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减肥药方退烧药方 谁有哦

您的位置:
小儿暑热感冒切勿乱用退烧药
  今年夏天酷热难当,患有暑热感冒的人不在少数。暑是夏季炎热之气,感受暑邪,是人的机体不适应外界高温气候的一种病理反应。其表现除了一般的感冒症状外,还有口渴心烦、头晕头痛、呕吐恶心、体倦无力等现象。
  在暑热感冒同样以发烧为主要症状之一,在高发人群中,尤以婴幼儿首当其冲。现代医学认为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尤其是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因此容易被外界气温影响患病。中医也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密,为稚阴稚阳之体,易感时邪。
  临床上常见许多家长见孩子发烧,就在家中给孩子胡乱服用常见的退烧药。退烧药的机制是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下降,同时促进汗液排出,加速体温下降。但如此免疫系统未被唤醒,完全不抵抗,使外邪在体内积存,也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很多小孩使用退烧药后反复发作,一次发烧比一次更高,皆因体内病因未能去除,中枢神经系统醒来后再次加强抵抗,反复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须知,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动辄就给小孩服用退烧药,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甚至加重疾病,使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尤其是新生儿发烧,绝对不可随意用退烧药,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环境温度改变,过热、着凉等都可以引起发烧,若随意用药物降温,对小儿今后的健康将有莫大的影响。在中医看来,暑热感冒若使用退烧药降温,则是遏制外邪,暑邪不得外透,郁闭于内,日久误治、失治,邪气不出,外邪由表入里,攻入五脏六腑,病情变化加重而成危难重症!
  再者,退烧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用。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退烧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因此,退烧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实际上,发烧38到39之间是免疫活动最强的时期,这时候用药物退烧,只是抑制身体机能来达到暂时性降低体温的目的,对疾病的治疗有害无益。
  因此,夏日小儿出现感冒症状或暑邪所表现的上述症状时,家长切切不可随意给小孩吃退烧药。发烧初起时不必紧张,可用温水擦身辅助身体散热,并给小儿多喝水,同时用鲜荷叶洗净后煎汤取汁或予其他祛暑食物,另外注意饮食清淡,最好用绿豆粥代替白米粥,若症状不缓解,应当赶快找大夫看病,中医予清热祛湿,解表祛暑的治法常可使暑热感冒很快治愈。
看了本文的人还看了:
推荐专题:
    (本文是39健康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来源:39健康网)
(责任编辑:辜毅)
如觉得本文有用,请向朋友推荐39健康网 |中药退热辨清五大症状
_传统中医_健康一线
中药退热辨清五大症状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一线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一线立场
  第一章:中医专家教您中药退热
  第二章:百草之王&&甘草
  第三章:脑为元神之府 中医健脑方法
 如果您不幸在这个气温多变的季节里发烧了,可一定不要随便使用退烧药。对于不同的患者退烧所选择的方法也不一样的,胡乱用药只会耽误病情。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中药退热如何辩证治疗。
  中医专家教您中药退热
  辛温解表退热法
  通过使用辛温解表的药物达到退热的目的,适用于外感风寒患者。
