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在48岁左右,一天劳累过度症状,的人怎么调节

年龄有48岁左右,一时之间说不出话。
患者信息:男
病情描述:年龄有48岁左右,一时之间说不出话。
希望解决的问题:看看是出现怎样的症状?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3152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如脑梗塞或脑出血等导致的语言中枢受,再就是受精神刺激或过度紧张等导致的短暂失语。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诊疗。最好是到医院进行颅脑ct等辅助检查,进一步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2440人
回答列表(1)
Ta帮助了47人
病情分析:根据您所提供的资料及年龄来看,一时说不出话来我们认为是大脑出现了问题,可能是腔隙性梗塞或是脑出血建议您去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一下头颅的CT检查,可以很好的观察大脑的情况
回答时间:
上官缱绻女
22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以前是甲亢,后来经过碘131治疗后成为了甲减,孕期一直吃的优甲乐!孕期由于tsh高一直吃的三颗半才保持的稳定,但是还是担心孩子会不会受影响?然后,现在宝宝出生了,我就减了药量,问了医生减到了两颗半,半个月后复查,tsh有点低了就又减到了一颗半,但是偶尔还是会母乳喂养,那个医生说不建议喂,有的医生又说可以喂,现在我很纠结不知道要不要喂!我现在还没有出月子!这个是上次复查的结果单子!
医生建议:你好,你的描述已经看到,目前的甲状腺激素只是补甲状腺素降低,t3t4是正常的,就说明身体药物控制得不错。建议不弄担心的,可以母乳喂养的。
22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男30岁主要是突然牙龈肿痛原先是左边牙龈肿痛不是太严重,几天内慢慢就好了,没有用药物,今天开始又变成右边牙龈肿痛,突然比较严重,肿痛位置在右边最里面的位置,需要什么药物治疗
医生建议:这是属于局部的上火,建议合理的试试饮食清淡,不要辛辣刺激和饮酒,试试阿莫西林分散片,三黄片,溶菌酶肠溶片,还是很不错的,注意不要劳累。
烟不离手女
44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如题,一周前拔了一颗智齿,今天才发现塞了好多食物,用棉签弄出来好多,还有一点弄不出来,不知道是不是有牙根断在里面
医生建议:你拔智齿后的洞塞食物吧,应该及时补上的。一般拔完牙齿的第二天起必须每天要拿软毛牙刷清理伤口。用温水轻轻的刷牙,刷伤口。一定要认真听从医嘱。平时注意刷牙,认真清理伤口,一周左右伤口就会张好。这期间不要让伤口发炎。
huanglan女
34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眼睛老红有眼屎,吹风就红流眼泪前段时间用的佛米龙,还有妥布,用了一个月,用的时候好,眼珠子白一停又不好。现在换了一个医院看开的盐酸洛美沙星,滴的时候刺痛流泪还能用吗
医生建议:如果经常有迎风流泪症状,则应考虑有泪道狭窄可能。应到医院眼科就诊,进行泪道冲洗检查,明确诊断泪道阻塞的部位程度等,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如泪道探通、激光手术等。
陌陌掌灯女
48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牙齿表面缺损怎么办
医生建议:牙齿缺损要根据缺损的程度,如果是轻微的釉质的缺损,没有产生临床的症状,不进行处理,如果牙齿缺损过大,建议进行牙髓科的充填,如果影响牙结构,建议进行根管治疗:牙冠的修复。女,年龄48岁,手脚经常麻木,夜里加重,做CT颈椎没问题。请问是啥原因?
女,年龄48岁,手脚经常麻木,夜里加重,做CT颈椎没问题。请问是啥原因?
是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希望提高警惕,建议到条件比较好的三甲相关信息诊断治疗。
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重要事情
一、关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著名心血管领域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四分之一国人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掉;每22秒钟就有一位同胞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死亡多发生在创造力最高、对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年龄组,它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
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体出现机能退化。人们承受着社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透支生命和健康,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发病人群不断增多,并逐步年轻化。高血压不单严重损伤到心、脑、肾、眼睛器官,甚至引发如脑卒中、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和眼睛失明等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平时没有症状,人们容易忽视,无动于衷。最初不会给患者什么感觉,可它一发作就会致人死亡或残疾,出现脑出血、心功能衰竭等猝发疾病。死亡率...
女,年龄48岁,手脚经常麻木,夜里加重,做CT颈椎没问题。请问是啥原因?
是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希望提高警惕,建议到条件比较好的三甲相关信息诊断治疗。
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重要事情
一、关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著名心血管领域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四分之一国人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掉;每22秒钟就有一位同胞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死亡多发生在创造力最高、对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年龄组,它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
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体出现机能退化。人们承受着社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透支生命和健康,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发病人群不断增多,并逐步年轻化。高血压不单严重损伤到心、脑、肾、眼睛器官,甚至引发如脑卒中、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和眼睛失明等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平时没有症状,人们容易忽视,无动于衷。最初不会给患者什么感觉,可它一发作就会致人死亡或残疾,出现脑出血、心功能衰竭等猝发疾病。死亡率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会遗留偏瘫或失语等后遗症,是令人可怕的“沉默杀手”。
心脏病是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20%~30%的冠心病患者并无心绞痛,而以猝死为第一症状。目前,心脏病是全球女性第一杀手,超过三分之一妇女因心脏疾病或中风而去世。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
在家庭中,妇女总是担当了护理和关照丈夫和家庭成员的角色,过多关心丈夫和家庭成员,关心丈夫甚于自己。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甚少关注、了解自己心脏的健康状况。妇女发生心脏病时的症状可能不像男性那么典型,甚至有时隐晦不明,疑似其他的毛病。女性心血管病的现实危险,往往被人们被忽略。
许多女性丧失了对自己心血管病的警惕性,对憋气、咽喉不适有关症状缺乏警觉,不理解大便用力、摒气也是促发心肌缺血的诱因;对不良情绪缺乏疏导;没有定期体检和必要的医学监督;对已有的危险因素不加控制,长期放任自流,失去治疗时机,造成致残或者死亡。
妇女心脏病可能的征兆包括:胸部中央的沉重感、压迫感、闷胀感、扭紧感;胸痛可能延伸到颈部、背部、手臂、上腹部,引起胀痛、发麻;胸痛时常伴随冒汗、恶心、呕吐以及不明原因的倦怠,无缘由的紧张,腹部胀气感,背部肩胛间疼痛等。在老年妇女(特别是患有糖尿病者)中,这一情况尤为突出。
妇女进入更年期,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和消失,体内雌激素分泌日渐减少。由此,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血脂尤其胆固醇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凝聚力和吸附力增强,冠脉容易发生血栓。因而造成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绝经后的女性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更大,具有更高的发病率。
老年女性即使与子女共处,也大多忙于家务和带孙子。她们极少体检,不重视也没有机会获得相关的保健防病信息,更不懂得哪些是应该引起警觉的心脏病的危险症状。越来越多的子女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工作,无闲照顾老人。对于老人而言,突发心脑血管意外、心梗猝死是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威胁之一。
女性在现代家庭中是至关重要的一员,自身更应增强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和疾病预防的意识。母亲的健康关系着子女的健康成长,以及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作为每一个家庭成员也需要关注女性心脏健康,尽力创建健康和谐的家庭。
二、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
1、高血压 可能随时引爆脑卒中
只要是高血压患者,就存在可能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血压在夏季会自然降低,不少高血压病人因而忽视治疗,自测、服药都暂停,结果每当到秋冬季节气温一下降,高血压立即发作,严重的还会“引爆”脑卒中。平时必须积极主动预防。
每天早上醒来后,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而每天傍晚五六点,也是一天中血压偏高的两个小高潮。在这两个时段中,高血压病人都需要格外当心。
2、要想有效地预防心脏病、脑卒中,定期自测血压是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
(1)高血压,是许多重大慢性疾病的警讯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脑中风、冠状心脏病、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重要威胁因素,患者还常常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心律不齐,也是疾病的警讯
心脏内的激动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更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就叫“心律不齐”。冠状动脉心脏病、心肌病变、心脏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皆可能有心律不齐的症状。
当人体处于心、脑血管病或其它慢性病前期,心血管系统系统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的情况,伴有心律不齐和血压不稳现象,是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3)及时听取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及早发现慢性疾病的隐患
配备一台瑞士保健专家生产的血压计,作为居家血压测量时的最佳伙伴。
每天定期定时的连续测量血压,不仅能够监测自身血压变化的情况,同时也能够监测自身健康情况的变化,并能够及时听取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带心律不齐警示功能的全自动臂式电子血压计”,它拥有世界最优秀的血 压测量技术。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可正确判读心跳过慢、心跳过快、心房早搏、心室早搏引起的心律不齐,并显示心率不齐警示符号。可在心脏早期出现异常时,提醒您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实施相应的治疗,为健康争取时间。
预防心血管病,定期自测血压是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
定期自测血压,可以提高治疗的主动性。对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普通人群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平时必须严密观察,如发生脑卒中,后果将十分严重。
