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为什么不按周测量?一周七天的表情,为什么...

普通小白领
TA的帖子:
发表于 17:01:30
查看: 8798
放松了两天,A裙+雪纺上衣,干练又不失女性的柔美哦!
精神面貌要出来哦!
a90ad07fXyCZvq7poYQO.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
16:39 上传
特别这几天,早晚凉,外套肯定是不可少的哦!
_ec572ea111975dfaa464TVJ11f8etZYj.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
16:41 上传
这样的小洋群,还没到季节有木有?星期一的衬衫别脱掉...
搭在里面很OK啊!更加的田园,还保暖哦!
eeb89f316dae8c801035SnfnBxIKO3n.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
16:39 上传
edcf3db7228cdde7e68oK93n4ya0weq.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
16:39 上传
dc8fa1SPLAYF3k2U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4)
16:39 上传
如果你觉得大片的红色太过突兀,那么这件黑色外套绝对是百搭!
皮衣帅气,雪纺女性。。。兼备喽!
f42ed827d52f5befb44mXm7ku2GsYWP_副本.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
16:38 上传
ff056c05229FMTax0eGhoE.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
16:39 上传
9f8d49cedcf30b3b77DvYiAiEMpJx.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16:38 上传
都是裙装,看来我是个爱裙子的女人。哈哈{:soso_e121:}
这样撞色很赞,一样的如果天气还是一样的温差大,皮衣继续搭起,不会错的。
cdf7d321bikPwyMG6Ood.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
16:39 上传
3ab100637aff3184dgBqFOWEUAud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16:39 上传
b5ba05feAYJhR7LFQkJA.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
16:39 上传
忙碌了一周,终于可以放松了,淡淡的紫色绝对是现在的心情。
外搭短款上衣。这种天不怕感冒...
_ed52cfef47Mm1NjoQNKfMy.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
16:39 上传
c2202285baabd613bfapLn6IRODlOQ.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16:39 上传
aeb4e7cb0qUCvkm4GtztH.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
16:39 上传
约上几个姐妹淘,吃饭、逛街去喽!这款蕾丝罩衫真心很好看...去年呛口辣椒同款。
945aeMdEOhVexYw6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16:40 上传
c76aaae3NouIjf06zJ3C.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
16:39 上传
一样的慵懒的氛围从星期六延续到星期天。
随性又随意的装扮很适合出街哦!
_ad4bd336bfy5HOs9NAJNYu.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
16:40 上传
喜欢!这个可以有
喜欢!这个可以有
论坛功能调整,暂时关闭帖中插入多媒体代码功能
普通小白领
这一周七天都搭完了!
见习小白领
这个不错啊!先想好穿什么,就不用每天早上起来纠结不知道要穿什么了?
见习小白领
LZ风格挺百变的
撞色那套不错!~~~
见习小白领
偶喜欢星期四的搭配{:soso_e191:}
福州市,台江区
喜欢最后一套,很休闲随意的感觉
周末休息,逛街这样比较舒坦&
普通小白领
春田花花樱桃子 发表于
喜欢最后一套,很休闲随意的感觉
周末休息,逛街这样比较舒坦
星期三的裙子很心水啊~~哪里买的哇~~
广州市,增城市
LZ也很喜欢穿裙子哦,难道是裙子控http://yesweibo.net/random/face/ http://yesweibo.net/random/pic/
见习小白领
南平市,浦城县
普通小白领
喜欢星期三的皮外套搭连衣裙
见习小白领
都很不错哦
泉州市,石狮市
红色裙子的那个,我有一件很相像哦
喜欢最后一天的
都很漂亮。
见习小白领
红色的好看啊 /5f2/b.png /5f2/b1.png /5f2/b2.png /5f2/b3.png /5f2/b4.png /5f2/b5.png /5f2/b6.png&&/5f2/b7.png /5f2/b8.png /5f2/b10.png /5f2/b9.png /5f2/b11.png
都好看喜欢
服饰搭配:
护肤彩妆:
美容美体:
独家栏目: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Inc.全部文章分类
您已连续签到…天,立即
5积分第1天10积分第2天20积分第3天30积分第4天50积分第5天100积分第6天200积分第7天
连续签到30天额外500积分奖励哦!
连续签到进度
额外奖励7天
额外奖励15天
额外奖励30天
扫描二维码
中仕学社手机app(安卓版)
下载手机app,随时随地学习
微信公众号:全民学习社
关注微信有惊喜,赚钱就是这么简单
中仕学社手机web(网页)版
使用手机浏览器就能随时随地学习
周一至周五,09:00至17:30
> 一周为什么七天?
