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在各种国家的发生情况?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矿二院
&&&&&&& 摘要: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人理解;在病态心理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精神病人是以精神无能,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无论采取任何办法,精神病人始终无民事能力,也就无法成家立业。精神病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情感精神障碍、神经症、精神发育迟缓等.其起因目前尚无确切的研究结果,遗传基因是目前较为热门,也是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病起因最危险的因素。
&&&&&&& 关键词:精神病 发病原理 临床表现 治疗手段
&&&&&&& 自古以来,精神疾病给很多人带来了痛苦。世界上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在某一时期遭受精神障碍的困扰。精神疾病有多种类别,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CD-10列出了十一种精神和行为障碍。本文所说的精神病是指严重的精神失常,病人失去理智,丧失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思维混乱,行为怪异,情绪失当。这包括国际疾病分类中的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疾病(如老年痴呆症、精神错乱)和精神分裂,也包括癫痫。在佛教经典中,名曰心狂,即意识狂乱。
一、精神病的原因及原理
&&&&&&& 精神病起因包括社会心理因素:有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病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本病的发生多是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所造成的。
&&&&&&& 病前个性特征:孤僻、敏感、害羞、好幻想、逻辑性思维差等特殊的病前个性特征导致精神病的人是精神病患者的50%~60%,国内资料分析发现,病前具有胆小、犹豫、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等性格的占40%。
&&&&&&&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精神病的发生中仍起一定的作用。有数据显示:精神病具有实质性的遗传因素,且血缘关系越接近,危险性就越高。
&&&&&&& 内分泌因素:精神病起因包括几种?临床显示,精神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患者在分娩后急性起病。
&&&&&&& 心理因素:该病可在各种各样的精神因素影响下诱发,诸如恋爱失败,婚姻破裂,学习、工作受挫等。
二、临床表现
&&&&&&&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比较复杂,并且根据病情的不同,有多重表现症状,以致于让很多朋友不能分清到底是不是精神病的表现,精神病发病原因的也比较复杂,和其他疾病相比,治疗比较困难,需要接受正规的治疗,并且加以一定的食疗和心理辅导治疗,才能够有效缓解病情。
&&&&&&& 性格发生改变。如果患者的行为发生改变,如少言寡语、孤僻、对人冷漠、躲避亲人等,有的患者会出现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脾气变得暴躁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精神病早期,患者常常表现出敏感多疑等症状表现。
&&&&&&& 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和想法。在精神病发病早期,有些人的整个精神活动未明显的异常,只是某些想法和行为会给人怪怪的感觉。这就是大家往往会忽视的一点,如果不加以注意,会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症状。
&&&&&&& 失眠:某些精神病患者早期只表现为失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精神病症状特征也随之出现。
&&&&&&& 类神经官能症症状:由于精神病导致失眠、头晕、乏力、心烦、头痛、工作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出现,这些都是精神病早期症状常见的表现。对于某种程度的精神病,患者往往自己不会察觉,对于一些症状表现,周围的人也不会想到就是精神病的前兆,因此精神病早期,很多人都是任其发展,这样才会导致后期病情加重的情况。
三、治疗手段
&&&&&&& 心理治疗是精神病的治疗重点,由于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外界的一些刺激和压力,所以我们治疗精神病的患者应从&心&入手,可以帮助患者真正打开心结,缓解治疗病情。暗示疗法是以某种信息影响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的犏殊方式。精神支持疗法是第一层次的心理治疗。此疗法可运用于来医院就诊的各科患者,特别是患心身疾病或身心疾病的人。放松疗法,所谓放松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情绪、肌肉都处在一个不紧张或者松弛宁静的状态。放松疗法的种类很多。认知治疗,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并采用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它重视患者的认知方式的改变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
&&&&&&& 药物对精神病的治疗是患者治疗的必要阶段,一般来说,精神病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听取医生治疗建议的同时,要通过服用药物来进行巩固治疗。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分为急性期治疗、慢性期治疗等多种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已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有9大类、40余种,其中常用的有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苯甲酰胺类和二苯氧氮平类。双盲对照研究证明:只要剂量合适、疗程足,各种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效果大致相仿。在同一类别中的药物特点,如吩噻嗪类作用和副作用也基本相仿,临床医师在每一类中应熟练掌握1~2种药物的特点,如吩噻嗪类的氯丙嗪具有较强镇静作用、中等锥体外系副作用;三氟拉嗪的镇静作用较弱、对淡漠退缩的作用较强,但较易发生锥体外系副作用;硫杂蒽类的泰尔登有较强镇静作用和较弱的锥体外系副作用;丁酰苯类的氟哌啶醇的镇静作用极弱,却易致锥体外系反应,治疗剂量低;二苯氧氮平类的氯氮平和苯甲酰胺类的舒必利均少有锥体外系副反应,前者的镇静作用强,后者则弱,已成为仅次于氯丙嗪的常用药物。
