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拂郁不得越神秘意思

读伤寒论-2
一、第43条,宜对照第16、21、28条看误下的另一变证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本条是表证误下,而伤到了肺气,肺气肃降,逆则为喘。至此,误下已经能伤到心、脾、肾、肺,我们应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另外,咳、喘很多时候似乎是通的。师兄Z有一验案:其母咳嗽日久,后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而愈。
二、第42、44、45条对照看脉浮不可下
太阳病,外证不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其外者,宜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不愈。今脉浮,知其在外,须当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42、太阳病,外证不解,脉浮细者,当解其外,宜桂枝汤主之。
44条提出了外证未解不可下,45条提出只要有脉浮就有外证,因此也能知道脉浮者不可下,下之为逆。逆有哪些呢,可参考16、21、28、43条。
3条均提出了外证不解时(脉浮),宜以桂枝汤解之。用桂枝汤是因为它能调和营卫,调和脾胃,相比麻黄汤,桂枝汤也算是小发汗之法,不会过于峻烈,因此,对于坏病、久病,用桂枝汤更加保险。
三、第48条的断句问题,及小汗出的讨论,小汗出宜和第23、25、27对照着看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先汗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仍在者,不可下,下之则逆,如此当小汗出。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拂郁在表也,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对于这条,首先说断句。加粗的部分,通行版本一般断做“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越”,但我读到这里时,发现前一句末尾有个“当解之、熏之”,这一句若做“发汗不彻、不足”似乎更加连绵;另外,发汗不彻,再来个不足,有强调“不彻”的效果。“不足”划到前句去后,“言”就变成了后面的句首了,作为发语词,这种情况在第30条也出现过。
再看本条的本义,太阳病因汗出不彻而使得表证仍在的,但它经之病已见的,仍当小汗出。这里的面色缘缘正赤亦是应小汗出的一个证,23条可做佐证,同条还提出“身必痒”。小汗出证若不是与阳明证“并”的话,通常是有“发热恶寒”如疟的表现,在23、25、27条中都可见。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微有热色者,未欲愈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最后再来看48条后面的部分,由于汗出不彻,还可能出现“燥烦”、“不知痛处”、“短气”,把这些证联系起来的绳子估计是郁积的水气,而这些水气可能是“发汗不彻不足”而蓄积在肤腠或体内的津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大熊猫老师“玩转伤寒”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熊猫老师玩转伤寒系列讲座整理文稿
今天我们继续啊。我们今天说的是太阳篇太阳本症的伤寒表实症当中的兼症。就像高天发上来的这个图,今天我们说伤寒表实症的它的兼症。高天把三一条发上来,很快,我说着都发上来了。三一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先说下这个提要。这是太阳伤寒兼经气不舒症的正治,太阳伤寒兼经气不舒的这种主治。下面我们解释这一段。还是先看前人的解释吧。成无己是这样说的: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着,中风表虚也,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中风表实也,表虚宜解肌,表实宜发汗,适宜葛根汤发之也。这是成无己的解释。其实他的解释说的挺明白的,表实宜发汗。