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战胜空虚寂寞的个性签名和寂寞?

孤独真的能毁掉一个人吗?
看了一个有名的知乎答案~一个人的状态,总是糟糕的孤独真的能毁掉一个人吗?究竟能怎样损害人的心智呢?
672 个回答
一个人的状态,不一定是孤独,也可能是空虚、寂寞。孤独,不一定能让你快乐,但一定能让你看见自己,那个深藏于你内心的自己。曾经有段时间,我很不开心。那是在大二的时候,班长之位被人夺去,在追的妞也被那家伙抢了。呵呵,我还一直把他当兄弟。愤怒,委屈,还没处说。当我回到寝室,希望得到室友们的关怀的时候,却发现他们都不在。原来,他们和隔壁寝室的小强(化名)出去潇洒了。小强你这个小婊砸,居然敢勾引我室友,信不信老子也勾引你室友?(咦?好像哪里有点不对…)不过想到隔壁寝室那几位哥哥整天欲求不满的样子,我马上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于是我跑到学校商业街口,坐在石凳上,看着人来人往,思考人生。俗话说,专注的男人最有魅力,我专注于思考那白花花的大腿…不对,思考我的人生时,肯定是狂狷邪魅。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酷炫!不过为毛没有妹子来搭讪?一定定是我思考的姿势不对。不过这不是重点,当你陷入沉思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夜幕降临,我感觉有点冷,见到一对对情侣相互依偎取暖,我感觉更冷了。我孤单地走在回寝室的路上,感觉被整个世界抛弃了。我想我妈了。回到寝室后,看见室友们和小强已经回来,正在眉来眼去地聊着游戏。我顿时心中悲凉,累觉不爱。于是我恶向胆边生,拍案而起,把他们喷了一顿。不欢而散。后来小胖(化名,我室友)跟我说,之前你整天不在寝室,玩社团,搞聚会,班长也当的好威风,根本瞧不上我们,我们就跟小强玩去了,你都不对我们上心,我们怎么愿意搭理你。那天以后,我真成孤家寡人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上课,偶尔翘课也没人帮点到。早上醒来,寝室永远是空无一人。我很寂寞,我快疯了。我越来越偏执,越来越自卑,但也越来越自负。我开始不屑于与任何人来往。像个刺猬。我有病,病入膏肓。这段时间,我一个人生活,但不是孤独,而是空虚、寂寞,我渴望社交,但我又矫情地拒绝一切社交。几个月后,我似乎想明白了,我意识到自己再这样下去,就真完蛋了。于是我向室友们示好,他们很快接纳了我,看来他们还是爱我的。我很温暖,我非常感激他们。之后我慢慢恢复了以前的状态,变得开朗,健谈。多好的一小伙子啊,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酷炫!后来,我遇到了一个酒窝女孩。关于她的故事,我在这个回答里写的比较清楚,这里就不再赘述。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同时又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痛。就像心被挖走了一样。真痛啊。我当时想不明白,这么好的一小伙子,这么酷炫的一小伙子,她怎么就忍心伤害。室友们为我不值,每天陪着我打游戏,安慰我。但无济于事,我的痛没有得到丝毫缓解,情伤终究是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治愈。唯有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我开始读佛经,开始禅坐。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开始,拥抱孤独。孤独的感觉,其实很好。你能直面自己的灵魂,能与自己对话。就算身处闹市,依然内心平静。当你享受孤独时,你将在灵魂中穿行。你能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孤独,亦是无声之音。最后,贴张我很喜欢的图,在那段彷徨的岁月,它赐予了我力量。
