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郁闷是什么意思郁闷?

为什么抑郁症的人想要自杀?
来源:爱福清网综合
  问:为什么抑郁症的人想要自杀?
  观点1:抑郁症患者情绪持续低落,正是为了摆脱这种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逃避眼前的世界而走上了不归路。
  精神抑郁症患者容易产生幻觉、错觉,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思维联想缓慢、动作减少、食量明显减少或增加、体重骤减或骤增、睡眠障碍、心肺功能减弱(常伴有心率不齐,情绪极度悲伤时易伴有呼吸困难症状)、情绪低落症状昼重夜轻(情绪消沉以清早为主)、丧失兴趣、以及自我评价过低。
  患有抑郁症的人分为遗传型和后天型,而轻度抑郁症是由前者,即患者个体内遗传基因引起的,具体表现为持久的自发的情绪低落。
  抑郁症患者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常表现出不合群的现象,感到生活没有希望,自己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异类,时常会出现孤独的感觉。
  抑郁症患者容易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不能与他人很好的融合,可能是由于某件事情的打击而患上抑郁症,也有可能是由于个体性格较强遭到他人排斥从而引起的抑郁症。
  患上抑郁症应早疏导,早治疗,不能带上有色眼镜去对待抑郁症患者,如果发现身边有人近期长时间情绪低落,请及时带到心理咨询室或是医院处接受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决不能轻视觉得抑郁不是病,不管他,以为过一会就好了。
  有严重自杀企图的人还应进行电休克治疗。
  观点2:去年认识一个喜欢写作的朋友,因为都是古龙迷,很谈得来,后来知道他有抑郁症,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大学肄业,尝试过一个人去外地打工,差点死在外面,因为极度敏感,同事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引起他恐惧和害怕。后来住院了,家里没什么钱,无法承担长期的治疗,选择了出院,回到家里,网络是他唯一能够跟人交流的工具和平台,他有才气,文字很细腻,却从没在纸媒上发表过文章,在网络上发了一些文章,也没什么人看,很低落,我能明白他的低落,我的情况和他差不多,投稿数次均被毙稿,给出版社投稿也是石沉大海,在网络上发一些文章,虽然签约了虽然数字出版,却没有任何名气,也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而背后,是信心,因为这些所谓的失败最容易打击一个人的信心。
  他自杀过几次,割腕、自残,在网上闹失踪,让大家都担心,失踪一段时间,换了个身份又回来,有些神经质,我劝过他,劝他积极治疗,他说没钱,我劝他多出去走走,别闷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他说他害怕,害怕跟人打交道,我说你必须走出来,越是害怕越是压抑,他不要,他宁愿写着没什么人欣赏的小说,谈个自认为是恋爱的恋爱也被女朋友家里拒绝,我能理解女方的家长,作为父母,怎会安心将女儿交给一个有抑郁症的人,他没工作,没收入来源,靠父母养着,一句话可能让他自残,谁都不会让自己女儿和这样的男子交往。他时常在网上抨击着婚前同居的女性,很多次我劝他不要这样,不是每个婚前同居的女性都是不贞的,人有七情六欲,不要这么压抑。
  任何劝都是无用,今年七月,因为受不了他的压抑,我离开了他建立的群,这个群有好几个像他这样的人,气氛过于压抑,动不动以自杀威胁,让我也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面对抑郁症患者,除非有极强专业技能的人能开导,不了解这种病症的人无法深入和开导,和他们接触,要注意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他们很容易被一些他认为很敏感的字而受到刺激。
  观点3:据估计,约有60%-90%的自杀死亡者患有抑郁症,有2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自杀想法萦绕于患者脑海,挥之不去。这与患者神经生理活动异常具有密切关系,绝非单纯思想问题。患者并非真心不想活,所以在刚开始想到自杀时会对人有所暗示或发出求救信号,例如感叹“活着没意思”、“还是死了好”、“我想活,但不是这种活法。”如果家人朋友不予重视、及时送医,患者最终会因为不堪忍受患病状态和自杀念头而走上不归路。
  自杀欲是抑郁症的重要特征。自杀行为在抑郁症初期、中期乃至恢复期都可能存在,且“具有严密的计划性、隐秘性和伪装性。”患者可能一方面自称已经康复,不再愁眉不展、寡言少语,反而谈笑风生、活泼好动,令家人放松警惕甚至由衷高兴,另一方面却暗忖方法、静待时机以便成功自杀。部分患者在一次自杀未遂后,还会再度尝试。所以,家人和医护人员应保持高度警觉。
  小部分具有易激惹症状的患者可能在暴怒、绝望等激情状态下失控伤人、毁物、杀人。小部分患者在自杀前因为怜悯子女、配偶无人照顾而先将家人杀死。还有小部分患者在迫害妄想或嫉妒妄想支配下杀人。