我们先看这个条文啊,太阳病,我们见到这个太阳病呢,应该马上反复的强调,就应该想到脉浮,头项强疼而恶寒,这是太阳病的定义。但是太阳病它要分为一个中风表虚症和一个伤寒表实症。关于中风和中寒,风邪和寒邪致病的这个情况,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在以前真的是没少说了,往往是并见的,但是有所侧重。就说我们在见到太阳病的时候,首先要想到这个脉浮,头项强疼而恶寒,然后再区分它是一个中风的还是中寒的。像这个条文,首先它说的是太阳病,然后后面描述的这个症状,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那么无汗,太阳伤寒是无汗的。发热,体痛,无汗,恶寒和恶风往往是同见的但是程度上有所区别。那从这个无汗恶风,从这个无汗上面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表实症,因为表虚症它是自汗出的。但是在这个条文当中呢,它和麻黄汤症的这个区别,它没有描述这个体痛,恶寒,没有这些症状的描述,但是提出一个恶风,提出一个恶风,也就是说在这个条的条文当中,这个太阳病它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中风表实,而不是太阳伤寒所导致的表实症,它是因为中风而导致的表实。然后它的症状描述,又有一个项背强几几,因为我们知道,膀胱经的走形是从后脊柱的正中线,然后旁开,这两则都是太阳经的方向,然后经过这个项部到头顶,再到眼睛的内眦的这个部位,那么这个项背强几几呢,实际它说的就是太阳经的这个走行区域出现拘紧不舒,就是太阳经的走行部位出现拘紧不舒的这样一种状况。那在这个症状的描述当中可以看出是中风表实症了,再加上一个太阳经气不舒。那这种情况呢,张仲景就说是葛根汤主之。这是个葛根汤主之。再下面是它的治法或者叫做治则。就是治的方法和原则,他是用的发汗,解表,升津,舒经。对,再下面是它的这个方药,方子的组成呢,其实挺简单的啊,我们在讲那个一四条的时候,讲那个“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在讲这个一四条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这个方子说过了,并且在那天晚上把这一条和一四条做了一下鉴别。那么,葛根汤,它就是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它的组成就是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对,就是这样组成的一个方子。方子的组成和它的这个煎煮,用药及将息,就是高天打的这一段,这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桂枝汤的时候我们说过,一四条的时候我们也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六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这个方子,它的方意,因为它就是一个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在这儿呢,麻黄增加的是发汗祛邪的这个功理,葛根,一方面是帮助桂枝、麻黄解表。另一方面葛根本身有升津舒经的作用。我们下面说它的玩法,下面说这一条的玩法。先说这条的玩法。第一个玩法呢,就是,还再重复一遍,这一条与一四条它的鉴别。一四条呢,和它的这条描述差不太多,干脆高天你把一四条和三一条一块发上来,我们来个对比一下。对,再发一个三一条。好的,我们看一下这个一四条和三一条。
一四、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三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都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前面这是完全一样。再下句,一四条是反汗出恶风者,三一条呢是无汗恶风者,一四条是桂枝加葛根汤,三一条是葛根汤主之。我们通过这个对比就可以看出,一四条说的是什么呢,太阳病,项背强几几,也是一个太阳病同时伴有经气不舒的,但是它有汗出恶风,汗出恶风这就是一个中风表虚症,中风表虚症用桂枝汤。因为中风表虚症就是用桂枝汤是正治的,然后加上葛根,升津舒经。这是一四条。那么三一条呢,三一条它是无汗恶风的。无汗恶风它是一个中风表实症,既然是一个中风表实症,那就是在桂枝加葛根治中风表虚证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味麻黄发汗,在桂枝汤加葛根这个基础上面再加上一味麻黄发汗。