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能买到治疗外阴炎的中药治疗乙肝 回坤汤啊

回坤汤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竹林寺女科有“精于医理,名驰吴越,素有丸锭秘方,师采上药虞修,其饮片法制详审,服者无不神效”之美誉。回坤汤是根据竹林寺千年秘方而制,其集当归、苦参、百部、苍术、蛇床子、龙胆草、泽泻、土茯苓等多味名贵中药材于一体,炮制讲究,疗效显著。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外阴炎治疗_宝宝树
育儿问题搜这里
tianzhijiaozi
还没有宝宝
外阴炎治疗
众妈妈们好,你们有没有用过治疗外阴炎的中药回坤汤啊?效果怎样啊
展开问题描述
复古妈妈咪
宝宝1岁5个月
这位姐妹你好,你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奥!我有用过这中药呢,感觉效果挺好的,现在还正在用呢
宝宝8岁9个月
没有啊,一般用照射效果比较好
宝宝6岁7个月
没有用过,有病最好去,因为没个病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亲不要盲目的用药!
好内容记得分享哟十天内免登录
>>外阴炎能用回坤汤吗?对怀孕有影响吗
外阴炎能用回坤汤吗?对怀孕有影响吗
小男生 当时年龄:
外阴炎能用回坤汤吗?对怀孕有影响吗
阴道炎的话,你可以到药房买一些冲洗的药物,或者用盐水浸泡冲洗,阴道炎还是比较不错医治的,并且不影响怀宝宝的,可以放心准备怀孕哟
不会影响怀宝宝的,可是小宝出生时好像会感染的,最好早点医治
这个不严重的话是不影响的
如果严重还是有影响的最好治疗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相关问答
加入宝宝同龄圈,与宝妈宝爸交流孕育话题
没有合适您的话题?加入同龄圈与千万妈妈交流吧!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妈妈关注的知识
宝妈们看的最多的问题
孕育周刊(每一周适合您的孕育知识)
0-1岁是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每周都有不同的变化和需求。新手父母只有学习和掌握 该阶段的养育知识,才能更好的陪伴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
问答难题榜,是高手就来挑战!
网友帮助了他人
用合作号登录:
5分钟测评,了解宝宝的测全面的发展情况
已有400万摇篮妈妈为宝宝做过测评
宝宝生日: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598;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653;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674;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外阴炎能用回坤汤吗?对怀孕有影响吗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微信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论坛中医药传统配方及民间有效验方
中医药传统配方及民间有效验方
中医药为我国传统国粹之一,其博大精深,历数千载而不衰。
“修合无人见,存德有天知”,学医者需习其德、修其身,正其行,先入道而后求道,则里通外融。行医者无德则自损其身
在中医理论中,治病如治国,讲究的是平衡、协调、固本。用药如用兵,兵无常势,药无常理,攻防有度、补泻有节,全靠辩证施药,随机加减。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宏扬中医药,并能方便大众,我作为一名中医药爱好者,从小对传统中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现将经多年搜集的中医药传统配方和来自民间老中医的有效验方、中医辩证论治等,逐步分批地搜集、上传,不定期地补充和增加各科目的配方,供各位中医药爱好者共同参考和探讨。其中包括:儿科,妇科,内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牙科,食疗保健,毒物咬伤及各种疑难杂症,其中有某些药名为本地土名或别称,因本人学识尚浅,如有不足或错谬之处敬请各位师友指正。
&&&&&&&&&&&&&&
治损伤性腰腿痛:
方一:大罗伞1两、山苍树根1两、半枫荷1两、三桠苦根1两、龙须藤5钱、杜仲藤5钱,每日1剂,水煎服。
方二:威灵仙3钱、九层塔3钱、大叶风沙藤4钱、杜仲藤2钱、大血藤5钱、千斤拨5钱,每日1剂,水煎冲酒,分3次服。
方三:大罗伞、桃叶、酢浆草、横经席(鲜),各适量,捣烂,加面粉少许,局部外敷。
方四:三桠苦根1两、鹅不食草2两、生姜适量,捣烂炒热,加酒适量,外敷患处。
方一:横经席3钱、阴香3钱、山苍树根5钱、过江龙5钱、山鸡血藤1两、半枫荷1两、杜仲藤5钱,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二:龙须藤5钱、杜仲藤5钱、五指毛桃5钱、半枫荷5钱、牛大力5钱、九层塔3钱、威灵仙3钱,每日1剂,水煎冲酒,分2次服。
方三:大罗伞3两、酢浆草2两、透骨消2两、豺皮樟2两、两面针1两、三桠苦根1两,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每日服2次,每次1丸。
方四:半枫荷5两、小罗伞1斤、山苍树根5两、两面针5两、千斤拨2两、过江龙5两、三桠苦3两、鸡骨香2两、一朵云5两、三加皮5两、九里香3两、杜仲藤6两、小驳骨2两、细叶双眼龙3两、山鸡血藤1两、茶油、黄丹各适量,熬成膏药,贴于患处,每贴用5—7天。
治伤腰:续断、大黄、破故纸、没药、红花、赤芍、归尾、虎骨各2钱,鲮鲤甲、刘寄奴、自然铜(火煅醋汁)各1钱,丝瓜络半枚,以水酒各半合煎温服。
一些治肺结核验方
治肺结核:
方一:不出林,配冰糖煎服,某患者右上肺结核瘤,曾用抗痨药无效,1年后发生咯血,用本方7剂,2月后胸部照片右上肺结核瘤已吸收成为条索状阴影,8个月后复查,结核瘤全部吸收。
方二:黄龙退壳(根)、小蓟、茅根、侧柏煎服,治1例劳伤咳血,1剂见效,3剂止血,某患者经常咳嗽,咯血,不能劳动,经胸部拍片证实为肺结核,用本方配使君子,约2个月证明消失,并能参加劳动,但未作胸部照片复查。
方三:千斤拨1两、穿破石1两、石仙桃5钱、十大功劳5钱、藤黄莲5钱、铁包金5钱、独脚金1钱、甘草1钱,水煎服。
方四:野三七5分,研粉,分两次开水冲服。
方五:不出林10株,炖冰糖服。
方六:榄核莲5钱、十大功劳5钱、牛大力1两,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15—30天为1疗程。(本方适合肺结核轻症)
方七:穿破石1两、铁包金2两、百部3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本方适合肺结核轻症)
方八:石蚕2钱、白鹤灵芝3钱、旱莲草6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本方适合咳血或痰中带血)
方九:治肺痨久咳夹血:先以鲜猪肺全只,用清水落金煮之,肺气管应垂出锅外,至水沸时管中即有白沫吐出,任其流汁至净,取出洗净,切为细块,加甘杏仁3两、银杏3两、百合3两、胡桃肉7粒,合猪肺蒸服。
方十:治虚痨咳嗽:用大藕一段,去一头,节灌蜜全满,仍以藕合封,煮至极熟,饭前食用。
看痘法:凡三脏之属,皆见于面,察其部位,可知吉凶。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额上属心,颏下属肾,鼻为脾土,目为肝窍,鼻孔肺之窍,口为脾之窍,耳为肾之窍,舌为心之苗,若痘未出之前,得面中诸部位明润者吉,燥暗者凶。又山根为命宫,年寿为疾厄宫,此二宫红黄光润者吉,青黑昏暗者凶。
看痘吉症:一看口唇舌尖,红活无燥白色者吉;一看根窝红活圆润,地白分明者吉;一看心窝额上稀少者吉;一看痘顶出来,不焦不紫者吉;一看颜色无黑陷,痘顶内暗而黄如苍蜡色,外润如油面黄者吉。
看痘凶症:痘未出而声哑,嗾嗾者不治,已出五日内如此者不治;痘未出而先抓破泄气者不治;痘无论已出未出,而神昏气促踊乱不宁者不治;痘无论已出未出,腹痛泻脓血者不治;痘未出而肌肉紫黑,如被杖者不治;眼内黑珠起浮油浑睛者不治;眼中神光不明,色轻绿转赤者不治;闭目昏睡,舌尖囊缩者不治;头温足冷,闷乱饮水者不治;泄泻不止,药食不停不化,直下肛门如竹筒者不治;胃热发黄,身如橘色,不利者不治;痘初出青海焦黑者不治;痘密如蚕种,全不起发者不治;痘疮痒塌,寒战不止者不治。
解各类中毒
一:治中蛊毒:令病人吐唾液入水,唾液沉入水即为中蛊,浮者非,方用:
方一:巴豆(去心皮熬)10枚、淡豆豉(熬)半斤,百草霜2钱,捣筛为散,清旦以酒送服5分,行蛊者当自至门,勿应,去到家,即知其姓名。
方二:雄黄、朱砂、藜芦、马目毒公、皂荚(去皮子炙)、莽草(炙)、巴豆(去皮心熬)各2分,共捣筛,蜜丸如豆大,服3丸,先泻清水,后下蛊虫等,如常感烦闷者,可用鸭羹补之。
方三:治中水蛊:碎干丝瓜入巴豆14粒同炒,独用瓜炒陈仓米而去之,研丸如豆大,每服百丸。
二:治磷、六六六粉、砒霜、雷公藤中毒:
方一:蛇莓(鲜用,去果实)1两、生绿豆1两,冷开水浸泡,绞汁服。
三:治木薯、野山薯中毒:
方一:解毒蕨、槟榔钻、茜草,水煎服,治误食野山薯中毒200余例,通常服药后2小时症状减轻,轻者1—2天痊愈,重者3—5天痊愈。
方二:雷公根1两、红糖2两,水煎服。
方三:葫芦茶1—2两,水煎服。
方四:萝卜叶适量,水煎服。
方五:生杉木芯适量,水煎服。
方六:治中砒毒:初中毒时,可用生甘草3两煮浓汁,加羊血半碗,和匀饮下令吐,如不吐则为毒已入腹,此时五脏欲裂,腹必大痛,即用生大黄2两、生甘草5钱、白矾1两、当归3两,水煎汁,饮下数碗,立时大泻,即生。
方七:治中砒毒:杀白鸭取血灌下。(终身忌食鸭)
四:治断肠草中毒:
方一:犁头草、空心菜根,共捣烂,加淘米水浸泡,取其汁服,治误食断肠草中毒,服药3小时后症状解除。
五:治毒蕈中毒:
方一:香菇1两,水煎服。
方二:半边莲、绿豆、空心菜根,各适量,捣烂冲水服。
方三:银花1两、甘草5钱,水煎服。
方四:取地浆水3—4碗,灌之即解。
方五:用人尿汁1斤灌之即解。
六:治生南星、生半夏中毒:
方一:生姜汁适量,内服。
七:治黄杜鹃中毒:
方一:生枝子2—3两,水煎服。
八:治中水银毒:
方一:以草木灰煎浓汁饮服,即解。
方二:饮水银欲死者,用真川椒数斤炒热,铺席下,令患者脱衣盖被睡过一夜,水银从毛孔内钻入花椒内。
九:治中木鳖毒:凡中木鳖毒者,必身发抖战。
方一:肉桂煎汁内服,立愈。
方二:香油1钱和白沙糖1两,灌服。
十:治中轻粉毒:轻粉性燥烈,如误用或过用,则其毒窜入经络,或口齿肿烂,或筋骨疼痛挛缩,久而溃烂,经年累月,甚至终身不愈,致成残废。
方一:土茯苓1两,苡米、银花、防风、木通、白鲜皮各1钱,木瓜1钱半、皂荚子4分,如气虚者加顶上党参1钱,血虚者加当归7分,水煎服,日服3次,服至十日后渐次痊愈。(忌鱼腥发食,戒房事半年)
方二:金银花、山慈姑、紫草各1两,乳香、没药各5钱,上药以盐水6碗,陈酒5碗,煎取6碗,空腹温服取汗避风。
十一:治中金毒:凡吞金将死者,急取鸡矢半斤,水淋得1斤饮之,日3服,或吞水银2两,即裹金出,少者1两亦足。
十二:治中雄黄毒:饮防已汁即解。
十三:治中盐卤毒:生豆腐浆冷服2—3碗即解,或以黄豆捣碎,冲冷水去渣服。
十四:治中蟹毒:以紫苏煎水2—3碗内服。
十五:治中硫磺毒:
方一:生羊血1—2碗内服。(愈后戒食羊肉)