参考文献:
[1] 岳晓萌,丛博,吴久鸿.&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与重要性[J]. 首都医药. 2014(04)
[2] 吴逢春,周燕玲,郑英君,宁玉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复发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的调查[J]. 广东医学. 2014(01)
[3] 吴静雅,王珩,徐舒曼,陆华.药物经济学在国家基本药物遴选中的应用[J]. 安徽医学. 2013(12)
[4] 陈益青.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35)
[5] 朱丞,王奕啵苎艄猓轮掠.& 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转归的影响[J]. 浙江医学. 2013(23)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国家对精神病人有那些政策分裂症能治愈吗_精神分裂症治愈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
> 国家对精神病人有那些政策分裂症能治愈吗 >> 正文 >
新疆权威精神分裂症治疗技术
来源: 编辑:陈士玲 时间: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治疗和管理,保障国家集体和病情明显缓解或基本治愈或因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丧失肇事肇祸能力的,经医疗机构诊断后第二条本办法所指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
  援疆专家亲诊帮助患者彻底康复病情在国家对口援疆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爱德华医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从根源出发,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F-YD生物基因微导技术是,摘要家人患上精神分裂症无疑会对家庭和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首先简单回顾20世纪至今针对病人家庭的研究情况,并以这一领域中研究视角的转换为线索主。
  近20年间,10万大众被精神病非自愿治疗不是指住院总人数,其中4000余人因长期遭到囚禁无法脱身,绝望后自杀身亡。绝无夸张和忽悠,是临床抽样统计结果实际,目的分析我国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探讨应对和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策略。方法以精神分裂症和攻击行为等为主题词,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可操作性的评估和干预方法。结论我国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风险较高,日记者从长沙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长沙市精神疾病患者可以两项国家免费政策在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6成以上的患者能够达到临床治愈,对于首次发同时2006年起,长沙启动社会精神病人药物救助项目,范围包括了全市六区三县救助,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治愈后,可以参加工作,但不宜担任需要做出紧急反应的工作,如驾驶吉林中山医院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省卫生厅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下而成立的一家。
  躁狂抑郁性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有交叉遗传,抑郁症患者与其他精神病人结婚较政策,执行生育检查的规定经优生遗传咨询,尊重有关专家的意见,切莫盲目行事。可行的对策切莫忽视。深圳鹏程医院重点推广技术--自然脑平衡综合疗法彻底治愈。*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精神疾病在各种国家的发生情况?
精神疾病在各种国家的发生情况?
精神疾病特指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的,非先天的
请给出发达国家中精神病的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以及在发展中国家中精神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专长:心理诊所
&&已帮助用户:11550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精神病,美国六个区的调查资料显示,其年发病率为0.43‰~0.69‰,15岁以上为0.30‰~1.20‰(Babigian,1975),我国部分地区为0.09‰,根据国际精神分裂症试点调查(IPSS)资料,18个国家的20个中心,历时20多年调查3000多人的调查报告,一般人群中
精神分裂症(15张)精神分裂症年发病率在0.2‰~0.6‰之间,平均 0.3‰(Shinfuku,1992年)。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272877
你好,精神疾病的病因是比较多的,与后天的一些精神刺激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32043
:您好,一般说来,这是属于心理问题,引起的原因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以及自身性格行为因素有关。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调节抑制。若是症状比较严重,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建议您亲自去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为宜。
问国家重点精神疾病医院有那些?