  表现为发热、头痛、怕风、怕冷、咽喉肿痛、干呕、不时出汗等的患者,宜选用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服用后,稍停一会儿,喝些稀粥,可滋养脾胃、加强疗效,同时要禁食生冷、黏腻、酒肉之品;表现为发热、头痛、身痛、多喘、怕冷、但不出汗的患者,宜选用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因发汗作用较强,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此外,还可选用中药擦浴法,取荆芥、羌活、防风各10~20克,加水100~200毫升,煎煮20分钟左右。用药棉蘸取药液,反复擦双足涌泉穴(脚心),或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肘窝等处,擦到皮肤发红为度。擦时动作要轻柔,局部有破损、肿块者不宜使用,对所用药物过敏者禁用。此法尤适宜外感风寒伴有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发热怕冷者。
  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喝生姜水、盖被子捂汗、用热水泡脚以及刮痧等方法来退热。
  辛凉解表退热法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辛凉发散的药物使热外透,从而达到退热的目的,适用于外感风热患者,表现为发热、有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咳嗽、不怕冷、怕热等,宜选用桑菊饮(桑叶、菊花等)、银翘散(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等)。
  【中药擦浴法】 取薄荷、柴胡、黄芩各10~20克,加水100~200毫升,煎煮20分钟左右。使用方法同上。尤适宜外感风热伴有咽喉肿痛、头痛、口干、口渴者。  泻下退热法
  通过有通腑泻下作用的药物将积滞由大便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退热的目的,适用于实热积滞在内者,表现为大便不通、腹胀胃满、腹痛、按之发硬等,宜选用大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等)。也可于每日早晚喝适量蜂蜜水或决明子茶,或中药煎汤灌肠(取生石膏、连翘、荆芥、薄荷、芦根、赤芍各适量,水煎取汁200毫升,高位直肠灌注或保留灌肠30分钟,每2~4小时1次,待体温下降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减少灌肠的次数,宜在医院内进行),或按摩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天枢(脐中旁开2寸处)等穴位。
  寒凉药退热法
  适用于热邪侵犯人体较为严重者,表现为高热不退、昏迷乱语、身上可见出血斑点,治疗上应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宜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平时多喝温开水。也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冰块冷敷(额头、腋下等部位)、酒精(盐水)擦浴(颈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脚心)、生石膏水湿敷手足心,或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放于前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和解退热法
  所谓和解退热法,是指发热、怕冷在患者身上同时出现,中医认为它的病因是半表半里的,这时既不可发汗,也不能泻下,只能采用调和的方法解除热邪,同时调和肝脾与肠胃,宜选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等)。  百草之王&&甘草
  在中草药的王国里,甘草是本草国里的&国老&。在我国现有的5000多种中药里,临床使用的约有500余种,而使用最多的首推甘草。不论是内、外、妇、儿各科的大夫,无一不使用甘草。据统计,甘草的使用率在79%以上。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其人药的历史都很悠久,从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算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甘草始载于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古书《尔雅》一书。药用始见于汉朝《神农本草经》。南萌医药家陶弘景所箸的《名医别录》称甘草为美草、蜜草、国老,并誉之为&众药之王&。唐朝名医甄权指出,甘草能&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种草木毒。&
  宋朝苏颂的《图经本草》记载当时的湖广地区,人们外出旅行,随身必带甘草数段,以备不时之需。凡就餐前先试服少量饮食,再取甘草嚼汁,若经此不吐者,证明食物无毒,便可放胆受用。  另外还流传着一个用甘草治病的故事