那些学习此文章的童鞋们
扫一扫学习本课程
一周为什么七天?
添加时间: 10:07:50 | 作者:
一周为什么七天?一周为什么七天?对于这些简单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事实,没有可以质疑的地方。但这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就会问为什么一周是7天?作为大人,我们没有办法给予答案,因为我们也不能确定的说出缘由。在所有的数字中,7应该算是个独特而神秘的存在。人们常说:七是一个轮回。想想的确如此:一周七天、世界有七大洲、古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算完毕……“7”果真是个很神秘的数字,神秘得让人不由得想去探寻一番。如果你看过圣经的旧约,那么你一定知道: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共有七名堕落天使被称为撒旦。到16世纪后,基督教更直接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七种罪恶,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七宗罪,分别是傲慢、嫉妒、暴怒、懒 惰、贪婪、饕餮以及贪欲。相对于七宗罪,还有七德行,分别是谦卑、温纯、善施、贞洁、适度、热心及慷慨。 巧合的是,佛教也对七这个数字十分偏爱。佛祖一出生就能行走,向东南西北各走了7步,步步生莲花。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和“7”有着密切的联系,每项和“7”有关的事物都让人觉得神奇:人有“七窍”、彩虹是7种颜色、每周有七天、女性的生理期也一般为七天、算盘设有七粒珠子、简谱有七个音符、7小时是人类每天最理想的睡眠时间、在酸碱度测试中7代表着中性,而纯水的PH值就是7、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以复述出7位数为正常水平、古老的七月初七节、瓢虫背上有七点、北斗有七星、地球陆地分七大洲、世界七大奇迹、甚至童话故事里有七个小矮人、神话中有七仙女... “7”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数字!1.在过大年的时候,从正月初一到初七,分别对应的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可见古人对于7字的重视。2.女娲在第七天造出了人。3.死后第7天要祭奠“做七”4.为什么天子的丧礼规 定7天停放灵柩,7月下葬?时人认为,“7”是“王者”的代表。5.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七庙”,即《礼记?王制》所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从侧面折射出先秦帝王家对“7”的敬重。从上我们知道七的确是一个神秘的数字,一周为什么七天?现在世界各国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这个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为一周,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一周七天的英文名称是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这些名称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Babylon)。公元前7至6世纪,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他们把一个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即一个星期。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7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神。7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个神,每天都以一个神来命名:太阳神沙马什主管星期日,称日耀日;月神辛主管星期一,称月耀日;火星神涅尔伽主管星期二,称火耀日;水星神纳布主管星期三,称水耀日;木星神马尔都克主管星期四,称木耀日;金星神伊什塔尔主管星期五,称金耀日;土星神尼努尔达主管星期六,称土耀日。&古巴比伦人创立的星期制,首先传到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古罗马人用他们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来命名1周7天:Sun\s-day(太阳神日),Moon\s-day(月亮神日),Mars\s-day(火星神日),Mercury\s-day(水星神日),Jupiter\s-day(木星神日),Venus\-day(金星神日),Saturn\s-day(土星神日)。这其个名称传到不列颠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又用他们自己的信仰的神的名字改造了其中4个名称,以Tuesday 、Wednesday、Thursday、Friday 分别取代Mars\s-day 、Mercury\s-day 、Jupiter\s-day 、Venus\-day。 Tuesday来源于Tiu,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战神;Wednesday来源于Woden,是最高的神,也称主神;Thursday来源于Thor,是雷神;Friday来源于Frigg,是爱情女神。这样就形成了今天英语中的1周7天的名称:Sunday(太阳神日),Monday(月亮神日),Tuesday(战神日),Wednesday(主神日),Thursday(雷神日),Friday(爱神日),Saturday(土神日)。&古时候,人们把太阳、月亮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当作七座天神,叫做七曜,认为它们轮流主宰地上的一天,例如第一天由月亮神主宰,便叫做"月亮日",第七天由太阳神主宰便叫做"太阳日",这样每隔七天为一周,就是一个星期。&星期概述星期的起源应该是连系着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 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明朝末年,它也随基督教传入了中国,因而称为礼拜。在中国,起初也是以七曜命名一星期中的各天,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其余依此类推。到清朝末年才逐渐改为现在“星期一”、“星期二”……的叫法。周几为一周第一天的争议在不同地区,一星期的开始时间并不完全一致。许多英语国家、犹太教、日本、台湾一般认为一个星期开始于星期日,埃及人的一星期是从星期六开始的。多数欧洲国家都以星期一为一星期的第一天。而中国习惯上也认为星期一是开始时间。 但越来越多的英文字典也开始以星期一定义为一星期的第一天,否则周末 (weekend) 这个字就很难说得通。从宗教的观点来看,《圣经》中认为,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万物,在第七天休息,这七天是从星期日开始的,第七天是星期六,所以犹太教以星期六为安息日;在基督教成为古罗马国教后,因为耶稣是在星期日复活的,所以将礼拜日改为星期日;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在第六天完成创造工作,这一天应该庆祝,所以将星期五定为重大礼拜的主麻日。但无论如何,国际标准 ISO 8601 已将星期一定为一星期的第一天。在中国古代,星期特指农历七月七,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后来也用来指男女成婚之日。