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药与珠海天然药物研究所国际化论坛中陈士林推...

2014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CSNR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
查看: 315|
评论: 0|来自: 杏雨网报道
摘要:   10月16日,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60周年校庆重要学术交流活动,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CSNR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丰盛楼报告厅胜利召开,国内外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领域部 ...
2014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CSNR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精彩纷呈(组图)
  10月16日,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60周年校庆重要学术交流活动,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CSNR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丰盛楼报告厅胜利召开,国内外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领域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到会并作特邀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做报告
Chris Shaw教授做报告
肖小河教授做报告
  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的特产资源之一,新时代下中药资源的发展出现了新形势、新问题和新理念。张伯礼院士发表了以“中国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为主题的报告,以深厚的学科背景和严谨的科研思维与参会代表交流、分享了当前国内外医药研究形势,大中药健康产业现状。张院士对中药资源的发展原则、发展机制、宏观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并勉励中药资源科学学者突出重点,聚集优势,协同创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中药资源发展的科学布局做出新的贡献。Chris
Shaw教授、肖小河教授也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天然药物资源的历史沿革和中药标准化问题,以纵深的国际视野探讨了中药资源研究的科学使命、内在规律和新思路。
闵庆文研究员做报告
黄璐琦教授作报告
赵中振教授作报告
  中药资源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关注是新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闵庆文研究员就所关心和研究的领域工作做了《农业文化遗产及其药物资源问题》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应该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有重要一席。冲破现代科学的藩篱,保持传统农业文化的永续利用,对于秉承大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尤其药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需要开展更多保护性研究。黄璐琦教授就《道地药材的研究》和与会代表交流了道地药材历史、生产、加工、临床应用等研究热点、研究前沿问题。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赵中振教授报告了《谈中药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从中药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角度剖析了中药资源发展过程中资源高效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问题,强调了中药资源作为文化载体,在知识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方面的突出作用,提出了建立中药事业继承、发展和推广的战略思考。
屠鹏飞教授做报告
詹华强教授做报告
汤淑兰教授做报告
林瑞超教授做报告
张辉教授做报告
李绍平教授做报告
叶文才教授作报告
蔡少青教授做报告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与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也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医学部屠鹏飞教授从“发展肉苁蓉生态产业,推进西部生态文明”方面,指出中药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资源引导社会进步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屠教授从西域神奇中药材-肉苁蓉作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肉苁蓉品种栽培、加工、生物学研究、技术推广、产业链构建和新药研发等相关内容。香港科技大学詹华强教授介绍了维吾尔药甘松和香青兰的资源开发与活性评价,为与会代表开拓了民族药、区域药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来自英国的汤淑兰教授介绍了中药自然资源在英伦三岛的基本情况。北京中医药大学林瑞超教授结合其在中国矿物药资源现状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矿物药材的分类、加工特性、鉴定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长春中医药大学张辉教授就药用动物资源应用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方面介绍了中药动物药三级资源理论的构建与药用动物的应用研究相关工作。澳门大学李绍平教授、暨南大学叶文才教授分别就中药多糖的质量控制、白饭树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研究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北京大学医学部蔡少青教授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告了“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叠加作用”和“毒性分散效应”——由中药体内代谢研究引发的思考”。
陈士林教授做报告
陈介甫教授做报告
高文远教授做报告
谢恬教授做报告
  在中药资源的具体研究领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教授以“道地药材特征基因研究”为主题,就培育道地药材新品种、分子机理研究及细胞分离、DNA条形码、高通量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运用等提出了新的思考。台湾致英植物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长陈介甫教授以发炎小体为目标的新药研发为主题的报告,介绍了炎性小体能够调节胱冬肽酶-1(caspase-1)的活化进而在天然免疫防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相关机理,并就其在现代新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等方面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产业化中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应对之策展开了报告内容。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高文远教授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角度分析了薯蓣科和重楼科植物生物学特征、生物活性、亲缘关系,为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及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研究思路。杭州师范大学谢恬教授就姜科植物提取物金港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产业化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余伯阳教授做报告
易瑞灶研究员做报告
萧伟教授做报告
苏为科教授做报告
  部分专家结合天然药物资源可学研究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思考与参会嘉宾开展了热烈讨论。中国药科大学余伯阳教授结合实践课题研究内容介绍了“基于生物转化的天然药物新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余伯阳教授以青蒿素为例,引入生物组合化学内容,并为化学-生物组合合成、定向生物合成等研究领域工作开拓了新思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化学与化工研究中心主任易瑞灶研究员报告了“海洋生物毒素的资源化学特点及其药用潜值与开发前景”主题内容,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碱类毒素不同类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展示了海洋药物宝藏的重大开发利用意义。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药制药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萧伟教授介绍了现代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研究。萧伟教授以六味地黄丸、板蓝根为例,介绍了中药产品质控重要性,并提出基于药物属性的复方中药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是解决中药质量问题、促进中药整体质控的重要途径。浙江工业大学、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苏为科教授介绍了机械化学技术在植物有效部位提取中的应用。
  一天的学术交流结束之后,与会代表均表示体验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通过思想的交流、学科的碰撞、文化的交融和精神的共鸣,中药资源学者将以更饱满热情迎接科学发展和时代挑战!
