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到了不白之冤 日新月异,我的身心受到了极大地伤害,我该…

第34章不白之冤
本章字数:3389
创建时间: 10:02
上一页下一页
翻页快捷键左(←)右(→)方向键
你还可以输入 200 字
恭喜,领取成功!
感谢您的参与,祝您阅读愉快!
请您拨打客服电话 400-678-5158 进行咨询。
您已成功领取,请勿重复操作。
感谢您的参与!
活动已过期,感谢您的参与!
你输入的用户名或密码有误
还不是会员?
188888书币
写的真棒!书币奉上!
您的书币剩余:
打赏失败,打赏权限未开启!
首次充值成功后,即可开通打赏权限进行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书币余额太少了,无法进行本次打赏。请充值后继续打赏本书。
感谢您的支持!
成功收藏本书
亲,这本书目前无法在网站阅读!
您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阅读:
2使用手机浏览器登陆“”进行阅读
请您在新打开的页面完成充值
充值完成前不要关闭此窗口。
完成充值后请根据您的情况点击下面的按钮:
恭喜,注册成功!
您的用户名: td486363
您还未绑定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
删除后将无法恢复,您确定要删除吗?
加入收藏失败,请按Ctrl+D进行添加!复姓上官,其实自己并不觉得稀有,毕竟我爸,我爷爷,我大姑二姑都跟我,一个姓氏……&br&&br&小时候比较糟心的是,我名字四个字嘛……然后幼儿园小朋友没文化,觉得四个字就是日本人。被老师带着看了个抗战片就开始喊我“日本鬼子”,平时跟我打招呼说“八嘎呀路” &br&&br&&img src=&/v2-4baf8c8c1c2e1ad4fafa5_b.png& data-rawwidth=&351& data-rawheight=&3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1&&然后进了小学初中,就更惨了。&br&第一节课老师提问,30%的几率会点我,想要看看这个孩子长啥样……&br&被迫认真听讲的感受,真是,一言难尽。&br&&br&而且很奇怪的是,没有人会喊我名字,都会喊我“上官”,然后我爸也被喊“上官”。&br&所以有一次生病,老师来问候我,就给家里打电话说找一下上官。&br&我妈:“说清楚点,哪个上官?”&br&&br&&img src=&/v2-cbe04d322894aab6cbadf22_b.png& data-rawwidth=&991& data-rawheight=&7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1& data-original=&/v2-cbe04d322894aab6cbadf22_r.png&&&br&但是有一件好事:&br&中考那年,全年级有十个推优名额,就是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市重点面试,面试过了,中考就可以用比较低的分数考进去。&br&校长觉得要民主。&br&所以全年级的学生一起在老师选的二十多个人里投票决定是哪十个人。&br&但问题来了?_?&br&大家都不认识彼此啊!!!!!&br&看了名单眼前一抹黑啊!!!!!!!&br&只认识班上那几个啊!!!!!&br&&br&在这样的情况下……&br&大家就都选了我……&br&&br&&img src=&/v2-bba77c4254cbcc7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br&进了大学,更惨。&br&我的室友对我很失望,她们看到名单时以为我长相像林萧,家境像顾里。&br&没想到一开门看见了唐宛如的笑容。&br&&br&在大学这个,学生不理老师,老师不理学生的大环境里,我英语课最高记录,一节课被老师点名三次。&br&英语老师说:你名字这么好听,英语一定很好。&br&我:????????&br&&br&再比如我大一有点想不开,选了一门中国竹笛作为选修课。&br&……&br&中国竹笛怎么会这么难学啊!!!!&br&关键是一周就一节课!!!!!&br&回寝室也不敢练,会被室友赶出去的QAQ还会被隔壁寝室投诉。&br&也不敢出去练,毕竟本部校区到处都是人,大一那年,我还是个羞涩腼腆的女孩子,要脸。&br&&br&但期末居然要轮流上去吹奏!!!!!&br&&br&考试那天,听了前几位我放心了,因为大家吹得都……而且全班70人,大家听了几位就失去了兴趣,纷纷开始低头玩手机。&br&多好啊,上去赶紧吹完,谁也不知道是谁在吹,事了拂衣去,深藏……我去你妈,深藏个鬼啊!!!!!!!!!&br&&br&老师:下一个,上官xx!&br&台下人齐刷刷猛一个抬头,手机瞬间对他们失去了诱惑力和吸引力,开始用饱含期待的目光看向我。&br&我发誓我下台时看到了几个人失望的眼神。&br&&br&大家。&br&我名字听起来像古典武侠小说人物,不代表我可以吹笛子满分。&br&不代表我有一手好字。&br&不代表我能准确回答出老师的问题。&br&不代表我超美。&br&我能写文章是因为我读书多心思细腻,不是因为我有个复姓。&br&以上,望周知。&br&&br&&br&暂时写到这儿吧。我要去收衣服了。&br&&img src=&/v2-512e51a244fdfbe5d4ef298f3098a69c_b.jpg& data-rawwidth=&236& data-rawheight=&1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6&&
复姓上官,其实自己并不觉得稀有,毕竟我爸,我爷爷,我大姑二姑都跟我,一个姓氏…… 小时候比较糟心的是,我名字四个字嘛……然后幼儿园小朋友没文化,觉得四个字就是日本人。被老师带着看了个抗战片就开始喊我“日本鬼子”,平时跟我打招呼说“八嘎呀路…
&p&首先要解释一个概念误区。中文里除了贬义字(“坏”、“恶”、“狠”、“凶”等),其他大都可以做名字。如果我喜欢“光明”这个概念,可以叫“光”、“明”、“亮”、“闪”、“皓”、“晖”、“昭”、“璨”、“煜”等等,没人会觉得奇怪。“王昭璨”、“王闪闪”只是比“王明晖”少见一点而已,不会引来特别注意。&/p&&p&而在英语国家,只有很少一部分词被拿来做名字,且基本都是专做名字、不出现在其他表达里的。如果我喜欢“光明”这个概念,可选的只有 Alina、Dawn、Ellen、Lucy、Phoebe、Thea 等几个名字。日常表示“光明”的词,例如 Light、Bright、Luster、Sheen、Shimmer、Glimmer、Sparkle,美国一年几百万新生儿几乎没有叫这些名字的(人数小于五)。&/p&&h2&&b&那么你会问:英语国家的人岂不是重名特别多?&/b&&/h2&&p&还真是如此。&/p&&img src=&/v2-1efe5aad07e9d4b7_b.jpg& data-rawwidth=&1290&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0& data-original=&/v2-1efe5aad07e9d4b7_r.jpg&&&p&美国每年有几百万新生儿,政府会&a href=&///?target=https%3A//www.ssa.gov/OACT/babynames/limit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统计新生儿的名字&i class=&icon-external&&&/i&&/a&。如上图所示,老一辈美国人有 20% 都叫当年最流行的五个名字之一,一半人都叫当年最流行的 20 个名字之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连续多年有 6% 的新生女孩都叫 Linda、6% 的新生男孩都叫 James。&/p&&p&这种“名字烂大街”的趋势在年轻一代中已经消失,不过年轻一代还是有很多人重名。下图显示,最流行的 100 个名字覆盖了美国一半的年轻人,最流行的 500 个名字覆盖了近八成。最近几年叫 Emma 的一直都超过 1%。&/p&&img src=&/v2-c1b0d8e094cef84eedad_b.jpg& data-rawwidth=&1290&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0& data-original=&/v2-c1b0d8e094cef84eedad_r.jpg&&&p&综上所述,英文名和别人的一样是“常态”,别人从来没听过才是“奇怪”。&/p&&h2&&b&那如何避免名字“烂大街”呢?&/b&&/h2&&p&我们可以在美国政府的&a href=&///?target=https%3A//www.ssa.gov/OACT/babynames/limit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统计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找到我们的出生年份,在排名 100 和 1000 的名字之间找,这样名字既不会谁都没听说过,又不会很容易和同学或同事的重复。&/p&&p&假如我们 2000 年出生,按此方法找名字,当年第 501 位流行的女名是Nora,接着是 Sylvia、Kailee、Carrie、Elaina,男名分别是 Leon、Jamie、Adan、Eugene、Stanley,感觉都是好听、合适所有人、且不会烂大街的名字。&/p&&p&如果你想起英文名是为了在英语国家生活更方便,又或者是应国内英语老师要求,那按照上述方法就好,名字既(相对来说)有特色又不会太奇怪。&/p&&h2&&b&此外,还要避免年代感过重的名字,好比中文里的“李建国”、“张援朝”&/b&&/h2&&p&美国人起名爱赶时髦,很多名字只是火几年、此后无人问津。比如 Larry,美国人一听就觉得是个爷爷辈的,而 Mark、Jason 则是年轻小伙或中年大叔。也不是说 2000 年出生的就不能叫 Larry,只是那感觉有点像 2000 年出生的中文名叫李建国。&/p&&img src=&/v2-85cd517d2fb5fe6cdbfd_b.jpg& data-rawwidth=&645&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5& data-original=&/v2-85cd517d2fb5fe6cdbfd_r.jpg&&&p&同理,女生名字也有很多年代感十足。像 Barbara、Dorothy、Mildred 这种名字一听就有奶奶的感觉,而 Ashley、Jessica、Sarah 则是八零九零后。所以起名的时候可以&a href=&///?target=http%3A//rhiever.github.io/name-age-calculator/index.html%3FGender%3DF%26Name%3DAshle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查阅该名字的年龄分布&i class=&icon-external&&&/i&&/a&,避免一些年代感太重的名字。另一种思路就是起一个经典的名字,例如下图中的 Elizabeth(黑线),永不过时。&/p&&img src=&/v2-66d337ac25e20b87cd74a160dd6da013_b.jpg& data-rawwidth=&645&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5& data-original=&/v2-66d337ac25e20b87cd74a160dd6da013_r.jpg&&&p&也有再一次流行起来的老名字。例如上图中的 Emma(蓝线)或下图中的 Violet,都是七八十岁的人在用、最近十年突然又流行起来的名字。&/p&&img src=&/v2-8c2f38c55bde61a2ee41fd9a78731bc6_b.jpg& data-rawwidth=&645&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5& data-original=&/v2-8c2f38c55bde61a2ee41fd9a78731bc6_r.jpg&&&p&那么年代感强的名字有哪些呢?