  据传,在明代时,河南许昌有一小镇上益寿堂的老掌柜,自己患了病不知道。有一天,一个在开封当学徒的青年与他见面,对他说:&老前辈,你的脸色不大好,你要瞧瞧病才是。&这位掌柜想,有病无病我自己还不知道,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可是几天之后,他却真的病倒了,一天比一天坏,什么名药吃了都不行。老掌柜想起前几天这个青年的话,连忙把儿子叫来说:&快去把对门那个小伙子请来,他知道我的病。&小伙子为他号了脉,开了方,处方上只写着6个字:甘草4两煎服。并为他荩了药,喂病人喝下。说来也神,这么普通的药,喝了不过一支香时间,老掌柜就大为好转。第二天,小伙子又开了处方,仍是一味甘草,只是剂量加到半斤,病人吃后,开始下床走动,不要人服侍了。第三天小伙子把甘草加到一斤,老人喝了后,完全恢复了健康。一剂甘草治好了病,老掌柜的儿子问青年:&为什么你一剂甘草就能治好家父的病?&小伙子说:&前辈是开药房的,什么药都要自己尝一尝,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他中了百药毒,甘草能中和诸药,解了毒,病自然就好了。&
  历代本草都说它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与金疮肿毒&,&温中,下气,止咳,止渴,解百药毒&等。甘草系豆科甘草属植物的总称,主要品种有乌拉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等地;而光果甘草则产于欧洲、地中海;胀果甘草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在国外对甘草的应用也极为久远,早在公元前400年的《希拉克底全集》中,已记载了甘草的使用。从1820年开始,甘草被列人美国药典的法定药物。现在英国、法国、德国以及许多国家药典中仍保留着甘草。古代对甘草的应用不同,东方多用作解毒,西方则用作祛痰和镇静。
  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内含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酸、甘草黄苷、还原糖、淀粉、胶质等成分,可消除或降低氯化铵、组织胺、水合氯醛、苯、砷等毒性,对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还能治疗诸般咳嗽等。并能抑制胃酸分泌,对胃肠道溃疡也有治疗作用。此外,甘草还有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胆固醇以及镇痛、抗惊厥的功用。由于它独具甘味,又有缓和其它药物性能的作用,故在复方中能起到协调各药&补偏纠弊&的作用。
  近据日本、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可以抑制艾滋病毒斑的形成和感染细胞的变性,并能抑制艾滋病毒的繁殖,其抑制率达到78%,是一味大有希望的抗艾滋病良药。  脑为元神之府 中医健脑方法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是人体精髓和神经高度会聚之处,是生命要害之所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力等都受到脑的控制,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养脑健脑的方法,这样才能健康长寿。具体方法如下:
  增强脑力活动
  古人主张博学强记,博学可以增强记忆,强记又可以促进博学,二者相辅相成。实践证明,脑力活动可以防病延年,预防老年性痴呆,尤其是年轻时的脑力活动对人体寿命的影响更大。
  调节大脑状态
  清晨到户外散步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都可以充分唤醒尚处于抑制状态的神经与肌肉。在大脑疲劳时,听一下音乐,或观赏一下绿草红花、蓝天白云,也有利于松弛紧张的大脑,做到劳逸结合。
  节欲健脑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要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脑为元神之府,脑髓不足则头晕耳鸣,目无所视。&大脑的活动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节欲可养精,养精才能健脑养神,延缓大脑衰老;反之,性生活过度,则伤精耗神,未老先衰,头脑昏沉,智力减退,精神委靡,百病丛生。  食补健脑
  专家指出,各种脂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都是大脑日常必需的食粮。比较好的补脑食品有核桃、黑芝麻、花生、豆制品、玉米、小米、大枣、南瓜子、蜂蜜、海藻类、鱼类、母乳等。
  多动手指
  俗话说&心灵手巧&,是有一定道理的。医学研究证明,手指功能的技巧锻炼可促进思维,健脑益智。手托两个铁球或两个核桃,不停地在手中转动,长期坚持有良好的健脑作用。
  按摩头顶
