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院里开的药都是卖药的药物流产用什么药

出厂价15.5元药品被医院卖213元 利润达1300%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出厂价15.5元药品被医院卖213元 利润达1300%
患者韩女士为此多支付高额药费。 湖南省湘雅二医院取药处。 图为被指1300%利润的芦笋片。 药业公司经理介绍药价上涨内幕。央视截屏图
  1300%的利润 是谁在推高药价
  CCTV-新闻 《每周质量报告》5月16日披露――15.5元出厂的药品,在医院竟卖至213元,以下为节目实录
来源:广东电视台《广东早晨》
  层层加价 药价飙升十几倍
  家住长沙韩女士半年前因为患了卵巢癌,在湖南省湘雅二医院做了化疗,化疗后,医生建议她服用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这种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芦笋片,从湘雅二医院开出来每瓶要213块钱。按照医嘱,一个月要服用3瓶,而且要长期不间断地服用。虽然在治疗癌症的药品中,芦笋片的价格并不算是最高的,但是对于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韩女士来说,每个月要花600多块钱买芦笋片,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韩女士的女儿只好四处打听,看能不能从别的渠道买到价钱便宜的芦笋片。结果让她大吃一惊,一位做药品生意的朋友告诉她,从他那里30块钱就可以买到芦笋片。
  韩女士的女儿:“我遇到一个朋友他是做药品的,我问了他一下,看看他能不能帮我买一下,然后他告诉我,这个药是30块钱一盒。我觉得相当气愤,一样的药,一个只是要30块钱一盒,一个就是在医院卖213块钱一盒。就是这个药品价格啊相差这么悬殊,我们不能接受。”
  湘雅二医院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在医院的肿瘤科记者看到,仅仅一个上午一名医生就给前来就诊的患者开了15瓶芦笋片。湘雅二医院药品采购的负责人周虹告诉记者,医院包括芦笋片在内的所有药品都是统一采购的。
  湘雅二医院主管药师 周虹:“那个东西我们不晓得,那个是国家定的价格,这个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这个价格它定的也就是213,湖南省的物价公报上。”
  周虹告诉记者,湘雅二医院所有药品价格都是经过湖南省物价部门审批的。同时,所有的药品都是按照我国目前实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采购。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办法,规定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实行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
  记者:“那这个芦笋片也是招投标买的?”
  湘雅二医院主管药师 周虹:“对。通过网上招标。”
  记者:“它的价格是多少?”
  湘雅二医院主管药师 周虹:“招标是185.22元,我们顺加是15个点嘛。213。”
  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是指药品卖给医疗机构的最高限价,一般是由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按目前我国医疗价格政策规定,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即医院购进的每一种药都可以在进价上加价15%卖给患者,照这个说法,185.22元的芦笋片就变成了213元,医院每卖出一瓶,毛利润是28元左右。
  那么,医院采购药品负责人的说法是否属实呢?记者随后查询了湖南省2010年度集中采购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格,发现芦笋片的指导价并不是185.22元,而是136元。湘雅二医院实际上的加价率达56%,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5%。这样,患者每买一瓶芦笋片,就得多掏57.4元。
  利润高达1300% 是谁在推高药价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湘雅二医院包括芦笋片在内的近百种药品都是从湖南省医药公司采购的。为了了解芦笋片的各个加价环节,记者和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来到湖南省医药公司作进一步调查。
  芦笋片的销售经理介绍,他们公司负责从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购进芦笋片,不过他们并不直接卖往医院,而是批发给其他医药公司,这些医药公司再通过和医院关系密切的医药代表销售到医院。记者和药监执法人员在这家医药公司的财务部门,找到了芦笋片的销售清单,上面清楚显示批发价格每瓶在30块钱到40块钱之间。也就是说,芦笋片从医药公司卖到医院,价钱从三四十元暴涨到了136元。
  那么,芦笋片的出厂价到底是多少钱呢?记者和药监执法人员找到了芦笋片的入库价格清单,发现从生产厂家购进一瓶芦笋片,价格仅仅15.5元。
  原来,这种医院每瓶卖213元、投标报价指导价136元、批发价30-40元的芦笋片,出厂价只有15.5元,也就是说,医院售价是批发价的7倍,是出厂价的14倍。湖南省医药公司以30-40元的价格批发给其他医药公司,这些医药公司再通过和医院关系密切的医药代表,以136元的价格卖给医院,利润为100元左右。那么这100元的利润是如何分配的呢?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和医院关系密切的医药代表和医院一般都是单线联系,我们很难采访到医药代表。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记者来到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办事处。办事处的这名经理长期负责芦笋片在湖南的招标采购,对芦笋片利润的各个环节分配都相当熟悉。
  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办事处经理 王卫军:
  “给医生(提成)80块钱,小医院给不了80,大医院给80,就算80。”
  记者:“那湘雅二院卖的多吗?”
