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化验正常值检查结果

您是不是想看:
、 、 、 、 ...
  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相关推荐:  更多
  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相关推荐:&&&&&&& 更多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重度乙肝、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时,不要选用或停用干扰素,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药物。我院目前是采用抗病毒免疫疗法结合这些药物综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  乙肝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关推荐:&&&&&&& 更多
  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170~200g/L  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计数:0.5%-1.5%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相关推荐:  更多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  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的白细胞总数是(9~30)&109/L,平均是20&109/L。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如6月到6岁的幼儿为(6~15)&109/L,平均为10&109/L;7~12岁为(4.5~13.5)&109/L,平均为8&109/L。  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以上是指白细胞总数而言,还应进一步了解白细胞是由五种白细胞组成的,各有自己的功能,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代表符号为N),约占50%~70%(年龄不同,百分比有变化),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  第二种是淋巴细胞(代表符号为L),约占20%~40%,产生细胞因子破坏细菌结构,使细菌不能生存。  第三种细胞是单核细胞(代表符号为M),约占1%~8%,产生抗体。第四种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符号E),约占0.5%~5%,机体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时可增加比例数。末位是嗜碱性粒细胞(符号B),约占0~0.75%,各种比例如不协调,预示可能有某种病。  血小板系统  血小板(PL)约为(100~300)&109/L,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如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倾向。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4-5)*10¹²/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的9次方/L  升高:各种细菌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0-15)mm/h;  增快:急性炎症,,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相关推荐:  更多
  一、红细胞(RBC)计数意义  红细胞增多见于:  1、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机体长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 3、因一时性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吐泻、脱水、烧伤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过早等。  二、血红蛋白(Hb)测定意义  其增减的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相似,但在各种不同类型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不一定呈平行关系。如小红细胞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比红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在大红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更为严重。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红细胞大小异常包括:  1、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m,厚度薄,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2、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m,体积大,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但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异常包括:  1、球形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靶形红细胞,呈靶形,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  3、椭圆形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镰形红细胞,如镰刀形、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5、红细胞缗线状形成,呈平行叠串状排列,见于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红细胞染色异常,红细胞染色深浅反映着血红蛋白含量,包括:  1、低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及其他低色素性贫血。  2、高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较多,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嗜多色性,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呈灰蓝色,体积稍大,见于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旺盛的增生性贫血。  红细胞结构异常包括:  1、嗜碱性点彩,见于重金属(铅、铋、银等)中毒,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及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  2、卡波(Cabot)环,可能是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增生性贫血。  3、何-乔(Howell-Jolly)小体,可能是细胞核的残余物,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  四、白细胞(WBC)计数意义  白细胞增多见于:  1、急性感染:包括化脓菌感染、杆菌感染引起肾孟肾炎、胆囊炎等,病毒感染引起、乙型等,寄生虫感染引起急性血吸虫病,螺旋体病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等,重度感染时可引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并可出现明显核左移。 &&& 2、严重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引起的组织损伤、坏死。  3、数量极度增高时,见于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  4、见于急性失血,尤其是内脏破裂、宫外孕等引起的内出血。  5、见于急性化学药物有机磷中毒,也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引起的代谢性中毒。  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  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如等。  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抗体导致的白细胞减少。  4、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如苯及其衍生物引起的放射线损伤、化学品中毒,如氯霉素、保泰松、抗癌药等引起的各种反应。  5、其他,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五、白细胞分类(DC)意义  中性粒细胞(N)总数的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似。  1、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见于: &&& 1)性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  2)寄生虫病,如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等。  3)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等。  4)急性传染病恢复时,一般在常起病时细胞数减少,当开始恢复时可呈现增多,提示病情好转。  