  观点4:其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非常的痛苦的,自己对于一件事情会想得很深,也会纠结的很久。即使自己会有最好的朋友,但是,也不想跟他们说。就是自己一直这样抑郁着。其实的抑郁症的人,在大众面前表现的是非常乐观的,但是一旦沉浸了自己的世界就会变得很孤独,就像身边没有朋友一样。
  身边也有一位叫轻微抑郁症的朋友,他在大众面前就是表现的很快乐很乐观的样子,但是一旦到了家里面就表现得心情非常的低落,感觉什么事都是针对他的,所以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
  所以我们要理解有抑郁的朋友,今天在生活上给他们帮助,关心她,和体谅她。
  观点5:
  1.生活环境因素引起的自卑情高以及内向等原因。
  2.出身社会大小团体引起的激烈竞争以及巨大压力。
  3.得不到身边朋友同事亲人的认同以及关心,一个人习惯久了。
  4.对于群体活动引起的社交恐惧症等。
  这些常见的都会引起自杀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不加阻止,后果非常严重。
  对于这些,善于开导,多参加群体活动以及公益性实地活动,寻找诉心的人,充满自信,心情放开。也可以通过旅游等休闲方式来缓解症状。阅读道家佛家典籍以及心理健康书籍达到修身养性的目地。严重可以通过心理医生以及药物治疗。
  其实最主要的是心态。
大家都知道斗鱼TV经常有很多梗流出,这些梗全部是当红主播的一些骚…
但是她究竟有什么才华谁也说不出来。为什么那么火?恐怕阿冷背后的强…
我们都知道,每年的12月25日,就是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很多人总是看到…
peanut和faker其实是英雄联盟战队里面的两个选手,由于平时经常在…
小编在翻看微博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梗很多人再问,其实就这几天来看,…
抖音上有一首歌开头是英文321,也就是three two one,那么这是什么…
游戏里面有很多氪金的地方,但是如果你有了一个信仰,那么肯定运气…
最近微博上有一个厕所偷拍哥火了,起因就如果他的名字一样在厕所偷…
前两天冯唐一篇名为《如此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男人》的文章在网上火…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为什么郁闷?
&&&&&&&&&&&&&&&&&&&&&&&&&&&
为什么郁闷?
余虹教授的跳楼自杀成为学术界近日热烈议论和强烈关注的公共事件。在余虹的博客上我看到,逝者生前听到最多的词便是“郁闷”。“郁闷”一词成为中国当下的状态之一,一个郁闷的民族,一种郁闷的文化,一种郁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一种郁闷的意识形态。在我的身边,好多人也动不动就说自己很郁闷,郁闷好像已经成了一个时代的典型情绪。余虹在《我与中国》中写道:
“个体信仰与国家权力的冲突与紧张历来就在,但如何在现代条件下解决好这一问题,现代国家如何为个体信仰的自由提供制度性的保障仍然是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难题。至于个体命运与经济改革的残酷冲突有目共睹,如何将发展的硬道理变成发展的科学而保护弱势个体,也是令人头疼而非一说而就的事情。而文化中国在几经劫难后,已满目虚无,人们在失去价值归依与意义指向后不知何往。当代中国人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郁闷”,该词最为准确地表达了“我与中国”的关系。郁闷是一种压抑而又难以发泄与倾诉的情绪,一种理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这显然是国人当代生存晦暗昏茫的症候”。
由此可见,这种“欲说还休”的郁闷困扰着很多中国人。不管是底层百姓还是大学里的知识分子,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都会与郁闷不期而至的遭遇。我觉得,导致郁闷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社会发展的外在速度与个体心灵的冲突。比如知识分子,他们天然的拥有心灵自由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可是,现在的科研体制和学术氛围却无视心灵世界,年复一年的科研工作量统计表抽空了学者的人文情怀。只有不停地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才能睡个踏实觉。论文的压力成了梦魇般的魔幻,谁能保证年年都发表大量的核心期刊论文呢?且不说论文是否有价值,有限的期刊和大批需要发表论文的学者之间的数量失衡,必然导致供需的矛盾,引起系列的问题。当然,这对于教育评价体制也是一个大难题。如果取消那种以论文作为评价标准的体制,又如何对庞大的教师队伍进行考核和晋升呢?在进退两难的困境中,知识分子只好变成炮制学术论文的机器。两眼昏花的知识分子要么早衰,要么处于亚健康状态。郁闷的情绪就是普遍的写照。