这就是三一条中风表实经气不舒它的这个治法。这是第一个玩法,第一个玩法当中呢我们还要说一四条的时候一个葛根汤适用于颈椎病,由于颈椎病表往往现是颈背脊肌疼痛,上位太阳之专位,那么这个背也是太阳经的这个位置,我们大部分颈椎病包括那种脊线性的仅仅表现颈部不舒服的这种颈椎病,还有见得多的神经根型的颈椎病。就是颈肩部的酸痛胀这个脊颈不舒,都是伴有这个一侧上肢的酸痛,往往是遇寒痛痛的明显,还往往伴有小指和无名指还和中指的这个外侧伴有这个麻木,像这种神经根型的颈椎病,这个用葛根汤效果都是非常好的。这个在用的时候注意一个有汗和无汗,无汗的就那种伤寒伤的比较重的,因为我们三一条说的这个中风表实证,兼有的经气不舒的,在颈椎病的这个治疗当中,往往有些人不是一个中风表实,它是一个伤寒的表实证。在那个时侯你就不妨麻黄量给他用大一点,加上杏仁,就是防麻黄汤之意。如果说是碰上这种有汗的经常自汗出的,就像一四条说的有汗恶风,那就用桂枝汤加葛根,就不要加麻黄了。只要把这样两点把握住对于大部分的颈椎病葛根汤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颈椎病呢非常麻烦,有的人表现是头晕,有的还非常严重,特别像那种美尼尔综合症,实际在临床当中颈型眩晕误诊为美尼尔的非常多,说误诊为美尼尔的非常多并不是说在诊断上我们如何才能诊断清楚,这个通过一个治疗上面,因最近诊断是美尼尔,我们中医没有办法没有证据去推翻人家的诊断,但是通过我们的治疗可以用针灸、用按摩,再加上我们这个汤药,把这个所谓的美尼尔很快两三天就给他缓解了,那么从我们的治疗上面我们反证一下这就是一个颈型的眩晕。这是说到一个眩晕,头晕。严重以后出现的眩晕。有的人出现眼睛的疲乏,视物的模糊,还有人出现头部的疲乏,没有什么精神总想睡觉,还有的人出现耳鸣,还有的人出现一侧的偏头痛,这些,像这些情况,绝大部分都和颈椎有关系。或者说绝大部分因为颈椎所导致的问题。其实这个就是一个太阳经气不舒,清阳不升,就是这么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在临证当中我们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这个所谓颈椎的问题。考虑颈椎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到这个葛根汤。还是那句话,用葛根汤的这个时候就注意有汗和无汗。无汗的用葛根汤,有汗的葛根汤中减去麻黄。这个方子真的是非常好用。这是第一个玩法,第二个玩法呢,这是一个太阳表实证兼有经气不舒的,那么在临床当中为什么不用麻黄汤发汗解表而加上葛根生津舒经,还要用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组成这个葛根汤,就是既然他是一个太阳表实证直接用麻黄汤发汗解表,经气不舒加上葛根生津舒经不就完了吗,我们为什么要用桂枝汤再加上麻黄再加上葛根组成这个葛根汤?对,是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条呢,虽然他是一个伤寒表实证兼有经气不舒的,那么我们分析他这个经气不舒的原因,是什么,第一个原因呢因为是太阳表实伤了风寒,这个太阳经呢,它也受到这个风寒的侵袭,也就是说风寒外束阻滞津液不能输布,这是导致太阳经气不舒的一个原因;对,太阳经受到风寒的侵袭。阻滞津液不能输布。但是我们还要考虑到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内经上所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风寒之所以外束,是因为太阳经津液不足而失去濡养,对。这条这第二个原因是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什么因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咱们分析为什么不用麻黄汤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分析到这本身就是一个太阳经的津液不足,假定太阳经津液足的话他不会受到这个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太阳病。这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因为它有太阳镜的津液不足所以不能用麻黄汤解表发汗以免更伤津液。而以桂枝汤加麻黄以似汗微解避免过汗伤津之弊。我们说玩伤寒玩伤寒玩的什么地方?