方二:真乌梅肉(焙干)1两,白砂糖5钱,水煎服。
十六:治误食桐油中毒:
方一:嚼服干柿饼。
方二:莲蓬煎水饮服2—3碗。
十七:治中毒七孔流血:刺猬皮(煅存性)为末,每服3钱,粮酒送服。
治各类癌病
一:治肝癌:
瘀热郁结型:肝区肿块,疼痛拒按,黄疸,舌质红,边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活血祛瘀,疏肝行气。
方药:当归3钱、泽泻1两、三棱4钱、川楝子5钱、土鳖虫4钱、马勃3钱、龙胆草1两、冬瓜仁1两、露蜂房3钱、蜈蚣30条、橘核5钱、茅莓3钱、茵陈2两、走马胎1两,加水12碗,煎至2碗,每日1剂,分4次服。
肝盛脾虚型:黄疸,腹胀,食欲不振,大便灰白而溏,舌边有瘀斑,白苔或黄苔,脉弦。
方药:党参3钱、黄芪3钱、丹参3钱、郁金3钱、凌霄花3钱、桃仁3钱、八月扎3钱、香附3钱、灸鳖甲4钱,水煎,冲服全蝎散(全蝎、蜈蚣、水蛭、蜣螂、壁虎、五灵芝各等份,研末)。
方一:半枝莲、高丽参、灸鳖甲、生地、郁金、凌霄花、泽泻、白花蛇舌草、红铁树叶、红枣,水煎服,治1例肝癌患者,71岁,消瘦,下肢浮肿,肝区刺痛,纳食不多,用本方后,症状逐渐减轻,1年后体重增加,脸色红润,食量甚佳,情况良好。
体质尚好,症状不太严重者,用攻补兼施的方法,以攻为主,药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鳖甲、八月扎、丹参、薏苡仁、茯苓、陈皮、当归。
体质较差,用攻补兼施的方法,以补为主,药用:党参、黄芪、茯苓、橘红、半夏、八月扎、三棱、莪术、鳖甲、半枝莲。
随症加减:肝区疼痛加川楝子、延胡索;腹胀加大腹皮、厚朴、枳壳;腹水加大腹皮、猪苓、车前子;黄疸加茵陈、山栀子、郁金、车前子;消化道出血加仙鹤草、地榆炭、败酱草炭。
方三:青黛4钱、牛黄4钱、玉枢丹2钱、野菊花2两,上药研末,每次内服1钱、每日3次。
二:治食道癌:
痰气交阻型:吞咽困难,胸满隐痛,口干,大便困难,舌质红,脉弦细。
治法:开郁润燥
方药:启膈散(汤):沙参3钱、丹参3钱、茯苓1钱、川贝母1钱5分、郁金5分、砂仁壳4分、荷叶蒂2个、杵头糠5分。
瘀血内结型:胸痛,进食片刻即吐,甚则饮水难下,大便秘结如羊粪,消瘦,皮肤枯燥,舌红少津,脉细涩。
治法:滋阴养血,散结行瘀。
方药:通幽汤:(地黄5钱、当归4钱、桃仁3钱、红花2钱)为主方,重者可加三七、没药、丹参、赤芍、五灵芝、蜣螂之类以祛瘀通络,海藻、昆布、贝母、瓜蒌以软坚化痰,如服药困难,可先服玉枢丹。
脾胃气虚型:饮食不下,面色恍白,形寒气短,吐清水,浮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健脾。
方药:补气运脾汤加减:党参4钱、黄芪4钱、白术3钱、茯苓3钱、代赭石6钱、旋复花2钱、陈皮1钱5分、砂仁1钱5分、半夏曲3钱、生姜3钱、大枣4枚,水煎多次分服。
方一:葵树子1两,加等量瘦肉,每日1剂,水煎服。
方二:黄药子10两、白酒(60—65度)3斤,将药浸于酒内,封瓶口,入锅文火蒸2小时后,待药瓶稍冷浸入冷水中7天7夜,过滤后即得黄药子酒,每日内服50—100毫升。(此方对消化系统的癌症均有一定疗效)
方三:黄药子2两、七叶一枝花2两、山豆根4两、败酱草4两、白鲜皮4两、夏枯草4两,上药研粉,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每日服4—6丸。(也可用于胃肠、肺部癌肿)
方四:甲丸:白砒20克、三七100克、山药粉200克,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3次,每次3丸。乙丸:蟾蜍粉(癞蛤蟆去内脏,焙干研末即成)1斤、硇砂半斤、硼砂半斤、枯矾1两、玄参1两、黑豆1两5钱,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3次,每次10丸。用甲、乙两丸合用治疗300余例食道癌、贲门癌患者,随访230例,大部分有效。
方五:板蓝根1两、猫眼草(泽漆)1两、牛黄(人工也可)2钱、硇砂1钱、威灵仙2两、制南星3钱,上药制成浸膏干粉,每次内服5分,每日4次。效果:临床观察300例,近期治愈11%,好转17.7%,稳定60%,恶化11.3%。
方六:紫硇砂,放入瓷器内淬成细末(忌金属),加水煮沸,过滤取汁,加醋(1斤汁加1斤醋),先用旺火,后用文火,煎干成灰黄色结晶粉末,每次服2—5分(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8分),每日3次。效果:治疗食道癌22例,治愈3例,明显好转8例,好转7例。
方六:全蝎1两、麝香2分、乌梅1两、蜈蚣1两、冰片2钱,上药研末,每1钱,噙化,用于吞咽困难者。
三:治胃癌:
方一:孩儿参、姜半夏、石斛、丹参、郁金、赤芍,各3钱,失笑散2钱,灸穿山甲、夏枯草、木馒头(桑科植物薜荔的果实)各4钱,陈皮1钱5分、广木香2钱、生牡蛎1两,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服攻坚丸:马前子1.0、活蜗牛0.5、蜈蚣1.5、乳香0.1、带子蜂房0.5、全蝎0.3,按以上比例配制,马前子用开水泡24小时后,换清水连续浸泡7—10天,再去皮晒干,用麻油炒黄研末;将蜈蚣、全蝎、蜂房炒至微黄研末;将蜗牛捣烂,晒干研末;乳香研末;诸药混匀后,用米糊泛丸,每钱等于20粒,1日服2次,每次10粒。
方二:藤梨(猕猴桃)根4两、水杨梅根3两、蛇葡萄根、白茅根、凤尾草、半边莲各5钱,水煎服,每日1剂,忌酸、辣、生冷、鱼腥等。
方三:龙葵1两6钱、白英1两6钱、蛇莓8钱、石见穿8钱、半枝莲8钱,水煎服,每日1剂。
四:治直肠癌:
方一:儿茶1钱8分、乳香、没药各1钱5分、冰片2钱5分、蛇床子7分、轻粉1钱、蟾酥2分、硼砂、三仙丹、雄黄各2钱、血竭1钱5分、白矾9两,制法:将上药各研为细末,先将白矾用开水溶化,最后加蛇床子、蟾酥、血竭制成直径约2厘米大小的药片。用法:每次1片放癌组织处,隔2—3天换1次,此方对宫颈、阴道、直肠等癌有一定效果。
方二:白花蛇舌草1两、白英1两、龙葵1两、红藤5钱、蒲公英5钱、槐角5钱、半枝莲1两、忍冬藤1两、地榆5钱、败酱草1两。便血加槐花炭、侧柏炭;里急后重、下腹痛加木香、黄莲、赤芍;大便不通加瓜蒌仁、皂角子、大黄;腹痛加乌药、厚朴。水煎服。
方三:白花蛇舌草1两、党参3钱、八月扎5钱、红藤1两、败酱草1两、炮穿山甲5钱、丹参1两、白英1两、木馒头1两、生牡蛎1两、乌蔹莓1两、瓜蒌仁(打碎)1两、生枳实4钱、地榆炭4钱,水煎服。
方四:取菝葜的块状根茎洗净切片,晾干,将干品1—1.5斤浸入6—7斤水中1小时,连同浸液文火煎3小时,去渣,加猪肉1—2两,再煎1小时,得浓汁煎液2小碗(约500毫升),于1天内多次饮服。
五:治鼻咽癌:
肝郁痰瘀型:多见一侧颈部肿块日渐增大,硬实不痛,根深粘连难移,可逐渐出现同侧头痛,耳鸣,鼻涕带血丝,精神抑郁,胃纳一般,舌质常有瘀点,苔白或稍厚腻,脉弦滑。
治法:舒肝散瘀,化痰软坚。
方药:柴胡鳖甲煎:柴胡2钱、鳖甲5钱、白术、枳实、当归、桃仁、白芍各3钱、土鳖虫10只、全蝎5分、首乌4钱、地龙、甘草各2钱。邪盛可佐以攻法,于上方中酌加大黄3钱、芒硝2钱、三棱3钱、莪术2钱、蜈蚣3条、白花蛇舌草1两等(每次选用2—3味);体虚可佐以补法,于上方加黄芪1两、并服归脾丸4钱;头痛剧烈可加延胡索2钱、制川乌2钱。
肺肾阴虚型:身体消瘦,面色黧黑,疲倦气短,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尿黄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石橄榄2两、麦冬4钱、天冬4钱、生地黄6钱、石斛4钱、五味子2钱、沙参4钱,水煎服。气短加孩儿参5钱;尿短黄加白花蛇舌草5钱;低热或潮热加地骨皮、糯稻根各5钱;失眠加远志2钱、酸枣仁3钱。
方一:石上柏1—2两(鲜3—4两),加瘦猪肉1—2两,清水6—8碗,煎至1碗,分1—2次服,每日1剂,15—20天为1疗程。
方二:钴60照射配服中草药:
1:紫草根1两,水煎服,每日1剂。
2:浙贝母3钱、野菊花3钱、党参4钱、白芍5钱、藁本4钱、连翘3钱、木通4钱、黄苓4钱,水煎服,每日1剂。
3:金银花1两、、连翘2钱、天花粉2钱、当归5钱、蒲公英4钱、赤芍2钱、乳香5钱、黄苓2钱、桃仁5钱、野菊花3钱、大黄5钱、知母1钱、薄荷2钱,水煎服,每日1剂。
效果:共治21例,显效16例、好转5例,显效者肿块及症状消失,能恢复工作。
六:治肺癌:
方一:白花蛇舌草、茅根、铺地锦、薏苡仁、夏枯草各1两、橘红、橘核各3钱、七叶一枝花5钱、生地黄、玄参各4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咳嗽重加枇杷叶5钱,桑叶、紫菀各5钱—1两,浙贝母3钱;咯血加白芷5钱、阿胶3—5钱、大小蓟炭、藕节炭各1两;气虚加黄芪、沙参各1—2两;痰多加胆南星3钱、海浮石5钱—1两;发热加生石膏1—3两、山药5钱、地骨皮、青蒿各5钱—1两;胸水加赤小豆1—3两、石苇、芦根、茯苓各1两、葶苈子2—4钱、大枣7个。
方二:紫草根2两、牛黄3钱、七叶一枝花2两、前胡1两。
用法:将紫草根、七叶一枝花、前胡制成浸膏,干燥研粉,加入牛黄和匀,每次服5分、每日3次。
效果:临床观察4例,近期治愈1例,好转1例,平稳2例。
方三:半枝莲、白英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南北沙参各4钱、天冬、麦冬、干蟾皮、壁虎各3钱、百部、八月扎各4钱,夏枯草、葶苈子各5钱、鱼腥草、山海螺、金银花、白英、白花蛇舌草、生牡蛎、苦参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
效果:共治27例,显效2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
七:治乳腺癌:
方一:玉枢丹4钱、王不留行、猫眼草、金银花各1两、冰片2分。
用法:王不留行、猫眼草、金银花制成浸膏,加玉枢丹、冰片研末和匀,每次内服5分—1钱,每日4次。
效果:治5例,近期治愈2例,好转2例,平稳1例。
1:鲜天冬1两,剥皮,加适量黄酒,隔水蒸煮约半小时,药与酒共服,每日3次。
2:鲜天冬1两,剥皮生吃,适量黄酒送服,每日3次。
3:鲜天冬3两,压榨取汁,适量黄酒送服,每日1次。
效果:用以上三法治疗15例(其中少数为纤维瘤),均收到一定效果。
八:治子宫颈癌:
肝郁气滞型:情志抑郁,心烦口干,胸胁疼痛,胀闷不适,小腹痛,失眠多梦,月经前期白带多,舌边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常有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
治法:舒肝解郁
方药:当归、白芍、白术、柴胡、茯苓、茵陈、泽泻、蒲公英。
瘀毒型:口干苦,小腹疼痛,腰骶胀,阴道分泌物多,色如米泔或混黄或粉污,气臭,舌质暗红,苔厚微黄,脉滑数,宫颈局部坏死及严重感染。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去瘀
方药:蒲公英、茵陈、黄柏、土茯苓、丹参、赤芍、白花蛇舌草。
肝肾阴虚型:腰背酸困,头晕耳鸣,睡眠不好,梦多,手足心热,口干便秘,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或弦数,常有高血压。
治法:滋肾养肝,活血败毒
方药:山药、山萸肉、夏枯草、黄柏、生牡蛎、丹皮、泽泻。
脾肾阳虚型:精神疲乏,四肢困倦,腰背酸困,胸闷,白带多,大便溏,舌体胖、色淡,苔薄白,脉细弱,体质弱,贫血。
治法:温肾健脾去湿
方药:附子、白术、肉桂、吴茱萸、党参、茯苓、薏苡仁。
加减:海螵蛸、茜草、海澡、黄芪、三七、大黄、紫草、金银花、贯众、七叶一枝花、穿山甲、三棱、莪术、龙胆草。
局部用药:
1号:败毒去腐:乌梅炭、鸦胆子、生马前子、生附子、轻粉、雄黄、砒石、硇砂、麝香。