英文名称拼写星期 & & & & 英文全称 & & & & & 英文简写星期日 & & & Sunday & & & & & & Sun.星期一 & & & Monday & & & & & &Mon.星期二 & & & Tuesday & & & & & Tues.星期三 & & & Wednesday & & &Wed.星期四 & & & Thursday & & & & &Thur./Thurs.星期五 & & & &Friday & & & & & & & Fri.星期六 & & & &Saturday & & & & & Sat.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搜集整理了关于时间的秘密,其实也是大家都应该知道的常识。生活中记录时间的名词有很多,比如年、月、日、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阴历等等,你知道这些名词吗?你知道这些名称这些名词背后的奥秘吗?你了解这些名称吗?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下吧!要了解年月日等,我们得首先认识什么是历法和历书。1.历法与历书历法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阴历,简称阴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历法的主要内容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制订历法的根据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了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历书"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考查的工具书。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2.年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年的名称年:年 岁 载 星霜 寒暑 春秋 &3.月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4.日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太阳日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把24小时作为一日。依照现在惯例,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时止作为一天。5.时辰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用民间的十二个属相来代替。恰好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每逢单数进位,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三个部份,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交替时间是从当日的半夜十一点整开始为第二天的子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0点。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为初子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子时,12:20分到凌晨1:00整为末子时。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为初午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午时,12:20分到下午1:00整为末午时,其它依此类推。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用日来计算短的时间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计算长的时间就很困难,所在在计算时间上还有月、年和世纪等。6.公元、世纪、年代"公元"是公历的纪元。它原是以传说的耶稣基督诞生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从公元6世纪到10世纪,逐渐成为基督教国家通用的纪元,所以原先也叫"基督纪元"。后来被世界多数国家所公用,于是就改称"公元"。在历史书上,耶稣诞生前的年代被称为"公元前";耶稣诞生那年以后的年代是"公元后",简称"公元"。"世纪"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一百年。也是从耶稣诞生那一年算起:公元元年至100年为1世纪。以此类推,现在是21世纪中的某一个10年。年代将一个世纪以连续的十年为阶段进行划分的叫法,通常适用于用公元纪年。每一世纪中从"…十"到"…九"的十年,如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摘自现代汉语词典)。先期定义与世纪划分方法相同,即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但是此种并无一十年代和十十年代,而以世纪初和世纪末表示,比如是二十世纪初,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二十世纪末。但是此种定义在近十几年因不便捷很少应用,而采用容易理解美式的80S,90S这种方式,即将定为80年代,定为90年代。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就是指从1980年开始的那10年。从1990年起,就进入20世纪90年代了。7.阳历、阴历、农历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阴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农历月份的别称一月:正月、隅月、孟月、端月、始春、元春;二月:如月、杏月、仲春、早春;三月:病月、桃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四月:余月、清和月、桃月、孟夏;五月:榴月、薄月、仲夏;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桐月;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月:九月:亥月、菊月、季秋;十月:阳月、小阳春、孟冬;十一月:辜月、葭月、仲冬;十二月:涂月、腊月、嘉平月,季冬。8.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9.为什么农历没有“闰正月”24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大类,简称为“节”和“气”。古人从冬至起中气、节气相间安排,于是小寒为节气,大寒为中气,依次类推。一年共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般情况每月各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每一中气都配定属于某月,不能混乱。节气的定法有两种。古代历法采用的称为“恒气”,即按时间把一年等分为24份,每一节气平均得15天有余,所以又称“平气”。现代农历采用的称为“定气”,即按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标准,一周360°,两节气之间相隔15°。由于冬至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动速度较快,因而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的时间不到15天。