年龄尚幼,也不大会捉,这样的美味,对我和姨姥娘来说非常珍稀。自然,姨姥娘几乎全都省给了我吃。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至少在吃的方面,童年的我是非常幸运的,至少我在姨姥娘家,能吃上鸡蛋,还能吃上红糖、腐乳和改善生活的其他好吃的,而我的妹妹在父母身边却未必吃的这么好-----除了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公平提供的“杜拉龟”外!
在姨姥娘家,除了吃之外,我的生活还有比较独特的一面,至少每天要跟着姨姥娘祷告这份经历,就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拥有的。当然,这说不上幸运与不幸运,只是非常独特而已。
因为姨姥娘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而那个时候坡里教堂已经废弃,祷告活动没有正儿八经的场所了,姨姥娘和周围为数不多的几个教友就商量着早晨集合到“临时教堂”里祷告,大约因为大家都有农活要干,得赶很早做完祷告活动才行,所以,每天早晨,姨姥娘都要很早起床,风雨无阻,当然,我也会跟着一起去,倒不是姨姥娘非要求我这样做,而是我一个人不敢在家里继续睡觉,胆小的我,总是觉得天色未明前姨姥娘黑漆漆的房顶上会有鬼脸一样的东西,太可怕,宁愿从热乎乎的被窝里钻出来跟姨姥娘去祷告,在祷告的“临时教堂”里,我因为生性乖巧,学念经学的快,经常被教友们夸的很不好意思。
晚上也是要祷告的,但晚上就不必去“临时教堂”了,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电灯,教友们大都是老人,农村的路况又不好,磕着碰着太容易了。所以,晚上大家都是两两结伴念经的。记得跟姨姥娘结伴的是一个比她更老的老婆婆,大约家里没有梳子,经常刺着头,看上去像现在的钢丝爆炸型,而且念经时经常犯困,经常念着念着“为我当亲”就头点的像小鸡吃米一样瞌睡了,这个老婆婆因为年龄太大了,还很容易尿裤子,平时都要用尿布的。那个时候,对这个老婆婆就这些滑稽的印象,至于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则记不清了。
除了早晚的“必修课”,一日三餐前姨姥娘也要祷告,饭端上桌后,必然要在额头和胸前边划十字边念“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阿门”,才开始吃,一开始我看不懂,有时候甚至觉得滑稽,但不敢在姨姥娘面前有任何调侃的举动,因为姨姥娘虔诚的样子让我感觉她在做一种十分神圣的工作,我不敢有任何不敬。
因为每天都耳濡目染姨姥娘祷告,小孩子的机械记忆力又强,很小我就会念一些祈祷文了,这让姨姥娘非常骄傲,她从内心里希望我成为一个天主教徒,据说很小的时候,我就受了洗,圣名叫“罗撒”,我也一度很珍惜这个圣名,觉得自己已经是天主的孩子。
除了会有意识地夸奖我会背祈祷文之外,日常生活中姨姥娘也会特别对我进行“相信天主”的教育,比如,我做了不好的事情,她就会说“天主都看着呢。”听的我就不敢再犯。再比如,我怕黑的时候,姨姥娘就说:“天主保护着你呢。”还教我念“万福玛丽亚,天堂是我家,圣母抱着我,耶稣领着我。”还教我害怕的时候就念这个祈祷文,有时候还真挺管用的,念着念着就不怕黑了。
因为对姨姥娘深信不疑,我长到很大,大到都快上初中的时候,都一直坚信,我做的任何事情天主都能看在眼里,而且会保护我不受伤害。后来回到父母身边,父亲喝酒后经常发酒疯,每次他快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我还会吓的跪在家里贴的一张圣母像前祈祷圣母保护我父亲回家后不打母亲,不发酒疯,虽然几乎每次都没用,我还是对圣母深信不疑。