三、防患于未然 为心脏保驾护航
1、心脏疾病 损失巨大
心动骤停,由于突发性,而且20%的人没有任何先兆,病情发展极快。心脏性猝死无法预测,在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心脏性猝死。
在医学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要抢救心脏猝死者,必须在最初4分钟内进行,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即降低10%,如果时间在4分钟以上,即使把他们抢救过来,患者不是脑死亡就是植物人,超过10分钟抢救治疗,已基本毫无意义。
全国每年约100万人猝死,多数发生在救护车往医院路上。即使当救护车在接报后1分钟内响应,如果遇到路上堵车,到现场时候一般已超过抢救的“黄金时间”,无法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心脏性猝死,抢救成活率达不到1%
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心血管病使许多患者致残或丧失劳动能力。由于心脏病时常有复发的可能,因此一旦得病对人的劳动能力影响是终身的,
心脑血管病属于不可以逆转性疾病,治疗花费巨大。无法达到彻底根治,仅仅能够减轻、缓解病情,延缓病变。患者要终身服药、定期复查,花费支出庞大。
2、远程监护心脏 为心脏保驾护航
心脏病具有突发性强的特征。有些症状因发作时间短、发作无规律性,往往是患者来到医院,在做检查时又捕捉不到心电异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医学治疗。因失去宝贵的早期诊断抢救时间,而导致死亡。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突发事件,其中有超过70%以上发生在医院之外,
然而,我国现阶段对心血管疾病的控制还是以治疗性干预为主,甚至是“过度治疗”。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防性干预仍是一片空白。建立有效的、可以延伸到家庭的救护体系,是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有效途径。
胡大一教授指出:“尽管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也研发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对抗心血管疾病,但这些先进技术成本很高,无法在许多欠发达国家推广应用。即使发达国家,在用先进医学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再先进的技术和药品都并没有减少发病死亡率,都是一种结果的延缓,对患者是痛苦,对社会是负担。“
胡教授指出: “10个心肌梗死,有9个是可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是可被预防的。” 而日益增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采取简易可行、价廉和有效的措施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和吸烟)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我们必须早日有的放矢地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可尽早降低日后发生心血管病的几率,更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减少疾病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预防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我国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过:“花一快钱预防,可以节约8.59元的治疗费用,可以节约100元的抢救费用。”
预防心血管病,是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胡大一教授强调说:“现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未来心血管疾病还要夺取多少人的生命,缩短多少人的生命,完全取决于我们现在的反应和行动,改变心血管疾病这一灾难性的全球流行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无论是公众还是医务工作者,都要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的维护和基本的预防作为自己的责任。”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老年人出现手脚麻木,说明出现周围神经损害,提示可能潜在多种病因,需要去医院查查具体情况,不可以小视。
常见造成手脚麻木的情况中,最常见是糖尿病或癌性神经病引起的。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涉及肾脏、眼、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典型的症状为多尿、烦渴多饮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此外,也会导致手脚麻木。
对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应该经常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耐量。而治疗的方法,除了长期坚持服用药物外,合理的饮食治疗,适当的运动治疗,保持心理愉快是最好的方法。
老年人出现手脚麻木,要高度关注可能为癌性神经病。癌性神经病是指并非癌瘤扩散转移直接侵犯压迫损伤神经,而是远隔部位效应影响产生的神经症状,如手脚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等。未查出常见原因者,一定要做全面检查,比如肝、胃、血液等,女性需要特别查看卵巢和乳腺。以便更早发现癌症,及时治疗。
此外,造成手脚麻木还可能是神经炎造成的,但老年人群中并不常见。另一种为慢性中毒引起的,比如有机磷中毒或者金属铊中毒,此种情况临床比较少见。(yuan_t)
可以试试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手脚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妊 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绝经期妇女钙的补充,小...
肝主筋和肝有关系还有缺钙
各种原因,主要有:血液不通畅(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经脉受伤(寒),神经受损等.
这需要经过必要的检查和询问才能够确诊.因为有许多疾病都可以有类似的症状.
答: 惠氏和圣元优博可以混合吃吗 最好不要这样呢,如果有不良的反应,也好找到原因呢
答: 你朋友是宫颈息肉.推荐一文,供你参考:什么是子宫颈息肉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  子宫颈是子宫下端的部分,其内腔呈圆筒形或梭形,...
答: li660912同学:您好!您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好,说明您知道父母为了您成长的辛苦和劳累。呵呵,有这样的心理,我想您一定会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中老年人养心护脑宝典:心脑养生智慧&作者:洪昭光
中老年人养心护脑宝典:心脑养生智慧 作者:洪昭光
  第一章 慢性病让人类少活50年
  当前,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是世界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这种慢性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0%左右。也就是说,每3个死者中,就有1个死于心血管病。根据目前的估计,到2020年时,这类死亡预计占死亡总人数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
  1. 慢性病——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 016
  2. 慢性病是中国人最大的杀手 018
  3. 可防可治的心脑血管疾病 018
  十大信号——早知道心血管疾病 019
  十大信号——早知道脑血管疾病 019
  4. 心脑血管疾病偏爱七类人 020
  5. 6 种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 023
  6. 扼制心脑血管病势在必行 040
  7. 省钱又治病的阿司匹林 042
  第二章 高血压——悄悄的“杀手”
  如今社会,人们追求高薪、高位、高速度、速食、速爱,结果往往在梦想成为现实时,疾病这个不速之客也会不约而至,杀你个措手不及。
  就像高血压,它就很喜欢那些追求快节奏生活的人,因此成为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已影响到全球10亿人,中国患者近2亿。在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
  1. 要么谈“高”色变,要么满不在乎 043
  2. 高血压的“三高”与“三低” 044
  3. 与高血压零距离接触 044
  4. 关注血压,关注健康 045
  5. 切莫忽视高血压的表现 049
  6. 高血压和三类疾病亲密接触 051
  7. 打开高血压魔盒的 7 把钥匙 052
  8. 高血压:一个“早”字解决大问题 054
  9. 降压药的选择 054
  10. 降血压四注意 059
  11. 高血压治疗的 3 个误区 061
  第三章 冠心病——病在血管痛在心
  冠心病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害,美国人称冠心病为“时代的瘟疫”。冠心病在国内平均患病率为,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因而,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
  1. 动脉硬化是个“瓜熟蒂落”的病 062
  2. 九大因素引起冠心病 064
  3. 6 种方法教你诊断冠心病 066
  4. 5 种方法教你认清典型心绞痛 066
  5. 识别不典型心绞痛 067
  6. 胸痛就是心绞痛吗 068
  7. 注意!劳力型心绞痛 069
  8. 小心!自发性心绞痛 069
  9. 不稳定型心绞痛易导致猝死 071
  10. 急性心肌梗死的 3 种典型症状 071
  11. 急性心肌梗死的三大并发症 072
  12. 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是“孪生姐妹” 072
  13. 为什么有人事后才知道发生过心肌梗死 073
  14. 猝死犹如晴天霹雳 073
  15. 猝死有明确的“引爆”因素 074
  16. 从小抓起,少造“定时炸弹” 075
  17. 6 种诱因最常见 076
  18.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077
  19.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让你无忧 078
  20. 冠心病的用药与治疗 079
  21. 冠心病治疗,中医和西医是战友 081
  22. 用药不当能诱发冠心病 083
  23. 心绞痛病人合理用药四原则 083
  24. 针对病情,合理选药 084
  25.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086
  26. PTCA术后的处理 087
  27. 5 种冠心病患者适合做PTCA 088
  第四章 心律失常——把握脉搏,养护心脏
  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最忙碌不停的一个器官,一天搏动约10万次左右,它担负着泵血的重任,使血液周而复始地在全身上下不停地循环流动。
  1. 心脏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089
  2. 心率和心律跳的不一样 090
  3. 心律失常有哪些表现? 091
  4. 心律失常喜欢与急性心肌梗死“共舞” 092
  5. 心律失常病人如何看医生 092
  6. 让心脏愉快地跳动 093
  7. 善于捕捉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 093
  8.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095
  9. 8 种药物让心律不再失常 096
  10. 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6 点注意 098
  11.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把双刃剑 099
  12. 络病理论如何看待心律失常 100
  13. 四招可以让心律不失常 101
  14. 预防心律失常六措施 103
  第五章 莫让血脂异常“杀人于无形”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20岁以上的美国人中,血脂偏高;英国16岁以上人群中,24%的人患有血脂异常。而由此引起的冠心病等心血管类疾病在我国,每10秒钟就会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每天约8000人死于此类疾病。
  1. 血脂异常,血管危机制造者 105
  2. 人体内的血脂出路在哪里? 107
  3. 血脂家族四兄弟 107
  4. 血脂检查前四注意 108
  5. 45~55岁男性是高危人群 109