5)某些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肺癌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1)当肾上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  2)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尤其在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1)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  2)脾切除术后、疫苗预防注射后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3、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  1)初生婴儿、儿童的生理性增多;  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可引起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3)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的恢复期;  4)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减少大多是相对性减少,或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  4、单核细胞(M)增多见于:  1)某些感染如结核病活动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2)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高雪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且可出现原、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特殊临床意义。  六、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  1)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  2)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  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  1)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2)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因粒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所致。  3)核变性,临床意义同空泡变性。  4)棒状小体,仅见于白血病细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淋巴细胞形态变异根据形态特点分为3型:  Ⅰ型(空泡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除以上3型外,尚可有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见于:  1)病毒感染性疾病;  2)某些细菌性感染,原虫、螺旋体感染;  3)某些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等。  七、血小板计数意义  血小板减少见于:  1)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  2)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药物损伤;  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输入大量血浆血液受稀释等。  血小板增多见于:  1)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应性增多;  2)骨髓增生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八、血小板学形态检查  正常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m,含嗜天青颗粒。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多数个成簇聚集,若呈单个分散分布提示血小板功能不良。幼稚血小板体积大,胞质蓝色加深。当血小板异常增生时,呈大小不等,形态异常。  相关推荐:    更多
  将准备采血的部分清洗干净,这些部位通常上耳垂、中指或无名指的指尖,等到采血的部位干燥后再进行采血。在寒冷的日子里,可将局部搓热后再采血。  检查前应空腹,但空腹并非不吃这么简单。检查前一天晚上,就应该避免吃油腻的食物,8点之后更是应该禁食,假如12点还在吃夜宵,到抽血时,就不能保证空腹。当天早上,除了白开水,包括、牛奶在内的饮料一律不能喝。如果想要使检查结果更理想,最好从检查前三天开始就基本吃素。  体检当天,最好穿袖子宽松的衣服,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子,衣服要干净,以防针孔感染。  采血后应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如果针眼周围青紫,24小时后可做热敷。为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更多
  血常规报告单里的秘密,其实是因人而异,如果准妈妈想自己血常规报告,只需要好好学学怎样看血常规报告单,就可以了。后边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遇到不正常。准妈妈该怎么办呢?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在孕期血常规检查中出现的经常是一些数据,准妈妈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知晓准妈妈的健康状况,下边是孕期血常规检查中的一些正常的参考数据。  情况有异常时的表现  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据是最关键的,也是准妈妈必须认真观察的。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就是携带氧分子,血红蛋白的正常浓度范围在110~150g/L,如果准妈妈的血红蛋白的浓度大于150g/L时,准妈妈有可能出现血液中的含氧量不足或脱水的情况。当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同时减少时,准妈妈有可能出现的现象,如果是轻度贫血,那对准妈妈及分娩的影响不大,重度贫血则会有引起早产、等不良后果的可能。  温馨提示  主要是判断准妈妈是否贫血,其判断标准在国内和国外是有区别的。在国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00g/L,低于100g/L为轻度贫血,低于8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而在国外血色素正常值为110g/L,低于110g/L为轻度贫血。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70g/L为重度贫血。  白细胞  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如果增多准妈妈可能就会表现为炎性、出血、中毒等,但在孕期是不同的,孕期是可以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的。白细胞的减少,常表现为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及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  1、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着表明准妈妈可能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但减少也不是好兆头,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准妈妈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准妈妈的影响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白细胞偏高的定义,应该联系中性粒细胞来一起观察。单纯的白细胞偏离没有一个绝对值。如中性粒细胞正常,且没有身体感染炎症的表现,仅白细总数升高有时甚至达20&109/L一般也不能说明有什么问题。  血小板  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为PLT(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低于100&109/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  准妈妈的正常值范围与正常人正常值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占正常血液的0.3%左右,只要检查达到正常值的范围即为属于正常。&&&&&&& 相关推荐:&&&&&&& 更多
相关专家达人解答
5个回答最佳答案:您好!不要担心,稍有些炎症,给宝宝多喝水,没太大问题。 营养保健师5个回答最佳答案:你好!宝宝淋巴细胞偏高,说明宝宝有病毒感染。宝宝卧室内温度、... 主治医师1个回答最佳答案:孩子的这个血常规检查结果没什么大问题。不用担心。白细胞稍高一... 儿童保健科主任4个回答最佳答案:你好,对于这个月龄的宝宝来说,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多是生理... 主治医师1个回答最佳答案:你好,按照这张化验单,你宝宝多是有轻微的病毒感染,可以口服抗... 主管护师
提示:如果您没找到满意的内容,请到向专家提问吧。
还有更多血常规检查的问题?
词条分类:
词条时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科
热门推荐文章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你会看血常规化验单吗? 中性粒细胞数需关注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这几天,郑州高女士3岁的女儿感冒发烧三四天不见好转,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后,发现血象(即白细胞计数)高,可医生没让用抗生素。对此,高女士有点担心:听说血象高了就是细菌感染了,为什么不用抗生素?在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有的孩子感冒发烧后血象不高,医生却让用抗生素。“这是什么原因呢?”