专长:中医、骨伤、按摩
&&已帮助用户:222374
躁狂抑郁症,又称循环性精神病,简称躁郁症,系情感性障碍,又称心境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病之一.躁狂和抑郁恰好是相反的两组不同的情感障碍.临床主要特征是情感的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不导致人格缺损.在两次发作之间有明显的间歇期,此时的精神状态可完全正常.本病具有反复发作,自行缓解,无残留症状的特点,少数病人可迁延不愈,成为慢性过程.
问精神病求助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中耳炎、鼻息肉、结膜炎
&&已帮助用户:627101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发精神药物治疗为主。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和慢性精神症状,提高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缓解率;缓解期内坚持维持治疗者多可避免复发;在防止精神衰退治疗中常发挥出积极作用,目前已有40余种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资料表明,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等,并发氯丙嗪为首选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均有较蝗显治疗效。
问沈阳医院精神科,精神疾病的病因
&&已帮助用户:1726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讲述:精神疾病的病因 专家讲到:精神疾病的病因学是一种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是目前精神医学基本理论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主要内容之一。沈阳医院精神科,经过半个多世纪来作了大量探索性研究。但对人们影响最大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疾病为例。至今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意见建议:精神疾病的病因学,为了探索发病的因素。可从两方面来寻求。一是从个体内的生物学;二是从个体外在环境中的心理――社会因素。而两者往往相互作用的。精神疾病的病因不是单一的致病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
  心理因素只是各种发病病因中的一种,可以说属于诱发因素。如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心理因素是起主导作用。但还有其他生物因素的存在。而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疾病中主要是生物因素的影响。沈阳医院精神科,如遗传、性格、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特点起主导作用。而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诱发因素。又如感染性、中毒性、躯体性、颅脑损伤性和其他器质性疾病时精神障碍,感染、中毒、躯体外伤和其他病因的疾病,在某些人中产生精神障碍,而在某些不发生,这些差异不能不与患者的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关系,性格特征和体质等因素有关。
问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专长:月经不调卵巢囊肿、宫外孕
&&已帮助用户:221311
顺便说一下当前网上的回答不是完整意义的咨询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些思路和途径或指出问题关键所在很多问题比较空泛不容易回答比如怎样才能快乐如何才能改变之类的所以问题还是具体实际一点的好另外情况比较复杂和严重的因为篇幅和文字的局限不可能让所有的朋友满意还请见谅
问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同意思吗?
职称: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专长:心理障碍,情感障碍,童年社会功能障碍,小儿孤独症,小儿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强迫症,网络综合症
&&已帮助用户:971
问题分析:精神疾病简称精神病,他与神经疾病是不同的。精神疾病是指人的精神境界出现了不适应问题,神经疾病则是指人的神经方面出现的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有可能不是。意见建议:我们常说的神经病其实应该是指的精神类疾病,而精神类疾病是由于人心理的各种不适应所造成的。
问天津精神疾病医院天津精神疾病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失眠、抑郁症、狂躁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神经症、神经衰弱、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已帮助用户:4396
病情分析: 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可具有生理功能、心理特征和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影响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如青春期由于生理与心理功能的急剧变化,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发病率较高;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特点,可导致某些精神障碍,如月经前紧张、月经期情绪障碍、月经周期性精神病等。躯体因素不是精神疾患发病的主要因素,但是不良的生理心理功能状态时,如饥饿、疲劳、中毒、炎症、失血、酗酒、内分泌和生理功能改变等均可诱使发病。精神病患者需要到医院治疗。意见建议:精神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其治疗过程较长、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麻烦,引起精神病再次发病的因素除了疾病本身原因,也有治疗、护理等各方面原因:
病因:从病因上看,导致精神病的确切原因至今尚未明确,只能根据临床一些观察提出一些假说,治疗只能对症,很难对因。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经常出现情绪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没有食欲等症状要小心抑郁
经常看到她痛苦不堪,夜里睡不好,天天吃药也不管用,医生怎么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类精神疾病,早期症状复杂
我失眠好久了,夜里一直睡不着,一天就睡3小时,身心疲惫怎么办?
出现失眠后引发心理障碍,到睡眠时间总是担心睡不着
有段时间了,老是忘东忘西的,注意力不集中,感觉非常疲惫
我一个朋友得了精神分裂治了好多年也没好,药是天天吃想问医生咋办
现代社会患有心理障碍的人群与日俱增,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
我有抑郁症都4年了,每天好痛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我该怎么办?