有美国人计算过&a href=&///?target=http%3A///2014/07/trendiest-baby-names-in-social-securit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每个名字的一时流行程度&i class=&icon-external&&&/i&&/a&,排名前面的就是人口数突然升高然后迅速下降的名字。计算方法如下:&/p&&img src=&/v2-f146f8439ddf4c26a94a_b.jpg& data-rawwidth=&948&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8& data-original=&/v2-f146f8439ddf4c26a94a_r.jpg&&&p&排名前列的、也就是年代感强的名字如下。可以看出,一时流行的女名比男名多很多。如果对 Gladys、Dewey 这些名字没有特别偏好,可以尽量不选择它们。&/p&&img src=&/v2-dcabaf39ba81f93ee36b27_b.jpg& data-rawwidth=&1002& data-rawheight=&7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2& data-original=&/v2-dcabaf39ba81f93ee36b27_r.jpg&&&h2&&b&名字除了会透露性别和年龄,还会体现其他什么方面?&/b&&/h2&&p&由于历史原因,有一些名字和某个年龄段、某个地区、某个民族/种族、某个宗教的人联系紧密。虽然不是每个名字都有明确指向,但不熟悉英语国家文化的我们,还是应该做好功课、避免踩雷。“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名字”可以参考年代设定为“21 世纪”的美剧、电影。虽然不是所有 Serena 都是《绯闻女孩》里那个性感女孩,虽然不是所有 Dianne 都是《傲骨贤妻》里那个干练的合伙人,但编剧给这些人起的名字最少不会和角色定位相差太远。如果你不知道该叫什么,可以参考娱乐作品里比较常见的名字,例如一个年轻女生叫 Serena 是很合适的。&/p&&h2&&b&开头字母也需要考虑吗?&/b&&/h2&&p&在英语国家学习工作,可以考虑一下名字开头字母和姓氏开头字母的组合你是否喜欢。很多学习和工作中的沟通需要用到 initials,即“姓氏开头字母+名字开头字母”或者反过来。如果你叫 Bob Shen 或者 Sarah Bai,别人邮件里称你为 BS 或者 SB,你都会觉得别扭。&/p&&h2&&b&在中国学习工作的朋友,需要注意什么呢?&/b&&/h2&&p&不建议选
Angelique、Jeremiah、Meredith、Kirsten 这种中国人容易读错的名字。你自己念起来可能挺酷的,但名字常会被别人读错。&/p&&h2&&b&如果我非要追求“含义特别”呢?&/b&&/h2&&p&英语国家的大趋势也是名字越来越独特,有自己造词的,有追星的。不过还是非常不建议大家翻英文字典或者英文名网站。&/p&&p&起英文名的时候,我们通常都刚接触英语国家文化。所以自己找到的“独特”名字很可能是“奇怪”名字,当地人不知道怎么读或者该名字有不好的含义,这样就完全失去了起英文名的意义。&/p&&p&如果是为了出国学习工作而起英文名,其实大可以用自己中文名的拼音。以前的移民为了融入主流社会,很多都改了自己的姓和名(Anglicized their names),但现在因为移民的增多、主流社会的包容,改名字的&a href=&///?target=http%3A////nyregion/26name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渐渐变少&i class=&icon-external&&&/i&&/a&。&/p&&p&用拼音名的好处就是“含义特别”,且不会出错。你的中文名肯定有常见英文名表达不了的意思,别人叫你中文名(如果能读对的话)也更亲切。&/p&&p&在如今这个网络年代,名字比较特别还有利于个人品牌建立,不会谷歌搜索出现几十个不是你的 Henry Wang。&/p&&p&坏处当然也有很多,例如找工作、申请学校递简历的时候会受歧视,这是在世界各国被多次重复的实验结果。英文名的申请人递简历后收到雇主电话的比例比递同样简历的拼音名申请人要高。&/p&&p&各种场合需要反复拼写名字也是麻烦事。电话里经常听不清,重要的证件也可能弄错。&/p&&p&取英文名还是用拼音完全看个人偏好。如果中文名叫“诗婷”,那确实必须得起英文名。中文名叫“雪晴”或者其他 j/q/x 声太多的,可能也得起英文名。我名字里有 q 这个音,一开始因为外国人总读错,所以取了英文名,不过后来改回了拼音我觉得也挺好。如果对方能一次读对,我就知道他有中国朋友或者会说中文,能立刻拉近与对方的关系,也是件挺开心的事。&/p&&hr&&p&取中文名,很多人会翻开大字典、找两个偏门但意思美的字叠起来。&/p&&p&取英文名则不能套用这个逻辑。英文名的选择范围比中文名窄得多,多数人用的都是那 100 个常见名,含义也不会像中文名那么丰富。如果不希望总是花时间教对方怎么读、拼自己的名字,那么可以起一个你出生那年较为常见的名字。如果希望谷歌搜索你的时候只出现关于你的条目,那么用中文拼音其实就挺好。&/p&&p&一些不常见的动植物名、颜色名、文艺作品角色名也不是不能用,只是一定要想好了、和当地人了解清楚。频繁改名比起一个“奇怪的名字”还要糟。&/p&
首先要解释一个概念误区。中文里除了贬义字(“坏”、“恶”、“狠”、“凶”等),其他大都可以做名字。如果我喜欢“光明”这个概念,可以叫“光”、“明”、“亮”、“闪”、“皓”、“晖”、“昭”、“璨”、“煜”等等,没人会觉得奇怪。“王昭璨”、“…
&img src=&/50/v2-aa6cd1e810cc48c73465c_b.jpg& data-rawwidth=&514&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4& data-original=&/50/v2-aa6cd1e810cc48c73465c_r.jpg&&&p&&/p&&p&&b&(一)&/b&&/p&&p&&br&&/p&&p&由上一篇文章的控枪问题(&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jM5NzE2NTY0N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49a47fc46ba941ce6f7e29%26chksm%3Dbed49fd389a316c55b577f258be7e21ccd2b27aa94ae8f6a779bbb39%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枪支问题:利益绑架价值观的典型范例&i class=&icon-external&&&/i&&/a&),感觉有一些问题说的还不够透彻,本文就从中美两国治安状况的对比谈起,横向地来深入剖析一下治安——这一社交网络上争论不休的话题。&/p&&p&我在香港读书的时候,初中同学微信群里发生了一次争吵,让我记忆犹新。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同学,拿了奖学金去USC读研。有一天在朋友圈里发出了她头部受伤的照片,于是大家就纷纷关心地讯问状况。她非常气愤地抱怨说,她就在大白天走在洛杉矶街头,然后就被路边的黑人袭击了。没有为什么,这群黑人就是像过往的路人丢石块取乐,可能看见她是黄种人有是小姑娘,毫无缘由地袭击了她,然后就起哄地看着她离开,也没有进一步的侵害行为。最为关键的是,当她报警之后,警察表示不管,只是提醒她要在注意安全。她当时就非常的崩溃,我大白天,走在洛杉矶不是很偏僻的街道上,你让我还怎么注意安全啊,难不成戴个安全帽上街啊。于是大家就忆苦思甜,赞美了一下国内的治安环境,分享了一下撸串到深夜安然回家的众多案例,那位姑娘也表示以后说什么不能留在美国,回国就是少挣点钱也比这样担惊受怕的好。&/p&&p&这时微信群里有另一位同学表达了反对观点,我这位同学家里是做房地产生意,在石家庄本地也小有名气,初中毕业就移民美国,父母都是投资移民,高中是读的私立精英学校,大学好像并不是很有名,因为迟迟难以混入美国的上流阶层(跟他在国内富二代的身份有落差),所以对美国颇有微词,但是在“美国治安差”这个论点上,他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我这位移民同学反驳留学同学的大致论点主要如下:第一,你肯定是去了“危险的地方”;第二,我在的社区治安非常好,我晚上经常夜跑完全OK,你们晚上非要去黑人区那活该危险;第三,我们社区只要报警,警察就必须在十分钟内赶到,否则你可以投诉他,不可能出现你说的那种不作为的情况,难道他不怕投诉吗?&/p&&p&于是两个人站在各自立场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当时也并没有深入思考他们的争论,后来再回想起这事,发现这是一个可提炼可归纳的社会问题。我那位留学的同学,家境在中国也算是中产,但是留学美国一年三十万左右的花费,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应付的,她就算拿到奖学金,住所应该也不是特别豪华的地方,应该也就是中等偏上的老旧小区。所以随便走一走就走到治安堪忧的少数族裔聚集区,也是情理之中。而我那位投资移民的同学,虽然混不进美国的顶层精英圈,但是住所是环境优越的精英社区也是妥妥的,这些住宅小区的安保工作都是外包给专业的安全公司,雇员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退伍兵、前警察什么的,再不济也是个特别能打的地下拳击手。所以说他能够安心夜跑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事。&/p&&p&至于警察问题,这个就更有趣了。美国的警察体系分为联邦警察、州警察和地方警察,其中联邦警察都是些高大上的如国土安全警察、FBI、DEA之类,真正管治安的都是地方警察,而地方警察是靠地方财政养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富人社区缴税充足,给到的财政支持肯定是充足的,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保障充足的富人社区警察规定报警几分钟内必须赶到也是题中之意;然而少数族裔聚集区、贫民窟等地,基本没什么税收,警察玩忽职守磨洋工也就不意外了。甚至于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警察管,只能靠当地人组成的“社区联防队”来维系治安。&/p&&p&所以说我两位同学争论的焦点也就明晰了,说白了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你能享受到的治安水平。&/p&&p&&br&&/p&&p&&br&&/p&&p&&b&(二)&/b&&/p&&p&&br&&/p&&p&说到中国的治安问题,网络上普遍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的治安首屈一指,是“最安全的国家”,所举的例证深夜撸串、居民和蔼可亲、警察蜀黍给力,然而这同样是值得分析的。&/p&&p&现在网络上主要发声的年轻人,有一些鲜明的特征90后、95后甚至00后,生活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人占比很高。所以说我们分析任何网络上的主流言论,要把它当做城市90-00后主流价值观来判断,并不意味着整个真实社会。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环境有一个显著地特点,经历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这十年经济的爆发如果按照一个历史维度来看都是可以跟古代任何一个盛世相提并论的。