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低血压危害分别有什么危害,有什么外...

高血压和低血压哪个严重些?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高血压和低血压哪个严重些?低血压会怎样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哪个严重?低血压会怎样?(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6:36:40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2476称赞:210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指导意见: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帮助网友:13440称赞:1234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两个都严重!长期低血压,首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心脏,其次是引起肺部的疾病,只是最主要的2个方向。指导意见:但是如果控制治疗的好的话,就不必太担心!其实低血压比高血压更让人难受,但是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不病呢。
国家三级营养师
帮助网友:13184称赞:1403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你好这个不好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指导意见:高血压低血压危害都不小,平时一定要控制好血压,马虎不得
帮助网友:20657称赞:2743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高血压和低血压相比,高血压在人群中比较常见,但是低血压的危险性相对比较大。指导意见:对于高血压,由于很多人患有这种疾病,所以现在都比较重视,各种降压药物的使用也比较规范,所以很少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低血压,由于很少有人得,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往往出现并发症或者病情严重的时候人们才感觉到其危险的存在。低血压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和心脏功能减弱的表现。
帮助网友:1764称赞:169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中年女性,无不是症状描述。指导意见:高血压和低血压对身体都无利处,高血压容易引起脑出血脑梗塞,继发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低血压容易引起晕厥,无力,经常伴有贫血,脏器低灌注状态,容易引发多功能脏器衰竭。
帮助网友:99称赞:17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您好!高血压和血压过低都不好,高血压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比如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可以引起脑梗塞、脑出血,心律失常等。理想血压一般是120/80mmHg,最高最好不要超过临界值140/90mmHg。低血压也不能过低。指导意见:高血压易引起很多并发症,靶器官的损害,脑血管疾病等;低血压易引起休克,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头晕,心慌,乏力,甚至缺血性损害。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常见症状、、心、 、、 、
检查项目测量、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264·
浏览:47·
浏览:203·
浏览:53·
参考价:68
参考价:18
参考价:26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本品用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仅用于临床护理后其...
参考价格:¥68
神经衰弱,心律失常,低血压,失眠...
参考价格:¥18.5
疾病问题推荐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_吴兆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免费27页免费171页1下载券1页¥0.501页¥0.50 1页¥0.501页免费33页1下载券3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49页免费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_吴兆苏|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官方交流QQ群:
查询对象:
查询依据:
&&&&查询关键词:&
& && && && && && && && && && && && &
您可能感兴趣的...
《冠心病的自我疗法》内容包括:认识经络和腧穴,冠心病的躯体按摩法、足底按摩法、手部按摩法、耳穴按摩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汤药治疗、贴敷疗法、熏洗疗法、艾灸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音乐疗法和冠心病的心理调护及冠心病的预防。《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人口死亡的首位疾病,其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极为重要。《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与防治》本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早期预防、饮食防治、非药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等知识。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方法具体实用。可供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基层…心脏疾病的自我调治(百病家庭自我调治丛书)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简要介绍了心脏的解剖结构、生理作用及病理变化和心脏病的诊断。下篇详细介绍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等10种常见心脏疾病的一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重点突出了各病…《高血压防治》本书在《高血压防治200问》的基础上,作了较大调整,增补了有关国内外高血压研究最新成果的内容,重点介绍了常见高血压病、症状性高血压、高血压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和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方法,以及高血压的预防和康复知识。内容系统,文字通俗,方法实用,适合广大患者及城乡基层医护人员阅读参考。高血压现代治疗(医师提高丛书)本书着重于高血压的现代治疗,阐述了高血压的危害和降压治疗理由,介绍了高血压病人评估和诊断步骤,推荐了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各种方法。对WHO/ISH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六类主要的降压药物,高血压现代治疗(医师提高丛书)本文不但介绍其作用方式和临床药理学,还根据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从…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为了帮助临床主治医生更新观念、解决实际医疗问题,作者在大量收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撰写了这本《心脏内科主治医生922问(第3版)》。《心脏内科主治医生922问(第3版)》全书共分18部分,包括: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心血管科医师日记与点评》本书作者均为丁香园网站站友,来自全国二甲以上医院的临床科室,主要通过日记的方式阐释临床常见病例和疑难问题。包括入门篇、高血压篇、心律失常篇、心力衰竭篇、冠心病篇、心肌心包疾病篇、血管疾病篇、心外篇、循证篇、丁香园心电讨论篇、导管室的故事、学科交叉篇等13个部分270多篇日记与专家点评,形式上大…《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由全国知名专家及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医务人员编写,内容涵盖了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肌和心包疾病、外周血管和肺血管疾病等十三个章节,每个章节均由概述、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和原则四部分组成,风格统一,文笔流畅。每个章节都参照了国内和国际上最新发表的指南和进…
医学图书分类
电子图书总排行版
-->高血压低血压防治130问
高血压低血压防治130问
【浏览量】
<font color="#ff&次
【作者】吴海琴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出版日期】日
【上架日期】日
【开 本】
【页 数】255
【ISBN】7-
【内容简介】