Powered by
& (C) 2012
& 主办:、、学者和官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据了解,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监控措施,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破坏严重。目前已有169种药用植物被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和《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在贸易和利用上受到相应的管制和限制。中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陈士林说,中药农业是中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其核心内容是中药材生产,即持续、稳定地以种植、养殖或生物工程方式生产中药药材或其有效成分,同时实现紧缺或濒危资源的人工生产,野生抚育或野生生产。其根本目标是保证优质药材持续稳定供应国内外市场,造福人类健康,同时实现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陈士林建议,中国政府应尽快构建中药资源研究技术平台,开展中药农业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将中药资源纳入国家战略资源范畴,建设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预警网络体系。(完)
&&&&相关新闻:
&&&&中外人士认为,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同至关重要
&&&&新华网江西频道11月1日电(记者曹凯 凌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1日上午在南昌说,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科学认同和文化认同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关键。
&&&&李大宁是在当天举行的2007中医药(江西)合作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
&&&&李大宁说,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和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积累中,逐步形成的独特而系统的科学理论和诊疗方法,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是中国重要的卫生资源,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医药包容了中国哲学、人文科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学行之有效的辨证论治诊疗方法和中药泡制、配伍用药原理尚未得到现代社会的正确评价和应用,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尚未被现代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具有中医药特点、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规范尚未建立,限制了其在国际上的推广应用。
&&&&据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介绍,2006年中医药工业总产值约为1500亿元,而出口仅为10.9亿万元,且大部分是药材和提取物出口,中成药出口比重还较小。
&&&&李大宁说,政府将通过贸易谈判、政策导向、培植外向型中药企业等为中医药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次率法方代表团参会的法国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盖雷说,与西医相比,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传统医学长久以来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始终未得到国际组织的科学认定。他呼吁国际机构关注并支持与中医药有关的教育、研究以及有关资源信息的流通工作。
&&&&本次论坛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等联合主办,以“扩大合作,分享机遇”为主题,旨在对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走出去”战略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讨。(完)
责编:宋卫义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6 mid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丁香客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客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今日:1 | 主题:62096 | & 收藏本版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公告】日~11日将于南京召开第二届 “中国天然药物研究与发展论坛”暨《中国天然药物》编委会全委会议
【公告】日~11日将于南京召开第二届 “中国天然药物研究与发展论坛”暨《中国天然药物》编委会全委会议
分享到哪里?
这个帖子发布于6年零95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第二届 “中国天然药物研究与发展论坛”&&暨《中国天然药物》编委会全委会议邀 请 函 “中国天然药物研究与发展论坛”由《中国天然药物》编委会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同主办。大会邀请与医药创新相关的国家科技部、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主要部委领导及专家围绕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各领域各环节,就国家医药科技与产业政策、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前沿与热点、思路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报告,旨在以国家医药科技与产业战略决策为宏观指导,分析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研发瓶颈,拓展研究思路;借鉴交叉学科的思维模式,解决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共性问题;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了使新药研发人员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技术指导原则有更加准确的理解,论坛特邀SFDA审评中心与新药研发专家,针对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研发与注册申报中各环节主要问题,解析技术要求,剖析共性问题,分析相关案例,明晰选题思路,从而使参会代表有更大收获。期待与您共襄此次大会盛举!主办:《中国天然药物》编辑委员会中国药科大学组委会:《中国天然药物》编辑委员会大会顾问:于德泉院士
王永炎院士
刘耕陶院士
刘昌孝院士
沈自尹院士
肖培根院士
陈可冀院士
陈凯先院士
陈冀胜院士
张伯礼院士
梁晓天院士
侯惠民院士
管华诗院士
李连达院士
李振吉教授
欧阳平凯院士
姚新生院士
胡之璧院士
赵守训教授
桑国卫院士
彭司勋院士
惠永正教授
甄永苏院士
管华诗院士
徐任生教授
郑永齐院士
李国雄院士
严永清教授
谢晶曦教授
大会主席:吴晓明
《中国天然药物》主编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
孙汉董院士《中国天然药物》国际网络版主编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大会副主席:吴春福
《中国天然药物》副主编 沈阳药科大学校长朱宝泉
《中国天然药物》副主编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院长秘书长:孔令义
《中国天然药物》执行副主编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
副秘书长:果德安
《中国天然药物》国际网络版副主编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主任