由曾记得,09-12年期间,网络舆论被众多“公知”把持 ,这些公知有着鲜明的特征:崇洋媚外、造谣传谣;但是几年间掌握整个网络话语权的就成了一些被称作“小粉红”的年轻人,曾经的微博主人——明星团体,也不得不向这一股势力低头。其实可以理解,那些四五十岁的“公知”们生长的环境正是矛盾激化丛生、社会转型的时期,同时我们国家跟美国的差距犹如霄壤之别,别说美日可以碾压我们,台湾一个省的GDP是整个大陆一半的日子也才过去了二三十年。而那些年轻人,赶上了我们国力崛起、世界地位跟美国接近于平起平坐的时期,他们并没有什么挫折,也没有受到社会动荡带来的切肤之痛,感受到的经济红利自然会激发起朴素的爱国心,所以这几年来网络话语权的交接转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大发展,蛋糕做大了,可以缓解众多矛盾。&/p&&p&同样,我们现在年轻人们对于中国良好治安的感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过去十年的经济红利。贫穷和不公,是罪恶的土壤。我还记得在我小时候,石家庄有过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入室杀人犯,伏法之后发现是来自东北的一位下岗工人;2001年石家庄发生的一起上百人死亡的爆炸案,罪犯是一位丧心病狂的无业人员,走投无路之后决定报复社会。彼时正值我国社会转型时期,2300万工人大下岗所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是无法想象的。受下岗冲击最严重的东北地区,男性青年进入关内充当打手,女性青年从事性工作,犹记得那时候我们那边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说社会四大害是:“公检法、地国税、东北小姐、黑社会”——后两个都是社会转型、工人大下岗善后不利带来的严重问题,说国家愧对共和国的长子东北地区不是一句空话。那个时候什么KTV砍人、洗浴中心抢地盘械斗等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的居民区旁,那个时候居民的治安体验感恐怕并不美好,“深夜撸串”的美好故事恐怕还追溯不到十年以上。&/p&&p&如果现在的年轻人问一问60、70后们,听他们讲一讲什么叫“车匪路霸”,就会对治安史产生一个崭新的认知:原来新中国建立后竟然还会有“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山大王。那真是一个对长途司机来说如梦魇一般的词汇,所以说八十年代的“严打”不是凭空而来,真的是被严峻的治安形势逼的。&/p&&p&我说这么多,同样就是想说明第一部分的观点,治安水平离不开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国家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发展是不均衡的。城市和县城、农村,一线城市和小城市、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治安水平都不是能一概而论的。还是那句话,中国太大了,就是一个小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北上广深和东南沿海这些“先富起来的地区”,有一个引以为傲能称得上“世界最好”的治安并不意外,然而考虑到偏远的农村、乡镇以及中西部、东北地区,这个情况似乎不甚乐观。&/p&&p&至少在我身边,每一位来自非一线城市的朋友,都有一肚子老家发生的恶性治安事件:前几年还是以矿山的争夺、经济纠纷、械斗居多,近几年已经变成了地方大家族只手遮天,在黑道做“教父”,在白道当“乡贤”,把持地方的方方面面。每谈及于此,也只能和朋友唏嘘感慨,别管北漂有多难,但肯定是要一直漂下去的,这辈子恐怕也不可能回老家了。&/p&&p&更严重的还有公权的缺失,在一线城市还有浙江、广东一些富裕的地区,公权机关尚能有效率的处理问题;而在东北、山东等官僚气息较重的地区,你是不太能指望警察或政府提供什么“服务”的;然而到了县城、农村的地方,公权的缺失更为明显,官匪一家、黑白通吃的现象已非一日之寒。我一位来自鞍山的朋友过年回家期间就遇到了公权机关“黑吃黑”,他后来给我们讲,好歹能读上大学的年轻人,都不会想回东北,那当地的警察、城管之类的职位谁来填补这个空缺,不客气的说就是“社会闲散人员”,真正有素质受教育有理想的年轻人谁会愿意回老家干这个?然而公权机关无法吸引高质量人才,自然会带来办事效率低下甚至于腐败和黑幕的后果。公权的缺失更加导致本地无法留住人才、吸引资本,于是这些没落的地区就出现了人才外流恶性循环的现象,使整个城市丧失了活力。&/p&&p&因此说,分析美国治安问题的时候,要区分穷人与富人;分析中国治安问题的时候,要考区分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这就是辩证法。&/p&&p&&br&&/p&&p&&br&&/p&&p&&b&(三)&/b&&/p&&p&&br&&/p&&p&当然,必须承认,中国的治安确实非常非常优秀,在整个国际视角来看,都是具有可参考和借鉴意义的。相较于美国、欧洲,我们能做到这样的治安水平,也是有独特的历史原因在其中的。&/p&&p&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只有一个政治团体能把基层组织建设到“村”这一级别的行政单位,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优良的治安来自于自上而下先进的体系建设,再加上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经济模式,其他社会问题可能有很多,但不会来自于治安。我在书里也讲过这个事,大街上带着红袖标维持治安的,不都是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妈。不是他们闲的,咱们老了闲的也不会干这个,是他们经受过那个年代的熏陶与训练,他们真的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现在天天绕着传媒大学跑步,每天都能在街上看见这样的大爷大妈们在小区口,所以说朝阳区群众不是一个梗,那真的是这些老人家们春夏秋天一天天坚守换来的。说句玩笑话,这些大爷大妈们当年都是拿着扳手锤子,在国企工厂里组织护厂队,防卫敌特和间谍破坏的,现在那些个吸毒的小明星们怎么能逃得了他们法眼?&/p&&img src=&/50/v2-34edb6ecabc477abb62f0ff9cbaf86b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34& data-rawheight=&2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4& data-original=&/50/v2-34edb6ecabc477abb62f0ff9cbaf86bc_r.jpg&&&p&上面这个西城大妈,看见几个“形迹可疑”的人住进了家附近的宾馆,然后向警察举报。结果警察在车的后备箱里搜出几公斤炸药,是东突组织来搞恐袭的,从此以后外地车进北京都要安检了。&/p&&p&当然,自上而下有组织的控制,毫无疑问会带来治安水平的质变,但也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比如每个人自由度的缺失。建国以来,我们的户籍管理制度之严,也是排在世界前列的,毫无疑问这是与高流动性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在二十年前的北京,没有暂住证你是不敢上街的,随时都有可能当做“三无人员”关进收容所里,直到一位大学生在收容所中惨死,我们才逐渐改革了流动人口管理制度,这是自上而下管控过严带来的悲剧。&/p&&p&任何事情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就是辩证法。我在之前讲山东辱母案的文章里说过(然而不幸被删了),基层组织的缺失必然会产生基层自组织,然而自古以来自下而上构建的基层自组织只有一种形式:黑社会。因为公权的消失、自上而下的体制退却时候,自下而上的构建只会有一种价值观和原则来指导——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赢家通吃。所以说改革开放之处,社会管理方方面面都放开之后,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只能靠运动式的“严打”来稳定治安秩序。基层组织的缺失和基层自组织的黑社会化是我们未来很长时间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很简单,就拿带红袖箍巡逻的大爷大妈们来说,十年二十年,当这一波人过世之后,谁还会替党国站街?等我们退休了会带着红袖箍上街巡逻维持治安?是不是感觉我仿佛在特意的逗你笑?&/p&&p&&br&&/p&&p&&br&&/p&&p&&b&(四)&/b&&/p&&p&&br&&/p&&p&如果说中国的良好的治安来自于自上而下的体制构建,那么美国的治安特色是什么呢。我在书里就说过这个问题,穷人在恶劣安全环境中自生自灭,而富人,用钱来购买安全。&/p&&img src=&/50/v2-08f0c48bedad738908f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08f0c48bedad738908fa_r.jpg&&&img src=&/50/v2-6c8893ffbe3c4ad16978b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6c8893ffbe3c4ad16978b6_r.jpg&&&p&(来源:TED演讲《贫穷的根源》,Gary Haugen)&/p&&p&中国的治安体系就像计划经济,国家公权机构和基层组织在治安中扮演决定性角色;而美国的治安理念则是妥妥的市场经济,穷人自生自灭,警察都不愿意管你,富人购买昂贵的安全服务,人家也很乐意——市场经济,一切都看似公平合理。&/p&&p&那么介于穷人和精英阶层之间,有一定积蓄和财产,但又没有很高地位的中产阶级怎么办呢?这又回到我们上一篇文章中的话题:枪。&/p&&p&拥枪人士有着很鲜明的特征:白人,三十岁以上的中年人。他们很符合我们上面的描述,有自己需要保护的家庭和财产,但居住地址很可能接近治安混乱的底层居民区,警察也不太能指望得上,正所谓“手中有枪,心里不慌”,他们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p&&img src=&/50/v2-7b63c4c519fe905ad127f306ff70241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7b63c4c519fe905ad127f306ff702419_r.jpg&&&p&然而有一个问题并没有说明白,包括在我上一篇文章下面奇奇怪怪的留言里,持枪真的是对准统治阶级的吗?&/p&&img src=&/50/v2-a96fab492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a96fab4925_r.jpg&&&p&对于这些言论,我是不屑一顾的,当你有一杆枪时,那意味着来强拆你的地产商雇佣的当地黑社会可以人手一杆枪,按之前他们只能挖断水电骚扰你,现在直接拿枪堵门口了,你说你是更安全了还是更危险了?至于想用枪当成威胁国家公权机关的砝码,这个脑子就更要好好看看了,信不信你敢端起枪来,国家就敢在两公里开外用无人机把你定点清除了?&/p&&img src=&/50/v2-2dc941c1ea95a7a430f30f5c37c5c94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50/v2-2dc941c1ea95a7a430f30f5c37c5c944_r.jpg&&&p&在现代社会,想用一杆小破枪挑战国家暴力机器就是痴人说梦,就是我上篇所说的利益构建出的虚妄的价值观。