&&&&《高血压低血压防治130问》出版说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是国内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大型集团出版公司。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近两年来,曾先后翻译出版了《西氏内科学》、《西氏内科学精要》、《克氏外科学精要》、《尼氏儿科学》、《尼氏儿科学精要》、《道氏英汉医学辞海》、《梅氏腹部手术学》、《威廉姆产科学》等一系列世界医学经典名著,在全国尤其是在医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也通过此系列名著的译和出版,结识了全国医学界一大批著名专家教授。在这些专家教授的建议下,我们在调研图书市场的基础上,根据广大普通读者的要求,坚持“精品与普及”相结合的出版思路,组织全国近百名著名专家教授编写了“名医名诊百病百问”医学系列科普读物。该套丛书采取一病一书、一书百问的形式,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在介绍各种疾病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结合读者、患者的心理状况,重点介绍了疾病的预防方法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阅读本书,对于人们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该套丛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明新颖,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既可供城乡广大普通读者、患者阅读,也可供广大临床基层医生参考。在此套丛书编写过程中,我们曾得到了著名医,学教授、人大常委会吴阶平副委员长,卫生部陈敏章部长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巴德年院长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此深表谢意。同时,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首都儿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佑安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陕西中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单位的热情支持,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
1.循环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1
2.什么是血压?1
3.什么是收缩压?什么是舒张压?3
4.怎样测量血压?4
5.为什么有时还需要测量下肢的血压?5
6.什么是高血压?什么是低血压?7
7.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10
8.什么叫植物神经系统?12
9.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什么?13
10.什么是后交感神经系统?14
11.什么是微循环?15
12.影响微循环灌流的基本因素是什么?17
13.人类血压会波动吗?18
14.什么是血管紧张素?21
15.为什么要进行动态血压测定?23
16.体位性低血压是什么?25
17.什么是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26
18.什么是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28
19.什么叫晕厥?30
20.休克和晕厥是不是一回事情?31
21.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是否有脑缺血的表现?32
22.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怎样分类?33
23.体位性低血压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是什么?35
24.哪些因素能影响体位性低血压?37
25.怎样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38
26.体位性低血压可以用药物治疗吗?40
27.氟氢考的松的作用机理及副作用是什么?41
28.甲氧胺福林的作用及副作用是什么?43
29.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什么?44
30.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怎样发生的?46
31.神经介导性晕厥如何诊断?51
32.神经介导性晕厥能用药物治疗吗?55
33.什么是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引起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病因有哪些?56
34.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其诊断标准是什么?57
35.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与体位性低血压怎样区别?59
36.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怎样治疗?61
37.体位性失耐受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62
38.休克分几类?休克的常见病因是什么?64
39.什么药物最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过敏症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是什么?65
40.怎样防治休克?66
41.过敏性休克如何治疗?70
42.老年人低血压有什么特点?71
43.贫血和低血压是一回事吗?73
44.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75
45.什么是继发性高血压?76
46.什么是恶性高血压?77
47.什么叫高血压脑病?80
48.什么是高血压病人的生存质量?82
49.什么是高血压危象?85
50.商血压病是如何发生的?86
51.高血压病是如何分期的?87
52.高血压病是否可以遗传?89
53.精神紧张能否影响血压?90
54.食盐过多能影响血压吗?91
55.哪些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94
56.饮酒对血压有影响吗?97
57.口服避孕药物能引起血压升高吗?100
58.糖尿病和高血压之间有关系吗?102
59.镁与高血压有关系吗?104
60.肥胖对血压有影响吗?107
61.高血压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110
62.高血压和肾脏之间有密切关系吗?112
63.高血压病人应做哪些检查?115
64.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有什么表现?117
65.哪些高血压病人需要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18
66.什么是高血压心脏病?120
67.为什么高血压病人易患冠心病?122
68.哪些高血压病人容易发生脑卒中?124
69.脑中风分几种?125
70.出血性中风有何临床特点?125
71.缺血性中风有何临床特点?127
72.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后是否应继续服降压药物?129
73.高血压病人有哪些眼部表现?130
74.什么是动脉硬化?133
75.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36
76.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血压有影响吗?138
77.老年高血压病有什么特点?140
78.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有什么特点?143
79.高血压病人的舌苔和脉象有变化吗?146
80.什么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47
81.皮质醇增多症能否引起高血压?150
8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以引起高血压吗?152
83.嗜铬细胞瘤能引起高血压吗?154
84.高血压病人能长寿吗?157
85.一旦发现高血压应该怎么办?160
86.高血压病人应该多长时间复查一次血压?162
87.什么是高血压的一级预防?163
88.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有哪些?166
89.为什么高血压病人的治疗要个体化?169
90.患了高血压病要终生治疗吗?171
91.高血压病人有必要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吗?173
92.什么是高血压的阶梯疗法?175
93.血浆除去法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效吗?177
94.降压药物有哪些种类?178
95.利尿剂能降低血压吗?为什么应用有些利尿剂时要补钾?181
96.钠催离与传统的降压利尿剂有什么不同?183
97.α1-受体阻滞剂能降血压吗?188
98.β-受体阻滞剂如何降血压?190
99.钙离子拮抗剂的降压作用是什么?192
10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怎样降低血压?194
101.蒙诺有哪些优点?197
102.高血压病人妊娠时可以服哪些降压药?200
103.合并脑动脉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如何选择降压药物?200
104.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治疗有区别吗?202
105.伴有性功能障碍的高血压病人应选用哪些降压药?204
106.合并肾功能损害的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降压药?205
107.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降压药?206
108.老年人服用降压药应注意哪些问题?207
109.降压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吗?208
110.高血压病人怎样合理的选择降压药物?209
111.高血压病人血压降到多少较为合适?211
112.降压药物合用时会影响疗效吗?213
113.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时应怎样停药?215
114.降压药物对血脂有影响吗?216
115.高血压可以手术治疗吗?217
116.高血压病人需要减轻体重吗?218
117.高血压病人如何对待性生活?219
118.高血压病人适合做哪些运动?221
119.高血压病人为什么要多吃蔬菜?223
120.多食植物油能降低血压吗?224
121.高血压病人为什么要多吃水果?225
122.高血压病人是否要严格限制脂肪及蛋白质的量?227
123.高血压病人能不能吃蛋黄?228
124.当高血压病人血压突然升高时,家属及病人该怎么办?228
125.高血压病人能喝茶吗?230
126.阿斯匹林是否能防止高血压病人的脑血管病的发生?230
127.气功能降低血压吗?231
128.太极拳能降低血压吗?232
129.推拿能降低血压吗?233
130.中药能治疗高血压吗?235
【您可能感兴趣的...】
