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现左下腹痛疼痛不适,呈阵发性,夜间明显,睡眠…

怀孕八个多月了,最近老感觉肚子特别胀,晚上睡觉小腹也疼,无论左侧还是右侧睡觉都不舒服,总感觉腰特别胀痛,而且肚子最近也是硬硬的,还有不规责的腹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快_育儿问答_宝宝树
怀孕八个多月了,最近老感觉肚子特别胀,晚上睡觉小腹也疼,无论左侧还是右侧睡觉都不舒服,总感觉腰特别胀痛,而且肚子最近也是硬硬的,还有不规责的腹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快
最近这两天有点感冒
当时年龄:
还没有宝宝
来自:网页;
应该是了,压迫造成的。应该是快生了。注意观察有无破水,见红,规律性宫缩,出现这些要马上去医院。
最佳回答者:
和快生有一方面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宝宝现在已经转正胎位了,所以会和以前的感觉大不相同,如果侧躺的时候不舒服,就在腰后垫一个软垫子,会舒服很多,我现在已经七个多月了,有时候就会有一说的这种感觉,我就点了个软枕头,舒服很多,如果硬硬的,你就把手放在肚子上,然后和宝宝对话,多休息,我就是这样,感觉会很舒服的
八个多月宝宝大了压迫的难受,自己要找个舒服的位置睡,硬硬的时候抚摸一下,腹痛可能是假性宫缩,自己观察好,如果不舒服的厉害还是去做个检查的好
快要生拉,正常啊,多,生了就好了,
一般考虑是吧 腹痛你还是去医院问问医生
正常的,比较容易累,腰疼,注意休息,
八个月当然了!唉!妈咪很伟大!
算正常的吧,加油吧李可的经方的研究
李可老中医,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般急症都是西医的事,然而在李可任职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这在全国各医院中可谓绝无仅有的,故被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该书收录其急重疑难验案246例,常有一剂知,二剂已的功效,且均为真名实姓,经得起实践检验,这在中医史上勘称一绝。他还坦诚失手的案例,进行由衷地反思,以警示初学者。李可不仅才识过人,而且医德高尚。他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救治穷苦百姓。遇到不识字的病人家属,因不能按医嘱服药,就深夜守候在侧,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直到脱险方可离去。其著书、做人不拘一格,真实、动情、感人。他打破了儒家治医,崇尚空谈的老套,脚踏实地地开创了中医一代新风。
1、经方的返朴归真
李可认为,研究经方要返朴归真。他指出,回顾中医史上,自明代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近代用法,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无疑严重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阻碍了仲景学说的发展与创新(404页)。李可从经方的剂量、煎服法、冲洗法等方面,发掘经方的不传之秘。
1.1 经方的剂量
 李可认为,汉代一两,符合现代的15克。经方以此量治重危急症,可收到一剂知,二剂已,攻无不克之奇效(142页)。现附其验案,以为佐证。
身麻脚肿一老妇,76岁,右半身麻,膝以下冷,脚肿不能穿鞋,渴不思饮,漱水即唾。睡醒一觉,舌干不能转动,心悸头眩,难再入睡,脉迟细,舌干红无苔。李可予以大剂人参真武汤:附子30g,白术30g,茯苓45g,白芍45g,生姜45g,红参(另炖)15g。3剂后肿退,寐安,舌上生出薄白苔,津液满口。又予大剂补阳还五汤加入附子30g,白芥子10g,全虫3g,蜈蚣2条,6剂后麻木亦愈(61页)。
按:真武汤原方剂量:炮附子1枚(大者为20~30克),茯苓、白芍、生姜各3两,白术2两。合今之剂量:附子30g、茯苓、白芍、生姜各45g,白术30g。从中可见李可是遵经方之旨,故取效亦捷。
1.2 & 经方的煎服法
 李可认为,仲景在历輀用乌、附剂最早,使用频率最高。仲景方中,乌、附大多生用,用量之大,古今少有。何以保证无害?奥秘全在经方的配伍、炮制与煎服方法上见真谛。以《金匮》乌头汤为例,其煎服法寓有深意。先以蜜2升(汉代1升合今之200毫升)煎川乌1枚,煎至1升时去川乌,留蜜待用。
蜜煎川乌,有两层意义:
一则蜜为百花之精华,善解百毒,尤为川乌毒之克星;
二则以稠粘之蜜汁文火煮之,必影响毒性之分解。
川乌剽悍燥烈之性,已不能为害。然后全方5味药,以水3升,煮取1升去渣,与煎妥之川乌蜜混合再煎,进一步中和毒性。再看服法:服7合(140毫升,为全剂的2/3)。
服药后的效果要求:“不知,尽服之。”服后唇舌微觉麻木为“知”。“不知”即无此感觉,则“尽服之”,即把所剩1/3药液全部服下,以“知”为度。此必仲景当年亲历、亲尝的切身体验之谈,绝非臆测可比(69页)。李可深得经旨,用乌头必配蜂蜜久煎。详见下面病例:
 宋某,女,26岁。产后9个月,忽觉四肢麻木,气怯神倦,腰困如折,劳累或气候突变则加重。近1个月来,麻木一旦发作,手脚便频频抽搐如鸡爪状。内科诊为缺钙性抽搐,补钙亦不能控制。视其面色萎黄欠华,脉细舌淡。断为产后血虚,肝失所养,故挛急,遂予加味芪桂五物汤:生芪45g,当归30g,白芍90g,桂枝、红参(另炖)、肾四味各10g,黑木耳30g,炙草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胡桃肉20g,7剂。二诊:药后精神健旺,面色红润,气怯腰困麻木均愈,而遇冷仍有抽搐。详询病史,知患者产后未及满月,淘菜洗衣不避冷水,致寒湿深入血分,正虚不能鼓邪外达。前方为补益气血,无直接驱寒作用,服后仅体质改善而有小效,病根未拔,故遇寒又发。且本例之寒,非表寒可比,乃深伏厥、少二经之伏寒,非大辛大热温通十二经之猛将不能胜任。乃选乌头汤加味进治:生芪90g,当归、白芍各45g,川乌30g,炙草60g,麻黄、桂枝、细辛各15g,肾四味、防风、黑小豆各30g,全蝎12只、蜈蚣4条(研末冲服),蜂蜜150g,生姜10片,大枣10枚,核桃(打)4枚。加冷水2500毫升,文火煮取600毫升,日分3次服,3剂。服后诸症均愈(122页)。
按 李氏以加味芪桂五物汤治愈多例鸡爪风,但用于本例仅有小效。经详询病史,得知患者产后未及满月,做饭洗衣不避冷水,致寒湿深入血分,内寒久伏。遂改用乌头汤配蜂蜜,加冷水2500毫升,煎煮时间3小时左右,可有效破坏乌头碱之剧毒,结果3剂而愈。
1.3 经方的冲洗法 李可对《伤寒论》中的注释也不放过。他说:《伤寒论》吴茱萸汤方下注一“洗”字,是仲景用法奥妙所在。即以沸水冲洗7遍后入煎,可免入口辛辣及服后“瞑眩”之弊(377页)。下面举例证之:
蛛网膜下腔出血
 温某,女,27岁。怀孕5个月,突然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经急诊治疗两周,病势转重,邀李氏诊视。询知CT见“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居高不下,频频喷射状呕吐。近日多次发生短暂性抽搐,一度口眼歪斜,头痛如破,呻吟不绝,目赤气粗,呕吐稠粘痰涎及黄绿色苦水,其气秽臭。脉弦滑而劲,阵阵神糊。证属肝胃痰火上攻,气机逆乱,有升无降,内风已动,有蒙蔽神明之险,急则治标,予降气涤痰和胃降逆:赭石、怀牛膝、生半夏各30g,胆星、天竺黄、柴胡、黄芩、酒龙胆草、枳实、炙草各10g,白芍45g,珍珠母、茯苓各30g,全虫5g、蜈蚣3条(研末冲服),生姜30g,姜汁10毫升(对入),煎取浓汁300毫升,小量多次缓缓呷服,待呕止,顿服安宫牛黄丸1丸。1剂后,头痛减,抽搐未发,神志已清。凌晨又见剧烈头痛约1刻钟,呕减而未止,吐出酸苦粘涎,脉弦滑较昨稍缓,舌上水滑,胃中觉凉。改投镇肝熄风汤合吴茱萸汤加减,重在降逆和肝胃:赭石45g,怀牛膝、生半夏、茯苓各30g,红参(另炖)、吴茱萸(开水冲洗7次)、炙草各15g,全虫10g,蜈蚣10条,生姜30g,姜汁10毫升。1剂后痛呕均止,颅压正常。仍予原方加减,侧重化瘀两剂,诸症均退,未见任何后遗症。唯输液一侧之下肢肿,予补阳还五汤调理而愈(45页)。
按 本例之剧烈头痛,在加吴茱萸汤后一剂而止。因吴茱萸辛苦大热,其气燥烈,李氏在下笔之际曾有犹豫,恐不合于“脑出血”症。中医虽无“蛛网膜下腔出血”之病名,但患者头痛如破,剧烈呕吐,吐出物为酸苦涎沫,又自觉胃凉,正是肝胃虚寒,痰饮上冲之吴茱萸汤证,投之“效如桴鼓”。李可之经验:吴茱萸10克以下无效,15克显效,30克攻无不克。凡遇小儿、老人、羸弱病人则先煎沸2~3分钟,换水重煎,则更稳妥(377页)。其用生半夏,也遵仲景之冲洗法,以温水淘洗3次,加等量生姜佐之,既解其毒,又加强疗效,不可不知(8页)。
2、经方的基础有效量
李可在返朴归真研究经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经方“基础有效量”概念。他说:伤寒方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按80年代初,考古发现之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汉代一两,为今之15克,则用伤寒方当以原方折半计量为准,这是仲景经方的基础有效量(183页)。凡用经方治大症,以基础有效量为准,一次用足,大剂频投,日夜连服,方能阻断病势,解救危亡。低于此量则无效,或缓不济急,贻误病机,误人性命(141页)。兹举其案例如下:
&刘某,男,31岁。患者以“发热待诊”入院,每日下午3~8时高热40℃不退,已半月。滴注红霉素,服银翘白虎汤无效,请李氏诊治。询知患者于半月前感寒发病,初起全身骨节、肌肉酸疼,项背强急,不渴,打针服药无效,各项检查无异常。1周后变为有规律发热,过时便逐渐减轻。发热时眉棱骨痛,先寒战,后高热,有如疟状。烧退后头晕,夜间盗汗。口苦、咽干、呕逆、目眩、便燥,舌苔厚腻,舌中裂纹,脉沉滑数。证本寒邪束表,初治见热治热,过用寒凉,致遏邪不得外透,渐入少阳、阳明,表寒未罢,里热初结,予大柴胡汤两解之:柴胡125g,黄芩30g,半夏60g,赤芍、大黄、枳实各30g,生姜30g,二煎混匀,准于正午12时顿服1剂。患者于11时50分服药,药后全身躁热,约10分钟得畅汗,半小时后通便,热退痛止,诸症均愈而出院(183页)。