2号:敛疮生肌:血竭、炉甘石、白芨、煅石膏、象皮、枯矾、青黛。
3号:清热解毒:黄连、黄柏、黄苓、紫草、硼砂、枯矾、冰片。
4号:软坚攻节:(主要用于结节型患者)血竭、儿茶、铜绿、穿山甲、蜈蚣、炉甘石、麝香、黄柏。
5号:功用同4号,且有生肌作用:鳖甲、血竭、儿茶、蜈蚣、白芷、紫草、黄柏。
效果:曾用以上方法治24例有效,其中15例经病理检查癌细胞消失。
方一:山豆根、脐带、贯众、黄柏各1两、白花蛇舌草2两。
用法:上药制成浸膏,干燥后研末,每次服1钱,每日3次。
效果:共治26例,好转13例,近期治愈5例。
1:内服清热解毒、去瘀止血、养阴助阳药物。
2:外用鲜半夏、鲜胆南星捣烂后在病灶局部外敷。病灶表面经常在治疗后3—7天内出现白膜,继而白膜脱落,如此反复交替出现,病灶逐步缩小以至消失,显出宫颈原形,局部呈炎症性改变,最后鳞状上皮完全修复,宫颈光滑。
1:口服宫颈癌汤:昆布、海藻、香附、白术、茯苓各1钱5分,白芍3钱,柴胡5—8分,当归2钱、全蝎1钱、蜈蚣2条,水煎服,每周2—3剂,并可随症加减。
2:外用药粉:轻粉1钱、冰片1分、麝香5厘、蜈蚣2条、黄柏5钱,或加雄黄5钱,上药共研为末,分多次外敷局部,上药时以大棉球蘸药粉送入穹窿部,紧贴宫颈,开始每日上药一次,经期暂停,以后根据病情减少次数,直到活检转阴性。
本方对宫颈糜烂也有效。
1:口服愈黄丹:水蛭、虻虫、制乳没、黄连各6两、蜂房、全蝎、黄柏各9两、丹皮12两、龙胆草15两,研粉,用金银花3两煎汤,水泛为丸,如梧子大,雄黄3钱为衣,忌高温烘烤。每次服5分,每日服2次。
2:外用宫颈散:乳香3钱5分、没药3钱、儿茶3钱6分、冰片3钱5分、雄黄4钱4分、硼砂3钱5分、硇砂3钱5分、血竭2钱5分、麝香4分、白矾9两5钱、樟丹1两5钱5分、钟乳石4钱4分、蛇床子1钱4分,共研末,涂宫颈,每周2次。
一:眼科:
治急性结膜炎:
方一:羊蹄草(鲜用)2两,洗净捣烂榨汁过滤消毒滴眼,每日2—3次。
方二:古山龙藤2两、山栀子1两,加水1公斤,煎成半公斤,过滤去渣,一天三次洗眼。
方三:羊蹄草、崩大碗、旱莲草,各1钱,叶下珠2钱,上药捣烂加鸡蛋清适量,调均,睡前敷患眼。(亦可用于角膜溃疡、麦粒肿)
方四:谷精草5钱、星宿菜3钱、蒲公英5钱,水煎,分2次服。
方五:桑叶3钱、野菊花4钱、金银花藤1两、草决明5钱、木贼1两,水煎,分2次服。
方六:狗肝菜、九里明、十大功劳,水煎服,治结膜炎8例,均在1周内愈。
治膜翳(初期):
方一:钩藤3两,水煎服。
方二:茴茴蒜适量,捣烂,先将铜钱孔置患侧内关穴处,再敷药,每次敷24小时,十天一次。
治夜盲症:
方一:伸筋草1—2钱,炒成炭,蒸猪肝食。
方二:决明子1—3钱,煎水,蒸猪肝食。
三黄汤:黄莲、黄柏、黄芩,各等量,微炒后水煎服。(治眼泪倾出、怕光、眼泡肿)
治目泪多:鲫鱼胆7枚、人乳1杯,和匀饭上蒸熟,取汁滴目,泪自收。
治各类目赤:
方一:治赤眼痛或目长白点:薄荷、紫苏、石膏,各适量,煎水服并取汁洗眼。
方二:治火眼赤烂:艾叶烧烟,以碗覆之,俟烟尽,由碗上将煤烟刮下,温水调化,洗眼即效(加入黄连更佳)。
方三:治火眼红痛:五月者取老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入芒硝至满,悬阴处,待硝透出,刮下,点眼极佳。
方四:治赤目:目赤之病状,不最易治,且难退而易发。赤丝乱脉者,或痛或不痛,或有泪或无泪,或羞明或不羞明。治疗方法:目中赤脉如火,溜热蒸人者,宜用川黄连8两、片脑1钱、上药以黄连去芦,刮去黑皮,洗净剁碎,以水3大碗,贮于铜锅,或瓷器内煎,文武内熬大半碗,滤去渣,以渣复煎,滤净澄清,入薄瓷器,盛放汤瓶口上,重汤蒸炖成膏,熬溶,再滤净,俟数日出火毒,临时加片脑1钱,可酌量加之,以少许点眼大眦内。若血灌神瞳,宜用:生地黄、赤芍药、甘草各5钱,川芎、防风、荆芥、当归各1两,上药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食后,荆芥薄荷汤嚼下。若眼赤肿闭合者,宜用:土砂3分、石膏1分、片脑少许,上为末,新汲水入,蜜调敷眼眦头尾及太阳穴。若为风弦赤眼者,宜用:铜青(豆大)、防风(寸许)、杏仁(不去皮)2粒,上为切细,入碗中,新汲水浸,汤锅上炖,令极热洗之,如痛加当归数片。
方五:治肝热目赤:黄连、秦皮各3两,上以水3斤,煎取1斤半,去渣,分2服,饭后温服,每服隔3—4小时。
方六:治风热目赤:车前、川连各1两,研末,饭后温酒送服1钱,每日2次。
方七:治肝虚目赤:以青羊肝薄切浸水吞之,甚效。
方八:治睡起目赤:生地黄汁,浸糯米2斤晒干,三浸三晒,以米煮粥,日食一碗,数日即愈。
方九:治目赤痒痛:黄连2钱、明矾1钱,加人乳浸蒸,点眼角。
方十:治目赤眦痛:龙胆草熬膏点之即效。
方十一:治赤丝乱目:青鱼肝汁和蜜,敷目眦。
方十二:治赤目失眠:玄青石(火煅)、石决明各1两,蕤仁、黄连各2两,羊肝7只,上药用竹刀切晒为末,以粟米饭和丸桐子大,临时茶服20丸,甚者1月见效。
治各类目痛:
二:耳科:
治中耳炎:
方一:茅莓根皮、一点红、各适量,加酒少许捣烂,取汁滴耳内,主治急性中耳炎。
方二:虎耳草或肾蕨,捣烂取汁,滴耳内,每日1—2次。
方三:安石榴花适量,加酒捣烂,取汁滴耳内。
方四:野田七、冰片,研末调冷开水滤汁,滴耳内。
治化脓性中耳炎:
方一:猪胆1个(取汁)、榄核莲叶粉1钱、黄莲粉1钱、枯矾粉2钱,调匀干燥,取适量吹入患耳,每日1次。
方二:陈皮4克、煅明矾10克,共研为细末吹耳。
方三:煅明矾8克,装入新鲜猪胆内风干,研为细末吹耳。
治外因耳伤:
方一:治壁虎尾入耳:壁虎尾入耳,如不急治,则其尾入脑部,有性命之忧,方用:鸡冠血滴入,其尾自出。
方二:治蚂蚁入耳:
1:以穿山甲烧研,水调灌入即出。
2:取猫尿滴入耳,其虫自出(取猫尿之法,以生姜或大蒜入猫鼻即出)。
方三:治臭虫入耳:用蚕甲炙热薰耳,其虫得薰气即出,再服菊花汤2—3日,以解火气之热。
方四:治耳朵挖伤:耳被挖伤,用冰片、胭脂烧灰,牡蛎煅粉,共为末,以骨簪点香油,蘸药末入耳内,即愈。
三:鼻科:
治慢性、过敏性鼻炎:
方一:苍耳子5钱、薄荷2钱、路路通5钱,每日1剂,水煎服。
方二:鹅不食草细粉30克、甘油70克,混合均匀涂鼻腔。
方三:鹅不食草15克、三桠苦5克,共研为细末,加冰片0.5克、凡士林80克,混合后涂鼻。
方一:侧柏叶4钱、白茅根1两、旱莲草5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二:栀子4钱、淡竹叶3钱、侧柏叶3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治鼻咽癌、食道癌:
方一:葵树子1两,加等量瘦肉,每日1剂,水煎服。
四:喉科:
治急性扁桃体炎:
方一:无患子根1两、岗梅根1两、火炭母5钱、山大颜4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二:金银花5钱、金果榄5钱、岗梅1两、崩大碗4钱、山薄荷1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三:土牛膝5钱、金银花3钱、山芝麻5钱、岗梅5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四:榄核莲5钱、木蝴蝶2钱、金银花3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五:小罗伞根5钱、金果榄3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治慢性扁桃体炎:
方一:岗梅根1斤、甘草8两,共研为细粉,加薄荷少许,淀粉适量,共研成粉,压成0.5克片剂,每次含2片,每日4次。
方二:扭肚藤5钱、地胆头5钱、崩大碗5钱、一枝黄花5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治急性咽喉炎:
方一:了哥王根3钱、两面针根3钱、三桠苦叶5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二:无患子根1两、银不换5钱、两面针根3钱、土牛膝3钱、甘草2钱、薄荷1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三:金果榄3钱,每日1剂,水煎内服或含漱。
方四:百解藤、金果榄、金银花、射干、元参、甘草,煎水含服,治急性咽喉炎3例,1—2剂愈。
方五:喉毒药、大半边莲,水煎服,治愈喉毒4例,某患者呼吸困难,面色发绀,不能言语,服本方2剂,症状解除,单用喉毒药含服,治愈咽喉炎20例,1—3天症状消失。
方六:冬青叶4片,嚼服,1剂症状消失而趋痊愈。
治慢性咽喉炎:
方一:木蝴蝶1钱、麦门冬3钱、野菊花3钱、金银花3钱,煎水500毫升,当茶饮。
方二:一枝黄花5钱、天门冬3钱、土牛膝5钱、卤地菊5钱、岗梅5钱,煎水当茶饮。
方一:倒扣草1两、生地1两、玄参8钱、麦冬6钱、川贝4钱、白芍4钱、甘草2钱、薄荷2钱5分,水煎服。
方一:倒扣草1两、生地1两、石膏5钱、枝子4钱、马兜铃4钱、胆草4钱、白芍4钱、黄柏4钱、瓜蒌壳4钱、板蓝根4钱、甘草2钱,水煎服。
方一:倒扣草6钱、桑叶4钱、葛根1两、薄荷8钱、川贝4钱、甘草2钱、木通8钱、竹叶8钱、银花4钱、瓜蒌壳4钱,水煎服。
方二:开口箭2份、米醋4份、冷开水4份,浸泡两天,去渣过滤,制成20%溶液,成人每日2—4毫升,分3—4次服,儿童酌情迭减。
方三:0.5%开口箭醋酸溶液,1—2岁每日服1毫升,2—5岁每日服2毫升,6—10岁每日服3毫升,连服5天,预防白喉,预防期可保持6个月。
五:治口腔溃疡
方一:猪笼草3两,煎水含漱。
方二:草龙5钱、岗梅5钱、三桠苦5钱,煎水含漱。
方三:羊蹄草,晒干研末,撒布溃疡处,每日1—2次。
方四:栀子5钱、茅根1两、淡竹叶3钱、叶下珠1两,每日1剂,水煎服。
方五:喉毒药根1两、橄榄肉2钱,水煎服或煎水含漱。(本方迹可治口腔炎)
方六:女贞叶4—8片,洗净,嚼碎含服或捣烂冲开水服。(本方迹可治口腔炎)
方七:一点红,晒干研末,撒布溃疡面,每日1—2次。(本方迹可治口腔炎)
六:治骨鲠
方一:酢浆草1两,捣烂加适量开水取汁缓缓吞咽。
方二:威灵仙、红蓖麻根,各1两,水醋各半煎煮,缓缓吞咽,单用威灵仙迹可。
方三:单根木叶(鲜用)1两,水煎,缓缓吞咽。
七:治淋巴腺结核:
方一:猫爪草1—3两,水煎服,另用猫爪草、丁茄根、夏枯草,各适量,捣烂,加酒糟外敷。
方二:猫爪草3两,1剂煎2次,冲黄酒3两于饭后1次服之,连服2剂为1疗程,1周后再服第二疗程,另用本品1两,熬膏敷患处。(注:禁忌葱、蒜及一切刺激性食物,首剂服药必须出透汗水至病灶处为止)
方三:猫爪草1—3两,水煎服(7—8剂),并用本品根配玉簪花捣烂外敷3—5剂,如淋巴腺结核溃破者,须加本品粉剂外用,本方治愈2例。
方四:鸡屎藤适量,捣烂外敷。
八:治颏下痰核成串:
方一:有立春后的芸苔(油菜)芽,在石臼内捣烂,敷患处,一天一次,约20天自愈,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九:治瘰疬:
方一:川贝母3钱、穿山甲(炮)3钱、海藻3钱、花粉3钱、昆布3钱,水煎服。(忌食甘草)
十:治眉毛不生:
方一:芥菜子9克、生半夏3克,研末,用生姜汁调匀擦之,数次即生。
十一:治眉毛脱落:
方一:蔓荆子120克炒后研末,用醋调匀涂之。
方二:黑芝麻花,阴干,再以黑芝麻油浸半月,取油涂之即眉毛不脱。
消化系统类(脾、胃、大小肠等)
一:治胃溃疡、慢性胃炎:
方一:小钻、野桂皮、箭杆风、陈皮、饿蚂蝗、良姜,煎服,治溃疡病3例,胃大部分切除后1例,胃粘膜脱出症1例,服药2—3剂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食欲增加。
方二:水田七、胡椒根(或胡椒)、淀粉、乌贼骨、地榆、石菖蒲,内服,治溃疡病60例,痊愈48例,好转12例。
方三:水田七6两、两面针1两、陈皮1两、吴萸5两、野桂皮5两、炮姜炭1两,研粉制片,每片0.5克,每次2片,每日3次,主治溃疡病。
