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大战在水下是怎样获得足够氧气的?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潜艇人员呼吸用的氧气从什么地方得到?
潜艇在水下时,人员呼吸用的氧气从什么地方得到?
反应产生氧气的原理而制成的,这种氧气再生药板是一片片涂有过氧化钠的薄板,平时放在密封的铁皮小箱内,与外界隔绝,使用时取出药板,放在专门的氧气再生装置内,让它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种氧气再生药板携带,使用都很方便,工作十分可靠,潜艇在水下活动时间长短与其所携带的氧气再生药板数量的多少有关,但由于氧气再生药板体积太大,所以,一般潜艇所携带的氧气再生药板仅可供全艇艇员水下使用500&1500小时.
潜艇中使用的氧气瓶与医院中所使用的氧气瓶相似,是将氧气压缩或变为液体后储存起来的容器,使用极其方便,只要打开氧气瓶的开关,即可补充潜艇舱室内的氧气,不过,由于氧气瓶无法使艇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消失,所以,使用氧气瓶时,同时需打开专门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将二氧化碳消除或排出艇外.通常,潜艇上所携带的氧气瓶,可供潜艇艇员在水下呼吸90天.
电解制氧与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电解制氧相近.潜艇上电解制氧的电解液为氢氧化钾电解液,使用时,将电流通入30%的氢氧
潜艇内的氧气再生设备主要有氧气再生药板,氧气瓶和电解制氧装置以及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氧烛.
氧气再生药板是利用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氧气的原理而制成的,这种氧气再生药板是一片片涂有过氧化钠的薄板,平时放在密封的铁皮小箱内,与外界隔绝,使用时取出药板,放在专门的氧气再生装置内,让它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种氧气再生药板携带,使用都很方便,工作十分可靠,潜艇在水下活动时间长短与其所携带的氧气再生药板数量的多少有关,但由于氧气再生药板体积太大,所以,一般潜艇所携带的氧气再生药板仅可供全艇艇员水下使用500&1500小时.
潜艇中使用的氧气瓶与医院中所使用的氧气瓶相似,是将氧气压缩或变为液体后储存起来的容器,使用极其方便,只要打开氧气瓶的开关,即可补充潜艇舱室内的氧气,不过,由于氧气瓶无法使艇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消失,所以,使用氧气瓶时,同时需打开专门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将二氧化碳消除或排出艇外.通常,潜艇上所携带的氧气瓶,可供潜艇艇员在水下呼吸90天.
电解制氧与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电解制氧相近.潜艇上电解制氧的电解液为氢氧化钾电解液,使用时,将电流通入30%的氢氧化钾电解液中即可分解出氧气,这种方法每小时所生成的氧气可供70&100人呼吸.不过,学过化学的人同时知道,在电解制氧的过程中同时还会产生极易燃烧的氢气,氢气一遇火花即会爆炸.所以,电解制氧时,还有专门的消氢设备用于消除或排出氢。
氧烛与其名字所表现的形式是一致的,其使用过程酷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点用的蜡烛.氧烛是用亚氯酸钠和其它化学药品制成的,是在其他供氧方法无法使用时的应急制氧物品,其点燃后即可放出纯氧,一支1.2尺长,3寸直径的氧烛放出的氧气可供40名艇员呼吸1小时.
以上介绍的是常规潜艇使用的几种制氧方法,核潜艇由于能够提供大量电能,所以,其经常采取电解海水的方法制氧,用吸收剂消解二氧化碳,再通过核装置与过滤器驱除有害废气。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潜艇如何取得氧气、排气、换气?_百度知道
潜艇如何取得氧气、排气、换气?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潜艇如何取得氧气
现代化潜艇长期在水下工作,要完成多项军事任务,如潜伏、探测、侦察、攻击、防卫等,因此大型核潜艇上常常载有100多名人员。虽然潜艇上装载了足够的水和食品,但问题是,潜艇有时在水下连续数月不浮出水面,其中的氧气从哪里来呢?