很久以前就想写写孤独了。很多人可能都看过“留学生活让你学到了什么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个问题。只身在外,通过接触各种人和事物学到的东西数不胜数,但这其中很多让我倍感煎熬的孤独时刻,让我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这也许才是这生活教会我的最宝贵的东西。相信绝大部分知友跟我一样,大学之前在家里住着,大学时代住宿舍,与他人同住,就意味着没有一个封闭的属于自己的空间,但也意味着总是有人可以说话可以互动。我真正感受到孤独,是自己一个人开始生活以后。在家里不必在意别人的作息时间和使用厕所浴室的时机,也可以衣装不整的走来走去,可以大声唱歌,可以懒的时候就不打扫房间。我得到了这些自由,但与自由向来如影随形的孤独也开始侵蚀这个小小的地盘。最开始,为了中和孤独,我每天找朋友出来玩,没完没了的说话,老是刷qq微博知乎微信。后来忙碌了,没什么时间闲聊了。可是忙碌并不能排解孤独。在家的时候实在想听人的声音,就每天放着有声小说。只要不再工作或者读书,音乐就完全不能停。——在那些没有习惯孤独的日子里,一旦没了音乐或者小说分散精力,就很容易陷入低落的情绪中,或者反复去想一些很细碎的事情很影响心情。是的,这种状态的孤独,如果发展下去,完全能毁掉一个人。我相信日本高发的抑郁和自杀,和他们独身居住的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宿舍也都是一个人住,很少有sharehouse)这就是yofilm在那个著名的答案里说过的,很糟糕的一个人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想过养宠物。可是后来还是放弃了。忙碌的我,连仙人掌都会养死,这种状态下养宠物简直是害了那个小家伙。放弃养宠物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孤独本身。我发现对于孤独的不安,很大程度上源自对于“我是孤独的”这个定义的不安。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不孤独的人,看起来像一个得到社会承认,得到他人需要的人,我用尽全力逃避一个人的时间,因为潜意识里认为一个人=孤独 一个人=有罪 一个人=Loser....也难怪了,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如此频繁的独处,所以忘记了和自己相处的方法。然后,我开始回想那个自己还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的年代——小时候。小时候,不在意是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时候,就自然地去找一个人该做的事情去做。不去质疑“一个人”的状态。就是这样,这就是与自己相处的方法。那之后,我开始推掉一些聚会。每周末一定要留大半天,除了必做的打扫房间,还会“浪费”很多时间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整理一下自己的收藏品。去家附近慢慢的挑选香薰蜡烛。坐在床上凝视书架上每本书的题目发呆。认真的给自己做一顿丰盛的饭菜。也就是“和自己玩”的感觉吧。想想小孩子,一辆小汽车,自己能玩好几个小时津津有味。就是那种感觉。当然,再怎么和自己过的津津有味,也总会有孤独而内心难熬的时刻,这种时候我会盘个腿坐在床上玩指甲,同时细细品味自己心中那股复杂的焦躁不安,直到它们自然平息。不去逃避孤独,而是面对它,欣赏它。因为逐渐习惯了直面孤独的煎熬,逐渐就发现自己对于负面的心情,抑郁的征兆变得更柔韧了一些。可以逐渐不去理会胸口难受的感觉,也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于是我又慢慢发现,孤独所带来的多余的想法和对于未来负面的认识,大多是庸人自扰。很多事情,哪怕受了天大的委屈,哪怕是一时困住了,只要耐心等待,就总有能得到承认的那一天。所以面对消极的想法,我学会了暂时搁置他们去做其他事情,结果发现这样反而会有好事发生。有了一次这样的经验,下一次,就更能够说服自己沉得住气了。就这样,我发现自己似乎由坏的循环走进了一个好的循环。这要感谢孤独。孤独是可以沉淀一个人的心智的。综上。以前我会对孤独闻之色变,避之不及。现在我反而会觉得,孤独的状态,“一个人”的状态很重要。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应该给自己一些孤独的时间。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依附于任何人,才能保持灵魂的独立,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而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的人,生活质量会比欲望爆棚的人幸福很多。也更容易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不妨试试珍惜一个人的状态。
