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知道福建中医学院高嘉骏人才老师的通信地...

履历/高嘉骏
1974年出生于台湾桃园。1996年,在台湾退伍后,跨越海峡,来到福州,进入当时的“福建中医学院”学习中医。1997年开始,高嘉骏先后在福建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了中医系列教育。2002年,从福建中医学院毕业。之后继续去北京深造。2002年7月,高嘉骏到北京。9月,他如愿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从师中医知名学者王洪图教授,主攻以《内经学》为基础的内经理论体系学说及藏象学说,并追随导师跟诊学习临床技能。2004年,顺利通过考核,高嘉骏越级直接转入博士课程学习。成为王洪图教授的关门弟子2007年,台湾人高嘉骏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成为福建中医学院编内大学教师。
逢医/高嘉骏
高嘉骏来大陆学医已经十几年了,从学士一直读到博士。而十几年前两岸交流还不那么顺畅,但刚服完兵役的高嘉骏,在去英国读法律和到大陆读中医之间,选择了大陆。会有这样的决定,高嘉骏说,是因为他服兵役期间,在一次军事训练中,突然高烧、腹泻、呕吐、怕冷,头晕得不得了,在将近40℃的气温中,仍不断地发抖,一天腹泻十多次。而一位中医只用了一小包“藿香正气散”,就让高嘉骏一天内恢复正常。中医的一句告诫,让高嘉骏至今记忆犹新:“中医治病只要对症,它的疗效绝对不输给西医!”从此,高嘉骏和中医结下了难解情缘。
求学/高嘉骏
当高嘉骏快要退伍时,他妈妈主张他去英国读法律,可他想要学中医。他大姐支持他学中医,而且认为学中医最好的地方是大陆。家中观点不一致,笃信妈祖的高妈妈去妈祖庙拜妈祖,求签决定高嘉骏的去向。高妈妈先求的是去英国的签,求了十七次,都不成。后来,高妈妈说,即使不行也要给我一个说法呀!于是,第十八签有了。签上说:“踩在别人的土地上,不好!”高妈妈又抽了来大陆的签。一抽就成,签上说:“踩在自己的土地上,好!将来有贵人相帮,全家搬迁都行。”之后,高嘉骏的大姐专程从台湾来福州,到福建中医学院了解了对台湾学生的教育方案,看了学习环境和居住环境,并拍好照片带回台湾给高嘉骏看。就这样,在高妈妈对大陆还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她听从了妈祖的旨意,陪同儿子来到大陆离台湾最近、最早招收台湾学生的福建中医学院求学。号,刚退伍的高嘉骏 ,踏上了往福建的旅程。他说:那是他生命中的另外一个旅程。当时,他从南投出发,然后,到台中,再坐机场大巴,到桃源搭飞机,通过香港转机。耗时十二个小时,到达福州义序机场。 在福建中医学院读中医系。
趣闻/高嘉骏
刚来的时候有个适应的过程,高嘉骏在台湾读书的基础跟这边的教学衔接是一个首先面临的由于以前是学文科的,中医很多东西跟文科更接近。读古文这方面,他原来用繁体字。但是,简体字,刚开始有点不习惯,不过,一个礼拜左右他就把简体字基本掌握,因为它变化是有规律的。在读书的时候,医疗名词就有些不同了。大陆讲扁桃体,台湾也讲扁桃腺。但前列腺台湾叫摄护腺。大陆叫CT,台湾叫断层扫描。有很多不一样。但到后来,他发现这边跟台湾越来越接近。2000年以后,印象很深刻。他发现,福建改变了!2001年他从台湾探亲回来,我坐上车,兜一圈福州,发现福州变大了好多,道路也变宽了很多。他02年离开福州的时候,五四路已经是非常热闹的一个地方了,新店的桥已经搭过去了,二环也开始在弄了,已经变了!