  “卖的很多,一个月走7、8件吧。”
  据这名经理透露,湘雅二医院每个月销售芦笋片7、8件左右,每件160瓶,总数在1100瓶以上。以医药代表卖1瓶芦笋片有100元利润计算,总的药品利润超过10万元。这些钱的分配涉及整个利益链条,包括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和医生,其中获利最多的是开药的医生。医生每开一瓶芦笋片可以拿到80元左右的药品回扣。那么,这名经理的说法是否属实呢?记者又回到湘雅二医院求证。但是,从医院采购药品的负责人到开药的医生,对于是否收取了医药代表的药品回扣都避而不谈,具体是谁拿了,拿了多少,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24次降价药价缘何依然坚挺?
  利益与政策博弈 高药价仍是难题
  据了解,目前我国80%的药品是通过医院销售的,用哪种药,由医院说了算。
  业内人士透露,芦笋片在业内被称为临床品种,也就是仅供医院销售的品种。这种药利润空间大,医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都不允许临床品种的药品进入和医院有竞争关系的药店,这样就能保证医院卖的价格再高,患者也只能在医院药房购买。对于医药公司来说,他们要想卖出更多的药品,就必须保证医院获得更大的利益。
  由此可见,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得越高,芦笋片的利润空间就越大,医院也就越喜欢使用,这样药厂、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卖的药也就越多。这样一个出厂价只有15.5元的芦笋片,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到了136元,层层加价,最后卖到了213元,利润高达1300%。
  于明德,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原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长期从事药品生产和流通的管理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改革医院的医药体制问题。他认为一个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在医院能卖到213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得过高。
  于明德:“这都是个不成文的行规行约,所有的品种都是这样的,只是说价格的差距有多大,有的差10倍,8倍,也有可能差5倍。”
  于会长指出,芦笋片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定的越高,医院越愿意购买。他以治疗病毒性疾病常用的头孢类药品为例分析了其中的奥秘。
  于明德:“你看头孢吧,头孢他定比方说,这个东西国家定价7块多钱,市场上最贵的卖到90块,最高的定价90多块钱是一个合资企业的。那么国家的一般国产品的定价是7块,那么国产品最低卖到可能是三四块钱,这么三种价格,三甲医院采购的绝大部分是90多块钱。”
  据于会长介绍,这些头孢类的药品在成分和治疗作用上差别都不大,但价格相差悬殊,而医院在采购药品的时候,有意的回避低价药,而主动选择高价药,专家认为,这主要是一些医院钻了药价加价政策的空子。同时,药品的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得越高,加价也就越高。一旦能定下高的价格,医药经营企业、医药代表、医院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于明德:“药厂,或者代理这个药厂的批发公司与招标的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这三方,说的好听是合作的结果,不好听的就是勾结的结果。”“这个药品的背后,一定有提成,一定有这件事儿,否则医生哪来的这么大的动力。只要你想卖给医院这个药,那你必须遵守这个规则,否则你就卖不出去。”
  据了解,自1996年至今,我国针对医院药价高的问题出台了大量的调控政策,采取了24次降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药价,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药价高的问题。
  于明德:“实事求是的说,没降下来。降下来和没降下来,最终的判断标准不是看某个产品的价格从高到低,还是从低到高,而是看老百姓治病的过程中药品支出是长了还是降了。比如说感冒药40块钱,现在是400块钱,这个是百姓的共识。你说降下来也没用,老百姓说,比过去贵多了,这个就是结论。”
  据了解,牛奶的利润一般只有20%左右,名牌服装等奢侈品的利润在100%到500%之间。芦笋片的出厂价也就15块5,医院卖213块钱,中间利润竟然高达1300%。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不同于其他商品,但芦笋片的利润却比其他大多数商品高出数倍甚至上百倍。最近这几年政府部门为了遏制药价虚高,解决老百姓吃不起药的难题,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先后24次降低药价,最近又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试行药品零差价,也就是要求医院按照进药价卖给患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药价。制定投标报价指导价也是遏制药价虚高的重要举措,结果却被某些人钻了空子,利用政策,在投标报价指导价的制定、药品的批发和销售等多个环节,遵循"潜规则",相互勾结,形成了隐秘的利益链条,成为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