  6. 一定要空腹抽血化验血脂吗? 109
  7. 理性看化验,平衡对人生 110
  8. 众说纷纭胆固醇 111
  9. 机体大健康需要综合平衡 111
  10. 一生中的三大任务 112
  11. 日常生活中,高脂血症患者有哪些表现? 112
  12. 高脂血症的诊断与年龄有关吗? 114
  13. 是什么引发高脂血症 114
  14.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 115
  15. 为什么肥胖者常有血脂升高 116
  16. 爱护动脉,就是爱护生命 117
  17. 长期调脂,保护血管 118
  18. 两“高”伴行更伤“心” 119
  19. 调脂药与降压药怎样联用? 120
  20. 保心护肝,双管齐下 121
  21. 综合治疗脂肪肝 122
  22. 科学降血脂,减少心脏突发事件 124
  23. 循证医学就是有证据的医学 125
  24. 中国人自己的循证医学证据 125
  25. 除了血糖,糖友更应关注什么? 126
  26. 糖尿病遭遇大血管并发症 127
  27. 城市“死亡四重奏”——代谢综合征 129
  28. 高血压高血脂,孪生兄弟相伴行 131
  29. 对高血压患者和谐调脂的 3 个建议 133
  30. 血甘油三酯高为什么会引起胰腺炎? 135
  31. 冠心病人血脂不高,也要服降脂药 135
  32. 什么时候服降脂药更好 136
  33. 中药降血脂有什么特点 139
  34. 血脂异常误区大盘点 139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慢性病——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
第一章 慢性病让人类少活50年
  当前,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是世界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这种慢性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0%左右。也就是说,每3个死者中,就有1个死于心血管病。根据目前的估计,到2020年时,这类死亡预计占死亡总人数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
  1. 慢性病——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
  慢性病离你有多近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90岁算真正老年人。那么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大岁数呢?按照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他的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以最后一颗牙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因此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75岁。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120岁。应该怎么度过呢?在这个120岁当中应该是健康7、8、9,百岁不是梦;70、80岁没有病,90岁也很健康,活到100岁不是梦,人人都应该健康100岁,这是正常的生物规律。可现在的情况呢?应该平均活120岁却只有70岁,整整少活50岁。本应该70、80、90岁很健康,好多人40多岁就不健康,50多岁冠心病,60多岁死了,也整整提前得病50年。现在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死亡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现象。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说,迅速加重的非传染病已是影响全球公众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精神病以及癌症同属非传染慢性病。
  这些曾被认为只属于发达国家的慢性病,正在向中低收入国家转移,给这些经济刚刚有所起色的国家增添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5 800万死者中,因慢性病死亡的约为3
500万,其中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心血管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中国加上印度,心血管病造成的负担超过了全部工业化国家疾病负担的总和。当前,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是世界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大约有1
700万人死于这种慢性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0%左右。也就是说,每3个死者中,就有1个死于心血管病。根据目前的估计,到2020年时,这类死亡将达到死亡总人数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
  如果疾病是人类健康的杀手,那么心脑血管疾病就是杀人狂魔了。在中国,每年因心脑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在300万。而以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目前,这些慢性病无论是发病或死亡情况,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止,而且都呈明显上扬态势。
  由于慢性病是致病因素长期作用,致使器官慢慢损伤,功能逐步失调而累积成的疾病,所以其发病不明显,潜伏期长,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往往容易忽视一些潜在因素。慢性病的发病年龄已经不仅仅限于老年人,青壮年发病也十分常见,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小学生肥胖、得高血压,中学生得脂肪肝、动脉硬化者越来越多。
  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有人认为现在心脑血管病多、肿瘤多、糖尿病多都是因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造成的。研究表明:这些病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造成的,而是因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识缺乏而产生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慢性病是中国人最大的杀手
“杀手”很可怕,没有人愿意接触这种人,如瘟疫一样避之唯恐不及。可隐藏在我们身边甚至自己身体内的疾病这个隐形杀手,有多少人认识到了呢?
  目前,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是危害的重中之重。
  与世界流行趋势一样,我国的疾病和死亡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部分市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中,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慢性病的流行出现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增长幅度农村高于城市的显著特点,这对我国的劳动力人口(15~59岁)构成威胁,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除特指外,以下统称心血管病)发病呈增长态势。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用最近一次人口普查资料(来源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2006》公布的人口资料)推算 2006 年中国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现患人数如下:
  ● 高血压2亿人;
  ● 血脂异常2亿人;
  ● 肥胖7 000万人,超重亿人;
  ● 糖尿病3 000万人;
  ● 心力衰竭420万人;
  ● 心肌梗死200万人;
  ● 脑卒中700万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可防可治的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两大类疾病的总称,它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症状,在时间长短、程度轻重上不尽相同,因此可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种形式。脑血管病则是指因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卒中;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大规模流行,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现代人劳累过度,心理压力过大,平时又不注意合理安排饮食,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较少参加必需的运动,久而久之,在体内种下恶果;另外,抽烟、过量饮酒、肥胖,这些也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诱因。
  十大信号——早知道心血管疾病
  (1)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臂放射性疼痛;
  (2)夜晚睡觉时感觉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3)早晨起床时,若突然坐起,会感到胸部很难受;
  (4)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会冒冷汗;
  (5)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舒服的感觉;
  (6)走路速度稍快或时间稍长会感到心跳加快、胸闷、气喘;
  (7)不愿多说话,经常性浑身乏力;
  (8)爬楼梯或做一些原本比较容易的活,会感觉很累,需要歇几次才能干完,而且感觉胸闷、气喘;
  (9)经常性胸闷、心慌;
  (10)胸部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即消失。
  十大信号——早知道脑血管疾病
  (1)经常性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2)睡眠差、梦多、觉轻或感觉老是睡不醒,醒后又很累;
  (3)舌头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
  (4)手发抖、发颤,做一些日常基本动作感到困难,如穿针、扣扣子等;
  (5)腿脚、手指尖或手指发麻,摸东西没有感觉,洗手、洗脚感觉不出水的冷热;
  (6)嘴角常感到湿润或控制不住地流口水;
  (7)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8)会莫名其妙地跌跤;
  (9)看什么都不顺眼,对人对事无原因发火;
  (10)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性地哭或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心脑血管疾病偏爱七类人
(1)中、老年人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尤以40~70岁的人群最常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主要是动脉)的结构和功能也逐渐发生变化,形成病变,医学上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种变化在40岁以后尤其明显,即在动脉壁上发生了多个由于脂质沉积和坏死所形成的灰黄色斑块,同时伴有纤维增生,从而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一些较小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就会引起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在严重的动脉硬化病变部位,动脉壁变薄而向外膨出便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则引起出血。另外,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壁弹性减退,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成为导致血压增高的主要因素。因此,中、老年人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2)有遗传病史的人
  心脑血管疾病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动脉硬化形成初期,沉淀在血管壁内的脂质,只有像缝衣服用的线般粗细,随后积少成多,进而在血管壁内集成大小不一的脂质斑块,直接堵塞血管腔发病;有的脂质斑块还可脱落,随着血液流动至血管狭窄处堵塞发病。
  目前发现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多达百余种,其中高血压、高血脂、胖肥、糖尿病、心脏病和吸烟等最为常见。