如今,大学理性指向工具理性,大学作为培养精英的场所已经被追名逐利的世俗倾向取代。理想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光芒日益黯淡,良知已经贬值,如今的大学既无法固守精神和品格、保证学术传统的纯正,又无法真正做到对社会的负责。“人”的观念的淡漠,工具理性的盛行,大学正在失去它安身立命的家园。它们被浮夸风式的学术与体制化的职称与做假的测评所取代。所以,一个真正卓尔不群的知识分子很难找到精神的归宿。在现实利益和学术泡沫的浸淫下,学者大面积地迷失了精神的栖居之所。博士和博导接二连三的跳楼自杀事件,凸显了大学体制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知识分子最密集的地方,何以灵魂如此脆弱不堪呢?如何才能更加健康地生活,更加充满情趣地进行学术研究,更加有效地调节好工作、学习、娱乐和锻炼的矛盾,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生活在现行大学体制下的学者的严峻课题。
郁闷,还与生活空间的逼仄有关。世界是广阔的,也是精彩的,除了大学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人生的内容还有很多。在胡河清自杀之后,学者王晓明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书斋不是一个学者最后的归宿,也不是幸福的唯一依托。”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应该为知识分子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血液,不要把自己隔绝在社会生活之外。培养一些颐养生命的爱好和兴趣,比如旅游、健身、集邮、唱歌等等,可以调节和缓解巨大的科研压力,有效地驱除不良情绪的纠缠。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什么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了这样的雅兴和情调,恐怕郁闷的情绪就会烟消云散了,我们的大学里就不会到处听到郁闷的倾诉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冲突一方面来自恨父母把我培养成这样的性格,导致了抑郁;责备父母无意识地给了很多枷锁,需要我出人头地,给了我沉重的压力;恨父母从来不是真的爱我......
所以,抑郁那会,每次听到“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时,我觉得是种讽刺。特别责备父母,觉得父母从来都不是爱我的,而是带有条件爱我的,希望我能出人头地才去爱我的。当这种责备不断强化的时候,就变成了:恨,然后又不断强化恨,最后变成了惩罚父母:与父母断绝联系,或者通过自我攻击来惩罚父母。02 实现不了父母的理想
实现不了父母的期望,我们开始自责、内疚。因为父母还有很多亲戚、很多朋友都在和父母比较,我也感受到父母也不认输,他们只想第一,我应该为父母争光的,让他们脸上有光的。
我们也想变成他们期望的孩子,他们理想中的好儿女:事业有成,光耀门楣。因为我们只有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才会爱我们。所以,潜意识其实还是我们想获得父母的爱。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的民族,中国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孝,而是在孝的同时,却又被孝所束缚。”
所以,当我不能成为他们想要的那个优秀的孩子(其实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只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且不符合实际而目标受挫),不能实现父母的期望,特别是这个时候我还抑郁了。我开始内疚、自责,然后不断暗示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就越来越强化这种情绪,演变成:恨自己;然后继续强化,最后变成越来越恨,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然后开始了:自我攻击。03 父母无法理解我们
当回到过去和回到未来都无法做到时,我们个人没有任何力量,于是向外求助。向外求助的第一步肯定是自己最亲的人:父母。
当求助于父母时,因为父母对抑郁症的不了解,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内心已经崩溃。要么责备我们,觉得我们无事找事,觉得我们想多了;要么当父母看到我们意志力的瘫痪,丧失任何行为时,觉得我们是懒惰,开始不断地用他们所谓的激将法来刺激我们;再或者,父母很心疼我们,于是开始也被带入这种情绪,他们开始着急,焦虑。
责备和激将法导致了我们的愤怒,愤怒不断强化便转变成恨。他们的焦虑则导致了我们内疚、自责,内疚自责强化的结果就是恨自己,最后开始攻击自己。
所以,我们看到,恨中夹杂爱,爱中夹杂恨。二、我是如何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冲突的?