过几天就要考试,复习的空隙刷知乎看到这个问题,纠结了一会还是爬上来回答了。我从小就是一个很矫情的人。妈妈出去的时候会追在身后哭,学着电视剧里的人慢慢跌坐在地上,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好笑,但那个时候却觉得自己真是演绎出来了最深切的绝望啊。三年级的时候,在学校住宿,每个周五妈妈来接我回家,因为她工作的关系,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花坛边上,从下午三点等到夜幕降临,然后在黑夜中担心着她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害怕到连眼泪都流出来,往往这时候就会看见妈妈走过来的身影。那个时候的自己,不喜欢说话,唯一的乐趣就是看儿童文学和想各种各样古怪的办法让妈妈来学校探望我,故意不盖被子,用热水袋把额头捂得滚烫,火速跑到校医室,装作头痛然后请校医摸我额头,可惜他给我一量温度小计谋就被识破了。妈妈偶尔会把这些当作儿时的趣事讲给我听,其实不用她讲,我记得清清楚楚。我是这么矫情的一个人,以至于听到这些,还会为笨拙的小时候感到心酸。我想我那个时候,就开始触摸孤独的影子了。初中开始在校外租房,周末回家,平时独居,有两个学期和同学合租。感受较深的是,有些时候,或许是在写作业,或许是在看小说,或许是在洗漱,但总是突然有那么一个时候,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心也好像沉了下去,开始不安,起身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试图制造出一些声音。到了高三,情况严重了一些。大概真的是生性比较敏感,高三时有几个朋友,和她们一起大声嚷嚷,讲段子,不爱学习,心里明明对高考慌得要命,但还是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然后放学的时候,一个人走在路上,就会想,我这是在干嘛呢?回到房间,翻开书,总是会觉得,好空啊,好像四周的墙都要压过来一样。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有一个雨夜,好像我总是离不开下雨,笑。那天晚上,我撑着一把伞,拿着手机,故意大声说话,在别人家的门口。手机那头没有人。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件事,后来有一次我把人称换成了“一个同学”,故作轻松地当笑话讲给老妈听,她听完以后笑了,说,神经病吧。我说,是啊。整个高三,我都觉得自己的心惶惶然地不停下坠,我知道那是什么原因。接近高考的时候,我开始夜夜回家。哪怕回去后没法复习,也要坚持在晚自习以后步行四十多分钟回去。其实哪是什么坚持呢,只是觉得,家里有人。九点半以后,在我们那个县城,路上已经基本漆黑一片了,奇怪的是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时候却没什么恐惧感,空荡荡地什么也没想。再后来,上了大学,还是没什么朋友。似乎女生身边总是会有闺蜜一类的存在,但我没有,最亲密的关系就是室友。受邀参加过几次聚会,会说笑话,会和别人搭讪,大部分时间安静的坐着,表现出的模样取决于坐在我身旁的是谁。每当这样的聚会结束的时候,便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以及深深的疲惫感。很少去和别人保持联系,十分被动,以致于寒暑假回到家,除了实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老妈经常说我,怎么一天到晚待在家里,多和朋友出去玩啊。我多半会答,诶呀,那个xxx约过我了,我不想出去啊。说完这句话,一阵心虚。手机已经很久没有响过了。孤独会毁掉一个人吗?我不知道。只是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好像触碰到了心里的某根弦,哗啦啦地响。或许孤独就如同黑夜,有些人由于恐惧而沉沦,而有些人渐渐习惯,变得敏锐,也更容易因光亮感动。
孤独从来就不会毁掉一个人。把自己的头奋命塞进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圈子,佯装自己不孤独才会毁掉一个人。
当我被朋友圈人人微博的赞和评论包围的时候,当我的对话列表划一下划两下还划不到尾的时候,我却觉得好孤独。当我关掉朋友圈,当我四个月什么都没更新,当我可以一个人安静的打开窗户看风景,读书听音乐;当我可以熬夜翻译论文,踩着高跟去面试;当我再也不会一遍一遍的等待别人证明的存在感。我不觉得孤独了。这时我才知道,我真实的充实的存在着,不为了别人的认同,不为了自己的虚荣。我什么都没有的时候特别爱钻到人群里,让自己被听到。当我的努力有了一点点收获时,我只想安静的听别人讲话。孤独是饱满的,寂寞才是空虚的。 寂寞才会毁掉人,孤独只会成就人。补充说明,寂寞是没人搭理你,你孤单;孤独是你不愿意搭理别人,你孤单。懂?