就是玩的这些地方,像这条当中如果你不能理解到太阳经本身有一个津液不足的话那么对这一条为什么要用葛根汤而不用麻黄汤可能理解就不那么很到位,虽然说这个方子当中仅仅就差一个杏仁,我们要用麻黄汤的话,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这是麻黄汤,再加上葛根行不行?对以这一条来说的话应该是不合适的,因为他的经气不舒的话,它本身有一个经气不舒,不用麻黄汤峻发其汗,就是不要麻黄汤发那么多的汗,怕是伤阴造成他的津液更进一步的不足。但是把这一条分析到这儿呢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个颈椎病的话,假定说这个人就是一个阴寒内盛的,并且颈部怕风,属于那种比较严重的畏寒的,就是特别怕风,还有的人背上好像背着一块冰一样,那么碰到这种人你不妨就给他用麻黄汤加葛根,或是麻黄用的多点,我们说了玩伤寒玩伤寒就玩在这个地方。这是三十一条。下面我们再说三十二条。
高天发上来三十二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这条非常的不好玩,真的这条非常不好玩。看了不少的书,我们在从玩伤寒之前,先把伤寒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试过一遍,然后像这个以脉类证的,就是伤寒论当中根据脉象而推断出它是一个什么证,有以方类证的,有以症状类证的;各个玩家对这一条都没有一个很好的注解,或者说对这一条都没有讲明白。所以说这条很难玩啊,但是难玩我们玩伤寒也要玩。我们首先说他这个提要;太阳阳明合病下利的治法啊,太阴阳明合病它就闹肚子,它的治法。这是它的提要。对。下面我们解释这个。还是先看前人的解释;医宗金鉴是这样说的;太阳与阳明合并者表里失常故下利也,治法,解太阳之表,表解而阳明里证自和也。医宗金鉴虽然引用他的话但是他这几条解释也不明白,也不是很清楚,他提出了一个表里之气升降失常,所以出现下利,这也是按条文解条文吧。大概的说一下啊,太阳与阳明合病他说的是太阳与阳明同时受邪相和为病。对,高天把这个打一下吧,这是太阴阳明相合同时为病他不同于太阳病传里化热所传之阳明,所谓合病着,即同时出现太阳的表证和阳明受邪的表现。其自下利为邪犯肠胃并在阳明。从治用葛根汤可知本证以风寒表实为主。外邪入里伤肠但是尚未化热,此为表里同病,自当解表为先,表解而里自和。葛根一味即能解表又能止利,故葛根在此有发汗解表xx止利之功。这是他这个解释啊,我们下边就说他的玩法。我们首先玩这个下利,什么叫做下利,这个词呢是一个病症名,它首先就是出在张仲景的伤寒和金匮里面,它是对痢疾与泄泻的总称。既然他是对后世的痢疾与泄泻的总称,我们就把痢疾和泄泻说一下。我们先说痢疾,痢疾在内经当中称为肠bi,三点水一个复辟的辟,痢疾在内经当中称为肠bi,在济生方当中呢才首先出现痢疾这个词。是夏秋季常见的急性的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夏秋气候炎热,湿土主气,湿热遗毒之气内散,加之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胃所导致本病发生。它的主证呢以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脓血,及粘液性便为特征可伴有发热或高热,甚至神昏谵语惊厥。这个痢疾呢和西医所称的这个痢疾基本是同一个病。这个病呢,以夏秋季为多见,他是因为这个西医认为是因为这个痢疾杆菌所导致的肠道的病变,它的症状呢就像我们刚才打的这个,次数增多,总想去厕所但是每次都解不多少,可能就解出一点脓血便来,或是解出一点粘液,伴有的症状呢是腹痛,就是肚子这一个劲的隐痛下坠感的痛,他这个腹痛呢是位于下腹部,在你做这个腹部触诊的时候我们给他摸摸肚子的时候他是左下腹有压痛,因为这个病它侵犯的部位仅仅是直肠和这个乙状结肠很少有侵犯到降结肠的往上的,它的这个部位就在左下腹,有压痛,同时这个里急后重,里急呢是说你想去厕所的时候呢你赶紧跑可能就憋不住了,然后一个后重,这个后重的感觉这个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症状的描述,它就是总觉得没解完,总觉得肛门这儿还有大便存在,但是你解半天解不出来东西,可能仅仅就是几滴脓血或是粘液,但是给你的感觉总觉得肛门这儿出现一个这个坠啊这个好像往下坠着一样,形容这个后重。总有便意蹲在那儿不想起来,干脆蹲的这个腿都麻了这时候还不想起来。但是也是在解不出东西来。所以这个里急后重这个词描绘的非常形象,就是总感觉有屎有便,并且肛门这儿出现下坠的感觉但是解也解不出来。这是一个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热或高热,甚至神昏谵语惊厥。