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用麻黄附子甘草汤细辛炙附子那要怎么煮

麻黄附子细辛汤怎么煮_百度知道
麻黄附子细辛汤怎么煮
听说是治疗过敏性鼻炎而引发的感冒
提问者采纳
也是过敏性鼻炎,(黑顺片即附子有毒要煮1个小时)煮到40分钟时加细辛继续住约20分钟即可。我的药量比较小— 麻黄6克附子即黑顺片6克细辛3克,在加入之前煮好的麻黄,如大剂量请咨询医生,去药店抓药是大夫说先煮麻黄10分钟去沫后倒出,再煮附子
其他类似问题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帖
14:07:57|&&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用法]
&&&&&&&10~15g、10~30g、5~10g。
&&&&&&&水煎分2~3次热服,取微汗为止。
&&&&&&&[方证]
&&&&&&&1.精神委靡困倦、恶寒尤甚。
&&&&&&&2.舌淡苔水滑、脉沉迟、微弱者。
&&&&&&&[现代应用]
虚弱体质患感冒,尤其表现为咽痛、迎风流泪等症:对于感冒造成的暴盲、暴聋、暴哑失音者本方也有较多的应用。
&&&&&&&2.
空调病,过敏性算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麻疹后肺炎、小儿腺病毒肺炎、阴缩症等疾病,证见精神委靡,倦怠、严重恶寒、脉微弱者,可以考虑应用本方。
&&&&&&&3.
本方的、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因此,对于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牙痛、肾结石造成的肾绞痛等,遇寒冷而加剧者可用本方;房事后的受寒腹痛、阴缩症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4.本方的三味温药都有很强的兴奋作用,故可用于某些功能低下性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造成的心动过缓、性神经衰弱导致的阳痿、重症肌无力、疲劳综合征、手术后疲劳者、无汗症、不射精症、低血压的眩晕等。
&&&&&&&[经验参考)
&&&&&&&“太少两感证”是本方的经典主治。所谓的“太少两感证”可以理解为少阴之体复感太阳。因此,本方对于阳虚之人有广泛的使用场合。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感冒的全身表现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严重恶寒感,二是极度疲倦感,三是病程多迁延不愈。临床多见于体质虚寒之人或老年人。病人看上去,一副疲劳样,无精打采,面色白,甚或鼻塞、流清涕、鼻头发红(经常擤鼻涕所致)、声音低弱、脉沉细微弱。另外,素有咳喘、鼻炎等病人,早期服用大量抗菌素或清热解毒类巾药的感冒患者,也容易出现本方证。对此要给予充分的认识,不可耽误治疗时机。
&&&&&&&就感冒的具体类型或部位来看,本方所主则以咽痛型、暴哑型具有较好疗效。如《张氏医通》载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弦紧或数疾尤伦。此大寒犯肾也。汤温之,并以蜜制噙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日本学者藤平健也认为本方对咽痛性感冒疗效尤佳,60%的患者早期服用可控制病情发展为支气管炎(汉方研究,0)。编者在这些经验的启发下,也重复了两例验案。一例是中年女性,平素面白怕冷,冬季感冒,恶寒尤甚,不发热,唯咽痛涕多。前医与银翘散,服后咽痛更甚。察其咽部暗红,切其脉沉微异常。与本方合汤,自诉服第二煎咽痛即明显减轻;另—例是中年男性,隆冬深夜修理汽车,次晨即暴哑,亦处以上方。“背为阳”,人体的背部为阳经所分布。因此,除了上述的特点外,具人背部发冷也是用方的佐证。如《勿误药室方函口诀》载本方可解少阴表热证。
一老人咳嗽吐痰,午后背洒浙恶寒,后发微汗不止,一医以为阳虚恶寒,与医王汤(即补中益气汤)不效。服此方五帖而愈。
&&&&&&&《伤寒论》第301条还提到本方证有“反发热”,本方的确可见于发热病症。如《医验录二集》载李某,浑身壮热非常,却畏寒穿棉衣。头不痛,惟腰痛。脉浮软,按之甚细。思此脉非阳脉也;发热喜棉衣,非表热也;头不痛,无阳症也;腰痛是肾病也。此为寒人少阴无疑矣。便告之曰:此症须用药得法,万勿轻用寒凉,非寻常感冒所比。忙回寓,急备汤一剂,与家人携去。只与药,不曾写方者,畏彼若见方,不肯服,反误事。所谓可使由之,不可知之也。次日轿过李府前,专人询之,果一剂而愈,为之欣慰。巢静山治疗一久热不退的患者。发热四十余天不退,前医选用发表、和解、益气、滋阴等法,服药30余剂不效。询其现状,体温总在38~39°C之间,自觉并不发热,但头昏、周身困乏。平素嗜酒,病中每饮酒后则周身舒畅。察其舌质淡红,脉反沉细。思此乃少阴发热证。处方:5g、6g、5g。两剂后,四十余日之发热证,竟霍然而愈(《杏林医选》)。可见,发热未必都是热证,发热未必都是感染,发热未必都是要用寒凉药。
&&&&&&&其他相关经验也值得重视,比如廖伯英治疗一肾炎的患者,尿少便溏,肢肿腹大。兼气管炎,肺气肿,喘急痰嗽,脉沉紧小弱,苔白水滢而涎。以汤加真武汤以消阴水,两剂尿长,肿胀大消,喘嗽亦平。与八味丸—斤调理而愈(《成都中医学院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胡希恕先生治疗一女性,哮喘一年多,变态反应检查对尘土、螨、花生、大豆等八种物质过敏。经以三阳合病用大汤加生化裁,服38剂不效。据症有鼻塞流涕、头痛、口干不思饮、背恶寒、但欲寐,脉沉细弦,苔白根腻,知为少阴病合并里饮。用汤原方。三剂,就明显好转,头痛减,增加用量,经服两月多,喘平。经随访三年未见复发(《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对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陈旧性损伤等慢性虚寒性疼痛,本方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此类疾病多有遇寒冷天气则疼痛加重的规律,可用本方随证加减。赵明锐先生认为去之峻烈,加、既可温阳散寒,又能补中益气,对治疗阳虚型的外感证,颇能取得捷效。如一痛痹的患者,周身疼痛,游走不定,每到冬季,剧痛难忍,拥被卧床。次年春天,天气变暖,疼痛也随之缓解。到盛夏时,则疼痛若失。数年来逐渐加重,面色萎黄,肢体消瘦,脉迟而弱。治以汤加减,于秋末冬初即开始服用。处方:30g,15g,30g,30g,制成散剂,口服10g,服至初夏即停。当年冬天疼痛大减,第二年冬天痊愈,以后不论隆冬盛夏,都能参加轻微的体力劳动(《经方发挥》)。《日本汉方医学精华》所载,本方为治疗寒冷头痛的方剂,用于少阴病有表证时的三义神经痛。症见头冷,须戴头巾,脉沉细,血色差等。并用于体质虚弱,有冷证的沙眼患者,其脉沉而弱。对阴证鼻炎也有效。