经历过孤独的日子,我终于喜欢上自己的无知,与它们相处感到惬意,如同它是一炉旺火。这时就该听任火焰的缓缓燃烧,不说一句话表示自己对无论何事的看法。必须在无知中自我更新。大四了忙得昏天黑地。回望过去的几年,在孤独中渡过了大部分时间,好友纷纷出国慢慢疏远,仅剩几个疏于联系。周围同学因为价值观不同几乎完全合不来,朋友圈大都是今天吃了什么买了啥男默女泪开微店等。在学校曾经因为交作业太按时被白眼。去年新航道一个美国人到学院讲座,问答环节时拿起话筒刚说一个字,坐在后排艺术学院的上百人齐声嘘我。台上的王渊源吓的一愣,散场后聊了几句也明白大概。这样的环境下我只能独善其身好好画图,孤独是我的选择。大学就这样过了有点可惜,但是若没这几年的经历我不会成为现在的自己。这几年是对心境和意志的考验,况且,我没权利去要求命运赋予我莺歌燕舞,生活给我什么,尽力改变之余就默默接受。默默花了3000+小时的时间学英语,在同学不知毕设为何物时我已有了一个毕设级的作品和即将成型的作品集。可以泡一天图书馆后跑个5k然后打球,看到跑道上好看的白人姑娘就把球丢过去问要不要来打四分卫练练tackle怎样,很多姑娘听到会笑的在鼻梁上挤出媚人的小皱纹然后拍拍我的肩说,bad boy u wish。大一也曾流连于木心和温飞卿,看书到不能自拔,记得《素履之往》中一句话:玫瑰之蕊 以为世界是玫瑰色的每个人对孤独的看法都不一样,还是珍惜这段随心所欲塑造自己的时光。认识的人当中不乏抱怨自己孤独的,无非是缺乏存在感和人生规划,加上那一裤裆无处安放的荷尔蒙。所见的大部分孤独都如此,今天看到哪个明星出轨明天女朋友被抢就“不信爱情了”,后天六级没过就觉得人生无望。书中了解到那些真正的孤独,有因家仇国恨生不逢时产生的孤独,有胸怀天下不得志和满腔抱负却被命运捉弄的孤独,唯独没有无病呻吟。稔知凭自己的才情和能力在社会上呼风唤雨不太可能,但谋得一锥之地安身立命做平凡人还是没问题,没见过周围任何人孤独终生,自己也不会。昨天和几个熟人到某湿地公园喝茶划船,有一瞬间觉得自己远离了现代社会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但很快一天结束生活又回到老样子。孤独感也差不多吧,孤独期相对整个人生的长度,也许就是那逃离喧嚣的一天而已。
有一段时间,我在一家agency实习。那时是暑假,我住在学校宿舍,楼里的人都走光了。每天7点下班,从地铁出来,面对的是一段寂静无人的路,然后走进黑洞洞的宿舍大楼,回到空无一人的宿舍。那时,每天都不想下班。在公司,可以跟同事插科打诨,吐槽斗嘴,但一想到回去要走过那段十几分钟路程的道路,除我之外没有一个行人,而宿舍里到处冷冰冰的,没有一丝生活的痕迹,就不由自主地感到悲凉。我不打游戏,不看电视,不看电影,也几乎不怎么跟别人聊天。也就是说,每天有四五个小时的时间要在寂静里独处。后来我怎么办呢?我就写小说。我写好几个虚拟角色,每天下班,就在脑子里构思他们的活动、情感、对话,等等,斟酌这一句该用哪个词表达,这一句的语气怎么改得松动一些,这一句如何才能制造节奏感……我会在脑子里构想小说的画面:清晨的街道,推着推车的小贩,豆浆和包子的热气在空气中弥漫;黄昏夕照,下班的路上,蹲在台阶上玩陀螺的少年;周末,恬静的小镇,海风吹来淡淡的腥味,夏日的阳光落日熔金,躺在旅馆的地板上听着外面的蝉声……我觉得,孤独要这样看: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人被孤独地抛到这个世上,孤独地走着自己的道路,你的念头、想法、情感,只有你一个人知晓,永远无法真正让别人分担,所以,孤独是人的常态。而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的庞大、空虚和未知,人在其面前,会感到恐惧。因此,人需要跟他人建立联系,需要跟世界建立联系,需要确认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让自己安心,感受到:即使面对着深渊,自己也不是没有依靠的。如果缺失了这种联系,人就会感到惶恐,感到被世界所遗弃,从而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你可以把前者叫做孤独,后者叫做孤独感;也可以把前者叫做孤单,后者叫做孤独。前者不会毁灭一个人,后者才会。如果处在后者这种状态,那怎么办呢?那就去重新建立与整个世界的联系。我觉得,很多时候,觉得孤独的人,未必是没有人愿意跟你说话,没有人愿意与你交流,而是,自己封闭了自己的世界。你空虚、无聊、抑郁的时候,想不到可以排解的人;你悲伤、沮丧、绝望的时候,想不到可以倾诉的人;甚至,你得意的时候,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拍案叫绝的时候,想不到可以分享的人。哪怕是一盆花,一只鸟,可以对着它说说话,也好啊。这种感觉,确实会令人发疯。