  (3)饮酒、吸烟者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及尼古丁,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保护动脉免于发生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同时使血压升高,并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
  大量饮酒可使血压升高,血液呈高凝状态,引起心律失常,导致脑血流量减少。长期大量饮酒还可损害肝脏,影响血脂代谢。
  (4)长期心理紧张和压力大的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现代人面临着各种生存压力、竞争压力、社会压力等,导致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疲劳和紧张状态,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而长期的心理紧张状态是引起血脂和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生活紧张程度越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越高。从事紧张度高的职业,如司机、新闻从业人员、科技人员,其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其次是电话员、教师、会计、公务员,其患病率达%。说明高血压病在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又缺少体力活动者中容易发生。
  (5)糖尿病人
  糖尿病人之所以易患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脂质代谢紊乱。患糖尿病时,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不足,作为机体主要热能来源的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而大量流失,从而刺激对激素敏感的脂酶使其活性增高,促使脂肪分解供给机体热能,因此大量三酰甘油、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同时,脂肪的合成能力减弱,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脂肪分解产物滞留于血液中,为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6)肥胖
  多年来医学专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胖人患高血压病的机率较瘦人高2~3倍。
  (7)A型性格的人
  心理学家将人的性格分为A、B两种类型。
  A型性格不是我们常说的A型血,而是心理学上对性格划分的一个名词。A型性格的人的特点用俗话说就是“点着火儿就急”,具体表现为:急躁、易恼火、易激动、易发怒。这种人积极向上,有才华,有创造力,办事节奏快、干练利索,遇到困难不罢休,说到做到,比较完美主义,但是不好的一面是比较容易冲动、脾气大,压力大,常为一些小事就可以大发雷霆,心理容易出现失衡。
一些在工作中处于重要岗位的群体多倾向于A型性格,他们对于事业有追求,不论对自己和对他人均有很高的要求,却常常忽视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会享受生活,常使自己整天处在紧张和压力之中。
  A型性格者为何易得冠心病
  人的大脑皮层就像一个司令部,统帅人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种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活动的两类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具有使心跳加快、使冠状动脉扩张的功能,副交感神经则使心跳减慢,使冠状动脉收缩。平时,这两种神经相互制约、对抗,使心脏可以正常地工作和休息。而A型性格者由于时常受一些外界因素影响,长期地、反复地、持久地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中,大脑皮层司令部容易发生功能紊乱,使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交感神经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这会促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黏滞性和凝固性。另外,儿茶酚胺还会引起缺血心肌生理电活动的不稳定,容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A型性格者更易发生冠心病和使冠心病的病情加重。
  B型性格的人恰恰相反,大多与世无争,办事稳健,心平气和,随遇而安,悠然自得。他们行动慢、效率低,没有争强好胜的压力,泰然自若,稳扎稳打,轻松平和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研究认为,A型性格的人与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有一种特殊的“缘分”。据报道,我国患冠心病的高级知识分子中,A型性格者占70%,而B型性格者仅占30%。
6 种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1)
(1)膳食结构不合理 吃出来的慢性病
  ◎食谱单一,油脂过量
  油脂类可供给热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供给不饱和脂肪酸。食入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会引起生理紊乱和疾病,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加速衰老进程,诱发胆石症的发生,还有助于癌细胞的生长。
  对策:为防治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我们应该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膳食油脂不宜过多,也不是越少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日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一般每人每天以25~40克为宜,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要搭配食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合我们人体特征的膳食结构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中益气”。主食与副食合理搭配,荤菜和素菜合理搭配,这是最适合我们的膳食结构。
  ◎不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食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化学元素,但饮食过咸可使人罹患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出现全身浮肿及腹水。每日吃盐7克以上者,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高盐饮食,尤其与高热能饮食同时并用时,会增加胃黏膜损伤,破坏胃黏膜屏障,继而受致癌物作用而发病。
  患有肾炎、肝硬化的人,也会因饮食过咸而加重水肿症状。盐摄入的过多还可能是一种促癌剂,成为促使胃癌发生的因素之一,有害健康。
  对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健康人每日吃盐量不宜超过6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不超过5克;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超过2克。
  ◎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
  人体处理动物脂肪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长期大量进食肉类食物,胆固醇就会在体内堆积,并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轻者会出现心绞痛,重者则导致心肌梗死或突发性心脏病。医学研究表明,肉食可以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同时,胆结石和胆囊炎的形成与摄入胆固醇过多有关。
  素食含热量低,蛋白质与脂肪严重不足,长期以素食为主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单纯素食还容易引起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症。
  对策:正确的饮食不是扬素弃荤或扬荤弃素,而是荤素兼顾的平衡饮食。食用荤菜时,也别忘多增加蔬菜、瓜果、薯类、菌类和茶等碱性食物的摄入。
  ◎少见水果和蔬菜
  2002年相关部门进行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每人每天吃的蔬菜类只有276克,水果类45克,远远低于所建议的标准。特别是深色绿叶蔬菜,中国人吃得还不够,此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多种抗氧化成分,恰好是中国人最缺乏的。
  对策:尽可能多吃菠菜、小白菜、油麦菜等绿叶蔬菜,红辣椒、胡萝卜、番茄等红色蔬菜,以及土豆、南瓜、红薯等黄色蔬菜。
  ◎被遗忘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主要是指随食物摄入体内的不被分解的纤维。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刺激肠道蠕动,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减少慢性便秘。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因此,对心血管类疾病、糖尿病、结肠癌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6 种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2)
提高膳食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可使摄入的热能减少,在肠道内营养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终使体内脂肪消耗而起减肥作用。
  对策:在每天的饮食中,应适度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粮食、杂粮、豆类、蔬菜、水果等食品。因为膳食纤维在加工的过程中营养流失很严重,所以食物不要做得太精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纤维素摄入量以10~30克为宜。
  ◎主食可以少吃或者不吃
  主食,主要是指粮食,包括米、面、杂粮、薯类等。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如今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却对米、面等主食“敬而远之”。饭越吃越少,源于人们对膳食结构有误解。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具体说,一个成年人每日粮食的摄入量以400克左右为宜,最少不能低于300克。人体每天需要的热量是随需要决定的,必须摄取。热量的来源是蛋白质、糖类和脂肪,而主食是糖类的主要来源,不吃主食的话,热量就会从蛋白质和脂肪中转化,其他食物必然增多,造成膳食中某种营养素过少而其他营养素过多,这样的饮食是一种失衡的饮食。人体的蛋白质就会缺乏,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人体营养不良。谷类食物除为人体提供能量外,还是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如果平时主食吃得过少甚至不吃,就会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
  很多人认为鸡鸭鱼肉才是荤菜,忽视了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其实,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是可以互补的。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十分重要的物质,人体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抗病能力、酸碱度调节、体液平衡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等,均同蛋白质密切相关。而黄豆和豆制品也是优质蛋白质,除蛋氨酸较少外,其余均较多,特别是赖氨酸含量较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豆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豆制品除了富含优质蛋白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蕴藏有一种被称为异黄酮的特殊物质,它在人体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享有“健康卫士”的称号。更年期女性多吃豆类,是最好的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帮助顺利度过更年期。
  爱心提示
  一般的豆类食品一定要彻底煮熟烧透,否则,不仅会影响消化吸收,还会有不适的感觉等。
  ◎三餐不当小心成三高