  多做头部按摩,可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延缓大脑衰老。十指从发际到发根,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做直线按摩;最后,两拇指在太阳穴,用较强的力量做旋转按摩,先顺时针后逆时针。上述按摩,各进行18~36次,早晚各1次。长年坚持,可收到提高智力、养神健脑的效果,对于神经衰弱患者更有益处。
  结语:春季早晚气温变化比较大,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晚上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谨防感冒和发烧。(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号:2012.02,作者:李尤佳,庞姝弘,叶水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记者5日从疾控部门获悉,目前整个广东都已进入流感流行季节,其中九成疫情发生在中小学校。
浙江省日前分别在淳安县和平阳县启动“童守计划·浙江省留守儿童大病保险”项目。
近日,患者吉某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再造耳移植手术,这一令人拍案叫绝的医学奇迹被全世界多家媒体及社会各界关注。
环保部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将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近日,北京妇产医院妇科成功为重度肥胖患者实施手术。
波士顿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威尔森·黄带领的团队提出一种方法,用基因工程方法编辑哺乳动物细胞DNA。
中医养生常识~
作者热点文章小儿发烧用什么退烧药好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烧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烧,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过与不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
  古方介绍引起婴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
  小儿发烧用什么好?医师治疗小儿发烧,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康复治疗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
  小儿发烧多属于中医&温热证&辩证范畴。其发病大致可分为表证、里证、虚证等。病邪在表:除给退烧药外,应多饮水,并用乾毛巾盖在小儿前额上或将小儿未闭的前囟门也盖上,以助药力,使其微微出汗,汗后体温自然下降;病邪入里,应清热退烧。虚证在临床上很少见,多为虚实挟杂证,在护理上要慎重,切忌大汗或峻下,应扶正祛邪,随时注意保护津液,保存&胃气&。
  因此,古方中医育儿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文章来源:古方网
性别:男女
咨询内容:
早教热文排行
疾病咨询电话:
投诉邮箱:cn939#cn939.com
友情链接合作qq: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号 && 鲁卫网审(2010)第006号宝宝发烧,家长如何选中医退烧药
我的图书馆
宝宝发烧,家长如何选中医退烧药
点蓝字关注↑↑↑上医网↑↑↑最牛的中医在这里www.51shangyi.com小道按孩子发烧了,作为家长,你只能让孩子饱受检查、输液的痛苦吗?你只会给孩子吃退烧药、做物理降温吗?学习学习中医的治疗思路,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货哦。想获取更多中医干货,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发烧是孩子日常护理中,最常见、最令家长担忧,却又最让家长迷惑该如何治疗的事情,当下,孩子发烧的成因越来越多样,各种原因都能引起发烧,如果不清楚发烧是什么原因引起,就不能给孩子最及时的治疗,让孩子饱受检查、输液的痛苦,甚至让孩子越治疗越虚弱,因此,家长能否掌握一些解决孩子发烧的方法尤为重要。【一、风寒发烧】1、如何判断风寒发烧风寒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清鼻涕,清稀痰,淡红舌,不出汗。判断孩子是否风寒发烧,一定要完全符合以上证型,才可以确定,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要继续辨证,比如说孩子的鼻涕、痰液不是清稀的,而是黄的,就说明是化热了;或者孩子的舌头是红色的,也说明是化热了;或者孩子老是出汗,也不是风寒发烧,家长一定要综合判断才行。