&&&&&&&本方要和汤作鉴别。彼方用,发汗力缓,所主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治在微发汗。本方含,发汗之力胜于彼方,所主“少阴病,始得之”。编者的经验是:本方用,其所主在“寒”、“疼痛”的程度上要比汤所主严重,若咽喉疼痛者,选用汤似乎更为合适。就两者而论,本方所主偏于实,后者所主偏于虚。从原文来看,病程也有长短的不同。
&&&&&&&[原文点睛]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主之。(301)
&&&&&&&二两(去节)、二两、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减;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论精选]
&&&&&&&钱潢:发太阳之寒,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发微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云(《伤寒朔源集》)。
&&&&&&&尤在泾:少阴始得本无热,而外连太阳则反发热,阳病脉当浮而仍紧,少阴则脉不浮而沉,故与、专温少阴之经,兼发太阳之表,乃少阳温经散寒,表里兼治之法也(《伤寒贯珠集》)。
&&&&&&&陆渊雷:此正气虚弱之人,因抵抗外感而见少阴证也。抵抗外感而发热,与太阳伤寒同理。但以正气虚弱,故脉不能浮而沉,不言恶寒者,省文也。太阳上篇云,无汗恶寒者发于阴,是纯少阴证不发热。今兼太阳而发热。故曰“反”。太阳发热当汗,主之;少阴恶寒,脉沉,当温,主之;则兼温散之效。、相伍,又治喘咳痰饮,故本方又治寒咳头顶痛,及咽痛音哑(《伤寒论今释》)。
郑钦安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阐述
一治忿嚏不已。夫嚏之为病,多缘少阴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祛少阴之寒,故治之而愈。盖肾络通于鼻,嚏属肾,故知病在少阴也。
一治腰痛难于转侧。夫腰痛之症,原有数端。今见转侧难者,明是肾藏不温,阴寒滞于内也。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温经散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皮肤浮肿,内冷自重。夫周身浮肿,内冷身重者,盖以先天之阳衰于内,寒湿之邪,即生于内,故见身重内冷。寒湿太盛,则真气不藏,散于周身,无阳以运化,故又见浮肿。麻辛附子汤力能温肾扶阳,祛阴逐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头脑冷。夫脑为元神之府,清阳聚会之处,如何得冷。其所以致冷者,由命门火衰,真气不能上充。四逆汤力能扶先天真阳,真阳旺而气自上充,故治之而愈。
一治气喘痰鸣。夫气喘之症,举世皆谓肺寒。不知先天这一点真气衰,即不能镇纳浊阴之气,阴气上腾,渐干清道,故见痰喘。四逆汤力能温下焦之阳,故治之而愈。
一治耳肿皮色如常。夫耳肿之症,每多肝胆风火。今见皮色如常,明是阴气逆于上也。四逆汤力能扶阳祛阴,治之故愈。
一治舌黑唇焦,不渴,少神。夫舌黑唇焦之症,多困阳明胃火而作。果系阳明胃火,必现烦躁,口渴饮冷,二便闭塞等情。此则舌黑唇焦,其人并不口渴,却又少神,明是真阳衰极,不能薰腾津液于上。当知阳气缩一分,肌肉即枯一分。此舌黑唇焦所由来也。四逆汤力能回先天之阳,阳气一回,津液复升,焦枯立润,故治之而愈。
一治喉痛畏寒脚冷。按喉痛一症,原非一端。此则畏寒脚冷,明是少阴受寒,逼出真火浮于喉间,故喉痛而脚冷。四逆汤力能温少阴之气,逐在里之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喉痛,身大热,面赤目瞑,舌冷。夫喉痛,面赤身热,似是阳症,又见目瞑舌冷,却是阴盛隔阳于外之征。四逆汤力能祛逐阴寒,迎阳归舍,故治之而愈。
一治吐血困倦。夫吐血一症,总缘地气上腾,升降失职。人身气为阳,主升。血为阴,主降。今当升者不升,不当升者而反升,明明阴血太盛,上干清道。古人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教人补火以治水也。又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教人补水以治火也。四逆汤力能补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齿缝流血。夫齿乃骨之余,本属肾,肾为水脏,先天之真阳寄焉,以统乎骨分中之血液。真阳不足,不能统摄血液,故见血出。四逆汤力能补肾中之阳,治之故愈。
一治朝食暮吐,完谷不化。夫饮食入胃,固以胃主。然运化之机,全在先天命门这一点真火,始能运化。真火一衰,即不能腐熟谷水,而成完谷不化,朝食暮吐者。暮为阴盛之候,阴气上僭,心肺之阳不能镇纳,故听其吐出也。四逆汤力能补命门下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足心夜发热如焚,不渴,尿多。夫足心发热如焚,人皆谓阴之虚也。夫阴虚由于火旺。火旺之人,尿必短赤,
口必饮冷,理势然也。今则不渴而尿多,明是下焦无阳,不能统束肾气,以致阴火沸腾,故见足心发热如焚也。四逆汤力能补火,火旺即能统束群阴,故治之而愈。此病予亲身患过,并治好多人,此法即是丙夺丁光之义也。知得丙夺丁光,便知得阳衰不能镇阴的旨归也。