师从/高嘉骏
罗华:你跟了王洪图教授七年?高嘉骏:是。除了读书这五年之外,毕业之后我还跟在他身边两年。我从硕士二年级开始跟着他学看病,一直到毕业。毕业后又跟了他两年,就一直在临床上摸爬滚打。罗华:王老师是我们国家很著名的中医教授。高嘉骏:是。业界当时给他一个称号,叫他“黄帝内经掌门人”。罗华:人家说,你是王老师的“关门弟子”。你跟王老师学理论、学看病?高嘉骏:还有学做人。他是个严谨的人,他还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他接受各种学说。而且,他对病人非常的好!他到最后看的都是脑神经内科。他看到有癫痫病的小孩,有很严重自闭心理,王老师过来不是先看病,是先寒暄,然后用语言、笑容和行为疏导他们,缓解他们面对医生时的紧张,然后再来诊断用药。所以,很多小孩第一次看到他害怕,第二次再看到他,就很亲切,就叫他王爷爷。他说:医生该怎么做,心里头都要有把尺。要对自己良心过得去。罗华:导师对你的影响挺大的。高嘉骏:是!包括他教书,他上课的方式;怎么跟学生沟通;怎么把他所有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影响都很大!所以在我们毕业最后一年的时候,我要离开北京前,我们师母就叫我小儿子。我一直跟在我老师身边,他带我去很多地方,他去新疆看病的时候带着我,去内蒙看病把我带上了,到广州开会带着我,去河南看病带着我,出门就一定带着我。罗华:到了后期,你是他相当亲近的人。高嘉骏:相当亲近,就像父子一样。罗华:去年,老先生突然病逝了?高嘉骏:是,食道癌。我赶到的时候,他已经昏迷了。我握着老师的手说:老师,我回来了,我来看你了。他没应我。我只看到他眼角有泪水。就在那天晚上,王洪图教授离开了这个世界。高嘉骏在北京呆了十天,等老师的后事都处理好了,他才回福建。
博士/高嘉骏
从1997年开始,高嘉骏先后在福建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了中医系列教育。他说:“台湾不承认大陆的学历没有关系,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承认,真不行就到承认的地方去!不管怎么样,先把眼前该学习的东西学好,才是重点!”高嘉骏坚信,台湾承认大陆学历是必然的趋势。虽说马上要成为大学老师,不在乎台湾对大陆学历的态度,但谈话间,高嘉骏仍然难免语露感伤:“我在大陆,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而在台湾,只是一名高中毕业生!”高嘉骏说,若回台湾,他没有资格从事与中医相关的职业,这十几年书等于白读了。不过让高嘉骏欣慰的是,大陆重视台湾学子,愿意给台生机会。
教学/高嘉骏
当老师一直是高嘉骏的梦想。然而,直到经历撒网似的投简历后,他才明白大陆“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区别,以及它们分别代表的含义。“进入事业单位,以后的职称问题自然好解决了。”这个在大陆就读十几年的学生,很多“算盘”已经非常“大陆化”了。而台湾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是高嘉骏最想带到大陆的。“让讲台上不苟言笑的老师,生动起来!”在福建中医
福建/高嘉骏
9月8日上午,由中医学院、教务处组织本学年第一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旗山校区举行,由中医学院台湾籍教师高嘉骏博士讲授《咳论》。在课后,师生们一起对所教授的课程进行研讨,大家对高嘉骏老师独具一帜的教学风格给予很高评价。李灿东副校长在研讨会上高度肯定了高嘉骏老师的精彩授课,对年青教师积极参加研讨活动表示赞赏。
相关报道/高嘉骏
中国日报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29日报道:高嘉骏的双手是有魔力的。时而轻柔,仔细地控制着一根细细地插在患者穴位里的针。时而有力,挤压,按摩,推拿着他的颈部,背部。“这是要让患者‘得气’,你需要付出足够的体力、耐心和技巧,”他变幻着手势说。即使在冬天,他的脸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我快好了!”60岁的林书梁躺在理疗床上说,“我这个颈椎已经看了三四年了,到处寻医问药都没用,还是高医生神!”嘉骏在一边笑得很欣慰。作为第一个被大陆事业单位聘用的台湾人、一个名医、一个受人尊敬的医学老师,嘉骏说他的命运是被妈祖庙的一根签改变的。“我妈说是天意,可能吧,”在大陆学习工作了13年之后,36岁的嘉骏已经没有浓重乡音。1997年,刚刚服完兵役的他本来准备去英国学习法律,为此甚至跟家教学习了一年的英语。然而母亲却认为学更好,而且希望他去大陆求学。僵持之下,母亲只好去妈祖庙求签问卜。说来也怪,母亲诚心诚意的求问嘉骏去英国是否顺利,抽签掷笅一共做了18次才求到一根签,解出来的签文却说去英国是“站在别人的土地上”,对嘉骏并不好。相反,求问到大陆,只求了一次就求到了签。