方四:饿蚂蝗1两、椿芽子2钱、水田七3钱、香附子3钱、决明子3钱,水煎分2次服,主治溃疡病及慢性胃炎。
方五:野桂皮3钱、香附子2钱、良姜3钱、箭杆风5钱、大钻5钱,水煎服,主治溃疡病及慢性胃炎,并发出血者加侧柏炭5钱。
二:治慢性胃炎:
方一:单根木5钱、香附3钱、金不换3钱、曼陀罗花5分、假蒟3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二:复方胃痛散:良姜2钱、山蒟根2钱、两面针1钱、十八症1钱、海螵蛸4钱,共研为末,每次服5分,每日3次,饭后服。
方一:两面针、十大功劳、水田七各5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二:三桠苦3钱、火炭母5钱、九里香3钱、两面针3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一般胃痛:
方一:鸡蛋壳5钱、救必应3钱、黑老虎3钱、白芨3钱、石菖蒲1钱,共研细粉,每次服1钱,每日2次,饭后服。
胃酸缺乏:
方一:石斛或石仙桃4钱、牡荆3钱、麦冬3钱、糯米根3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胃酸偏高:
方一:黄连1两、阴香皮1两,研粉,每次服5分,每日3次。
三: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方一:救必应胃散:救必应2两、海螵蛸4两、黑老虎2两、鸡骨香1两、两面针1两,共研为细粉,作小颗粒,每服5分,每日3次。
方二:毛蒟散:毛蒟,研为细粉,每次3分,每日3次。
方三:溃疡定痛散:两面针根1两、鸡骨香2两、九里香1两、海螵蛸4两、甘草2两,共研为细粉,每服1钱,每日3次。
方四:金香散:牛大力2两5钱、黑老虎2两、两面针根2两、陈皮5钱、海螵蛸1两5钱、香附1两5钱,共研为细粉,每服5分—1钱,每日3次。
方五:复方金不换散:金不换4两、五指毛桃3两、甘草2两、陈皮1两,共研为细粉,每服1钱,每日3次。
方六:复方水田七散:水田七4两、两面针根2两、十八症2两、炮姜1两、陈皮1两,共研为细粉,每服3—5分,每日3次。
方七:紫珠散:紫珠叶,研为细粉,每服5分至1钱,每日3次。或紫珠叶1两,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主要用于止血)
方八:止血散:侧柏叶3两、仙鹤草3两、白芨3两、血余炭1两,共研为细粉,每次1钱,每日3次。(用于止血)
四:治胃寒痛:
方一:飞龙掌血、小钻,水煎服,治寒性胃痛4例,用药后约半小时止痛。
方二:毛蒌、柠檬根、柚寄生,水煎服,治胃寒痛,止痛效果良好,某患者上腹疼痛多年,食欲不振,面黄浮肿,舌苔白,脉浮细,服本方后2小时疼痛消失,次日舌苔退,继用2剂,第三天能参加轻度劳动。
方三:香白芷、香附、柠檬根,煎水服,治胃寒痛13例,通常1剂疼痛减轻,3剂疼痛消失。
五:治胃热痛:护心胆(用根薯),嚼服,每次1—2钱,曾治200余例,服后不久疼痛好转,2—3小时疼痛消失。
六:治胃痛:
方一:草决明、香附、姜黄,水煎服,治胃痛有良好疗效,某患者胃痛已2年,用本方30余剂,2个月内愈,历1年未见复发。
方二:菜豆树(果煅成炭)、草决明、香附子、毛蒌,水煎服,治胃痛5例,通常1—2剂见效,其中1例并发胃出血,服2剂,血止痛解。
七:治消化道出血:
方一:莲藕节1两、木耳3钱、冰糖5钱,煎水待冷用野三七粉1钱冲服。
方二:菜树豆根5钱、仙鹤草5钱、大蓟3钱、蒲黄炭3钱、侧柏炭3钱、地榆炭3钱,煎水冷服。
方三:卷柏5钱、旱莲草5钱、仙鹤草5钱,煎水冷服。
方四:香椿根皮5钱、炒卷柏3钱、地榆炭2钱,煎水冷服。
八:治斑痧腹绞痛:山芝麻根皮,嚼服,治2例,20分钟疼痛消失。
九:治绞肠痧:槟榔钻、菜豆树根、香附子,水煎服,某患者晚饭后突然腹部绞痛,辗转不安,用本方后当晚腹痛解除。
十:治便秘:
方一:刺苋(鲜用)3—5两,水煎服。
方二:落葵(藤菜),作菜吃。
方三:肾蕨1两,水煎服。
方四:三桠苦6钱,每日1剂,水煎冲红糖服。
方五:虎杖1两,每日1剂,水煎服。
方六:土大黄3钱、石黄皮3钱、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七:通便丸:虎杖(微炒)1斤、松花粉2两、地胆头(炒)4两,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至15粒,每日2次。
方八:草决明1—2两,煎水代茶饮。
十一:治阑尾炎:
方一:白花蛇舌草2两、鬼针草2两、一点红1两,水煎服。
方二:槟榔钻2两、喉毒药1两、虎杖5钱,水煎服。
治急性阑尾炎:
方一:白花蛇舌草5两、羊蹄草2两、两面针根3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二:田基黄3两、白花蛇舌草3两、每日2剂,水煎服。
方三:野菊花1两、榄核莲5钱,水煎,每日2剂,分服。
十二:治急性肠胃炎:
方一:白狗肠、生姜3片,水煎服,治1000余例,1—3剂愈。
方二:车前草10株、辣蓼草5钱、桃金娘1两,水煎服,每日2次,如呕吐加藿香2钱、樟树皮2钱。
方三:樟树二层皮1两,加盐炒黄,腹泻严重者加番石榴叶3钱,水煎服。
方四:山芝麻5钱—1两,水煎服。
方五:鲜红薯藤(1.5寸长)3—5条,捣烂取汁冲开水服。
方六:火炭母5钱、大青叶5钱、鸭跖草5钱、番石榴叶3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七:鬼针草1两、刺苋菜1两、金银花藤5钱、鸡蛋花3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八:风沙藤1两、两面针根5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九:算盘子根5钱、入地龙叶1两、番石榴叶1两,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十:大青叶3钱、番石榴叶3钱、鸭跖草3钱、火炭母3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十一:岗稔叶1两、番石榴叶1两、高良姜2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十二:火炭母、骨炭、番石榴叶各等量,研为细粉,每次服1钱,每日3次。
方十三:岗稔根2两、阴香1两、金银花藤3两、十大功劳根2两,共研为细粉,每次服8分至1钱,每日3次。
十一:治急性菌痢:
方一:人苋1两,水煎服,治急性菌痢和急性肠炎1000余例,2—3天症状消失。
方二:飞扬草1两,水煎服,治急性菌痢54例,愈52例。
方三:凤尾草1—2两,水煎服,治72例急性菌痢,退热较快,粪便镜检平均3.4天恢复正常,用本品配车前草内服,治单纯腹泻20例,1—2剂可愈。
十二:治阿米巴痢疾:
方一:桃树皮1两,葫芦茶5钱,水煎服。(注:桃树皮有毒,要注意掌握剂量)
方二:百部2钱,煎水,2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7—15天。
十三:治疟疾:
方一:山黄皮1钱、地胆草3钱、山蒌5分、生姜2片,煎水,加酒1小杯内服。
方二:黄皮叶3—5钱,水煎服。
方三:土常山(华山矾)1两、青蒿5钱、威灵仙叶5钱,煎水分2次服。
方四:鹅不食草,适量,揉烂成栓,塞一侧鼻孔,于发作前2小时用。
十四:治肠伤寒:卜芥1两,去外皮切片,加糯米1两,共炒黄,煎水,2次分服,连服2—3剂可退热,退热后即停服本方。
十五:治衄血:
方一:山枝子(炒)、侧柏(炒)、茅根,水煎服,治3例,均愈。
方二:硃砂根1两,煨猪肉食。
十六:治尿路结石:
方一:满天星1两、石苇5钱、车前草1两、海金沙藤1两、马蹄金1两、茅根5钱,煎水1000毫升,多次分服。
方二:过塘藕1两、车前草1两、马蹄金1两、虎杖5钱,煎水1000毫升,多次分服。
方三:车前草5钱、金钱草5钱、冬瓜皮5钱、白茅根5钱、干地龙1条,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四:穿破石根5钱、两面针5钱、千斤拨1两、车前草1两,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五:金钱草1两、海金沙藤5钱、滑石5钱、车前草3钱、白茅根5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六:白花蛇舌草2两、羊蹄草2两、海金沙藤1两、车前草1两,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七:穿破石1两、红乌桕根5钱、石苇1两、海金沙藤1两,每日1剂,水煎服。
十七:治尿路感染:
方一:白花蛇舌草2两、金银花藤1两、叶下珠1两、野菊花5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二:金钱草2两、海金沙藤1两、羊蹄草1两、车前草1两,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三:紫茉莉1两、猫须草2两、羊蹄草1两,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四:金丝草1两、葫芦茶1两、白茅根1两、刺黄莲1两、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十八:治小便出血:
方一:刘寄奴适量,煎水当茶饮。
十七:治胆道蛔虫:
方一:槟榔1两、枳壳3钱、使君子5钱、苦楝皮5钱、酸梅3钱、广木香(后下)5钱,水煎服。
方二:两面针5钱、穿破石1两、十大功劳5钱、苦楝皮5钱,水煎服。
十八:治脱肛:
方一:五指毛桃1两、千斤拨1两、土党参5钱、十大功劳1两,每日1剂,水煎服。
方二:红蓖麻叶、白背叶,各适量,煎水薰洗,每日1次。
十九:治小便不通:
方一:田螺肉6个、葱头3个、冰片5分,共捣烂敷肚脐立效。
呼吸系统类(肺、支气管)
一:治肺结核:
方一:不出林,配冰糖煎服,某患者右上肺结核瘤,曾用抗痨药无效,1年后发生咯血,用本方7剂,2月后胸部照片右上肺结核瘤已吸收成为条索状阴影,8个月后复查,结核瘤全部吸收。
方二:黄龙退壳(根)、小蓟、茅根、侧柏煎服,治1例劳伤咳血,1剂见效,3剂止血,某患者经常咳嗽,咯血,不能劳动,经胸部拍片证实为肺结核,用本方配使君子,约2个月证明消失,并能参加劳动,但未作胸部照片复查。
方三:千斤拨1两、穿破石1两、石仙桃5钱、十大功劳5钱、藤黄莲5钱、铁包金5钱、独脚金1钱、甘草1钱,水煎服。
方四:野三七5分,研粉,分两次开水冲服。
方五:不出林10株,炖冰糖服。
方六:榄核莲5钱、十大功劳5钱、牛大力1两,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15—30天为1疗程。(本方适合肺结核轻症)
方七:穿破石1两、铁包金2两、百部3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本方适合肺结核轻症)
方八:石蚕2钱、白鹤灵芝3钱、旱莲草6钱,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本方适合咳血或痰中带血)
方九:治肺痨久咳夹血:先以鲜猪肺全只,用清水落金煮之,肺气管应垂出锅外,至水沸时管中即有白沫吐出,任其流汁至净,取出洗净,切为细块,加甘杏仁3两、银杏3两、百合3两、胡桃肉7粒,合猪肺蒸服。
方十:治虚痨咳嗽:用大藕一段,去一头,节灌蜜全满,仍以藕合封,煮至极熟,饭前食用。
方十一:肺结核:活乌龟一只,用泥包住,用暗火,慢火烧焦去泥,研成龟粉,开水冲服,每天三次,每次一钱,效果良佳,一百日即愈.(忌狗肉酸辣食物)
方十二:肺结核,气管炎:羊肉500克,小麦仁(小麦去皮)60克,生姜9克,熬炖成稀粥,每天早晚各服一次,连服一月痊愈.