我也差不多是在接受现实之后才去处理这个冲突的。处理的办法就是:理解父母、原谅自己、原谅父母。01 理解父母
要做到明白为什么父母会对我们这样那样,为什么父母潜意识灌输了那么多价值观念给我们?其实回答这个问题,要追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父母当时所在的社会背景,他们所面临的挫折和社会的压力。
比如我的家庭,我父母对我一方面是溺爱,一方面父亲容易焦虑,所以我小时候感觉到的环境是压抑和不安全的。但慢慢学会去理解父亲之后会发现,其实父亲小时候也缺爱,因为奶奶在他9岁时就去世了,所以父亲才会这样。
父母是很难了解抑郁症的(特别是我们父母已经50多岁以上时),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要知道这个社会除了真正得过抑郁症的人之外,不了解抑郁症的人非常多,更何况我们的父母?就连我们自己也无法跟他们描述清楚。02 与父母沟通,并原谅自己
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跟父母沟通,告诉父母我做不到他们想要的样子(那不合理),而且那也并非我真正想要的。
我曾经有过多次和父母的沟通。
我跟父母说过:我不想再跟别人比较了,也希望他们不要和别人比较了。花费物力、精力,做了很多给他人看到的面子的东西,而自己过得很累很累.......为了他人的认可而活着失去了自我,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非常的痛苦...... 其实我们相比很多人来说过得都算很好了,但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比每个亲戚都好;创业不成,安安分分地工作,收入其实比起很多人来都是不错的;我没办法像那些很有钱的亲戚那样吃苦,我也扛不了那么大的压力,我就是一个女人,所以我也比不了某些亲戚;我不想那么辛苦的工作,我其实希望工作之外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业务爱好,比如读书、美食,而非工作就是全部......
也许,到了父母这年龄,这种习惯,这种根植于他们内心的价值观,我们根本改变不了,但我说出了我内心想要的以及不想要的。同时,我也告诉自己:这一次,我要为自己而活。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原谅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孝顺的,但是孝顺或者爱他人,需要建立在学会爱自己之后、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基础之上。从现在起,抛弃你所有的内疚和自责,因为无需内疚和自责,你并没有错。03 原谅父母,学会爱
其实,我也恨过父母很长时间。
第一,觉得父母不是真的爱我,我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第二,这种恨其实还是来自于自己: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而我们为了获得他们的爱,也给自己制定了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者要求太高,却达不到。然后导致无法接纳自我,把这种对自我的恨投射给了父母。
对于第二种,接纳自我就可以了。具体请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成长篇:认清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我是如何做到不在意他人看法的?》。
对于第一种,如果沟通不了,那就放下吧。能做到:不恨父母,也不被他们影响就够了。04 感谢抑郁,让我收获很多
其实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能总结很多亲子教育过程中对后代身心发展不好的经验、教训,从而学会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和我们自己的后代相处,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就经常和伦伦谈起宝宝出生后,我们的教育观:不和伦伦吵架,一定要让宝宝看到、感受到我们之间夫妻之间很和睦,很幸福,让ta学会爱,学会付出,学会合作(所以从备孕到现在我们真的没吵架过);给宝宝足够的爱,让ta不会为了获得别人的爱而失去自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从工作或其他地方带来的情绪影响家人(现在遇到情绪问题我先自己消化,消化完了或者实在消化不了我才找伦伦),而不会像过去除了抱怨什么也不做;我也坚决不会对宝宝说这个世界很黑暗,而是向伦伦学习,用善意的眼光看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让他内心充满善良和美好;要让宝宝像伦伦和婆婆一样付出后不急于要求回报、要求马上有结果,学会感恩......
这一切,与其某天后悔父母没做好,不如提前学习,当下好好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后悔;做好了现在,自己内心一定坚信未来可以做好,那么未来也不用担忧了。
所以,不后悔过去,不担忧未来,就是安安分分地把现在的每一件事做好,而非担忧后悔,连现在都过不好。因为,现在的一切将变成未来的过去,如此,循环往复,总是担忧未来和过去,这一生都过不好。
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真的可以总结出来很多经验、教训,对以后自己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今,我已经学会了爱,正如我在《我是如何做到控制愤怒》中提到的,我不再对自己、对伦伦愤怒,然后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我变成了那个我越来越爱的自己;因为不再把对自己的愤怒投射给伦伦,我学会了尊重、欣赏、鼓励他,也学会了如何去爱他。如今,我也已经学会了真正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所以正如我在《抑郁了,怎么做到不在意他人看法?》中说到的,正因为对自己的了解、接纳、认可,我可以不再为了寻求他人的认同而失去自我。
如今,我懂得了,并且真的做到了活在当下,我可以踏踏实实地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所以,我对未来充满希望,且坚信未来一定很美。从抑郁中,我真的得到很多东西:懂得并且做到了活在当下,所以不再焦虑;不再容易动怒;学会了控制自己情绪;学会了真正地爱自己,认同自己;学会了爱自己的亲人;不再强势,不再控制欲;不再好高骛远,而学会了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再急于要求结果,安安心心做好眼前的事,等待结果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
而这一切,带给我的感觉比以前我做不到的时候轻松很多很多,也安心、踏实、充实、快乐很多。
所以,别再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在自我设限。正因为你不断暗示自己:你做不到,思维改变行动,你也不愿意行动了。行动都没有,试问:你站在原地,结果能自动走向前方?