据记载,1800年建造的“鹦鹉螺”号潜艇,其内部的空气仅仅可提供4个人呼吸3个小时,同时还能让2支照明的蜡烛燃烧。而现代化的潜艇则装备了多种设备,以保证艇内的氧气充足。
目前的潜艇中都装有氧气发生装置,包括电解水制氧、氧气瓶、液氧罐,仅仅是液氧罐释放的氧气,就足够全艇人员呼吸3个月了。潜艇中还常常使用一种“氧烛”,它由特殊化学材料制成,样子很像蜡烛,点燃后会产生大量氧气。与此同时,艇内还装有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它们虽然不产生氧气,但能处理艇内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新鲜;空调设备则能控制艇内的湿度和温度,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另外,潜艇上还装有通气管。在适当的条件下,潜艇可以上升至离水面几米到十几米的地方,将通气管升出水面,吸入新鲜空气,排出艇内的浑浊空气。
潜艇如何排气、换气?
潜艇上的柴油机有一套比较复杂的进排气系统 新的进排气系统已有所简化和改进。
为了说明,我们还是选了一型比较复杂的设计作介绍,也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技术的进步和潜艇设计改进之处。
进气系统分为水上进气系统和通气管状态进气系统。
水上进气系统的进气围井16,位于指挥室围壳后部。在围壳的两侧有进气口,空气从这里进入围井,然后沿指挥室围壳下部左右两舷的管道14进入机舱。柴油机在水上状态工作时舌阀17的上部开启,通往柴油机的阀11开启。当柴油机停止工作时,舌阀17上部和下部的阀11都处于“关闭”状态,不过此时舌阀17壳体下部的孔口却处于开启状态。在潜艇下潜时,海水就从这些孔口进入管路,使围井内充满海水。这一段排气管道和舷外海水内外压力平衡,因此就做成非耐压的。当潜艇上浮时,海水就会从舌阀17下部的孔口流入上层建筑,排出舷外。
如果由于操作不慎或者上浪的影响而使进气口暂时堵住,柴油机就不得不从机舱内吸气,舱内空气就会变稀薄,形成所说的“真空度”。若天气状况良好,海上风浪不大,还可允许在水上状态航行时打开通往柴油机舱的舱门,空气就可以通过出入舱口,经过机舱
前面的几个舱室进入柴油机舱。这样,柴油机舱的空气状况就会好些。
在通气管状态航行时,柴油机就通过由浮阀20、固定进气围井21、活动的升降围井19和进气管道组成的通气管进气系统吸入空气。在通气管进气管道上,有通气管进气管道舌阀18。这时柴油机就通过舌阀11和机舱内的进气轻围井吸入空气。注意这时水上进气管道
中的舌阀17是关闭的。
在通气管状态航行时,浮阀20是升起高出水面的,活动升降围井19处于升起状态。这时空气就通过浮阀20,进入通气管活动进气围井19进入进气管道,因此必须保持浮阀20高出水面一定高度才能吸入空气。如果由于操作不慎或者上浪影响,浮阀被海浪淹没,就有可能将海水吸入进气管道内,进入围井的海水可用防水阀22防入舱内。图中21为通气管固定进气围井,23为控制活动进气围井升降的操纵器,24为升降装置基座。
在通气管状态航行时,要求操舵人员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使潜艇保持在潜望深度做定深航行,使浮阀高出水面,不致淹没到水下。而浮阀更是一个巧妙的设计,能使空气通过浮阀进入进气管道,而不让海水进入。
从吸气的角度考虑,使用通气管装置时,浮阀离水面高些好,但这对潜艇的隐蔽性不利。因为,升起的浮阀容易被敌雷达发现。在潜望深度使用通气管装置时,通常为潜望镜顶部高出水面0.5~1.0米。具体高出水面多少则要根据潜艇的类型和当时的海况而定。
浮阀有多种不同的形状,有带杠杆式的,也有不带杠杆的浮子式的。图所示为一种带环状浮子式的浮阀。
在正常情况下,如箭头所示,空气经孔口3进入进气围井,海水不会进入。如果因未能控制住航行深度而使浮阀沉入水下或被波浪淹没,则环装浮子5就会浮起而上升,一直升到橡皮密封环4处。同时浮子5的上部也将孔口3堵住。此时,空气无法进入进气围井,
海水也无法进入围井。如果柴油机仍在工作,则只能从舱室中吸取空气,形成舱室的“真空度”。这时在舱内的艇员会感到低气压带来的难受感。不过波浪过去,浮子又会落下,恢复进气。
在浮子5的下部有一些孔(图上未画出)。这些孔的尺寸大小是按一定的要求选定的。当浮子被海水淹没时,海水就从这些孔中进入浮子内腔,浮子内的空气就形成气垫。到一定的程度,进入海水的重量就不会使浮子下沉,海水就又会从孔口3进入围井。不然的话