  《每周质量报告》每周日12:35 CCTV-新闻播出。
来源:广东电视台《广东早晨》
 > 相关阅读:  
 > 相关评论:
更多关于&&的新闻  2014最好的药哪里有卖?白癜风这种皮肤疾病相信大家都也不陌生,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白癜风可发生在皮肤的任何部位,因此嘴唇上也是比较容易发生白癜风的,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嘴唇上有白点,因而怀疑是白癜风,那么嘴唇上有白点是白癜风的表现吗,我们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以下内容便是专家带来的介绍,希望大家在阅读之后能有所收获。
  当白癜风出现时,会以什么形式发生呢?白癜风的表现形式是以白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很多人发现自己身上有白斑之后都认为是白癜风,就怕错过的最佳时期,这是因为错过了的最佳时期,这样就给带来一定的困难,那么嘴唇上有白点是白癜风的表现吗?在白癜风的早期症状可发生在皮肤的任何阶段,其中在白癜风的发病部位中以面部最多,所以嘴唇上有白点就有可能是白癜风。如果一旦出现白点或者是白斑一定要注意尽早的确诊。
  值得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的白斑都是白癜风。所以,我们要多了解下白癜风的症状,然后根据白癜风的症状来进行判断,对于白癜风来说,皮肤上的白斑一般没有什么瘙痒的症状表现,而且在早期白斑的数目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明显,一般在1―2片左右,同时白癜风的白斑一般经过暴晒之后就会出现发红的症状。所以在平时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
  白癜风的早期最容易发生在人们的面部、手指、脚趾等一些指关节部位,还有一些容易受伤或者暴露的部位,白斑的形状大小不一,有的白斑会对称分布,这也算是白癜风的一种症状表现。白癜风的易患部位和患者的日常习惯是有关联的。
  以上内容就是专家带来的详细介绍了。关于嘴唇上有白点是白癜风的表现吗的介绍就到这里,如果根据白癜风的症状还没有确定是不是白癜风,这个时候就应该到正规医院去接受检查和诊断,无论确定是不是白癜风都应该积极的接受治疗,并且脸部长白斑是一件很影响美容的疾病。而且白斑还会扩散,等扩散到全身,这个时候再进行治疗,这样就比较困难了。希望大家对于都能重视起来,尽早的接受治疗,早日告别白癜风的困扰。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出厂价15.5元药品被医院卖213元 开药医生获利最大?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 一种15.5元的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涨到了213元售卖到患者手中,利润达1300%。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个环节中,开药医生获利最多。但中间如何分配,湖南一开售此药的三甲医院拒绝透露。患者称213元药实价30元家住长沙的韩女士半年前因为患了,在湖南省湘雅二医院做了化疗。化疗后,建议她服用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这种芦笋片由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湘雅每瓶开价213元。韩女士经打听发现,其实这种芦笋片每瓶只需30元。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二医院药品采购负责人、主管药师周虹告诉记者,价格213元,是由国家定的。该院所有药品价格,均经过湖南省物价部门审批的,且按规定。周虹介绍,芦笋片招标价每瓶185.22元,“我们顺加是15个点嘛,213元”。按我国医疗价格政策规定,医院购进每一种药可以在进价上加价15%卖给患者。记者查询了2010年度集中采购投标报价指导价格,发现片的指导价是136元。湘雅二医院实际上的加价率达56%,远超国家规定的15%。芦笋片,他们公司负责从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购进芦笋片,批发给其他医药公司,这些医药公司再通过和医院关系密切的医药代表销售到医院。记者从这家医药公司获取的销售清单显示,芦笋片从医药公司卖到医院,价钱从三四十元涨到了136元。而芦笋片入库价格清单显示,从生产厂家购进一瓶芦笋片,价格仅需15.5元。也就是说,售价是的7倍,是出厂价的14倍。据称开药医生获利最大中间如何分配?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经理王卫军告诉记者,100元利润,大医院给医生(提成)80块钱,小医院不到80元。王卫军介绍,湘雅二院每月仅购该药总利润超过10万元。对此,湘雅二医院从医院采购药品负责人到开药医生,不愿谈论回扣问题。■ 分 析医院普遍报价高药品据了解,目前我国80%的药品是通过医院销售的,用哪种药,医院说了算。协会会长德认为,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卖到213元,重要原因是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定得过高。“这是个不成文的行规行约,所有的品种都是这样的。”德举例说,头孢国家定价7块多钱,市场上最贵的卖到90块,三甲医院采购的绝大部分后者。德介绍,医院采购药品时,有意回避低价药,而主动选择高价药,主要是一些医院钻了药价加价政策的空子。
