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谓的哪些食物相克克有道理吗?

揭秘食物相克论真假:专家言相克仅为中国传言
| | | | | | | | | | | | |
揭秘食物相克论真假:专家言相克仅为中国传言
  “菠菜与豆腐相克,鸡蛋与豆浆相克……”“食物相克”说由来已久,相克的食谱五花八门。不少市民深信食物相克一说,甚至有人在厨房里贴挂出“食物相克表”提醒自己。书市里,各类关于食物相克的书籍,也往往被摆放在书店里的显眼位置上。传言说食物相克起源于中医,近日,由中国营养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食物真的相克吗?---食品安全专家研讨会从”食物相克“论的理论源头中医角度驳斥了”食物相克论源于中医的说法“。“食物相克论”并非来自中医“有人认为食物相克的理论是从中医来的,中医觉得很冤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系专家说。数百年前,古代医者就对食克论表示质疑,而现在“食克论”里所谓的现代科学中的化学理论,也并非来自中医。所以,现代“食克论”与中医关系不大。他认为,食物相克论调卷土重来与各类相关出版物的盛行不无关系。网络上、出版市场上很多出版物为了追求新、奇、特、玄,把食物相克渲染得神乎其神,利用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今年前八个月就出了十二本食物相克的书。出书的都是非医药、营养专业机构,不仅条目随便,内容粗糙,而且缺乏科学依据,大都是无稽之谈。“而吃饭太算计,这个不敢吃,那个不能吃,受太多信息干扰所致,就会变成”食奴“。中医的“食物相反”并非“食物相克”“从中医学的文献历史当中,有关于相反,也有关于食物禁忌的记载。”专家强调中医所说的“食物相反”并非“食物相克”,而“相反”是源自于中药药物的相反,主要指两种药物同时使用会产生一些毒性,或者一些不良反应,由此延伸有一些食物相反的历史记载。“但我们达成共识的是中医所说的物性叠加出现机体的副作用。”所谓物性,专家说,中医当中所有食品都分其性,寒热温良,饮食的这种性的叠加,我们叫物性的作用,一定作用于人体,也会发生一些副作用,我们叫做“相反”,食物“相反”。比如螃蟹与柿子“相克”说,从中医看来,“螃蟹是寒性的,柿子也是寒性的,两个寒性的东西放在一起,正好赶上你的机体是虚寒体的人,就雪上加霜,导致腹泻等不适症状。所以中国人吃螃蟹要吃姜汁,姜是温性的,帮助抵消螃蟹带来虚寒的不良作用。”谷晓红说,这是食物的相反说,它并不是指事物本身“相克”,而是与人的体质等个体因素相关,所以不能笼统说食物“相克”会导致疾病、死亡等。“相反食物”的五大特点究竟食物是如何“克”的呢?专家说,将所谓的163种统计到的相反食物进行归类分析,发现这些食品有五个特点:一是外来物种比较多。比如说胡瓜,即现在的黄瓜;番果,即今天的西红柿等等,是明清时期传到中原的,人们对它的食性有一个了解过程。二是肉食类尤其是水产品类约占“相克食物”的四成。牛肉猪肉、鲤鱼狗肉,驴肉猪肉等不能一起吃的说法,是因为肉食类尤其是水产品类食品富含高蛋白,很容易腐败,感染寄生虫,也很容易引起人体过敏。三是生食类食品。在《金匮要略》中记载:“食生肉饱、饮乳,变白虫”。专家解释说,这白虫实际上指绦虫,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好发于吃生的或未煮熟猪、牛肉习惯者,这与是否饮乳没有关系,也不是相克的问题。“中医不主张吃生泥鳅,从来没说过,也不主张吃生茄子等生吃蔬菜。”第四,发酵食品如古代腌菜等食品。第五,如食用菌等都有可能误食毒蘑菇而食物中毒等等。另外,很多食物单独食用就会出现问题,如河豚等,不能怪罪到其他同吃的食物中去。同时,近日由相关方面联合主办的“食物真的相克吗?--食品安全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营养学会专家从营养学和中医角度分别驳斥了大肆流行甚至引起恐慌的“食物相克”理论。专家们均表示,食物相克之说,根本站不住脚。从没见过食物相克病例案例被“驱逐”的豆浆加鸡蛋每天早上的豆浆加鸡蛋,曾是黄小姐家里固定的营养早餐。但黄小姐的母亲某天听说鸡蛋和豆浆一起吃是相克的之后,餐桌上再没有同时出现过豆浆和鸡蛋。这个“相克说”的理论依据是:因为鸡蛋的蛋清里含有黏性蛋白,可以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使蛋白质的分解受到阻碍,从而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这个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解释让黄小姐一家坚信不疑。专家观点食物无相克营养应全面专家对“豆浆与鸡蛋相克”这一观点,却持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专家认为,实际上胰蛋白酶抑制剂不太耐热,只要加热时间足够长,就会被破坏。所以将不同的蛋白质混合食用,有助于蛋白质的互补,不仅能提高人体吸收的营养,还可减少蛋白质被分解代谢的量,减少含氮物质的产生,降低了肾脏的负担,对机体反而有利。专家认为,食物相克只是民间说法,并无科学理论支撑,更没有实践依据,他从没有接到过因食物相克而出现健康问题的病例。我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的先导者之一郑集教授,曾对“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蟹与柿子”等14种传说相克的食物进行实验,他首先用动物实验,最后自己亲自食用,结果证明这些食物均无“相克”现象。