二:治咯血:
方一:仙鹤草、茅根、小蓟,治7例呕血患者,1—3剂呕血停止,其中2例仅服1剂即未再呕血。
方二:红牛毡、小蓟、黄龙退壳、鱼腥草、藕节、红牛膝,煎水服,治2例咳血症,1例于1月内愈,1例吐血量及次数均减少一半。
方三:含羞草、三七姜,研末冲酒服,治愈2例劳伤咯血。
方四:卷柏、含羞草、藕节,治呕血、咳血,通常1—3剂即可止血,某患者反复咳血5年余,服本方3剂后,咳血停止。
方五:金锦香、天冬、卷柏、香薷、大蓟、仙茅,煎服,治10多例咯血患者,效果显著,某患者肺结核8年,突然咯血一大碗,胸痛,当即服本方1剂止血,随访2年,未见咯血。
方六:石苇1两、侧柏叶5钱、茜草5钱、大蓟5钱,水煎服。
方七:仙鹤草5钱、含羞草3钱、旱莲草5钱、藕节1两,水煎服。
方八:治咳嗽脓血:鸡卵略敲损,浸童便中3—4日,煮食可愈。
方九:治肺损咯血:香附1钱,研末,米汤送服,每日2次。
方十:治肺痈咯血:薏苡仁3两捣烂,水2大碗,煎取1碗,入酒少许,分2次饮服。
三:治肺脓疡:
方一:黄龙退壳2两、大蓟1两5钱、五指牛奶1两、鱼腥草8钱、茅根5钱、枸杞根3钱,加猪骨煎服。
方二:鱼腥草2—4两、苇茎1两、苡米1两、冬瓜仁2两、桃仁3钱,水煎服。
四:治肺痈咳唾:胸中满而振塞,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者是为肺痈之候,方用:桔梗、贝母各3分,巴豆(去皮心熬研作脂)1分,共捣筛为散,强壮者每次饮服半钱,羸弱人减半,若病在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泻,若淀不止,饮冷水一杯即定。(忌猪肉、芦笋等)
五:治肺痿咳嗽:生天门冬(捣取汁)、陈酒各2斤,饴糖1斤,紫菀1两4钱,合入铜器蒸熟,每次服1钱,每日3次。(忌食鲤鱼)
六:治肺痿喘嗽:防已(研末)2钱,浆水1钱,煎7分细呷。
七:治肺胀上气:患者肺胀气急,咳嗽喘粗,睡眠不得,气似欲绝,方用:紫菀6分、甘草(炙)8分、槟榔7枚、茯苓8分、葶苈子(炒)3两,以水6斤,煎取2斤半,分3服,得泻为度。
八:治肺热兼咳:生地黄汁、生麦门冬各3斤,生姜汁1两,酥、白蜜各2两,先煎地黄、麦门冬、姜汁,纳酥、蜜煎如稀饧,纳贝母末8分、紫菀末4分,搅令调,一服一匙,日二夜一。
九:治肺痿失音:洋参、石斛各3钱,天冬、麦冬各3钱,凤凰衣3钱、地黄8钱、川贝2钱,上药以水3碗煎取1碗服。
十:治五种咳嗽:五咳即上气咳、饮咳、燥咳、寒咳、邪咳,方用:皂荚(炙)、干姜、桂心,各等分研末,蜜和丸桐子大,每服3丸,每日3次。(忌葱)
十一:治新久咳:款冬花、干姜、芫花根各2两,五味子、紫菀各3两,先以水煮3味,取3斤半,去渣入芫花、干姜,加白蜜3斤,合投汤中煮令调,于铜器中微火煎如饴,每次取一汤匙含服,每日3次。(忌蒜、面、腥、腻)
十二:治积年久咳:香豉4分(熬)、杏仁2分(去皮尖),紫菀、桂心各3分,甘草(炙)8分、干姜2分、细辛3分、吴茱萸2分,研末,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4—6丸,每日3次,含嚼咽汁更佳。
十三:治年老久咳:猪板油、糯米糖、蜜各4两,共熬成膏,时常挑服1—2匙,口中含化,三五日即愈。
十四:治咳嗽声哑:诃子皮、五味子、五倍子、黄芩、甘草各等分为末,蜜和丸樱桃大,每服1丸,含化咽下。
十五:治热咳:杏仁5钱、柴胡4钱、紫苏子5钱、橘皮3钱,水煎服。
十六:治寒咳:芫花、干姜各2两,白蜜2斤,先以前两味捣为散,入蜜中搅匀,微火煎令如饴,每服1汤匙,日三夜一,欲痢者多服。
十七:治干咳:熟瓜蒌捣汁,入蜜中加白矾熬膏,含服。
四:治支气管炎:
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一:骨碎补1两、卷柏1两、马鞭草5钱、胡颓子1钱、牛尾菜5钱—1两,水煎服。
方二:鱼腥草1两5钱、百合1两、天冬5钱、麦冬5钱、山枝子根1两、紫苏5钱,水煎服,并治肺热咳嗽。
方三:麦冬3钱、百部3钱、桑根5钱、石仙桃1两、牛耳朵(岩白菜)1两,水煎服。
方四:百部粉、猪胆汁,各等量,压成片剂,每片2分,每日3次,每次服5—6片。
方五:牛尾菜、千斤拨、咳嗽草,煲猪骨服,治劳伤虚咳(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之类)20余例,咳嗽明显好转,如痰中带血丝,加大蓟、藕节为佳。
方六:天冬3钱、鬼针草5钱、百部3钱、山香3钱、枇杷叶3钱、陈皮2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七:蚌花叶5钱、木蝴蝶1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八:百部2钱、木贼2钱、陈皮2钱、白茅根1两、麦门冬2钱、枇杷叶2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九:木蝴蝶1钱、麦门冬3钱、鹅不食草2钱、百部2钱、陈皮2钱、木贼2钱、紫背金牛3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十:百部2钱、陈皮2钱、天门冬5钱、甘草2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十一:五指毛桃5钱、麦门冬5钱、十大功劳叶3钱、石菖蒲2钱、东风橘3钱、白茅根1两,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十二:天文草3钱、木蝴蝶1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十三:白鹤草5钱、陈皮3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治急性支气管炎:
方一:紫苏叶2钱、天门冬3钱、枇杷叶5钱、桑皮5钱、陈皮3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二:鱼腥草1两、三十六根2钱、东风橘5钱、薄荷2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三:鸭跖草5钱、金银花藤5钱、野菊花5钱、地胆头5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四:鲜大罗伞根1两,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五:治支气管哮喘:
方一:七叶一枝花、卷柏,各等量,研末,每次服5钱,冰糖水冲服。
方二:咳嗽竹(哮喘草)1两、七叶一枝花5钱、鱼腥草5钱、通草5钱,偏热者加桑根,寒者加紫苏,水煎服。
方三:牛耳朵2两,煎水1日2次分服。
方四:咳嗽草、百合,煲猪肺内服,治虚咳2例,1个月愈,百日咳2例,1周内愈。
方五:蝉蜕5钱、牡荆子5钱,将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2钱、每次1丸,每日服3次。
方六:胡颓子3钱、千日红2钱、七叶一枝花2钱、枇杷叶2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或作为散剂,每次服5分至1钱,每日服2—3次。
方七:梧桐根皮5钱、冰糖1两,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八:地龙4钱、桑叶1钱、天门冬3钱、百部3钱、骨碎补3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九:治哮喘:白凤仙花一棵,连根叶捣汁加烧酒等量相和,于太阳下曝晒至温,用手蘸汁拍膏盲穴,初觉微冷,旋即热辣,继而微痛,即用毛巾拭干,避感风寒,数日即愈。
方十:治喘急:桔梗1两,捣为散,用童子小便半斤,煎至4两,去渣温服。
方十一:治气喘:杏仁、桃仁各半两,去皮尖炒研,水调生面,和丸如桐子大,每服10丸,姜蜜汤下。
方十二:治痰喘:半夏2钱、甘草(炙)、皂角各1钱5分,生姜1钱,水煎服。
方十三:治虚症气喘上逆:人参1两、牛膝3钱,熟地黄、麦冬各5钱,生茱萸4钱,枸杞子、北五味各1钱,核桃3枚、生姜5片,水煎服。
方十四:治哮吼:
1:用鸡蛋浸童便内,夏3日,冬7日,取出漂净,日煮1枚服食,久能断根。
2:葶苈大枣丸,壮者每服2枚,弱者1钱,以四君子各等分,煎汤送服。
方十五:治肺虚喘急:生钟乳石粉5钱,糯米饭团和,于饭锅内蒸熟,研丸桐子大,每次以温水送服1丸。
六:治肺炎、上呼吸道炎(肺热咳嗽)
方一:鱼腥草1两、银花藤1两、枇杷叶3钱、桑根1两、甘草2钱,水煎服。
方二:飞扬草1—2两,水煎服。
方三:一点红、马鞭草,各5钱—1两,水煎服。
方四:鱼腥草、桔梗,煎服,治肺炎28例,愈26例,体温均于3天恢复正常,白细胞恢复正常平均3.9天,肺部阴影吸收平均9.4天。
方五:白前9克、荆芥6克、甘草3克、桔梗9克、陈皮6克、紫菀9克、杏仁10克、百部9克、川贝9克,水煎服。(主治干火重咳)
方六:鱼腥草一把,炖七个荷包鸡蛋吃,每日一次,十天愈.
七:治大叶性肺炎:
方一:榄核莲6钱、岗梅根1两、麦门冬5钱、麦斛5钱、白茅根1两、金银花5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二:鱼腥草1两、桑白皮5钱、东风橘5钱,每日1剂,水煎冲白糖2次分服。
方三:七叶一枝花2钱、白花蛇舌草1两、田基黄1两、崩大碗1两,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八:治肺气肿:
方一::仙人掌2两,去皮切片,香油炸黄,加水一碗,烧开七次,剩半碗即可,每日暮途穷3次,7天痊愈.