&/p&&p&说到底,在美国枪的作用不是用来反抗上面的统治阶级的,而是用来防备下面的流氓无产阶级。那么我们继续来分析这个价值观的虚妄之处,每个人都有枪,真正就安全了吗?&/p&&p&我,是一个守法良民,我每天要工作、有生活,我不认为我用枪的熟练程度能比那些职业犯罪分子和黑社会成员枪,人家身经百战见的多了,我可能端起枪来要手抖。更何况,用枪支进行犯罪,主动的犯罪者和被动的防守者,二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你拿个刀向我冲过来,我好歹有个反应时间,你要用枪想杀我,我就算同样有枪,能留给我把枪反击的余地还有么?所以说,真正对于一个守法良民来说,全民持枪,是让他们的安全更有保障了,还是增加了他们潜在的安全风险呢?&/p&&img src=&/50/v2-e959f001c8b7b19e7e6d7baaee91c8b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7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50/v2-e959f001c8b7b19e7e6d7baaee91c8be_r.jpg&&&p&犯罪心理学上也有类似的理论,远程射击和近身肉搏在心理预设上就不一样,我远处敢拿枪打你,但近身说不定就不敢用刀砍你了。同样是伤害武器,刀和枪造成的伤害程度也不是可同日而语的。每人持枪,对于守法良民来说,其面临的危险的增加幅度,是远超于拥有枪支带来的保障提升的。同样,考虑到社会总收益和社会总成本,全民持枪就像一个囚徒困境中的最差解。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虚妄价值观的构建。&/p&&p&说到底,我对于持枪问题的反对,来自于对美国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不认同。我一向认为,人类还有更好的理论构建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p&&p&&br&&/p&&p&微信公众号(knowledgewealth),欢迎关注。&/p&&img src=&/50/v2-c8c6ad512_b.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50/v2-c8c6ad512_r.png&&&p&&br&&/p&&p&新书已出版:&a href=&/p/& class=&internal&&《生而贫穷》正式出版,感谢大家支持 - 知乎专栏&/a&&/p&&img src=&/50/v2-63ae9c5f4cbc7ce34bc0a92_b.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63ae9c5f4cbc7ce34bc0a92_r.png&&&p&&/p&
(一) 由上一篇文章的控枪问题(),感觉有一些问题说的还不够透彻,本文就从中美两国治安状况的对比谈起,横向地来深入剖析一下治安——这一社交网络上争论不休的话题。我在香港读书的时候,初中同学微信群里发生…
&p&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和四女在冰火岛那段剧情,每次读都觉得非常诡异,总感觉有隐喻,却怎么都想不通。昨天重读,豁然开朗——&/p&&p&&b&彼时的张无忌,是大多数25—30岁大龄渣男悲哀心境的符号化体现,而四名女子和冰火岛,正代表着大龄男青年的过去、现状和现实困境。&/b&&/p&&p&说人话——&/p&&p&&br&&/p&&p&当时岛上的情景是:蛛儿死亡(假死),小昭远赴波斯再也不回来了;赵敏不知所踪,周芷若与张无忌订下婚姻之约。&/p&&p&一个一个分析。&/p&&p&&b&你是张无忌,蛛儿代表着你的初恋。&/b&&/p&&p&她可能长得不美脾气不好,当初你是穷小子,也没帅到哪去。初恋时你对天发誓,要娶她为妻,她听得哭了,说你可别忘了这句话啊。&/p&&p&后来你真没忘,因为多年之后你记得的,也只有这句话了。千帆过尽后,你不知道当初为啥喜欢她,思来想去,其实你从来也没爱过她。&/p&&p&你也没骗她,当年发誓的时候,你的确热血上涌,的确想照顾她一生一世,可是后来,那些都不算数了。&/p&&p&&br&&/p&&p&所以冰火岛上,蛛儿死了。&/p&&p&&br&&/p&&p&&b&你是张无忌,赵敏代表你所谓的“一生所爱”&/b&&/p&&p&&br&&/p&&p&初恋之后,你长大了,至少知道情爱是什么东西。你遇到了赵敏,一个对你有无限吸引力的女孩子。她聪明善变却对你忠诚,调皮任性却善解人意。你怎么看她也看不够,你们有好多刻骨铭心的回忆,跟她在一块的日子总是大喜大悲,无论过了多久,你还是会为她神魂颠倒。&/p&&p&&br&&/p&&p&后来你们分开了,因为误会、因为冲突,或者是谁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反正,永远不会和好了。你身边的人都说,跟她分开好啊,你这是长痛不如短痛,那妖女就是上天派来害你的。&/p&&p&你和朋友说,与她彻底决裂老死不相往来,再见面扭头就走,再叽叽歪歪大嘴巴子抽丫的。&/p&&p&装完逼后,你倒上半斤白酒,两口就喝光了,开始想她。你想起当初答应了她三件事,这才做了一件,怎么就结束了呢?&/p&&p&&b&你是张无忌,小昭代表你后来遇到的“小妹妹”&/b&&/p&&p&你在社会上混了一段时间,逐渐人模狗样,说话也有了点分量。小昭是你的“小迷妹”。她年纪比你小几岁,机灵可爱,又不像当初的你一样愣头愣脑。她温柔,她懂事,她喜欢你,甚至有点崇拜。她常常拉着你一起说东说西,唱些家乡的歌儿。她声音清脆,心地单纯,跟她相处的时候,你不用做教主,不用想工作,可以暂时的做一会儿小孩子。&/p&&p&你觉得轻松舒适,甚至某一瞬间,你不那么想赵敏了。&/p&&p&你也挺喜欢这个阳光明媚的小姑娘,就像杨过喜欢郭襄。你觉得这样就挺好,她从来都不要求你,你也从来没答应过什么。你觉得这个状态,不错,未来什么的,鬼才去想。&/p&&p&但有一天,小女孩儿走了,再也不回来了。&/p&&p&你才明白,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用付出就能有回报的。小女孩儿能傻一阵,却傻不了太久。&/p&&p&她长大了。&/p&&p&&br&&/p&&p&&b&你是张无忌,周芷若是你的未婚妻。&/b&&/p&&p&无论怎么看,你和她的结合都那么理所当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俩门当户对,你的亲戚朋友都很喜欢她,你爹(义父)说,这就是我理想的儿媳妇。你说嗯,遇到芷若是我今生的福气。&/p&&p&你是武当弟子,她是峨眉传人。就像网上说的,势均力敌的婚姻才能长长久久。你也知道,轰轰烈烈如胶似漆,都是小孩子干的事情。这个岁数了,还能遇见芷若,真是,应该满足了。&/p&&p&其实芷若有些地方,你挺看不惯的。她要学九阳神功的时候,你皱皱眉头,觉得她怎么有点势利;提议灭口村民的时候,你嫌她不够单纯善良;她说大丈夫应该振兴武林光复中原的时候,你觉得好像被束缚了,哪里有和赵敏偷偷吃火锅儿痛快,哪里有听小昭哼着小曲儿惬意?&/p&&p&不过念头一动,你就摇头笑了,笑骂自己不要脸,又不是天王老子,哪能啥好事都是你。&/p&&p&你们要结婚了。&/p&&p&————(以下有点跑题了)——————&/p&&p&&br&&/p&&p&你们要结婚了,在冰火岛。这是你从小生长的地方,在中原以北数万里。&/p&&p&&br&&/p&&p&冰火岛真美啊,熔岩和冰雪融成了地狱和天堂,每年有大约半个月,太阳慢慢的在天上转圈,转圈,怎么也不落下去,暖洋洋有气无力,似乎不太甘心。&/p&&p&&br&&/p&&p&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偶尔会有极光。小时候,妈妈跟你说,在海的那一边,在极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中原了。等你长大了,武功练好了,带着妈妈去中原,去跟那些英雄豪杰打架,去江南,去讨个漂亮老婆。&/p&&p&中原比妈妈说得还精彩,但漂泊了几年,你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原来的地方。&/p&&p&&br&&/p&&p&&b&你漂不下去了。&/b&&/p&&p&&br&&/p&&p&你回到了冰火岛,要在这里结婚成家,中原和江南留下了你的青春梦想,也留下了你这些年漂泊学到的技能。&/p&&p&&br&&/p&&p&在家乡打猎牧羊,根本用不到九阳神功,也用不到乾坤大挪移。&/p&&p&&br&&/p&&p&这就是现实吧,而且芷若也变了。&/p&&p&之前她教育你振兴武林光复中原,现在她跟你说,要成家的人了,要着手眼前,每天多打些山羊,多做些陶器,把家里收拾起来。你开始还不屑,想说老子曾经是明教教主,怎么能天天考虑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p&&p&话还没出口,你就收声了。你试过振兴武林,试过光复中原,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现在你回来了,你在冰火岛。&/p&&p&&b&你生活的全部,就是鸡毛蒜皮。&/b&&/p&&p&你突然很愧疚,开始默默烧陶做碗,觉得芷若跟了你,真是受苦了。&/p&&p&她真是个好妻子,半个月后,就是你们的婚礼。&/p&&p&芷若忙前忙后却气定神闲,你一路点头附和手脚麻利&/p&&p&礼堂布置完毕了,毕竟一辈子就结一次婚,尽可能的搞得华丽喜庆。&/p&&p&芷若记录着请谁邀谁,少林和尚们不食荤酒,杨逍他们可不能怠慢,该有不少礼金;峨眉和武当是自家人,没那么多规矩,到时候师兄弟们一起忙活,来个其乐融融。&/p&&p&你望着未来的妻子,她在写请帖,额头上细细的汗珠黏上了几根头发,你忽然觉得她其实很耐看,不输小昭,也不输赵敏。&/p&&p&你一把揽过来她,说你给我唱首歌儿吧&/p&&p&她说一脸茫然:什么?&/p&&p&&br&&/p&&p&你说请帖自己全包了,你想让她歇歇,听她哼几句她家乡的小曲儿&/p&&p&&br&&/p&&p&她说一句:神经。&/p&&p&&br&&/p&&p&你嬉皮笑脸的凑上去:“那我给你唱一首也行”&/p&&p&她继续写请帖:“唱吧,我手写着字,不耽误听”。&/p&&p&————————————————————&/p&&p&&br&&/p&&p&婚礼前一天晚上,你和杨逍喝个酩酊大醉,却并没打开话匣子。&/p&&p&&br&&/p&&p&杨逍个老油条,早就看出你心里不痛快,但明天你就结婚了,他顺着你说话并没有意义。你跟他打听大都的事,他拐弯抹角避开赵敏,你问她喜欢纪晓芙后悔吗,他跟你讲述了十几年来养不悔是如何不容易。&/p&&p&韦一笑也看出你心事了,猥琐一笑,要拉着你去嫖娼,美其名曰婚前纪念。你抬手就是一嘴巴,当然被他躲过了。你说结婚了就要对婚姻负责,你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p&&p&&br&&/p&&p&他们回屋睡了,杯盘狼藉。&/p&&p&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p&&p&缺了什么呢?&/p&&p&你想听小昭再唱一首小曲儿,&/p&&p&或者,你只想重温一下在蛛儿面前,对天发誓的勇气。&/p&&p&你想再被赵敏捉弄一次,你想再闯一次绿柳山庄,你想去做那没完成的两件事,&/p&&p&&br&&/p&&p&那两件事是什么呢?&/p&&p&这辈子都不知道了吧。&/p&&p&但你愿意做。即使难过登天,即使任性胡闹,哪怕再做它十件八件,二十件三十件,只要不违背江湖道义……&/p&&p&嘶…&/p&&p&&br&&/p&&p&&br&&/p&&p&&b&但你不是张无忌。&/b&&/p&&p&&br&&/p&&p&你可能遇到过小昭、阿离、芷若、赵敏,但你不是张无忌。&/p&&p&人家是主角,主角的命运是挫折—灵魂黑夜—新世界,所以小张心中所爱的赵敏回来了,周芷若什么的,被剧情强行悲剧了。&/p&&p&大多数人都不是龙傲天,大多数的人生,就永远在灵魂黑夜那里了。张无忌在岛上的心理,就是大多数人最终的状态,无奈,悸动,纠结,然后麻木不仁。&/p&&p&&br&&/p&&p&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顺风顺水无风无浪的结局,有周芷若,有冰火岛,这就挺好了,心中那些不甘和小心思,又算得了什么呢?&/p&&p&你不是张无忌,在芷若阿离小昭赵敏眼里,&/p&&p&&b&你就是个渣男而已。 &/b&&/p&&p&(完)&/p&&p&&br&&/p&&p&&br&&/p&&p&感谢阅读,不妨关注&/p&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和四女在冰火岛那段剧情,每次读都觉得非常诡异,总感觉有隐喻,却怎么都想不通。昨天重读,豁然开朗——彼时的张无忌,是大多数25—30岁大龄渣男悲哀心境的符号化体现,而四名女子和冰火岛,正代表着大龄男青年的过去、现状和现实困境。…