大柴胡汤的基础有效量:柴胡125g(汉之半斤),半夏60g(汉之半升),大黄30g(汉之2两)等。午时顿服,药后仅10分钟即得畅汗,高烧半个月竟1剂而解,不能不令人折服。笔者对李氏用药做过初步统计,仅以葛根为例,在全书医案中出现20次,其中60克为11次,90克以上为4次,30克为3次(少年1例,老人1例,暴喑1例),10克为1次(幼儿1例)。也就是说,葛根常用量为60,其根据为经方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葛根汤等,诸方的葛根均为4两,此为葛根的基础有效量。从中可以看出:李可不仅处方遵从“基础有效量”,其用药亦效法“基础有效量”,这是他疗效卓著的关键所在。
3、经方的改良
李可认为,仲景在1700多年前,已取得了临床应用乌附剂的成功经验:
一、凡乌、附类方,炙甘草为乌、附之两倍,甘草善解百毒,甘缓以制其辛燥;
二、蜜制川乌,蜜为百花之精华,芳香甘醇凉润,善解百毒,并制其燥裂;
三、余药另煎,取汁与蜜再煎,中和毒性,使乌头之毒性降到最低点(69页)。
但后世由于配伍不当,煎煮不遵法度,偶有中毒事故发生,遂使当今中医界畏乌附如蛇蝎,因噎废食,弃置不用,使仲景起死回生妙方有绝传之虞(145页)。为此,他对经方乌附剂进行必要的改良。所谓“改良”,是在经方疗效不变的前提下,对乌附剂的毒性所采取的安全有效措施,以做到万无一失。
3.1 乌头剂的改良 李可在60年前初,为乌头剂增加了3条安全措施:
①配伍:凡乌头剂,必加两倍之炙甘草,蜂蜜150克,黑小豆、防风各30克。黑小豆解砒石、甘遂、天雄、附子之百药之毒;防风解乌头、附子、芫花之毒。《中药大辞典》无黑小豆条文,但在黑大豆条文“备考”中指出:黑大豆入药,其紧小者为雄豆,入药尤佳。李氏之黑小豆,当指“雄豆”而言。
②同煎、久煎:李氏将仲景蜜煎川乌之另煎法,改为全方诸药之同煎、久煎法,凡乌头超过30克时(包括30克),即加冷水2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日分3次服。煎煮时间3小时左右,可有效破坏乌头碱之剧毒。
③示范煎药、以知为度:凡用乌头剂,必亲临病家,示范煎药。病人服药后,必守护观察,详询服后唇舌感觉,以知为度,待病人安然无事,方可离去(70页)。1965年,李可曾参与川乌中毒濒危抢救,因服用川乌9克,3例中毒,其中一例已死亡,另外两例经使用下面方法,均在40分钟救活。其处方为:生大黄、防风、黑小豆、甘草各30克,蜂蜜150克,煎汤送服绿豆粉30克(122页)。日本的乌头加工方法是高压120度,经2小时可破坏乌头碱之剧毒,这样入汤剂就安全多了,也毋需先煎、久煎。
3.2 附子剂的改良
 李可亦为附子剂增加3条安全措施:
①配伍:凡用附子超过30克时,不论原方有无,皆加炙甘草60克,即可有效监制附子毒性。
②文火久煎:附子剂用于慢性心衰者,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日分2~3次服,煎煮时间1个半小时左右。
③武火急煎:危急濒死心衰病人,使用大剂破格救心汤时,则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循常规,以救生死于顷刻(70页)。下面看一则武火急煎案例:
无脉垂死案
 一老妇,60岁。1961年7月,当时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附子150克于四逆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灌,1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正是其毒性分解的高峰。余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3页)。
按 此例无脉垂死案,当时为了救急而不得已用武火急煎、随煎随灌,纯属偶然。结果1小时后起死回生,李氏结合现代药理的提示,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附子武火急煎便成为救治危急心衰的必然规律。
4,经方的突破
李可认为,1981年汉代度量衡器“权”的发现,意义重大,值得引起中医界高度重视。剂量问题是方剂治病的核心,没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破特定的“质”(404页)。只有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才能攻克世界医学难题(自序2页)。李可在改良经方的基础上,又实现了3个突破。
4.1 突破经方的剂量
 李可常和垂死病人打交道,为救危亡于顷刻,其被逼上急症攻关之路,多破格用药。例如风心病心衰垂危案(9页),四逆汤中的附子用至200克(原方为50克),日夜连服3剂,附子24小时竟达600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案(65页),乌头汤中的黄芪用至240克(原方为45克);产后便燥肛裂出血案(117页),黄土汤中的白术用至120克(原方为45克)。
4.2 突破经方的容量
 所谓经方的容量,是指方剂所容纳的“复方多法”多少而言。广络兼备法(即数方或数法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就是方剂在容量方面的较高境界。李可治疗疑难重症,因其病证多种,相互牵制,不同时治疗又不足以祛病,故其医案多为广络兼备法。下面举例证之:
颈椎增生症
 王某,男,51岁。初诊:右肩凝,臂不能上抬后展,阵阵顽麻,项强痛、不能转侧月余。X片见颈2、3椎唇形增生,肩胛骨增厚。阴雨天项、背、肩有痛、麻、抽搐感。口腔及下唇生疮,此起彼伏,经年不愈。三五日辄感冒,脉沉细涩,舌淡红。证属精血亏损,络脉失养,卫阳不固,复被风寒外袭,留而成痹;阴虚阳浮,火不归原而上热。拟益气养血,滋阴和阳,逐寒通络复方:生芪120g,葛根90g,当归、川乌、黑小豆、二冬、巴戟肉、茯苓各30g,熟地90g,五味子6g,桂枝、细辛各15g,桃仁、红花、地龙各10g,白芍90g,炙草60g,防风20g,全虫12只、蜈蚣4条(研末冲服),肉桂(米丸先吞),生姜10片,大枣10枚,蜂蜜150g,加冷水2500毫升,文火煎煮取600毫升,3次分服。上药服6剂,诸证悉除(219页)。
按 该方融入了乌头汤、桂枝加葛根汤、当归四逆汤、补阳还五汤、引火汤、止痉散等复方多法,突破了经方的容量,其广络兼备法可见一斑。
4.3 突破经方的毒量
 所谓经方的毒量,是指方剂的毒药剂量。古今本草,早有定论,附子有大毒。但李可认为,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正是救命的仙丹(3页)。李可在四逆汤基础上,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救治各种类型心衰急症,其方剂组成:附子30~100~200g,干姜60g,炙甘草60g。红参10~30g(另炖),山萸肉60~120g,生龙牡、磁石各30g,麝香(分次冲服)。现举验案,以为佐证:
风心病心衰垂危 吴某,男,55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2年,此次因急性心衰合并室颤,心率212次/分,已发病危通知书,邀李氏会诊。诊见患者目暗无神,面如死灰,头汗如油,神识昏糊,喘不能言,气息奄奄,小便自遣。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全身冰冷,仅胸部微温,腹胀如鼓,下肢烂肿如泥,吸氧,测不到血压,寸口部脉如游丝。五脏绝症已见其三。元阳垂绝,危在顷刻。所幸下三部太溪根脉微弱可辨,是为一线生机,遂投大剂破格救心汤,重用附子200克,加沉香粉3克、油桂3克冲,茯苓、泽泻各30克,以纳气归肾、利水消肿。武火急煎,边煎边灌。服药一刻钟阳回厥退,汗敛喘定。一个半小时即知饥索食,心率100次/分,脱险。嘱原方再取3剂,3小时1次,昼夜连服。6小时后,水肿消退,心率82次/分,已能拄杖出游。计前后31小时,服附子公斤,山萸肉0.5公斤,古今视为必死之症,竟获治愈(10页)。
按 此案已发病危通知书,李氏用大剂破格救心汤,前后仅用31小时治愈,折合一昼夜附子用至600克,这在中医史上可谓绝无仅有的。
5、经方是攻克急症的仙丹妙药
李可认为,自明代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仲景的一大特色,丢掉了急症阵地(142页)。李氏在经方四逆汤基础上,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救治各种类型心衰急危重症,如风心病心衰垂危案便是明证(10页);其在大承气汤基础上,又研制出攻毒承气汤救治多种危重急腹症,竟获成功,占领了急症阵地。下面看一则急腹症验案:
阑尾脓肿合并肠梗阻
 任某,女,48岁。患者取右侧位卧于炕上,痛苦呻吟,频频呕吐秽臭粘涎并夹有黑便,豆粒大之汗珠从头部淋漓滴下。右腿弯曲不敢稍伸,阑尾部有包块,隆起馒头大,外观红肿,痛不可近。扪之灼热,有波动感。腹胀如瓮,阵阵绞痛,已三日不便,亦不能矢气,小便赤热刺痛。高热寒战,叩齿咯咯有声。腋下体温39.5℃,口气秽臭,舌黑起刺、干涩。可断为肠痈脓成,热毒壅闭三焦、阳明腑实之关格大证,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畏惧开刀,宁死不去。李氏拟攻毒承气汤加味:①生白萝卜2.5公斤,芒硝120克,加水5000毫升同煎,分3次入萝卜,待熟煮一批,捞出再换一批,得浓汁缩至500毫升,备用。②双花240g,连翘、苡仁、赤芍、桃仁、厚朴、槟榔、芙蓉叶、芦根各30g,冬瓜仁60g,生大黄45g,丹皮、枳实各15g,皂刺、炮甲、白芷、甘草各10g,木香、沉香各3g(磨汁对入)。加水过药二寸,加白酒100毫升,浸泡40分钟,然后武火急煎10分钟,取汁1000毫升,与方一混合,每隔2小时服300毫升,连续服用,以通为度。第一次服药后两小时,腹中绞痛,上下翻滚,腹中阵阵雷鸣,频频打嗝矢气。幸得三焦气机升降已复,乃一鼓作气,再进300毫升,患者欲便仍未便下,但胀痛已大为松缓。3小时后又进300毫升,药后3小时便下黑如污泥,极臭,夹有硬结成条、块状粪便及脓血状物一大便盆。随即索食面条1碗,安然入睡。次日清晨,阑尾部之包块已消,仍有压痛,体温37℃,舌上黑苔退净,六脉和缓从容。予清肠饮倍苡仁,加芙蓉叶、甲珠、皂刺以清余邪,3剂而愈(128页)。
按 现代医学认为,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或脓毒血症者,二者若见其一,已非保守疗法适应症。但李氏治此类病人,以攻毒承气汤,前后不出10小时,费用不过数元。若于大柴胡合方,重用柴胡125克,可于40分钟内使急性胰腺炎痛止、肿消,还用于重症肺脓疡、肝痈、外科创伤毒血症、急性子宫内膜炎等多种急腹症。