姨姥娘因为信仰天主教,对于积德行善有着非常朴素的意识,在她的生活信条里,人不仅不能做坏事,还得常做好事,诚实则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做不到,就不是一个好天主教徒,天主就不喜欢了,死后就不能升天堂了,还可能下地狱。因为有这样的信念,姨姥娘对自己品行的要求简直到了苛刻的程度。除了我上面提到的尽力帮亲戚教友和乞丐外,还特别诚实地对待别人,姨姥娘住的村子在一个集市旁边,每五天一个集,有时候姨姥娘赶集买东西的时候,摊主哪怕多找她一毛钱,她回家发现了也必然要送回去,要是当天送回去时已经散集,找不到人了,她等到下个集也要重新去找摊主还钱,否则就会心有不安。
姨姥娘有时候还会诚实的不识时务,讨人嫌。听母亲说,当时还在生产队劳动的时候,因为是按工时记工分,大家都想办法磨洋工,偷懒,只有姨姥娘实在的要命,别人都在地头上休息,就她一个人在烈日下头也不抬地干活,弄的别人很尴尬,因为姨姥娘是小脚,在外面干一天活后回家经常累的头昏脑涨,但还是不改老实的本性。后来负责给生产队喂猪,每天都需要熬很多胡萝卜做猪食,那个时候大人都吃不饱,母亲在旁边看到姨姥娘熬出一锅香喷喷的胡萝卜,馋的直流口水,想跟姨姥娘讨了吃,平时对母亲疼爱有加的姨姥娘却坚决不肯给母亲吃,说那是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受姨姥娘的影响,我很小也对“天堂”很有情结,也会想办法做好事,觉得这样才能让天主喜欢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去买一个小店里买本子,本子是4分钱一个,我买了两个,给店主一毛钱,结果店主找给我6分钱,我当时没仔细看,见到等在其他地方的姨姥娘才发现店主多找了四分钱,立马就折回去还给了店主,因为八十年代初4分钱还是不少的,激动的店主把我夸了又夸,还激动地连声说我“长大了准能考上大学!”,当然,更骄傲的是姨姥娘,仿佛看到自己的教育已经开花结果,多次跟别人说起这件事。
除了品行上的朴素教育外,姨姥娘还会重视我的读书启蒙教育,记得很小的时候,她就教我数数,一开始的时候,我始终数的不多,大约也就是数到20左右吧,可是有一天,姨姥娘在做饭的时候,我突然开窍了,一个人躺在床上,数到20之后,没有照例停下,而是试着往上数,数到29的时候,我一停顿,姨姥娘就一边烧火一边告诉我,到30了,数到39,就告诉我到40了,这样逢整十就提醒我,提醒了几次,我似乎找到了规律,竟然一下子数到100了,很有成就感,姨姥娘也跟着开心的不得了。
大约快到读书的年龄,姨姥娘又买了本子和笔,让当时已经读三年级的表姐教我识字,记忆中表姐第一次教我的是“不”“会”“好”“坏”四个字,还教错了一个,后来顶多又叫了“大”“小”等几个简单的字,其他的,就大概没了,基本等于没教,我上学前仍然基本是不识字的。但认这几个字的经历,却让我对读书产生了好感。
姨姥娘重视教我念书识字的这段经历,后来被我写进了自己的第二本专著扉页,可惜编辑排版的时候,因为嫌篇幅太长,给我删减了,完整的版本如下,这个主题(早期阅读)的专著,目前我正在写更新更完整的版本,希望到时候,能把写给姨姥娘的这段文字完整地放进去:
谨以此书&&献给
我远在天堂的姨婆婆-----
一位虔诚、圣洁、执着的修女
您用朴素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启蒙方式
把积淀了一生的为人为善的信念传递给了我
我最初的自主阅读
就打着您信仰的烙印
偎依着您读《圣经》简写本的情景
至今都在记忆中散发着余温
我没有成为您期望的天主教徒
但我一直在努力
用您期待的善良与美好
去面对周围的人,身边的事
因为我知道,
只要我保持一颗火热的心
善待他人,善待生活
我怀念的泪光里
就有您盈盈的笑……
然而,现在推断下来,姨姥娘当时让表姐教我识字,却不仅仅是为我的读书做准备的,应该也包括她希望我能看懂经书吧,因为我上小学以后,她不止一次地把圣经的普及本《古经大略》《新经大略》以及天主教的《要理问答》等经书拿给我看,那个时候的我也的确爱读书,还真把这些书都读了,读了之后,对天主教的信仰也更深了。可惜,到了初二,我学了《社会发展简史》,发现人是猴子变得之前,原来从经书里获得的那种世界观突然被彻底颠覆,我不再信仰天主教,再后来,读了更多“无神论”的书,有时候还跟信仰天主的小舅舅理论,姨姥娘一定很失望,但她从没有就这个信仰问题跟我纠结什么,而我,随着年龄渐长,对天主教也有了更丰富的认知,虽然后来没有再次皈依,但始终对这个教派有种情结。