一治面赤发热,汗出抽掣。夫面赤发热,汗出抽掣,近似中风,其实不是,务必仔细斟酌。如其人本体有阴象足征,即不可当作风热,须知面赤[1]发热者,阳越于外也。汗出抽掣者,阳亡于外,不能支持四维也。四逆汤力能回阳,阳回则诸症自己。
一治大便下血,气短少神。夫大便下血,固有虚实之分。此则气短少神,必是下焦之阳不足,不能统摄血液。四逆汤力能扶下焦之阳,阳旺则开阖有节,故治之而愈。
一治头摇,面白少神,夫头摇之症,人目之为风。而予于此症,察其人面白少神,如其为清阳不升,元气虚极,不能镇定也。四逆汤力能扶阳,真阳一旺,即能镇定上下四旁,故治之而愈。
一治背冷目瞑。夫背为阳中之阳,不宜寒冷。今又背冷而目瞑,明是先天真阳衰极,阴寒内生,阴盛则阳微,故目瞑而背冷也。四逆汤力能扶先天真阳,故治之而愈。
一治舌腰硬而青。夫舌肿一症,似乎心火旺极,不知舌仲而青,此乃阴寒太盛,逼出真火,欲从舌尖而出,故见肿硬青滑。四逆汤力能补火,祛逐阴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唇肿而赤,不渴。夫唇肿之症,近似胃火,胃火之肿,口必不大渴。今见病人唇肿而口并不渴,可知阴火出于脾间。四逆汤功专补阳,阳旺则阴火自消,故治之而愈。
一治鼻涕如注面白少神。夫鼻涕一症,原有外感、内伤之别。此则面白无神,明是真阳衰于上,不能统摄在上之律液。四逆汤力能扶坎中真阳,阳旺自能统纳,故治之而愈。
一治尿多。夫尿之多,由于下焦之火弱,不能收束故也。惟四逆汤力能补下焦之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发起包块,皮色如常,夫周身发起包块,疑似风热阳邪,此则皮色如常,却是阴邪僭居阳位。四逆汤力能扶阳,阳旺则阴邪自伏,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忽现红片如云,不热不渴。夫周身发现红云,人孰不谓风火郁热于皮肤。夫风火郁热之症,未有不发热而即作者,亦未有口不渴,而即谓之火者,此处便是认症机关。予每于此症,认作阳衰,阴居阳位,以四逆汤治之而愈。
一治发热谵语,无神不渴。夫发热谵语,世人皆谓热伏于心,神无所主也。不知阳症热伏于心,精神不衰,口渴冷饮,小便亦必短赤。此则无神不渴,明是真阳衰极。[眉批]在无神二字上定案。发热者,阳越于外也。谵语者,阴邪乘于心,神无所主也。不渴、无神,非邪火也。四逆汤力能回阳,阳回则神安,故治之而愈。
一治两目白晴青色。夫白轮属肺,金也。今见纯青[1],日无白色,是金气衰而肝木乘之也。妻乘于夫,是乾则不振,纯阴无阳之候。[眉批]坎中一点真金即真阳也,人活的即此。多在死例。四逆汤力扶坎中之金,金气一旺,目睛自然转变,故治之而愈。
一治两目赤雾缕缕,微胀不痛。夫目窠,乃五脏精华所聚之地,原着不得一毫客气。今见赤雾缕缕,疑是阳火为殃,不知阳邪痛甚、胀甚,此则微胀不痛,明是阳衰于上,不能镇纳下焦浊阴之气,地气上腾,故见此等目疾。四逆汤力能扶阳祛寒,阳光一照,阴火自灭,故治之而愈。
按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总之,水能生人,亦能死人;火能生人,亦能死人。予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
这是我老师在临床中治疗的医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收全效。
1,男,49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经各大医院,遍做各种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服镇痛药后,能暂时缓解,停药则复。迁延至今,现头部疼痛频作,遇冷遇风更甚,腰痛时有冷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诊毕,亦书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一剂。第二日,复诊,头痛大减,凉意若失。效不更方,继守前方治疗,半月而愈。
&2,男,48岁。自述皮肤瘙痒,时发疹块或疹点五年。曾到各级大小医院治疗,前医予抗菌,消炎,抗过敏,中医予清热解毒除湿,效不显,仍常年反复发作,痛苦不己,经人介绍前来就医。症见畏寒,怕冷,背心为甚,气短,胸闷,前臂、背心现暗红皮疹,痒甚,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迟。诊毕,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一剂。次曰,复诊:述服药半小时即觉全身舒畅,皮疹瘙痒顿减,疹块未见新发,背部冷感顿消,胸闷气短若无。予原方加减续治,逐渐向愈。
从郑钦安扶阳思想谈温补(强壮)介入疗法
郑寿全,字钦安,四川邛州固驿镇(今成都市邛州固驿镇)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享年87岁。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以善用姜、桂、附等温热药著称于世,后来被四川医界咸尊为“火神派”之鼻祖。
他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故在论治时即强调“治之但扶真阳,内外两邪皆能灭,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也”。并认为:“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在辨认阳虚病时说:“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浅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瓜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他善用大辛、大热的姜、桂、附之类药物,如理中汤、四逆汤治疗阳虚虚损症,并认为“四逆汤力能扶先天之真阳,并非是为少阴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复谓“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余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