6、经方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李可认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宝库中之宝库,有强大的生命力。仲景学说是中医学说的灵魂,是中医取之不尽的源头之水,是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406页)。下面看一则李氏用经方治疗世界性医学难题验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高某,男,51岁。患者素有严重冻伤,10年前下肢冷痛,多次住院无效,后来病情恶化,确诊为脑动脉硬化、心肌下壁梗塞、双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建议高位截肢。绝望之下,求李氏诊治。诊见双下肢膝以下冰冷,足趾青紫,电击样剧痛日夜不休,左下肢麻木,脉沉细迟微,双足背动脉消失。面色苍白晦暗,畏寒神倦。证由寒邪深伏血分,痹阻血脉,已成脱疽重症及真心痛。遂拟乌头汤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虫类入络搜剔,麝香辟秽通窍,合而大辛大热,开冰解冻,益气破瘀,通络定痛之剂:生黄芪240g,附子、当归、炙草各60g,川乌、丹参、川牛膝、黑小豆、防风各30g,麻黄、桂枝、细辛、赤芍、桃仁各15g,肉桂10g,吴茱萸20g(开水冲洗7次),另用麝香1g、炮甲5g、水蛭3g、全虫3g、蜈蚣两条(研粉冲服),蜂蜜150g,生姜45g,大枣10枚,加水2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对入黄酒500毫升,日3夜1服,4剂。服1剂,当夜安然入睡。又连服3剂,诸证均退。原左足大趾内侧之溃疡亦收口愈合,心绞痛及下肢电击样剧痛亦消失。后服培元固本散半月而痊愈(65页)。
按 李可在他的书中,多次提到用经方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如以破格救心汤使上百例西医下病危通知书的濒死心衰起死回生(1页),以破格救心汤变方治愈世界性新增疾病谱中疑难绝症肺间质纤维化2例(25页),以乌头汤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愈西医建议高位截肢的寒凝型脉管炎7例等(67页)。由此看来,经方是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确切地说,经方乌、附剂便是这把金钥匙,其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案结束语中已点明这一观点,应引起中医界的高度重视。
7、经方的感悟:李可在经方诸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他对经方是如何感悟的。
李可自述:23岁自学中医,6年以后记了些方,只会对号入座,有时效果不好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就请教老中医,他们告诉我:中医的出路在《伤寒论》。于是就学习《伤寒论》,治病情况有所改善。以前是拿方套人,后来是把各种各样的病都放在六经中去考虑,内、外、妇、儿都是这样,就进步一些。61年(即31岁),耀救活一心衰病人,昏迷,四肢厥冷,脉摸不到了,血压也没了,即无脉垂死案,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未停。开始用30克附子,用开水急煎,煮沸1刻钟即进煎边喂,当加到150克时,1小时后病人睁开眼,能说话了。62年又治一例心衰,每剂药用45克附子。当时家属已准备后事,媳妇不懂得,把3副药一起煮了,在3小时里一勺一勺都给婆婆灌了下去,结果当天晚上老太太就醒过来,要吃饭,次日即可下炕走路。从此我查遍医书,看到宋人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中记有一个病案:病人久治不愈,按《伤寒论》上原方原量,一剂药3次服,而两次服已豁然而愈。又读名医类案卷一,载吴球用附子验案。吴球浙人,曾为明太医。一富室患中寒阴证,名医盈座束手,后吴御医至,诊之曰:“非附子莫救,令人拣极重者3枚,生切为一剂,计量三两投之。”众医咋舌,私自减其半量,以一两半为剂进之,病遂已。吴复诊曰:“为何减吾药量?吾投三枚,将令其活三年,今止活一年半耳。”后年半果病发而卒。这两位前辈的当头棒喝,如一声惊雷,引导我走上试药尝药之路。只有亲手做过,方可发现真理。这一次的误打误撞,侥幸成功,对我震动极大。使我意识到,剂量是疗效的关键,而经方基础有效量便是突破口。李时珍说:“古之一两,约今之一钱。”这句话害苦了《伤寒论》470年,现在的用量只是伤寒方的十分之一,岂不是阉割了伤寒论!关云长是三国名将,你收缴了他的青龙偃月刀,他还有什么威风!伤寒方之所以不能治大病,中医之所以沦为慢郎中,之所以退出急症阵地,之所以沦为西医附庸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从那以后,经我手治疗的心衰、肺衰、肾衰病人,没有死过一例。
李可取得上述经验,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晋中地区,凡西医发了病危通知书,不抬回家就火化,而当地人特别怕火化,就找中医、找李可。李可就是在这“死人堆”里(即垂死心衰病人),才炼就了中医之十八般武艺。一个23岁自学中医的人,中间入狱2年半,从1959年(即29岁)到1961年内开始对心脏病攻关,就对经方已经大彻大悟。1981年,汉代度量横器的考古发现,完全验证了他在19年前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剂量正与仲景原方用量相符。这不是先知先觉,又是什么呢?所以“南风窗”杂志的记者在采访李可时说:许多病人称呼您“救命先生”,还有人说您是“当代张仲景”。这应当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李可研究经方的思路,现简要归纳如下:经方的返朴归真;经方的基础有效量;经方的改良;经方的突破;经方是攻克急症的仙丹妙药;经方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李可的常用方剂:温氏奔豚汤,三畏汤,傅山引火汤,破格救心汤,培元固本散,改良乌头汤,攻癌夺命汤,乌蛇荣皮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来复汤,补中益气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止痉散等.
攻癌夺命汤(李可)
攻癌夺命汤是我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所创,由漂海藻、生甘草、木鳖子、醋鳖甲、蛇舌草、夏枯草、蚤休、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鲜生姜、元参、牡蛎各30克,大贝15克,山茨菇、山豆根各10克,“全虫12只,蜈蚣4条,明雄黄1克”(研粉吞服),19味药组成。
&本方脱胎于兰州已故名医董静庵先生之验方“海藻甘草汤”,原方主治瘰疬,由海藻、甘草各10.5克,全虫12只、蜈蚣1条组成,水煎服。我师董老意,加量3倍,虫类药研粉吞服,以加强药效。另加鳖甲、消瘰丸(元参、牡蛎、大贝)、夏枯草、生半夏、鲜生姜,大大加强了养阴化痰,攻坚散结之力。曾治愈甲状腺腺瘤24例,甲状腺瘤左锁骨上凹淋巴结肿大疑恶变5例,缺碘性甲状腺肿12例,颈淋巴结核4例,泛发性脂肪瘤5例,脑瘤术后复发1例。多数在半月内痊愈,无复发。1961年后加木鳖子、蛇舌草、蚤休、黄药子、山豆根、明雄黄,基本定型。经临床运用40年,用治多种恶性肿瘤,竟获奇效。
30多年以前,我跟随伯父彭崇让先生学徒时,伯父已经70多岁,正逢“文革”时期,无法带我上门诊看病。在家中授课时,他经常教诲我:“学医要会‘偷’,要能‘夺人之长’!偷谁的?偷古今名医成功的治疗经验。治病完全靠自己在临床摸索,几十年也出不了头,只有怀着谦虚之心,好学之志,偷学的本事,实施的勇气,多读书,勤实践,善于将别人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才能打破常规,迅速成才。不会‘偷’的医生,一辈子不会有出息。”几十年来,我阅读了大量古今名医的临床著作,今将‘偷’学当代名医经验五则介绍于下:
一、肩膊疼痛方治疗肩周关节炎(李可经验方)
肩周关节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五十岁左右的男女,患者一侧肩臂疼痛不能抬举,梳头、反侧均有困难,疼痛时间常长达半年以上。中医认为此病为气血虚衰,寒痰瘀血凝滞于肩臂所致,然而用各种疗法都不见显效。笔者最初从《辨证奇闻》中见到一首“肩膊疼痛方”,云治疗肩凝症有奇效,然而方中熟地、白芍用量特大,疑其会导致寒凝更剧,畏不敢用。近年来读到《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见到李可先生治疗的真实验案,才得以放胆用于临床,感到疗效颇佳。其方为:
白芍90克& 羌活10克&
秦艽10克& 半夏10克&
白芥子10克& 陈皮15克&
柴胡15克& 附子3克& 煎好以黄酒兑服
加减:李可加蜈蚣4条,全蝎3克,黄芪120克,桂枝15克
方中重用归芍以养血和血,半夏、白芥子、陈皮化痰,羌活、秦艽祛风,附子温寒,柴胡解郁,黄酒行血,处方简练,重点突出。李可再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验方止痉散,以加强原方的温阳、补气、活血、通络、搜涤、止痛作用,则疗效更好。
验案举隅:肩周关节炎?三角肌萎缩
王某,男,54岁,银行职员,湖南湘乡人,
日初诊患者五十岁左右患右肩疼痛,不能抬举、反侧,诊断为肩周关节炎,治疗两年多,服过多种中西药,用过针灸、按摩、热敷、蜡疗、蜂疗等,未见明显好转,近一年来,手臂上端的三角肌逐渐萎缩,右臂抬举疼痛无力,夜间经常因为酸胀疼痛而醒。察其面色恍白,精神欠佳,舌淡苔厚腻,脉沉滑,右肩关节处肌肉凹陷,压之不疼,患处畏冷,关节与肌肉之间有粘连,右手抬举幅度不能超过九十度,问其口不渴,长期大便秘结,另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咳嗽吐痰多年,痰色白而浓。此已成沉寒积痼,当补气活血,化痰散结,处以双臂肩膊痛方加减:
白芍90克& 羌活10克&
秦艽10克& 半夏10克&
白芥子10克& 陈皮15克&
柴胡15克& 桂枝10克&
黄芪30克& 白附子5克&
白芥子10克&
鹿角霜10克&& 七剂。
煎药时,先将药用冷水浸泡1小时,急火煮沸半小时,对入黄酒30克,趁热服,以饭后服为宜。
8月12日二诊:服上方后,疼痛有所减轻,夜间不至于痛醒,但仍然疼痛,不能抬举、反侧,大便稍软,但不泻,续用上方,合指迷茯苓丸,以加强化痰软坚作用:
白芍90克& 半夏30克&
白芥子10克& 陈皮15克&
白附子5克& 白芥子10克&
鹿角霜10克& 茯苓30克&
枳壳15克& 风化硝10克(兑入)&
生姜15克& 七剂,煎服法同前。
8月20日三诊:服上方后,连续三天腹泻,每天四、五次,后几天每天两、三次,拉出粘液状稀便,泻后感到全身畅快,咳嗽吐痰减少,手臂疼痛显著减轻,抬举、反侧幅度增大,续用上方,再合阳和汤,用丸剂缓图,处方:
熟地30克& 当归30克&
白芍30克& 肉苁蓉30克&
麻黄30克& 白芥子30克&
半夏50克& 陈皮30克&
茯苓30克& 穿山甲30克&
牵牛子30克& 木香15克&
紫河车50克& 大海马1对&
蛤蚧1对& 黄芪50克&
炙甘草30克& 上桂10克&
蜜丸,日二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一料药大约可服两个月。
服两料药丸后,肩关节疼痛完全消失,抬举自如,萎缩的肌肉已经充盈,病告痊愈。
心得体会:本方最大的特点,是归芍的剂量超过正常的十倍,有的患者服后可能出现腹泻,医生处方时必然有所顾虑。李可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例如他记载治疗一例肩凝重症的患者,仅开三剂药:“服第一剂后得微汗,当夜安然入睡,次日顿觉大为松动,数月来开始穿衣不需人助。不料,服2剂后,竟暴泻粘稠便10余次,而臂痛亦减轻十之八九。因畏泻,剩一剂未服。”后来又将剩下的一剂服完,“服后又腹痛作泻5~6次,右肩上举,后展如常人。”李可先生认为:“考致泻之由,一是当归富含油脂质,大剂量难免滑肠;二是温药消溶痰湿,由大便而去。”李可先生是从药物成分和用药效果来说明致泻道理的,就我的临床所见,很多痰瘀互结的病症,如偏头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由于气机逆阻于上,常见顽固的大便秘结,而且病情越重,病期越长,秘结越甚。故傅青主的“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方中有郁李仁活血利水,润肠通便,张景岳的“金水六君煎”治疗咳嗽气喘,方中熟地可用60克、当归用30克,用以养血润肠通便。患者服后,除疾病治愈之外,往往多年的便秘得以消除。本方用治肩凝症,如果患者长期大便秘结,方中当归、白芍可放胆用至90克;如果大便稀溏,则可能痰瘀郁结不甚,或患者素来脾虚有湿,方中归芍仍可用原来剂量,但须加神曲以帮助运化吸收,使得剧烈泻下的作用有所缓和,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本案初诊用《辨证录》双臂肩膊痛方加减,大便不泻,考虑到是痰瘀互解已成胶粘之势,合用指迷茯苓丸,加强化痰之力。指迷茯苓丸出自《百一选方》,以茯苓、半夏、枳壳、风化硝、生姜五味药为丸,治疗“痰浊阻于经络,臂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利,或筋脉挛急而痛,或背上凛凛恶寒,或痰多气喘,脉沉细”。很明显,这是一首从痰论治手臂疼痛的专方,所述证候,与该患者手臂疼痛不能抬举、咳嗽吐浓痰、舌苔厚腻,脉沉滑基本吻合。一诊方中的风药羌活、秦艽可去,而血药当归、白芍当留,因为病久已入血络,况且化痰之品多燥,易伤阴血,不能顾此失彼。二诊思路正确,故数剂之后,凝聚于中焦的顽痰化作粘液从大便泻出,手臂疼痛立消,抬举自如。三诊以阳和汤为主方加减,用熟地、当归、白芍、肉苁蓉补肝肾,养精血,鹿胶、海马、蛤蚧、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益精髓,起痿废,肉桂温阳,黄芪、炙甘草补气,木香理气,仍用麻黄、白芥子、陈皮、茯苓、半夏、牵牛子、穿山甲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使补而不滞,气血流通,痰湿得化,最终痊愈。
二、百损丸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蒲辅周经验方)
中老年的腰腿疼痛,多属于腰部的退行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膨出、腰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除了腰痛之外,往往牵扯到下肢疼痛、酸胀、乏力,如果压迫了坐骨神经,则从臀部到后脚跟出现剧烈的、刀割样疼痛,压迫了硬膜,则肢端麻木,走路不稳。西医主张外科手术,但手术有时不成功,有些人不适合手术,手术后经常留下后遗症。中医的按摩、针灸、各种外治法,对于缓解疼痛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根治,许多内服方如“独活寄生汤”有效,但仍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我从《蒲辅周医疗经验集》中得到一首“百损丸”,适当加减,试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其方为:
补骨脂75克&
骨碎补60克& 杜仲30克&
川牛膝30克& 续断30克&
肉苁蓉30克& 当归30克&
鸡血藤90克& 三七15克&
琥珀10克& 血竭10克&
沉香15克& 黑豆30克& 蜜丸
加减:加全蝎30克,土鳖30克&
海马30克& 紫河车30克;骨质增生加穿山甲10克,鹿角霜10克,白芥子10克,急性子10克,威灵仙15克;骨质疏松加龟胶30克,鹿角胶30克
蒲辅周先生说:“此方为老中医口授方,我得此方已六十余年,治跌打损伤,不论内伤脏腑,外伤筋骨,以及劳伤经络。并治遗精、脚弱、腰膝酸痛,诸虚日损,久服自效。功专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活血消瘀,续断伤,补骨髓,纯属以通为补,而无滞补之弊。”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本方所适合的病机,是由瘀致虚、由虚致瘀、虚瘀夹杂的病症。原方中以补骨脂、骨碎补、杜仲、续断、肉苁蓉补肾,强筋壮骨;当归、黑豆、鸡血藤、川牛膝补血、通经络、利腰膝;沉香理气,三七、血竭、琥珀活血止痛。全方补消兼施,药性平和,正如蒲辅周先生所说:“纯属以通为补,而无滞补之弊。”我注意到整首方的药力,是集中于下焦,故虚与瘀,当以下焦的病症为主。进一步从朱良春先生用动物药的经验中获得启示,在原方中加巴戟天、全蝎、土鳖、紫河车、大海马等,如检查有严重的骨质增生,再加急性子、威灵仙、白芥子、鹿角霜、穿山甲等,骨质疏松加龟胶、鹿角胶等为蜜丸,每丸重9克,早晚空腹服1丸。意在通过加入虫类动物药、软坚散结药物,达到修复骨质、溶解骨刺的作用,以期标本兼治。近年来,我用本方治疗中老年腰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的腰腿疼痛症数百例,坚持服几个月,确实有很好的疗效。
验案举隅:腰椎间盘膨出,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
沈某,女,82岁,辽宁人,某机关离休干部,日初诊。
患者八年前诊断为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膨出,近年来,又发现有骨质疏松症,腰痛,腿疼,走路费力,日益加重,西医认为无法进行手术,也没有其他特效的治疗方法,建议经常服用有机钙,疼痛时,服炎痛喜康、布洛芬等,可以减轻痛苦。三天前,突然出现腰腿部剧烈疼痛,从右边臀部一直痛到脚后跟,痛如刀割,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受压,注射止痛针剂无效。察其面容紧张痛苦,呻吟不止,卧床不起,转侧不能,已经三天未解大便,舌淡无苔,脉弦紧。此为闪挫疼痛,当活血通络止痛,拟用复元通气散加减:
穿山甲10克&
牵牛子15克& 木香30克&
陈皮10克& 炙甘草15克&
延胡索20克& 白芍30克&
蜈蚣2条& 全蝎10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红参10克& 附子10克&
2剂,每次煎药,以黄酒30克同煎,日2次,饭后服。
11月12日二诊:服上方1剂后,解大便二次,疼痛减轻大半,服2剂后,大便一次,疼痛十去其九,现感觉腰腿无力,微痛,舌淡,脉弦缓。当补肾健腰,强筋壮骨,先服煎剂,拟用青娥丸加减:
续断10克& 补骨脂10克&
核桃肉15克& 巴戟天10克&
肉苁蓉15克& 菟丝子10克&
白芍15克& 木瓜15克&
鸡血藤30克& 7剂
11月20日三诊:服上方后,感觉尚好,已能下床走动,但腰腿仍然乏力,走路时仍然疼痛,饮食、大小便正常,急于恢复正常。告知患者:腰椎间盘膨出、骨质增生、骨质疏生等,属于老年退行性疾患,非几剂煎药可以痊愈,修复骨质需要较长时间,须以丸剂缓图,拟用百损丸加减:
补骨脂50克&
骨碎补30克& 杜仲30克&
怀牛膝30& 续断30克&
肉苁蓉30克& 当归30克&
鸡血藤60克& 三七15克&
琥珀15克& 血竭15克&
沉香10克& 土鳖30克&
菟丝子30克& 山萸肉30克&
紫河车30克& 大海马1对&
穿山甲15克& 鹿角霜15克&
蜜丸,日二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一料药大约可服一个半月。
2004年2月,服完一料药后,患者自行来诊,感觉腰腿有力,已很少疼痛,对完全治愈充满信心。告之仍然须注意:不能受寒,不能提重物,不能做弯腰踢腿等运动,只要能达到生活自理即可。原方鹿角霜改鹿茸10克,加地龙30克,续服一料。
患者遵医嘱,安心长期服药,腰腿疼痛未发作,至今仍然健康,起居活动自如。