丰富与温暖
虽然在姨姥娘身边的生活算不上多富足,还有点清规戒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她身边的经历是温暖而丰富的,因为每天早晚和三餐前的祷告之外,我的大部分生活自然随意,无拘无束。
一般来说,吃完早饭,姨姥娘还在收拾碗筷,我就会一个人从家里跑出去,出门就到处都是玩伴,我们在一起捉迷藏、踢毽子、丢沙包、过家家、玩泥巴、掏鸟窝、糊云灯、做各种小手工、或者想着办法找乐子,虽然那时没钱买玩具,我的童年生活有着金钱买不来的幸福感。
跟小伙伴玩的不开心时,我就会跑到表舅舅家去找表哥表姐玩,舅舅家因为孩子多,生计艰难,表哥表姐很小就要负责去地里给牛割草,三个人,每个人一个筐,我没有筐,就被舅妈指派着跟年龄最小的五姐或者筐最大的二哥搭伙割草,谁先割满谁先回家,回家就意味着可以自由地玩了。
虽然割草的任务对于我们这几个孩子来说有点强制性,不是那么自由,但一旦背着筐出发了,我们说说笑笑还是很开心的,特别是比赛起来,谁也不甘示弱,有时候还会非常投入地一头扎进玉米地里,冒着细嫩的脖子被玉米叶的边缘划的火辣辣的不舒服,非常认真地找适合牛吃的草,割的开心的时候,还会把筐底按的很紧实,再专门寻一些漂亮的草,很长的那种,放在筐上面可以垂下来的,非常漂亮。当然也有不想割的时候,这时就会想办法偷懒,特别是跟二哥搭伴的时候,他就会把筐子下半截的筐壳用木棒垫起来,直接往上摞很漂亮的长草,一筐装满后,看起来很漂亮,实际上下面部分是空的,只花了半筐草的力气。这种行为,虽然不是我想出来的,但显然是属于作弊的不诚实行为,现在想起来很奇怪的是,一贯觉得应该对天主诚实的我,竟然不曾揭露过二哥的行为,大概是怕二哥生气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恩分享的网友)
孩子都是属于大自然的,虽然经常跟表哥表姐去割草,可以说几乎每天往地里跑,还是感觉去不够,即使是不需要割草的时候,还是会跟小伙伴一起跑到地里去玩,有时候是顺便掐点大葱的葱叶吃,吃的时候把小眼睛一闭,手里一边把葱叶压扁卷成卷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卷,卷葱叶,葱叶不辣韭菜辣”,然后一下子放到嘴里,很陶醉地嚼下去,虽然有点辣,但绝对比现在的各种零食美味。
有时候还会地里找杏树或桃树等果树苗,因为农村的庄稼和蔬菜是用粪肥浇的,不排除有扔掉的杏核或桃核被扔进了粪肥里,找到杏树苗或桃树苗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至少我和小伙伴就找到了好几颗,找到后我们就小心翼翼地挖下来移回家种在院子里,并梦想真的会长成果树结出果子来,因为那个时候吃到水果太难了,一般都买不起。还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小一岁的远方表弟一起移回家一颗苹果树,就种到了他家,他还信誓旦旦地说:“等结出苹果来了,我就喊你来吃苹果哦。”后来当然没结出苹果来,因为这种移栽的小苗基本是很难长大的,但后来我们考了同一所大学,或许他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我想起来,却感觉很亲切。
八十年代的农村,基本还没有通电,姨姥娘在的村子也不例外,没有月亮的晚上,通常是一片漆黑,但我在在姨姥娘身边的“夜生活”,却没有因此黯淡无光,因为那个时候,稍微有点月亮,就会比较明亮(记得我识字后,还在月光下看过书!),不需要念经的时候,我就可以出去跟小伙伴在村子前面的沙坑旁捉迷藏,或者串门听大人说话。当然,更为温暖的记忆,则是夏天的晚上和姨姥娘在一起的时候,因为姨姥娘会带着我去小河边,给我在地上铺一条席子,让我在上面睡觉,她则一边和别的女人聊天,一边用芭蕉蒲扇给我赶蚊子,有时候我听着听着他们讲的话,就模模糊糊进入了梦乡,醒来的时候,则已经在姨姥娘的怀抱里,是她拿着席子抱着我回家的路上,现在想来,这种感觉除了温暖之外,还稍稍有点愧疚,因为那个时候姨姥娘已经八十多岁了,不知道抱我会有多吃力,其实她原本可以不抱我的,喊醒我就是了,显然是她不愿惊扰我的睡眠!