  所谓的“三高”就是指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三高”属于现代生活方式病,也属于“富贵病”的范畴。
  生活节奏快,夜生活丰富,晚上睡得迟,早上起得晚,许多人为了省时间不吃早饭。另一部分人可能随便吃点东西就匆匆上班;午餐由于中午时间有限,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盒饭便当或者洋快餐成了他们午餐的主角;而晚餐应酬多,经常参加宴会、酒席,喝酒多。经常“肥甘厚味”的结果,容易因高油、高盐、高糖而产生代谢问题,导致高血脂、高血压或高血糖上身,脂肪肝、肥胖、便秘等问题也一一出现。
  高油脂易导致高血脂与肥胖的问题;高盐分容易诱发高血压,也会影响肾脏健康,若是吃得太咸、饭后常觉腰酸,表示对肾脏造成负担;高糖度的精致甜食,会改变血液酸碱度,降低机体免疫力,引起经常性感冒以及龋齿、骨质疏松等病症。吃糖过多还会影响体内脂肪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导致血脂过高,动脉血管硬化和肥胖症。书包网
6 种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3)
◎动物性食品过量
  有的家庭餐桌上肉类是主要食谱。动物脂肪对心血管是非常不利的。动物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况下代谢不完全,会使血液中积聚有毒的废物——酮,酮能引起恶心、疲劳以及损害脑部健康。近年来,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与不以谷物为主食、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激增有很大的关系。
  相对其他肉类,猪肉所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最高,所以这种饮食结构在引发肥胖的同时,还会带来与肥胖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胆囊炎等等。
  高动物蛋白质饮食很容易引起钙缺乏症。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量越多,钙质排出体外的机会就相对增加。实验证明,每天摄入80克动物蛋白质,会造成37毫克的钙流失。
  肉类食物的动物蛋白、动物脂肪含量高,又缺乏纤维素,容易造成致癌物浓度增高,引发大肠癌。
  肉类在餐桌上稳固的“主角”地位,已是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和大肠癌、乳腺癌等令人痛苦和困惑的“富贵病”的主要病因。
  ◎长期饱食,胃肠没时间休息
  长期饱食会使人体弱多病。经常饱食,尤其是过饱的晚餐,因热量摄入太多,会使体内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还会诱发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等疾病,使人未老先衰,寿命缩短。
  常常饱食,食物总是填满胃部,实际上就是取消了人的消化系统这部机器应有的休养机会,由于食物长时间滞留胃中,逼迫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坏胃黏膜,容易产生胃糜烂、胃溃疡,还能诱发胃癌。
  长期饱食还会使人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造成骨质疏松。如果年轻时就经常饱食,到了老年,由于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明显增加,即使摄取较多的钙,也难以沉着于骨骼之中,比起正常人来说更易患骨质疏松。
  最新研究认为,有一种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饱食后在大脑中的含量比饭前增加数万倍,而这种因子是脑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长期饱食还会使大脑早衰,引起头脑迟钝,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应激能力减弱。
  爱心提示
  在一个人每天摄取的热量中,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应该占有合理的比重,其中糖只能占10%,蔬菜和水果应该在400克以上,此外还要有一个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2)吸烟:吞云吐雾中的世界性瘟疫
  ◎烟气含69种致癌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世界范围内,死于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将超过艾滋病、结核、难产、车祸、自杀、凶杀所导致死亡人数的总和。
  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高达300万,相当于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亡。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在2020年会上升到1
000万人。为此联合国确定每年5月31日为全球戒烟日,世界卫生组织把吸烟看成二十世纪的瘟疫。
  有人喜欢吸烟时的“潇洒”,有人拿吸烟解闷儿,对吸烟造成的危害不以为然。科学家对香烟成分进行长期的研究指出,香烟烟气中的化学成分多达5
068种,其中69种为致癌物,包括一些促癌剂或辅助致癌物。例如,香烟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多环芳烃苯(a)芘以及多种亚硝胺等化学致癌物,仅就致癌的亚硝胺化合物而言,就有10多种,特别是由烟碱生成的香烟中特有的亚硝胺,例如,去甲烟碱亚硝胺,对实验动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6 种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4)
尼古丁毒性极大,同时会使中枢神经产生依赖,这是人们对香烟上瘾的主要原因,戒断时会产生头痛、失眠、烦闷、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苯芘对人体有强烈毒性,可引起多种中毒性病变,与某些癌症有关。美国一个癌症中心研究证实,烟雾中多环芳香羟类化合物吸入肺时,被体内一种多环羟活化酶氧化成苯芘二醇环氧化物,这种物质会使抑制肿瘤的P53基因突变而发生肺癌。另外,几乎所有的肌体组织、器官或系统均可受到吸烟的影响,其中最敏感的部位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致癌的主要器官是肝脏、食管、肺、胃和肾,其次是鼻腔、气管、胰腺、口腔等。
  ◎被动吸烟对心血管病发病与死亡的影响
  吸烟者心血管疾病(简称CVD)发病危险增加,被动吸烟者CVD发病危险也增加。10年前已有研究明确证实被动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此后的研究进一步量化分析了被动吸烟对CVD的危害程度。对18
项流行病学研究的汇萃(Meta)分析结果显示,被动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增加25%。其中队列研究显示:被动吸烟者的发病危险增加21%;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被动吸烟者的发病危险增加51%。
  中国学者于年对60
377名40~70岁妇女的调查显示,在家中被动吸烟的妇女,患脑卒中的危险性随丈夫每天吸烟量加大而增高,丈夫每天吸烟量为1~9支,10~19支和≥20支,则妻子脑卒中患病危险分别为28%,32%和62%。另有香港研究证实,长期在家里吸入二手烟的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倍,且接触二手烟的时间越长,患病机会也越高。
  ◎喝咖啡时吸烟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大学心脏学》的研究统计,喜欢用咖啡和香烟开始一天生活的人,其动脉血管会遭到很大破坏,这种生活习惯可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
  如果在吸烟的同时饮用咖啡,这两种消费品一起使用的危害,还不只加倍,它们能够互相反应,对人体的供血系统产生长期的破坏作用。它会使主动脉血管发生暂时性硬化,破坏人体供血系统,将会使心脏工作负担增加,并升高血压来保证身体的血液供应,长期下去,极易导致心脏病突发和卒中。所以,在吸烟的同时不要喝咖啡,以减少烟草和咖啡因叠加对身体的危害。
  ◎饮酒的同时吸烟
  吸烟的人往往在喝酒时吸得更多,这是一种极其不好的习惯。因为,饮酒同时吸烟,双管齐下,对身体的危害具有协同作用,二者都能使对方的毒性增强。
  烟中的致癌物质被人体吸入口腔、鼻、咽喉、气管和肺以后,以烟焦油形式沉积在上述器官的表面,当饮酒伴随吸烟时,粘附在口腔、咽喉上的烟油就会随酒下肚,烟气中的烟碱、焦油溶于酒精中,并且能非常迅速地被吸收到血液里,扩散到体内。饮酒时吸烟,在血液中烟碱的含量比单纯吸烟更高,危害更大。
  另外,烟草毒还具有影响肝脏不能及时地促使酒精在体内代谢的作用,从而导致酒精中毒。因此,饮酒时忌吸烟。
  ◎熬夜吸烟,疲马加鞭
  熬夜族每当人困马乏时,很多人习惯点上一支烟提神。可你知道吗?熬夜时吸烟无异于雪上加霜。
  夜间是细胞分裂最旺盛时期,睡眠不好,加上长期熬夜降低抵抗力,人体很难控制细胞发生变异而成为癌细胞。而香烟中的焦油含有至少69种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使正常细胞癌变,增加20多种癌症发生的机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6 种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5)
熬夜使人的生理处于应激状态,在熬夜时,肾上腺素的分泌较按时作息的人明显增加,此时吸烟会迅速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心血管,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动脉硬化提速。
  长期熬夜者,白天补觉,接受不到紫外线照射,缺乏维生素D,易发生骨质疏松。而烟草中所含尼古丁、焦油等,则可以影响机体内分泌调节及骨骼的血液供应,促进骨吸收而抑制骨生成,会诱发或加重骨质疏松。
  因此如果不得不熬夜,应避免久坐,适当运动,工作间歇适当小憩,尽量不要熬通宵,“资深”烟民尽量少吸烟。
  ◎上厕所时最好别吸烟
  有的人总是上厕所时吸烟,这是非常不卫生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厕所里空气氨的浓度比其他地方要高,氨对人体的刺激性非常大,上呼吸道受到严重刺激,其防御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除了氨气以外,厕所的空气里还夹带一些有毒气体,氧气含量却相对不足,而烟草在低氧状况下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连同厕所里的有毒气体以及致病细菌等大量被吸入肺中,容易损害中枢神经,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增加,易使冠心病人诱发心绞痛、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等。
  ◎早晨起床时抽烟
  很多老烟枪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燃上一支香烟,还美其名曰“早烟提神”。殊不知,清晨的这根烟对健康的损害更为严重。
  经过一夜的休息,机体大部分组织器官新陈代谢能力较低,呼吸的频率较慢,体内滞留的二氧化碳较多,又因为经过了一个晚上,房间里的空气没有流通,甚是污浊,混杂着香烟的烟雾又被重新吸进肺中,从而产生气闷、头晕、乏力等症状。加上烟中尼古丁等多种有毒物质刺激支气管,久而久之就会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有句谚语:“早上吸烟,早归西天”,已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虽然说得有些夸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明早晨吸烟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饭后立即吸烟
  不少人有饭后马上吸烟的习惯。“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对吸烟者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误导。
  饭后吸上一支烟,确实能给人带来暂时的快感。这是因为饭后一些酸性物质仍然残留在口腔里,一时半会儿不会马上消失。其实,从医学角度来分析一下饭后吸烟的害处,则是很明显的事实。实际上,饭后吸一支烟,比平常吸十支的毒害还大。
  饭后吸烟会促使胆汁分泌增多,以引起胆汁性胃炎,还能使胰蛋白酶的分泌受到抑制,妨碍食物的消化,时间久了会使胃粘膜血管收缩,导致酸碱度平衡失调,引起胃功能紊乱,从而形成胃肠道疾病。
  更为重要的是,人吃饭后,热量会大大增加,各种内脏器官开始兴奋,如胃肠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全身的汗毛孔都张开,身体在对食物积极消化、吸收的同时,对香烟烟雾的吸收能力也增强,吸进的有害物质也增加,实验证明,饭后一支烟,比平时吸烟中的毒还要多。
  而且,吸烟者幽门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而位于幽门以下的十二指肠中的胆汁则返流入胃内,高浓度的胆盐对胃黏膜有很大的损害作用,日久即易生成胆汁返流性胃炎。
  (3)长期熬夜为慢性病埋下隐患
  ◎熬夜:人与健康的一场PK