心得体会:中老年腰椎椎间盘滑脱、突出、膨出,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属于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效果不佳,牵引等物理疗法作用有限,西药能止一时之痛,但时间一长,产生耐药性,止痛效果降低,况且无法阻止其继续发展,特别是一旦膨出、增生的骨质压迫坐骨神经,则从臀部到脚后跟产生难以忍受的、放射性的剧烈疼痛,即中医所说的“闪挫疼痛”,多因受寒、外伤、弯腰、侧身不当所引起,一诊治疗方剂以复元通气散为主。方中加大木香的剂量以理气止痛,加白芍,合炙甘草以缓急止痛,加乳香、没药,合延胡索以活血止痛,加蜈蚣、全蝎,合穿山甲以搜涤经络止痛,加人参、附子益气温阳、补虚止痛。患者三天不大便,这是疼痛症常有的情况,通便是止痛的一个重要环节,方中有牵牛子可利水泻下、通便止痛。总之,经过这种调整组合,使得本方止痛效果极快极佳。二诊用青娥丸加减,补肾、强筋壮骨,选汤剂以资过渡,三诊以百损丸加减,治本为主,标本兼治,在二诊原方中已有的补肾强筋壮骨药物的基础上,再加入菟丝子、山萸肉、紫河车、大海马、地龙、鹿茸等大队补益肝肾药,帮助骨质疏松的改善,加穿山甲、鹿角霜、等软坚散结之品,以助骨质增生的消除。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坚持治疗,这种老年骨质的退行性疾病得以缓解,不再发展,患者摆脱了疼痛的折磨,获得了高质量的老年生活。该案有几处本人的用药心得:其一,用大剂量木香、延胡索止痛。这两味药一般剂量为10克,但遇到这种剧烈的坐骨神经痛,分别可以用到30克,其他如剧烈的肾绞痛,肠痉挛疼痛,也可如此,一般不会有副作用。复元通气散原方中有小茴香,也是温寒理气止痛之品,但我不喜用,因为性味偏温,剂量稍大即容易产生伤阴上火等副作用,妨碍进一步的治疗。其二,通过多种治法止痛。对于剧烈疼痛,不能只使用一、两种途径止痛,我在方中适当加减,融入了理气止痛、活血止痛、缓急止痛、涤络止痛、补虚止痛、通便止痛诸法。其中通便止痛与补虚止痛最容易被忽略。剧烈疼痛患者通大便非常重要,但根据疼痛部位的所在,用药当有所区别。如治疗胁下闪挫疼痛的复元活血汤,方中有大黄消瘀通便,本方中则有牵牛子利水通便,胁下属于肝经部位,肝主藏血,故用大黄活血,腰部属于肾,肾主水,故用牵牛子利水,制方的精妙可见一斑,不可再在本方中加大黄,以免画蛇添足。凡是年高体弱的患者,往往元气不足,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当随其不足之所在,酌情加益气温阳、养阴补血的药物,一方面可以使其他止痛药增效,另一方面,也可对机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以防止出现意外。其三,对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症,我喜用动物药,其中,穿山甲、鹿角霜通过软坚散结的作用,对抑制骨质增生进一步发展、消溶骨刺有佳效,紫河车、大海马、地龙、鹿茸对控制骨质疏松,促进对钙等元素的吸收有一定作用。
三、双和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蒲辅周经验方)
在《金匮要略》“胸痹”篇中,有多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剂,为后世辨证治疗该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多年以前,在岳美中、邓铁涛等老中医的大力推荐下,验方“参三散”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而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则是中成药丹参滴丸。作为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药方,我最赞赏的则是蒲辅周先生的双和散,多年来运用于临床,感觉疗效颇佳。其方为:
丹参30克& 三七15克&
鸡血藤15克&& 血竭15克&
琥珀15克& 菖蒲60克&
远志15克& 茯神30克&
香附子60克&
制成散剂,每日3次,每次2克,灌成胶囊,则每次5粒,饭后开水送服
方中以人参一味为君药,剂量独重,大补心气;丹参、鸡血藤二味为臣药,养血活血;三七、琥珀、血竭三味为佐药,化瘀止痛;远志、菖蒲、香附子、茯神四味为使药,化痰开窍,调气安神,这四味药,又暗合《千金要方》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交感丹在内,共同交通心肾,定志宁心。
方中既借助人参改善冠心病心肌劳损、供血不足,又借助养血活血药作用于血管壁,缓解痉挛,溶栓止痛,再借助化痰通窍、理气安神药,以消除冠心病患者焦虑、失眠等神经失调的症状。全方重点突出,布局全面,意在以补心气作为补法的核心,待心气充足,则能够推动血行;血行通畅,则痰瘀可化解于无形。本方不以扩张血管、冀以止痛为唯一目的,而是心肌、血管、神经三者兼顾,考虑周全,可持续运用。诸般设想,均富含深意。
心得体会:冠心病的形成,与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光看到血管壁硬化这一点,它的形成,必定与心肌的劳损、缺血有关,与心脏神经紊乱有关。心肌推动无力,血流也就缓慢,从而导致瘀滞。就是中医常说的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道理。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三味药组成,其构方思路,着眼于血管壁,着重在治疗,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作用,但是,其中的冰片属于芳香走窜的化学合成药,开破之力很大,久服耗气伤阴,最终不利于身体。故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人,如果胸前区不痛、不常痛、不剧痛者,不宜用作常规药物天天服用。参三散则用人参益气,以保护心肌,配以三七、丹参活血,作用于血管壁,通过益气活血达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双和散则在参三散的补气活血基础上再加菖蒲、远志、香附子、茯神化痰理气,有很好的调整心脏神经紊乱的作用,比以上两方设计更加全面,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不频繁的情况下,最适合预防、保健、治疗之用。
四、仙桔汤治疗慢性结肠炎(朱良春经验方)
腹痛,腹泻,大便中有粘液,是慢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腹痛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疼痛的部位在左下腹,痛时即要解大便,大便后疼痛减轻,是其主要特征。当大便有脓血、血液时,则结肠部位不仅有炎症,而且出现了溃疡,称之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与此症状相类似的疾病,有慢性痢疾,肠道易激综合征。本病属于中医的“下利”、“腹痛”、“泄泻”、“休息痢”等范畴,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以上三种疾病可以“异病同治”。可分为寒证、热证、寒热错杂三种情况辨治。但无论何种,彻底治愈均属不易,我从朱良春先生的著作中学到一首“仙桔汤”,适当加减,对该病有通治的效果。其方为:
仙鹤草30克&
桔梗8克& 木槿花9克&
白术9克& 白芍9克&
木香5克& 槟榔1.2克&
乌梅炭1.5克& 白头翁10克
朱良春先生说:“慢性泄泻,迭治不愈,缠绵难解者,辨证往往有脾虚气弱的一面,又有湿热滞留的存在,呈现虚实夹杂的征象,所以在治疗上,既要补脾敛阴,又须清化湿热,才能取得效果,余之仙桔汤即据此而设,主治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适用于久泄便溏,夹有粘冻,纳呆肠鸣,腹胀乏力,苔腻舌尖红,脉象细濡等症,包括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急性发作者。其中,仙鹤草除善止血外,并有治痢、强壮之功。《滇南本草》载‘治赤白痢’。个人体会本品不仅可治痢,还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而对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最为有益,可谓一药数效。桔梗《别录》载‘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大明》载‘养血排脓’;《本草备要》载治‘下痢腹痛’。久泻用其排脓治痢,凡大便溏泻夹有粘冻者,用桔梗甚效。白术、木香健脾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善治泄泻而兼腹痛者,腹痛甚者可加重白芍、甘草之用量,白芍用至15~30克。白槿花甘平,清热利湿,凉血,对下焦湿热能迅速改善症状。槟榔本是散结破滞,下滞杀虫之药,小量则善于行气消胀,对腹泻而腹胀较甚者,芩、连宜少用、暂用。因苦寒之味,过则伤脾,损阳耗阴,久泻脾虚尤需注意。白头翁配白槿花,可增强清泄湿热之效而无弊端。脾虚湿热之久泻,处理不当,往往顾此失彼。甘味健脾之品,过则助湿生热;苦寒燥湿之属,重则伤阳损阴。仙桔汤补泻并施,有健脾敛阴,清泄湿热之功,对虚实夹杂之症,既不壅塞恋邪,亦无攻伐伤正之弊。本方桔梗伍槟榔,升清降浊;槟榔伍乌梅炭,通塞互用;木香伍白芍,气营兼调。方中无参、芪之峻补,无芩、连之苦降,无硝、黄之峻猛,盖肠道屈曲盘旋,久痢正虚邪伏,湿热逗留,一时不易廓清,进补则碍邪,攻下则伤正,故宜消补兼行,寓通于补,始于病机吻合。”
验案举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游某,女,63岁,已婚育,长沙市人,干部,日初诊:
患有慢性结肠炎十八年,自诉因在农村吃了生冷腥物而起,长期大便不成形,每日三四次,大便中常有白色黏液,腹胀,脐周隐痛,得温则舒,手足冷,饮食稍微不慎或受凉时即加剧,近年来大便中时夹有鲜血,多次经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无有效药物治疗。昨日因为受凉,腹痛、腹泻,一天达七、八次,大便中有多量红白色黏液,面色恍白,舌淡,苔腻,脉紧,拟用仙桔汤加减:
仙鹤草50克(先煎代水)&
侧柏叶10克& 艾叶炭10克&
干姜炭5克& 桔梗30克&
川槿皮10克& 白头翁15克&
蒲公英30克& 白芍15克&
白术15克& 木香5克&
槟榔5克& 乌梅炭10克&&
甘草10克& 7剂
11月5日二诊:服上方后,腹泻、腹痛、脓血便逐渐减少,到第5剂药时,已经完全消失。现精神转好,饮食恢复正常,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拟用白头翁汤加减:
三七30克& 血竭15克&
儿茶15克& 白及30克&
珍珠粉10克黄连10克& 秦皮15克&
黄柏15克& 刺猬皮30克&
地榆30克& 乌梅炭30克&
干姜炭15克& 附片15克&
木香10克& 槟榔10克&
白芍15克& 当归15克&
白头翁15克& 川槿皮15克
研末,每日三次,每次3克,两餐饭中间及睡前开水送服,以上散剂每料可服一个多月。
连续服三料后,一年多来,症状完全消失,也未再做肠镜检查。