夏至前后的情况正好相反,太阳在黄道上移动较慢,一个节气达16天之多。采用定气时可以保证春、秋两分必然在昼夜平分的那两天。农历置闰的方法同中气的划分和采用定气方法密切相关。由于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约为30.5日,而阴历历月平均约只有29.5日,因而每月中节气所在的日期必然会较上一个月推迟1~2天。如此下去,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这一个月被规定为“闰月”,作为该月所在农历历年多余的第13个月。既然节气严格按回归年长度周而复始地出现,根据上述规定来设置闰月必然能保证农历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十分接近。十九年七闰法就是这样来置闰的。由于定气方法的采用,冬季一节一气的平均长度约为29.74天,比朔望月长不了多少,节气逐月向后推迟得很慢,所以冬季设置闰月的可能性就很小。相反,夏至附近地球运动得慢,交节气也慢,一气可达16天之多,因而夏季及其前后几个月,如农历三、四、五、六、七月,闰月设置较多。在公元1821年到2020年的200年中共有农历闰月74个。其中闰正月、闰十一月、闰十二月一次也没有,而闰五月最多,达16次。无怪乎我们碰不到闰正月,也过不到“闰春节”了。10.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天干地支产生炎黄时期,天干地支纪年法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这种“干支纪法”形成的一种历法,叫干支历。32天干地支八卦方位图中国数术学基础入门。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予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演变中国古代纪年方法在汉武帝以前主要是使用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当时的干支主要是用在天文观测,历法和年岁的命名上。当时使用的岁星体系和现在的干支体系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干者犹树之干也。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支者犹树之枝也。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阴阳交相愕而仵,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未:t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酉:就也,万物成熟。戌:灭也,万物灭尽。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与夏历的关系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中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中国至少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UTC+8)子时 23时―1时&丑时 1时―3时寅时 3时―5时&卯时 5时―7时&辰时 7时―9时&巳时 9时―11时&午时 11时―13时&未时 13时―15时&申时 15时―17时&酉时 17时―19时&戌时 19时―21时&亥时 21时―23时&天干地支次序表1. 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六十干支、五行、属相对照表序 :干 支五行属相1甲子金鼠&2乙丑金牛 &3丙寅火虎&4丁卯火兔&5戊辰木龙&6已巳木蛇7庚午土马&8辛未土羊&9壬申金猴&10癸酉金鸡&11甲戌火狗&12乙亥火猪13丙子水鼠&14丁丑水牛&15戊寅土虎&16已卯土兔&17庚辰金龙&18辛巳金蛇19壬午木马20癸未木羊&21甲申水猴&22乙酉水鸡23丙戌土狗&24丁亥土猪25戊子火鼠&26己丑火牛&27庚寅木虎&28辛卯木兔&29壬辰水龙&30癸巳水蛇31甲午金马&32乙未金羊&33丙申火猴&34丁酉火鸡&35戊戌木狗&36已亥木猪37庚子土鼠&38辛丑土牛&39壬寅金虎40癸卯金兔&41甲辰火龙&42乙巳火蛇43丙午水马&44丁未水羊&45戊申土猴&46已酉土鸡&47庚戌金狗&48辛亥金猪49壬子木鼠&50癸丑木牛&51甲寅水虎&52乙卯水兔&53丙辰土龙&54丁巳土蛇55戊午火马&56已未火羊&57庚申木猴&58辛酉木鸡&59壬戌水狗&60癸亥水猪具体时间换算古时 今时子时 23:00~01:00丑时 01:00~03:00寅时 03:00~05:00卯时 05:00~07:00辰时 07:00~09:00巳时 09:00~11:00午时 11:00~13:00未时 13:00~15:00申时 15:00~17:00酉时 17:00~19:00戌时 19:00~21:00亥时 21:00~23:00刻大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百刻制”是中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制。到了汉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时,又采用以圭表测量太阳射影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太阳方位计时”法。圭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所以才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俗语。圭表所测得的每一太阳方位,渐渐有了一个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时辰的来历。到了隋唐,“太阳方位计时”正式演变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刻制”与“十二时辰计时”并用,使得中国古代的计时制趋于完善。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在采用十二时辰的同时,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由于百刻制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不好计算,又先后改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96刻,每个时辰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更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鼓角”、“钟鼓”都是古时用来打更的器具。点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24分钟。如《西游记第九回:“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三更两点”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点”就是指凌晨04:12。读完是否感觉像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章很长,但都是干货,相信你对时间的概念已经有所了解。这下就不怕被问住了吧!分享给好朋友一起涨知识吧!
该文章作者看到您提交的问题将会给您回复,您可从个人中心查询。300/300
中仕学社全体老师期待您的加入
Copyright & &中仕学社& 版权所有 | 冀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周七天的表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