&&&&&&&&“病房中真实的心电图与我在教科书中到的不一样。”“我已经明白了心电图理论知识,但面对实际的心电图记录时仍然不知所措。”这是给医学生、护士、医务人员或低年资医生教授心电图学时听到的典型抱怨。这就是本书写本书的原因,也是本书的独特之处。本书每个病例都有一幅完整大小的心电图和对…&&&&&&&&&&&&本书论述了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和心电图评定方法、心律失常的分类和药物治疗、起搏治疗等等。&&&&&&&&&&&&《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的第一版于1994年9月出版,当时国内仅有70余家医院开展了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完成的手术总例数为4500余例。8年后的今天,在本书的第二版面世之际,射频消融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开展此项工作的医院已达400余家,累积完成的手术例数逾6…&&&&&&&&&&&&《心电图学》分三篇共73章,由十多位基础理论选诣颇深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电图学专家及心血管病学专家,分别撰写相关章节,阐述基本概念,介绍新观点、新技术和新应用,供广大读者参考。《心电图学》图文并茂,每份图均经过认真挑选和精心制作,旨在使之成为心电图工作者、内科医生、急诊科医…&&&&&&&&《心血管科医师日记与点评》本书作者均为丁香园网站站友,来自全国二甲以上医院的临床科室,主要通过日记的方式阐释临床常见病例和疑难问题。包括入门篇、高血压篇、心律失常篇、心力衰竭篇、冠心病篇、心肌心包疾病篇、血管疾病篇、心外篇、循证篇、丁香园心电讨论篇、导管室的故事、学科交叉篇等13个部分270多篇日记与专家点评,形式上大…&&&&&&&&&&&&在阜外医院建院50周年华诞之际,凝聚着阜外医院心内科几代人多年临床实践心血和结晶的《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得以问世了。本书内容涵盖心血管临床病史和体检特点、无创诊断技术、有创操作技术、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原则和最新进展,以及介入汉疗最新进展等各个方面;写作上注重临床实践,…&&&&&&&&&&&&《心脏病学实践》自2001年问世,迄今已出版了八版。八年来,《心脏病学实践》见证了心血管病学的各项进展:从2001年药物洗脱支架带来令人兴奋的结果,到今天药物支架的安全性引起关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技术从初见端倪,到今天广泛认可和推广,被指南列为Ⅱa类适应证;心力衰竭的…&&&&&&&&本书介绍了解读心电图的一种新方法:逐步法准确分析心电图。  本书第二版与第一版相比,最重要的亮点是增加了新的一章:基本概念。该章通过讲述大量实用细节并附有18幅插图,使读者可以充分理解心电图各波的产生机制以及放置12导联以从12个方位记录心脏电流和心向量的原因。同时全书增加了35幅新的心电图,使其对研究生和内科…&&&&
客户服务中心邮箱,
客户服务热线:
Copyright@金字塔医学在线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1.本网站收录的图书、资料不提供复制、粘贴、下载,只提供免费在线阅读。2.各位著作权人您好!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著作权,若您不希望您的作品被本网站收录,并提供给读者免费在线阅读,请发邮件(邮箱:)或打电话(电话:;上午8:00-11:30下午2:00-5:00)通知我们,我们收到您的通知后,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各位读者您好!因本网站程序设计原因,著作权人对本网站收录的作品还不能够进行自主完全控制,所以本网站当前不卖电子书,不提供付费方式的电子书下载、打印等服务。中国高血压防治中心
13:17:52 来源:互联网
本文重点:一、高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了25%。据世界卫生
  5.3.3增加体力活动:每个参加运动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及迪斯科等。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为180(或170)减去平时心率,如要求精确则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可根据运动者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的运动种类以及气候条件等而定。
  5.3.2.5限制饮酒:尽管有证据表明小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但是饮酒和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因此不提倡用小量饮酒预防冠心病,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为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建议男性如饮酒,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g(约合40度白酒1两),女性则应少于10~15g(约合40度白酒半两)。
  5.3.2.4多吃和: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SBP和DBP有所下降。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
  5.3.2.3注意补充钾和钙:MRFIT(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资料表明钾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这一相关在INTERSALT研究中被证实。但在近期TOHP(Trialsofhypertensionprevention)第一阶段发现只有很少作用,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
  5.3.2.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即使不减少膳食中的钠和不减重,如能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25%以下,P/S比值维持在1,连续40天可使男性SBP和DBP下降12%,女性下降5%。中国一组北京与广州流行病学的资料对比,广州男女工人血压均值、患病率、发病率明显低于北京,除北京摄取高钠高脂肪外,可能与广州膳食蛋白质特别是类蛋白质量高有关,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
  5.3.2.1减少钠盐:WHO建议每人每日食量不超过6g。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5.3.2采用合理膳食:根据我国情况对改善膳食结构预防高血压提出以下建议:
  5.3.1 减重:建议体重指数(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重对健康十分有利,如在人群中平均体重下降5公斤,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则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如、拳、等。在减重过程中还需积极控制其它危险因素,饮酒的超重者需戒酒,老年高血压则需严格限盐等。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的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5.3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具体内容包括:
  5.2.2.3文献报道的许多临床试验的结果,一般地都对治疗效果估计得偏于保守,没有充分估计治疗的潜在效果。因为:▲临床试验过程中常有组间交叉,治疗组中有一定比例病人停止了治疗,而对照组中又有一定比例的病人开始该种药物治疗,这样的交叉,常使治疗组与对照组舒张压之差别平均减少1~2mmHg,因而许多临床试验所估计的降压治疗对脑卒中及冠心病危险的减少往往小于实际;▲临床实践中,高血压病人接受的是多年的长期治疗,而临床试验的治疗平均仅5年,后者反映治疗后危险的相对减少可能小于前者;▲许多临床试验选入低危病人,而在真实的日常医疗实践中所治疗的病人有低危,亦有中危、高危及很高危。典型情况下,危险分层较高危的病人的治疗绝对效果很可能大于临床试验的结果。
  5.2.2.2抗高血压治疗对心血管病危险的绝对效益:▲据西方大量随机化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收缩压每降低10~14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5~6mmHg,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3。据我国4项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现有的抗高血压药物,单独用其中之一治疗1级高血压,多数能降低收缩压约10mmHg,舒张压约5mmHg。2,3级高血压病人,可能使血压持续降低20/10mmHg或更多,尤其是药物合并治疗时;▲这样的血压降低对心血管病(CVD)危险(致命及不致命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绝对效益,估计如表5;▲病人的危险分层高低不同,治疗的绝对益处亦大小不一。越高危者受惠于治疗越大。低危组病人获益最少,每治疗1000病人一年仅防止5例以下事件。很高危组病人获益最大,每治疗1000病人一年防止至少17事件;▲治疗对脑卒中及冠心病的绝对效益因心衰及肾脏疾病的绝对效益较小而显得更为突出;▲上述效益是基于一些临床试验的相对危险的降低。
  很高危病人 &30% &10 &17
  高危病人 20%~30% 7%~10% 11%~17%
  中危病人 15%~20% 5%~7% 8%~11%
  低危病人 &15% &5% &9%
  10/5mmHg 20/10mmHg
  病人危险分层 绝对危险(10年 间的CVD事件) 治疗的绝对效益(每治疗 100病人一年防止的CVD事件)
  表5降压治疗绝对疗效(较小降压10/5mmHg及较大降压20/10mmHg资料)
  较合理的估计绝对效益的方法:一方面根据临床试验所反映的相对危险降低程度,同时根据具体病人的疾病绝对危险降低程度进行估计(见表5)。
  意义:根据随机化临床试验结果的相对效益可用以指导其他人群采用此种治疗时进行相对效益的估算。但降低血压临床试验估计出的绝对效益则无此可能,因为病人的危险分层不同。临床试验一般选入的病人平均危险较低,不同于日常临床实践中治疗的病人有各种的危险分层。
  定义:治疗的相对效益是指临床试验的组间疾病事件发生率的比例差异(如Syst-China中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收缩压下降9.1mmHg,舒张压下降3.2mmHg,卒中相对危险为0.62,危险降低了38%),而治疗的绝对效益是指用某药物治疗多少病人方能防止1例主要事件的发生(如Syst-China中卒中的绝对效益是每治疗1000个病人5年可减少39例卒中)。
  5.2.2.1治疗的绝对与相对效益