我就是就是一个历经抑郁的人,我做到了,你做不到吗?正如我怀孕的时候,前面三个月,我都很懒惰。突然有一天,看到美国的一个名人,孕期完成博士学位。如果按照这种思想: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那么,我肯定就是继续懒惰下去。但是,我相信:别人能,我也能。所以,我制定了50本书的计划,目前已经完成了40本。
所以,我一直觉得抑郁过不是一件坏事,是一个让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机会,是一个让我们自己变得真的越来越爱自己的机会。
最后,以《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一文中的一句话结尾:“和解和孝顺不代表肯定父母造成的伤害是正确的。和解和孝顺是因为我们已经成长到有力量去面对创伤,有力量去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有力量比曾经爱且伤害自己的父母更好地去表达爱。”西西的《抑郁症,我们内心的冲突》包含以下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 1. 过去回不去,未来没希望? 2. 抑郁了,为什么会恨父母? 3. 抑郁了,为什么我们想离婚或分手? 4. 抑郁了,如何与朋友相处? 5. 抑郁了,如何融入社会?温暖家园,由杰西西和伦伦创建的、个人形式的公益组织,我们不做任何盈利行为,且群友投稿获得的所有打赏都返回给原创作者(我们每周日在微信公众号有公正)。温暖家园目前有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账号。(公众号:温暖家园;id:the_warm_family)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Wa25Zd0FiRXBsdlpyVUtqOXh4RQ== (二维码自动识别)49收藏分享举报{&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isPending&:false,&contributes&:[],&title&:&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author&:&jessee&,&content&:&\u003Cp\u003E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然在狱中。“——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fd1c9a9e6d21bf0a25d84db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fd1c9a9e6d21bf0a25d84db_r.jpg\&\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450'%20height='300'&&\u002Fsv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fd1c9a9e6d21bf0a25d84db_r.jpg\&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v2-fd1c9a9e6d21bf0a25d84db_b.jpg\&\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作者|杰西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副标题|抑郁症,我们内心的冲突(二):如何处理与原生家庭的冲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前几天,朋友圈看到一篇很热门的文章:《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是的,抑郁过的人大概都知道,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伤痕,大约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家庭,尤其是亲子关系爱恨交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抑郁时,很多人都会怨恨原生家庭,其实恨背后也是深深的爱。那么这种爱恨交织在抑郁时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一、与父母关系的冲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highlight\&\u003E\u003Cpre\u003E\u003Ccode class=\&language-text\&\u003E\u003Cspan\u003E\u003C\u002Fspan\u003E01 童年带来的影响\n\u003C\u002Fcode\u003E\u003C\u002Fpre\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冲突一方面来自恨父母把我培养成这样的性格,导致了抑郁;责备父母无意识地给了很多枷锁,需要我出人头地,给了我沉重的压力;恨父母从来不是真的爱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所以,抑郁那会,每次听到“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时,我觉得是种讽刺。特别责备父母,觉得父母从来都不是爱我的,而是带有条件爱我的,希望我能出人头地才去爱我的。当这种责备不断强化的时候,就变成了:恨,然后又不断强化恨,最后变成了惩罚父母:与父母断绝联系,或者通过自我攻击来惩罚父母。\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div class=\&highlight\&\u003E\u003Cpre\u003E\u003Ccode class=\&language-text\&\u003E\u003Cspan\u003E\u003C\u002Fspan\u003E02 实现不了父母的理想\n\u003C\u002Fcode\u003E\u003C\u002Fpre\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实现不了父母的期望,我们开始自责、内疚。因为父母还有很多亲戚、很多朋友都在和父母比较,我也感受到父母也不认输,他们只想第一,我应该为父母争光的,让他们脸上有光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们也想变成他们期望的孩子,他们理想中的好儿女:事业有成,光耀门楣。因为我们只有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才会爱我们。所以,\u003Cstrong\u003E潜意识其实还是我们想获得父母的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的民族,中国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孝,而是在孝的同时,却又被孝所束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所以,当我不能成为他们想要的那个优秀的孩子(其实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只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且不符合实际而目标受挫),不能实现父母的期望,特别是这个时候我还抑郁了。我开始内疚、自责,然后不断暗示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就越来越强化这种情绪,演变成:恨自己;然后继续强化,最后变成越来越恨,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然后开始了:自我攻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div class=\&highlight\&\u003E\u003Cpre\u003E\u003Ccode class=\&language-text\&\u003E\u003Cspan\u003E\u003C\u002Fspan\u003E03 父母无法理解我们\n\u003C\u002Fcode\u003E\u003C\u002Fpre\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当回到过去和回到未来都无法做到时,我们个人没有任何力量,于是向外求助。向外求助的第一步肯定是自己最亲的人:父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当求助于父母时,因为父母对抑郁症的不了解,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内心已经崩溃。\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要么责备我们,觉得我们无事找事,觉得我们想多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要么当父母看到我们意志力的瘫痪,丧失任何行为时,觉得我们是懒惰,开始不断地用他们所谓的激将法来刺激我们;\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再或者,父母很心疼我们,于是开始也被带入这种情绪,他们开始着急,焦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