而且签文说去大陆非常好,“会有贵人相助”,“移民都没有问题”。求学之旅“这样,我就收拾行装,来到了福建开始学习中医,”嘉骏说。虽然祖籍山东,直到父亲这一代才因为战争不得不举家迁徙到台湾。嘉骏对大陆一无所知。“父亲很少跟我们说大陆的事情……我们的教科书上写着大陆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说。清晨从南投出发,坐巴士到台中,从台中搭飞机,在香港转机,到达福州机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福建中医学院派了一辆面包车把他接了就往学校。“我刚刚走出机场的想,这下完了,我妈把我扔到这破地方来了,简直就是一个废弃的战场啊,到处黑漆漆的一片,一点亮光都没有,”嘉骏开玩笑的说,他在学校附近拦了一辆的士,想看看福州的夜景,车一直开到市中心的五一广场才有了一点光亮。“我找了半天,最好的饮料就是椰汁了,买了两罐,垂头丧气地回去了。”嘉骏说他亲眼目睹了大陆在这十来年中的飞速发展。父亲在80年代第一批台湾老兵回乡探亲的时候已经是癌症晚期,卧病在床,到去世也没有实现再回家乡看看的愿望。而他,现在花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从福州直飞台中。妈祖并没有让他失望。一开始学习中医,他就对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刚开始学针灸的时候,我入了迷,看到什么都想扎,”嘉骏说。先在纱布包紧的棉花上扎,然后是席梦&&思,到后来,床靠背上的软垫上都扎满了针。“然后自己身上扎,也有扎出血的时候,”他说。一个专业的中医必须熟练掌握针灸,推拿,拔火罐,背诵至少390个人体穴道,至少320味中药材,400种药方……五年之后,嘉骏从福建中医学院毕业,顺利考上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五年之后又五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博士毕业,甚至跳了一级。事业爱情双丰收博士学位啃下来了。难题就又来了。由于台湾不承认大陆的学历,嘉骏在台湾无法考行医执照。而在大陆,医院和学校大多是事业单位,没有雇佣台湾居民的经历。“2008年我在厦门待了一年,一边努力沟通,希望能在大陆找到工作。对台生在毕业后难谋出路的那种迷茫,我真的太明白了,”他说。命运却又一次眷顾了这个执着的台湾人。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加快海西经济区意见,鼓励福建省在对台交流合作方便先行先试。高嘉骏成为了第一个被大陆事业单位——福建中医大学聘用的台湾人。除了事业,嘉骏还在大陆找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的时候,他和另一个同校求学的台湾女孩Ivy坠入爱河。他们今年还准备在福州开一家养生会所。嘉骏说他像是一个赌徒,把注下在了两岸的开放合作上。而正是有像他这样的“赌徒”成功故事,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来大陆寻找他们的人生价值。“我见证了大陆这十几年的风起云涌和飞速发展,我赌,未来在大陆发展的潜力更大,”他说。(中国日报记者& &谢愚& &朱兴鑫& &编辑& &裴培)闽南日报近日,“两岸携手一家亲,情暖海岛妇儿心”大型义诊活动在马尾琅岐岛举行,来自台湾的高嘉骏、李明伦和省立医院、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福建中医学院的医学专家,一早冒雨上岛,为11名脑瘫儿童和21名患有各种疾病的妇女儿童特诊,并为百余名海岛乡亲义诊。& && && && && &(据《福建日报》)图为“情暖海岛妇儿心”大型义诊慰问活动中,台籍医生高嘉骏博士在热情接待病患妇女和脑瘫病人母亲。 卢 雅 摄新华网颇具传奇色彩 高嘉骏的内地求学就业成功记在祖国大陆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台湾学子高嘉骏,不久前与福建中医学院签订了聘用合同,成为这所高校的教师。 高嘉骏在祖国大陆求学就业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妈祖庙前求签 1996年底,按母亲设想,高嘉骏在台湾服完兵役后,前往英国学习法律专业,但高嘉骏的大姐认为,弟弟对中医中药具有浓厚兴趣,而中医中药的“根”在祖国大陆,因此,建议他到内地学习中医。然而,10多年前内地经济还不像现在这样繁荣,两岸交流也不像现在这么频繁,到英国学习还是到内地学习,高嘉骏一时拿不定注意。“母亲笃信妈祖,让大姐陪着到妈祖庙求签。” 事后,母亲告诉他,求签过程中发生了很有趣的事情:开始,求“是否准许前往英国学习”的签,连续17次求不到,后来,大姐求了1支“到祖国大陆学习中医”的签,妈祖“应允”了。王洪图关门弟子1997年9月,高嘉骏进入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开始系统学习中医理论。 