  治疗方针既定,医生应为各例病人制定具体的全面治疗方针:监测病人的血压和各种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所有病人,包括需予药物治疗的病人均应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表4 5.2.2如何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
  低危病人:6~12个月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
  中危病人:先观察3~6个月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情况,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
  5.2治疗策略: 5.2.1检查病人及全面评估其总危险谱后,判断病人属低危、中危、高危或很高危。高危及很高危病人: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心血管病危险与血压之间的相关呈连续性,在正常血压范围并无最低阈。因此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恢复至140/90mmHg以下。HOT研究中将病人随机分入降压使舒张压&90、85或80mmHg,三组间心血管病危险的降低虽未见明显差异,但分入较低目标血压组的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病危险明显降低。糖尿病人应降压至<130/85mmHg,老年人至少降压至正常高值(140/90mmHg)。自测血压日间收缩压应较门诊低10~15mmHg,舒张压低5~10mmHg。   高危的病人,血压降至目标水平及对于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尤其重要,故表3按心血管总危险将病人分层,不但有利于决定什么样的病人应开始给予抗高血压治疗,还有助于确定病人的降压目标及达到此目标所要求的治疗力度。
  5.1治疗目标: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这就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危险因素越多,其程度越严重,若还兼有临床情况,主要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就更高(如表3所示),治疗这些危险因素的力度应越大。
  五、高血压的治疗
  4.2.3高危组:高血压水平属1级或2级,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患者或高血压水平属3级,无其他危险因素患者属高危组。典型情况下,他们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20%~30%。 4.2.4 很高危组: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TOD,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典型情况下,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最高,达&30%,应迅速开始最积极的治疗。
  4.2.2中危组: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病人应否给予药物治疗,开始药物治疗前应经多长时间的观察,医生需予十分缜密的判断。典型情况下,该组患者随后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15%~20%,若患者属高血压1级,兼有一种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约15%。
  4.2.1低危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属低危组。典型情况下,10年随访中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15%。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尤低。
  表3按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并存临床情况的合并作用将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四档。每一档既反映疾病的绝对危险。各档内又因患者的危险因素的数量与严重性还有程度的不同。
  Ⅳ并存临床情况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低危 中危 高危
  Ⅲ>3个危险因素或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Ⅱ1~2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Ⅰ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
  1级SBP 140~159 或DBP 90~99 2级SBP 160~179 或DBP 100~109 3级SBP &180 或DBP &110
  血压(mmHg)
  表2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
  4.2 按病人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不仅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下列诸方面:(1)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2)并存的临床情况如糖尿病、心、脑、肾血管病;(3)靶器官损害;(4)患者的个人、医疗等情况。为了便于将危险性分层,WHO/ISH指南委员会根据&弗明汉心脏研究&观察对象(年龄45~80岁,平均60岁)的10年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脑卒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资料,计算出某几项因素合并存在时对日后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的影响,列于表2。
  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9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正常血压 &130 &85
  理想血压 &120 &80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4.1按病人的血压水平分类: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危险呈连续性相关,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我国四次修订高血压定义,与目前国际上两个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血压分类基本一致。1999年2月出版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亦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与JNC-Ⅵ指南相一致。WHO/ISH指南委员会的专家认为&期&有指病程进展阶段的涵义,而目前仅按血压水平分类,不反映病程,故用&级&而不用&期&。除以1、2、3级(与前一版WHO/ISH指南中的轻、中、重相对应)取代JNC-Ⅵ中的1、2、3期;将临界高血压列为1级亚组,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独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将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列为临界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外,两个指南的分类标准相同。其中WHO/ISH指南强调,患者血压增高,决定应否给予降压治疗时,不仅要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其危险因素的数量与程度;&轻度高血压&只是与重度血压升高相对而言,并不意味着预后必然良性。本指南基本上采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它将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如表1。
  四、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全血细胞计数 尿常规:肉眼观察透明度,颜色及有无血尿;测蛋白、糖含量,镜检,测比重、pH值 血生化:钾、肌酐、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心电图;其他:根据病史、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需要时(据患者的需要和可能)可进一步选择下列检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尿儿茶酚胺、胸片。若临床疑及有靶器官损伤,提示左室肥厚或其他心血管病者,应做超声心动图,因为左室肥厚者心血管病危险增高。掌握这方面情况有助于治疗决策。同样,若疑及主动脉、颈动脉及外周动脉病,应检查血管超声图。若疑及肾脏疾病,应做肾超声图。
  3.4实验室检查:
  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虽有上述优点,但其预后价值是否优于常规的血压测量方法,还未经前瞻性的,设对照的,样本大小适当和以病残率或死亡率为终点的临床试验评价过。因此目前它们不能取代常规测量方法,只宜作为后者的补充。所用的血压计应定期按标准化方案检测其性能及准确性。
  动态血压监测提供24小时中、白昼与夜间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地、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能观察到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变化的节律性,估计靶器官损害以及预后比诊所偶测血压更为准确。因此,动态血压监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临床上可用于诊断单纯性诊所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血压波动异常大(同次或不同次)等患者。并为临床研究(如正常及异常心血管调节机制、血压波动及夜间低血压的临床意义、新抗高血压药或联合用药治疗的降压时程及稳定性等)提供科学的手段。