  由古至今,人们一直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过,随着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熬夜族”的战团。熬夜对个人的健康是一种慢性危害,严重的会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内分泌功能混乱、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6 种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6)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生物钟应当顺应大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能保持健康。熬夜会使生物钟紊乱,第二天的生活节奏因此改变。
  偶尔晚睡不会破坏人体生物钟的和谐,但若长期熬夜,人在应激状态下皮脂激素就会大量分泌,这种激素可维持人的活动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一旦分泌状态被搅乱,就会影响它的正常工作。但是长期从事夜班的“夜猫子”们最好别轻易改变已经长期建立的生物钟,否则反倒容易失眠。
  ◎免疫力下降,疾病找上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学习、工作压力的加大,熬夜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但从健康角度讲,熬夜害处很多。熬夜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如疲劳、免疫力下降。
  人体的免疫力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当机体有过度疲劳、营养失衡、压力过大等情况出现时,非特异性免疫力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样人体的免疫力也会大大下降,而长期熬夜就是导致这种后果的不良习惯之一。免疫力下降后,感冒、胃肠感染、过敏原等等的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找上你。
  ◎熬夜前,晚餐吃得太饱
  为了熬夜时不饿,熬夜者往往在晚饭时吃的东西比较多;或者夜里饿时吃东西。
  晚餐吃得过多,可引起胆固醇升高,过多的胆固醇堆积在血管壁上,刺激肝脏制造更多的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脂蛋白,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长期晚餐过饱,摄入过多热量,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β细胞提前衰竭,埋下糖尿病的隐患。
  晚餐过饱,必然有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这些物质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一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再加之睡眠时肠壁蠕动减慢,相对延长了这些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促进大肠癌的发生。
  因此熬夜者要按时进餐,以清淡为主,但不能吃得太饱。另外,如果熬夜时要吃东西,最好选择吃热的食物。熬夜后吃早饭一定要吃饱,而且最好不要吃凉的食物。
  ◎依赖提神食品
  咖啡因虽然提神,却会消耗维生素B族,缺乏维生素B的人本来就容易累,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夜晚空腹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对胃肠黏膜造成刺激,引起腹痛。
  市场上有一些针对熬夜人士的提神口服液,这些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B、C、咖啡因、中药成分等,对提神有一定的效果,但常喝会产生依赖;而且这些口服液的潜在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熬夜时最好喝热的饮品,浓度不要太高。建议可以喝绿茶、枸杞大枣茶或菊花茶,或者补充足够的白开水。
  ◎以泡面填饱肚子,错上加错
  很多熬夜一族身边都会放一些方便面,饿了的时候顺手拿来充饥。尽管现在很多方便面等都宣称非油炸的,但多少都会含有食用油,晚上运动量较少,脂肪容易沉积,引起肥胖。而且方便面放置的时间长了,油脂就会被空气氧化分解,生成有毒的醛类过氧化物。吃了这种油已变质的方便面,会引起头晕、头痛、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
  (4)不良饮酒习惯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饮酒引起的慢性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系由长期嗜酒引起,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可损害机体的各个系统。慢性酒精中毒者由于脑部受损害可引起神经精神的改变,逐渐出现智力衰退,意识涣散,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某些患者可出现具有鲜明生动幻觉的谵妄,并伴有手、舌和全身的明显震颤。由于乙醇对内分泌腺的影响,常导致性欲下降,出现嫉妒妄想等种种反常行为,也可出现幻觉症。部分患者可有肝硬化、慢性胃炎、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有的伴有周围神经炎、震颤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6 种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7)
◎嗜酒其实是种精神病
  在慢性酒精中毒症中,按照症状轻重分为酒依赖、震颤谵妄、幻觉症、幻听症和脑病数种,其中最严重的脑病又分为维生素B1严重缺乏导致的韦尼克斯脑病、近期记忆障碍的柯萨斯夫综合征和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其中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者的大脑皮层萎缩,已经不再像正常人那么饱满,就像得了老年性痴呆者的大脑一样,是一种无法逆转的毁灭性疾病。
  很多人都认为啤酒含酒精量不高,喝三五瓶没什么问题,甚至有些人把啤酒当水喝,用来解渴,孰不知甜美的啤酒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啤酒中的某些特殊的成分能削弱胃黏膜的自身保护机制,过量饮用啤酒,会使胃黏膜受损,造成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腹胀和反酸等症状。
  啤酒里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即乙醇,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成为乙醛,再转化成乙酸,患有肝脏疾病的人由于肝功能不健全,对乙醇的解毒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会造成乙醇的毒性在肝脏内蓄积,使肝细胞受到损害。
  啤酒中的乙醛是一种对肾脏有较大刺激性的有害物质,而肾脏并无此解毒功能,所以会影响到肾脏的功能。
  用来酿造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鸟核苷酸,这几种物质能促使尿路结石的发生。
  饮啤酒过量还会降低人体反应能力。美国癌症专家发现,大量饮啤酒的人患口腔癌和食道癌的危险性要比饮烈性酒的人高3倍。
  ◎空腹饮酒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先饮酒,后吃饭,因而喝酒时,机体往往处于空腹饥饿状态,血中胰岛素浓度处于低水平,而胰升血糖素浓度则处于高峰。如果在饮酒的同时吃了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低糖分的食物,这既刺激胃肠分泌消化液,也刺激了胰岛B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又因饮酒时糖或淀粉类食物的摄入甚微,结果使血糖浓度急剧下降。
  同时,空腹饮酒时肝脏很快将酒精吸收,进而抑制了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这就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所以,低血糖症大多发生在开始饮酒后不久。
  饮酒时,酒精由胃和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再由肝脏解毒,对人身体的各个器官产生作用。如果空腹时饮用酒精浓度超过40%的烈酒,人体内的氨基酸和叶酸严重缺损,而且酒精阻碍了蛋氨酸和叶酸的吸收,容易患上结肠癌。同时,空腹饮酒也大大提升了血液的酒精浓度,加大了酒精对人体的危害。
  ◎睡前饮酒
  有人喜欢在睡前饮酒。但“饮酒助眠”实不可取,因为酒后入睡其大脑活动并未休息,甚至比不睡时还要活跃得多。因而在酒后醒来的人们,常会感到头昏脑胀、头痛等不适症状。
  晚饭后至睡前,经过几个小时的消化吸收,腹内食物已经很少,酒精很容易被吸收入血,而导致血液中酒精含量高,强烈刺激血管内壁,会使血压升高,这会使已经硬化了的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溢血。
  喝了含酒精的饮料半小时后入睡的人,呼吸停止10秒钟以上的次数为110次,而未喝酒的人不超过20次。因为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从而使入睡后出现呼吸紊乱的现象。这对于原先就心肺功能不好或有疾病的人来说更为不利。
  酒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白天人体新陈代谢较旺盛,酒中毒素相对容易被排泄,但夜晚人体新陈代谢减慢,肝解毒功能也相应减弱,此时饮酒,有害物质容易积蓄,故对健康极为不利。书包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6 种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8)
◎吃西药时饮酒
  正在服西药的人群千万不要喝酒,否则美酒加上西药,只会酿出一杯对人体有害无益的“毒酒”。
  ①安眠药
  镇静、安定、催眠类的药物和酒一起服用,会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轻则昏昏欲睡,身体不协调;重则使抑制加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若饮酒过量,还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②降糖药
  酒类可加剧胰岛素和优降糖的作用,引起低血糖性的休克,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诱发乳酸血症。
  ③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对胃的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胃肠道出血,如果服药时还喝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虎添翼”,可以发生消化道大出血。
  ④利尿药
  如双氢氯噻嗪、速尿、安体舒通等,它们能通过排尿来降低血压。可是一旦饮酒,酒类的扩张血管作用会使人感到头晕,发生直立性虚脱等症状。
  ⑤降压药
  酒精能够扩张血管,从而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因此,饮酒后吃降压药的话,很容易出现低血压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猝死。
  ⑥抗过敏药
  如赛庚啶、苯海拉明、开瑞坦、异丙嗪、扑尔敏,这些药与酒同服,同样会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轻则引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重则导致呼吸中枢麻痹引起死亡。 
  ⑦抗癌药
  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可以完全抵消药物杀灭癌细胞的功效,而且还容易促使癌细胞发生转移和扩散,最终将大大缩短癌症患者的寿命。
  ◎酒后饮咖啡、浓茶
  民间流行喝浓茶解酒的说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因此酒醉后可以喝点淡茶,最好不要喝浓茶。
  美酒加咖啡也会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害。在饮酒后,酒精很快会被消化系统吸收,接着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影响胃肠、心脏、肝肾、大脑和内分泌系统。酒后再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状态,犹如火上浇油,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地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人之所以喝酒上脸,是因为皮下暂时性血管扩张,人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于是就出现了上脸的现象。
  但是,除乙醇脱氢酶外,人体内还有一种物质叫做乙醛脱氢酶,喝酒上脸就说明这些人只有前一个酶而没有后一个酶,于是乙醛在体内迅速累积而迟迟不能代谢。与酒后“面不改色”的人相比,乙醛在这种人体内停留时间较久,毒性作用更大。
  喝酒“上脸”的人,应尽量少喝酒。一旦发现“上脸”时,不妨喝点蜂蜜水。
  (5) 过度或缺少运动都致病
  ◎缺乏运动使身心受累
  19世纪初,德国著名医生戈费朗特曾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懒人可以长寿,凡是长寿的人,其一生总是积极活动的。”长期不活动,各组织器官将发生退行性改变和机能衰退,以至危及生命。这说明运动对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