2、食疗方:葱姜豆豉汤配方:葱白1 段(留根须)、生姜2片(带皮)、淡豆豉(药店买)5g用量:三岁以内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一碗。酌量频服,服后出汗热退即可。具体方法:葱白切成3厘米长短的一小段,鲜姜切成一元硬币大小、薄厚的2片,放5 克淡豆豉,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二、风热发烧】1、如何判断风热发烧风热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黄浊涕,黄黏痰,红肿痛(舌头、咽喉、扁桃体、淋巴结),微有汗。2、食疗方:菊薄豆豉汤配方:菊花6克、薄荷6克、淡豆豉5克。用量:三岁以内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孩子一次喝多半碗或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具体方法:菊花、薄荷、淡豆豉用水煮,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三、积食发烧】1、如何判断积食发烧积食发烧中医辨证要点:不想吃,肚子胀,口异味,红厚黄,便不调,睡不香。事实上,除上边提到的三点外,积食的症状还有:呕吐酸臭或不消化食物、口腔溃疡、手足心热、汗出以及过敏等,但这些都不是必然出现的,所以家长主要还是以上述三组症状作为判断证型。2、食疗方:山楂陈皮大麦汤配方:山楂8克、陈皮6克、大麦8克。用量:三岁以内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具体方法:山楂、陈皮、大麦用水煮,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以上服用。【四、夹惊发烧】1、如何判断夹惊发烧夹惊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惕哭闹,睡不安,手足动。2、外用疗法:菊花枕用药:100克白菊花、100克绿豆衣、200克蚕沙。正规中药店可买到。菊花枕是治疗孩子惊吓上火的一个特别好的外治方法,源自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专门针对小儿容易化热生火的体质特点而制。【五、寒包火型发烧】1、如何判断寒包火型发烧一般情况下,孩子发烧初期多是风寒发烧,但如果孩子的体质偏热或治疗不当,便可能很快转变成风热发烧,这个由风寒发烧向风热发烧转变的中间状态,就叫作“寒包火型发烧”,又称外寒内热型发烧。“寒包火”,顾名思义,就是寒在外、火在内,内火被外寒给包住了。此时,孩子的皮肤肌表是风寒发烧的特点,表现为发烧、不出汗,但再往里走就表现为风热发烧的特点了,表现为鼻涕、痰变黄变稠,舌头变红,舌苔变黄。同时,咽喉、扁桃体、淋巴结也可能变红、肿、痛,并且因为风寒邪气入里化热,所以孩子也可能会出现心烦哭闹等症状。2、中成药方:麻杏甘石颗粒孩子有寒包火型发烧,家长可选择麻杏甘石颗粒。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服至微微汗出烧退后即可。【六、少阳发烧】1、如何判断少阳发烧 孩子一会儿感觉到冷,一会儿感觉到热,或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不烧了,这就叫往来寒热。除了往来寒热外,孩子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口苦、嗓子干或红肿、眼睛发红、发酸、看东西有黑影,或者常常流泪,以及耳痛、耳痒、耳聋、心烦哭闹、不想吃饭、舌边尖红、苔白微黄等症状。少阳发烧的症状比较多,也比较杂,不一定会全部出现。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发烧后,以上症状中有三个症状同时出现,比如往来寒热、恶心、口苦,或发烧、呕吐、嗓子干等,那么我们基本就可以判定这个发烧是少阳发烧了。2、中成药方:小柴胡颗粒和解少阳,可以给孩子服用小柴胡颗粒。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孩子一次吃成人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孩子按成人量服用。【七、寒湿发烧】1、如何判断寒湿发烧寒湿发烧,除发烧本身外,首先的表现便是头痛昏重。如果孩子在发烧的同时总是抱着头,或者总敲头,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发烧可能是寒湿发烧。同时,孩子还可能会出现胸脘痞闷、不想吃饭、上吐下泻等症状,都是湿浊之气影响胃肠功能的表现。吐泻,是身体本能地想把寒湿之气排出去;不想吃饭、胸脘痞闷,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也可以辅助家长判断孩子是否是寒湿发烧,比如身体倦怠、肌肉发疼、干什么都懒得动等。