&p&&b&作为一个曾经的奥数的受益者,私以为,应该被叫停的不是奥数本身,而是某些被妖魔化了的所谓“奥数”;而对于这些被妖魔化的“奥数”,最应当负责任的是那些水平低下的命题者。&/b&&/p&&p&&br&&/p&&p&很多答案都提到了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 “小学奥数”,认为小学奥数是垃圾。&/p&&p&但这么说其实是不公平的。&/p&&p&&br&&/p&&p&说起来有点惭愧,比起中学奥数,我可能更擅长小学奥数。。&/p&&p&(擅长到什么程度呢?大概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遇到的正常的小学奥数题,几乎没有我不会做的,并且对于有些质量不是特别高的奥数书,我做题的正确率可能比标准答案还高(毕竟标准答案有时候也会印错^_^)。有时候发现一些所谓的“难题”,我甚至敢一口咬定是题目出错了。那时参加的各类省级、市级的奥数比赛,我也很少拿第二名之后的名次。当然了,好汉不提当年勇,小学里的荣誉,多说无益。)&/p&&p&&br&&/p&&p&&b&即使对于我这种擅长小学奥数的人来说,小学奥数对我思维能力提升的帮助也非常非常大。&/b&&/p&&p&&br&&/p&&p&记得当年有几类问题令人印象深刻:&/p&&p&&br&&/p&&h2&一、最基本的是 “&b&鸡兔同笼问题&/b&”&/h2&&p&这个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也就二元一次方程而已,但对小学生来说,要找到一种容易理解的解题方法绝非易事。但它依然有各种“千奇百怪”的解法,比如:① 把笼子里的动物先全部看做鸡或者兔子;② 把所有动物的脚都砍掉一半;③ 让所有动物都抬起一只脚。 &/p&&p&学了方程以后,我们知道这三种方法的本质都是&b&消元&/b&,但在没有“方程”这个模块化工具的时候,各种神奇的消元方法对能非常有效地提升一个人的 &b&思维发散能力&/b&。而用方程解答后,这部分的能力是一定会被禁锢的。&/p&&p&&br&&/p&&h2&二、稍微难一点的是&b& “牛吃草问题”(牛顿问题)&/b&&/h2&&p&经典的如:&b&6 头牛吃完草需要 10 天, 8 头牛吃完草需要 7 天,那么 10 头牛吃完草需要几天?(假设草生长的速度不变,每头牛的胃口也总是一样大)&/b&&/p&&p&这类问题的难度在于,即使你高中毕业了,学过方程,如果数学感觉很差,也无法一下子解出来。我相信,看到这篇回答的很多人,如今已经做不出这类题了。(不信,先试着做一下吧 ^_^,文末有答案)&/p&&p&但偏偏,没有学过方程的小学生,依然有机会解答出这类题目。不过,解答的过程一环扣一环,其&b&需要的逻辑推理水平远远超过小学生的平均水平&/b&。如果能迅速用非方程的方法做对这道题,说明逻辑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水平稍高一点的人,通常都能在 10 秒钟内口算出答案哦~)&/p&&p&&br&&/p&&h2&三、更难一些的是一些 &b&趣味组合题&/b&。&/h2&&p&经典的形式有:&/p&&ol&&li&有 N 个一模一样的小球,但有一只有点轻,给你一个天平,需要几次才能找到小球?&/li&&li&口袋里有 A 只黑球 B 只白球,我随机拿了 C 只球,至少有 D 只黑球的概率是?&/li&&li&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有多少种走法?&/li&&/ol&&p&……&/p&&p&等年级稍长以后,我们知道这些其实不仅仅是趣味数学,还是博弈论、古典概率、图论等学科分支中的基础情形。在小学时,我们发现这些题目有趣而困难,但用更高级的数学工具,也许一个公式,答案就出来了。&/p&&p&但这些数学题依然是有意义的:&/p&&ul&&li&第一,它们可以作为培养一个学科分支兴趣的入门题而存在,引领大家对数学产生兴趣;&/li&&li&第二,如果在缺乏工具的情况下依然能解答出这些题,对于公式的理解也会加强很多。&/li&&/ul&&p&&br&&/p&&p&所以你现在应该明白了,&b&小学奥数题的存在,并不是为了难倒大家,它们其实都有各自的“使命”&/b&:&/p&&ol&&li&&b&有的可以锻炼人的思维发散能力(而在有高级数学工具后解答趋于“模块化”);&/b&&/li&&li&&b&有的可以训练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比通常的题目有更多的“逻辑链路”);&/b&&/li&&li&&b&有的可以培养人对一个学科子分支的兴趣(题目源于生活,非常形象)。&/b&&/li&&/ol&&p&&b&这些 “小学奥数” 题,才是优质的小学奥数题。&/b&&/p&&p&&br&&/p&&p&但现在,很多所谓的 “小学奥数题”,完全变味了:&/p&&ul&&li&【1】有的只是把初中需要学的知识提早放到小学里去,逼迫大家学习新的知识;&/li&&/ul&&p&(如:在小学题里考你向量的概念)&/p&&ul&&li&【2】有的故意曲解一些概念,造成歧义,更像“脑筋急转弯”;&/li&&/ul&&p&(如:直线竟然可以是“粗”的)&/p&&ul&&li&【3】有的所谓 “寻找规律”,完全是在揣测出题者的意图;&/li&&/ul&&p&(比如:0,4,6,9,10……下一个是几?答案是14,这些数只有一个“封闭”区域)&/p&&p&&br&&/p&&p&为什么会有这些千奇百怪的奇葩奥数题存在呢?&/p&&p&在我看来,原因只有一个:&b&命题者水平不够&/b&。&/p&&p&&b&小学奥数一直是奇葩题的重灾区,其主要原因是:那些读过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的人,自以为能在更高的平台上 “俯视” 小学数学,对于小学奥数的命题自然不在话下,但这种想法是其实完全错误的。&/b&&/p&&p&&b&小学奥数的本质,从来都不是更广、更深、更偏的数学,而是站在一个最基本数学工具的视角,来探索更为高阶或更贴近生活的数学。这类用最基本工具探索世界的精神,总有着无穷的魅力,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兴趣和启发。&/b&&/p&&p&&b&针对这类数学的命题工作,其实是非常难的。即使对于很多大学数学系的人来说,如果他自身既没有很好的思维发散能力,也不能站在小学生的视角看待数学,那命出来的题目,不仅不会帮到对数学有兴趣的小学生们,还可能会害到他们。&/b&&/p&&p&&br&&/p&&p&但现实又是残酷的:&b&那些真正具备命题小学奥数水准的人,大多根本就不会愿意做这类工作,他们通常更愿意在科研单位或企业中混得风生水起。&/b&&/p&&p&&b&毕竟,小学奥数,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至少在今天,地位好像是低了点。&/b&&/p&&p&&br&&/p&&p&希望未来会有所改观吧。&/p&&p&&br&&/p&&p&&b&**************************&/b&&/p&&p&P.S. 那道牛吃草问题的答案是 70/13。&/p&
作为一个曾经的奥数的受益者,私以为,应该被叫停的不是奥数本身,而是某些被妖魔化了的所谓“奥数”;而对于这些被妖魔化的“奥数”,最应当负责任的是那些水平低下的命题者。 很多答案都提到了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 “小学奥数”,认为小学奥数是垃圾。但这…
&p&谢邀,做律师那么多年来,我见过的当事人不计其数,他们之中有学识渊博的高级知识分子,有精忠报国的军队长官,有尚在象牙塔的大学生,也有历经人事的老江湖。&/p&&p&有一些案子的当事人无辜蒙冤,但经过团队的努力,最终取得了较好的辩护效果,&b&如近期我与团队成员一齐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所长金老先生辩护&/b&,&b&从二审介入到发回重审,重审过程中检察院撤回起诉并最终撤销了案件&/b&。让一个年过古稀的科学家能够清清白白地安享晚年,不被流言蜚语所攻击,不因曾受不白之冤而终止对科学的探索,这种案件给我带来的成就感是非常大的。&/p&&p&而有一些案件我们作为被害人的代理人,目睹了受害人家属对犯罪嫌疑人的恨之入骨以及失去家人后的痛彻心扉,虽经过巨大的努力,最后却没有取得一个预期的结果,这会让我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与愧疚感,如前几年&b&震惊全国的广东东莞的小米案&/b&。&/p&&p&有时候刑事辩护律师很幸运,他们恰好能碰到一个案子,能洗刷别人的罪行,还他们以清白。但大部分时候他们没有那么幸运,他们的客户,他们的当事人正是别人口中“罪大恶极”的那帮人。&/p&&p&&b&在这些时候,作为律师我们有没有负罪感?有没有感到良心受到谴责?有没有一种助纣为虐的感觉?&/b&&/p&&p&&b&坦率地说,会有。&/b&&/p&&p&说个我五六年前承办的案子吧。&/p&&p&&br&&/p&&img src=&/v2-d0ed74c0f4c450bd3af9_b.pn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1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v2-d0ed74c0f4c450bd3af9_r.png&&&p&&br&&/p&&h2&&b&一、接受委托&/b&&/h2&&p&&br&&/p&&p&这是我从事律师职业以来最纠结的一个案子。做律师时间不短了,辩护过的刑事案件,大大小小也有数百起,见过的当事人形形色色,我已经能够做到波澜不惊,游刃有余。但是,这起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却让我心绪不宁,思维混乱,矛盾重重,无处下手。&/p&&p&&br&&/p&&p&案情并不复杂:&b&一位男子报警称,在某居民楼内有人被杀。警察到现场后,看到这名报警男子浑身是血,手里拿着一把水果刀。里屋的床上,一名女子躺在血泊中,已经死亡。经检验,死者全身有多处刀伤,其中,右颈总动脉全层破裂,右肝叶被捅刺,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警方立即控制这名男子,以涉嫌故意伤害致死将其刑拘。&/b&&/p&&p&&br&&/p&&p&这起案件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b&该名男子的身份是一位法律工作者&/b&,而且,在他的左胸部和脸部有多处刀伤。案发的时间为2月15日,是情人节的第二天早上。&/p&&p&&br&&/p&&p&犯罪嫌疑人王某的弟弟经人介绍找到我,希望我能够接受代理。基于王某的特殊身份和案件的挑战性,我非常爽快地接受了委托,并立即前往看守所会见王某。&/p&&p&&br&&/p&&p&根据王某的讲述:死者小英与他相识多年,是他回老家出差时在按摩店认识的。按摩结束之后,他给小英留了一张名片,从此两人便开始交往,多次发生性关系。