高嘉骏说,刚到内地时,第一个不适应就是文字的书写和识别。多年来,台湾使用的是繁体字,内地使用简体字。走在路上,一些招牌看不明白。 此外,两岸在医学名词的使用上也略有差异。高嘉骏告诉记者,有一次,有几个新来的台湾学生看到药房门口广告介绍治疗“前列腺”的药物,其中一位学弟跑来问询,“学长,‘前列腺’是不是在这里啊?”这位学弟指着自己的喉咙问。 高嘉骏说:“我当场笑弯了腰。‘前列腺’在台湾叫‘摄护腺’,学弟会错了意,把‘前列腺’猜为‘扁桃腺’。”2002年7月,高嘉骏到北京。9月,他如愿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从师中医知名学者王洪图教授,主攻以《内经学》为基础的内经理论体系学说及藏象学说,并追随导师跟诊学习临床技能。2004年,顺利通过考核,高嘉骏越级直接转入博士课程学习。高嘉骏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成了王洪图教授的关门弟子。母校就业2009年5月,福建省人事厅、省台办等部门正式印发的《关于做好取得内地(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的台湾学生来闽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取得内地(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硕士(含硕士)以上学位的台生,符合福建省事业单位招聘条件的,可以通过参加公开招聘、应聘到省内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就业。此外,台生在福建省内就业与内地(祖国大陆)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这一政策出台后,高嘉骏随即被福建中医学院录取。得知这一讯息,高嘉骏感到又惊又喜!他告诉记者:“喜的是,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惊的是,终于可以成为一个编内教师。” 陪儿子在内地学习的高嘉骏母亲说,这不仅仅是儿子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更是“颁发”给她的一枚“荣誉奖章”,因为这是儿子理想的工作。她希望儿子格外珍惜这一难得的工作机会。(新华社专稿)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联合新闻网(联合早报网讯)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在大陆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台湾学生高嘉骏,不久前与大陆首家接收台湾本科生的大学福建中医学院签约,成为该校编制内的教师。 由于大陆目前开放福建为聘用台胞试点,因此,高嘉骏成为大陆高等院校首次录用为大学教师的台湾学生。 “新华社”报导,高嘉骏是台湾桃园县人,一九九七年九月,到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读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二年九月至○七年七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并考取医师资格。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38:10
贡献光荣榜  在大陆相继获得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的台湾学生高嘉骏,不久前与大陆首家接收台湾本科生的高校福建中医学院签订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成为该校一名编内大学教师。高嘉骏也因此成为大陆高等院校首次录用为大学教师的台湾学生。
  “能在大陆读书,并在自己的母校福建中医学院工作,这是我最大的梦想。”高嘉骏告诉记者,“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福建在台湾学生来大陆就业方面先行先试,为我在这里就业提供了机会。”
  高嘉骏是台湾桃园县人,1997年9月他来到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开始系统学习中医学的历程,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7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了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并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