只要病人表现出有阳虚的症状,不必等到非要出现十足的少阴症,尤其是有慢性病或其它合并症,或一向体质虚弱者可及早采用扶阳温补培养正气,再辅以祛邪,事半功倍。在苦寒药物盛行,西药抗生素类滥用的当今医界,慢性疾病突出,多兼有并发症者在单一治疗无奈的情况下,温补介入疗法将具有一定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少医者也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现代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不少老年人体质虚弱,慢性疾病多,并发症普遍存在,西医治疗多是针对某一种病症单独用药,不能兼顾。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药苦寒之剂的大量应用,严重影响了人体正常的免疫力,伤害了正气,对进一步的有效治疗和康复人为地设置了医源性和药源性障碍。在辨证的基础上,温补介入疗法的应用将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祝味菊常用温药方简介
祝味菊擅用温药建功,药方独特。经实践证明疗效很好,现整理如下一些方子共大家研究、参考:
一、温补。
祝氏常施用于肺结核、阴疽溃疡等内外科疾病。谓“中医治肺结核无特效药物,予之所以能治愈肺病者,全持大剂温补药物,补阳培阴,增气养血,鼓舞自身正气量,以包围病灶与扑灭细菌,因而获得成功,”举例所用药物为:附子、黄芪、熟地、党参、当归、桂枝、炒白芍、磁石、炒白术、菟丝子、仙灵脾、苏子、百部、紫菀、山药、麦芽、杏仁和紫河车等。
擅长内科调理。对附子的应用可谓出神入化。祝味菊用附子,每与活磁石或生龙齿、生牡蛎并投 (一般用附子15g 磁石50g
生龙齿和生牡蛎各用50g),如此温阳与潜阳配伍,可以监制附子辛燥升浮之弊。这种温潜结合的配伍方法,补充发展了《伤寒论》中附子的用法,使附子的应用更为广泛。祝味菊还常以附子与酸枣仁、朱茯神配合使用,取其温阳和营,使温而不燥。这与仲景以白芍监制附子辛燥伤阴有异曲同工之妙。
《祝味菊先生医案》中,用附子或制川乌治疗的病症有:
外感发热(包括发热咳呛、发热头痛、发热神昏、间日寒热)、滞下、会阴胀痛、滞下、失眠、浮肿、中满呕恶、下肢痹痛、鼻衄、咯血、咳嗽、喘促、头昏便闭、病后纳少、病后体虚等,均收到良好效果。其中会阴胀痛用制川乌治疗;
带下腹痛初期,用制川乌配干姜、酒制大黄温中导滞(制川乌用15g 干姜9g 酒制大黄6g;
儿童减量,用制川乌6g 干姜3g
酒制大黄3g)。祝味菊用附子、制川乌治疗的病证,一般没有明显的畏寒、肢冷倦怠等症状,但舌脉合参,符合虚寒证的特征。这就是说畏寒肢冷并非虚寒证成立的必备症状。
《祝味菊先生医案》中附子、制川乌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温中达表卫气源于中焦,中焦虚寒、卫气不达,则表邪留恋,症见发热、苔白、脉虚数或浮缓、浮弦、虚浮等。用附子、磁石、生龙齿温中潜阳,配合麻黄、桂枝、生姜等,共凑温阳达表之功。兼咳嗽或咳嗽气逆,加法半夏、细辛、白芥子、杏仁、陈皮等降气化痰饮;
头痛,加羌活、蔓荆子祛风清头目;
苔腻作呕,或苔黑腻泛恶,为痰湿中阻,加姜半夏、炒六曲、炒枳壳、藿梗等化湿消食,顺气和中;
湿浊蒙窍,神识渐昏,舌黑而润,汗出齐颈,酌加杏仁、大豆卷、炒竹茹、法半夏、带皮茯苓、藿梗、陈皮、生姜等宣畅气机,芳化淡渗。
温解少阳《伤寒论》少阳证之病邪偏于热,因热郁少阳,少阳枢机不利,故有往来寒热、头痛、口苦、咽干、脉弦等症状。故仲景制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为主药和解少阳郁热。温病邪入膜原,以湿浊之邪为主,故达原饮用柴胡、川朴、草果、槟榔之类开达膜原。对于脾肾阳虚,寒湿郁滞少阳,以致少阳枢机不利之中满呕恶、间日寒热、苔白脉细等症,祝味菊用附子温补脾肾,炒莪术、桂枝、姜半夏、陈皮、大腹皮、生姜、柴胡燥湿散寒,共凑温阳化浊,和解少阳,透达膜原之功。
营卫不和,其实是营卫两虚所致,所以《伤寒论》中桂枝汤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实卫,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养营,生姜、大枣健脾胃以助营卫之化源。桂枝汤即是通过平补营卫而起到调和营卫的作用。但对于体质虚寒而营卫不和的病证,桂枝汤就显得药力单薄了。祝味菊以温调营卫法,方选黄芪健中汤加减。肺主气,宣卫气,卫气属阳,故用附子、黄芪、桂枝温阳益气,升阳实卫;
心主营,营气属阴,故以炒白芍、酸枣仁、朱茯神养心营; 营卫源出于中焦,故以炒白术、姜半夏、陈皮健运中州,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并使补药灵动不滞。祝味菊的温调营卫法较桂枝汤的力量大大加强了,并偏于温补,常用于体质虚寒患者外感病后期的调理。若病后纳少,脉细缓,加生谷芽、炒六曲、炙鸡内金等和中开胃之品,既能温调营卫,又可温阳建中;
汗多,加重白芍用量; 夹痰湿,加白芥子、半夏。
麻黄附子细辛汤 对过敏性鼻炎可以说是特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
对过敏性鼻炎可以说是特效,但居然没人用。。。。?
我周围的朋友用过之后几乎没有不显效的。这个方子很便宜,平均一天不到2块钱,方便,实惠。?
唉,中医如此堕落了。都是那般庸医整的!?
过敏性鼻炎是可以用中医治好的!?
如果不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找前面的帖子察看详细方子和用法),也可以用如下药物泡酒。效果也非常不错,但比麻黄附子细辛汤稍慢点。但一般2天眼痒的症状可以减轻,一周内,鼻子通气,停止喷嚏,眼痒消失是可以达到的。?
枸杞150g,黄芪150g,白术100g,防风50g,当归50g,60度白酒4斤。泡5-7天即可喝.每天搅动药酒一次.?
如果腰膝寒凉者,加桂枝50g.腰膝不凉着不用加.此方是著名的玉屏风散加枸杞当归,滋阴补血,补气固表.加桂枝的目的是散寒.也曾经有不少单用玉屏风散治好过敏性鼻炎的.?