  3.3.3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监测仪。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测压间隔时间为15~30分钟,白昼与夜间的测压间隔时间尽量相同。一般监测24小时。如果仅作诊断评价,可以只监测白昼血压。推荐以下参考标准正常值:24小时<130/80mmHg,白昼<135/85mmHg,夜间<125/75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
  3.3.2自我测量血压: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它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自测血压可以提供日常生活状态下有价值的血压信息,在提示单纯性诊所高血压(即病人见到医护人员因紧张而引起的高血压或称白大衣性高血压)、评价降压效应、改善治疗依从性以及增强诊治的主动参与性方面具有独特优点。自测血压在评价血压水平和指导降压治疗上已成为诊所偶测血压的重要补充。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3.3.1诊所偶测血压: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具体的要求如下:(1)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2)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若疑有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双臂血压。特殊情况下测量血压时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人、糖尿病人及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测立位血压。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2分钟后。不论被测者体位如何,血压计应放在心脏水平;(3)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人的臂围25~35cm,宜使用宽13~15cm、长30~35cm规格的气囊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用较小袖带;(4)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5)最好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若使用机械式血压表或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电子血压计,需与水银柱式血压计同时测值校正;(6)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30mmHg(4.0kPa),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心率较慢时放气速率也较慢。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7)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与第Ⅴ时相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时相(消失音)。儿童、妇女、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定为舒张压;(8)血压单位用毫米汞柱(mmHg),在正式出版物中注明毫米汞柱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关系,1mmHg=0.133kPa;(9)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3.3血压测量: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及评价其严重程度的主要手段。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接方法在上臂肱动脉部位测得血压值。如果在其它部位测量血压,需要加以注明。由于血压的特点是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能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3.2:全面的体格检查非常重要,除按下述方法仔细测量血压外,还应检查下述诸项内容:▲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m2);▲心血管系统检查:特别注意心脏大小、颈动脉、肾动脉、外周动脉病及主动脉缩窄表现及心力衰竭等表现;▲肺部检查:注意有无罗音和支气管痉挛;▲腹部检查:注意有无血管杂音、肾脏增大和其他肿块;▲眼底和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有无神经系统损伤。
  3.1病史:全面的病史采集极为重要,应包括:▲家族史: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或肾脏病的家族史;▲病程:患高血压的时间、血压水平、是否接受过抗高血压治疗及其疗效和副作用如何;▲症状及过去史:目前及过去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支气管痉挛、和肾脏疾病等的症状或病史及其治疗情况;▲有无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生活方式:仔细了解膳食中的脂肪、盐、酒摄入量,吸烟支数、体力活动量;询问成年后体重增加情况;▲药物致高血压:详细询问曾否服用可能升高血压的药物如、非固醇类抗炎药、甘草等;▲心理社会因素:详细了解可能影响高血压病程及疗效的个人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情况、工作环境及文化程度。
  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价及实验室检查要求达到下述四个目的:▲证实患者的血压确系长期增高,并查明其血压水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或找出其病因;▲明确患者有无靶器官损伤及定量估计其程度;▲询问及检查患者有无可能影响预后及治疗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三、高血压的临床评价
  2.3.10其他危险因素:上述各种与心血管病发病有关的因素都是在评定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此外,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本人有心血管病史(例如,心衰,脑卒中或小卒中,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左室功能不全等)或肾脏疾病史者,均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在决定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方针和强度时应加以考虑。
  2.3.9地区因素: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显著的地区差别,多次调查都反映北方高于南方的趋势,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也呈现同样的差别,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冠心病,这些特点可能和不同危险因素的水平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在高血压防治中应该加以注意。
  2.3.8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凝血因素中唯一确定的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在西方数组人群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最高3分位组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是最低3分位组的2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吸烟者显著高于不吸者,戒烟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很快降低。由于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和凝血因素有密切关系,中国人群吸烟率又很高,对于这一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
  2.3.7糖尿病和抵抗: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已确定的危险因素。1994年我国19个省和地区、共计20余万人的调查表明,在25~64岁人口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5%和3.2%,比10年前增长约3倍,糖尿病者体重指数、腰臀围比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非糖尿病者为高。他们与糖耐量正常者相比,体力活动较少,受教育程度较低。我国的人群研究还显示,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心血管病的许多危险因素显著相关,如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尿酸等。随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脂质异常性高血压的危险增高。在一般人群和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内血清胰岛素升高及其有关的代谢异常常发生在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升高之前,提示胰岛素抵抗在中国人群内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起重要作用。研究还显示胰岛素抵抗与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有密切关系。1986年在我国大庆10万余人的糖尿病调查中新发现63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中35~74岁600例与410例年龄相似的糖耐量正常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显示,根据明尼苏达心电图编码诊断的冠心病在糖尿病组为糖耐量正常组的10倍以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和血压后,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与冠心病呈显著正关联,表明在中国人群中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大大增高。