心得体会: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本方最大的创意,是选择大剂量仙鹤草为主药,避开苦寒,避开温燥,不用攻下,不用补药,专以调节气机,调养气血,对于慢性结肠炎属于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迁延不愈者,本方开辟了一种新的治法。本案是已经确诊的慢性结肠炎,一诊用仙桔汤加减,因为是受寒引起,中焦虚寒突出,故合用张仲景的侧柏叶汤,以温中止血。二诊重点在修复溃疡面,排除各种不利因素,防止复发,故选择白头翁汤加减方,加附子、干姜以温阳,珍珠、白及、琥珀、血竭、三七、刺猬皮以活血敛疮,愈合溃疡面,乌梅、川槿皮以脱敏,制为散剂,以便长期服用,并讲究服药的时间,以适合于胃肠道疾病的特点,坚持一年,最终获得治愈。该案有本人的两处用药心得。其一,超常规剂量使用桔梗。桔梗常规只用10克到15克,我尚未见到古今医家有超剂量使用者。原来以为是超剂量可能引起中毒或其他副作用,后来到东北,看到当地朝鲜族人做朝鲜辣菜时,桔梗是一味主菜,始悟到此药并无毒性,遇到非常情况,可考虑大剂量使用。有一次治疗一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天之内腹泻黏液脓血便十几次,已经持续三天,我开始用仙桔汤治疗,桔梗按照原方用8克,服三剂,无显著疗效,后来将桔梗加至30克,一剂而腹泻减少至三次,三剂腹泻完全消失。可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腹泻过度、气机下陷时,必须用大剂量桔梗以升提阳气、排脓解毒。其二,用川槿皮代替白槿花。仙桔汤原方有一味白槿花,亦称木槿花,《日华子本草》云:“治肠风泻血,赤白痢”,药店一般不备,我常用其皮即木槿皮代替。《本草拾遗》云:木槿皮“止肠风泄泻,痢后热渴,作饮服之,令人得睡。”《本草纲目》云:“治赤白带下,肿痛疥癣,洗目令明,润燥活血。”此物除了可以清湿热,治疗泻痢之外,尚可止痒、抗过敏,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并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与过敏有关,故此药在方中的作用不可忽略。我过去只懂得将川槿皮用于皮肤搔痒、神经性皮炎等疾病的外治,自从在仙桔汤中以之代替白槿花有效后,发现其内服有抗过敏的作用,又拓展用于治疗久咳咽喉奇痒,效果超过传统的荆芥、防风、僵蚕的祛风止痒药物。
五、三紫调心汤治疗闭经(姚寓晨经验方)
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与继发性闭经两种:原发性闭经多为器质性疾病,继发性闭经则主要由于内分泌紊乱和功能紊乱所导致。后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主要使用黄体酮之类的药物,疗效很快,但容易产生依赖性。青年女孩由于学习高度紧张,精神压力大,未生育妇女多次刮宫、人工流产使得子宫内膜变薄,中青年妇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未到绝经期的中年妇女卵巢萎缩早衰等,都是导致继发性闭经的主要原因。此外,甲状腺、肾上腺功能紊乱,长期患有结核病,服用减肥药、避孕药不当,也可导致闭经。近年来,我对于因为精神因素引起的闭经,常用姚寓晨先生的三紫调心汤,取得很好的疗效,继而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引起的闭经,也有一定效果。其方为:
紫石英15克&
紫丹参15克& 紫参15克&
琥珀5克& 小麦30克&
合欢花10克& 柏仁12克&
郁金12克& 卷柏12克
本方的设计很有特色,原方的“方解”云:“方中紫丹参功能活血通经,凉血除烦,为心、肝二经之要药。紫参又名石见穿,专司活血止痛。紫石英功能镇心定惊,且能暖宫。三紫相伍,上能定志除烦,下能养血通经。柏子仁功专安神、润肠,为心、脾之要药;淮小麦养心安神,专疗神志不宁,两药相配,养心安神,润燥养营。广郁金具行气解郁,活血祛瘀之功,又系疗神志之恙的要药。生卷柏既能破血通经,又能止血,破血通经当生药,《名医别录》谓卷柏能‘强阴益精’,《日华子本草》云卷柏‘生用破血’。琥珀末为重镇安神之要药,合欢花功专解郁除烦,两药相合镇惊安神,畅气破瘀,以收通补兼治之效。”
验案举隅: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
康某,女,34岁,安阳人,保险公司职员,已婚八年,未孕未育,2日初诊。
患者月经稀发,每年仅来九、十次月经,近三年来经常闭经,吃黄体酮之类药则可来一次,平素工作压力较大,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最近已经连续三个月未来月经,每月有几天出现白带增多,小腹胀坠的感觉,似乎要来月经,又不见来,昨天又有这种感觉。去年经某医院B检查,左右侧卵巢大小为29&23mm,31&35mm,双侧卵巢内均扫及十多个小卵泡,位于包膜下,最大的一个位于左侧卵巢,大6&7mm,提示双侧卵巢回声改变,卵巢壁增厚,考虑双侧卵巢多囊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察之面色发黯,精神疲惫,舌淡青,苔薄白,舌下静脉色紫怒张,脉滑数,自诉比别人怕冷,从不“上火”,宜用三紫调心汤加减,处方:
紫石英30克(布袋包煎)&
丹参30克& 石见穿15克&
琥珀10克(布袋包煎)&&
卷柏10克& 柏子仁10克&
泽兰10克& 合欢皮20克&
莪术15克& 急性子15克&
当归30克& 凌霄花10克&
7剂,每剂药加红糖30克、绍兴加饭酒30克同煎。
5月27日二诊:服上方后,已来月经,量不多,两天即干净,这几天睡眠有所改善,舌胖淡,仍然有青色,苔薄白,脉滑,拟用丸剂缓图,处方:
紫石英30克&
石见穿15克& 穿山甲15克&
急性子10克& 三棱10克&
莪术15克& 丹参15克&&
琥珀15克& 合欢皮15克&
鸡血藤30克& 鹿角霜15克&
卷柏10克& 菟丝子30克&
蛇床子15克& 仙灵脾15克&
当归30克& 川芎10克&
刘寄奴15克& 红参15克&
五灵脂15克& 鸡内金30克&
鳖甲30克& 白芥子15克&
大海马1对& 三剂
蜜丸,每日二次,每次10克,早晚用开水送服,一料药大约可服三个月。
9月18日三诊:上方实际吃了一百多天,期间来过三次月经,一次比一次多,睡眠得到改善,精神也比以前好,察之面色较前光亮,舌胖淡,青色消失,舌下静脉颜色减退,脉弦缓,续用原方再服用一料药。
2006年6月来告,已经怀孕。
心得体会:多囊卵巢综合征目前在临床极为常见,多发于未婚或已婚的青年妇女,以闭经和月经稀发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发病原因不明,B超检查可发现有多个未成熟的卵泡,病程较长者,常伴随双侧卵巢壁增厚。该病不同于一般的闭经,每个月服用黄体酮类西药虽然可以促使月经来,但无法从根本上治愈。很多患者因为并无太大的痛苦,有的甚至认为不来月经反而减少每个月出现的麻烦,未曾积极治疗,以至于对今后的生育造成很大的困难。本案患者也是在结婚八年之后,想要怀孕,才积极找中医治疗的。一诊时,正逢患者有小腹胀,白带增多等月经要来的感觉,用三紫调心汤加减以活血通经,月经即来。闭经的妇女,有的每个月总有几天出现这种感觉,但又不现月经,有这种感觉的,比没有这种感觉的好治,能够在感觉出现时服药通经,比未出现这种感觉时服药,效果更好。二诊时仍然用三紫调心汤加减治疗,但着眼于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即将温阳、补血、活血、软坚、散结融于一炉,蜜丸缓图。其后,月经逐月正常,半年后怀孕。该案有本人的一处用药心得,即用合欢皮活血通经,兼以安神。三紫调心汤中原来用合欢花,与合欢皮虽然同可解郁宁神,但根据我在临床运用的体会,花性上扬,偏走气分,对于气郁引起的咽喉不适疼痛有效;皮则下行,偏走血分,含有收缩子宫的成分,对于治疗闭经更有利。故用此方时,我常改用合欢皮。因流产、刮宫引起的闭经,以合欢皮、凌霄花配鸡血藤、当归、菟丝子、桑寄生、阿胶,也有很好的疗效。
皮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顽固难愈。患者痛苦缠绵,医者焦头烂额,确是医学一大难题。故有“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之谚。作为基层中医,求治者五花八门,不允许自封专家,而把众多患者推出门去。古代中医能以患者的疾苦为己任,随时改变自己的专业。我辈虽在医学水平上望尘莫及,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赤诚还是有的。于是逼上了皮科难症攻关之路。
初期,见皮治皮,搜集了大量外用方,以涂抹擦敷为能事,止痒消炎解除燃眉之急,也有小效。但大多暂愈后发,此伏彼起,穷于应付。此路不通,日久才渐有领悟。
皮肤病虽在皮肤肤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而致病。则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燮五脏气血人手。见皮治皮,永无愈期。遂创“乌蛇荣皮汤”,执简驭繁,用治多种皮肤顽症,竟获奇效。方剂组成如下:
生地(酒浸)、当归各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克,定风丹60克,白藓皮、乌蛇肉各30克(蜜丸先吞),炙草1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
方中桃红四物合桂枝汤,养血润燥,活血祛瘀,通调营卫。定风丹(首乌、蒺藜对药)滋养肝肾,乌须发,定眩晕,养血驱风止痒;丹皮、紫草凉血解毒;白藓皮苦咸寒,入肺与大肠、脾与胃四经,功能清湿热而疗死肌,为风热疮毒、皮肤痒疹特效药。服之,可使溃烂、坏死、角化之皮肤,迅速层层脱落而愈,脾胃虚寒者酌加反佐药,本品对湿热黄疸,兼见全身瘙痒者,对症方加入30克,一剂即解。乌蛇肉一味,归纳各家本草学论述,味甘咸,入肺脾二经,功能祛风、通络、止痉。治皮毛肌肉诸疾,主诸风顽癣、皮肤不仁、风瘙隐疹、疥癣麻风、白癜风、瘰疬恶疮、风湿顽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实是一切皮肤顽症特效药。又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含多种微量元素,钙、铁、磷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营养丰富,美须发,驻容颜,延年益寿。诸药相合,可增强体质,旺盛血行,使病变局部气血充盈,肌肤四末得养,则病愈。
本方可治15种皮科顽症。兹举验案数则如下:
一、鹅掌风