每天早晚各空腹服30-40ml.看自己酒量了.但此药酒劲大,最好每次不超过1两.毕竟是空腹服用.当然,现在是冬天,如果能温服,效果更好.再次告诫各位,不要随便用西药.西药是治不好这个病的.治本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免疫力.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玉屏风散都是提高免疫力的经典名方啊!如果能同时跑步锻炼身体,相信效果会更好了.?
所谓的过敏源,其实就是寒凉!如果每天热水泡脚,泡至后背出汗,对此病也很有效果。?
不愿吃药者,也可用艾炙或针灸足三里,肺俞等穴位。同样能治好。但我对穴位不是很熟,没用过,只是看很多论文有过研究。所以,艾炙或针灸我无法做具体指导。?
我现在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多年鼻炎了,为啥不用这些经典的方法,而用西药!!!如果再没人用这些方法,那我就真是无语了。?
呵呵,很好很好。终于有朋友的症状减轻了。甚感欣慰啊。?
对于您的问题,回答如下:?
1,负责任的药师一般不给下方.这个很正常.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下方,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药师.这个药量比《伤寒论》原方要轻得多,原方用的不是制附子,是炮附子,毒性比制附子大多了.张仲景的经典明方流传几千年了,可惜庸医当道.敢开此方的医生都不多.现在的药药性远不如以前的野生药.所以只要按我的说明服用,不会出任何问题.如果过敏性史长,建议您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清除余病.?
2,考虑到您有哮喘和年龄问题,加炙甘草3-6g,可缓解症状.停药后,哮喘加剧的情况即可恢复.气虚也可引起哮喘,黄芪可以缓解.?
3,所谓“细辛不过钱”的说法是指单用细辛一味药而言.而且这个说法也只是教程说法,基本不准确.《伤寒论》里用细辛的量远远过钱.有名家用细辛超过过45g,也没出问题.关键是要对症.如果我搭脉之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下细辛的量.曾经给过10g的量,也没出问题.一般情况3g足矣.再说因为没有脉象,所以先只能给3g.如果寒重者,细辛3g远远不够.至于麻黄附子的量,这个也需要辨证.但一般情况麻黄10g,制附子15g足够了.《伤寒论》里用炮附子达到30g以上的方子多的是.关键在于久煎,附子久煎之后毒性被分解.古四川人有喝附子粥的习惯,久熬之后无任何毒性.原因是,长江水乃冰雪所化,寒气太重.川人需要借附子之热散寒,否则必病.当然,吃辣椒的道理也一样.所以,每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是与当地气候有关的.?
另外,如果能买到灵芝的话,最好灵芝黄芪一起煮粥喝.灵芝扶正气之力强,黄芪补气之力强.连续吃半个月左右之后根据情况可以停吃.然后隔3-5天吃一次,这样可以长期巩固效果.如果喜欢喝酒的话,我前面的帖子给过药酒的方子,也是补气血增强抵抗力的好方.?
当然,如果还有别的病,需要另加别的药物。一般中老年人会有气血虚,脾虚,肾阳虚的情况。?
当归补血,黄芪人参补气,白术山药补脾,韭菜羊肉狗肉牛肉都是补阳之品,可以多吃。?
希望您早日康复!我也不算白忙活了。呵呵?
蒸桑拿会好一点,还要多锻炼,有氧的?
蒸了一次桑拿,当天晚上鼻子就不痒了,早上起来还流清涕,第二次后,早上不流清涕了。?
说了这么多,两字最有效:保暖。?
贡献一个偏方,我的慢性鼻炎就是这个偏方治好的。?
搞个干净烟斗,再到中药房买干玉米叶。通过烟斗燃烧玉米叶,从嘴里吸入,从鼻腔呼出,一天2次。我坚持了3个月,彻底根治了慢性鼻炎。不知道对过敏性鼻炎是否有效。先与大家分享一下。?
1)鼻炎患者很多都是过敏体质,所以需要相对远离过敏源、不要紧张和压抑、生活习惯要规律些;?
2)无论是否过敏性鼻炎,鼻炎都是有炎症的,大都是鼻炎病毒引起,所以必要时候还是要吃药(中药甚至抗生素).只有去除炎症,才有康复可能。(当然准备要孩子前注意不要乱吃抗生素);?
3)对过敏严重的发作,类激素、激素喷雾器、吸入器的使用还是必要且有益的,还是那句话--只有去除炎症,才有康复可能。且,喷雾的少量吸入和喷入,剂量很少,对人体副作用不大,远小于直接口服,副作用可能也小于你不用此药好得慢带来的对身体的伤害。?
4)过敏.鼻炎去看中医,一般诊断结果都会包括肾虚.肝火旺等.(但我其实没搞明白其间真正的因果关系:是肾虚.肝火旺会导致易过敏.得鼻炎呢,还是过敏.鼻炎发作久了人自然就肾虚.肝火旺.)Anyway,所以,至少我的经历时,鼻炎发作厉害时候,体质差,怕风/冷,易感冒,但同时容易出汗.所以,平时要穿着适当,不要太少,易着凉;不要太多,易出汗,也要着凉.或者气温多变时节,多穿脱一件背心.外套.
5)在体质相对较好的季节.过敏和鼻炎的淡季(发作季节多治疗,恢复好了再锻炼),适当多锻炼身体,推荐慢跑.长距离散步和游泳,如果会打太极也不错.我在国外是做些非剧烈运动的,跑过慢跑、骑自行车,回国以后走路也蛮多的,另外我在出国前不久就学会了打坐,现在也还坚持,不过现在时间教短,也就几分钟了。早期,就有五官科医生建议我用冷水澡,从夏天坚持到冬天,当时我体质实在太差,没敢尝试。?
6)鼻炎严重,睡眠时候影响呼吸,减少吸入氧气,会影响大脑,比较明显的一个症状是容易记忆力下降。所以,鼻塞实在严重时候,必须多用嘴呼吸,虽然容易使得咽炎出现甚至加重、也比影响大脑好。?