后来小英一直缠着他,要和他结婚,他不同意,因为他已经有了女朋友。案发前两天,小英特意从老家来北京找他,住在他租住的房间里。他已经为小英买好了回家的火车票,并清理了小英在他住处的物品。案发当天早上,他被胸口的一阵刺痛惊醒,发现小英拿着刀在扎他。他立即跳下床逃出卧室,到厨房拿了一把水果刀,再次进入卧室的时候他发现小英已经趴在床上。他走过去用水果刀扎了一下小英的左后腰一下,小英没有任何反应。于是他报警,直到警察出现。&/p&&p&&br&&/p&&p&王某反复强调,在前一天晚上,小英煮了牛奶强迫他一定要喝下。他怀疑小英在牛奶里面下了安眠药,所以他才会睡得那么沉。小英就是要杀死他的,他是受害人。&/p&&p&&br&&/p&&p&看守所的会见时间有限制,我们来不及深入交流就已经到了会见结束的时间。陪同我一起会见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资深女律师。&b&会见结束后,老律师笑着对我说,易律师,你回家可以去找一部美国电影看,名叫《致命诱惑》,也许会有所启发。&/b&&/p&&p&&br&&/p&&p&在听王某讲述案情的时候,我想起曾经看过的韩国电影《快乐到死》。讲的是:一位被戴了绿帽子的老公杀死出轨的妻子,又成功地嫁祸于妻子的情人。回家之后,我特意找到《致命诱惑》。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律师有了外遇,情人要求和他结婚,他又不想破坏自己的家庭。情人不断地骚扰他,威胁他的家庭,还冲进他家里意图杀害他。最终,这位律师把情人给杀死了。&/p&&p&&br&&/p&&p&虚构的电影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剧情有些相似,但结果却是天壤之别。《快乐到死》中,那位老公因为手段巧妙,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致命诱惑》中,那位律师因为属于自卫性质,所以没有受到指控。而我的这位当事人,却因涉嫌故意伤害致死,被关在看守所里,等候法律的审判。&/p&&p&&br&&/p&&p&&b&虽然我对王某的陈述有很多的疑问,但是我又觉得不能轻易做出判断。&/b&毕竟他是一位有着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他应该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行为。&b&即使真的是他做的,他应该有充足的理由,留下足够的证据空间。对此,我觉得不必担心。一切还是要看证据。&/b&&/p&&p&&br&&/p&&h2&&b&二、阅卷&/b&&/h2&&p&&br&&/p&&p&程序进入到检察院阶段,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案件的全部证据材料。但是,看完卷宗后,我的心一下跌到了谷底。&/p&&p&&br&&/p&&p&关于王某与小英的关系,根据王某的供述,他们通过按摩认识后,小英就来到北京工作,和他住在一起。小英为他怀孕两次,有一次还是双胞胎。但是由于小英有较为严重的肾病,医生说不能生产,否则性命难保。所以,两次都是在怀孕六七个月的时候流产。王某想和小英分手,但是小英一直不肯答应,总是缠着他,包括到他工作的单位去闹。一年前,两人发生争吵,王某将小英打伤,被派出所治安拘留十五天。&/p&&p&&br&&/p&&p&案发前两天,小英来到王某的住处,两人发生多次争吵。王某给小英买好了回家的车票,并将小英遗留在他住处的物品通过邮局邮寄回家,还给小英银行卡上打了5000元。情人节那天晚上,应小英的要求,王某还为她买了一支玫瑰花。回家之后,王某为小英烧水洗澡、搓背,然后两人回房间休息。临睡前,小英为王某煮了牛奶。&/p&&p&&br&&/p&&p&关于第二天早上发生的事情,王某在公安局的讲述有两个不同的版本。&/p&&p&&br&&/p&&p&&b&版本一:迷迷糊糊睡觉中,王某感觉胸部刺痛。睁眼一看,小英正拿着刀扎王某的胸部。他立即将刀夺过来,扎了小英左肋一刀。然后报警。这种版本是王某早期的几次口供。&/b&&/p&&p&&br&&/p&&p&&b&版本二:痛醒后他跳下床,进入厨房拿了一把水果刀,重新回到卧室,小英已经趴在床上,他扎了小英左后腰一刀,然后报警。这是第一次会见时王某向我们讲述的版本,而且此后他对案发过程都是这样讲述。&/b&&/p&&p&&br&&/p&&p&从始至终,王某都强调只扎了小英一刀。但是,小英身上至少有五六处刀伤,其中两处致命伤,另外几处的伤口也很深。警方从现场提取了两把刀,一把是刃长为十多公分的水果刀,一把是刃长五六公分的折叠刀(削铅笔的小刀)。根据法医的说法:王某脸上的刀伤,可以由折叠刀形成;小英身上的伤口和王某胸口的刀伤,可以由水果刀形成。&/p&&p&&br&&/p&&p&然而,如果王某第二个版本的陈述是真实的,小英并没有接触王某从厨房拿出来的水果刀,那么,王某胸口和小英身上的水果刀刀伤,绝对不可能由小英造成。&/p&&p&&br&&/p&&p&这就意味着:&b&无论如何,王某说了假话!而且经不起推敲!&/b&&/p&&p&&br&&/p&&p&一次次地翻阅案卷,我对小英的遭遇充满了同情。&/p&&p&&br&&/p&&p&&b&小英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遗弃,被人收养后很早就出来做按摩女郎。结识王某后,以为人生从此有了依靠。王某比她大十多岁,她仍然来到北京与王某同居,并为他怀孕两次。虽然王某并不愿意,她还是执意想把孩子生下来。由于肾病的原因,她不能生育,被迫流产。当她得知王某另有新欢,与王某发生争吵,被王某打伤。她回到老家治病,为了和王某一起过情人节,特意来北京,没想到失去了生命。&/b&&/p&&p&&br&&/p&&p&看着案卷中血腥的现场照片和小英身体上的多处刀口,我百感交集。这是一个身世悲惨的女人,命运对她如此刻薄!&b&被遗弃,做按摩女,患肾病,流产,不能生育,被抛弃,惨死。我该如何为王某辩解,才能让自己的良心不受谴责?&/b&&/p&&p&&br&&/p&&h2&&b&三、会见王某&/b&&/h2&&p&&br&&/p&&p&阅卷之后,有一段时间我没有亲自去会见王某,而是让我的助手去会见。&b&我不想见他。做律师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这么反感过自己的当事人。&/b&&/p&&p&&br&&/p&&p&作为专门的刑事辩护律师,虽然我的当事人大多是贪官污吏、江洋大盗、流氓地痞、黑道枭雄,但是我总能找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之处,从而在感情上接纳他们,理直气壮地为他们辩解。比如&b&贪官,他们对自己的家人一般都有着很深的感情,对社会的弊端往往一针见血;至于流氓地痞和江洋大盗,他们虽然无恶不作,胆大包天,但是很讲义气,敢作敢当。有些人贪生怕死,却也是真情流露。有些人自作聪明,一味狡辩,虽然荒唐可笑,倒也不能苛求。在会见他们的时候,每当我说起自己的辩护思路,他们都是认真倾听,和我坦诚交流;当我说起亲人对他们的关心和期待,他们大多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或者虽然面无表情,却看得出内心的波澜。&/b&&/p&&p&&br&&/p&&p&而这个案件中的王某,令我无语和愤怒。&/p&&p&&br&&/p&&p&&b&在我们多次的会见中,他一次都没有问起过自己的亲人,包括他六十多岁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他和家里人的关系并非不好,案发前他的母亲还来北京住过一段时间。当事人从不向律师打听家里的情况,这种情况我还是第一次遇到。&/b&&/p&&p&&br&&/p&&p&王某是一名法律工作者,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经验。他很固执地要求我按照他的思路辩护。他执意认为他是无罪的,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认为自己才是受害人。&/p&&p&&br&&/p&&p&我问他:什么是正当防卫?你已经离开了房间,脱离了危险的环境,你又重新回到房间,小英趴在床上一动不动,你还走过去拿刀扎她左后腰,这难道也是正当防卫?&/p&&p&&br&&/p&&p&他说:是的,你可以回去认真研究一下刑法理论,好像陈兴良有这样的观点。当时危险仍然存在,我为了避免自己遭到进一步的伤害,所以先下手扎她,也属于正当防卫。&/p&&p&&br&&/p&&p&我说:如果你坚持自己最开始的供述,你是夺过小英手里的刀扎过去的,我们还可以考虑从正当防卫角度为你做无罪辩护。但是,你现在的说法却是你离开房间后去拿刀再进入房间,而且对方已经一动不动,你还去扎人家。正当防卫,你让我怎么说得出口啊?&/p&&p&&br&&/p&&p&他说:你回去再认真研究一下,好好研究。这个构成正当防卫。&/p&&p&&br&&/p&&p&我哭笑不得,只有语气坚定地一口回绝:关于正当防卫,还是你自己去研究吧。&/p&&p&&br&&/p&&p&我又问他:你离开卧室到你重新进入卧室,时间大概有多长?&/p&&p&&br&&/p&&p&他不耐烦地说:这个我不记得了。不过检察官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不记得。检察官说,那就是十秒八秒?我说差不多吧。&/p&&p&&br&&/p&&p&我问:这个时间记在笔录里面了吗?&/p&&p&&br&&/p&&p&他说:可能吧,我没看笔录就签字了。&/p&&p&&br&&/p&&p&我顿时愤怒了:你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你居然不看笔录就签字?你难道不知道这个时间长度对你很重要?你说你没有杀人,说小英是自杀。可你中间只离开了十秒八秒,你再回来的时候她已经一动不动了,她身上有好几处刀口,你觉得这么短的时间,可能吗?&/p&&p&&br&&/p&&p&王某仍然是一脸的不屑:这个并不重要,我也不知道她身上的伤是怎么形成的,反正不是我做的。检察院、法院爱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吧。&/p&&p&&br&&/p&&p&&b&我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如果是个法盲,我不至于生气。而我对面的这个人,是一名法律工作者,是一名从业十多年的法律工作者!虽然我知道,一个人被关进高墙之内,无论本身多么精明能干,都变成婴儿一样无助和无知,但是,他是一名法律人,对于法律,理应比一般当事人更清楚。可是他的表现,连法盲都不如啊。&/b&&/p&&p&&br&&/p&&p&我问他:小英家属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关于赔偿这一块,有什么考虑?&/p&&p&&br&&/p&&p&他气愤地说:他们还好意思要我赔钱?我才是受害人,是他女儿要杀我!我不要他们赔钱,已经是我很大度了!他们要我赔钱,我在法庭上要臭骂他们不要脸!&/p&&p&&br&&/p&&p&我目瞪口呆,强忍怒火,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是一个法律人,无论他们提出赔偿在你看来是否合理,这也是他们的权利。我希望你在法庭上保持冷静,注意你的形象,不要影响到法庭对你的印象!&/p&&p&&br&&/p&&p&他扭过脸,不置可否。&/p&&p&&br&&/p&&p&&b&我很纠结。根据已有的证据,我内心确信,小英身上的刀伤是王某造成,他虽矢口否认但又漏洞百出,而且还要求我必须做无罪辩护。我想过退出辩护,但是基于种种原因,我必须坚持到底,把辩护工作完成。我想过独立辩护,不管王某如何做无罪辩解,我做我的罪轻辩护。但我又担心,在法庭之上王某会对我提出抗议,拒绝我继续辩护,影响庭审的顺利进行。&/b&&/p&&p&&br&&/p&&p&&b&从我的个人情感来说,我更愿意作为公诉人或者受害人代理人,出庭控诉王某的罪行。但是没得选择,现在我是辩护人的角色,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为他开脱。