  2.3.6缺少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减少是造成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北京和广州郊区农民的随访研究表明,农民从田间劳动者转向乡镇企业当工人或非农业劳动的农民与持续田间劳动者相比,体重指数显著增高,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也显著增高。近10余年来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城市和郊区人群的体力活动显著减轻,缺少体力活动的比例显著增加,这是心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
  2.3.5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人群的体重指数水平虽然还低于多数西方人群,但它与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水平,高危率(如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空腹,高血清总胆固醇)以及高危险因素在个体的聚集率均呈显著相关。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基线时体重指数每增高1kg/m2,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增高12%,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增高6%,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提示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保持正常体重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高血压病人必须关注其是否超重,如超重应指导其进行减轻体重和控制体重的生活方式指导。
  我国14组人群危险因素水平和冠心病发病率关系的生态学研究结果显示,人群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与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其作用方向与总胆固醇相反,但作用力度与总胆固醇相似。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血脂的测定与评价除总胆固醇外,还应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3.4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虽然我国人群的总胆固醇水平目前尚低于西方人群,但首钢男工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200~239mg/dl者,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为低于200mg/dl者的2倍,超过240mg/dl者为低于200mg/dl者的3倍,说明血清胆固醇升高仍然是我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上海一组工厂职工前瞻性研究的结果显示,虽然该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远低于西方人群,但其与冠心病死亡的相对危险仍呈对数线性关系,表明血清胆固醇作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作用没有最低阈值。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研究资料显示血清总胆固醇过低,例如低于140mg/dl,有可能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我国是脑卒中高发的国家,应强调将血清总胆固醇控制在适宜水平。
  2.3.3吸烟:我国人群吸烟率很高,在男性达到60%~70%,女性较低,但也达7%左右。我国10组队列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不吸烟者增高约2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高约1倍,死亡的危险增高45%,总死亡的危险增高21%。据北京心血管病人群监测配对研究表明:吸烟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与吸烟总量的平方成正比,吸烟总量每增加1倍危害增加4倍。北京监测区人群吸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归因危险度为43%。吸烟不仅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危险因素。
  2.3.2性别:男性心血管病发病率高于女性,我国14个人群监测5年的结果显示,25~74岁男性冠心病发病率为女性的1.1~6.2倍,男性脑卒中发病率为女性的1.2~3.1倍。因此对男性病人更应加强干预。
  2.3.1年龄:心血管病的发病随年龄而升高,例如北京居民,从35~74岁,每10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1到3倍,脑卒中发病率增高1到4倍。这是由于多数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虽然年龄越大增高的速度有所减慢,但由于老年发病率高,故有关因素导致发病的绝对危险仍然很高。
  2.3心血管病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近年的研究显示,心血管病发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几种危险因素中度升高时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可以超过单独一种危险因素高度升高造成的危险。例如,轻型高血压者,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同时决定于其他危险因素的水平。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除血压水平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由其他危险因素来决定,因此在我们考虑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方针和力度时,不仅应根据其血压水平,还应同时考虑其他危险因素的状况。这是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过去相比不同的特点。以下简述影响心血管病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2.2.4脉压对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脉压大是反映动脉弹性差的指标。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Eur)和欧洲老年高血压临床试验(EWPHE)结果的汇总分析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心血管病史、吸烟和积极治疗等因素之后,基线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与总死亡、心血管病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均呈显著正相关。虽然现在尚不能肯定脉压与心血管病的关联独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但对于脉压问题应引起重视。
  2.2.3血压升高增加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比没有高血压病史者高6倍,而舒张压每降低5mmHg,可能使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危险减少1/4。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影响是连续的,因此任何对高血压的定义都是人为的,许多与血压升高有关的疾病可以发生在通常被认为是&正常&血压的人群之中。由于在中国人群中血压升高对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强度大于西方人群,如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加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和人群防治,以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同时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必将对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产生更大的效果。
  2.2.2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西方人群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由Framingham研究及以后的多项前瞻性研究所证明。这些研究表明血压升高,不论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收缩期的或舒张期的,在任何年龄,任何性别,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现连续的、逐步升高的、密切的关联。MRFIT研究显示,在34万35~57岁男性白人中随访15年后,因血压升高而造成冠心病额外死亡的总数中,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的占31.6%,在140mmHg~159mmHg的占42.9%,在&160mmHg者只占24.1%。这是由于人群中血压水平在前两组范围的居多,而收缩压&160mmHg者,固然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很高,但在人群中居少数。由此可见,血压&正常偏高&及Ⅰ级高血压对冠心病发病有重要意义。我国首都钢铁公司男工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120mmHg者增高40%,在140mmHg~159mmHg者增高1.3倍,同样说明血压升高在中国人群中对冠心病发病的作用。