7)鼻炎严重,经常擦鼻涕、擤鼻涕,会造成鼻中隔(不知道字写得对否)偏斜,当年出国前,医生还建议我做鼻中腔手术呢,当时害怕、我没有同意!所以最好能做到只吸鼻涕(用吸鼻器或纸巾)。?
过敏基本是有遗传的,过敏和鼻炎也都是相当难治的,但即使不能根治,只要短期内(1-3年)能缓解发的症状,让自己舒坦些,慢慢提升体质,长期(5-10年)以后可能也是有很大机会基本治愈的。?
醋加大蒜,加热,闻??
包你治好过敏性鼻炎??
病症急发时候用西药或中西药治疗?
病症缓解时用中药(煎药调理)?
暂时没有病症、或症状不明显时,多锻炼?
慢慢提高体质,才是战胜鼻炎和/或过敏的通常可选道路。?
很严肃的告诉各位,过敏性鼻炎是绝症……?
我,我父亲,母亲,都有,我父母都是医院的主任医师,并且他们的同事也很多都是过敏性鼻炎患者……?
我从初中开始得这个毛病,到现在已经10几年了,不过在辞职2年后稍有改观,可能和身体发胖抵抗力增加有关系,原来几乎每天一次,现在基本上每2周犯一次……?
天天坚持慢跑40分钟,已经彻底远离过敏性鼻炎的人飘过。。。。。。?
每天早上吃点蜂蜜,坚持1年,基本不再犯.?
另外再说些体会吧,过敏性鼻炎,特别是对冷空气过敏的,几乎全部都是因为体质弱造成的,中医认为是肾虚,以前我总觉得中医是胡扯,没科学根据,但现在我对肾虚和鼻痒的关系应该说是信服的,中医的确有道理!毕竟身体是一个器官关联性很强的组织?
我发现,吃些六味地黄丸+21金维他效果不错的说,肾气足,人才有精神?
最好的地黄丸是大颗粒,捏起来偏软的,20多一盒的那种,便宜点的九芝堂也可以?
因此我的经验表明,坚持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关键。或许跑步对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还是挺有用的。?
稍懂点点中医,给大家一个名医刘渡舟老先生的方子吧。已经用过多次,效果不错。但一般药房可能不给抓药,因为每味都是毒药。其实这是《伤寒论》上的经方,只要没有高血压,心脏病,安全得很。?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10g,制附子15g(一定要先煎30分钟以上),细辛3g。一天一付(2块钱不到),小孩药量减半.平日如果心跳比较快的人(90次以上),或汗出比较多的人另加
炙甘草3g。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用.如果体质很差的人,喝完药后感觉口麻,恶心等症状,说明附子煎的时间不够,是附子中毒的迹象.速服蜂蜜或绿豆汤,立解。?
此方对付过敏性鼻炎效果很好,一般1-2付见效,坚持10付以上,应该一般情况下能治愈,但不能保证在某种条件下不复发。?
愈后,最好能整点灵芝,黄芪熬粥喝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没有灵芝单用黄芪也行。?
鼻炎的根本在于肾虚,体寒,正气不足。中医没有过敏之类的说法,所谓的过敏性鼻炎其实就是寒凉引起的,所以保暖很重要。尤其是腰部和足部的保暖。平时手脚凉,腰膝凉的人基本都有鼻炎。?
现在的附子药性远不如以前了,而且制过之后一般也没剩多少毒性了,以前一般要求煎50分钟以上的(文火),现在30-40分钟基本差不多了。别的药下去再文火煎20分钟即可。?
居然就一个朋友问这个方子。唉,此方对过敏性鼻炎和其他鼻炎相对来说算是特效药了。。。?
看来中医真的是堕落了,只怪如今庸医太多,经方无人会用。。。?
其实一部《伤寒论》就可以解决目前大多数的病痛了,只恨无人会用。?
希望这位朋友贴上药后感觉,一般来说1-2付见效,最快的服药2个小时鼻塞症状就开始减轻了。?
当然,病重的话,可能见效稍慢,但2付一般会有好转。坚持服用即可。?
所以,平时尽量不要吃寒凉性的东西,比如海鲜,冷饮等等。西药也不能乱吃,那玩意只有害处。多吃炖菜,多喝热白开水,停止喝绿茶菊花茶等凉性茶。?
当然,要想完全根治鼻炎而不复发的办法只有一个: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别无他法。?
附子先煎,然后下麻黄细辛。?
这三味药都有毒,附子的毒性久煎可以分解。 伤寒论 原本要求
麻黄也先煎去沫,但现在的麻黄质量远不如以前,用药量也小,这一步就不必要了。?
附子先煎也是为安全着想,其实现在的附子质量也很一般,15g制过的附子的毒性几乎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因为是在网上,所以我把用药禁忌和不良反应及解救办法写得很清楚了,就是以防万一。我给周围朋友用,一般都没有先煎,没出现过任何不良反应。?