专家说,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一般是因为食物本身存在被污染或变质等问题,或是病人本身体质与食物“相克”。“食物之间相互搭配不当产生的毒素,会致病甚至致命”纯属无稽之谈。专家表示,营养学认为,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素,因此建议摄入多样性的食物,做到平衡膳食。另外,每一种食物都不是完美的,合理搭配才能做到营养均衡。食物多中性怎会吃死人案例被伪科学耽误的“口福”沈先生的妻子有一手好厨艺,下班时等待妻子做好饭菜端上桌,是沈先生的一种生活幸福。但自从妻子买了一本《饮食相克1000例》后,每天都要花上时间仔细阅读,什么牛肉不能和土豆搭配,就连小葱拌豆腐也被打入“冷宫”,吃饭的规矩越来越多,沈先生暗自苦恼。专家观点健康者无需顾虑食物相克在规矩很多的食物相克表里,许多常见的食物组合都被“判了刑”,甚至有“吃虾喝橙汁,相当于吃砒霜”之类令人触目惊心的说法。专家说,他从没听说过有人因吃了“相克”食物而死亡的事例。专家表示,虽然有些食物在搭配中确实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成分,但是非常微量,人体结构十分复杂,能够很快就把这些不良成分分解,就算没法消化也会通过排泄清出体外。专家表示,按着“四气”即“寒、热、温、凉”来分,尽管有时两种食物之间作用相反,但并不像流传的那么玄虚。而且绝大多数食物基本是中性的,一般不会产生致命的毒素,相反很多食物混搭,可弥补营养不足。只要身体健康,不必害怕所谓的食物相克。第1页第2页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微信展示区
· · · · · · · ·
内科 白血病心脏病 胆囊息肉冠心病支气管炎糖尿病贫血口腔溃疡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过敏性紫癜 脑梗塞血小板减少肠胃高血压甲亢哮喘 增高
五官 中耳炎红眼病 咽炎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眼牙周炎鼻炎
雀斑 雀斑湿疹 狐臭荨麻疹鲜红斑痣胎记扁平苔藓皮肌炎灰指甲鱼鳞病痤疮 白塞氏病白癜风牛皮癣红斑狼疮
整形 隆下巴除皱疤痕种植牙植发美白护肤牙齿矫正瘦身瘦腰脱毛牙齿美白隆鼻吸脂塑身瘦腹部双眼皮开眼角
肾病科 肾炎肾结石尿毒症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症肾盂肾炎肾功能不全肾小球肾炎肾衰竭
不孕不育科 男性不孕不育输卵管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疾病闭经黄体功能不全输卵管堵塞不孕不育女性不孕
肛肠科 结肠炎痔疮
儿科 小儿肺炎孤独症小儿腹泻小儿气管炎小儿感冒腮腺炎多动症黄疸
肝病科 乙肝肝腹水丙肝甲肝肝炎脂肪肝肝硬化
肿瘤科 胰腺癌子宫癌直肠癌胆囊癌脑癌肺癌食道癌肾癌肿瘤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血管瘤
男科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阳痿膀胱炎阴茎延长性功能障碍生殖感染早泄包皮过长阴茎增粗淋病附睾炎前列腺囊肿卵巢癌血管瘤
性病 尖锐湿疣
神经科 癫痫脑瘫
骨科 佝偻病脊柱畸形坐骨神经痛重症肌无力风湿颈椎病骨髓炎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骨刺拇外翻腰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关节炎
妇科 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宫颈肥大附件炎阴道炎痛经人流盆腔炎尿路感染尿道炎宫外孕卵巢囊肿乳腺增生部分相克食物组合的动物与人群试食研究--《兰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部分相克食物组合的动物与人群试食研究
【摘要】:
目的:选择文献调研中出现频率较高,人群日常生活饮食常见的部分相克食物组合,通过动物投食实验后小鼠的一般状况、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长、脏器系数、血常规、血生化、主要脏器组织形态的研究分析,结合人群试食实验的一般状况和主观反应,初步研究“食物相克”组合的真伪性,为科学合理解释“食物相克”提供实验依据。
健康昆明小鼠160只(由兰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鼠龄4-6周,体重18-22g,雌雄各半。各食物组合小鼠称重后随机分成对照组、两单一食物组和混合组4组,每组各10只。每日称量投喂前后食物的重量和小鼠体重,引起食物中毒组饲养14d,腹泻组7d,待结束次日眼球采血,颈椎脱位法处死,取肝脏、肾脏、心脏及脾脏等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眼球采血40μl,血样加抗凝剂乙二氨四乙酸二钠(EDTA-Na2)即时检测血常规;眼球采血后静置,取60μl血清检测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取肝脏、肾脏、心脏和脾脏等脏器洗去血渍后甲醛固定,制作常规切片,HE染色,用光镜观察大鼠肝、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人群试食受试对象每20人为一组,男性10人,女性1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选食物组合按家庭常规烹饪方法制作,晚餐时间正常食用,实验组予以相克食物组合,对照组正常饮食,15min之内进食完毕,此前、后4h内受试对象不可食用其它任何食物。不间断定时、定点追踪记录受试者的精神状况、饮食情况、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等。相克机制为食物中毒的食物组合为期14 d,腹泻或消化道不适的食物组合为期7d。