因为引起发烧的是寒湿性的邪气,并且孩子脾胃的阳气也比较受伤,所以寒湿发烧的舌象是偏淡色的胖大舌、白腻苔,并且水滑。舌苔水滑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的体内有湿邪,那么,白腻是什么意思呢?苔白,说明体内并没有热,邪气是偏寒性的;苔腻,则是因为有湿浊之气盘踞在体内,所以在舌面上表现为厚厚的、非常致密的一层舌苔,就像奶油雪糕一样。2、外用疗法:藿香正气水贴肚脐可用卫生棉球蘸藿香正气水后,用胶布固定贴在孩子肚脐上。藿香正气水里有很多祛寒除湿的药物,寒湿之邪一除,则发烧、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等症状自然就好了。用藿香正气水有两个问题需注意:一是藿香正气水里有酒精。孩子皮肤很娇嫩,尤其是肚脐则更为娇嫩,因此贴上去孩子可能会感觉到刺痛。所以,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藿香正气胶囊,把胶囊里的颗粒倒出来,用温水调匀以后贴肚脐。二是贴到孩子微微汗出,不发烧就可以了,不可贴太长时间,否则容易上火。【八、湿温发烧】1、如何判断湿温发烧湿温发烧的症状,基本上就是风热发烧、少阳发烧和寒湿发烧的结合,如往来寒热、微有汗出、流黄涕、头重如裹、胸脘痞闷、恶心、吐泻、倦怠身疼、口苦、嗓子干或红肿、眼睛发红、发酸、心烦哭闹及不想吃饭等。湿温发烧后,因为邪气化热的缘故,所以虽然舌头也胖大,但却不像寒湿发烧一样颜色偏淡,而是要偏红一些,尤其是边尖较红。同时,舌苔也不再是白腻水滑,而是变为白中带些黄色发腻了。2、外用疗法: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水贴肚脐孩子湿温发烧用小柴胡颗粒兑藿香正气水给他贴肚脐即可。如果孩子能口服这两味药,就更好了。口服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九、营卫不和型发烧】1、如何判断营卫不和型发烧事实上,还有一种发烧,也是流清稀的鼻涕,吐清稀的痰,舌头也是淡红色的,但是却会出汗,并且是时不时地出虚汗,出得还挺多,烧却怎么也退不了,同时,还伴有怕风、鼻子堵等症状。2、中成药方:桂枝颗粒营卫不和型发烧,可以服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子桂枝汤做成的中成药——桂枝颗粒。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医嘱:喝完桂枝颗粒后,再喝点儿热大米粥,然后盖上被子好好睡上一觉,待周身微微汗出后,烧自然就退了。【十、阳虚发烧】1、如何判断阳虚发烧首先,孩子也发烧,并且像风寒发烧一样不出汗。同时,孩子还会表现得比较怕冷——虽然风寒发烧的孩子也怕冷,但并不像阳虚发烧这么厉害——总喜欢在暖和的地方待着,总喜欢用衣服或被子捂着身体以保暖。此外,孩子的状态也会变得很“蔫儿”,面色也不是红扑扑的,而是有些淡白,没有光泽,甚至晦暗,而不像风寒发烧的时候,孩子的面色基本正常,精神也好,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除此之外,舌象也很重要。风寒发烧的时候,孩子的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但是阳虚发烧时,就一点儿也不红了。因为孩子的阳气偏虚,热量偏少,所以舌头的颜色也比口腔黏膜内壁的颜色要淡,舌苔也发白。2、中成药方:麻黄细辛附子颗粒阳虚发烧的中成药可以选择麻黄细辛附子颗粒,也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十一、气虚发烧】1、如何判断气虚发烧首先,就是感到非常乏力、倦怠。孩子可能不会说自己乏力,但如果孩子总喊累,玩一会儿就玩不动了,就基本可以判定他是气虚了。孩子还会经常地出虚汗——因为气虚,所以不能正常地收摄汗液,导致虚汗涔涔。同时,因为气虚不能很好地推动血液到面部,所以孩子的面色也偏白,并且缺少光泽,就像扑了一层粉似的。除此之外,因为气虚发烧并没有热邪的困扰,所以孩子的舌头也偏淡,并且舌苔也发白。气虚发烧最主要的表现是乏力、倦怠,并且舌头也比营卫不和型发烧要更淡一些,面色也偏白,缺少光泽。此外,气虚发烧和阳虚发烧也需要注意鉴别:阳虚发烧虽然也精神倦怠、乏力,但是不出汗,而气虚发烧则常常地冒虚汗。2、中成药方:玉屏风颗粒孩子阳虚发烧,还可以服用玉屏风颗粒。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注意:这个药比较好,如果孩子虽然没有发烧,但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发烧,也可以吃它,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玉屏风颗粒一定得是在孩子舌淡苔白、并且总是乏力、出虚汗的情况下才可以服用,如果孩子的舌头是红的,舌苔是黄的,或者并不乏力、冒虚汗,就不太适合了,否则容易上火。【十二、对家长们说的话】其实,与其治疗已经形成的疾病,还不如在没有生病,或者即将生病时,就预先发现,并防患于未然,让它没有机会发展成疾病。事实上,这要比知道如何治病更加重要。预防孩子发烧,不外乎就是用中医理念去指导孩子的饮食起居、穿衣吃饭等等。文章:吴江微报来源:吴江微报编辑:谭政 姚霁云=====================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