1.段文秀,男,57岁,延安村老羊工,1976年9月初诊:两手掌龟裂出血,痒痛难忍7年,掌部粗糙如树皮。县医院外科诊为手癣、掌角化症。患者牧羊41年,外受风霜雨露之侵,双手日日接触畜粪,致风毒凝结肌肤,日久深伏血络,营卫阻塞,肌肤尖养,血虚不荣四末。服本方7剂痊愈。
2.苏风仙,女,22岁,灵石火车站工人,日初诊:右手鹅掌风4年零3个月。龟裂,痒痛,出血,冬季加重。每月经行2次,色黑不畅。正值经前,面部满布红色丘疹,奇痒难忍,脉数苔黄。症由脚癣时时搓痒传染,湿热内蕴,血热而瘀,不荣肌肤。予基本方加黑芥穗、皂刺各10克入血清透。
6月17日二诊:上方服5剂,下黑血块屑甚多,而部红疹己退,右掌龟裂愈合,皮损修复,仍感痒痛。久病营卫阻塞,加麻黄5克、桔梗10克,开表闭以通皮部之气;日久顽疾,加狼毒3克攻毒;黄带阴痒,加生苡仁3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川牛膝30克,蛇床子30克,以清湿热。
7剂后诸症皆愈,追访5年未复发。按:基本方内暂加的狼毒,《纲目》谓有大毒。主“恶疮,鼠瘘,疽蚀”,“积年干癣,恶疾风疮”。近代临床实验证实,对颈淋巴结核,睾丸、骨、皮肤、肺等结核,有显效(狼毒枣),对各种顽固、积久难愈之皮肤病,煎剂加入3克,有奇效。古方末服“方寸匕”约1克。日3服则为3克,今入煎剂,又参合众多扶正解毒群药,绝无中毒之虞。
3.田玉英,25岁,土黄坡农妇,1976年9月初诊:患鹅掌风5年,手足掌枯厚失荣,燥裂肿胀,流黄水,痒痛难忍,百治不效。面色萎黄不泽,经量仅能淹湿卫生纸少许,白带亦甚微,月月超期,近半年来二三月始一行。脉细弱,舌淡齿痕。濒临血枯经闭之险,皮肤微恙,已属细微末节。所幸后天健旺,能食易饥。当从调补五脏气血入手。基本方生地易熟地,砂仁拌捣以防滋腻害脾;加生芪45克,红参10克(另炖),焦白术、茯苓各30克。肺主一身大气,以黄芪运大气,黄芪又主“大风”(一切皮肤顽症的总称)且能化腐生肌敛疮。脾主四肤,以四君健脾运中而溉四旁,充养气血以荣四末。7剂。
9月14日二诊:上方服后,诸症均减,效不更方,7剂。
9月30日三诊:肿消,患处每隔2~3日脱皮一层,龟裂愈合,皮损修复。面色红润,月经复常。肌肤微感痒麻,乃表气未通。加麻黄5克,又服7剂痊愈。追访至31岁,健康如常。
本法曾治愈60岁以上、75岁以下男女老人16名之全身瘙痒顽症,乃高年气血虚衰,内燥化风,不荣四末,基本方加生芪60克,少则3剂,多则6剂皆愈。
二、牛皮癣
1.刘春香,女,29岁,水头村农民。1976年春,患全身泛发性牛皮癣2月余,头面颈项,胸背四肤,无一处完好。皮损如老树皮,燥裂出血,瘙痒无度,搔破则流黄水。经西医脱敏、静注钙剂40余日不效,后继发感染,颈部、耳后、鼠蹊部淋巴结均肿大如杏,夜不成寐。追询病史,知其症由产前过食辛辣发物,产后过食鸡鱼,致血燥化风,且产后未服生化汤,舌边尖瘀斑成片,胞宫留
瘀,经前腹痛。古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症毒郁血分,非彻底透发于外,很难痊愈。乃疏基本方加二花90克,连翘30克,清热解毒;加皂刺、牛子、黑芥穗各10克,入血透毒于外。
药后,头面部新发出皮疹几乎满脸,额上结痂。肿大之淋巴结消散。原方又进4剂,不再发。去二花、连翘又服7剂,凡病处皆脱壳一层而愈。愈后,其皮肤较病前细嫩、红润,黧黑之面色,变为白嫩,人皆惊异。
2.韩俊芳,男,22岁,外科转来病人,1983年6月初诊:患牛皮癣2年余,近因搔破感染,外科用抗菌消炎,抗过敏,溴化钙静注1周无效。痒痛夜不能寐,双手背肿胀青紫,血痂累累,右腿内侧上1/3处粗糙溃烂,惞赤肿痛,腹泄沟淋巴结肿硬疼痛,举步艰难。心烦口渴,舌红无苔,脉沉滑数。症由嗜酒无度,湿热深伏血分,蕴久化热化毒。
基本方生地重用120克,清热凉血,加二花45克,连翘30克,木鳖子15克,僵蚕10克,解毒散结消肿;日久顽疾,加狼毒3克攻毒;以牛子、皂剌、黑芥穗透发血中伏毒;蝉衣10克,引诸药直达皮部。
上药服5剂诸症均愈。小青年不遵禁忌,恣食鱼虾酒酪,时时复发。留有旧方,照方取药,服三五剂又愈。古人饮食禁忌之说,乃经验之谈。某病当忌食某物,犯禁则引发宿疾,确有至理,皮肤病之缠绵难愈多与不遵禁忌有关。按:本鳖子,为基本方偶加药。《纲目》载,苦,微甘,有小毒,《中药大辞典》载,功能消肿散结,祛毒。治痈肿,疔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余用此药治皮病继发感染,淋巴结肿大,煎剂极量30克(勿须捣碎),一剂即消,中病则止。未见不良反应。
三、神经性皮炎
1.王励生,17岁,中学生。日,因颈两侧、双肘外侧对称性皮损8个月求治。患处皮肤燥裂出血,奇痒难忍,结痂厚如牛皮。头眩,口渴,舌光红无苔,舌中裂纹纵横如沟,脉弦数。患者个性内向,木讷寡言。被老师训斥,情怀抑郁,不久发病。肝郁气滞,五志过极化火灼阴,血燥化风。阴伤颇甚,侧重养阴,少佐疏肝:
基本方生地重用120克,加女贞子、旱连草、黑小豆、粉葛根、阿胶各30克(化入),柴胡3克,狼毒1.5克,7剂后诸症均愈。
2.张玉珍,女,41岁,延安村农民,日初诊:全身瘙痒18个月,其面颊部、耳垂部、手腕外侧呈对称性皮肤千燥脱屑。病起产后自汗,汗出当风,则患部肿起脱皮,痒痛如锥刺。唇色紫绛,舌色紫暗,边尖有瘀斑。便燥,3日一行。脉沉涩,症属肺卫失固,血虚内燥夹瘀,复感风毒。
基本方当归重用90克,加玉屏风固卫(生芪30克,白术20克,防风10克)。
上药连服7剂,服4~5剂时,正值经行,下紫黑血甚多,经净,诸症皆愈。
四、花斑癣
县工商行政干部王恩寅,45岁,日,因全身瘙痒来诊,病已3年,百治不效。山医二院诊为花斑癣。其症,全身起红色小丘疹,瘙痒无度,搔破后流血水,结痂。双手掌部皮损暗红、枯厚、脱屑。脉滑数,苔黄腻。症由嗜酒无度,内蕴湿热,复感风毒,伏于血络。类似《金鉴》外科描述之“血风疮”症。法当凉血化瘀,清利湿热。
基本方加苦参30克,苍术15克,以皂刺、黑芥穗各10克,入血透毒。难症痼疾,加肾四味调补先天。
上方连服6剂,痒止,不再起疹,手部脱壳一层而愈。追访7年来发。
按: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一种嗜脂性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此菌喜温暖潮温及油腻环境,在南方属常见病,好发于多汗、多脂的青壮年和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身体抵抗力低下者,起病缓慢,病程长,顽固难愈。皮疹多在夏天发作,冬天静止,好发于颈、胸、肩等部位。表现为小片状褐红、淡褐或淡白色鳞屑状斑片,故名。病虽不大,缠绵难愈,颇令人苦恼。专科对此病,见病治病,只在“皮”上下功夫,不注重整体调节,故久治不愈。这也是两种医学体系最大不同点,万病皆然,值得深思。
五、白癜风
1.李玉生,男,17岁,灵石煤矿工人子弟,日初诊:双颊部白癜风呈云团状,中心苍白脱色;左眉毛变白已40天,全身瘙痒。症由营卫失和,风毒郁结肌肤。
基本方加狼毒2.5克,5剂后症状消失而愈,追访至婚后末发。
2.高广成,男,20岁,水峪人,日初诊:病程6年,面颊双侧斑驳如花脸,四肢满布斑块,中心苍白,周围红晕,痒感,口渴,舌绛而干,脉沉数。证属血虚内燥化风,肌肤失养。
基本方白蒺藜重用90克,加沙苑子30克,女贞子、子莲草各30克,狼毒3克。
经治34天,服药31剂,服至10剂后,每隔2~3日而部即脱皮一层,面目四肢病区,已了无痕迹。唯觉腰困如折,原方去狼毒,加青蛾丸(盐补骨脂30克,核桃肉5枚)7剂补肾固本而愈,追访3年未复发。
3.城关医院会计王雅琴,女,41岁,患本病20年。面部斑驳,白一片,红一片,黑点,黄褐斑点缀其间,犹如京剧脸谱。渐渐发展至体无完肤,睫毛、眉毛亦变白。皮痒脱屑,脉细数,舌边瘀斑成片。从血燥化风,气虚夹瘀不荣肌肤论治。
积久顽疾,基本方加狼毒3克,气不运血,皮毛失养,加生芪100克。服10剂,痒止,病变部位苍白处逐渐变红。再投拙拟“克白散”一料:
沙苑于750克,九制豨莶草500克,乌蛇肉250克,定风丹300克,三七100克,藏红花、乌贼骨、白药子、苍术、蚤休、降香、紫草、甘草各50克(制粉),每服5克,3次/日。
上药服半年,服至45天时,皮肤色素基本均匀复常。全部服完后,面部之黑点、黄褐斑亦退净。
按:本病是一种常见难治病,虽不危及健康,但好发于青年男女,外观不雅,颇令患者苦恼。70年代中,余参酌古今论著,创制“克白散”,经治多人皆愈,方中之沙苑子补益肝肾,从近代药理研究得知,确是一味宝药。含有多种稀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助长发育抗衰老,抗癌。可增强内分泌激素的生成,增强新陈代谢。对一切整体失调类疾病,均有调补作用。
方中三七(半生用半油炸),藏红花(含多量维B2)益气补虚,养血活血化瘀,旺盛血行,营养肌肤。定风丹补肝肾,养血驱风,为皮科要药,故为本方主药。余药化湿健脾,清热凉血解毒。诸药相合,共奏补益肝肾,祛风胜湿,益气运血,营养肌肤功用。藏红花价昂,可倍加三七代之。
疣,赘生物,俗名“瘊子”,可出现于全身各部。现代分为传染性疣、扁平疣等。余曾治数十例疣症。以基本方合麻杏苡甘汤:麻黄10克,生苡仁45克,杏仁泥10克,白芷10克(后下),炮甲珠5克(研末冲服),少则3剂,多则7剂,皆自行脱落而愈。兹举一例:
甄林燕,女,34岁,城关市民。患左颊部、左手背扁平疣2年多,挑,刺,禁(以丝线扎紧瘊子根部,使之缺血坏死),涂(鸭胆子),内服中药数十剂,皆无效。日见增多,面部有黄褐斑,痛经,舌质紫暗,脉涩,黄带。断为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营卫阻塞,不荣肌肤四末。予基本方合麻杏苡甘汤加白芷通窍,炮甲珠6克(研冲服),7剂后瘊子全部自行脱落,黄褐斑亦退净。
七、青霉素过敏性皮炎
朱定鸿,男,30岁,顶棚工人。日,因腿部感染注射青霉素2日后,忽然气喘痰鸣,寒战嘎齿有声,全身喉痒无度,口渴脉浮紧。予小青龙加石膏蝉衣:
桂枝、赤芍各10克,炙草6克,麻黄、细辛、五味子各10克,生半夏、生石膏、蝉衣各30克,生姜10片,枣10枝,2剂。
11月9日二诊:喘定,痒甚,全身片状风团满布,愈搔愈多,致血痂满身,无片刻宁静。脉转浮数。拟清透血分伏毒,兼和营卫。
基本方加蝉衣、浮萍各10克,黑芥穗5克,2剂后痊愈。
八、过敏性湿疹
&白改素,女,35岁,南王中煤矿家属,日初诊:患过敏性湿疹52天。初病右头维穴处起红疹,瘙痒极重,搔破后流黄水,浸淫成片。继而背部及少腹起大片风团,搔破后流黄水。日轻夜重,奇痒不能入睡。近1周来继发感染,泛发性脓疱疮布满少腹及背部。腹股沟及耳后淋巴结肿硬剧痛。脉细数,舌尖部有瘀点。经抗菌、抗过敏治疗20日不能控制,湿热化毒深伏血分,拟方清透。
基本方加二花90克,连翘、木鳖子各30克,苡仁45克,苍术、黄柏各15克,“全虫12只,蜈蚣2条”(研末冲服)土茯苓120克,煎汤代水煎药,3剂,日3夜1服,因剂量大,共服5日,痊愈。(大剂量土茯苓对重症湿疹,确有覆杯而愈之效)
九、黄水疮顽症