  今年1月份,福建中医学院在福建人事人才网、福建中医学院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后,高嘉骏立即向学校投了一份简历。但事业单位招收台湾学生还无先例可循,福建中医学院便按照聘用编外人员的方式先安排高嘉骏面试。
  5月初,福建省人事厅、省台办等部门正式印发的《关于做好取得内地(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的台湾学生来闽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取得内地(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硕士(含硕士)以上学位的台生,符合福建省事业单位招聘条件的,可以通过参加公开招聘、应聘到省内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就业。台生在福建省内就业与内地(祖国大陆)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政策出台后,高嘉骏随后被学校正式录取。福建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罗萤介绍高嘉骏时说:“他具有很好的中医基础素质,上进心强,十分勤奋,具备了当好高校中医教师的基本条件。”
  “在大陆求学并能在大陆工作,这必然会推动更多的台湾学生来大陆读书就业。” 高嘉骏说:“在新的岗位上,除了教好书、搞好科研工作之外,我也将努力成为学校与在校台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记者孟昭丽 刘旸 陈旺)
(责编:孙靖)
相关评论&&&广播访谈:圆梦大陆——访福建引进的第一位台湾高层次人才高嘉骏
广播访谈:圆梦大陆——访福建引进的第一位台湾高层次人才高嘉骏
】 【】 【】&
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新闻现场直播、
新闻节目编排参评作品推荐表  新华社福州2月12日电(记者许雪毅)今年春节,福建中医药大学台湾籍教师高嘉骏的一半时间在海峡西岸,另一半时间在海峡东岸,可谓“跨越海峡过大年”。  生于1974年的高嘉骏,人生的一半时间在大陆度过。他先后在福建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9年被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前身)聘用,成为首位被大陆高校录用为编内大学教师的台生。  从教7年,高嘉骏教了上千个学生,如今已晋升为副教授,去年还获得了教师证。“这一教学许可证原本只发给大陆教师,现在也发给我们,真正是把我们当成自己人了。”他说。  2015年,高嘉骏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把祖先牌位从台湾移到福州。“现在我工作在这里,和妻子把家安在这里,母亲也接过来了,比较稳定,就干脆把祖先牌位也移过来”。  因为祖先牌位移到福州,高嘉骏的姐姐5日带着两个儿子从台湾过来,一家六口热热闹闹过了一个欢乐的春节。  这是高嘉骏第二次在福州过春节。2012年,他在福州买房子。当时买房者惊问“你是台湾人怎么会有公积金?”他说,我还有医保、社保呢!  这个“有编制”的台湾教师把房子装修完,按照习俗,把姐姐、姐夫、外甥请过来,一起在新房子里过了一个福州年。他觉得,福州过年更热闹,“特别是除夕放烟火很灿烂,年味很浓”。  今年,知道他要在福州过春节,大陆的干儿子早早说好要给他“送年”。高嘉骏询问本地朋友,才知道“送年”就是晚辈过年给长辈问安,他十分高兴,早早备下红包。  春节里,高嘉骏和亲戚朋友一起爬鼓山、泡温泉、喝小酒,过得很开心。被学生拜年信息“轰炸”的他也“大手笔”发出了很多微信红包。  虽然生活重心移到福州,在台湾他仍有诸多亲朋好友。于是,大年初四,高嘉骏一家从福州“转场”到台北。  “交通便利,浅浅的海峡根本不是问题。”高嘉骏说,自己事先在台北租了一个度假别墅,一家人准备在那里好好过上三天两夜。之后再到台北、台中、南投各地走亲访友。  此次到台湾,高嘉骏最想办的一件事情是,争取把台湾的私家车开到福州来。“我听说"台车入闽"去年已经实现了,很想亲自体验一下”。  高嘉骏记挂着正月十五回福州。“福州有好多朋友,每年我们都一起过元宵”。  作者:许雪毅来源新华社)9旬“执手”夫妻照片让人动容 背后故事更感人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 05:15:03
【字号&&&&&&】
湛江办假职业资格证详询.请.联.系.微信.电话同号:151-全.国.货.到.付.款各.种.证.件.均.可.办.理,质.量.保.证。诚.信.第.一顺.丰.快.递诚.信.保.密.