因为,它会令你感到自己被遗弃,要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的不怀好意。你会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人的存在本身没有意义,但人需要他人、环境和整个世界的反馈,来确立自己存在的动力。所以,与别人说话也好,写小说也好,写散文也好,写诗也好,本质上,是营造一种对话,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得以宣泄,让自己感受到「陪伴」。无论这种陪伴,是来自另一个活生生的人,还是动物,还是脑子里的虚拟角色,甚至,是另一个自己。我曾经想过,如果将来一个人生活,我就在周末带着相机去扫街,去逛书店,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去按着地图走遍这座城市,吃遍每一间有名的小吃店,去跟街头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对话,去与清洁工、保安、牛杂店主攀谈,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从他们的视角观察这座城市……或者,我在家里,每天尝试一种做蛋糕和甜品的方子,每周写一篇文章发到博客,每个月调整一下房间的布置,每个季度到周边逛几天,认识陌生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很美。冬日的阳光,照在匆匆而过或者不紧不慢的行人身上,这种感觉很美。一个人在阳光下发呆也很美。这个世界那么大,那么美,每一处细节都有那么多等待你去发现的东西。而孤独,就是发现它们的最好契机。而这一切,只需要你去建立跟这个世界的联系,去接触它,了解它,感受它。活着是为了什么?也许什么也不为,也许只为了感受世界的「美好」。这个世界这么美,何必要「孤独」呢?大概就是这样。
“我曾经很怕孤独,所以我很孤独;当我不再怕它时,我就不孤独了。克服孤独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彻底感受它。”——黄子华
嗯,会让这个人变的,怎么说呢,没耐心陪另一个人成长。
凡是能毁掉一个人的东西,都可能成就一个人;凡是能成就一个人的东西,都可能毁掉一个人。孤独也不例外。
附一张表格附一张表格
我一直希望能参加某个活动,在外界知道我安全并给我提供食物的情况下,一个人待在一个小房间,那里天顶有一扇小窗户,小洗手间,小床,小植物,没手机,没电,没人说话。看看我能待多久。我会因为长久的放空和发呆而感到充实。孤独不会毁掉一个人的。孤独会让人强大,强大到可怕。
以前的一篇专栏,在这里和题主以及各位朋友们分享。做个寂寞的人 by Steve Shi寂寞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之一,但许多人对寂寞感到陌生、不适和恐惧,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寂寞。我们因寂寞而走入感情,走入朋友圈子,走入婚姻,放弃机会,改变计划,苦苦追寻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寂寞成了很多人的心魔,主导了我们的生活。寂寞确实不好受,有时寂寞是隔靴搔痒的小烦恼,但有时候却能够变成无法忍受的剧痛,让我们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我们会因为他人的陪伴或生活的充实倍感幸福,自信地认为可以不再寂寞了,但在疲惫、难过和脆弱的时候,寂寞像难以摆脱的恶习一样又偷偷流入我们的血管,让温暖的被窝变得冰冷,让正午的阳光和半夜的明月刺眼无比。我最记得在北京一个深秋的下午,天气阴沉,我怀揣着书和笔记本独自走向常去的咖啡店。满眼光秃秃的树枝,目光冷漠的路人,还有独自北漂的孤寂让我的心情差到了极点,那时的寂寞变成了一种真切的生理疼痛,压碎我的肋骨,让心脏和肺都停止工作。因为性格和职业,许多人以为我是个时刻被朋友围绕,从不感到寂寞的人。或许因为我看上去很快乐,大家会本能地认为不寂寞的人就是快乐的。事实刚好相反。为了了解寂寞,我很长时间以来都经常故意让自己暴露在寂寞面前,狂欢后独自步行回家,独自一人度过周末,放弃节日和生日,有时候好几天都不和任何人说话,选择读书、骑行、跑步这样独自一人的活动。包括18岁留学,过去10年一直独自学习,工作,都是十分孤独的体验。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何苦,但我却认为这恰恰是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去做的事情。我们需要刻意地规划一些独处时间,并且主动地寻找机会发现和体验寂寞,在人生中也应该安排一些孤独前行的日子。