结果显示,选择的4组相克食物组合混合组、两单一食物组、对照组小鼠比较:一般状况均正常;食物利用率和体重增长仅猪肉+百合组、韭菜+蜂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脏器系数比较猪肉+百合组心、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结果比较猪肉+百合组PLT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花生+黄瓜组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肾脏等主要脏器病例切片结果显示均无特异性变化。
经人群试食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试食期间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无异常;主观反应未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动物实验证实4组相克食物组合经小鼠投食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异常,部分实验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但对小鼠影响不突出,结合其他研究结果不能证明由于“食物相克”引起。人群试食选择的5组相克食物组合后,亦未见文献资料中描述同食导致腹泻和中毒等不良反应。因此,可初步认为所选择的相克食物组合对机体不造成影响,“食物相克“的说法缺乏可信的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155.3【目录】:
中文摘要5-7
ABSTRACT7-9
第一章 背景材料9-12
技术路线12-13
第二章 部分相克食物组合动物投食实验13-30
第一节 部分相克食物组合对小鼠一般状况、肝肾脏器系数等的影响13-19
材料与方法13-14
第二节 部分相克食物组合对小鼠血常规和血生化的影响19-24
材料与方法19-20
第三节 部分相克食物组合对小鼠主要脏器组织形态的影响24-27
材料与方法24
第三章 部分相克食物组合人群试食实验27-30
对象与方法27-29
不足及建议31-32
参考文献32-33
综述 "食物相克"相关研究初探33-44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44-45
附录146-48
附录248-53
附录353-54
附录454-62
附录562-6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本刊编辑部;王兴国;;[J];饮食科学;2008年07期
;[J];药物与人;2011年09期
王兆宏;;[J];科学养生;1998年01期
何丽;;[J];健康管理;2011年02期
湘客;;[J];东方养生;2011年09期
李华伟;;[J];医药保健杂志;2006年15期
万喜;;[J];家庭中医药;2007年07期
阿莹;;[J];药物与人;2010年10期
李明;;[J];健康管理;2010年07期
郑集;;[J];营养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薛英;谷长勤;程国富;李自力;赵雅心;周诗其;毕丁仁;;[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第12次暨中国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11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安健;岳欣;高立云;王黎霞;王建立;盛守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马卫东;张冰斌;王小波;许益民;李建国;钱怡;;[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生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王广顺;简卫国;徐西胜;郎庆雪;张喜善;王克强;曾昭训;;[A];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论文集锦[C];2001年
任先军;蒲渝;张峡;王卫东;王敏;蒋涛;;[A];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任先军;王卫东;蒲渝;李长青;郝勇;蒋涛;;[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任先军;王卫东;蒲渝;李长青;郝勇;蒋涛;;[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王德文;彭瑞云;赵梅兰;夏亚东;;[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闵凡贵;刘香梅;赵维波;王静;张钰;刘忠华;谭文雅;黄韧;;[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郭婷;范春玲;齐欣;;[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余志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徐苓;[N];科技日报;2000年