古今名医经方之一剂退热案时间: 来源: 作者:尤虎 苏克雷
古人治病,常有“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已”“覆杯而卧”“一服愈,不必尽剂”的记载,难道这些都只是传说?中医是慢郎中?经方一剂能退热?退热仅有发汗一法?本文列举古今中外名医经方验案,向读者揭示经方一剂退热的神奇。
中医治疗发热有独特的优势,早在《黄帝内经》就总结了上古以来的热病诊治经验,在热病的发生、证候、转归和防治等方面,皆有翔实记载。《内经》首创了六经分证体系,提出了表里传变、经脉传变和直中脏腑的热病传变理论,以及以针刺为主的汗、泄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在《素问o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统一的热病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尤其在热病的六经分证、传变规律、药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学热病理论,为后世温病学派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被称为“经方”,法度严谨、药味精简、层次分明、疗效卓著,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更是因此被誉为“方书之袓”。经方退热疗效神速,古今中外历代名医都有验案为证,但可惜的是,现在使用中药退热的临床中医越来越少,老百姓也不知道感冒发热完全可以吃中药一剂退热,其实西医也不了解中医在治疗此病上的特色,而大多数中医也退居慢性病的调理之中,不敢接诊急危重症。
本文特此摘录古今名医使用经方一剂退热的经典案例,以飨读者。
【许叔微医案】
身疼痛发热体重
宋代医家许叔微对《伤寒论》研究颇深,对后世藏象学说发展也颇有影响。
毗陵一时官得病,身疼痛发热体重,其脉虚弱。人多作风湿,或作热病,则又疑其脉虚弱,不敢汗也。已数日矣。予诊视之曰,中暍证也。仲景云:太阳中暍者,身热体疼,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予以瓜蒂散治之,一呷而愈。
(《伤寒九十论》)
【万密斋医案】
小儿惊风后热不退
万密斋又名万全,明代著名医家,在诊治妇儿科疾病方面享有盛誉。
一儿惊风后热不退,群医有议用小柴胡者,有欲用竹叶汤者,有欲用凉惊丸者。余曰:大惊之后,脾胃已虚,宜温补之。三药寒凉,不可服也。乃作理中汤用炒干姜,一剂热除。
(《幼科发挥》卷二)
【范文甫医案】
伤寒发热 身痛作喘
范文甫为近代浙江名医,在伤寒温病方面皆有很深造诣。
陈师母,发热恶风,身疼腰痛,病从风得。太阳经为寒邪所伤,则经气流行不畅,故骨节疼痛而脉浮紧。邪束于表则肤实无汗,内壅于肺则喘大作矣。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服药1剂,汗出热解。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o范文甫专辑》)
【丁甘仁医案】
丁甘仁为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擅于经方时方并用。
顾左,年三十余岁,在沪南开设水果行。患喉痧七天,寒热无汗,痧麻布而隐约,咽喉肿痛,牙关拘紧,甚则梦语如谵。诊其脉郁数不扬,视舌色薄腻而黄。余曰:此疫邪将欲内陷,失表之症也。急进麻杏石甘汤,得畅汗,痧麻满布,热解神清,咽喉肿红亦退,数日而安。
(《喉痧症治概要o治案十一则》)
【蒲辅周医案】
婴儿腺病毒肺炎
蒲辅周为现代中医学家,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
初某,男,3个月。日初诊。主诉:发热4天,咳嗽气促,抽风两次。日住院。入院后检查:体温39.4℃,脉搏106次/分,发育、营养中等,右肺叩诊稍浊,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干罗音及小水泡音,以右肺为著。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2.9×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胸部透视:右肺上下野斑片状阴影,肺纹理模糊。诊断:腺病毒肺炎。入院前,用退热消炎止咳中药罔效,入院后,症见高热无汗,烦躁哭闹,惊惕不安。先用土霉素、红霉素等西药,并投大剂寒凉撤热之麻杏石甘汤,复进银翘散加味,证势依然,停西药邀蒲辅周老会诊。刻诊:体温40℃,无汗咳喘,膈动足凉,胸腹满,面色青黄,口周色青,唇舌质淡,苔灰白,脉浮滑,指纹青,直透气关以上。