  原标题:故事丨“执手”夫妻照片让人动容& 背后的故事更感人!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这句话现在多用于形容人们对相爱相守的美好向往。在浙江宁波的一对年过九旬的老夫妇张萍和冯明,因为生病,两人同住一家医院却不能见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的愿望是“执子之手”,他们的一张照片感动了很多人。
  冯明老人今年92岁,2个月前因为心脏问题,住进了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的ICU病房。而冯明的老伴张萍此前由于摔了一跤骨折,也住在同一家医院。两个人一个在3楼,一个在14楼,都无法行动。平日里,俩人的交流,都靠子女们跑上跑下来传话。冯明由于多器官衰竭,最终他和家属决定放弃治疗。   离院前,医护人员了解到老人有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和老伴再见一面。在不破坏规定的前提下,医院决定为两位老人破一次例。10月下旬的一天下午3时左右,看护人员推着张萍的病床,走进了电梯。看着电梯上的数字从14慢慢向下,逐渐变成3,张萍的眼睛开始湿润。之后,她的病床被推进了冯明所在的病房,两张床紧紧挨在了一起。医务人员为他们拍下了这张照片。   半个小时后,冯明离开了医院,乘救护车回到了家中。当天,冯明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这一次见面,成为了永别。
  因为深爱,所以感同身受。牵过丈夫的手后,张萍总觉得哪里不对,坚持要回家。一回家才发现,冯明已经不在了。冯明的二女儿张艺梅对记者说,听到冯明去世的消息时,张萍很平静,像是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不过,这段日子张萍也经常在暗地里抹眼泪,有时候还会产生幻听,总觉得是冯明在呼唤她。
  前两天,记者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宁舟新村一所老房子内,采访到了张奶奶,她向记者讲述了她和冯爷爷的故事。张奶奶告诉记者,离最后一次见面已经一个多月了,但她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想念自己刚离去的丈夫冯明。
  冯明和张萍都1950年结婚。66年前,俩人结婚时,没有任何房产,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裸婚”。当时,在宁波海曙,冯明借了一间同事的宿舍,简单布置了一下,和张萍举行了婚礼。那个借来的宿舍,就算是婚房了。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可到了当天傍晚,宿舍的主人回来了,冯明顿时傻了眼。经过商量,新婚之夜,冯明和张萍睡在床上,宿舍主人睡在地上。这件事成了张萍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另一件事,发生在婚后第三年。继大女儿之后,二女儿张艺梅出生了。随后,疼爱妻子的冯明坚持要让女儿跟着妻子姓张。此后,张艺梅就成了四个儿女中唯一一个跟着张萍姓的孩子。每一次提起二女儿的名字,张萍都能感受到丈夫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冯明老人生前喜欢写诗,在他的诗集《心迹集》中夹着一页纸,这是他写给老伴的最后一封情诗:拙荆九十五,越老爱愈深。儿孙孝心多,家和贵如金。
  张艺梅对记者说,她最骄傲的,不仅仅是父母之间的恩爱,而是父亲给他们这一代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冯明很有爱心,平日里,做人也非常低调。退休前,他是当地民政局的干部,张萍则是一名小学老师。夫妻俩都是节俭的人,家里的东西不到用不了绝对不会扔掉,但他们会把存下来的钱留给需要帮助的人。
  张艺梅说,冯明很喜欢看报纸,经常会收集一些贫困孩子的信息,然后点对点进行联系。之后,他会定期汇钱,用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而在外面,冯明从来不对人说这些。其实,就在冯明去世后的一个星期,张萍还嘱咐女儿给居委会送去4000元钱。张萍觉得,就算丈夫已经不在,还是要帮他做这件事情。
  如今,虽然父亲已经走了,但在他的影响下,四个儿女都有了定期捐钱的习惯。虽然钱不多,但他们都觉得这件事应该坚持下去。冯明会写诗,还写着一手好字。13年前,张艺梅收集父亲年轻时所写的诗歌,并精心制作成一本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上,记录着冯明人生各个阶段所写的诗歌,其中既有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也有下乡劳动时对妻子的想念。而年纪大了以后,他也时常会写一些对儿女的期盼的诗。这一切,如今已成为这个宁波普通家庭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 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刘光博
寄生虫接单QQ::转摘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嘉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