这听上去让人难以理解,但正是这种刻意的有些自虐的生活方式激发了我内心的力量和信心,不仅让我了解和接纳了寂寞,甚至还和它做朋友,让寂寞成为我的老师。很多人害怕和逃避寂寞,觉得寂寞就是失败和可悲,但这并不是寂寞的本来面目。在我看来寂寞是人性和人生的必然,并没有好坏的属性。人都是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记忆也都没有办法完全地被另一个人所了解,所以我们不属于任何地方,也无法和任何人完全没有隔阂。但这不代表我们一定会过得很糟糕,能否处理好这与生俱来的品质才真正决定我们的命运。首先,当你认识到寂寞的必然性时,就会发现我们的社会和主流观念是非常反寂寞,但同时又依赖寂寞的。寂寞被污名化,被定义成失败者的症状,被包装成通过消费可以解决的问题。寂寞的人是没人爱的,没自信自尊的,没价值的,但是你只要购买了这个拥有了那个,你就会彰显风范,魅力袭人,受人瞩目。虚荣心反映的就是我们对寂寞的恐惧,宁可要虚伪空洞的认可,也不敢想象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无足轻重。我们会因为害怕寂寞付出很大代价,更糟糕的是在承受了所有麻烦和痛苦之后,我们却还是会无一例外地发现自己仍然很寂寞,仍然在抱怨。引用叔本华的观点,我们的快乐不取决于我们拥有或者代表什么,而是由我们是谁决定。因为熟悉寂寞,我会明白世俗的眼光只能给你世俗的认可,永远无法表达对你内心的体谅;我能从容面对高低贵贱,淡定看待物质名利,因为即使不被重视,我也不会害怕;因为内心的寂寞不是一个需要填补的黑洞。第二,害怕寂寞,我们就无法专注和自信。时刻因寂寞而分心,没有安全感,期盼他人认可。说话需要看人脸色,决策需要考虑别人心情,很多人感觉自己戴着面具在生活,面具的一面是取悦别人的迎合奉承,另一面则是遮掩自己对寂寞的恐惧。我们不敢展露真实的自己,看上去是为了不冒犯他人,其实是怕真实的自己会不被人理解和接纳。这样的生活,做作而又令人疲乏。要做到真正的自信,不能通过取悦他人。你永远无法取悦所有人,因为永远都会有人觉得你不够好,不喜欢你。即使被所有人排斥,你还是可以面对那样的寂寞,你就不会感到自卑,也可以无比专注于自己做的事情。接纳寂寞,则能在寂寞中找到专注、投入和享受。Dance like nobody is watching,你才能真的把事情做好,从而获得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可。第三,不因寂寞走入关系,你看待异性的方式也会不同。当我们害怕寂寞时,寻找的都是“妈妈型”的伴侣来围着我们转。我这些年来从感情里学到的最大一课就是如果你没法面对自己的寂寞,不论和什么人在一起你都不能快乐。我对曾经的女友们充满怨言,因为不论她们做什么我都始终摆脱不了孤独的感觉,我会认为是因为她们不是对的人,不够了解我,不在意我的感受。一次次的失败让我明白了答案需要向内寻找,我不再指望伴侣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学会了自足,善于让自己快乐,然后反过来我发现自己也越来越善于让别人开心。现在吸引我的女性,往往自信独立,给我带来的成长、启发和激励才是最让我心动的方面。基于缺失的感情,会因为缺失的满足而变得空洞乏味,也因此很难保鲜。真正理想的关系不应该是减少痛苦,而是增加快乐,促进成长的。第四,对寂寞的认识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们常会有这样的困惑:留在这里还是回老家?和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我会认为回老家自然更加轻松安逸,但在外呆久了,思想意识已经和老家的小伙伴们有了很大差距。坚持在外又不得不承担长久的寂寞,但如果你向这寂寞妥协,就意味着个性发展的倒退。看到身边的人都结婚生子了,我们本能地想要效仿。当个剩男剩女,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就会有强烈的孤立感,所以许多人不假思索地加入了这赶趟结婚的大潮。如果你用这样的人生哲学活下去,你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逃避寂寞,而非对生活的热爱,在为生活奔波忙碌之余,寂寞空虚的感觉依旧照样袭来。而你所拥有的一切——婚姻、家庭、工作,都会成为你放弃自己梦想和热情的借口。人一生中类似的选择有很多,我们经常需要在自己想要的和社会所期望的之间做个抉择,相应的结果是孤独前行或者失去自我。这样的时刻可能妥协自我的人偏多一些,因为大多数人害怕被孤立,同时也找不到特别强大的精神信念来推进自己独自前行。我自己一直特立独行,所以喜欢在二选一的时候偏向自己那一方,所以不管是专业,工作,还是生活方式都奇葩一些。这样的代价是很难找到同类和知己,但好处是无与伦比的自由和无限广阔的创造空间。