除了关于跟着姨姥娘河边纳凉的记忆外,每天跟姨姥娘的日常生活也很美,虽然我们一老一小的活动范围很小,从未出过那个小村子,但姨姥娘会给我讲很多可以穿越时空的故事,可惜现在的很多故事内容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跟我讲,每个女人长到几岁,都要裹脚的,裹的时候,要把很多白布缠住脚,疼的要命,但再疼也得受着,否则裹不出小脚,就嫁不出去。每每都听的我十分害怕,生怕大人让我裹脚,好在,最终也没人来要求我裹脚。可惜,姨姥娘裹了一辈子脚,却始终没想着去嫁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恩分享的网友)
姨姥娘整天惦着小脚,连出远门都不方便,却从不闲着,不是帮表舅舅家做活就是帮母亲做活。记得有一阵子母亲经常买多纺织厂淘汰的棉线,好像是擦过机器的,上面很多油污,而且都是线头,但洗干净再把线头接好还是可以织成粗布的,母亲就把这些棉线拿到姨姥娘家来,让姨姥娘帮着打理,有很长一阵子,姨姥娘有空就拿出来这些棉线来打理,先把线头接好,再洗好,然后缠到织布机梭子里的“笼梳(音,我不知道学名叫什么)”上,然后再在笨重的织布机上织成粗布拿给母亲。因为姨姥娘只有一大间正屋和一间小屋,我们的生活都在正屋里,包括做饭和睡觉,庞大的织布机有时候要占据三分之一的空间,按说很限制我们的生活活动,但我还是很喜欢,我喜欢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姨姥娘织布时有节奏的甩梭子的声音。还喜欢看姨姥娘在纺车上纺线的样子,煤油灯灯火如豆,姨姥娘在昏暗的灯光里,一只手摇着纺车,一只手一张一弛地扯着棉花碎,脚边的纺锤渐渐变得单薄,纺车上的棉线则渐渐饱满,那情景,简直是一首诗。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恩分享的网友)
当然,更常规的活儿,则是帮表舅舅一下做农活“后勤”的情景,因为我们那一带以小麦为主要食粮,每年收割麦子都需要用到一种捆麦绳,我们那里的土话叫“要子(音)”,“要子”可以买,也可以自制,表舅舅家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只能选择自制,自制“要子”的任务,就落在姨姥娘身上,我因为闲着没事,也经常给姨姥娘打下手。做“要子”是一项很辛苦的活计,程序多,出活慢,经常搓的手生疼。做要子的时候,要先把麦秸秆在水里浸透浸湿,这样拧起来才不容易断,然后再一小缕一小缕地拿出来,稍微对折一下(但不需要对折的很严格,以便两股绳先后续麦秆,这样做出来要子好看,也不容易从续麦秆的地方断落),分别把两股绳轮流上劲,然后把后面的手一松,两股绳就自然成麻花状了,一段一段如是反复这个过程,搓到一定的长度,一根要子就可以收工了。
(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个人相机,这是网上下载的图片,感恩分享的网友,我和姨姥娘做的腰子,其实不如这个均匀好看,我们用的是麦秸秆,颜色黄洋洋的,也更粗一些。这个可能用的是稻杆。)
我除了会帮姨姥娘做要子外,还经常跟她一起播蓖麻子,因为那个时候吃的是蓖麻油,表舅舅家每年都会种一些蓖麻剥出来榨油。剥蓖麻的活,也是我跟姨姥娘做的,这东西不是那么好剥,剥的时候经常被刺着手,但跟着姨姥娘干活,好像再难也是很温暖的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恩分享的网友)
每到赶集的日子,姨姥娘还会给我两毛钱,让我赶集的时候花,怎么花,完全任我自由支配,我非常享受这样的安排,也非常珍惜这两毛钱,每次拿到这宝贵的两毛钱,还没到集市上,就开始计划怎么花更合算,通常的做法,是买一毛钱的瓜子,再买一毛钱的核桃,核桃五分钱一个,一毛钱买两个,算贵的,但那种美味至今记忆犹新,工作后自己有钱买核桃了,反而买不来那种味道了。