,如果深度继续加大,海水还不能进入围井,就有可能将浮子压坏。一般可取潜深25米时进入浮子的海水重量(按艇上的深度计,不是浮阀潜到25米水深处)来确定这些孔的尺寸。
到这时候艇员就应及时关闭通气管的进气舌阀18。
二战后早期的潜艇柴油机一般有2个排气系统:水上排气系统和通气管排气系统。
在水上状态时用水上排气系统。废气经过排气内舌阀4、水上排气外舌阀3和排气消声器2。有些艇不设排气消声器。最后经排气口1排出艇外。
每台柴油机都有本机的排气内舌阀,在耐压舱室内,手动或液压开启与关闭,带有经研磨的金属密封面。排气外舌阀3有橡胶圈密封的阀盘,用液压开启与关闭。当阀开启时,阀盘就会落在舌阀壳体内下部的水槽里,槽内有从冷却系统来的海水冷却阀盘,以防高
温废气烧坏橡皮密封圈。
在通气管状态航行时,柴油机的废气通过通气管道排出。排气喷口15位于指挥室围壳尾端的上部。通气管状态航行时,此喷口在水面上的深度为1.5~2米。为了减少排气产生的水花和降低排气噪声,有的潜艇将其设计成“鸭尾巴”形,如本文题图R级潜艇就是这样的。
在通气管排气管道上有止回操纵舌阀6、通气管排气外舌阀10和低压废气吹除舌阀13。
通气管外舌阀10起主要闭锁作用。这舌阀用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用液压开启与关闭。在水下状态时,柴油机不工作,从通气管排气口15到舌阀10之间都充满海水,因此这一段管道是非耐压的。而在舌阀10之后排气管道承受海水的压力,因此是耐压的。在通气管
状态启动柴油机时,废气要通过阀6和阀10之间并将阀10、阀13、排气口15之间的海水排除掉,因此,启动时排气背压是很高的。
止回操纵舌阀6没有橡胶密封圈,是不能完全密封的。这一舌阀有手动传动装置,可使阀处于“关闭”、“止回”和“开启”的状态。
在水上状态时,舌阀6处于“关闭”状态,废气经水上排气外舌阀3排出。
在通气管状态时,舌阀6处于“止回”状态。废气经这舌阀流向通气管排气管道的排气喷口15排出。如果柴油机突然停车,而艇员又来不及关闭舌阀10时,海水就会从通气管排气管路倒流向柴油机。这时舌阀6就会自动关闭,挡住大量海水。这就是废气可以通过,而海水却不让倒流,称为“止回”。这样艇员还来得及关闭机舱内的排气内舌阀4。
当潜艇处于抛锚或靠岸停泊时,虽不使用柴油机,但有的潜艇却要使用柴油压缩机,给艇上的高压气瓶充气。这是一种用柴油机机动力的空气压缩机。这时舌阀6就处于“开启”状态。从阀8来的柴油压缩机的废气就可以经此,通过水上排气外舌阀3和排气口1排出。这时阀10是关闭的。还有的潜艇接有排气通风机的阀式操纵器9,可将舱内空气经此抽出艇外,进行换气。
柴油机排出的废气可以用来吹除主压载水舱的水。对于双壳体大储备浮力的艇,用高压空气先吹除中组主压载水舱的水后,艇就从水下状态上浮,转入半潜状态。这时可以启动柴油机航行,并用废气吹除首、尾组主压载水舱的水,使艇完全上浮到水上状态。用废
气吹除,可以节约艇上 的高压空气,称为“低压吹除”。低压吹除舌阀13,在通气管排气管道上,它和止回操纵舌阀6一样,也没有橡胶密封圈,也是不能完全密封的。从阀的壳体上接有管路与主压载
水舱的“低压吹除集管”25相接。阀13关闭时,废气就不进入排气围井的通道而转入低压吹除集管,再由此集管分往首、尾组主压载水舱。
柴油机的排气系统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排气原理是一样的。现代潜艇的排气系统已大为简化,因为不用柴油压缩机而用电动压缩机,所以取消了阀8。因为不用柴油机废气吹除,而取消了低压吹除集管25。更为简化的是,既然通气管排气管道(阻力大)可以排除
在通气管状态工作的柴油机废气,为什么不能用来排除水上状态工作的柴油机废气呢?于是把水上排气系统也取消了,把水上状态和通气管状态的排气系统合并为一个。既然小猫可以走大洞,就不必为大猫开一个大洞、小猫再开一个小洞,开两个洞了。
因图的文件太大未能上传.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根据高锰酸钾,水,过氧化钠,氧化汞,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书写反应方程式;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方案的优劣.