一:治肝硬化腹水:
方一:马鞭草、半边莲、鹅掌蓼、溪黄草,制成合剂,治肝硬化变腹水4例,服14—27剂,黄疸指数恢复正常,其它肝功能改善,平均36天腹水完全消退,其中1例追踪半年,3例追踪3年,腹水无复发,肝功能检查较前有改善。
方二:假菠萝根3—4两,煎服。
方三:田基黄1—2两,煎水冲蜜糖服。
方四:广东金钱草1两、满天星3两、芦根2钱、菌陈1两,水煎服。
方五:半边莲1—2两,水煎服。
二: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一:虎杖、山枝子、淡竹叶,治急性黄疸型肝炎2例,某患者患此症1周,连服本方4剂,巩膜皮肤黄染消退,唯胸闷、无力,后用血风藤、千斤拨、麦冬,连服3剂,症状全消。
方二:山枝子5钱—1两、虎杖5钱—1两,水煎服。
三:治黄疸型肝炎:湖南连翘、山枝子、决明子、香附子、车前草,水煎服,治黄疸型肝炎6例,1剂症状减轻,4—5剂巩膜,皮肤黄染消退,症状基本消失。
四:治肝癌:半枝莲、高丽参、灸鳖甲、生地、郁金、凌霄花、泽泻、白花蛇舌草、红铁树叶、红枣,水煎服,治1例肝癌患者,71岁,消瘦,下肢浮肿,肝区刺痛,纳食不多,用本方后,症状逐渐减轻,1年后体重增加,脸色红润,食量甚佳,情况良好。
五:治慢性肝炎:
方一:白背桐根、大钻、车前草,为主方,辨证加减,治慢性肝炎21例,临床治愈者12例,好转7例,无效2例。
方二:蒲葵子仁15粒,捣烂,煲4—5小时后,加猪肝或猪瘦肉再煲1—2小时,取汤服。
六:治肾炎、急性肾盂肾炎:
方一:半边莲1两、叶下珠1两、车前草1两、茅根2两、楤木2两,水煎服。
方二:木通1两、一点红1两、鹅不食草5钱、车前草2两,水煎服。
方三:茅根1—2两、葫芦茶1—2两,水煎服。
方四:叶下珠3两、白花蛇舌草3两,水煎服。
方五:茅根5钱、车前草5钱、半边莲5钱、一点红5钱、鱼腥草5钱、芦根5钱,水煎服。
方六:九龙藤5钱—1两,煎水分二次服,主治慢性肾炎。
七:治炎症性血尿:
方一:白木通1两、山枝子3钱、海金沙3钱、车前草3钱、地龙两条,水煎服。
方二:狗肝菜3—4两、茅根5钱、马齿苋3—4两,水煎服。
八:治全身重度水肿:山黄皮、老松皮、麦秆、紫苏梗、蝉蜕,煎水外洗,治一患者全身重度水肿,煎洗6次,并内服萝卜子2次,每次3钱,尿量增加,水肿全消。
九:治营养不良性水肿:黄花倒水莲、羊耳菊、何首乌、黄精、土党参、血风藤,治营养不良性水肿10余例,通常15—20天食欲增加,水肿消失,能参加劳动。
十:治炎症性血尿:
方一:白木通1两、山枝子3钱、海金沙3钱、车前草3钱、地龙2条,水煎服。
方二:狗肝菜3—4两、茅根5钱、马齿苋3—4两,水煎服。
治各种毒物咬伤
一:治毒蛇咬伤:
方一:一枝黄花、蛇头蓼、了刁竹,捣烂外敷,并煎水洗患处(治2例金线标蛇咬伤,均愈)。
方二:卜芥研粉,治疗各种毒蛇咬伤,每次用量3分,1~2小时服1次,危重者30分钟服1次,治80余例,无一例死亡。(注:本品也可治疗高热,但服下如感咽喉搔痒,说明药不对症,应停用,服用本品可出现喉痒、心律不整等中毒症状,本品久煎4小时以上可避免,若出现中毒时可用甘草、土防风、莲须,煎水服解毒)。
方三:半边莲、煎水内服并外擦伤处(治愈2例)。
方四:白花蛇舌草5钱、用白酒半斤煮沸3~5分钟,口服三分之二,外擦三分之一,重症者可配地桃花或旱莲草内服,肿胀不退加地胆头或白猫屎草外敷。
方五:四块瓦,煎水及嚼根服(治五步蛇咬伤)。
方六:野三七、一点血、老龙须、隔山消、八角莲、一块瓦、护心胆、了刁竹、三叉虎、万丈龙,为主方,共研粉剂内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62例,无1例死亡。(本方也可治鼻衄,某患者出血历1小时,经多种止血方法无效,用本品5分加川香1分嚼服,15分钟即止)
方七:蛇不过、鬼针草、火炭母、草决明,煮水外洗,另用白背桐叶研粉撒患处,25天愈,适用毒蛇咬伤溃烂,流脓水。
方八:蜈蚣七(野三七)2两、一点血5钱、威灵仙2钱、隔山消(牛皮冻)6钱、万丈龙(青木香)5钱、八角莲1两、一块瓦3钱、护心胆5钱、了刁竹3钱、三叉虎(鹅掌金星)5钱,共研末,每次3分,半小时1次,连服8次,以后视病情逐步延长服药时间,至愈为止。若出现昏迷、心烦不安时,可服牛黄清心丸1粒,昏迷、脉搏微弱时,可加少许麝香,如尿少,加服车前草、木通、滑石、银花等,皮肤麻痛重者用生半夏调醋外敷,个别危重者可配合输血、输液等,本方主治各种毒蛇咬伤。
方九:卜芥根茎,切片,加盐炒干,研成细粉,装入胶囊,每次服3分,每1~2小时服1次,危重者可30分钟服1次,病情好转后可酌情延长服药时间,胃病患者,服药前须吃藕粉或稀粥,若为五步蛇咬伤,同时煎服犀角地黄汤加野三七,其它处理可参阅前方,本方主治各种毒蛇咬伤及乌蜂螫伤。
方十:仇人不见面5分~1钱、隔山消(牛皮冻)3~5钱,研末,温酒送服,另用本方捣烂外敷。(皮肤起疱者也有效)
方十一:治青条蛇咬伤:用乌鸡剖开热敷。或用雄黄、干姜各等分研末,和以射罔,敷伤处。
方十二:治腹蛇咬伤:细辛、雄黄各等分研末,敷伤处。或桂心、括蒌各等分研末敷伤处。
二:治蜈蚣咬伤:
方一:肾蕨(鲜叶)、红薯叶、黄糖,捣烂外敷伤处。
方二:红薯叶、槟榔,各适量,捣烂外敷伤处。
方三:枫香树皮适量,加盐捣烂外敷伤处。
方四:割大公鸡冠取血涂伤处。
方五:嚼大蒜、小蒜、桑白汁等涂伤处。
三:治蝎子螫伤:
方一:于农历五月五日采蜀葵花、石榴花、艾心,阴干,等分为末,和水涂伤处。
四:治蜘蛛螫伤:取罗摩草捣烂如泥敷伤处,过一二日则毒化作脓出,继续敷之。或用农历五月五日采枣叶、柏叶,阴干,生铁衣、晚蚕沙各等分为末,以生麻油和如泥,先炙咬处涂之。如有遍身生丝者,可急用羊乳一斤饮之,数日即愈。
五:治毒蜂螫伤:
方一:取新鲜小便涂洗伤处。
方二:取蛇皮涂蜜,炙热,贴伤处。
方三:取陈年酸笋汁涂伤处。
方四:取生野芋切片于火上烤热贴伤处。
六:治诸虫螫伤:
方一:雄黄、麝香各适量研末,大蓝汁1碗,和匀,内服。
七:治蚕咬伤:凡蚕啮人,毒入肉中,令人发寒热,以荸麻叶捣汁涂伤处。
八:治猢狲抓伤:如伤口溃烂,以金毛狗脊焙干,调麻油涂伤处。
九:治狂犬咬伤:
方一:地榆,配人参败毒散加金霉素内服,治疗狂犬病2例,服药前均出现狂犬病典型发作,用本方后获痊愈,单用金霉素无效。
方二:地榆1两、紫竹根1两、党参3钱、独活3钱、前胡3钱、茯苓3钱、甘草3钱、生姜3钱、柴胡3钱、枳壳2钱、川芎2钱、桔梗2钱,煎水温服,每日2次,成人儿童可同量。
方三:开口剑叶2片、醋制,煎水服,每日服1剂,连服2—3天,48日内禁食表菜、鱼。
方四:大黄5钱、土鳖1钱5分、桃仁4钱,煎水加蜜糖2两内服,每隔10日服1剂,连服4剂。
方五:先于无风处洗净伤口,服杏仁捣泥拌韭菜汁1碗,以后每隔七日服1碗,共服7碗,百日内忌食盐醋,一年内忌食猪肉鱼腥,终身忌食狗肉蚕蛹。
方六:真纹党3钱、前胡3钱、桔梗2钱、抚芎2钱、羌活3钱、红柴胡3钱、茯苓3钱、生地榆1两、独活3钱、枳壳2钱、甘草3钱、紫竹根(即墨竹)一大握、生姜3片、浓煎服下2—3剂,14日后嚼生黄豆试之,如有腥气则呕毒已尽,否则再进1剂,至21日后再取黄豆试之。
方六:金银花6钱、清风藤根5钱、黄芩1钱半、连翘2钱、甘草5分、山栀仁1钱,水煎服。
方七:万年青打汁3杯,陈酒送服,约2—3时,寒热交作,次日下泻血块,毒下即愈。
皮肤科(各种疮疥、癣、皮炎)
一:治无名肿毒:
方一:一碗泡、鱼腥草、半边莲、七叶一支花,捣烂外敷(治60例均愈,用药3~5天肿痛消失)。
方二:八角莲加酒或醋适量磨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3~5次。
方三:开口剑、鱼腥草、楤木、金果榄,捣烂外敷(3~4天愈)。
方四:铁台灯、楤木、鱼腥草,捣烂外敷患处(注:敷药后一般有微痒感,如痒及难忍,则用药不对症)。
方五:七叶一枝花、水田七,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方六:山乌龟、芙蓉花(或叶)、搜山虎,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方七:罗裙带或石蒜、鱼腥草,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方八:野菊花1两、田基黄1两、银花藤1两、十大功劳5钱、一点红1两,煎水服。
方九:生南星1两、生半夏1两、芙蓉花(或叶)1两、山乌龟3钱、生大黄5钱,研末,加凡士林制成软膏,涂患处。
方十:修古树皮(土名)、土糖饼、茶籽饼、落麻叶(土名)、紫皮麻叶、八足草(土名)、野芋头,各适量,混合捣成糊状,用野芋头叶包好方进草灰炭中煨熟,趁热外敷患处,再用布片包裹密实,(此方也可治走马风湿,曾用此方煎水泡洗脚部早晚各一次,治一名痛风患者,多半年未见复发,但后来未能跟踪走访)。
二:治烂皮蛇(坏死性蜂窝组织炎合并淋巴腺炎):大蛇药、喉毒药,捣烂外敷、外洗及内服。
三:治蛇头指(瘰疽合并骨髓炎):水蓝青、大蛇药、蚯蚓、雄黄、冰片,捣烂外敷患处(治6例,30天愈)。
四:治中猪牛毒(急性皮炎并发溃疡):水蓝青、一点红、楤木、喉毒药、;加少许冰片,捣烂外敷患处(治5例,2~5剂愈)。
五:治痈肿:白芙、楤木、鱼腥草,捣烂外敷患处(治10例,10天愈)。
六:治痔疮:刺苋根(鲜用)、马鞭草,煎水加醋少量内服(次日见效)。
七:带状泡疹:罗裙带,将本品之叶先用开水烫过,再用醋浸后,敷患处15~20分钟,每日3~4次,本品久敷时皮肤可起泡,敷前加盐可减少。
八:全身疥疮:苦李根6钱煲鲤鱼内服(治愈2例),注:据《广州植物志》记载,本品有毒,误食可致命,但根据临床体会,有本品煲鲤鱼或小公鸡,内服量达2两未见中毒,是否与用法有关,供参考。
九:治湿疹:
治急慢性湿疹:
方一:白花草、鹅不食草,各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1—2次。
方二:马缨丹枝叶、苦楝树根皮、乌桕叶,各适量,煎水外洗,每日1次。
治阴囊湿疹:
方一:榄核莲粉30克,甘油加至100毫升,调匀涂患处,每日2—3次
方二:生百部3两、古山龙1两,煎水洗患处,每日1次。
方三:路路通,适量,烧炭存性,加麻油调敷患处。
治婴儿湿疹:
方一:防风草,捣烂取鲜汁外涂。
方二:漆大姑加薄荷少许,煎水洗患处。
十:治皮炎:
方一:土荆芥、马缨丹、三桠苦、两面针、硫磺,上药各等量,研粉,加适量麻油调敷患处。(治神经性皮炎)
方二:三桠苦、大风艾、黑面神、漆大姑,各2两,煎水薰洗。(治接触性皮炎)