这两毛零花钱,是童年的我最富足的生活体验,因为回到父母身边后,就基本没有零花钱了,就连过年拿到的几元压岁钱(最高的时候拿过9.5元),也经常被父母收了回去。上初中后开始吃住在学校,除了了带粮食外,每周父母顶多能给我1元钱,这一元钱中的6毛4分钱要用来交葱花油盐钱(其实不用这么多,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比较精明,故意让我们多交的,这是后来我们才知道的),还有大约两毛要用来买水,零花钱几近于无。
不知不觉在姨姥娘家住到快读书的年龄,大约妹妹这时候也三岁多比较好带了,父母决定把我接回家读书,虽然家离姨姥娘住的村子很近,那我学前对父母的印象,只有他们从姨姥娘家看我之后回家的背影,那个时候我总是很想父母,特别是当姨姥娘的邻居们跟我开玩笑说“住姥娘家住大头了”的时候,我就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像个没人要的孩子,特别渴望回家,也的确回家住过几次,但回家后,又会觉得家里很陌生,仿佛家是妹妹的,不是我的,又会盼着赶快回姨姥娘身边,到了姨姥娘身边,住久了,或者有什么委屈了,又会渴望回家。所以,当初父母决定正式把我接走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不情愿的感觉。
可是正式回家以后,才读了几天书,我就在家呆不住了,非要再回到姨姥娘身边,于是跟父母闹着把我送到姨婆婆村上去上学,父母不同意,我就使劲闹,有一次表舅舅家的大表姐来家里做客,我还想跟她回姨婆婆家家,为此坚决拒绝去学校,母亲没办法,只好和表姐把我拖到了学校,到了靠近教室的校门口(因为当时的学校墙可以说是破壁残垣,有好几个“门”),我当然不想进去,于是就地撒泼打滚,母亲和表姐拉也拉不住,个别同学来拉我,我还骂他们。一直闹到上课铃响教我的杨老师进教室的时候,见我在那里撒泼,很生气,当下就把拖进教室,放到讲台上,打了我两教鞭,当着同学们的面教育我,大意是,现在不好好读书,长大了“要砸一辈子土坷垃”,还可能被运到大沙漠里去,最后给我树榜样说:“你看人家东头的运池,一开始也不想上学,现在都考上五年级了!”,后来,不知道是杨老师的这些道理发生了作用,还是怕继续闹下去太丢人了,我终于同意坐到座位上了,但跟老师提了一个要求,让她把我妹妹叫来,杨老师倒是好说话,很快就差同学把我妹妹叫来了,我看到妹妹之后,让她坐到我的座位上,自己就往外走,杨老师很诧异,问我怎么要走,我竟然天真地说:“让我妹妹替我上学就行了啊,我要去我姨姥娘家!”
后来姨姥娘家当然没去成,学还是要照上的,好在还有周末,因为姨姥娘家距离我家的村子不远,周末我就经常步行过去,姨姥娘每每见了我,也总是激动的恨不得把所有的好吃的都拿出来做出来给我吃!周日傍晚我不得不回家的时候,姨姥娘则会有几分失落。有一个周末,虽然下雨,正好是集,我便叫堂哥一块儿跟我去姨姥娘家,可惜去了没多长时间,到了快吃饭的时候,姨姥娘刚做好美味的菜饼,堂哥就要走,我只好跟着堂哥一块走,姨姥娘不舍得,就在后面追我们,结果因为天雨路滑,把胳膊摔坏了,好长时间没恢复好,这件事现在想起来还挺让我心疼。
偶尔姨姥娘实在想我了,也会颠着小脚步行去我家看我,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话,有时候她的到来就会给我意外惊喜。大约一年级的一天,我刚从学校回到家,就见姨姥娘坐在正门的椅子上,桌子上放着一个橘子,柜子上还放着几张煎饼,原来是有人送了姨姥娘这些东西,她想到我没吃过(她自己估计也没吃过!),就急着给我送来了,这是我第一次吃橘子和煎饼,第二次吃到这两种美食,就是上大学的时候了,因为家里不会有条件买这么稀罕的东西的。
姨姥娘做的一手好活,都八十多岁了,做千层底的布鞋还针脚均匀,细密有致,鞋面搭配的特别漂亮,我小时候穿的鞋,基本都是她做的,姨姥娘总是还没有等我把现有的鞋子穿破,就把新的鞋子捎过来了,一直供应我到初中毕业,后来我读了师范,臭美了,看不上布做的鞋子了,姨姥娘也九十多岁做不动了,才开始正式穿买的鞋子。