沙河市动物医院
李玉兰;[N];河北科技报;2008年
刘斌伟;[N];河北农民报;2006年
临城县畜牧办公室
侯增海;[N];河北科技报;2007年
敏敏;[N];东方城乡报;2007年
邢台市临城县畜牧办公室
侯增海;[N];河北农民报;2007年
喻京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冯爱书;[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李灿东 张喜奎;[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薛英;[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田丙坤;[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王宏辉;[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王伊宁;[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王水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吴玉杰;[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张仙红;[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曾昭冲;[D];复旦大学;2005年
颜其贵;[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茅慧华;[D];扬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金生;[D];兰州大学;2010年
李志萍;[D];吉林大学;2008年
尹华祺;[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魏蕾;[D];福建中医学院;2001年
吴剑波;[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陈晓燕;[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王明成;[D];宁夏大学;2005年
郏自明;[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田伟;[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孔祥珂;[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食物相克并不存在
食物相克并不存在
(文章有点长,没耐心的可以找带颜色的字看,有耐心的就请慢慢阅读吧)
食物相克的各种说法很流行
&&&& 关于食物&相克&(即搭配禁忌)的说法很多,自古就有,一直在民间流传。近些年,随着人们对饮食营养的关注度增强,这些内容频繁出现在报纸、网络、广播等各个媒体上。与此有关的出版物很多,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你都可以看到一排排关于食物相克、搭配禁忌之类的读物。不但版本多,而且销量看好,实际上,近年来,有关&食物相克&的书籍一直占据生活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的高位。&连续数月荣登全国生活类图书排行榜榜首&、&自2003年8月出版至今已重印10次&,&贝塔斯曼书友会2004年、2005年度生活书上榜图书,卓越网2004年、2005年度超级畅销生活书,当当网2004年、2005年度上榜生活书,荣登全国各大书城畅销生活书排行榜!&等说法随处可见。这些书的封面或古色古香,或美仑美奂,或一本正经,或危言耸听,但是,不管他它们的包装如何充满现代气息,它们的表达如何时尚,里面装的实际都是陈年旧酿&&可惜它们并不是美酒。在网上,关于食物相克的种种说法越整理越多了,从十余种到数十种,再到数百种,我相信食物相克很快会罗列至上千种之多,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几乎任何两种食物一起吃都是相克的。
食物相克为什么这么流行
& 食物相克日益流行且深入人心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古老哲学思想在国人文化传统中积淀很深,食物相克的&理论&很容易被国人理解,也很容易被接受。更关键的是,像食物相克这样的&科学知识&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那些传抄、总结、整理、传播这些&知识&的人,没有一个对这些说法进行过哪怕是最简单的验证,即吃一次试试!更可悲的是,就算有人吃过相克的食物也并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可他们还是宁愿相信这些古老且不贴谱的说法,而不相信自己的或别人的验证。以下一段对话是我的亲身经历,仔细阅读大有深意:
& 一次,我听一档电台广播节目,主持人和嘉宾说到&黄瓜和花生米相克,不能一起吃&。刚好我和该节目主持人相熟,等她下了节目我给她电话,以下是我俩简短的对话:
&& 我问:&你有没有经常吃黄瓜拌花生米?&
&& 她答:&有,经常吃。&
&& 我问:&那你发现出什么问题了吗?&
&& 她答:&没有。&
&& 我问:&那你们还说黄瓜和花生米不能一起吃?&
&& 她答:&那会不会是还没表现出来?&
&& 她的回答令我无语。面对同样一条&黄瓜和花生米相克&的说法,不同思维的人会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种人会说,我吃了那么多年也没问题,不要相信它;另一种人会说,我吃了那么多年怎么都不知道,以后可得注意了。人的思维不同则得出的结论竟然如此不同,可见真正重要的也许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思考问题的方法。
&& 更有意思的是,当我把这段对话讲给我营养班的学员听之后,居然仍然还有人问我:黄瓜和花生米到底能不能一起吃呢?到底?什么叫&到底&?还要怎样&到底&?你吃了数十年黄瓜拌花生米都没发现任何问题,这还不算&到底&?还有人建议我做个试验,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和类似问题,黄瓜和花生米既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各自又都没有毒性,大家吃了数十年也没发现有什么不良后果,还需要研究什么?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 一句话,食物相克流行就是因为大家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缺乏科学素养的人很容易被忽悠成为受害者,也很容易传谣,成为害人者。
&食物相克的来源
&&& 一些拥护者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对食物相克的一些说法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解释,试图说明其合理性,不但十分勉强,而且是不折不扣的误读,这些食物相克的说法和现代医学毫无关系,人们相信它们的原因只有一个:这些说法大部分来自中医古籍,如《食疗本草》、《本草纲目》、《饮膳正要》、《寿世保元》等。还有一些来自现代报刊杂志的杜撰。
&&& 实际上,有关养生保健的中医学古籍几乎都很有名,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们水平很高,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老而稀有。要知道,这方面成书本来就不多,能经历乱世而有幸完好保存下来的就更少,几乎每一本没有失传的养生书籍均被视为&经典&、&巨著&。显然这并不意味着真正权威,但很多人把它们当作权威用以教人。可以发现,种种说法在这些古籍中一成不变地传抄、引用、转录、汇集,从一本书转入另一本书,连一点儿争论也没有,很难不令人生疑。例如被誉为中国古代养生疗疾八大巨著之一的《寿世保元》(明代龚延贤著)中赫然写有孕妇&食螃蟹令子横生&、&食兔肉令子缺唇&、&食雀肉令子不耻多淫&、&食羊肝令子生后多厄运&等等。实际上,相同或类似的说法亦见于《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千金方》、《本草从新》、《妇人良方》、《经效产宝》等医学古籍中。相信这些荒唐的说法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相信了,但有关食物相克的说法其实和这些荒谬的说法一样荒谬!
&食物相克荒谬简析
& 食物相克的说法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乍读起来令人惊诧,惊诧于自己屡屡犯&忌&而不自知。也许最能说明这些禁忌不足信的是,那些不遵从禁忌的人吃了上述食物后安然无恙。不过,令人费解的是,有些人宁愿不相信事实,也要相信古籍。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数说法十分牵强,有些堪称荒谬。
& 有些说法显然把特殊性问题绝对化了。例如夏天炎热,人体消化能力低下,食物冷热不均或凉的食物与油腻食物同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此时不要同时食用肥肉和凉水。这是有道理的,但因此认为肥肉与凉水相克(《金匮要略》)就未免太绝对了。
& 有些说法显然是搞错了,把本来不属于搭配禁忌的问题简单地看作食物相克。虾蟹类腐败后产生有害胺类,不慎食之,极易引起过敏或中毒。如果进食前后曾食其他食物,常易被认为是食物相克。例如&虾不可与猪肉同食,损精&、&虾不可与鸡肉同食&(《饮膳正要》)、&蟹与茄子不可同食&(香港《中国农历》附食物相克中毒图解--该图出处未明,流传甚广,谬论多多)。
& 有些说法只是在某些极其个别的情况下才成立,根本没有普遍意义。例如《金匮要略》中说&生葱不可共蜜食之,杀人&。这种情况也许只能用蜜蜂采集有毒植物花粉酿成有毒蜂蜜来解释。但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并且与食物相克无关,这样的毒蜜跟什么共食都会&杀人&。《食疗本草》说&李(子)蜜合食,损五脏&,也是同样的问题。