方三:金果榄根在三花酒中磨溶液内服及外擦(3天愈)。(治接触性皮炎)
方四:金银花5钱、银锁匙5钱、甘草1两,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外洗。(治药物性皮炎)
方五:漆大姑1两、扛板归1两、金银花5钱,煎水外洗,每日1—2次。(治剥脱性皮炎、过敏性皮炎)
方六:漆大姑半斤,煎水外洗。(治水田皮炎、接触性皮炎)
方七:木芙蓉、野菊花、九里明、凡士林制成软膏外敷,2~4天炎症消退。(治皮肤急性化脓性皮炎)
十一:治癣:
方一:仙人掌3两、羊角扭(果)5两、了哥王1两半、毛麝香1两,将上药切碎,加醋3斤,浸泡20天,去药渣,外搽患处。(用于体癣、股癣)
方二:了哥王根皮、捣烂外擦。(用于体癣、股癣)
方三:三桠苦粉、马缨丹粉、硫磺粉,各取10克,用凡士林加至100克调匀涂患处。(用于手癣、脚癣、发癣)
方四:雾水葛根、了哥王叶、九里明、大飞扬,各1两,枯矾5钱,上药研末,加适量茶油调敷。(用于黄癣、发癣)
方五:白鹤灵芝4两、羊蹄草1两、大飞扬1两,用50%白酒1000毫升浸泡1周,外搽患处。(用于体癣)
方六:百部2两、古山龙2两,煎水外洗。(用于脚癣)
方七:锡粉3钱、胆矾1钱,共末调姜汁涂患处。(用于脸上白癣)
方八:水瓜叶、鸦胆子,各适量,共捣烂涂患处。(用于头上白癣)
十二:治脓疱疮:
方一:苦楝树皮、桉树叶、过塘蛇,各等量,煎水洗患处,每日1—2次。
方二:旱莲草、榄核莲、三桠苦叶,各等量,研粉撒患处,或加麻油适量调敷。
十六:治荨麻疹:
方一:大风艾、毛麝香、漆大姑、苦楝树叶,各适量,煎水外洗,每日2—3次。
方二:串珠酒饼叶5钱、黄皮叶5钱、茅根1两、何首乌藤1两,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三:路路通1两、何首乌藤1两,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十三:治搔痒症:
方一:白花草、马缨丹、鹅不食草,各适量,煎水,睡前外洗。
方二:青蒟5钱、马齿苋5钱、野香薷5钱、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三:漆大姑5两、黑面神5两、樟树根2两,煎水洗患处。
十四:治褥疮:
方一:假菸叶、白背桐叶,研粉撒布或煎水外洗,治褥疮溃烂感染,约半月愈。
十五:治白癜风:
方一:雄黄、硫黄、黄丹、密陀僧、天南星,各等量,研末,合葱、姜汁擦患处,加麝香更妙。
十六:治汗斑:
方一:信石1钱,以醋一碗煲,另用鸡蛋一只放入煲内一夜,取醋涂患处。
十七:治鸡眼:
&&&&& 方一:补骨脂30克、95%酒精100毫升,将补骨脂捣碎,置于酒精内密封浸泡每日摇动数次,7天后过滤取汁备用。用法:用前先用温水泡软鸡眼,用小刀修去硬皮,以不出血为度,用棉签蘸上药水涂患处,每日晚洗脚后涂1次,一般5至7天后患处即发黑变软,连涂数日便自行脱落。
腰腿痛症(各类风湿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中风后遗症)
23:22:45|&&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腰腿痛症(各类风湿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中风后遗症)
一:治腰腿痛:
方一:尖尾枫、半枫荷、桑枝、红牛膝、槟榔钻,煎水内服及薰洗,治疗慢性腰腿痛3例,约2个月症状基本解除。
方二:铜钻、槟榔钻、鸡血藤、小扁藤、木姜子、金樱子、伸筋草、枫荷桂、千斤拨、小钻、乌药,浸酒内服及外擦,治慢性腰腿痛100余例,半月后均有明显好转。
方三:千斤拨、了刁竹、两面针、海桐皮、甘草,浸酒服,治慢性腰腿痛60例,愈33例,其中2例病程2年,服本方半月愈,其余也有一定好转。
方四:尖尾枫、半枫荷、桑枝、红牛膝、槟榔钻,煎水内服及薰洗,治慢性腰腿痛3例,约两个月症状基本解除。
二:治腰痛:
方一:治风湿腰痛:麻黄(去节)、甘草(炙)各3钱,独活、防风、桂心、栝楼、干葛各3两,芍药5钱、干地黄7钱、生姜8钱,以水4斤,酒1斤,煎取2斤,分3服。
方二:治虚寒腰痛:糯米炒热以布袋装,熨痛处,内用八角、茴香研末,每服1—2钱,酒送服。
二:治坐骨神经痛:
方一:梅花钻、九龙藤、大钻、鸡血藤、丁香、两面针,浸酒内服,治坐骨神经痛5例,服药15~20天,疼痛消失者3例,减轻者2例。
方二:半枫茶5钱、两面针根5钱、三桠苦根1两、山蒟5钱、山苍根5钱、过江龙5钱,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时可加少许米酒。
方三:丢了棒1两、了刁竹3钱、宽筋藤1两、走马箭5钱,每日一剂,水煎服。
三:治关节炎:
方一:红牛膝2两、桑枝1两、地骨皮5钱、龙骨风1两、宽筋藤5钱,偏热者加狗肝菜2两,水煎服,主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方二:七加皮、菜豆树、虎杖、鱼腥草、马鞭草,水煎服及外敷,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3例,一周后红肿消退而趋痊愈,其中一例七年未复发。
方三:大加皮、老松节、红牛膝、风茅、木姜子、宽筋藤、勾藤根、石菖蒲,煎水薰洗及浸酒内服外擦,某患者两膝关节酸痛已四个月,阴雨天为甚,但无红肿,诊断为良性关节痛、两个月用本方13剂,疼痛完全消失。
方四:红牛膝、菜豆树、百解藤、鱼腥草、山枝子、甘草,水煎服,并用鲜品外敷,某患儿右踝关节红肿疼痛,治月余无效,后用本方治13天肿痛消失,功能恢复。
方五:枫香果、九节风、毛蒌、梅花钻、铜钻,水煎服及薰洗,某患者急性风湿关节炎,左膝关节轻度肿大,疼痛剧烈,不能行走,用本方35天肿痛明显减轻,约50天痊愈。
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以下配方均可)
方一:飞龙掌血3钱、土防风5钱、枫荷桂1两、红牛膝4钱、黄花倒水莲1两、五指牛奶4钱、虎杖5钱、羊耳菊3钱,浸酒内服和外擦,煎服剂量减半,亦可捣烂外敷。
方二:桑寄生1两、松节5钱、羊耳菊5钱、血风藤1两,小钻5钱、通城虎2钱、槟榔钻1两、搜山虎3钱、茜草5钱、山蒌3钱,浸酒内服和外擦,煎服剂量减半。
方三:毛杜仲3斤、鸡血藤5斤、铜钻2斤、龙骨风3斤、九龙藤3斤、千斤拨5斤、大加皮2斤、九节风3斤、过江龙2斤、枫荷桂5斤,熬膏加淀粉制成片剂,每片0.5克,每次3片,每日3次,内服。
五:治风湿痹痛:过江龙、羊耳菊、山蒌、小钻,煎服及外洗,治10多例,平均一个月痊愈。
六:治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症状为:头痛、两下肢麻冷胀痛,两足跟刺痛,行走困难,右足趾温度较低,左足背动脉博动减弱):走马胎、山枝子、土茯芩、红花、皂刺、防风,浸酒服,共服药酒6斤,症状明显减轻。
七:治臂丛神经炎(症状为:颈背部及左上肢麻木、疼痛、无力):枫荷桂、桑寄生、巴戟、桂皮,煎服及外洗,某患者用本方2个月愈,随访9年未见复发。
八:治中风诸症:
方一:治中风:凡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宜急用:麻黄、防已、人参、黄芩、桂心、白芍药、甘草、川芎、杏仁各5钱,防风7钱,附子1枚,生姜1两半,先以水4斤,煮麻黄三沸,去沫,后入诸药,煎取2斤,分三次服。
方二:治半身不遂:
1:麻骨风、枫荷桂、走马胎、箭杆风、尖尾枫,煎服及外洗,某患者半身不遂二月之久,右侧上下肢活动中等障碍,用本方约二个月,功能恢复。
2:大黑豆(煮熟)、陈皮、当归、五加皮,各120克,用5斤米酒浸泡5日左右,早晚饮3~4盅,治半身不遂、手足麻木、口眼歪斜、瘫痪等症。
3:钩藤1两、半枫荷5钱、地鳖虫3钱、壁虎3条(炒熟)、煎服和薰洗,痉挛性瘫痪加麝香1分、石菖蒲3钱,有热者加地龙5条。
4:枫荷桂5钱、箭杆风4钱、毛莪术2钱、麻骨风3钱、走马胎3钱、山蒌2钱、血党4钱、槟榔钻5钱,煎水加酒一杯内服,亦可浸酒服。
5:独活6钱、桂心6钱、生葛根1两,炙甘草、防风、当归各5钱,芍药、附子各3钱,半夏(炮)1两,以水4斤煎取2斤,分三次温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羊肉)
方二:治中风手足不遂:白术、地骨皮、荆实各5斤,菊花3斤,以水30斤,煎取15斤,去渣澄清取汁,加酿米20斤,以常法酿为酒,时常随量饮之,饮至半醉,勿令至吐。
方三:治中风口噤:淡竹沥7斤,防风、葛根、菊花、细辛、芍药、白术、当归、桂心、通草、防已、人参、炙甘草、附子(炮)、茯苓、玄参各5钱,秦艽、生姜各9钱,枫寄生15钱,以淡竹沥煮诸药,煎取4斤,分四次服。(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菜、生葱、醋、桃、李、雀肉等物)
方四:治中风失音:羌活10分,炙甘草、人参各2分,荆沥、竹沥、行地黄汁各1斤,大附子1枚(炮),上药共煎,煎取1斤半,去渣分2次服,效不显者隔4—5日再服1剂。(忌面、海藻、菘菜、猪肉、冷水、芜荑、鱼、蒜、粘食)
方五:治中风不语:取人乳半斤,加粮酒半斤,搅匀分2次服。
方六:治中风痰壅:将旋覆蕴含洗净,焙干为末,蜜为丸如桐子大,卧时以茶水送服5—10丸。
方七:治中风颈项硬直:此为肝肾受风寒所致,方用:宣木瓜去瓤,入乳香、没药各5钱于其中,以线缚定,饭锅上蒸3—4次,研成膏,加生地黄汁,热酒冲服。
方九:治中风角弓反张:鸡屎白3钱,酒5杯,用筷子顺搅一千遍,饮之,小儿减半,每日服2次,衣覆取汗,忌风。
方十:治中风口眼歪斜:
1:皂角末陈醋调涂口上,患左涂左,患右涂右,俟干即换,数次即愈。
2:取苇筒长五寸,以一端刺耳孔中,四面以面密塞,勿令泄气,一端入大豆一颗,以艾烧之令然,灸七壮即愈,患左灸左,患右灸右。
方十一:治中风腹痛:取盐半斤熬水,热饮至吐即愈。
方十二:治中风偏废:生附子1枚(去皮脐),羌活、乌药各4钱,姜3片,水1斤,煎取7两,内服。
方十三:治中风麻木:穿山甲、川乌头(炮)、红海蛤(炮)各2两,研末,每次取半两以葱白汁和成厚饼,径约寸许,于左右脚心缚定,在密室安坐,以脚浸热汤盆中,汗出即去药,宜避风,自然手足可举,半月后再行一次以除根。(忌口、远色)