  运动减少可以引起能量消耗减少,加之相对过食,食物中的脂类、淀粉等物也由于久坐少动,而过多地转变为脂肪,导致肥胖。
  长时间坐在办公位上不运动,还会导致脂肪留在肝脏中,产生脂肪肝,严重的可导致脂肪性肝硬化或动脉硬化。
6 种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9)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由于缺乏体力活动,每年有200多万人死亡。缺乏体力活动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的一个主要原因,缺乏体力活动增加了高血压、血脂紊乱、骨质疏松、抑郁症和焦虑症发生的危险。
  ◎运动过头,健康也会亮红灯
  运动有益健康,但“动”也不能过了头。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激烈运动,往往会造成身体某些重要器官的“磨损”和“耗伤”,引发一些运动性疾病,甚至出现早衰和夭折,可谓过犹不及。
  在运动时,很多人因为热情过高而过度运动,这样不但达不到运动效果,还会损伤身体。人在过度运动时比较容易感冒,而适度的中强度运动才能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因此,虽然运动能够减肥、增进心肺功能,是预防心脏老化的最佳方法,但是过度地运动却是不妥善的,只要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持之以恒的有氧运动,就能达到健康的效果了。
  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大强度运动使大脑皮层活动减少,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则使广泛的脑组织兴奋性降低。而且过量运动时,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被消耗,身体就会出现机能抑制,这时人们会感觉疲劳、无力、大脑反应减慢。如果长期过度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下降,就会使大脑机能受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
  研究表明,过量的运动不仅达不到减肥的目的,还会令呼吸系统受到损伤。
  适量运动可以增强抵抗呼吸系统感染的能力,而过度运动,长时间暴露在冰冷干燥的空气中,呼吸系统受到感染的机会则比较大。研究人员曾跟踪调查了10个马拉松运动员,结果其中7个人的呼吸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
  ◎集中过量运动相当于暴饮暴食
  长期不运动会伤害身体,而偶尔集中的过量运动无异于暴饮暴食。偶尔运动时会吸入比长期坚持运动的人更多的氧气,随着呼吸频率加快,各种组织代谢加快,耗氧量骤增,容易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造成细胞的衰老从而危害肌体。
  偶尔锻炼的人,运动时随着锻炼强度的加剧,体内会产生数倍于平时安静状态下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激素等物质,易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动脉外围阻力增加,导致血液循环动力改变而诱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爱心提示
  有慢性病史的人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测试取得对自己既安全又有效的运动处方。开始活动时一定要由低强度开始,并加强自我监督,如运动前后监测心率、血压、血糖水平等。
  (6)糟糕的情绪,糟糕的心脏
  十八世纪的哲学家阿那卡斯·柯鲁彻斯有句话:“糟糕的情绪,糟糕的心脏。”精辟地概括了情绪和心脏的关系。
  医学研究证实,抑郁、焦虑、愤怒等一系列消极情绪与各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心脏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这些消极情绪也会给心电系统的检测造成极大的困难,这些都是已经被科学研究所反复证实过的。他们既不是伪科学的,也不是什么最新推测。有关这方面的大量研究报告已经刊登在各大权威医学及心理学刊物上。
  澳大利亚的国家心脏基金会在考察了压力与心脏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试验后,在最近的论文中得出结论:有强有力且一致的证据表明不良情绪、社会关系疏离和缺少社会支持与心脏病的诱因和康复之间有独立的非偶然性的联系。注意这个词“独立”,它暗示这些心理和社会的因素自身能够导致心脏病。
  一部科学作品最近的评论标题为“不良情绪症状能够提高冠心病的发作风险吗?”结论是不良情绪症状不仅仅有导致严重的和独立的心脏疾病的风险,而且实际上比其他相关因素如二手烟容易导致更大的风险。
  在最近对芬兰的一家金属业的公司812位职员的研究中,研究开始阶段他们所有人都没有心脏疾病,随后发现,在十年的发展中,职位升迁越高的职员有更高的工作压力(界定为高级工作需要两倍低级工作的处理压力能力),比他们具有低工作压力的同事具有200%倍的更高发生心脏病发作的死亡风险。
  一项对1 623位曾患有心脏病的病人的调查中发现,发怒对引发另外一次心脏病发作的机率提高200%的作用。
  美国的心脏协会发行的颇有名望的杂志《循环系统》上登载一篇文章,描述了一个9年的研究项目,它得出结论:在整个心脏康复过程中,减少不良情绪提高了150位患有心脏病的病人的康复状况。
  所有以上这些研究和其他成百上千的研究,强烈地指出在心理因素与心脏疾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因为这些科学的发现,关心你的情绪生活如何影响你的心脏健康是重要的,无论你目前是否有心脏疾病。
扼制心脑血管病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死亡率的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300万,每年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因此,必须加强对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以减缓其发病态势。
  我国应启动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工程,在全国广泛开展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学科齐抓共管、社区与医院协作的高效率的疾病控制新模式,建立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参保人群,扩大医疗体系的服务范围,加强医疗体系的个体化服务,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危险程度提出不同的预防措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
  心脑血管病这种塞满医院、布满社区、致人死命的疾病,完全可以实施“上医治未病”的策略进行预防。鉴于心脑血管病发病如火如荼、愈演愈烈的趋势,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轻心脑血管病发病已势在必行。
  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个都不能少
  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对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措施,为防止首次发病而通过用药和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从源头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心脑血管病易患人群的发病率。
  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指出了“上医治未病”。什么叫“治未病”呢?这就是一级预防,就是在没发病时去防病,就是对多重危险因素在源头进行综合控制,也就是将我们防病治病的重点从“下游”转到“上游”。
  过去是多重危险因素分兵进攻把守,往往事倍功半。因为很少人只存在一个危险因素,往往是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因此,需要综合治疗。在横向上,心脏病学科、糖尿病学科、神经学科、内分泌学科及老年病学科等应紧密联合起来,共同综合控制上述的多重危险因素。在纵向上,专科应关注社区干预,与全科医生联防。如高危的高血压病人仅靠饮食、锻炼是不能控制血压的,必须用药干预,而且要特别强调温和适度的锻炼;中危的高血压患者可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与有氧代谢运动;没有糖尿病的轻度高血压病人,可以靠运动、控制危险因素调整6个月后,再决定是否用药。
  心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降低病死病残率。防止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的复发。
  爱心提示
  如今老百姓往往忽视自己身边垂手可得的社区医生,一点小病就上大医院,热切盼望各大医院的名医为自己排忧解难,可越是大医院名医就越忙。正确的做法是选一个优秀的社区医生作为自己的私人医生,经常与他沟通,才能保证心脑血管病防治的连续性。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重要性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改善高危因素能使全球脑卒中发生率减少85%,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减少75%。一级预防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负担的关键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就可以控制50%的致死或致残率。
  全世界每年新发病的心肌梗死与卒中病例共有3
240万例。与相同年龄组未患心脏疾病的人群相比,心肌梗死与卒中的存活者再次发生冠状血管与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非常之高,其年死亡率高出前者的6倍。采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二级预防治疗,大约30%的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可以避免。
省钱又治病的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大量关于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推动了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
  作为一级预防药物,在无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史的患者中,阿司匹林的治疗能使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下降15%,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危险总体降低23%,其中有糖尿病史的患者降低27%,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降低24%,而总胆固醇水平&的患者降低45%。应用阿司匹林进行的女性健康研究显示,对于45岁的健康女性,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女性首次卒中发生率达17%。
  阿司匹林是效益风险比很高的药物,其获益远远大于风险。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单用阿司匹林导致出血的危险极小,每年1000例患者仅增加0~2例严重颅外出血,且临床容易治疗,而卒中或心肌梗死无论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此外,阿司匹林也是经济效益比最高的药物之一,从服用阿司匹林第一年起,即开始节省总的医疗开支。中国进行的一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事件研究资料显示,对于中、高危冠心病风险者(年冠心病风险大于),使用阿司匹林每人每10年能节约医疗费用929元。如果以5
000万人群计算,则每年节约的医疗费用可以高达45亿人民币。对于我国这一中低收入且人口众多的国家,这类事半功倍、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书包 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6个字,十句话
第八章 与疾病为友 三分治七分养
  2008年9月,美国发表对8万名35~59岁的女性从1980年到2004年长达24年的前瞻性研究证明: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使中年人的死亡率下降55%。再次表明健康四大基石可使人群疾病少一半,寿命延10年,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改善。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 6 个字,十句话
  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根据我国居民饮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又根据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大面积的修订。这是一份符合中国国情的平衡膳食指南。概括起来就是6个字,十句话。