本贴相关帖文
|||军迷有话说|||经典军事|||环球风云|||老照片
||争议话题|||社会万象||男人情感||天天贴图||网友实拍|健康报:从医院开始改变滥卖药物的风气
西(医生)
来源:健康报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实行集中采购。媒体将之解读成“公立医院收入不靠药”。(3月23日《人民日报》)&
  必须承认,我们是一个滥卖药物很严重的国家。笔者这里说的“药物”,指的是处方类药物。按照最基本的医疗常识,鉴于处方类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本应该由专业医生把关开给患者。但现在,你在随便一家药店,都能轻而易举地买到很多处方类的药物。经营者会向你大力推荐各种眼花缭乱的药品,尽管他们很可能属于处方药物,比如抗生素,比如增进性欲与性能力的药物。笔者曾在一个药店,发现销售多种针剂药品,患者可以买下,回家请人给自己输液;还目睹过,有人就在药店输液。&
  滥卖药物的除了药品经营者,还有医院。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俨然已成“吊瓶大国”。在药物经济的绑架下,一些医院及医生也成了所谓的药品经销商,给患者滥开病情不需要的药物。这属于另一种滥卖药物。&
  怎么看待这种“滥卖药物”?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愚昧而落后的现状。在很多发达国家及地区,处方药物是不可能被允许这样“卖”的。以抗生素为例,常被当成枪支来管。没有医生的处方,药店是禁止卖的。医生一般也不敢通过处方来卖药,接受药商的好处,否则将有可能受到重罚。关键是,现在怎么来改变这种风气?&
  医改纲领中隐约已交出答案:破除“以药补医”,推进医药分开。从医院开始,改变这种滥卖药物的社会风气。&
  毕竟,药物的使用及把关,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作为普通民众,很难去对之进行把关。而只有医院及卫生部门主动站出来承担起这种“把关”的角色,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药物滥用的社会顽疾。要想担当重任,首先就必须拿医院开刀,进行经济转型,抛弃那种卖药的模式。
  笔者的另一个疑问是,公立医院收入不靠药!难道私立医院收入就应该靠药?在中国,私立医院可能是一个滥卖的重灾区。&
  希望在不远的一天,我们能有一个可靠而安全的医疗服务系统,不必老是担心医生会给自己多开乱开药物。在药店,看不到处方药物再像现在一样,被滥卖得如此触目惊心。而这,都直接取决于医改的进度与力度。中恒集团血栓通从14元卖到33元 医院成开药机器|中恒集团|血栓通|基本药物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中恒集团血栓通从14元卖到33元 医院成开药机器
  中恒血栓通中标价悬疑& 医院被暴利驱使或成开药机器
  曹学平
  注射用血栓通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系广西梧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恒集团”)下属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独家药品。
  集团财报显示,中恒集团2013年主营业务实现持续增长,核心产品注射用血栓通系列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
  不过这种快速增长背后暗藏玄机。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2012年,山东多家基层医院从医药批发商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华源”)采购的中恒集团注射用血栓通进货价(规格为150mg)在14元/支左右,而医院使用到患者身上则是33.7元/支。
  有业内人士认为,山东多地基层医院从每支注射用血栓通粉针剂赚取的利润约是药品采购价1.5倍,从而也被绑上了药品促销的战车。在“暴利”的驱使下,医院有可能变成开药机器。
  医院惊现暴利
  国务院办公厅对于医院的药品采购出台过《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应充分利用现有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为政府建立的非营利性网上采购系统。”所以,药品的中标价也被行内人俗称为“挂网价”,也就是医院采购药品的“最高限价”了。
  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规定,在基本药物制度框架下,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的同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
  而据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网信息显示,中恒集团下属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血栓通粉针剂(规格为150mg)的挂网价格为33.7元/支。