注意用药禁忌和坚持用药。如果病重,不是一辆副药就可断根的。停药后可以用黄芪熬粥加强身体抵抗力。
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感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偶遇两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却收到奇效。想之余,品之效,感古人的治疾之妙,叹余学验微少。
患男高龄,往有喘疾,偶遇风寒则喘作,常抬肩张口,面唇紫黑,常输液三素、吸氧而缓解。此次夏日发病,恰遇本人出差,去人民医院输液三素三日,而不解。刻下:面色黧黑、张口抬肩、喉间痰声辘辘,色白成泡沫状,胸闷如窒,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鼻流清涕,舌苔白滑,关脉滑而有力。余思须臾,无计可施,病人拒绝输液,要求中药治疗,深思良久,感麻黄附子细辛汤可试之。遂加藿香、佩兰等三服药。不料两剂下后,效奇。后给予调补肺肾而善后。
&&&&&盖此证因阳虚正衰,正不胜邪,故喘咳而不愈,复感风寒夹湿束肺,宣肃失司,且寒邪伤阳,阳气益亏,摄纳无权,湿邪合而为病,痰湿阻肺,宣降失调,以致出现内外合病,虚实夹杂之证,表邪不解则阳气难复,故用本方加味以达温阳解表化湿,宣肺平喘,如此表湿之邪而除,三焦气道通畅,水、湿、饮而归正化,诸症得以而解。
&&&&&神奇的中医疗效,让我见证了古人的博大智慧--------。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举隅
20:42背凉多是肺受了寒气发不出来, 可以每天用热水泡脚到背部出汗。
严重的去走个火罐吧,走几次就好了。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功擅助阳解表,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阳少阴同病之方。笔者近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阳虚感寒所致的病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 背部恶寒证
  王某,女,35岁,日初诊。主诉:背部恶寒3年余,加重1周。现病史:近3年来,患者常觉背部正中如碗口大一片恶寒,如透风状。初期以为感冒,自服散寒解表药,发汗之后症状减轻,但过后复发,夜间睡觉需穿背心始觉舒适。现时至春天,仍着冬装,且背部覆以狗皮,仍感恶寒。周身拘急,同时伴胸中窒塞感,咽部不适,气短心悸,时欲叹息。经胸透、心电图、血常规检查,排除心肺疾患。查体见患者形体略胖,面色晦暗,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询之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月经均正常。胸中窒塞感以凌晨为甚。考虑为少阴阳虚感寒,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炮附子各9g,细辛3g,羌活、枳壳各12g.3剂,水煎服,1剂/d.患者服药一剂即感背部恶寒减轻,胸闷心悸等症好转;药进3剂,背部恶寒消失。唯时感胸闷气短、咽部不适,于上方中加黄芪30g,桔梗12g,甘草6g,继服3剂。药后患者感胸中畅快,咽部舒适而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背部正中为督脉所循,督脉主一身之阳。太阳经脉夹脊而行,少阴阳虚感寒,太阳首当其冲,故表现为背部恶寒,状如透风。阳虚失于温煦,则周身拘急;胸阳不振则胸闷气短、心悸。治以助阳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方中麻黄解表散寒,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既能助麻黄解表,又可助附子温经散寒,加羌活以增强麻黄解表之力,枳壳善理胸中气滞。药证相符,故获药到病除的效果。
  2 慢性肾炎
  宋某,女,65岁,日初诊。患者有肾炎病史,虽经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时有反复。1周前因外感风寒致病情加重,眼睑及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周身拘急,腰部冷痛,腰以下如坐水中,疲乏无力,夜尿多,每夜3~5次,小腹冷痛,大便时稀软,日2~3次,不成形,形体肥胖,面色晦滞,四肢不温,舌质淡红,舌苔白滑,脉沉细。查尿常规:蛋白(++),白细胞2~5个/高,红细胞1~3个/高,大便常规正常,尿素氮、肌酐均在正常范围。据脉证中医辨为脾肾阳虚,气化失职。治以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肉桂6g,炮附子、山萸肉各9g,熟地、山药、菟丝子、薏苡仁、女贞子各20g,茯苓、桑寄生、怀牛膝、旱莲草、芡实、金樱子各15g,苍术、白术各12g.5剂,水煎服。经上述治疗后,腰部冷痛及疲乏较前减轻,大便正常,精神好转,唯浮肿消退不明显。患者平时畏寒怕冷,背部有透风感,上方加麻黄9g,细辛3g,取麻黄附子细辛汤之意。5剂,水煎服,1剂/d.服上药后微汗出,患者顿觉周身舒适,浮肿明显消退,走路轻便,畏寒怕冷等症减。效不更方,继服15剂,患者浮肿消退,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精神爽,腰部冷痛愈。查尿常规示:蛋白(±),白细胞2~3个/高。红细胞1~2个/高。为巩固疗效,给予金匮肾气丸,每次9g,日2次。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平时调养不慎,损伤肾精,日久阴损及阳,导致阳气不足,阳虚感寒,影响肾的气化,故浮肿夜尿多;肾阳虚封藏失职,则出现蛋白尿;阳虚失于温煦则四肢不温,周身拘急,腰部冷痛;影响脾阳则小腹冷痛、大便稀软。初辨为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证相符而浮肿不退。细询患者平时畏寒怕冷,背部有透风感。背部为太阳所主,少阴阳虚感寒,除影响肾的气化功能外,尚影响肺通调水道之功能。三诊于上方中加麻黄、细辛,温散在表之寒邪,恢复肺通调水道的功能。里阳得助,外寒得散,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则身体康复。
  3 冠心病
  张某,女,65岁。日初诊。患者素有冠心病病史,近来因外感致胸闷心慌加重,伴恶寒肢冷,精神萎糜,倦怠嗜卧,动则气短,少气懒言,自服感冒药效果不显。查体见患者形体肥胖,面色晦滞,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而结。心电图检查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据脉证中医辨为心肾阳气不足,复感寒邪,治以温里散寒,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6g,炮附子9g,细辛3g,黄芪30g,炙甘草10g.3剂,水煎服,1剂/d.药后患者周身微汗出,恶寒顿减,精神振作,无胸闷心慌等症。守上方2剂,诸症消失,改用桂枝汤加减调理1周,病情渐趋稳定。
  按:患者有胸闷心慌、气短等心阳不足之症,又有肢冷嗜卧、脉沉等少阴里寒,并兼有寒邪外侵之表证,但究其根本乃少阴阳虚感受寒邪。治以温里散寒,方中麻黄、附子、细辛温中去寒;黄芪、甘草补气养心,合用则里阳得助,外寒得散,心气得补,疾病向愈。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为临床常见,只要认真辨识,即可依法施治而取效。医者往往因本方为大辛大热之剂而弃之。“有是证即用是药”,且中病即止,只要辨证准确,效如桴鼓。方中附子一味,宜先煎15~30分钟,使乌头碱分解,毒性减弱;细辛用量可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而适当增减,不必仅限于3g。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