中国药科大学期刊编辑部主任张陆勇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科学技术处副处长
《中国天然药物》编辑委员会
《中国天然药物》 编辑部
2008年8月 大会日程地点: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中山陵陵园路四方城2号)时间:-11日11月8日(星期六):全天报到下午14:30-17:30 丽景楼博爱厅《中国天然药物》第二届编委会全委会议11月9日(星期日):7:00-8:00
中西自助早餐8:30-9:00
主楼和平厅
9:00-11:50
主楼和平厅“十一五”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及产业政策论坛《新药品管理办法》助推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吴浈副局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规划目标与实施方案
国家重大专项办公室“十一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与产业政策解析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 任志武副司长《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与提高继承创新能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 苏钢强副司长重大新药创制与中药、天然药物新药注册审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李国庆主任国民经济促进完善国家医疗保险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
国家支撑计划与中药创新药物研究
国家科技部社发司生物医药处
邹健强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生物医药项目及评审要求介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 王昌恩主任12:00-13:00
午餐(自助餐)分会场1:14:00-18:00
主楼友谊厅“中药与天然药物新药研发与注册申报”论坛中药与天然药物新药申报审评中药学问题解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中药与天然药物新药申报审评中临床问题解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主要问题剖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中药与天然药物新药申报法规及技术要求(药理毒理学)
中药复方国家工程中心主任
叶祖光研究员中药新药研发的选题思路与评审过程问题分析研究
北京大学药学院
屠鹏飞教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中药与天然药物专利保护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张伟波处长分会场2:14:00-18:00
丽景楼博爱厅《中国天然药物》第二届编委会全委会议18:10-20:10
主楼和平厅
招待晚宴:20:10-22:10
主楼友谊厅新药研发专家技术咨询会特邀国家药监局新药审评中心、国家药监局认证中心、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处,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基金委、新药审评专家与参会代表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并答疑解惑。 11月10日(星期一)7:00-8:00
中西自助早餐8:00-12:00
主楼和平厅中药与天然药物创新研究论坛:专题1: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总结与分析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陈凯先院士全球医药市场研发动态与趋势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院长 朱宝泉研究员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杜冠华教授我国天然药物研发的经验与体会——希普林的国际注册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朱大元研究员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关键技术及其装备
国家中药提取过程现代化工程中心 葛发焕 主任茶歇
专题2:中药与天然药物研发思路与进展植物药研发思路与进展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孙汉董院士海洋药物研发思路与进展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
管华诗院士生物毒素研发思路与进展
解放军防化学院
陈冀胜院士微生物与抗体药物的研发思路与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甄永苏院士真菌类药物研发思路与进展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副所长
刘吉开研究员海洋多肽类药物研发思路与进展
中山大学副校长 徐安龙教授 12:00-13:00
午餐(自助餐)13:30-17:30主楼和平厅专题3: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前沿与热点本草组学研究计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副所长
梁鑫淼研究员分子生药学研究进展
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
黄璐琦研究员天然药物资源开发方法创新与实践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所所长
陈士林教授植物来源的先导化合物发现与研发策略
.山东大学副校长
娄红祥教授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方剂中组分协同增效作用的机制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王喜军教授植物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校长
季宇彬教授两岸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及中药研发策略
台湾成功大学 吴天赏教授茶歇 专题4:中药与天然药物标准研究 &#版中国药典标准解析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处
钱忠直处长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峥涛教授 系统生物学在天然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罗国安教授 中药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
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副院长
徐宏喜研究员 18:00-19:00
晚餐11月11日(星期二)7:00-8:00
中西自助早餐8:00 -11:30:旅游
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风景区景点:石象路、神道、明孝陵、梅花山、红楼艺文苑、四方城、紫霞湖参会对象:1、本刊编委、学术顾问(院士)100人2、本刊理事会理事20人3.制药企业研发部主任,高等院校等、科研院所新药研发药人员180人。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为四星级涉外旅游饭店,位于绿树葱郁、秀丽迷人的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山陵景区内,与世界遗产明孝陵及石象路、梅花山仅栅栏相隔。酒店潺潺清泉环绕,清晨可循林荫大道尽享天然氧吧之赐予;傍晚可徜徉皇陵古道抒发思古之幽情。11月是会议旅游、旺季。请编委尽早安排。10月20日以前 注册费2280元/人,10月20日后:注册费2380元。住宿费自理,双人标准间450元/间/天(丽景楼)。 “中国天然药物研究与发展论坛”组委会秘书处:《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E-MAIL:
025-; 郑晓南
欢迎感兴趣的企业、科研机构、老师和同学们联系我们也可联系QQ: 我家朴朴
请注明“中国天然药物会议”
回复:【公告】日~11日将于南京召开第二届 “中国天然药物研究与发展论坛”暨《中国天然药物》编委会全委会议
分享到哪里?