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方程式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方程式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在潜艇里制氧气,方法好;常温下能进行反应,节约能源,操作方便,且利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作反应物,能保持潜艇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故答案为:;;;;;;常温下能进行反应,节约能源,操作方便,且利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作反应物,能保持潜艇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制氧气反应原理的评价是化学考查的亮点之一,能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出各反应原理间的区别及优缺点是解题的关键.
993@@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101@@Chemistry@@Junior@@$101@@2@@@@地球周围的空气@@@@@@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936@@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98@@Chemistry@@Junior@@$98@@2@@@@实验分析与处理能力@@@@@@13@@Chemistry@@Junior@@$13@@1@@@@科学探究@@@@@@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
993@@101@@14@@2##936@@98@@13@@2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在军事术语上把核潜艇在海里的连续航行叫长行.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核潜艇就打破了美国"海神"号核潜艇长行84天的记录,创造了连续航行时间最长,水下逗留时间最长,平均航速最高的新记录.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行,在潜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化学再生装置.制氧气方法有以下几种:\textcircled{1}加热高锰酸钾;\textcircled{2}电解水;\textcircled{3}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_{2}}{{O}_{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textcircled{4}加热氧化汞;\textcircled{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其中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哪一种?与其他几种方法相比.该方法有什么优点?___.东海舰队曾成功处置潜艇海底氧气再生装置爆燃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东海舰队曾成功处置潜艇海底氧气再生装置爆燃
某潜艇支队业务长群体共同研究装备维修方案。
  方立华 宛敏武 本报记者 钱晓虎
  中秋之夜,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军港,一艘潜艇等待出航。
  码头上,几名军官登上舷梯,钻入“蓝鲸”巨腹。
  舰笛响起,全艇官兵向他们敬礼!
  在这个威名远扬的潜艇支队官兵中,他们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不是艇长,但不少驾“鲸”蹈海的艇长是他们的“门下高徒”;他们不是部门长,却是指控、航海、机电、声呐、鱼雷、导弹等专业的“考官”……
  他们,有个共同的美誉:“蓝鲸”的脊梁。
  他们,有个共同的职务:业务长。
  业务长,“业务”后面才是“长”。新型潜艇试航,他们用精湛的业务能力排除险情,保障“蓝鲸”闯荡“龙宫”
  盼望着,盼望着,支队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换装行动拉开了序幕。
  新型潜艇,“五脏六腑”焕然一新,技术复杂,专业繁多。由于一些新技术尚在试用阶段,装备出现故障难以避免,试航风险莫测。
  作为潜艇各专业“领头雁”的业务长们,当仁不让地走向风口浪尖。
  北国冰封,潜艇悄然出港试航。刚一下潜,电池舱底就出现少量积水。“情况异常!”机电业务长刘卫紧急叫停。随艇专家聚集过来,作出定性分析:积水来自气温下降形成的冷凝水,不必大惊小怪!
  “不对!”刘卫侧身爬进电池舱,紧盯着电池缝隙仔细观察。30分钟后,他抽出胶木棒,蘸上积水,用舌尖“吧咂”了两口,味道很咸,是海水!刘卫立即建议返航。
  潜艇回港,查出的问题让所有人惊出一身冷汗:主水管因酸腐蚀形成了一个5毫米的细小漏洞,海水渗入电池舱。如果不是及早发现,很快就会引起电池短路,造成全艇停电。
  一次,某潜艇正在海底静谧航行。突然,“嘭嘭”几声,氧气再生装置爆燃,舱室内多处照明灯破碎。情况危急,随艇出海的机电业务长张凤祥果断下令:“封闭舱室!”一连串金属撞击声后,水密门把张凤祥和本舱艇员封闭在黑咕隆咚的狭小舱室。
  这是一次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张凤祥异常冷静。他凭借微弱的手电光,一路顺藤摸瓜查找原因。同时,组织人员通风降低烟雾浓度。数分钟后,险情解除,生命之光重回舱室。
  事后,专家调查组敬佩地跷起大拇指:“危急时刻,张凤祥采用最科学的急救措施,挽救了数十名官兵的生命!”