当然,姨姥娘不仅给我做鞋,还给妹妹做鞋,但听母亲说,姨姥娘其实有点偏心,因为她给我做的棉鞋,又厚又漂亮,给妹妹做的棉鞋,就有点薄了,这个我没考证过,但即使真的这样,我想也可以理解。毕竟,姨姥娘没带过妹妹,和妹妹的感情肯定不如对我深厚,有点偏向我也可以自然的。
可惜,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去看姨姥娘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连周末和假期都不是经常能过去。因为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又给我生了小妹妹,两年后又生了弟弟,两个嗷嗷待哺的小毛头,缠的妈妈没法下地,与此同时,因为新添了人口,家里的地越来越多,农活仅靠父亲和腿有残疾的老爷爷(父亲的祖父,因为爷爷不养自己的父亲,老爷爷一直跟着我们过)根本忙不过来,我自从大约8岁,妹妹从大约5岁起,就要跟着大人下地干农活,在家也要帮母亲带小妹妹和弟弟了。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顶多9岁的样子,就要和6岁的妹妹一起帮父亲和老爷爷收麦,连续忙很多天,一天到晚泡在地里,又脏又累又热,还不敢叫累,因为父亲非常暴躁,如果我们怠工,他就会发脾气,甚至迁怒于母亲,我们只能跟在大人后面埋头干活。所以,小时候我特别怕放麦假、暑假和秋假,因为这些假期意味着极其繁重的劳动。
当然,即使不是假期和周末,平时上学,除了冬天的少部分日子外,也不会很闲,那个时候我们那里都要种棉花,种棉花是非常费功夫的农活,需要打药、打叉,我还小不会打药,就要帮大人给棉花打叉,有时候上午放了学都要先去给棉花打叉,然后才能回家吃饭。打叉让我恐惧的地方不仅仅是炎热之下的劳累,而是棉花地里总会有棉铃虫,我是最怕虫子的,看见虫子就吓的两腿发抖,可是跟着父亲干活,不敢表达自己的恐惧,否则他会生气我的矫情。
对农活和照顾弟弟妹妹的参与自然让我没有了去看望姨姥娘的时间,弟妹多,身为老大,不仅要承担一些家庭的担子,还要被要求让着弟弟妹妹,与学前在姨姥娘家无忧无虑独享一份爱的生活相比,内心的落差是可想而知的,越是不能去看姨姥娘,越是想念她。
不过,如果姨姥娘生病了,我还是可以去看望的,母亲也是姨姥娘养大的,和姨姥娘感情很深,姨姥娘生病,她自然觉得有责任去照顾,但四个孩子在身边,她常常走不开,照顾生病姨姥娘的事情,有时候就落到了我身上,大约上初中前后的时候,有一次姨姥娘生病,正是假期,母亲就让我去照顾她,一连住了好几天,我原以为不能胜任的,没想到到了姨姥娘家以后,看到姨姥娘躺在炕上不方便下来活动,为了给姨姥娘弄吃的,我竟然会烧饭了(原来我在家只负责分担农活和照顾弟弟妹妹,做饭是不用插手的,不曾学过做饭),还摸索着学会了烙饼,而且是在没人教的情况下,这种本领的获得连我都感到神奇,不知道是不是爱的力量使然。但这样过去照顾病中姨姥娘的记忆,就这么有限的一次,估计的确就这一次吧,因为那时姨姥娘虽然近90岁了,但身体很好,并不是容易生病的那种。
我考上师范以后,因为一跃从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读书时可以每个月领大约40元的饭票生活了,基本不怎么用家里拿钱供养,但我不是很舍得花,几乎每个月都会结余一点饭票,再加上每次都拿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会有40元钱,领到后会有一种成为“小富婆”的感觉。当时一个远方表哥跟我一个学校读书,他就住在姨姥娘村上,而且距离很近,偶尔我就用结余下来的钱或部分奖学金买点入口即化的糕之类的让他带给姨姥娘。
大约师范二年级的暑假,我决定把姨姥娘接到家里去照顾,母亲当然支持,于是,大约一个暑假的时间,我都可以和姨姥娘呆在一起了。白天,一日三餐,我端给她吃喝,在她需要照顾的时候给她必要的照顾,晚上,就让她跟我睡一个房间,按说可以天天在一起了,我们都应该感到满足才对,然而,让我惭愧的是,更满足的是姨姥娘,却不是我,我竟然偶尔会不耐烦起来。