& 有些说法虽然可以用中医食疗理论加以解释,这样的搭配可能也的确有点缺点,但是肯定没有那么严重,完全不必禁忌。例如《本草纲目》认为&狗肉与蒜食,损人&,因为狗肉性热,大蒜辛温刺激,两者同食助火;《金匮要略》认为&鸡不可合胡蒜(即大蒜)食之,滞气&,因为大蒜属火,性热喜散,而鸡肉甘酸温补,二者相左。但是蒜茸狗肉是很常见的一道朝鲜菜,鸡肉和大蒜也被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人们经常搭配,吃者甚众,从未有什么不良后果。
& 还有些说法纯属以讹传讹的无稽之谈,理论上无法解释,实践中未见不良后果,完全莫名其妙。例如《饮膳正要》认为&猪肉不可与芫荽(即香菜)共食,烂人肠&。(肉炒香菜茎是很多人爱吃的一道菜,未见肠&烂&);又说&鸡肉不可与兔肉同食,令人泄泻&(这是最常见的搭配,除非变质腐败,否则不会&泄泻&)。《金匮要略》认为&牛肉共猪肉食之必作寸白虫&(虫从何来?除非是痘猪肉,可又与食物相克何干?)。《本草纲目》认为&鲫鱼同砂糖食,生疳虫&(糖醋鲫鱼多少人没吃过?);&鸡子(即鸡蛋)和葱蒜食之,气短&(葱花炒鸡蛋谁没吃过?有谁因此气短?除非你有肺病或心脏病,可这不关食物相克的事)。《食疗本草》认为&野鸡与菌子(即蘑菇)木耳同食,发五痔,立下血&(野山鸡炖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大吃特吃)。
食物相克批判
& 以上简析试图从细节上指出食物相克的荒谬性,近年有一些人用同样的发展对食物相克的各种说法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例如《北京青年报》(日开始)曾组织各界专家,包括李瑞芬(我国营养界泰斗、主任营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马方(协和医院营养部主任)、翁维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专业教授)、王承德(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吴美云(营养高级工程师)、何计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系主任)等六人,专门就食物相克的说法进行分析批判,结论是那些说法都是靠不住的。
& 不过,这种一一批驳的做法所达到的效果显然并不好,食物相克的说法还是越来越多了。对食物相克的批判应该从根源上做起:食物相克并不存在!食物相克并不存在!或者换一种比较科学的表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食物相克是存在的。必须从根源上认识食物相克的荒谬性,才能澄清认识,还原本真。
& 要从根源上认识食物相克的荒谬性,就不能不讲文化和科学的关系。显然这又是一个复杂和深入的问题,篇幅所限我还是长话短说。过端午节的时候,除了吃粽子外,还有一个风俗也很普及,那就是在家门口挂艾蒿,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市到农村,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风俗,据说这样做可以&祛百病&,显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一种文化传统,应该没有人相信挂艾蒿之后真的就可以不得病,要想不得病还得靠科学的方法,如吃药、讲究卫生等。这就是文化和科学的区别,食物相克其实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只是一种风俗、习俗或民俗&&叫什么都好,就是不能叫科学。挂艾蒿表达美好愿望,吃粽子纪念屈原,这些都是无可厚非且宜大力宣扬的文化传统,我不是要反对传统文化,要反对的是把属于文化的东西当作科学知识来指导人们的饮食。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类的传统哲学思想有其文化价值,但生搬硬套用来指导食物选择(科学范畴)就未免会害人了。
批判食物相克的一篇课文
&& 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第5册第3单元第14课)《&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是专门否定食物相克的。它讲的是很有道理的,以下是该篇课文的摘选:
& 不洁的饮食,或者说,微生物的感染,是引起急性胃肠病的最多见的因素。可是,这个因素常常不是每个人都会注意到的。饮食过量,也是急性胃肠病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对于小儿,这个因素尤其不可忽略。但是,有时候,人们也会忽略了这个因素,而认为得病是来自其他的因素。有些食物,对于绝大部分人是无害的,但是有极少数人吃了却会发生种种不良的反应,轻则腹泻或者皮肤发痒,重则引起休克。这种反应叫做过敏反应。在食物里面,牛奶、鸡蛋、螃蟹等等对有些人是比较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东西。这种过敏性的因素有时候也会被人所忽略。
& 正是由于引起胃肠病的因素很多,有时候不易发现,所以,当某种真实的因素没有引起人的注意的时候,&适逢其会&,人们就把某两种食物的&相克&当做了患病的因素而传说开来。&适逢其会&的次数愈多,也就愈容易引起&张冠李戴&。譬如,螃蟹这种食物,是容易因为处理不好而受到病菌污染的食物,是为人们所喜爱而容易过食的食物,又是比较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因而吃螃蟹而得病的机会比较多些。所以螃蟹在&食物相克&的传说中,就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有的说螃蟹与柿子&相克&,有的说螃蟹与葡萄&相克&,有的说螃蟹与五加皮酒&相克&,说法很多。