不要钱就好了,做科研的卡个会还要这么多钱啊,去不起啊,哪位战友要去,到时候来发几个幻灯和大家分享下啊
回复:【公告】日~11日将于南京召开第二届 “中国天然药物研究与发展论坛”暨《中国天然药物》编委会全委会议
分享到哪里?
是有点贵!
关于丁香园新闻源 财富源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论坛召开
&&&& 20:31
  本报讯记者曹静报道日前,全国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论坛在北京科技会馆隆重举行。论坛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环球中医药》杂志社负责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中国中药协会主任孟庆田、《环球中医药》杂志社社长李宏亮以及相关单位、企业代表共百余人出席会议。
  中药协会主任孟庆田代表会长房书亭致欢迎词,《环球中医药》杂志社社长李宏亮主持会议。与会的专家和代表分别从中草药鉴定新方法体系的建立与推广、中药标准化与研究、国际注册中药研究等方面对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企业代表在论坛会议互动中,加强了对中药研究的认识,坚定了与会企业对中药现代化与国家化的方向与信心。
  张伯礼教授作了题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医药面临着重大需求和发展机遇,中药现代化推动新型大中药产业的发展,从而带来了重大的综合效益。中药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各方面协同创新,围绕产业共性关键问题,聚集各种力量,优势互补,联合攻关,重在突破。同时指出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多学科融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后张教授以“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名言结束发言。结束语寓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以题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机遇和挑战”作了演讲,他深刻剖析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指出推动中药国际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刘张林认为,中医药国际化必须坚持统一战线的思维,开展法规标准的合作,医药并重,同时还需要各集团企业战略合作、优势互补。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中药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基础,而中药国际化也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依然有一段很长的探索之路要走,相信经过各方的努力,中药必将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罗伯特
高清图集赏析陈士林:为中药材量身定做基因“身份证” - 世界中医药网
陈士林:为中药材量身定做基因“身份证”
核心提示:陈士林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创建了基于ITS2为主体的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方法体系,主编《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等。
为中药材量身定做基因&身份证&
&&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研究员
  陈士林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完成了260余种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编著《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创建了基于ITS2为主体的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方法体系,主编《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等书籍;通过全基因组解析提出灵芝为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研究的首个中药基原药用模式真菌,论文在《自然通讯》Nat&Commun发表,&被Nature&China选为中国最佳研究亮点推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80余篇。&
  近期,媒体对&苍术造假&的报道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药材真伪的极大关注。事实上,长期以来,在中药材贸易及临床应用中,诸如冬虫夏草中混入亚香棒虫草、山银花冒充金银花、西洋参中混入人参等这类鱼目混珠、防不胜防的混伪问题,一直都是让监管者们头痛不已的难题。
  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具有六大优势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不法销售商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的情况下,中药材四大传统鉴定方法(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都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无法完全保障中药材真伪鉴别的准确性。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新的中药材鉴定技术已经应运而生。这种被称作DNA条形码的技术,通过为中药材标本制作一张特殊的基因&身份证&,经过数据比对后,就能对所鉴别的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与鉴定。
  陈士林研究员告诉记者,DNA条形码技术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物种鉴定新技术。该方法由于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样品形态和材料部位的限制,可为中药材原植物和种类鉴别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手段,是中药分子鉴定方法学上的一个创新。&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看,物种表现型的差异本质上是基因型的差异,即体现在DNA序列上的差异。因此,DNA条形码的诞生和发展,为药用植物分类和鉴定提供了本质依据。&
  在陈士林研究员看来,DNA条形码技术具有6大优势:只需选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基因片断即可对绝大部分中药物种进行准确鉴定;可以在短时间内鉴定大量样本;重复性和稳定性高;实验过程标准、操作简单,更易实现物种鉴定自动化;可有效缓解分类鉴定人才缺乏的现状;可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平台对现有物种序列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可实现资源共享。