我的良知和我的职责在打架,对于一个执业多年、办理数百起案件的刑事辩护律师,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一般而言,只有新入行的律师才会出现这种矛盾心态。难道,我还不够成熟老练?&/b&&/p&&h2&四、突破&/h2&&p&&br&&/p&&p&我决定暂时抛开个人情感,重新阅卷,看看能否有所收获。&/p&&p&&br&&/p&&p&回归理性之后,我还是从案卷里面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一直认为,只要律师认真、细心,任何一个刑事案件都能找到突破口。因为我们的警察同志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而这些错误,就是我们辩护的角度。&/p&&p&&br&&/p&&p&我的助手连律师协助我辩护。阅卷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些不合常理的地方。比如:&b&王某住的是群租房,命案发生的时候,隔壁房间还有两位合租者。他们在证言中说,听到王某和小英争吵,女子的声音很高,但是没有听到其他的异常响动。&/b&&/p&&p&&br&&/p&&p&群租房的隔音效果都很差。按正常情况,如果是王某对小英行凶,小英应当会发出呼救声或者惨叫,还会有打斗的声音。小英并非一刀毙命,是失血性休克死亡,完全有时间求救。但是,隔壁房间的人没有听到呼救,这一点比较奇怪。&/p&&p&&br&&/p&&p&仅仅是没有呼救,当然不足以否定王某的故意伤害行为。我们将《物证检验报告》制作了一张表格,从中我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b&警方从小英身上、王某身上和现场提取了多处血迹化验,化验结果却显示:小英身上没有王某的血,王某身上也没有小英的血。&/b&&/p&&p&&br&&/p&&p&这怎么可能呢?小英身上有五六处较深的刀伤,分布在胸部、颈部、左后腰、右后腰、背部,水果刀的刀刃并不长,如果王某近距离刺扎小英,必然会沾上小英的血。尤其是颈部的那一刀,切断了颈部总动脉,鲜血必然喷溅而出,但是王某手上和身上居然没有小英的血!&/p&&p&&br&&/p&&p&而且,小英的身上也没有王某的血。警察见到王某的时候,他浑身是血,居然没有沾到小英身上?&/p&&p&&br&&/p&&p&当事双方身上都没有对方的血迹,说明什么问题?只有一种可能性:&b&在伤害过程中,双方没有发生身体接触。如果没有身体接触,可不可以意味着,小英的伤害不是由王某造成的呢?&/b&&/p&&p&&br&&/p&&p&不仅如此。从现场提取的五处血迹来看,有一处血迹(北墙墙面)未检出,床周边其他方位的三处(西侧地面、南侧简易衣柜上、西南侧地面)血迹都是王某的,只有床单上的枕头附近血迹是小英的。&/p&&p&&br&&/p&&p&这说明什么?小英的血迹非常集中,只出现在她趴着的部位周边。如果小英受到伤害时有挣扎、反抗,身体会有大幅度的动作,血迹也会分布在各处,而不仅仅是身边的床单上。再次强调:小英右颈部的总动脉是割断的,只要她稍作挣扎,鲜血必然喷溅在墙壁和地面上。但是,没有!&/p&&p&&br&&/p&&p&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小英真的是自杀吗?&/p&&p&&br&&/p&&p&我一直觉得,人不可能采取自虐的方式自杀,本案中小英多处刀伤,怎么可能是自己造成的呢?但是在这个案子办理过程中,新闻里出现了“十一刀自杀”的案例,引起社会舆论强烈关注。专家说,“十一刀自杀”不奇怪,国外还有一百多刀自杀的案例。&/p&&p&&br&&/p&&p&之前我不相信小英是自杀的,“专家”的说法我也只是一笑置之。但是,现场的血迹让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p&&br&&/p&&p&现场血迹当然是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观点提出,但我觉得还是有些单薄。我还需要找一些疑点,来证明我的猜想。&/p&&p&&br&&/p&&p&我久久地凝视着凶案现场的照片。小英趴在床上,周围一摊血迹。&/p&&p&&br&&/p&&p&我注意到,案卷里面有几处矛盾的地方,比如:根据报警后到场施救的120医生的说法,她看到小英“趴在床上,双手叠交于胸前”,但是现场照片中,小英的手却是伸出来的。根据《现场勘验笔录》,折叠刀在头部右侧的床单上提取,但是根据《破案报告》的描述,折叠刀是在小英身体下面找到的。&/p&&p&&br&&/p&&p&问题出来了。&b&如果小英是趴着的,那么行凶过程是怎样的?根据尸检结果,小英的伤口大多在正面。如果伤口是王某造成的,王某必然与小英面对面实施伤害行为。正常情况下,小英遇到刺扎后,应当是顺着作用力的方向,仰面倒下。当然,也不排除迎着作用力方向倒下的可能性。但是这样一来,小英必然倒在王某身上,而王某身上却没有小英的血!&/b&&/p&&p&&br&&/p&&p&小英的姿势和血迹的分布互相印证,再次说明,小英与王某没有身体接触!对于这个发现,我既兴奋,又觉得不可思议。&/p&&p&&br&&/p&&p&怎么解释小英“双手叠交于胸前”呢?我反复演示这个动作,突然觉得这很像是宗教的某种仪式。基督教?我立即给一位信基督教的香港朋友打电话,向她请教。但是她回答说,基督教里面并没有这种祷告方式,倒是有点像什么神秘宗教的行为。是佛教的双手合十?&/p&&p&&br&&/p&&p&我突然想起跟我合作的连律师是回民,于是问她:伊斯兰教是不是有这种动作?连律师说:伊斯兰教确实有这种祷告的方式,而且小英是山东人,山东有不少回民。但是,小英前一天晚上的晚餐是炖排骨,回民不可能会吃这个的。&/p&&p&&br&&/p&&p&我不甘心,会见的时候问王某:你跟小英相处这么多年,她是否信什么宗教?王某说:应该没有什么宗教信仰。&/p&&p&&br&&/p&&p&似乎无法解释小英这个动作的含义。“祈祷”缺乏说服力。是不是小英因为感觉到很痛,这个动作是为了减轻痛楚呢?&/p&&p&&br&&/p&&p&我突然注意到在她身体下面找到的折叠刀,顿时豁然开朗。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排斥小英是自杀,所以我没有往这个方面去想。如果当时小英双手握着折叠刀,正在扎自己的身体,在她倒下去的时候,“双手叠交于胸前”,折叠刀被压在身体下面,就可以解释得通了。&/p&&p&&br&&/p&&p&我们还发现,案卷材料对作案工具的描述存在很大的差异。&/p&&p&&br&&/p&&p&在《现场勘验笔录》中,对现场提取的水果刀的描述是“刃长23公分,柄长11.5公分”,精确到了小数点以后,可见用尺子当场做了测量。&b&王某在第一次供述中也说“刀刃长20公分左右”,两者能够互相印证。但是,后来数据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是王某供述还是《辨认笔录》,刀刃的长度都变成了“10多公分”。从图片上看,刀刃长度为11公分左右。如何解释这个问题?&/b&&/p&&p&&br&&/p&&p&王某讲述刀把是“木质”的,但是110警员却说刀把是“塑料”的。王某和110警员的一致说:王某在开门后,在警察的喝令下,将手中的刀扔在门厅的过道上,但是《现场勘验笔录》记载,是在防盗门外提取的作案工具。&/p&&p&&br&&/p&&p&尤其是,水果刀和折叠刀上都没有提取到指纹!我最初认为是王某将指纹擦拭掉了,但是110警员的证词说明,王某开门的时候手里还拿着刀,喝令其扔下刀后,王某随即被控制,不可能有时间去销毁作案工具上的指纹。&/p&&p&&br&&/p&&p&作案工具出现这么多疑点,只存在两种可能性:侦查人员工作不严谨,或者是现场还有另外一把刀存在。前者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从对王某有利的角度来说,我当然主张是后者。&/p&&p&&br&&/p&&p&够了,足够了。&b&呼救声、血迹、姿势、作案工具,这四个方面的疑点能够说明很多问题。如果是在美国的法庭上,陪审团一定会做出无罪的认定。但是,这是在中国,我的观点当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对“无罪”不抱任何希望。&/b&&/p&&p&&br&&/p&&h2&&b&五、庭审&/b&&/h2&&p&&br&&/p&&p&为了慎重起见,我特意对这个案子召开了案件讨论会。有律师建议向法庭申请对王某做精神病司法鉴定。开庭前最后一次会见王某,我把这层意思告诉王某,询问他的意见。他气愤地问我:谁说我有精神病啊?不做!这个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p&&p&&br&&/p&&p&我提示他,在法庭上不要说太多话,主要让我们来辩护。王某说:“我要说,该我说的,不能让你来说。”我只好随他去了。&/p&&p&&br&&/p&&p&我问他:你离开卧室的时候是光着脚的,为什么又回到卧室去啊?你是怎么想的啊?&/p&&p&&br&&/p&&p&我期待他的回答是:为了穿鞋子,但是小英手里有刀,所以到厨房去拿刀,目的是为了自卫。&/p&&p&&br&&/p&&p&然而他的回答是:当时什么都没想。出了卧室直接去厨房拿刀,拿了刀进卧室,看见她躺在床上,我就过去扎了她一刀。&/p&&p&&br&&/p&&p&我说:那你这么做是什么目的呢?&/p&&p&&br&&/p&&p&他的回答是:没有什么目的。这就是我客观行为的自然流露。&/p&&p&&br&&/p&&p&好吧,那就这样吧。&/p&&p&&br&&/p&&p&&b&会见结束的时候,我毫不客气地对王某说:如果你杀了人,你进监狱一点也不冤。如果你没杀人,却被判刑进监狱,你也只能怪你自己!是你的言行把自己送进监狱的!&/b&&/p&&p&&br&&/p&&p&开庭前几天,公诉人和法官询问我们的辩护意见,我让助手实事求是地转告他们:王某要求我们做无罪辩护。&/p&&p&&br&&/p&&p&开庭的前一天晚上,我萌发了一个想法。为了更好地说明案发现场的情况,阐明我的辩护观点,是不是可以带一个布娃娃出庭,演示小英死亡时的姿势和刺扎经过呢?我在家里没有找到合适的布娃娃,给朋友们打电话,他们也没有。临时去买也来不及了,只有放弃。我让助理去超市买了一把折叠刀。本来还想买一把水果刀的,但是考虑到可能无法通过法院安检,只有作罢。&/p&&p&&br&&/p&&p&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在我们的刑事辩护中,能不能将三维动画、现场演示等带进法庭,更形象、直观地展示我们的辩护观点?这个案子如果能在法庭上进行动画和现场演示,效果会更好,我的观点也更容易被接受。&/p&&p&看过美剧《金牌律师》的朋友,应该可以理解我的想法。在“游泳池谋杀案”、“戒毒中心坠楼案”中,辩护律师就是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向陪审团展示指控的疑点,获得了陪审团的支持。可惜,时间太仓促,我来不及实施我的想法,而且我不确定法官会不会同意我做现场演示。&/p&&p&&br&&/p&&p&庭审的那天,我们早早地来到法庭等候,旁听的还有我的几位同事。公诉人是位女检察官,合议庭由两位女法官、一位女陪审员组成,加上一位女书记员,一位女辩护人连律师,控辩审三方,除我之外是清一色的女性。&b&如果在美国,这可是对被告人非常不利的。因为本案的受害人是女性,庭审参与人的性别结构可能会对被告人不公平。但是,在中国的刑事辩护中,这并不能作为回避的事由。&/b&&/p&&p&&br&&/p&&p&被告人到庭之前,我特意来到公诉人的面前,就案件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沟通。我一向认为,在刑事辩护中公诉人与律师虽然观点对立,但是律师不要对公诉人抱有敌意,而是要积极地沟通,充分地理解公诉人的职责,争取公诉人的好感和尊重。&b&在中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下,律师不一定非要通过勾兑的方式获得案件的最好结果。法庭上与公诉人之间的不依不饶、针锋相对未必是最佳的辩护方案。