& 关于普通食物之间的&相克&,不只有民间的传说,而且有古代书籍的记载。对于其中传闻最广的一些&相克&的食物,譬如&螃蟹与柿子&、&葱与蜜&、&花生与黄瓜&、&松花蛋与糖&,等等。曾由我国的生物化学家做过实验,用以喂鼠、喂狗、喂猴,最后并由人来试食,都证明毫无中毒现象。这当然是最有力的说明。白薯与鸡蛋或白薯与柿子也是一样,实际上有不少人同时吃过,或短时间内先后吃过,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 在我们的普通的食物中间,是没有什么&相克&的。&病从口入&的真相,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日益被人们所识破。还有的时候,病的症状表现在肠胃方面,但其真相不是&病从口入&,而是来自其他方面。&食物相克&不过是掩盖了这些真相的一块由&适逢其会&所织成的幕布而已。
&&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黄树则(),他193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38年8月到达延安,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任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1947年6月任中共中央直属卫生处处长。解放后,黄树则同志先后任北京医院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教育处处长。1952年6月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要领导,并负责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1965年6月任卫生部副部长,曾兼任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副会长。
& 一句话,这是一篇有资格且负责任的作者写出来的一篇负责任的文章。我在讲课的时候经常引用这篇文章,并且得出这样一个也许不太恰当但足以令人醒悟的结论:凡是讲食物相克的,就是初中没毕业的。
& 本人的意思很明确,即要从根本上否定食物相克,这也许还不能说是营养学术界的共识(糟糕的是前些天我从注明是&辽阳市营养学会印制&的一份宣传材料上还看到关于食物相克的种种举例,这也表明普及科学思维比普及科学知识更加任重道远),但至少专家已经表达了对食物相克的反对和批判。在日卫生部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发布会上,中国营养学会现任理事长、中国CDC的葛可佑研究员说了下面一段话:&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些研究,比如说现在有人写了一些书在市场上是很流行的,食物相克,我们正在收集一些科学依据,我们也想做一些科学实验看看是否可以取得收获,我们有了证据以后我们会向社会传达。有的人是违背了人类的基本生活实践,说土豆烧牛肉都会引起中毒,太荒唐了,而且堂而皇之的写在书上,并在新华书店出售,我们对这样的事情正在关注,也在研究&。他说的很客气,很客观,但很明确:现有的关于食物相克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 从根本上否定食物相克的存在,并不否定某些食物搭配的确不甚科学,如菠菜和豆腐,但这和食物相克毫不相干,更不能用来作为食物相克的注解,而且在医学古籍里也没有菠菜和豆腐相克的说法。
&&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今天还有人热衷于制造类似食物相克的说法,其中的一个是这样的,说黄瓜不能与西红柿同时吃,因为黄瓜含有可以破坏维生素C的酶,所以不宜与富含维生素C的西红柿(还有芹菜、花菜、菠菜、小白菜、辣椒、柑橘等)同食,否则会降低营养价值。乍看起来很有道理,但让我们了解一下真相:第一,这种酶在加热(50摄氏度以上)即失去活性,不再破坏维生素C;第二,该酶只破坏很少部分例如2%-10%的维生素C,对维生素C总体摄入来说并不足虑,从未见到(哪怕在动物实验中也行)因吃黄瓜而引起维生素C缺乏导致坏血病的情况;第三,有研究表明被这种酶破坏的维生素C仍然具有营养作用;第四,许多蔬菜瓜果中都含有这种破坏维生素C的酶(也同时含有维生素C),黄瓜只不过含量较多而已,含量较多的还有南瓜、胡萝卜等。总之,这些真相告诉我们,黄瓜即使含有能破坏维生素C的酶,也根本不足为虑!如果你非虑不可,那么你就不得不把大多数蔬菜瓜果的搭配当作禁忌。这意味着你每餐只能吃一种蔬菜,这样做也许符合《饮膳正要》提出的原则&盖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知者分而避之&,但很显然这与现代营养学推崇的平衡膳食、膳食多样化原则相违背。
&&最后,本文主要观点可见于拙作《拨开营养的迷雾》,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本书内容完全无愧于封面上的引语:一本还原了营养真实面目的书/一本传达了一种科学的、缜密的营养学思维方法的书。
有关食物相克的批评,大家还可登录中国营养学会现任理事长葛可佑教授的博客: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食物相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