  记者获得的安徽华源开具的多份销售注射用血栓通粉针剂(规格为150mg)增值税发票显示:2012年1月,该公司批号为给招远市蚕庄中心卫生院、招远市大秦家中心卫生院、济南市市中区党家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莱阳市冯格庄中心卫生院、青岛市城阳区第三人民医院、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销售价为11.79元/支左右;批号为给烟台牟平人民医院、烟台市牟平区水道中心卫生院销售价为12.08元/支左右。销售价加上17%的税,医院血栓通粉针剂的进货价在14元/支左右。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实质上是想让基层医院和药品购销利益“脱钩”,从而降低虚高的药价和药物滥用。
  山东多地基层医院注射用血栓通粉针剂进货价14元/支左右,而医院使用到患者身上是33.7元/支。医院从中赚取的差价大约是20元,利润约是药品采购价1.5倍。患者每人每次需要3支,医院从每名患者身上得到的利益是60元左右。
  但业内人士表示,在这样“暴利”的驱使下,这些基层医院也被绑上了药品促销的战车,完全与施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而注射用血栓通粉针剂在基层医院滥用也是愈演愈烈,今年初,安徽省卫生厅已发文对该省基层医院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粉针剂进行限额管理。
  经销商的“赔本”生意
  中恒集团对本报记者回复称,2011年,公司生产的血栓通150mg,批号063505发给了山东步长医药有限公司。公司与其解除总经销协议后,此批货物已不受公司控制。血栓通150mg出厂价均在28元/支以上,不存在以14元/支或其他价格销售的情况。
  但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山东步长医药有限公司是中恒集团注射用血栓通的全国总经销商,如果中恒集团血栓通粉针剂28元/支供给山东步长医药有限公司,每支的差价才5元多,而山东步长医药有限公司通常会一级一级招商,下面的经销商要负责省级招投标和医院临床运作,根本就没有操作市场和盈利的空间。因此,说山东步长、安徽华源以进货价50%
“亏本”往外销售只能是个“笑话”。
  安徽华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该公司销售的注射用血栓通粉针剂来源正规,手续齐全。据安徽华源提供给本报的几张销售单据显示,该公司2011年12月从界首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购进的两批注射用血栓通价格每支分别为14元、13元。上述销售是正常合理的商业行为。
  据金元证券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中恒集团血栓通出厂价为6.5元/支(含税),2009年上半年出厂价为7元/支左右(含税)。难道2年时间内,血栓通出厂价提高了4倍?
  记者注意到,2011年11月,黑龙江省建三江人民医院网站上公布的注射用血栓通(150mg)价格为28.75元/支,出厂价和医院售价之间才0.75元的空间。显然,中恒集团血栓通150mg出厂价均在28元/支以上的说法站不住脚。
  广州一私募投资总监曾发文指出,目前,中恒集团的医药产品采取省级代理商大包制销售模式,这也是当前80%的医药企业采取的销售模式。在目前典型、普遍的回扣生态环境,导致一方面自建队伍的管理成本很高,另一方面药企更愿意将回扣贿赂风险转嫁给经销商。而在代理模式下,产品品牌属于厂家,代理商基于自身成本控制和利益考虑,大都不愿意做学术推广,代理商更多的是依赖价差空间,回扣手段进行销售。
  “暗扣” 与“明扣”
  上述业内人士透露,药品购销活动中一直存在着“暗扣”与“明扣”两种操作模式。暗扣是指药品经营企业给医生个人的提成,明扣则是将暗扣这种暗箱操作的做法变成医院与药企之间的讨价还价。
  该人士分析,处方药是医生主导,而医院和医生是利益主导。在“明扣”操作模式下,医院利益的源头来自采购价和招标价的价差空间,价差空间大的产品才有医院力推。
  如上述医院使用中恒集团的血栓通到患者身上是33.7元/支,患者每人每次需要3支,医院从每名患者身上得到的利益是60元左右,医院采购使用该产品的动力十足。“明扣”操作模式主要用于基层医院,因为基层医院人员少,这样药品差价可以入医院财务账而后给员工发放奖金。而大医院因为人员太多,只能用“暗扣”这种暗箱操作的做法打点用药环节上的具体人员。
  卫生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简报(日第9期)上信息印证了上述业内人士的说法。日,新疆自治区卫生厅党组研究成立了专案组,对广西梧州制药厂(中恒集团梧州制药前身)生产的“血栓通冻干粉针”药品涉嫌商业贿赂一事展开调查。两所医院医务人员主动上交不正当交易的数额分别增加至46万元和48万元。新疆自治区卫生厅依照《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取消了广西梧州制药厂于2006年12月~2008年12月两年内参加全区各地药品招标投标和挂网采购的资格,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在此期间均不得采购其各类产品。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暗扣”还是“明扣”操作模式,药品的中标价和出厂价的价差越大,医院受益也越高,给医生回扣也越多,医院也就更愿意使用,药厂 、医药公司卖的药也就越多。换句话说,药厂、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院、开药医生等各个环节都是“价差大”的受益者,中标价定得越高,各个环节受益也就越多。
  “在现实环境下,利用招标价格和出厂价的价差空间大,把医院和医生也绑上药品促销的战车,或许是中恒集团注射用血栓通年销近35亿元的促销‘法宝’。”上述人士说。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物流产用什么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