理解和尊重他人,是赢得他人理解和尊重的前提。&/b&&/p&&p&&br&&/p&&p&庭前的短暂沟通,使得美女公诉人打消了对我的戒备心理。我告诉她,在庭审过程中我会对证据存在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公诉人很友善地表示能够理解。在接下来的庭审中,我和公诉人的交手一直都是在友好的气氛下进行。我发言的时候,她认真倾听,不时做一些记录,然后语气温和地做出回应。她发言的时候,我面带微笑,不时点头给予鼓励。&/p&&p&&br&&/p&&p&王某的表现果然不出我所料。公诉人宣读完《起诉书》后,法官询问他对的意见,他说:我收到《起诉书》之后当场就撕了,现在我手里没有《起诉书》,我要求你们再给我提供一份。法官和公诉人面面相觑,我只有苦笑,把自己手中的《起诉书》递给他。又不是小孩子,再大的冤屈,撕掉《起诉书》就能否定指控吗?既然敢撕掉《起诉书》,那就别再要求法庭给你重新提供一份啊。&/p&&p&&br&&/p&&p&王某拿过《起诉书》,开始了他漫长的无罪辩解。总而言之,他才是受害人,小英是杀人未遂后畏罪自杀。&b&王某说:我今天成为被告,是我的悲哀,也是某些人的悲哀。还好,他没有说是“法律的悲哀”。&/b&&/p&&p&&br&&/p&&p&法官充满耐心地听王某陈述完,然后开始法庭调查。在公诉人询问的过程中,王某几次打断其提问,坚持要把事情按照他的意愿讲述清楚。有很多次,王某伸出手指,对着打断其发言的公诉人和法官指指点点,说:你们到底让不让我把话说完?&/p&&p&&br&&/p&&p&看得出来,今天的法官和公诉人都有着很好的涵养。也许是王某的法律工作者身份,使得法官和公诉人手下留情。换了一般当事人,他们早就粗暴地喝令他闭嘴了。&/p&&p&&br&&/p&&p&在会见王某的时候,我已经一再提醒他,在法庭上的发言要注意自己的法律人身份,注意法官能不能接受,但是他今天在法庭上的表现,令人万分失望,甚至觉得无耻。&/p&&p&&br&&/p&&p&公诉人问王某:你和小英是什么关系?他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关系。公诉人问:你们在一起多次发生性关系,小英为你怀孕和流产两次,你们难道不是同居关系或男女朋友关系?&/p&&p&&br&&/p&&p&&b&王某的回答令人震惊:我是被她强迫发生性关系的!&/b&&/p&&p&&br&&/p&&p&&b&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b&&/p&&p&&br&&/p&&p&在自行辩护的阶段,王某甚至说:“&b&她该死,她死有余辜,她不死,我没有好日子过,只有她死,我才能过上好日子。我之所以没挣到钱,都是被她害的。她死了,我的生活才能重新开始。&/b&”&b&这是人话吗?这是一个法律人说的话吗?这不是在向法庭表明他的杀人动机吗?&/b&&/p&&p&&br&&/p&&p&&b&我几次想顺手抄起东西砸向他,还是强忍住了。公诉人和法官面无表情,我却坐立不安。为这样的人辩护,我有苦难言,羞愧万分。我绞尽脑汁地寻找证据缺陷,是不是在为虎作伥?&/b&&/p&&p&&br&&/p&&p&我只有努力屏蔽来自王某的一切声音,视他为透明,才可以在法庭上坚持下去。&/p&&p&&br&&/p&&p&原打算让连律师做第一轮辩护,我决定还是自己先发表辩护意见。我的辩护词经过反复推敲,既要指出证据存在的不足之处,又要避免“无罪”和“小英系自杀”的文字表述,分寸的拿捏花了我不少心血。&/p&&p&&br&&/p&&p&我说:就本案证据与《起诉书》的指控存在的冲突,与公诉人商榷,供法庭参考。然后从以下四个方面发表我的意见:&/p&&p&&br&&/p&&p&&b&1、当事人双方身上都没有对方的血迹,小英的血迹集中在床头部位,说明双方没有发生肢体接触,还说明小英没有明显的挣扎和反抗。这一点与《起诉书》“故意伤害致死”的指控是冲突的。&/b&&/p&&p&&br&&/p&&p&&b&2、小英死亡时趴在床上,而其受伤部位大多在身体正面,这一点与他杀矛盾。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他人从正面实施侵害,小英应当仰面倒下。如果是面对侵害者倒下,侵害者身上必然沾上小英血迹。同时,小英双手在胸前叠交,说明其死亡时没有进行挣扎和反抗,身体下找到的折叠刀可以说明,小英很可能双手握着折叠刀在自己胸前。(我回避了“自杀”二字)&/b&&/p&&p&&br&&/p&&p&&b&3、房间隔音效果不好,但是隔壁房间的室友只听到吵架声,没有听到呼救和搏斗的声音,这一点,与指控也是矛盾的。&/b&&/p&&p&&br&&/p&&p&&b&4、可能存在重要物证丢失的情形。因为作案工具的长度、提取位置和刀柄材质的描述存在重大差异,而且没能提取到任何指纹。我们要求出示原物。&/b&&/p&&p&&br&&/p&&p&为了说明我的辩护观点,我拿起面前的矿泉水瓶做示范,用折叠刀刺向水瓶,水瓶顺势倒下。然后我又让水瓶迎着折叠刀的方向倒下,水瓶里面的水流在我的手上。虽然还不是很形象,但是也可以印证我的观点。&/p&&p&&br&&/p&&p&公诉人的回应不是很有力。她提出:辩护人的观点大多是推断,而没有证据支持,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作案工具的误差不大,可以忽略不计。&/p&&p&&br&&/p&&p&我只有微笑。&b&“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的举证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人”是基本原则。公诉人出现的这一处硬伤,即使我不指出来,在座的法官也心知肚明。&/b&刀具的长度经过了精确测量,怎么可能存在十多公分的误差呢。&/p&&p&&br&&/p&&p&我知道,这四处疑点是可以解释的。无非是基于两个原因:&/p&&p&&br&&/p&&p&&b&第一,是巧合。世界上就是存在很多无法解释的巧合。现场的血迹可能就是一种巧合。室友没有听到呼救和打斗声,也许是他们恰好没有听到,也许是声音太小而没有听到。&/b&&/p&&p&&br&&/p&&p&&b&第二,是侦查人员的工作失误。侦查的时候应当在现场和王某身上提取更多的血迹进行化验,而且还要考虑血迹被覆盖的问题。刀具长度问题,很可能是侦查人员现场勘验的笔误。&/b&&/p&&p&&br&&/p&&p&但是,无论是巧合,还是工作失误,&b&“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人”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在“程序正义至上”的国家,本案的结果必然是无罪。但是在中国的刑事审判中,更注重的是所谓的“实体正义”。&/b&&/p&&p&&br&&/p&&p&我在辩护词的最后说:“&b&辩护人对本案的辩护意见,并不代表辩护人对被告人人品的认可。谢谢!&/b&”&/p&&p&&br&&/p&&p&&b&我的这句结束语事后引起了很大争议。庭审结束后,旁听的两位同事认为,我这句话太感性,太不成熟,不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说出来的。他们认为我这句话违背了律师的职责。但是,也有一些律师认为,王某在法庭上展示出的人格极其卑劣,辩护人对王某的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不是一回事,我的发言没有任何问题。&/b&&/p&&p&&br&&/p&&p&我的想法是:&b&我已经忍无可忍了,如果不说出这句话,我会很难受。作为辩护人,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证据上的疑点展示给法庭。我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律师需要理性和冷静,但“理性”不是灭绝人性、“冷静”不是冷酷无情。当自己的当事人在法庭上说出那样无耻的话(被迫发生性关系、死有余辜),作为他的辩护律师,我必须表明我的立场,和他划清界限,对他的言论表示唾弃。如果我的做法违背了律师职业道德,那么,这个职业道德是有问题的。&/b&&/p&&p&&br&&/p&&p&&b&如果王某不是一名法律人,我还不至于那么愤怒。他在法庭上的言论,不仅仅羞辱了自己,也羞辱了全体法律人。我必须要有所表示。&/b&&/p&&p&&br&&/p&&p&原以为根据案件情况,根据王某拒不认罪、拒不赔偿的态度和法庭上的种种表现,公诉人会建议法庭从重量刑。没想到,公诉人的建议是:有期徒刑十到十五年。我们原本以为是死缓,起码也是无期徒刑呢。公诉人给出的建议居然是起点刑!&b&在中国当前的司法体制下,这已经是我们能够得到的最好结果了。&/b&&/p&&p&&br&&/p&&p&所以,当法官征求我对公诉人量刑建议的意见时,我发自内心地说:我代表自己,对公诉人的量刑建议表示感谢。&/p&&p&&br&&/p&&p&我这句话同样引起了争议。我的同事说:你应当要求对王某做出无罪判决。也有同事说:你应当要求法官在十年以下量刑。&/p&&p&&br&&/p&&p&&b&我不明白,律师在法庭上说真话,有那么难吗?我明知道无罪判决不可能实现,而且我做的也不是无罪辩护(也不是有罪辩护),我一直在尽量回避“无罪”二字,当然不会在量刑阶段提出无罪判决的要求。至于“十年以下量刑”,更没有法律依据。王某没有任何减轻处罚的情节,我要求法庭在十年以下量刑,反而会让人质疑我的专业水准。&/b&&/p&&p&&br&&/p&&p&庭审结束,我向公诉人微笑示意。然后收拾桌上的材料,离开法庭,再也没有看我的当事人一眼。&/p&&p&&br&&/p&&p&一审判决之后,我没有再参与这起案件的辩护,后来听说被告人提起了上诉,但最终二审维持了原判。&/p&&p&&br&&/p&&p&&br&&/p&&img src=&/v2-0ac4cc6c7c44f0_b.pn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v2-0ac4cc6c7c44f0_r.png&&&p&&br&&/p&&p&尽管该案已经过去了五年之久,但很多次我回想我当时的做法,却始终得不出一个圆满的回答。我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我是否有愧于心?是否太过感性?是否太过在意旁人的眼光?&/p&&p&&br&&/p&&p&有人宽慰我说&b&,在所有的案件里,责任感是看不见的枷锁;在大部分的案件里,辩护是律师的工作;在一些案子里,负罪感是日日夜夜的折磨;在每一个案子里,追求正义是每个律师永远的执着,作为律师,你当时或许错了,但作为人,你没有错。&/b&&/p&&p&&b&若有所思。&/b&&/p&&p&以上。 &/p&
谢邀,做律师那么多年来,我见过的当事人不计其数,他们之中有学识渊博的高级知识分子,有精忠报国的军队长官,有尚在象牙塔的大学生,也有历经人事的老江湖。有一些案子的当事人无辜蒙冤,但经过团队的努力,最终取得了较好的辩护效果,如近期我与团队成员…
被台湾称为“暗黑林志玲”、被日本人称为“世界的波多野”的波多野结衣,只是88年生人,比真正的志玲姐姐小14岁。志玲姐姐98年出道的时候,暗黑版小学还没毕业;&br&&img src=&/ec860a3aacdf74ac45d36_b.jpg& data-rawwidth=&1053& data-rawheight=&1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3& data-original=&/ec860a3aacdf74ac45d36_r.jpg&&奥对了,新垣结衣也是88年,还在偶尔演演学生什么的,上面这位演学生估计会被骂。&br&&br&被大家认为是启蒙老师的苍井空,2010年开微博,所有人惊呼苍老师,实际上只是83年生人;宇多田光也是83年,应该没人愿意管她叫老师吧,日本那么多战绩辉煌的歌手也不敢自称老师。&br&&img src=&/2c2fd13334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白之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