社会压力引发各种精神心理问题,长期患有焦虑症会导致失眠症的出现
精神病相关标签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中国官方:六种重性精神疾病应当实行发病报告-中新网
中国官方:六种重性精神疾病应当实行发病报告
  9月2日电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制定《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要求,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重性精神疾病,应当实行发病报告。
  以下是《办法》全文: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做好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严重精神障碍发病信息是该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符合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为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
  第四条
具有精神障碍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是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单位应当指定相应科室承担本单位的严重精神障碍确诊病例的信息报告工作,相应科室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录入或报送。
  精神科执业医师是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精神科执业医师首次诊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后,应当将患者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前款规定的负责信息报告工作的科室。
  第五条
责任报告单位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患者相关信息书面报送所在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
  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接到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患者相关信息,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
  第六条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已报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精神卫生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情形,经再次诊断或者鉴定不能确定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应当在下月10日前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修正。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及时书面报送当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由其在下月10日前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修正。
  第七条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患者出院后10个工作日内将出院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患者出院信息书面报送所在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
  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收到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出院信息,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
  第八条
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应当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15个工作日内,将患者出院信息通知患者所在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按照精神卫生法第五十五条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服药和开展康复训练。
  第九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严重精神障碍责任报告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严格保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得向其他机构和个人透露。
  第十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本地区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工作实行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各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承担本地区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业务管理、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对本地区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信息进行审核、管理、数据分析及质量控制,及跨区域就诊确诊病例的信息转送工作,以及本地区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及运转。
  第十二条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构内部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工作进行自查。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列入医疗机构考核范围,组织对本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三条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重性精神疾病,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实行发病报告;不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情形的,应当按照现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管理。
  第十四条
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是指由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承担本地区精神卫生防治技术指导与日常管理任务的精神专科医院、设精神科的综合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编辑:刘羡】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保障问题研究--《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而一个国家对其国内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往往能够直接体现这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所以,在一个国家的保障体系中,如果没有对国民中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加以重视并纳入到整个社会保障机制的中心地带,那么该国的社会保障机制是不完整和完善的,其社会保障的功用也将是事倍功半的。在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逐渐增大的弱势群体,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将其像残疾人群体一样,纳入到特殊保障体系之内。
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保障工作涉及到法律、医疗、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已把精神卫生列入公共卫生管理范畴,政府正在加强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设的重视,并探索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工作的机制,但投入少,而且效果不是很明显。本文希望能为构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保障机制,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保障体系,更为社会的安定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应该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保障问题加以重视,实践和探索好对精神病人的社会保障,必将对社会和谐发展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749【目录】:
摘要4-5Abstract5-8第一章 导论8-15 1.1 研究背景8-9 1.2 研究意义9
1.2.1 理论意义9
1.2.2 现实意义9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1.3.1 国内研究现状9-10
1.3.2 国外研究现状10-14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14-15
1.4.1 研究方法14
1.4.2 结构安排14-15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界定15-18 2.1 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的区别15 2.2 神经症与精神疾病的区别15-17 2.3 神经病与精神疾病的区别17-18第三章 精神疾病患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8-23 3.1 精神疾病患者权益保障的立法现状18-20 3.2 权益保障制度的缺陷20-23
3.2.1 权益保障制度不够20-21
3.2.2 法律制度执行力度不够21
3.2.3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制度不完善21-23第四章 精神疾病患者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23-29 4.1 政府管理不善23-24
4.1.1 精神卫生立法不健全23
4.1.2 政府救助体系不完善23-24
4.1.3 政府帮扶力度不够24 4.2 社会救助缺失24-26
4.2.1 社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24-25
4.2.2 救助资金投入不足与筹资渠道不畅25
4.2.3 专项救治法律立法不明确25-26 4.3 医疗机制存在缺陷26-29
4.3.1 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26-27
4.3.2 医疗制度设置不合理27-28
4.3.3 强制医疗制度不合理28-29第五章 精神疾病患者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29-35 5.1 保障机制涉及的对象及构建原则29-30