  血象升高未必用抗生素
  “白细胞数量升高并不是用抗生素的指征。”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冬梅说,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因既可能是细菌感染,又可能是病毒感染。“通常来说,典型的细菌性感染导致的上感,白细胞数量会升高;而病毒性感染的白细胞数量往往不显著增加,甚至减少。”
  “白细胞数量升高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除了孕期、月经期、呕吐、寒战、高人、剧烈腹痛等生理性升高外,一般代表着细菌感染,但也有例外。”张冬梅说,对于部分抵抗力低的人来说,这种应激反应可能会很强烈,会刺激骨髓释放更多的白细胞来抵抗外来的入侵者,从血常规检查结果来看,血象是比较高的,而此时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虽然上呼吸道感染80%以上是病毒性的,但持续几天后,伴随着机体抵抗力的减弱,很容易混合感染。这时患者血象不一定高,但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这也是医生为什么让患者过两三天再复查血象的缘故。”河南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董志巧说,还有患者被细菌感染后特别重,机体的反应较慢,尚未产生新的白细胞之前,原有的白细胞就大部分和敌人同归于尽了,尽管血象也不怎么高,甚至有些低,也需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除了看血常规检查结果外,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因、病程、病症以及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董志巧说,比如3岁的孩子感冒发烧后,虽然血象较高,但病因是受冷风吹,同时其精神头十足,肺部也没有听出杂音,就可以不用抗生素。“反之,如果孩子体弱,无精打采,肺部有杂音,烧得又高,即使血象不高,也需要用抗生素。”
  中性粒细胞数量需关注
  拿到血液化验单,通常病人都会很茫然,密密麻麻这么多数据,到底说明了什么?尤其是看到有几个升高或者下降的箭头,更是内心恐惧,不知道问题是否严重。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贾莉婷说,通常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主要看三个数据: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而白细胞计数就是常说的血象,后两者则是白细胞的分类。
  “众所周知,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专门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等外来入侵。不过,其实在这些卫兵里,有一队&精兵强将&更需要关注,那就是中性粒细胞。”贾莉婷说,中性粒细胞进行战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人体免疫系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医生来说,看血液化验单不仅仅看白细胞有没有低于正常值,还要关注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贾莉婷说,如果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高,说明是单纯的细菌感染;如果淋巴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那就是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细菌感染。
  “血象中还会有嗜酸性细胞百分比和嗜碱性细胞百分比这两个数据,这主要是白血病的指标,嗜酸性细胞百分比高也可能是患者有过敏的情况。”贾莉婷说。
  还有两个需要关注的数据是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如果低了就意味着贫血。“红细胞增高则一般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原发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临床常见疾病。”
(责任编辑:齐钡)
&&&&&&</div
健康特别关注
医生要求先做CT,患者腹痛难忍跳楼…[]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关于血常规结果
关于血常规结果
白细胞2.63 淋巴细胞百份比47.9 单核细胞百分比15.2 中性粒细胞百份比35.4 嗜酸细胞百份比0.0
嗜碱细胞百分比1.5 淋巴细胞绝对值 1.26
单核细胞绝对值0.40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93 嗜酸细胞绝对值0.00 嗜碱细胞绝对值0.04 红细胞4.36 血红蛋白113 红细胞压积35.4 平均红细胞体积81.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5.9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9 红细胞分布宽度(CV)12.9红细胞分布宽度(SD)38.8 血小板111 血小板平均体积9.2 血小板分布宽度9.6 大血小板比率17.4 血小板比积0.10
孩子2岁11个月,11日下午说肚肚疼,以为要拉屡,没拉,吐了,体温37.5以上,晚上到38.5以上,吃尼美舒立退热,医生说喉红肿,第二天中午又发现热,又吃尼美舒立,晚上在脸及脚晚处起皮疹,吃氯雷他定,第三天5月13号还热下午去查以上血常规,最高时体温到39.5
当晚打维生素B6与潍C,14号又查血常规白细胞至1.9,并一直有皮疹,打潍B6,潍C加低迷,共用三天,其中14日加肌肉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瑞 100ug/0.6ml GMP 吃肌苷片(1片/3次/天),鲨干醇片(1片/2次/天),B6片(1片/2次/天)
16号复查血常规,由于医生还没把单子给我,我只好写个大概了,显示白细胞10.8(高了),在贫血边线上,其它正常,皮疹也没有了,又打了一天维C与维B6,出院,喉还有点红,医生要求自己回家吃感冒药,再吃以上三种生白药片两天
请问孩子这是什么病?
打的这个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有什么副作用?
打过针并停药后多长时间再查血常规是比较正确的?
亲爱的可以帮我具本看下我这个单子吗,不懂医我真得好担心,麻烦了
医院里的化验单总是很让人头疼,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在平常人眼里就像天书一般。在这里我们将告诉您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让您下次再面对它时,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时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主要看哪些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小板计数(PLT)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宝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各年龄段宝宝血液细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第1日 第2-7日 第2周
红细胞(×1012/L) RBC 5.7~6.4 5.2~5.7 4.2
血红蛋白测定(g/L) HGB 180~195 163~180 150
白细胞(×109/L) WBC 20 15 12
中性粒细胞 N% 0.65 0.40 0.35
淋巴细胞 L% 0.20 0.40 0.55
血小板(×109/L) PLT 150-250 150-250 150-250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3个月 6个月 1-2岁 4-5岁
红细胞(×1012/L) RBC 3.9 4.2 4.3 4.4
血红蛋白测定(g/L) HGB 111 123 118 134
白细胞(×109/L) WBC — 12 11 8
中性粒细胞 N% 0.3 0.31 0.36 0.58
淋巴细胞 L% 0.63 0.6 0.56 0.34
血小板(×109/L) PLT 250-300 250-300 250-300 250-300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常规化验正常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