温够英,女,27岁,忻县小学教师,日初诊:后发际、右耳后黄水疮11年,右颈淋巴结肿大如杏核。每年打针、服药、外治皆无效。痒痛难忍,搔破则流黄色粘液,所到之处即浸淫成疮。近来由于淋巴肿大,颈项僵硬,转动不灵如“斜颈”。脉沉滑,两关弦劲。积久顽疾,血分必有伏毒,基本方:
白藓皮加至90克,木鳖子30克,狼毒3克,黑芥穗10克,土茯苓120克(煎汤代水煎药),葛根60克,苍术15克。
上方连服3剂而愈。从忻州来信,表示谢意。
孙忠东,男,21岁,县粮食加工厂工人。患斑秃3个月,隔几天脱发一块,呈圆形。满头黑发,几乎脱光。头皮痒,脱屑。除烦躁外别无所苦,脉舌如常,唯便干,2~3日一行。盖亦湿热阻塞营卫,血虚内燥,不荣皮毛所致。乌蛇主须眉脱落,定风丹养血去风,桃红四物养血清热化瘀,当属对症。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加骨碎补30克,病在头部,少佐白芷5克,通上窍,加入基本方内,嘱服5剂,不料服后不及1周,其脱发处已长出新发。
十一、皮肤划痕症
王萍,34岁,营业员。患本病7年。中产后风寒入络所致,久治不愈,今年入夏痒甚,夜不成寐。面部见风则肿,肌肤顽麻不仁。带多清稀如注。腰困如折,起立则眩晕。舌淡润,脉弱。
基本方去生地、丹皮、紫草、白藓皮,加生芪30克,白术20克,防风10克,麻黄、附子、细辛各10克,脱敏灵(苏叶、浮萍、蝉衣、地龙)40克,肾四味120克,3剂。
治风先治血,基本方养血活血润燥去风,通调营卫,乌蛇主大风益肌肤,麻附细解久伏之风寒,玉屏风固表,肾四味固护肾气,脱敏灵脱敏。如此中西医理大杂烩组成一方,此病竞获治愈,实属侥幸。
十二、臁疮(下肢溃症)
王翠英,女,66岁,两渡镇人,日初诊:双下肢内侧溃疡3个月,皮色青紫,滋水淋漓,痒痛不能入睡。右寸关细弱,舌淡有齿痕。高年,气血虚衰,脾虚气陷,湿毒下流。
基本方加生芪45克,白敛12克,益气化腐生肌敛疮,生苡仁30克,黄柏、川牛膝各10克,苦参30克,土茯苓120克,煎汤代水煎药,白藓皮30克清热燥湿去死肌,3剂。
7月28日二诊:上方每剂两煎内服,药渣煎汤一盆冲洗。另外贴臁疮膏。2剂后痒痛止,已无渗出液,3剂后患处结痂,又服3剂痊愈。
附:臁疮膏方
主治:臁疮——下肢溃疡,肢水淋漓,浸淫成片,刺痒钻心,缠绵难愈。
组成:铜绿,轻粉,松香,乳没,蜂蜡,本人指甲,阿魏,人头发各等分,量疮面大小定量,
起码量3克。另备桑树枝1条,香油适量。
制法:先将香油倾入锅内炼沸,倒入药末,煎熬1刻钟,以桑枝频频搅动。煎妥后,以白麻纸7张(以疮面大小为准),放入药液中蘸饱均匀,挑出晾冷,叠成一叠,以缝衣针密刺小孔。
用法:先将患处用盐、花椒水趁热熏洗干净,将制妥之油纸7张包裹患处。每晚睡前,将油纸打开,先以盐椒汤熏洗患处,将靠腿的1张油纸剥下弃去。所剩6张仍用原法包好,每日如此,7日即愈。
此方为转业军人马来友祖传秘方,余用此法治40余人皆愈。若配以对症方药,内服更佳。凡下部疮疡久不收口,上气必虚,重用生芪立效。
十三、过敏性紫癜痼疾
张淑琴,52岁,张矿家属,日初诊:患过敏性紫癜37年,14岁时,适值经期,正在洗头,被母追打,赤身跑出野外,遂致经断。当晚腹痛阵作,下肢发出青紫斑块多处。3日后喝红糖生姜末,全身燥热,发际、耳、目、口、鼻、喉、前后阴,痒如虫钻,发一身点、片、条状红疹而解。此后,年年不论冬夏发病3~5次、7~8次不等。连生8胎,2胎产后服生化汤3剂,竞1年未发。
今次发病3日,正在出疹之际,腹痛如绞,抓搔不已。视之,右腿有紫斑4处,左腿2处,脐上到胸,背后至胯,红云片片。抓耳,挠腮,揉眼,奇痒如万虫钻心。诊脉沉数,舌红苔黄,边尖瘀斑成片。
此症之来龙去脉已清。初病经期风寒外袭,邪入血室,暗结病根。日久化热,湿热与血凝结成毒,正邪相争则病作。2胎服生化汤,和营活血,推陈致新,恰中病机,故1年未发。今病又作,是邪有外透之机,当因势利导以乌蛇荣皮汤进治。方中桃红四物合桂枝汤凉血化瘀和营,丹皮紫草可代犀角,更加青黛10克,共奏清营化斑之效,定风丹养血驱风,白藓皮清化血中湿热而止奇痒,乌蛇扶正托毒治大风,加地榆30克,白蔹15克,清肠解毒敛疮,以黑芥穗、皂刺深入血络,透发伏毒,三七10克破瘀,直捣病巢。上方连服10剂,数十年痼疾竟得治愈。追访3年零7个月未复发。
又曾治7~13岁儿童20余例。本病为过敏性疾患,多因小儿先天肾气未充,免疫力低下所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当辨证求本,不可见血止血。大约禀赋强者,从阳化热,表现为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证见面赤气粗,口苦目眩,溲赤便干,急躁易怒,紫癜成团、成片,色紫黑,脉多滑数,约占患病小儿的十之七八。借鉴温病发斑之理,以桃红四物汤加丹皮、紫草、大蓟、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化斑,多数在半月内痊愈。腹痛者加白芍甘草汤、地榆、白蔹清肠解毒敛疮,加三七粉3克,行瘀止血,重用大蓟30克,贯彻始终,清热解毒,利尿止血,可有效保护肾脏。迁延失治,肾功受损者,亦可迅速消除蛋白尿。紫癜消退之后,改方桃红四物汤加阿胶、三七粉,养血柔肝善后。
禀赋弱者,从阴化寒,表现为脾不统血。证见面黄肌瘦,食少便溏,气怯汗多,精神萎顿,紫
癜色淡或鲜红如妆,脉多细弱。约占患病小儿的十之二三。治当补气,温脾摄血。补中益气汤重用生芪60克,加姜炭、三仙炭各10克,三七3克;腹痛者加吴茱萸、肉桂各10克解痉;大便潜血阳性者,三七加倍,以化瘀止血。腰困膝软者,加肾四味各10克,以固护肾气。方中姜炭、三仙炭为温脾止血要药。凡用此法治愈的小儿,无一例复发。
上述二型,可互为演变。肝不藏血者,过用苦寒,损伤脾胃之阳,可虚化为脾不统血,亟亟改弦易辙,温脾统血。脾不统血者,正气来复,阴证转阳化热,大是佳兆,予补中益气汤内加知母20克、大蓟30克即可。
小儿脏腑娇嫩,脏气轻灵,传变迅速,一拨便转。疾病变化万千,总是要以人为本,针对个体特异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谨守病机,法随证变,不可拘执。
十四、黄褐斑
王秀英,女,26岁。灵石车站上作人员,产后面部生出黄褐斑,双颊、鼻眼交界处、额部,呈多个“井”形图案,腰困多梦,年余久治不愈。脉涩,舌双侧瘀斑成条,面色灰滞欠华。
基本方加肾四味120克,白芷、降香各10克,师通窍活血汤意,以黄酒半斤入水共煎。
上方连进6剂,经行,下黑血块甚多。隔10多天后,一照镜,已全部退净。上方经治本病约300例以上,皆一诊而愈。
十五、局限性皮肌炎
张和平,男,27岁,灵石运输社马车工人,日初诊:上唇木肿,2个月不消。初病上唇左侧肿如大米粒,误作唇疔,以三棱针局部放血后,半小时内肿延全唇,次日肿齐鼻翼,半月后肿势蔓延至双颧骨,右眼肌麻痹,不能闭合。刻见唇肿外翻,多处进裂出血,麻木不知痛痒。愈冷,愈觉木厚而胀。晋中二院外科诊为“局限性皮肌炎”,嘱患者找中医寻求治法。脉浮弱,舌淡胖,齿痕累累。
考患者系马车工,经年累月,饱受风霜雾露外袭,营卫阻塞,大气不运,卫外失固,寒邪趁虚袭络,法当益气和营活血为主。
基本方去生地、丹皮、紫草、白藓皮。加生芪30克,白芥子10克,去皮里膜外之痰凝,3剂。
10月31日二诊:唇部变柔软,口已可闭合。左嘴角有1结块如杏大,质硬。自汗而凉,气怯。加红参10克(另炖),“炮甲珠3克,麝香0.15克”(研末冲服),通络化瘀散结。
11月6日三诊:上方连服6剂,结块已消,全唇变软,有皱纹出现。患者家庭困难,已带病上班,晨起见风寒则唇部发木,发痒,劳累一日,入夜腰困如折,尺部脉极弱。想必青年不慎房室,久病及肾,固本为要。
补中益气、阳和、桂枝汤、玉屏风合方,加肾四味鼓舞肾气。上方共服10剂,诸症皆愈。追访至1989年,无异常。且体质较病前大为改观,数年来未曾感冒。
十六、疮毒内攻
城关居委书记师烈云,40岁,患两下肢内臁溃疡年余。瘙痒无度,滋水淋漓,百治不效。日,一人令涂桐油一夜。次晨,局部痛如火灼。延至12时许,两腿内侧从内踝至腹股沟处焮赤肿痛,淋巴结亦肿。高热41度,寒战如疟,头痛如破。神昏谵妄,面赤如醉,目赤如鸠。口气秽臭,苔黄燥,中根已黑,脉沉数实。证属疮毒内攻,予攻毒承气汤扫荡血毒:
二花120克,连翘90克,生大黄、木鳖子、蚤休、柴胡各30克,天葵子、甘草各15克,蜈蚣3条(冲),上药2剂,武火急煎频灌,2小时1次。至夜10时,泻下极秽臭夹有胶粘状大便3次而脱险。次晨诊之,下肢溃疡己结痂愈合。后遇于街头,其年余之臁疮竟在半月之间痊愈,唯患部皮肤稍显嫩红而已。盖攻法治病,邪退正安,挽危亡于顷刻。而大黄一物,号称将军,扫荡毒邪,拨乱反正,推陈致新,活血化瘀,其效如神。整体气血遇达,何患局部顽症不退!
十七、案后赘言
庸容川氏有一句名言:“一切不治之症,皆由不善祛瘀所效。”可谓一语中的!“治风先治血,血行引风自灭。”中医学“风”字,包罗万象,可统括一切痒痛难忍、顽麻不仁、风瘙隐疹、白驳风(即今之白癜风)、顽癣湿疹、皮肤角化等皮肤病以及口眼斜、半身不遂等内风为患。养血活血祛瘀法。可通调营卫,肝盛血行,使病变局部气血充盈,肌肤四末得养则病愈,实足治疗皮科的基本大法。但仅凭活血化瘀一法,远不能尽愈诸疾。余狗尾续貂,赘加数则:
一、肺主皮毛而卫外,皮病治肺。虚则补之以生芪,重用60克以上,益肺气而运血,兼有化腐生肌敛疮之妙,实是疮疡要药;实则以麻黄、桔梗、白芷辈宣肺气,开表闭,以通毛窍之气,开门逐盗。阻断病邪深入。
二、脾主四肢、肌肉、肢节病久不愈者,以四君健脾化湿;由皮毛而入肌肉,邪入又深一目,加葛根透发于外。
二、心主营,肝主血。久病或老人、虚人血虚内燥化风,养血活血柔润之;毒入血分,以黑芥穗,皂刺透发于外。
四、积年痼疾,必蕴非常之毒,用狼毒3克于对症方内攻毒,立见转机。
五、情志为病,五行生克制化乖乱,疏肝解郁,抑强扶弱。气有余便是火,五志过极化火,勿治热,但降气(赭石30克),气降火即降。火盛灼阴,养阴配阳。
六、整体失调,补肾固本,加肾四味。
七、食少便溏,胃气已伤,停泊局部,重建中气。
八、阳虚显露,以阳和汤组方。
九、五色与五色相应,凡病色苍白,萎黄欠华者,温养脾肺;面部见灰暗,或隐隐透黑者,为肾色外露,下元必虚,改投阳和。色赤为火,湿热化毒者,重用白藓皮,清湿热疗死肌;或暂用泻火解毒,中病则止,以护胃气。色淡红,嫩红,或鲜红夺目者、类同浮阳飞越或火不归原,必兼见
自汗而喘,为虚极欲脱之危象。彻底抛开局部,亟亟敛肝救肾——张锡纯氏“来复汤”(人参,山萸肉,白芍,生龙牡,炙草),傅山引火汤(儿地,盐巴戟肉,二冬,云苓,五味子)加油桂2克(水丸先吞),参附龙牡救逆汤。
十、疮毒内攻,危及生命,攻毒承气汤扫荡血毒。
十一、若皮肤病慢性感染,脓肿,溃疡,正虚邪恋,借重半阴半阳证十味神效汤加减进治(生芪,当归,川断,炮甲珠,二花,香附,甘草,生姜,上肢加桂枝,下肢加牛膝)。
病变万千,难以预见。见病治病,专科大忌!以人为本,照顾整体,顾护脾肾元气,为第一要着。万病皆然,不独皮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腹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