因为姨姥娘年纪大了,耳背了,眼睛也不是那么好使了,跟她说话已经有点吃力,偏偏她闲着没事,又特别喜欢跟我说话,那个时候我已经决定从师范往上考大学,在家会见缝插针地复习,姨姥娘却总喜欢拉着我说话,而且说的很多话都是“老掉牙”的,我听了,既觉得可笑,又觉得浪费时间,就经常不耐烦起来,有时候还带搭不理,姨姥娘却似乎并不介意我的冷漠反馈,照旧喜欢说个不停,让我没法安心看书学习,让我一度很闹心,当然,烦乱一阵后,我又会后悔,觉得这样很对不起姨姥娘,但一到事头上,学习上进的功利心又战胜了自己的耐心,以至于整个陪姨姥娘的假期,自己的心情都复杂又矛盾。
还有一点让我惭愧的是,姨姥娘那个时候经常便秘,在伺候她大便的时候,需要用开塞露,有时候还会弄到手上,我虽然每次都会给她看似贴心的照顾,心里却有点嫌脏,特别是她因为年事已高,脑子有点糊涂了,偶尔大便时就会把整个裤子脱掉,如果适逢家里来人,就弄的我很尴尬,虽然嘴巴上不忍怪罪她,却有点不那么舒服。哎,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至极,老人拉扯我那么多年,能有几个晚年的日子,我却摆出世俗的功利和文明心,不能宽容、耐心地陪伴她到底。
临近我暑假开学,因为父母没时间继续照顾姨姥娘,不得不让表舅舅把姨姥娘再接回去,得知这个消息后,姨姥娘很是伤感,幽幽地说:“哎,你开学了,我就享不上福了。”一时间,听我的突然很难过,更加后悔自己偶尔对姨姥娘的不耐烦。更让我难过的是,我没想到,这次跟姨姥娘分别之后,下次再得知姨姥娘的消息,竟然已经阴阳两隔!!!
开学后,我如期返校,姨姥娘也被表舅舅接走了。返校后的我,因为要迎接考大学的预选考试,名额只有1%,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我的学习也更加拼命,本来学校就在离家60多里跟河南接壤的小镇上,交通又不方便,原本我就因为和父亲关系不好很少回家,甚至一个学期都回不了两次,因为赶着复习,就更不愿意回去了。
可是到了冬天后,天气越来越冷,看到宿舍的姐妹有的开始学织帽子,我突然想给姨姥娘织一个过冬的帽子,但不知道尺寸,一个周末,就决定骑自行车回家量量姨姥娘的头围。周六终于在天黑骑到家,吃完饭回自己房间收拾东西时,见弟弟妹妹都在,我就顺便问最近有没有姨姥娘的消息,不知道她身体怎么样了,没想到大妹妹和小妹妹都不说话。当时弟弟大约五六岁的样子,看到她们不回应,就说:“死了!”说了这个字之后,又想想起什么似得,赶紧补充说:“啊,没,我没说!”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弟弟口无遮拦,又一看看到大妹妹他们紧张的样子,顿时明白发生了什么,“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边去东屋找母亲,母亲一看,什么都明白了,也跟着哭了,一边流泪一边对我说:“怕耽误你学习,没敢去学校给你送信儿。快一个月了。”消息得到确认,我更加悲痛,一边大哭一边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一边劝我,一边跟我讲了实情:
你姨姥娘被接回去后不久,就越来越不行了,后来就发展到卧床难起,医生也检查不出什么毛病,就说是年龄大了,老病,也没什么治疗的办法,就这样躺了很多天,身上都起了褥疮,姨姥娘就是不愿意合眼,嘴巴里总是不停地喊你的名字,想见见你,可是我们考虑到距离你上学的地方远,又不愿意耽误你学习,没敢去学校叫你,就跟你妹妹商量着让她假装你去看你姨姥姥,但你妹妹不敢。你姨姥娘就一直撑着,估计她一面在等你,一面在等神父来。后来等到神父来了,她就走了。
听到母亲讲到姨姥娘至死都在念叨我、希望看我一眼的细节时,我更加控制不住自己,回到姨姥姥和自己呆过的小房间,一个人在那里哭了一夜,一边哭一边想姨姥姥对我的各种好,再想到自己偶尔对她不耐烦,很多复杂的情绪聚拢在心头,异常的难受……原本,我是个胆子极小的人,村里哪怕不那么认识的人去世了,我都会害怕好几天,可是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房间,怀念着一个视我如生命的老人,竟然没有一点害怕的感觉。