5.1.1 精神疾病患者保障体系所涉及的对象29
5.1.2 精神疾病患者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29-30 5.2 保障体系中的政府责任30-32
5.2.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30-31
5.2.2 重视精神卫生工作31-32
5.2.3 加强政策帮扶力度32 5.3 保障体系中的社会责任32-34
5.3.1 建立社会救助基金32-33
5.3.2 消除就医就业歧视33
5.3.3 建立社区康复制度33-34 5.4 保障体系中的医疗机构责任34-35
5.4.1 提高医疗队伍医护水平34
5.4.2 普及相关医疗知识34-35结语35-36参考文献36-38致谢3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爽;[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吴剑锋;[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王伟;[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王新,孙东东;[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陈小璇;;[J];法制与社会;2010年14期
何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7期
张广歧;[J];上海精神医学;2001年01期
卞茜,谢斌;[J];上海精神医学;2002年01期
谢斌,刘协和,张明园;[J];上海精神医学;2002年S1期
张明园;;[J];上海精神医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醒;;[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王志凌,李育红,杨昆英,左津淮;[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任仲园;;[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吴艳;吴丹阳;;[J];安徽医药;2009年11期
刘学君,孟丽宏,何连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侯玉玲;王成喜;王海英;郭红;潘会君;;[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左坚卫;;[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谢林;张海英;叶琳;鞠桂芝;史杰萍;于雅琴;桑红;尉军;;[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黄梅艳;;[J];才智;2011年12期
谢念湘;佟玉英;赵金波;张微;;[J];才智;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礼华;;[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唐全胜;;[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朱文罡;顾群;;[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肖水源;胡宓;;[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一)[C];2011年
肖水源;胡宓;;[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二)[C];2011年
党惠娟;;[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张雯;李雯佳;;[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闪应雪;;[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刘宪权;吴允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陈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邬先江;[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张洁旭;[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魏树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李晓欧;[D];吉林大学;2011年
王青;[D];吉林大学;2011年
周金刚;[D];南京大学;2011年
潘华志;[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封丹珺;[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丽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唐闰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罗静深;[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杨小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振林;[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褚晓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文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朱燕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黄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褚菊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淑贤;[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吴剑锋;[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孙笑侠;[J];法学;1998年08期
王小平,Murphy E[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3期
徐嗣荪;谢丽亚;;[J];上海精神医学;1991年04期
王士清,谢斌,张均贤,郑瞻培;[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1期
谢斌,杨献红,姚新伟,王祖承,张明园;[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S1期
谢斌,王士清,郑瞻培;[J];上海精神医学;2001年02期
张明岛,张明园,谢斌;[J];上海精神医学;2002年01期
陈三星,谢斌,韩慧萍;[J];上海精神医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芳传;;[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路玉慧;[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周士君;;[J];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18期
王晓琼;;[J];中国乡村医药;2007年03期
张笑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年09期
寸永海;余升晋;;[J];云南医药;2008年06期
徐进;;[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刘俊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1996年Z1期
;[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7年05期
王松波,臧瑞英,原伟,杨晓东,张成华;[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金枝;黄子琼;董铭;;[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杨金华;黄子琼;董铭;;[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杨桂芝;张俐丽;李晓琴;张月兰;周永玲;;[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郭卫刚;;[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马弘;何燕玲;刘津;谢斌;徐一峰;郝伟;唐宏宇;陈大方;王勋;刘灏;张明园;于欣;;[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邹义壮;周东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李济生;王爱稳;;[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李学松;;[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彭爱琴;周玉梅;殷志萍;张义岚;秦国兰;;[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郭雪梅;;[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谢文英;[N];检察日报;2006年
杨六香;[N];中国医药报;2003年
陈冉;[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赵元刚;[N];云南日报;2011年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罗照春;[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王立娟、果春杰、媛媛;[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李学梅;[N];北京日报;2007年
记者 郑礼志;[N];遵义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刘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山东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赵贵芳;[N];健康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月;[D];吉林大学;2011年
张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王坤;[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田旭升;[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吴勇辉;[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刘亚兰;[D];中南大学;2012年
汪振江;[D];兰州大学;2007年
何晓坚;[D];苏州大学;2010年
宫漫;[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白永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星;[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刘茜;[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刘勤;[D];兰州大学;2012年
黄志宏;[D];吉林大学;2010年
李奕;[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李丽华;[D];中南大学;2008年
腾丽娟;[D];汕头大学;2008年
左北国;[D];天津大学;2006年
马希权;[D];鲁东大学;2008年
徐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