  大海作证:该支队的业务长们在接装试航中,多次提出改进导弹发射装置等设计缺陷的建议,排除极限深潜等试验中出现的故障,部队创造了新型潜艇当年接装、当年全训、两年形成战斗力的奇迹。
  业务长是“长”,不是“业务员”。作为潜艇各专业训练的组织者,他们在演兵深海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于担当
  盛夏的一天,记者随某潜艇下潜,藏匿于万顷波涛之中,一场潜舰演练拉开帷幕。
  “嘟嘟嘟……”战斗警报响起。艇长判断:“‘敌’编队呈倒三角形,对我形成合围!”声呐业务长彭茂忠当机立断:“建议左满舵,迎敌!”
  “迎敌?”声呐技师大为诧异。“‘敌’反潜编队已发现我艇,必须施展新战法规避。”彭茂忠一语惊人。
  数分钟后,彭茂忠再出奇招――全艇肃静,微速突破。一个小时后,“敌”反潜编队丢失目标不得不提高航速,扩大搜索范围。彭茂忠巧妙找出对方搜潜盲区,带领潜艇成功突破“敌”封锁。
  隆冬时节,某陌生海域暗流涌动。突然,潜艇声呐远距离发现两艘“敌”舰。然而,正当两枚鱼雷锁定目标蓄势待发时,发射管前盖却打不开。
  此时,鱼雷电池已经激活,必须尽快发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千钧一发之际,鱼雷业务长钱忠明挺身而出:“给我30秒时间!”
  潜艇继续航行,钱忠明受命紧急处置。20秒后,钱忠明果断发令:“请示打开前盖。”
  “放!” 艇长一声令下,鱼雷顺利出管。此时,钱忠明大汗淋漓。这一天,离他做完肾切除手术仅47天!
  近年来,该支队的业务长们探索出20多项新战法训法,编写出60余本数百万字专业资料,开发出10多项训练软件,创下新型鱼雷实射等新装备训练史上10多项第一。
  业务长,不当艇长也风光。他们用严格的训练带出一批批合格水下尖兵,堪称新型潜艇各行各业的出色“掌门人”
  初春,一次深海对抗演练。“发现‘敌’潜艇!”声呐技师报告。艇长按照声呐技师提供的数据,启动鱼雷攻击。
  看似完美的一次攻击,却被随艇出海的声呐业务长彭茂忠判为“0”分。
  为啥?彭茂忠自有道理:“本次演练海域渔船、商船多,噪声混杂。声呐技师在发现目标时未作细致识别。”一语中的,声呐技师心服口服。
  一次,某艇水下待机已进入第3个昼夜。目标舰船出现,鱼雷即将发射。此时,舱内突然响起警报。发射技师判断:“管内鱼雷通电故障,请求延迟发射。”
  战机稍纵即逝!鱼水雷业务长艾东急速监听发射管内鱼雷声音,迅速判明:“鱼雷通电状态正常,装备误报警,满足发射条件。”
  情况判明,指挥员当机立断。鱼雷呼啸而出,一举命中目标。
  事后,艾东责令发射技师上交一份深刻检查。原因很简单:一个贻误战机的错误判断,将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
  “一个馒头两个滩,过了淮河前进三……” 这是航海业务长高灶辉总结的通过某狭窄水道的口令。
  一个口令价值有多大?在暗礁林立的大海,它可能是一艘造价昂贵的潜艇及艇上官兵的生命。航海业务长高灶辉几年如一日,向航海长们传授着独特的“潜航秘笈”。
  2005年3月,在潜艇副长岗位表现突出的高灶辉改任支队航海业务长,负责全支队航海干部的组训和培养工作。业务长,按理说是机关处长的级别,但从事的工作与参谋人员大体一致。高灶辉很爽快地去赴任。他说:“业务长是不如艇长前途大,但更适合我!”
  几年后,高灶辉仍是业务长。但是,他成为支队航海部门赫赫有名的“掌门人”――培养出19名全训合格航海长、82名合格航海干部、500多名合格航海兵!
  左上图:某潜艇支队业务长群体共同研究装备维修方案。
  本报特约记者 代宗锋摄
更多关于&&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潜艇大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