  2.2.1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是脑卒中高发的国家。1997年,WHO-MONICA研究报告显示,在多国17个监测人群中,北京(年)男性(35~64岁)年均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为247/100000,居第5位,女性年均发生率为175/100,000,居第2位。在6年监测期间年发病率变化不大,而同期多数其他国家监测人群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即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高49%(缺血性卒中增高47%,出血性卒中增高54%);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危险增高46%。东亚人群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人群中,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强度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显示在60岁以上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随机化的临床对照试验,随访4年后,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死亡率降低58%,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表明有效地降低血压确能降低致死性脑卒中的发生。以上证据说明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2.2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标准判断,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一些临床试验也为此提供了证据。
  2.1.3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中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约为每天12g~18g,南方约为每天7g~8g。膳食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在控制了总热量后,膳食钠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及0.58。14组人群研究表明人群膳食中如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增高2.0mmHg及1.2mmHg。天津居民的研究和我国三组人群研究均显示个体每日钠摄入量或24小时尿钠排泄量均与其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INTERSALT研究对中国3个(北京,天津,广西)人群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人群尿钠/钾比值高于其他研究人群,收缩压随年龄而上升的斜率比其他人群大45%,从而导致25~55岁间血压上升较其他人群为快,提示中国人群暴露于高钠摄入量对血压影响的程度大于其他人群。我国3组人群研究显示:在膳食钙摄入量低于中位数的人群中,膳食钠/钾比值对血压呈显著正关联,而在膳食钙摄入量高于中位数的人群中,则此种关联不显著,说明我国膳食低钙可能促进钠的升血压作用。14组人群研究表明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动物蛋白质热量百分比增加1个百分点,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分别降低0.9mmHg及0.7mmHg。这些研究证据表明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低钾、低钙及低动物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又加重了钠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2.1.2饮酒:如以每周至少饮酒一次为饮酒,则我国中年男性人群的饮酒率约为30%~66%,女性饮酒率约为2%~7%。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40%。
  2.1.1体重超重和肥胖:中国人群平均体重指数(kg/m2)中年男性约21~24.5,中年约21~25,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例如,我国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南方低,地区差异很大,与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异相平行。我国10组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基线时体重指数每增加1,5年内发生确定的高血压(SBP&160mmHg/或DBP&95mmHg)的危险增高9%。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显示,基线时体重指数每增加3,4年内发生高血压(SBP&140mmHg或DBP&90mmHg,或服用降压药)的危险女性增加57%,男性增加50%。表明中国人群的体重指数虽然低于西方人群,但超重和肥胖仍然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且近10年来人群的体重指数均值及超重率有增高趋势。
  2.1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国际上已经研究确定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体重超重、膳食高盐和中度以上饮酒。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这三大因素和高血压发病显著相关,但又各有其特点。
  例如,两名患者,血压水平同为145/90mmHg,一名65岁,同时患糖尿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另一名40岁,但无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病史,前者一年中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大于后者20倍。与此相反,另二名男子年龄相同,其他危险因素数量与程度相似,一名血压水平170/105mmHg,另一名145/90mmHg,前者发生主要心血管病危险高于后者2~3倍。因此,在临床高血压病人的处理中,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至为重要。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连续性相关,因此,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许多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发生于通常认为的&正常血压&者。因此,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常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危险因素而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
  二、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
  1.2.2我们的对策: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人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因地制宜地进行群众宣教,提高群众的自我能力,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血压水平。我们要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的覆辙,努力在下个世纪我国经济腾飞的同时,降低心血管病的威胁,遏制心血管病的上升趋势。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完成这一任务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
  1980年与1994年两次全国成人糖尿病及糖耐量减退普查,后一次患病率为前一次的2.6倍(两次年龄范围不完全相同)。1984年及1996年两次普查的成人吸烟率亦明显增高。从年城市人口中超重率增高53.6%,农村人口中超重率增高40.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如不加以有效干预,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将继续增高。
  1991年的普查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城市为36.3%,农村为13.7%;治疗率城市为17.4%,农村为5.4%;控制率(经治疗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Hg=仅2.9%(城市4.2%,农村0.9%)。
  经过20余年建立的高血压防治基地和队伍,将为下世纪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提供有力的保证。 1.2.2目前的严峻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按年死亡率每10万人口分别为138和113,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500~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造成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证明,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如前所述,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10年间,人群的体重指数、血压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面上升,冠心病死亡率已呈现上升趋势。1991年普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1.26%,较年10年间增高25%,即90年代初,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据1996年调查,这种升高的势头仍在持续。