方十四:治大怒中风:人因大怒跳跃,忽然倒地,两臂抽搐,唇口歪邪,左目紧闭者,因肝火血虚,内热生风,用八珍汤加丹皮、钩藤、山栀。若小便自遗,左关脉弦 洪而数者,为肝火血燥,用六味汤加钩藤、五味子、麦冬、川芎、当归,预后须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丹皮、钩藤,多服数剂自愈。如系妇人得此症,则宜用逍遥散加钩藤及六味汤。
九:治身手骨痛:
方一:乌桕树寄生,和米捣粉,加适量花生油或菜子油蒸糕食用。(忌放糖)
方二:治思箭风:患者头顶肩背,手足腰肢等处,筋骨疼痛不安,方用:鲮鲤甲(炒黄)1钱,泽兰叶3钱,酒煎服。
方三:治历节风:患此症者,历节疼痛,伸屈不得,由饮酒腠理出汗当风所致,亦有因血气虚受风邪而得,方用:独活、羌活、松节各等分,酒煮空心服。
方四:治鹤膝风:此病初起时膝下酸痛,渐至膝盖膨胀,股筋憔瘦,其病原为肾虚亏,方用:新鲜白芷酒煮成膏,每日以膏2钱,陈酒送服,再用以涂患处,至消即止。
方五:治骨软风:患者腰膝疼痛,不能行,且遍身骚痒,方用:何首乌、牛膝各1斤,以酒3斤,浸七日取出曝干,捣为末,以枣肉和丸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酒下。
方六:治风湿气滞筋骨疼痛:干马齿苋1斤、生马齿苋1斤、五加皮8两、茅山苍术4两,共捣碎,煎汤泡洗,洗后急用葱头、生姜捣烂,冲滚水服3碗,服后即避风睡卧取汗。
方七:治筋缩身痛:当归1两,白芍、苡仁、生地、元参各5钱,柴胡1钱,水煎服。
方八:治满身皆痛:手足心腹,一身皆痛,宜以治肝为主,方用:柴胡、甘草、陈皮、栀子各1钱,白芍、薏仁、茯苓各5钱,当归、苍术各2钱,水煎服。
十:治浑身骨软:(病因:多食烧烤、煎炒、厚味,以至浑身筋骨疼痛软弱,至手足不能举,卧病经年),方用冬瓜煮熟送酒服见效,计食冬瓜1—2百痊愈。
十一:治风湿脚痛:
方一:羌活3钱、独活2钱、当归3钱、桑寄生3钱、海风藤2钱、灸甘草1钱、乳香2钱、木香2钱、肉桂2钱、川芎2钱、秦艽2钱、水煎冲酒服。
十二:治鸡爪风:本症发时手指拘挛,拳缩如鸡爪,宜急于左右膝盖下两旁鬼眼穴中,以艾各灸3壮立愈。
十三:治各类脚气:
方一:治脚气初发:脚气病皆因感风毒所至,凡湿冷之地久立或久坐,皆能使热湿与寒湿之气入经络,始从足起,渐至小腹,甚乃上攻心胸,若不急治,遂至杀人,宜于初发时,以胡麻叶捣蒸薄裹,每日2次即消。若冬月取走马箭根捣烂,和糟,比例为3:7,即走马箭根3分,糟7分,合蒸令熟,裹患处。
方二:治脚气满肿:大豆2斤,水10斤,煎取5斤,去豆。另用桑白皮1握、槟榔27枚、茯苓2两,放入豆汁浸泡一晚,煎取2斤,去渣添酒2斤,随饮之。(忌酢物)
方三:治脚气攻心:凡脚气攻心,腹胀气急则死,急用:吴茱萸3斤、木瓜1斤、槟榔20枚、竹叶2斤,以水7斤,煎取3斤,分3次服,得泻即愈。外用靡穰10斤,入锅煎取浓汁,去渣入椒目1斤,再煎10余沸,取药汁泡脚,每日2—3次。(忌生菜、熟面、乔麦、蒜等物)
方四:治脚气心腹胀急:此症系风湿热毒,从脚入于内,与脏气相博,结聚不散,故心腹胀急,治法宜下气消胀,方用:昆布8两、射干4两,羚羊角、橘皮各3两,茯苓、干姜各1两,荜拨、吴茱萸、大黄各6分,杏仁5分(去皮尖),上捣末,蜜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15丸,泻多服7丸,不能食者,加白术6分,面末10分,气发服前丸得定,如不定服槟榔皮汤压之。(忌酢物)
方五:治脚气痹挛:脚气病有挟风毒者,则风毒博于筋,筋为之挛,风湿乘于血,则痹,下方专治风虚气满,脚疼冷痹挛弱,不能行,方用:石斛、丹参各5两,侧子、秦艽、杜仲、山茱萸、牛膝各4两,桂心、干姜、羌活、川芎、橘皮、椒、黄芪、白前、茵芋、当归各3两,防风2两、薏苡仁1斤、五加皮根5两、钟乳8两,上药以绢袋装好,以清酒10斤浸3日,初服1—2两,日后稍加,以量为度,勿至醉。(忌猪肉、冷水、生葱)
方六:治老人脚气:以猪胃一具,洗净切细,和蒜微酱醋五味常食用。
一:治骨折:
方一:油茶根皮、菜豆树皮、九节风、羊耳菊根皮、大驳骨叶,各适量,小鸡仔一只,捣烂酒炒,敷患处。
方二:水泽兰3钱、姜黄2钱、大驳骨1两、透骨消1钱,螃蟹4~5只,晒干研末,加酒糟炒热,敷患处,每三天换一次。
方三:自然铜2两(或老铜钱8个)、九节风1两5钱、小钻1两5钱、羊耳菊1两5钱、山蒌1两5钱、红凉伞1两5钱、骨碎补1两5钱、大加皮1两5钱、通城虎2钱、粮酒10斤,浸泡十天,用棉纱敷患处,保持湿润。
方四:九节风、小驳骨、油茶根皮、一枝黄花、大钻、红凉伞,各适量,小鸡仔一只,捣烂敷患处(20天左右痊愈)。
方五:小驳骨、菜豆树根或泡桐根、黑脚蕨、韭菜根、小鸡仔和酒糟炒热外敷患处(一月内愈)。
方六:大驳骨、油茶根皮、羊耳菊、螃蟹,研粉加酒炒热外敷患处(14天愈)。
方七:白毛骨碎补、大加皮、归身、血竭、儿茶、自然铜、土鳖、辰砂,煎水加酒一小杯服(5剂效)。
方八:接骨草、大钻、九节风、两面针、油茶根、杉树(取二层皮),加小雄鸡一只捣烂外敷(20天愈)。
方九:取大麻根叶煎服,外用黄狗头骨一具,以汤去皮毛,置炭火中煅后研末,另以牡蛎置于炭火上煅后研末,每用狗骨末5钱、牡蛎末3钱、官桂末2钱,并用糯米粥铺绢帛上,将上药撒于粥上,裹伤处,如觉痒时不可抓爬,1—3日见效。
方十:治筋骨俱伤:捣烂生地黄熬之,以裹折伤处,每日更换10次,敷3日,内服:干地黄、当归、独活、苦参各2两,共捣末,每服1—2钱,每日3次,酒送服。
方十一:乳香30克,没药30克,红花20克,川芎25克,白芷20克,骨碎补25克,土元25克,苏木25克,桅子25克,大黄25克,当归25克,制川乌20克,制马钱25克,田七30克,木别子30克,生南星30克,雪上一枝蒿25克,川断20克,冰片6克,此方对各种软组织损伤、扭挫伤、骨折均有奇效。上药共研细粉,视损伤面积大小取适量药粉用炼蜜调成膏状(如骨折患者加入十到二十克自然铜),然后摊入白布上,再撒少量血竭粉,外敷患处用绷 带包扎既可。一付药可使用三至四天,也可加入透皮剂如氮酮等!
二:治骨折愈合恢复期功能障碍:宽筋藤、槟榔钻、南五味、羊耳菊、走马风,煮水薰洗及煎服。
三:治扭挫伤:
方一:酢浆草、韭菜根、香附子,捣烂外敷。
方二:乌桕叶、韭菜根、鹅不食草,捣烂外敷(4剂愈)。
方三:九龙藤、毛杜仲、槟榔钻、血风藤,煎服治陈旧性扭挫伤。
方四:菟丝子藤、木姜子或水泽兰,煮水薰洗,治疗外伤后关节纤维性强直。
方五:透骨消、姜黄、山蒌、小钻、香附子,捣烂加酒炒热外敷。
方六:红凉伞、大钻、山花椒、桃叶、黑脚蕨、酢浆草,捣烂外敷(轻症2剂,重症30天愈)。
方七:毛杜仲、水泽兰、羊耳菊、丁茄,捣烂外敷。
方八:小扁藤、酢浆草、香附子,捣烂加热外敷治小儿扭挫伤(一周愈,本方刺激性小,适用小儿)。
方九:三七姜、水泽兰、香附、透骨消,捣烂外敷。
方十:一块瓦、小钻、茜草根、透骨消、毛莪术、羊耳菊、红凉伞、血党、姜黄,研末制丸,内服,并调酒外擦(3天愈)。
方十一:治闪颈:硼砂研末,以灯心蘸点眼内四角,泪出即松,续行3次即愈。
方十二:治颔脱:先令患者平身坐正,术者以两手托住下颔,向脑后送上关窍,即以布扎住,外用天南星研末,姜汁调敷,越宿即愈,行卧忌风寒。
四:治外伤破损出血:
方一:田基黄、马蹄金、半边旗,捣烂外敷。
方二:松树嫩叶、血背桐叶,捣烂外敷。
方三:松萝、半夏、姜炭,研末撒患处。
方四:苎麻叶、研末或捣烂外敷。
方五:桉树叶适量,煎浓汁外敷,适用创面久治不愈,分泌物多。
方六:马蹄金、杜仲叶、田基黄,捣烂外敷。
方七:松萝、生半夏、生姜炭、白芨,捣烂外敷(血立止,创面愈合快)。某患者左大腿刀伤,创面深5厘米,长8厘米,用本方后立即止血,第14天创面愈合。
方八:野漆树嫩叶、马尾松嫩叶或田基黄,捣烂外敷(止血快,创面恢复快)。
方九:治刀伤(贼人方):雄土鳖12、胆南星15、血竭15、没药24、龙骨9、马前子9个(微炒)、当归9、南红花15、川羌活9、螃蟹骨9、净乳香30、口防风15、金丝毛24、三七3、白芷15、七叶一枝花15、菖蒲9、川芎12、冰片3、升麻15,以上各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用时以老酒调敷患处,以唾液调更佳,血止后,用凡士林调成软膏用亦可,敷药后皮肤破者5分钟可止血止痛,未破者肿消痛止,伤在手指脚趾青紫未破者,用后脱支黑皮而愈。
方十:治跌破脑:透明龙齿、人参、生地黄、象皮各3钱,龙脑3分,地虱20枚、蝼蛄3枚,各去头翅合上药捣研,干为末,每服1钱,或以蜂蜜和葱白捣匀厚涂。
方十一:治头额跌破:白矾(煅令汁尽)、五倍子,各等分研和,敷伤处,血即止。
方十二:治针戳酿脓:煤炭、白砂糖各适量,研末,以少许清水调匀外敷,指疔、掌心疔、螺纹疔用之亦效。
方十三:治脚趾割破:如脚趾割破久不收口者,用鸡肢骨烧枯研末,外敷即愈。
方十四:治骑马伤股:因骑马伤股破烂,用凤凰衣(即孵出小鸡之蛋壳),于新瓦上焙枯研末,麻油调搽即愈。
方十五:治金疮方:生南星5钱、生半夏5钱,研末涂敷。
五:治胸部压伤:
方一:一包针、两面针、香附、毛莪术、山枝子、姜黄、桔梗、大麦冬,煎水加酒一杯内服,并用本方捣烂外敷(7天愈)。
方二:红姜七、毛莪术、香附、两面针、小钻、一枝黄花,煎水加酒服并外擦(3~5剂愈,本方也可治胁部挫伤)。
六:治跌打内外伤:大凡人于跌打受伤之后,感冒经风,发寒发热,头身皆痛,先用解肌汤或小柴胡汤治之,然后再服跌打之药。
方一:血风藤、牛尾菜、黄龙退壳、大蓟,煲猪骨或浸酒服(1~2月愈)。
方二:田七5钱、血竭5钱、苏木3钱、金银花3钱、没药3钱、泽兰3钱、骨碎补3钱、自然铜3钱、乳香3钱、降香1钱5分、川芎3钱,以上各药共和蜜为丸。
方三:三七、大黄、丹皮、枳壳、大小蓟各3钱,当归、白芍、生地各5钱,红花1钱、桃仁14枚,以水酒各半,煎服,如日久疼痛,或皮肉不破而疼痛者,可用水蛭切碎,以猛火炒焦黑研碎,加入前药,最多3剂即痛止。
方四:(十三味加减汤):五加皮1钱5分,枳壳、刘寄奴、肉桂、杜仲、五灵脂、蒲黄各1钱,归尾、广皮各1钱2分,红花8分、玄胡索1钱,香附1钱5分、青皮1钱、砂仁5分,用陈酒煎服。
方五:(七厘散):专治跌打血迷心窍,人事不省,方用:硼砂8钱、朱砂4钱、血竭8钱、土狗6钱、地鳖8钱、归尾5钱、红花5钱、苏木4钱、加皮4钱、枳实5钱、木香5钱、大黄6钱、巴豆霜3钱、蒲黄3钱、青皮3钱、广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治疗乙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