  哪6个字呢?就是大家在日常膳食中,要遵循“全面、均衡、适度”。
  哪十句话呢?说起来并不神秘——
  第一句: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第二句: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第三句:每天吃奶类、豆类或豆制品;
  第四句: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第五句: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第六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第七句: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第八句: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第九句:如饮酒应适量;
  第十句: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温家宝总理的饮食 12 字诀
###总理到基层视察的时候,对饭菜质量的要求很简单:“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这12个字虽然简单、简朴,但很有科学道理。
  “清清淡淡”的意思就是要少油少盐
。在21世纪的中国,肥胖人群剧增,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诱发肥胖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油盐摄入过量是重要的膳食因素。除食盐外,还应少吃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
  “汤汤水水”是说应当降低食物的能量密度。水分大的食物能量密度比较低,如蔬菜含有90%以上的水,水果的水分含量也接近90%。米粥中含水超过90%,米饭是70%左右,而馒头是55%左右。显然,喝些“汤汤水水”的粥,要比全部吃馒头、米饭所获得的能量少。
  此外,用餐之前和用餐中补充一些水分,还有利于让吞咽后的食物吸水膨胀,可以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人的食欲,有效预防肥胖。
  “热热乎乎”是指温度适中,使肠胃感觉舒适。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老人的食物要温热一些,使肠胃感觉舒适。食用过烫的食物会损害消化道,而过凉的食物同样也会妨碍消化。
  书包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菇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一个新的口号: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就6个字:一荤一素一菇。每顿饭有一个荤菜,鸡鸭鱼虾都可以。一个素菜,萝卜、绿色蔬菜都可以,或者几个青菜混在一起。第三,一个菇,蘑菇、树菇、金针菇、黑木耳或者海带、草菇都可以。为什么要一荤一素一菇呢?首先,一定要有荤菜,因为人是杂食动物,人不能完全吃素,荤菜一吃以后,动物蛋白有了,高级营养蛋白也有了。第二,要有素菜,素菜吃了以后,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也有了。这很重要,能使大便通畅。第三,还得有菇。菇起什么作用呢?菇就是食用菌。食用菌有三大作用。第一,食用菌吃了以后,血脂下降,胆固醇、甘油三脂下降,血黏度下降,动脉硬化延缓,心脑血管病减少。第二,菇含有香菇多糖,使免疫力提高,癌症减少。所有吃菇的地方,癌症都少。第三,菇还有一种抗氧化作用,使细胞凋亡慢,延缓衰老,使老年痴呆减少。
  日中午,奥运会结束当天,中国国家领导人宴请各国友人。宴会菜单中主菜中有一个肉类,一个鱼类,一个菌类,一个蔬菜汤。简洁中不失丰富。从食材考虑,高档牛肉是西方宴客的永恒主题,金枪鱼则是鱼类中的上品,柔嫩无骨,没有腥味。它们都是西方人非常喜爱的食材。而菌类味道鲜美,有素中之珍的美誉,,芦笋虽是蔬菜,却有健康和高档的形象。整桌菜比过去的中式宴席简洁多了,而且很注重荤素结合,营养搭配。国宴如此,平常人家只要记住保持一荤一素一菇就行了。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吃什么很重要,怎么吃更重要(1)
健康饮食10个字
  健康合理的饮食,归结起来就10个字,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每天1袋牛奶
  “一”指的是每天喝一袋牛奶。中国人大多数都缺钙,缺多少钙呢?一个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钙,而我们的伙食里仅有500毫克,300毫克需要每天补充一袋牛奶,250毫升正好是300毫克。牛奶从什么时候开始喝呢?从1岁开始。喝到什么时候呢?终生喝奶。
  二、每日摄入250~400克碳水化合物
  “二”是指每日摄入250~400克碳水化合物,也就是5~8两的主食。这5~8两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劳动量、体重、性别、年龄而异。比如民工他干活挺重,一天要吃1斤半;有些女同志呢,胖胖的,工作量很轻,不用5两,三四两就够了。调控主食可以调控体重,这是最好的办法。
  三、每天进食3~4份高蛋白食物
  “三”就是指每天进食3~4份高蛋白食物。1份高蛋白相当于50克瘦肉或者4个大鸡蛋,或者100克豆腐,或者100克鱼虾,或者150克鸡鸭鹅肉,或者25克黄豆。一天3份。比如说我今天早上吃1个荷包蛋,中午我准备吃1份肉片苦瓜,晚上吃1份豆腐和2两鱼,这样一天3~4份蛋白不多也不少。
  四、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四”就是4句话,即:“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为维持全面均衡的营养,应粗细粮搭配,单吃粗粮或单吃细粮,都不能维持全面的营养。粗细粮搭配,一个礼拜吃三四次粗粮,棒子面、老玉米、红薯等粗细粮搭配营养最合适,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提高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的互补效益。
  吃饭七八分饱,留下二三分饥是饮食最好的习惯,七八分饱是什么意思呢?七八分饱就是已感觉到不饿了,但肚子还没有觉得胀饱,自觉得还能再吃一些,还有食欲的状态。这控制起来比较难,相信大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加上自己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只要养成习惯就容易做到了。
  爱心提示
  吃鸡蛋过多会升高血胆固醇吗?
  鸡蛋(或其他蛋类)是一种全球性普及的食品,含有优质蛋白质,常被用作衡量其他蛋白质的标准。鸡蛋营养丰富,是一种天然“补品”。鸡蛋中含有15种维生素、核黄素、叶酸以及12种矿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比例与人体很接近,利用率达。鸡蛋中的铁含量尤其丰富,每100克鸡蛋中含毫克铁,而且全部为人体所利用,是人体铁的良好来源。可以说,除了母乳以外,几乎没有一种食品可与鸡蛋相媲美。鸡蛋在运动员的食谱上也曾有过辉煌时刻,美国人把鸡蛋称之为“冠军的午餐”。
  但鸡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多,每个蛋黄约含210毫克胆固醇,接近成年人一天胆固醇的需要量。一般来说,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人血中胆固醇都有所增高,所以不少人对胆固醇有恐惧心理,害怕吃鸡蛋,尤其是认为蛋黄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早在1984年,美国《时代杂志》就曾报道过鸡蛋会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以后也有不少类似的负面报道推波助澜,因此鸡蛋的形象越来越糟。在某些人的心目中,鸡蛋甚至就像是一颗“炸弹”,是名副其实的“坏蛋”,是直接造成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书包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吃什么很重要,怎么吃更重要(2)
在平衡饮食、合理食用的情况下,每天一个鸡蛋是不会造成胆固醇升高的。不过吃鸡蛋过多,以致超出了食物总热量和总胆固醇
  的需要量,血胆固醇还是免不了会升高;而且鸡蛋吃多了,不易消化,会增加胃、肠、肝、肾等脏器的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如何安全地吃鸡蛋,可参考下列建议:老年人最好吃蒸、煮熟的鸡蛋,这样的鸡蛋容易消化;像糖心蛋、生鸡蛋最好不要吃。没有煮熟的鸡蛋中含有胰蛋白和酶蛋白,它们影响人体对蛋白的吸收,而鸡蛋中的一些病菌只有高温才能被破坏,食用这样的鸡蛋容易引起腹泻或中毒。不应吃那些有裂缝或有漏出物的鸡蛋;打鸡蛋前后,双手要洗干净,使用的用具也应保持清洁。
  五、每日进食500克新鲜蔬菜和水果
  “五”是每日进食500克新鲜蔬菜和水果。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活了91岁。他的饮食相当简单,但很合理。他最爱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从来不吃肉食,曾多次修改为他制定的食谱,将其中脂肪量很高的肉食除掉,换上他爱吃的青菜。酒也喝得较少,从不贪杯。这种良好的饮食习惯,有效地保护了他的心血管系统。
  红:西红柿、红酒、大枣等
  “红”,首先是指一天要吃1个西红柿。特别提醒男同志,每天吃1~2个西红柿,可使前列腺癌减少45%。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西红柿中含有一样好东西,那就是茄红素。由于茄红素不能直接转化成维生素A被人所利用,因此,长期以来只是作为天然色素而存在,直到近几年,科学家们才发现,茄红素具有很强的防癌、抗癌作用,尤其是对前列腺癌。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生吃西红柿,但熟吃西红柿比生吃更容易吸收茄红素,因为,茄红素是脂溶性物质,它遇油加热之后,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不过,西红柿的加热时间不要过长,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因为加热时间过长的话,西红柿中的茄红素就会被自动分解掉。
  常吃的西红柿、樱桃、大枣等都是贫血患者的天然良药,也适合女性经期失血后的滋补。所以,红色蔬果,女人尽可放心多吃。
另外,红色食物如西红柿、红辣椒、西瓜等还是改善焦虑情绪的天然药物,因为红色食品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除此之外,红色蔬果在视觉上也能给人刺激,让人胃口大开,精神振奋,所以,红色食物也是抑郁症患者的首选。
  黄:黄色蔬菜瓜果
  餐桌上的“黄”是指黄色蔬菜,例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等,其营养素多,内含丰富的类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
  中国人的膳食中普遍缺钙、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缺少了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小孩容易感冒发烧,患扁桃腺炎,引起消化道感染;中年人容易得癌症、动脉硬化;老年人眼发花、视力模糊。补充维生素A,可以使儿童、成人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使老人视力改善,视网膜好;减少感染和肿瘤发病机会。维生素A在什么地方多呢?最多的是胡萝卜、西瓜、红薯、老玉米、南瓜、红辣椒,或者干脆说是由红黄色的蔬菜在体内转化而成。红黄色的蔬菜所含的维生素A多。
  绿:绿色蔬菜、绿茶等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绿色蔬菜品种极多,主要有菠菜、青菜、蒜苗等。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及多种微量元素,对高血压及失眠者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并且有益肝脏。经常吃绿色蔬菜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酸碱平衡,能在更大程度上避免癌症的发生。每天绿色蔬菜的摄入量应该至少在4种以上,因为大部分绿色的食物都含有纤维素,能清理肠胃防止便秘,减少直肠癌的发病。书包网
吃什么很重要,怎么吃更重要(3)
青菜属于蔬菜中的绿叶类,色泽明媚、鲜嫩味美,是蔬菜中的首选。春季的青菜,味略淡而鲜,维生素含量丰富,含水量也特别高。夏秋季节的青菜味略苦,富含对人体去暑降温作用的物质,具有降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等作用。冬季的青菜略带甜味,这是由于冬天的青菜没有强烈的阳光照射,因此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多,含水量相对减少,淀粉类物质转化成麦芽糖,所以味甜。
  因青菜不易储藏,所以买回来后应及时吃完,不及时吃掉,除口感欠佳外,往往还会损失大量的维生素。买回来的青菜,从表面上看已经停止了生长,其实它的内部仍进行着复杂的生物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由于这些变化,青菜的营养成分和食用质量下降。俗话说“早上鲜,中午蔫,晚上端”,就是对青菜质量变化的描述。
  ◎茶香情浓话品茶
  茶之所以有保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累过度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