  从80年代起,我国在围绕高血压的防治方面,组织了&上海硝苯地平降压治疗临床试验&(STONE)、&中国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及&卒中后降压治疗临床试验&(PATS)等多项大型临床试验。与新西兰和日本合作完成了&血压、胆固醇与东亚的脑卒中&研究,为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循证医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90年代,我国更加重视高血压的群体防治工作,制定了《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年规划》。1997年起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以高血压防治为重要内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1998年卫生部正式确定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防治高血压宣传活动的高潮。 在科研方面,60年代初提出的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的快速综合治疗法,已充分反映认识到高血压是身心疾病,是医学领域内实行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成功范例。
  值此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这些反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疾病谱变迁的宝贵资料,不但丰富了对心血管病随社会的经济、科学和文化发展而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而且对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了依据,更为发展中国家的心血管病的控制提供了借鉴。
  &我国心血管病发病趋势预测及21世纪预防策略研究&是&九五&攻关课题,其内容是继续监测我国不同地区1991年以后的变化趋势,此研究正在进行中。
  90年代初作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在北京、上海、长沙和北京房山区农村和首都钢铁公司的二个分厂进一步开展了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防治。4年后,研究证明以控制高血压为主要手段,以及经常性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变社区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水平,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80年代至90年代初,作为国家&七五&及&八五&攻关课题,国内20个单位协作,对南、北不同地区的10余个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发病、死亡和危险因素监测,发现近10年间多数队列人群的平均血压、血清胆固醇和体重指数均上升,认定影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因素是:基线血压偏高、超重和饮酒;血清胆固醇偏低为脑出血发病危险因素之一;肯定了钠与血压的正向相关关系,还证明了血压升高是我国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此期间,还在7个城市开展了控制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和增加运动等危险因素的干预。5年后,干预队列人群中脑卒中发病率下降约50%,死亡率下降约45%。在儿童时期开始预防成人高血压的战略研究当时已提上日程。经北京、上海的8个地区共2万余名儿童、青少年人群的调查,初步提出小儿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家族史、高盐摄入量和。并对近二万名易患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了历时5年的早期干预和一级预防研究。
  1969年阜外医院在首钢建立了第一个人群防治基地。70年代各地陆续建立了一批能够长期进行动态监测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防治基地,为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流行趋势的监测和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治方案的探索建立了良好基础。其后在改革开放之初中美合作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比研究和中国MONICA研究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
  1.2.1 和1991年我国卫生部及医科院三次组织全国性血压普查,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高血压流行趋势,为不同时期制定防治方针提供了依据。
  1.2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基础、策略和任务:
  1.1.2发展中国家面临心血管病大流行:多数发展中国家亦基本上按上述四阶段的规律进展。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和老龄化使出生率与平均寿命同步增长。加之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增加,足以购买各种食物。但平衡膳食,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及的知识不够普及。摄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紧张及吸烟、饮酒无节制,遂使心血管病成为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预测心血管病将在亚洲、拉美、中东和非洲的某些地区大规模流行。印度1990年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因的29%,据预测至2020年将升至57%。中国将由58%升至2020年的79%,其中心血管病占首位。20年后,心血管病将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其中主要是脑卒中和冠心病。
  1.1.1发达国家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学的演变历程:发达国家中,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流行情况随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1期又称瘟疫期。在工业化发展之前,生产和生活水平不高,人群中的主要问题是传染病、饥荒和营养缺乏,心血管病仅占5~10%,主要为风湿性;第2期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传染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的改进,上述疾病发病率下降,人口平均年龄增长,结构改变和盐摄入量增高,使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和性脑卒中患病率增加。因高血压病未能有效控制,人群中10%~30%死于上述心血管病,如目前的非洲、北亚和部分南美地区;第3期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加,生活逐渐富裕,食物中脂肪和热量增加,同时交通发达及体力活动减少,使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提早出现于55~60岁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占35%~65%,结果人群平均寿命下降,如东欧;第4期由于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是公共卫生问题,号召全社会防治其危险因素,随着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进步,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率降至50%以下,且多发生于65岁以上人群。目前北美、西欧和澳、新等地区和国家正处于此一阶段。
  1.1国外高血压病的流行趋势:回顾国外高血压流行病学的演变历程,分析其规律,有助于我国制定防治方针。
  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个性背景,因人而异地作最佳选择。本指南仅供原则性指导,非指令性规定。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具有心血管病的危险是多因素的,因此,高血压的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它危险因素的治疗。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患有轻、中度高血压的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在高血压的诊断和分层方面,本指南采纳了《1999年WHO/ISH指南》的标准,使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既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经验又与国际接轨。
  为了迎接这一严峻挑战,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防治的科技含量,卫生部委托高血压联盟组织国内行政、预防医学、心血管、肾脏、内分泌-和妇产科专家,共同讨论、总结和分析近年来国际、国内高血压病的防治经验及流行病学、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科研成果,参考《1999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和《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六次报告》后,撰写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我国的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标准进行了自1959年以来的第五次全面修改。目的是根据我国当前的条件和国际上的共识,指导内科及心血管病专业医生防治高血压病。
  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保证下一世纪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了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
  一、高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天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血压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