  从跟随研究到引领国际的华丽转身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标准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识别与鉴定的一种新技术,识别技术的核心部分是找到能区分各物种的序列片段,而理想的条形码应具有通用性,同时也应具有足够的变异以区分不同的物种。
  陈教授说,&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看,物种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型的差异。因此,当我们测出一份样本中特有的DNA序列后,将它与已知序列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该样本的身份,这对传统鉴定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补充手段。这一DNA序列就像是给每个物种标记的条形码,又像是每个物种独有的&身份证&编号,具有唯一性。&
  DNA条形码最先被应用鉴定的领域并非中药材,而是动物。在动物鉴定领域,COI基因已经被确定为动物条形码的通用片段,但不能作为植物的DNA条形码。因此,近年来,筛选有效的植物DNA条形码便成为了国际生命条形码工作者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2005年至今,美、英、韩等国家的多个研究组提出了多个植物DNA条形码或条形码组合的建议,但这些序列均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国家863计划等基金的支持下,近10年来,为了建立和完善鉴别中草药的DNA条形码体系,陈士林研究员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分别从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三个部分进行了筛选和对比,完成了从跟随国际研究到引领国际研究的华丽转身。
  2010年,陈士林带领的课题组在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序列筛选研究中,通过比较分析7个候选DNA条形码,对753个属、4800个物种、6600多个样品进行研究后发现,细胞核基因组的ITS2序列在物种水平的鉴定效率高达92.7%,显著优于国际植物工作组推荐的序列组合。据此他们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将ITS2序列作为药用植物标准DNA条形码,同时建议ITS2作为新的通用条形码用于鉴定更广泛的植物类群。其科研论文《ITS2作为药用植物通用DNA条形码序列》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发表后,引发了国际社会对ITS2序列研究的热潮,该文章被德国专业网站选为近25年来在ITS2领域最受关注的16篇文章之一。
  目前,陈士林课题组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备的包括以ITS2序列为核心、加上psbA-trnH为补充序列的植物类中药材的DNA条形码,以及以COI序列为核心、ITS2为辅助序列的动物类中药材的DNA条形码鉴定体系,该技术已被几十家企业转让应用。70余篇相关文章也发表在Cladistics、PNAS、PLoS&、BMC&、FEMS、BRV&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其主编的《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一书,已于201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建成世界最大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数据库
  陈士林告诉记者,&中药材鉴定是研究中药品种、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药源的前提和基础。DNA条形码识别技术为中药材真伪鉴定标准化、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将为中药材鉴定迎来一场新的技术革新&。中药材DNA条形码技术的广泛应用,还需要存储海量数据的数据库作支撑。陈士林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就建立了我国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库,现在已经保存了几万份以上的种质资源。为进一步加快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研究步伐,该所已建立药用植物DNA条形码数据库和基于ITS2和psbA-trnH的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网站,可用于中药资源信息检索、查询以及比对鉴定。
  谈到未来中药DNA条形码的研究方向,陈士林认为,我国中药材质量差异很大,导致了市场的不平衡以及不正当竞争,同时还造成了中药资源的浪费。中药材市场流通中缺乏符合生产实际、与市场流通配套的中药材质量评价标准。针对市售中药材在流通领域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可以将二维DNA条形码技术运用于中药材流通管理领域中。目前,该研究团队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数据库和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网站&,包括2万余个物种,该数据库鉴定系统以《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的植物和动物药材为研究对象,将DNA条形码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用于中药鉴定的网络信息化操作平台,并涵盖绝大多数美国药典、日本药局方、欧盟药典、韩国药典和印度药典的草药。可广泛应用于从中药材源头生产到市场流通等各环节,如中药种植基源信息检索、查询以及比对鉴定,中药种植基地种质资源的真伪,种子种苗的鉴定,现有种质资源库样品的真伪,中药资源野生变家种过程中种源的鉴定以及中药材采收、粗加工、存储和销售等市场流通环节。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罗朝淑&实习生&杜侨雪)
很抱歉,没有找到有关“陈士林,中药材,基因“身份证””的文章!
姓名:&验证码:&&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喜迎十年六项成果…
丁启后,男,汉族,1923年农历12月27日出生,贵州瓮安人,…
虽然通过基因工程或端粒激活技术,延年益寿还尚需时日,不…
在《神农本草经》里它被列为上品 由于叶似猪耳 老百姓叫它…
目前,这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在该院已形成常态,今后,该院将…
康美药业拥有中药饮片和化学药品两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目…
日,第六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暨…
浙江中医药大学早在2011年就与台湾义守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士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