蒲辅周老指出:本为感受风寒,始宜辛温疏解,误用辛凉苦寒,以致表郁邪陷,肺卫不宣。治宜调和营卫,透邪出表。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桂枝1.5克,厚朴1.5克,前胡1.5克,炙甘草1.5克,白芍1.8克,杏仁10粒,僵蚕3克,生姜2片,大枣2枚。
服1剂微汗出,热渐退,精神佳,膈动、吃奶、口周及指纹青均好转,唯喉间水鸣声,便溏日5次,脉滑不数,舌淡苔秽白。营卫虽和,肺气仍闭,湿痰阻滞。法当温宣降逆化痰。处方:射干麻黄汤。射干1.5克,麻黄1.5克,紫菀1.5克,前胡1.5克,炙甘草1.5克,细辛0.9克,法半夏3克,炒苏子3克,五味子7粒,生姜2片,大枣2枚。
服1剂体温降至36.4℃,精神好转,身潮润,足欠温,腹满减,二便如前,面青白,右肺水泡音较多,左肺较少,脉沉滑,舌淡苔退。表邪已解,肺胃未和。宜调和肺胃,益气化痰。治仿朴姜夏草人参汤加味。处方:西洋参1.5克,炙甘草1.5克,橘红1.5克,法半夏3克,川厚朴1.1克,生姜2片。
服2剂,咳减至微,呼吸正常,纳增,大便日1~2次,成形,小便多,两肺呼吸音粗,少量干湿罗音,舌正常无苔,脉沉细滑。续以二陈汤加白前、苏子、枇杷叶、生姜调肺胃,化痰湿。服2剂后,乳食调养。胸透示右肺片状阴影部分吸收,临床痊愈出院。
(《四川名家经方实验录》)
【刘渡舟医案】
刘渡舟为当代伤寒大家,临床善抓主症,善用经方治病。
唐叟,古稀之年,偶患外感,头痛发热,流清涕,周身为之不适。自服银翘解毒丸无效。诊脉时侧头欲睡,脉不浮而反沉。此少阴之伤寒证。为疏:附子四钱,炙甘草二钱,麻黄二钱。服一剂汗出表解,转以保元汤进退获安。
(《伤寒挈要》)
【胡希恕医案】
发热头痛便秘
胡希恕为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其学术思想目前已成经方界的一面旗帜。
刘某,女,27岁,日初诊。发热头痛一周,曾服中西解表药,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头胀痛难忍,心烦欲吐,口干思冷饮,皮肤灼热而不恶寒,大便已三日未行,苔白厚,脉弦稍数。体温38℃。证属里实热胃不和,治以清里和胃,与调胃承气汤。大黄10克,炙甘草6克,芒硝12克分冲。结果:上药服一煎,大便通,头痛已,身热减,体温正常,继服余药而去芒硝,诸症基本消失。
(《经方传真》)
【门纯德医案】
小儿病毒性肺炎
门纯德为山西著名中医,擅于用阴阳学说来指导临床制方遣药。
王某,女,2岁。患儿高热,咳喘,时而抽搐,已十余日,住某医院诊断为小儿病毒性肺炎。曾大量用抗生素,并输血输氧,体温一直在39.5℃~41℃,病情危重,邀余会诊。诊见:患儿高热,面色苍白,面微肿,印堂色青,口唇发绀,神识朦胧,咳喘急促,呼吸困难,身无汗,腹胀大,四肢厥冷,二便失禁。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指纹青紫。此为寒邪闭郁于表而发热,寒邪闭肺而咳喘,入里而伤于阳。治以兴阳解表,温经发汗。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处方:麻黄3克,细辛1克,附子3克。一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手足转温,头身微汗出,热势退却,体温降至37℃,喘促渐平。此阳气已复,表邪已解,但肺气未复。再服以生脉散加芦根、黄芪、玉竹一剂,继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一剂,病愈出院。 (《名方广用》)
【矢数道明医案】
大叶性肺炎
矢数道明为日本汉方学家。
49岁妇女,体温高达40℃,持续数日,因脑症发谵语狂乱之状。根据患者主诉,胸苦,由胸正中线至右乳下苦闷,咳嗽,咯铁锈色痰,舌苔褐而厚,尚有津液,脉沉迟。腹诊右季肋、心下有抵抗,压之苦闷,诱发咳嗽。右胸遍及浊音与大小水泡音,诊为大叶性肺炎。柴胡桂枝汤、桃核承气汤小量兼服,未能好转。翌日出诊,口渴,水一刻亦不离口,喘急并有呼气性困难。呼气有如呼噜呼噜奇异之声,处于烦躁闷乱状态。颜面潮红,无因由而胸烦苦闷。体温39℃。
因有“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急迫之状”,根据大塚敬节氏建议,与栀子甘草豉汤。服后时余,黏痰排出,奇异呼吸音消失,热解,食欲增进,咳嗽亦显著好转,数日痊愈。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荒木性次医案】
感冒高热 无汗烦躁
荒木性次为日本汉方学家。
一妇人因感风寒,发热数日不解,服2~3种西药不效,发热近40℃,头痛如刀割,咽干,欲饮水,苦闷,夜间不寐,时时恶寒,如欲死状,坐卧不安。其主症为不汗出而烦躁,故与大青龙汤。服后大汗出,诸症霍然而愈。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责任编辑:高继明)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