责备和激将法导致了我们的愤怒,愤怒不断强化便转变成恨。他们的焦虑则导致了我们内疚、自责,内疚自责强化的结果就是恨自己,最后开始攻击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所以,我们看到,\u003Cstrong\u003E恨中夹杂爱,爱中夹杂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bcd9decef38f2b027bebe_b.jpg\& data-rawwidth=\&568\&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8\&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bcd9decef38f2b027bebe_r.jpg\&\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568'%20height='397'&&\u002Fsvg&\& data-rawwidth=\&568\&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568\&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bcd9decef38f2b027bebe_r.jpg\&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v2-bcd9decef38f2b027bebe_b.jpg\&\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二、\u003Cstrong\u003E我是如何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冲突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也差不多是在接受现实之后才去处理这个冲突的。处理的办法就是:\u003Cstrong\u003E理解父母、原谅自己、原谅父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highlight\&\u003E\u003Cpre\u003E\u003Ccode class=\&language-text\&\u003E\u003Cspan\u003E\u003C\u002Fspan\u003E01 理解父母\n\u003C\u002Fcode\u003E\u003C\u002Fpre\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要做到明白为什么父母会对我们这样那样,为什么父母潜意识灌输了那么多价值观念给我们?其实回答这个问题,要追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父母当时所在的社会背景,他们所面临的挫折和社会的压力。\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比如我的家庭,我父母对我一方面是溺爱,一方面父亲容易焦虑,所以我小时候感觉到的环境是压抑和不安全的。但慢慢学会去理解父亲之后会发现,其实父亲小时候也缺爱,因为奶奶在他9岁时就去世了,所以父亲才会这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父母是很难了解抑郁症的(特别是我们父母已经50多岁以上时),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要知道这个社会除了真正得过抑郁症的人之外,不了解抑郁症的人非常多,更何况我们的父母?就连我们自己也无法跟他们描述清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div class=\&highlight\&\u003E\u003Cpre\u003E\u003Ccode class=\&language-text\&\u003E\u003Cspan\u003E\u003C\u002Fspan\u003E02 与父母沟通,并原谅自己\n\u003C\u002Fcode\u003E\u003C\u002Fpre\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跟父母沟通,告诉父母我做不到他们想要的样子(那不合理),而且那也并非我真正想要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曾经有过多次和父母的沟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跟父母说过:\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我不想再跟别人比较了,也希望他们不要和别人比较了。花费物力、精力,做了很多给他人看到的面子的东西,而自己过得很累很累.......\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为了他人的认可而活着失去了自我,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非常的痛苦......\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 其实我们相比很多人来说过得都算很好了,但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比每个亲戚都好;\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创业不成,安安分分地工作,收入其实比起很多人来都是不错的;\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我没办法像那些很有钱的亲戚那样吃苦,我也扛不了那么大的压力,我就是一个女人,所以我也比不了某些亲戚;\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我不想那么辛苦的工作,我其实希望工作之外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业务爱好,比如读书、美食,而非工作就是全部......\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
也许,到了父母这年龄,这种习惯,这种根植于他们内心的价值观,我们根本改变不了,但我说出了我内心想要的以及不想要的。同时,我也告诉自己:\u003Cstrong\u003E这一次,我要为自己而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u003Cstrong\u003E原谅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孝顺的,但是孝顺或者爱他人,需要建立在学会爱自己之后、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基础之上。从现在起,抛弃你所有的内疚和自责,因为无需内疚和自责,你并没有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div class=\&highlight\&\u003E\u003Cpre\u003E\u003Ccode class=\&language-text\&\u003E\u003Cspan\u003E\u003C\u002Fspan\u003E03 原谅父母,学会爱\n\u003C\u002Fcode\u003E\u003C\u002Fpre\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其实,我也恨过父母很长时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种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一,觉得父母不是真的爱我,我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二,这种恨其实还是来自于自己: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而我们为了获得他们的爱,也给自己制定了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者要求太高,却达不到。然后导致无法接纳自我,把这种对自我的恨投射给了父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对于第二种,接纳自我就可以了。具体请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成长篇:认清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我是如何做到不在意他人看法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对于第一种,如果沟通不了,那就放下吧。