姨姥娘的去世,是我第一次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原来总感觉死亡距离自己很远,不曾体会亲人的死亡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姨姥娘这一去,方才知道,死亡意味着我再也没机会回报她的爱了,再也没机会听到她唠叨了,再也没机会看到她的音容笑貌了,从此,世界上,再也不会有这么爱自己的老人……
后来母亲在家里收拾姨姥娘的遗物,我悄悄地把姨姥姥生前随身携带的念珠和一个胸牌收藏起来,我不知道我私自留下这些会不会让天堂的姨姥娘不开心,但我非常想把它们带在身边,从老家到省城,从省城到上海,我去过、生活过的地方,姨姥娘这有限的两件遗物,都一直陪伴着我。
但我始终没追问过母亲姨姥娘的坟在什么地方,也没有追问姨姥娘到底是哪天去世的,也就是说,我再也没用当地传统的礼节----当众痛哭和上坟烧纸的方式----公开表达过对姨姥娘的念想,这并不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姨姥姥就一再叮嘱我,哪天她去世了,不许我哭着悼念她,只许我念经。我知道,即使我不念经、只是哭她,她在天堂也不会有什么异议的。可是我还是不想当众去哭,自己也说不清是为什么,也许,我不想让自己和姨姥娘之前的感情,接受世俗的评判,也许,生性内敛的我,宁愿冒着被误解为不孝的风险,选择更私密更随心所欲的怀念方式。
虽然没有当众死去活来的哭,也不曾上坟拜祭,去世之后的姨姥姥,却一直与我同在,在心里,在梦里,在我的文字里,在我讲给女儿的故事里……
姨姥娘,天堂的您,也会这样想起我吗?
听母亲说,妹妹生下来才三天,姨姥娘为了减轻母亲的照养负担,就把我接过去抚养了。因为那个时候父亲在河南的一个砖窑上给人家烧窑,家里只有残疾老爷爷和母亲两个成人。没有精力又种地又带两个孩子。
“妮儿”是我们那一带对女孩子的称呼,“来”是我们方言中虚词,大约就是怜爱的意味吧。
那个年代,我们那一带的女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基本是“没有名字”的,嫁了人的,别人就会跟着夫家的姓,喊“老薛家”“老李家”什么的,姨姥娘因为没嫁人,别人没法这样叫她,就叫她“大璟”,或者按辈分称呼她“姑奶奶”“姑娘”什么的。小辈问长辈的名字,有时候也会被视为不孝,我也没敢多问过,只记得母亲说过姨老娘叫“陈希璟”。
可惜那个时候照片不是所有人都能照的起的。姨姥娘就好像没有照过照片,至少我一张也没看到过。我自己整个童年也只有两张黑白照片,还是从爷爷家和表舅舅家镜框里看到过的,后来也都没有了。
大约九十年代改成小学的应该,原来教堂是一部分是初中,我姥娘家在坡里村,八十年代在我坡里村读过一学期小学,还不是在教堂那里读的。
我们那里叫“杜(du)了(liao)”
母亲出生11个月左右,她的亲生父亲就去世了,因为婆家人很难相处,姥娘不得不改嫁给后来的姥爷,先后又生了五个儿子,母亲则一直由姨姥娘拉扯大,连姓都是跟着姨姥娘的。当然,姥娘是姨姥娘的妹妹,也是这个姓。
那个时候还没实行义务教育,每一级都要考,考上五年级很不容易的,因为我当时所在的一年级,还有复读了五六年的大个子。
我的更多文章:
( 20:30:39)( 06:59:10)( 21:57:22)( 06:57:18)( 13:00:26)( 07:05:16)( 16:43:02)( 16:38:39)( 14:26:27)( 20:37:3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狗狂犬病发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