最后,活在寂寞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你能有机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听上去好像很轻而易举,但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往往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许多时候没法看清自己最诚实的意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和自己内心沉默的对话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有时候我甚至会自言自语地这些对话讲出来。在寂寞当中你不需要考虑任何人的面子和感受,你心里那些最诚实的想法才有可能慢慢地被讲述出来。你可以试试看把自己关在一个空房间里,5分钟,10分钟,半小时。不带手机,不看电脑,你会被自己内心那吵着要发言的声音所惊讶的。你在寂寞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会做什么,这样的观察可以很好的帮助你了解自己是谁。寂寞的好坏,只取决于你如何面对它。它可以是你的朋友或敌人,可以造就或者毁掉你的生活。它可以是你灵魂的重要组成,或是内心割之不去的肿瘤。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寂寞需要面对,就好像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所回忆起的那些寂寞你们永远不懂。但不懂不代表这文章就没有意义,因为毕竟我追求的不是你们的理解,而是能够像我一样更真实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既然只有自己懂这份寂寞,那就好好珍惜它吧!
一个人需要独处静心,更需要处众交流。静心是为了看清自己,轻松自在。交流是为了广结善缘,了解世界。能够享受孤独寂寞是人生何等高的境界,恐怕一般人都是望尘莫及吧?僧人都是能够处众不乱,又可以享受孤独寂寞的人。百无聊赖往往可以渗透灵魂,打开自性的智慧,无聊可以透顶,无聊可以渗透一切,无聊可以看清自己看清这个世界。能从无聊里面脱颖而出的人,必定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解脱自在的人。
作为一个独处爱好者,简单说说我的看法(暂时无法提供方法论):我认为,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孤独」作为人的本质(之一),是「客观存在」而非「主观感受」,这意味着,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换言之,无论你接受抑或拒绝,都无法撼动其存在这一铁律般的事实。究其根源,乃因为「人和人之间,完整地、合乎期待地互相理解、认同,几乎是无法到达的事」。(虽然有些主观臆断,但我想,这大概是无需论证的吧。。。)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傍晚漫步街区的习惯。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灯,马路旁光怪陆离的霓虹,华灯渐上,悄无声息地透支着城市残存的温情。特别是在晚饭前后,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为我而点亮。那种感觉让人非常崩溃。饥肠辘辘的我,常常对着人家的灯,深深地陷进思考:这世上究竟有多少人,受到那虚幻灯火的蛊惑,折断了自明自备的脊骨,从此再也无法承受孤独的重量? 他们选择抱团取暖,匆匆忙忙、跌跌撞撞投进另一个人的怀抱。但是这样当真就不再孤独了吗?当然不是。至少不全是。我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半夜从另一个人的怀抱里醒来,猛然发觉孤独处境其实从未改变——即使两个身体之间,距离曾经为负,但是扪心自问——两颗心之间,距离可曾有靠近过哪怕一厘米呢?抒了这么多情,其实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孤独本身」不会毁掉人,毁掉人的是「低知与脆弱」。
蛮应景,,,蛮应景,,,
孤独不能毁掉一个人,孤独感才会毁掉一个人。