能做到:\u003Cstrong\u003E不恨父母,也不被他们影响\u003C\u002Fstrong\u003E就够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04 感谢抑郁,让我收获很多\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其实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能总结很多亲子教育过程中对后代身心发展不好的经验、教训,从而学会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和我们自己的后代相处,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就经常和伦伦谈起宝宝出生后,我们的教育观:\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不和伦伦吵架,一定要让宝宝看到、感受到我们之间夫妻之间很和睦,很幸福,让ta学会爱,学会付出,学会合作(所以从备孕到现在我们真的没吵架过);\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给宝宝足够的爱,让ta不会为了获得别人的爱而失去自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从工作或其他地方带来的情绪影响家人(现在遇到情绪问题我先自己消化,消化完了或者实在消化不了我才找伦伦),而不会像过去除了抱怨什么也不做;\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我也坚决不会对宝宝说这个世界很黑暗,而是向伦伦学习,用善意的眼光看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让他内心充满善良和美好;\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要让宝宝像伦伦和婆婆一样付出后不急于要求回报、要求马上有结果,学会感恩......\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
这一切,与其某天后悔父母没做好,不如提前学习,当下好好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后悔;做好了现在,自己内心一定\u003Cstrong\u003E坚信\u003C\u002Fstrong\u003E未来可以做好,那么未来也不用担忧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所以,\u003Cstrong\u003E不后悔过去,不担忧未来,就是安安分分地把现在的每一件事做好,而非担忧后悔,连现在都过不好。因为,现在的一切将变成未来的过去,如此,循环往复,总是担忧未来和过去,这一生都过不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真的可以总结出来很多经验、教训,对以后自己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我已经学会了爱,正如我在《我是如何做到控制愤怒》中提到的,我不再对自己、对伦伦愤怒,然后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我变成了那个我越来越爱的自己;因为不再把对自己的愤怒投射给伦伦,我学会了尊重、欣赏、鼓励他,也学会了如何去爱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我也已经学会了真正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所以正如我在《抑郁了,怎么做到不在意他人看法?》中说到的,正因为对自己的了解、接纳、认可,我可以不再为了寻求他人的认同而失去自我。\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如今,我懂得了,并且真的做到了活在当下,我可以踏踏实实地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所以,我对未来充满希望,且坚信未来一定很美。\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从抑郁中,我真的得到很多东西:\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懂得并且做到了活在当下,所以不再焦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不再容易动怒;\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学会了控制自己情绪;\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学会了真正地爱自己,认同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学会了爱自己的亲人;\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不再强势,不再控制欲;\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不再好高骛远,而学会了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不再急于要求结果,安安心心做好眼前的事,等待结果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
而这一切,带给我的感觉比以前我做不到的时候轻松很多很多,也安心、踏实、充实、快乐很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所以,\u003Cstrong\u003E别再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在自我设限。正因为你不断暗示自己:你做不到,思维改变行动,你也不愿意行动了。\u003C\u002Fstrong\u003E行动都没有,试问:你站在原地,结果能自动走向前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就是就是一个历经抑郁的人,我做到了,你做不到吗?正如我怀孕的时候,前面三个月,我都很懒惰。突然有一天,看到美国的一个名人,孕期完成博士学位。如果按照这种思想: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那么,我肯定就是继续懒惰下去。但是,我相信:\u003Cstrong\u003E别人能,我也能。\u003C\u002Fstrong\u003E所以,我制定了50本书的计划,目前已经完成了40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所以,\u003Cstrong\u003E我一直觉得抑郁过不是一件坏事,是一个让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机会,是一个让我们自己变得真的越来越爱自己的机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最后,以《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一文中的一句话结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和解和孝顺不代表肯定父母造成的伤害是正确的。和解和孝顺是因为我们已经成长到有力量去面对创伤,有力量去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有力量比曾经爱且伤害自己的父母更好地去表达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西的《抑郁症,我们内心的冲突》包含以下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t1. 过去回不去,未来没希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t2. 抑郁了,为什么会恨父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t3. 抑郁了,为什么我们想离婚或分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t4. 抑郁了,如何与朋友相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t5. 抑郁了,如何融入社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温暖家园,由杰西西和伦伦创建的、个人形式的公益组织,我们不做任何盈利行为,且群友投稿获得的所有打赏都返回给原创作者(我们每周日在微信公众号有公正)。温暖家园目前有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账号。