辛温解表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临床麻黄附子细辛汤应用&
&本方是治疗少阴病初起,反发热、脉沉的方子。
麻黄9、细辛5、炮附子10、水煎服。
&&& 少阴病,就是:
“脉沉细,但欲寐”{即精神不振,想睡而睡不着}。这是病人平素肾阳虚,有被寒邪侵袭所致。但是少阴病不发热,现在有发热的表证。表证应该脉浮,而现在是脉沉。这就说明了既有太阳的表寒,又有少阴的里寒,非用表里兼治的方法,不能恢复健康。因此用麻黄发散太阳的表寒,细辛温散少阴的里寒,再加炮附子助阳温肾,通散表里之寒。这种发表和温经并用的方法,可以相得益彰,是治疗少阴病而有表证发热的方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三则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方中麻黄发表散寒,附子强心肾之阳气助麻黄之发散,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十二经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练,功效卓着。现代临床应用已远远超过《伤寒论》所载治疗范围。可以用来治疗心肾阳虚兼外感寒湿所致的一系列虚寒性病症。笔者临床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颈肩背腰腿疼痛,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张某,男,41岁。有20多年慢性腰酸痛史,体质偏弱,每逢冬季大便必溏薄不成形。2007年12月因连续伏案工作导致腰部剧烈酸痛,当地医院CT显示为L3-L5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刻诊:腰酸痛明显,坐卧不宁,饮食尚可,大便溏薄无形,稍恶寒不发热,舌淡红,苔白厚滑腻,脉沉弱无力,诊为太阳少阴同病。处方:麻黄15克,黑附子35克(先煎2小时),细辛20克,桂枝15克,土鳖虫15克,仙灵脾3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连服30天,酸痛大瘥,仅用力敲击两侧腰部肾区尚感酸痛,工作无妨,纳便如常,考虑到其慢性病史,以及正逢冬季寒湿大盛之时无法立收全效,嘱其注意腰部保暖,不可过于劳累。于第二年5月天气暖和之时,再以麻黄15克,附子45克,细辛15克,土鳖虫10克,仙灵脾30克。连服30天,腰部酸痛若失,告愈。
钟某,女,60岁。2011年9月由其子开车送来就诊,自述颈肩背酸痛日久,头昏重,严重时不能站立,每日须由家人陪护左右以防跌倒,有慢性胃病史,刻下不能闭目站立,头颈后部到肩背部酸痛明显,纳眠可,舌淡红润滑少苔,脉浮缓,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麻黄6克,黑附子15克,细辛10克,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半夏10克,佩兰10克,羌活10克,石菖蒲10克,桑枝10克,桂枝10克,姜黄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次日酸痛大瘥,自己开电瓶车前来复诊。上方加减共服8剂,期间推拿5次,痊愈。
周某,女,53岁。日来诊。L4-S1突出7个月,腰重着下坠感明显,左大腿酸痛影响睡眠,夜寐不安,腰部按压疼痛难忍,舌淡红,苔薄白润滑,脉浮无力,重按弱,纳便可。诊为太阳少阴同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处方:麻黄6克,黑附子30克(先煎1小时),细辛15克,制川乌6克(先煎30分钟),川椒10克,菟丝子15克,当归20克,熟地15克,薏苡仁30克,茯苓20克,炮姜10克,地龙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5剂。每日推拿1次。11月5日续诊,自述腰部重着感和按压酸痛感明显减轻,脉仍无力。处方:麻黄6克,黑附子30克(先煎1小时),细辛15克,川椒10克,菟丝子15克,当归20克,熟地15克,薏苡仁30克,地龙10克,鸡血藤10克,炮姜15克,伸筋草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每日推拿1次。此后继续按以上两方加减使用,共服25剂,推拿22次,痊愈。
按:以上案例皆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笔者认为,本方为“开门方”,作用是打开腠理之门户,使瘀滞在腠理肌肤之寒湿邪气有发散的通路,再根据患者各自兼有的阴虚、阳虚、气滞、血瘀、寒盛、湿盛等选用相应的药物治之,自然应手而愈。尤其是案1,患者长期腰酸,又无推拿等治疗,处方加味也不多,因头一个月治疗是在冬季,正值寒湿之邪壅盛之际,加之病程长久,所以未能痊愈,待来年五月阳气最盛之时继续治疗,才告全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寒积头痛&
吴某,女,57岁,日初诊。反复头痛20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头颅CT、脑电图等检查均未器质性病变,脑血流图提示脑血管供血不足。诊断血管性头痛,神经性紧张性头痛,服用脑复康、谷维素、脑心舒口服液无效。症见头冷痛如凉水浸淫,痛如锥剌,疼痛难忍,恶风怕冷,以左侧为甚,得温痛减,每遇冬季而发作或加重,伴体倦懒动少言,似寐,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属阳虚寒头痛,治宜温阳散寒,活络止痛。
  药用麻黄10克,附子(先煎)20克,细辛10克,淫羊藿30克,葛根、白芷、川芎各15克,柴胡10克,蜈蚣一条(研末,分3次冲服)。每日一剂,水煎取汁300毫升,加白酒2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
  二诊:服药7剂,头痛减半,头颅觉温,效不更方,上方去白酒,去麻黄易蜜炙麻黄,又服7剂,头痛若失,病已告瘥。但避风寒,继以温肾全鹿丸6克,每日两次,淡盐水调服,巩固一月善后。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患者反复头痛20年,原系年轻时产后疏于调养,触冒风寒,陈寒痼积,损伤阳气,遇冷加重或复发,常求西医而临时取效。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阳虚不能温煦脑之脉络,故头颅冷痛如凉水浸淫,病久入络则痛如锥剌,阳虚不能卫外则恶风怕冷,虚阳得温似补而痛减,阳气不伸则体倦懒动少言,《伤寒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舌淡苔白脉沉皆阳虚寒气痹阻之象。故主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淫羊藿助麻黄附子细辛温补阳气,疏通脑之脉络,葛根止痛效佳,得白芷、川芎、柴胡共同对症止痛,蜈蚣祛风通络以搜邪,白酒加强活血化瘀又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之效。故不论久病新疾,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则可收到药到病除之良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黄细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