个人拙见:孤独是对一个人时状态的客观描述,但你会不会频繁感受到它并受它影响要看你自己。对一切人事物都有一点好奇心的人,不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因此很少切身感受到孤独。截止到今年九月,我最亲密的好友们皆回国奋斗了,加上小组作业和论文安排,所以刚刚过去的九天万圣假期,我一个人在家里待着,写论文报告。很多朋友问我一个人的这种生活不孤独吗?坦白说,孤独两个字完全简单粗暴概括了我生活的状态,我几乎每时每刻是孤独的,但是幸运的是我很少察觉到这一点。这个假期,我没有出门社交趴体狂欢,没有旅行po照洗涤心灵,但我完成了70几页的论文报告,为即将来临的学联活动打好了框架,在做饭洗衣闲暇时间补完所有没看的剧集,顺便欣赏了11部科幻片和2部纪录片。我感到很充实满足,一点没觉得一个人的状态糟糕。我想这就是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性。有些人思考为什么自己这么孤独,并且在这时候深切感受到孤独对自己的影响。有些人,比如不才我,则不会。在看到这个问题之前,我听到女神 Scarlett Johansson的一首《I don't know what to do》,这让我想起她在《Her》里精彩演绎的《The moon Song》。短暂几秒后我的思绪就转到昨天从纪录片《 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里了解到的知识盲点:原来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气体,原来旅行者一号已经漂浮在太阳系那么久,原来我们的银河系也不过是宇宙中一粒微尘。而我的好奇心驱使我去进一步了解到旅行者一号已经冲出太阳系,进入星级空间了。在我编写这一段的时候,我收到一条推送,知道了一位朋友为布隆迪妇女儿童收集书本捐助的projet成功了,于是我又用了几分钟去了解了一下这个国家,去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 举这些例子,就是为了给大家做个示范,不要去想自己是否孤独,为什么孤独,怎么样孤独。因为除此之外,我们真的可以去思考任何其它人事物,不管是多琐碎多无聊多莫名其妙的念头,都能让你逃开孤独的影响。很多朋友是怀着善意的心提示我们一个人的状态总是糟糕的,如果离家里近,如果找到另一半,如果有极其亲密的朋友常伴身边,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孤独会毁掉一个人的。同样很多朋友也是怀着善意的心教导你,孤独不可怕,一个人内心强大就不孤独,你要去享受孤独,战胜孤独,它会让你变成更好的人。我的想法比较简单,正如之前说过的,字面上理解,一个人的状态永远是孤独。但不想感受到孤独,被孤独影响的话,不要花宝贵时间去思考自己是孤独的这个事实,不要受这个事实影响而做决定,把时间用在其它兴趣上,孤独对你就没有丝毫作用力。与各位共勉。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孤独才是人的常态。
能。因为孤独会让你封闭,而没有交流很容易进入死胡同,然后一遍遍地撞南墙,要感谢每一个骂你是SB的人。本科时一直很中二地觉得自己要做一个安静高冷的学霸,我是未来要成为物理学家的男人!然后义无反顾地进入了孤独刷题的邪路。这个:或者这个:或者这个:还有这个:相信大多数南七同仁都曾经买过吧,但是一般最后的结局都是留在角落吃灰了。但是吧,我就这么无聊地吧这些东西刷了全套,特别是吉米六本跟题典七本还刷了不止一遍。那个时候二教的小教室里的角落就是我的安全区,如果你看到一个满脸憔悴的人被一堆草稿纸包围,那一定是我了。而且因为缺乏交流,还自我感觉良好。所以说,自己SB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SB却不知道。相信大多数南七同仁都曾经买过吧,但是一般最后的结局都是留在角落吃灰了。但是吧,我就这么无聊地吧这些东西刷了全套,特别是吉米六本跟题典七本还刷了不止一遍。那个时候二教的小教室里的角落就是我的安全区,如果你看到一个满脸憔悴的人被一堆草稿纸包围,那一定是我了。而且因为缺乏交流,还自我感觉良好。所以说,自己SB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SB却不知道。这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仅是浪费了时间,还磨去了热情和兴趣,让人感觉所谓物理不过是这些题目罢了。直到quit了以后,干活中遇到了物理相关的知识,回过头再去温习时,我才明白当初走了弯路。所以后来迎新时我总是会劝小朋友们不要刷题,不如多去读读教材,多和师兄老师扯扯,不管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多被打打脸都是好事情。前一阵搬家终于忍痛把这些当年2B过的罪证处理掉了,谨此答个题来留念吧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虚寂寞的个性签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