(公众号:温暖家园;id:the_warm_family)\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Wa25Zd0FiRXBsdlpyVUtqOXh4RQ== (二维码自动识别)\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8:24:2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5,&collapsedCount&:2,&likeCount&:4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与父母相处&},{&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抑郁症&}],&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0,&height&:0},&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tipjarState&:&clos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35,&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6:24:26+08:00&,&url&:&\u002Fp\u002F&,&lastestLikers&:[{&bio&:&高中学渣&,&isFollowing&:false,&hash&:&b3ce222aa9acd85880dbd96c&,&uid&:88,&isOrg&:false,&slug&:&mo-yan-zhi-31&,&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团Y-Y&,&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mo-yan-zhi-31&,&avatar&:{&id&:&e5dcadadd4&,&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认真、求知、信任与相互尊重&,&isFollowing&:false,&hash&:&61d266a7e6f1fee5aefb&,&uid&:76,&isOrg&:false,&slug&:&catcher-dream-39&,&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Catcher Dream&,&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catcher-dream-39&,&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学生&,&isFollowing&:false,&hash&:&2e2deceaf0214eba1ac4d&,&uid&:445700,&isOrg&:false,&slug&:&liu-yihan-3&,&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Christina&,&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liu-yihan-3&,&avatar&:{&id&:&v2-f9a5e5529fdc&,&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8dcada96cf5812dfebe97&,&uid&:84,&isOrg&:false,&slug&:&cao-xiao-mei-85&,&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你可以不乖,你不能太坏。&,&name&:&Roxie&,&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cao-xiao-mei-85&,&avatar&:{&id&:&v2-25d2df6c40ff&,&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喜爱美食和植物 跑步爱好者&,&isFollowing&:false,&hash&:&2ae9a5861ecfcb2bc283d&,&uid&:481500,&isOrg&:false,&slug&:&hong-se-de-yun-19&,&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过好这一生&,&name&:&大红色的云&,&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hong-se-de-yun-19&,&avatar&:{&id&:&v2-20f21eab90c0b447dfe4&,&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summary&:&\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v2-fd1c9a9e6d21bf0a25d84db0x112.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inline-img zh-lightbox-thumb\& data-original=\&http:\u002F\\u002Fv2-fd1c9a9e6d21bf0a25d84db_r.jpg\&\u003E“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然在狱中。“——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 作者|杰西西 副标题|抑郁症,我们内心的冲突(二):如何处理与原生家庭的冲突? 前几天,朋友圈看到一篇很热…&,&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35,&likesCount&:49,&FULLINFO&:true}},&User&:{&jessee&:{&isFollowed&:false,&name&:&温暖家园&,&headline&:&温暖家园,旨在做最真实的抑郁症康复成长经验分享公号。我们不做精神医学,不做心理咨询,重在自救。博主杰西西真诚地与大家分享从经历抑郁症、康复、成长的经验。真诚地祝愿每一个患者都能战胜抑郁,成为自己。\n入群请加微信号:freepeng168\n微信公众号:温暖家园(id:the_warm_family)&,&avatarUrl&:&https:\u002F\\u002F50\u002Fv2-43b25bbebb8f7a4c37b2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jessee&,&bio&:&温暖家园—最真实的抑郁症康复成长经验分享公号&,&hash&:&188fd8cb17f92ea66378&,&uid&:522400,&isOrg&:false,&description&:&温暖家园,旨在做最真实的抑郁症康复成长经验分享公号。我们不做精神医学,不做心理咨询,重在自救。博主杰西西真诚地与大家分享从经历抑郁症、康复、成长的经验。真诚地祝愿每一个患者都能战胜抑郁,成为自己。\n入群请加微信号:freepeng168\n微信公众号:温暖家园(id:the_warm_family)&,&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jessee&,&avatar&:{&id&:&v2-43b25bbebb8f7a4c37b2&,&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webStickySidebar&:&sticky&,&androidPassThroughPush&:&all&,&newMore&:&new&,&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liveStore&:&ls_a2_b2_c1_f2&,&searchHybridTabs&:&without-tabs&,&isOffice&:&false&,&homeUi2&:&default&,&answerRelatedReadings&:&qa_recommend_with_ads_and_article&,&remixOneKeyPlayButton&:&headerButton&,&asdfadsf&:&asdfad&,&marketTab&:&market_tab_old&,&qrcodeLogin&:&qrcode&,&isShowUnicomFreeEntry&:&unicom_free_entry_off&,&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zcmLighting&:&zcm&,&favAct&:&default&,&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iOSNewestVersion&:&4.2.0&,&default&:&None&,&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nwebWriteAnswer&:&default&}},&columns&:{&next&:{}},&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郁闷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