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习针灸头针的进针深度。

针灸初级教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针灸初级教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刘刚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三针疗法(三三进针手法)
论“三三”进针手法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95)
目的:介绍“三三”进针手法的内容。方法:将“三三”进针手法按照进针过程分成三个步骤,详尽阐述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对该手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结果:“三三”进针手法临床操作规范可行。结论:“三三”进针手法体现了针灸手法注重针感和变化的良好结合,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丰富针灸手法内涵、弘扬针灸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针灸;手法;三三进针手法;
针刺手法作为传统针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针灸技能。针刺手法作为针灸学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蕴含了从古至今广大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古人对针刺手法十分重视,如《针灸易学》云“不知难不在穴,在手法耳。明于穴而手法不明,终身不医一疾。”《神灸经论》也认为:“用针之要,先重手法,手法不调,不可以言针灸。”近期对于针刺手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认为,针刺手法机理缺乏规律性、系统性的研究结论[1]。对针灸手法的规范性研究认为,目前针刺补泻手法操作缺乏统一性[2],主要原因在于临床操作规范不明确。既往的针刺手法研究多集中于捻转、提插、补泻手法,但究其本源是一种行针手法,单就进针手法而言,则缺少详细的论述。本文所论述的“三三”进针手法是一种进针方法,操作中注重针感和变化的良好结合,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丰富针灸手法内涵有重要的意义。
刘刚,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先后师从我国青年针灸专家孙忠人教授及我国著名针灸专家、岭南针灸学派代表人物靳瑞教授,深得“靳三针”疗法真传。作者根据靳瑞教授诊病捻转进针特点,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三三”进针手法,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卫生、少痛、针感强、手势靓等优点。临床操作证实,“三三”进针手法能够增强针感,提高临床疗效,体现针灸学手法精华,现将“三三”进针手法总结如下。
“三三”进针手法是一种单手进针方法,此方法将进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配合相应的操作要领,单个穴位的进针时间在3秒钟左右。
一、持针要点:
“三三”进针法属于单手进针方法。手持针柄的下1/2处,拇指、食指在上夹持针柄,用于发力、捻转和行针;中指在下,接近针根的位置,主要负责调控进针方向,辅助进针。此法持针有便于发力和捻转操作的特点,符合无菌操作原则,利于手法的进一步发挥。
&&& 二、进针的三个步骤
步骤要诀:刺、捻、行。
进针特点:无痛进针、突出针感、自然连续、动作优美。
1、第一步骤:刺。
针灸产生痛觉的第一个环节是针刺通过皮肤的过程。快则不明显或不痛,慢则疼痛明显,剧烈,难以忍受。“刺”的目的是达到快速无痛的进针,减少疼痛。
&&& 操作:快速刺破皮肤,使针尖进入皮下(未进入肌肉组织)。操作过程占全部过程的1/6,约0.5秒。
&&& 年轻人、女性、皮肤弹性好、质地细腻的患者,可以通过“刺”,使针尖直接进入皮下。老年人,皮肤干瘪、弹性差、质地坚韧粗糙、皮下有节结的患者,“刺”,不能直接刺入皮肤时,就应使用“压”的方法。“压”法进针指力需要持续保持,不能松懈,松懈后再发力就会产生痛。如果还不能进入皮肤,可以配合小幅度捻转,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步骤“捻”。
&& &2、第二步骤:捻。
针灸治疗强调“气至而有效”,针刺人体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感觉。针刺在肌肉组织里是酸、重、胀的感觉,刺中神经是麻和放电感,产生疼痛是由于刺中了血管或末梢神经。“捻”的目的是加强针感,促进得“气”,气至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操作:针尖进入皮下(刺),或者在透皮的末段(压),就可以实施捻操作了。向下进针,同时配合捻转,进针和捻转速度要均匀一致,不可过快过慢。进针到达需要的深度后,停止进针和捻转的操作。操作过程占全部过程的2/3,约2秒。进针过程中,力量不可以松懈,手指不可以离开针柄,精神集中,细细体会,强调“治神”。
3、第三步骤:行。
“行”是指行针,施以大幅度的捻转手法。目的是加强针感,巩固得“气”,催“气”远行,振奋经气,畅达经脉,提高临床疗效,是“三三”进针手法的最后一个环节。
操作:进针达到需要深度后,停止捻转。将中指离开针柄,与其余四指呈握空拳状,用拇指指腹和食指挠侧缘挟持针柄。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挟持针柄做单向旋转,达到食指中节指骨的舒适位置后稍作停顿,食指带动中、环、小指做迅速伸掌动作,利用拇指指腹和食指挠侧缘挟持针柄做单向旋转。手掌接近平伸时,手指离开挟持的针柄,此时打开虎口,伸展五指,压低手腕,并保持片刻。整体动作连贯似“凤凰展翅”或“大鹏扶摇”。此过程占全部进针过程的1/6,约0.5秒,要求持针松紧适度,动作优美自然。
“三三”进针手法是笔者临床应用多年的针刺手法心得,对于增强针感,提高临床疗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当今针灸临床治疗多采用电针,而忽视手法和针感,笔者临床采用“三三”进针手法,强调重视针感的获得,使患者在进针过程中就获得了良好的“得气”感觉,减少了留针过程中为了促进得气而反复提插捻转的次数。同时“三三”进针手法强调指力的练习,只有较强的指力才能保证“刺”的环节顺利进针,正确应用“三三”进针手法“刺”和“压”的环节可以较好的避免针刺过程中的疼痛。虽然进针分为三个阶段,但是强调整体连贯,灵活运用,不可拘泥于形式,配合“凤凰展翅”或“大鹏扶摇”的手势,充分体现了手法的精华,给旁观者以美的享受,弘扬针灸文化。
[1]陈雷,郭义,席强,等.针刺手法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55-7.
[2]刘堂义,剻乐,杨华元,等.针刺手法操作规范化研究[J].中国针灸,):356-8.
发表于: 15:12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刘刚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刘刚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刘刚大夫提问
刘刚的咨询范围: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损伤、交叉韧带断裂、肩周炎、踝关节扭伤、半月板损伤、步态异常、脑梗死、脑出血、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盆底功能障碍、运动损伤、肌肉韧带损伤。养生保健培训相关分类:
热点城市养生保健培训分类:
广州教育培训所有分类:
&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针灸头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