因为这个痢疾呢它分为轻型、普通型、高热型、中毒型,不知道大家见过没见过那种中毒型的痢疾,现在这些年这个病见得很少了,我刚毕业的时候那个时侯见得多。其中见过这种中毒型的痢疾,它除了伴有一般症状以外,它是一个高热的,高热就把人烧的迷迷糊糊的神昏谵语的这种状态。那种中毒型的。中毒型菌痢还出现一个很严重的中毒型休克,中毒性休克在休克的时候可以出现一个中医所说的厥逆。四肢冰凉,皮肤颜色发灰,血压降低,心跳快,呼吸微弱,还有的人因为发烧烧的太高出现那种高热性惊厥。这是下利当中包含的痢疾的,然后我们再说这个痢疾的分法。从这个病因上分,有湿热,有暑病,有热痢,有寒痢。这个利是那个痢。这是从病因上分的,从大便的性状上分可以分为赤痢、白痢、赤白痢、血痢、脓血痢、五色痢等等。从这个病程和病情的轻重上来分,分为,久、新、气、毒、疫、休息,还有噤口痢。关于这个痢疾的治法西医的治法呢一个是抗菌消炎一个是对症,我们中医的治法就多种多样了,我们可能大家很熟悉的一个汤头,白头翁汤,只是我们之所以要去分辨从病因上从病程和病情的轻重上从大便的性状上去区分。就是因为我们中医的治法不是单一的。有是证则用是药。白头翁汤治热痢,但是不对于我们对于痢疾的治法用的汤头有几十个这个以后我们随着条文再说吧。这是一个痢疾,下面再说泄泻。
泄泻呢也是一个病症名,它出在《三因极病证一方论》上,它指的,指:大便稀薄甚至水样次数增多。也有的人认为呢,比如说奇效良方上边泄泻门当中它是这样写的,泄着,泄漏之意,时时溏薄,或作或愈,这个泄是第一个三点水一个世界的世字。后一个泻呢,第二个泻,泻着,一时水去如注。泄泻呢,造成泄泻的原因可以有外感六淫,脾肾虚弱,食积,痰阻,情志失调,引起脾胃运化和肠道功能失调所致。它从病因上分,分为寒泄、气泄、风泄、濡泄、暑泄、湿泄、伤食泄等。从大便性质和轻重上来分,分为气泄、溏泄、水泻、洞泄、滑泄、五更泻、大瘕泄等等。关于这个泄泻,我们伤寒上面叫做下利,在伤寒的三百九十多条条文当中有几十条有关于下利的描述,那个我们就等到讲到相关条文的时候我们再解释。现在8点半,休息五分钟吧!
继续啊,我们开了个玩笑,刚才我提到一个词“大瘕泄”,那个瘕是徵瘕积聚的瘕,不是“大闸蟹”啊~。以后我们有的条文提到这个词的,到那个条文的时候我们再解释这个。现在我们还继续玩这个条文。
玩法一是说下痢的解释,玩法二是这条呢,就说了一个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的,在这条当中就提到一个症状,就是下利,我们刚才就说的这个,后一句是葛根汤主之。那么我们玩法的第二个就是太阳与阳明合病它的症状和脉象应当是什么?就是它的脉证。
在这个证和脉象的时候我们先把阳明病熟悉一下。先说它的定义,阳明病定义,阳明病分为几种情况,首先一个是“胃家实也”。然后又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太阳阳明着,脾约是也,正阳阳明着,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着,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那么在这个太阴阳明,正阳阳明和少阳阳明三个型当中我们看少阳阳明它有一个胃中燥烦实,大便难。和这条肯定是不对的。正阳阳明呢胃家实是也。胃家实就是我们说的阳明篇当中提到的阳明经的热证和阳明腑实证,他和我们这条所涉及的阳明病也不是一回事。然后就是一个太阴阳明脾约是也。我们一会再解释这个脾约。现在说的是阳明病的定义。首先一个定义是;阳明病就是一个胃家实。然后又分型,分出了太阴阳明脾约、正阳阳明胃家实、少阳阳明胃中燥烦实大便难。然后我们再看阳明病它的脉证。182条说的是阳明病它的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然后再看186条它的脉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也就说阳明病它的脉象是大的,后者干脆是四大,大热、大汗、大渴、脉大。然后我们再把阳明病篇从头到尾的再看一篇,像描述的阳明的热证;像228条的栀子豉汤证,还有这个白虎汤证,还有白虎加参汤证就是168、169、170、222条的。还有猪苓汤证223、224这是阳明热证的,阳明经证。还有一个阳明腑实证的,就用下法的承气汤证。它的条文挺多的。起码有15条吧,然后还有润导的233、247条,然后这个条文当中还有下法的辩证和下法的禁忌,还有这个阳明的兼篇证像发黄证啊,血热证啊,等等。就是我们从头到尾把阳明病篇看一遍的话,阳明病出现下利的情况并不多。刚才我们说正阳阳明和少阳阳明都和这条不相符合,那么就剩下一个太阴阳明,太阴阳明脾约是也。那么这个太阴阳明和我们这条当中的太阴阳明合病是不是一个意思?那我们再把这个247条再看一下,高天把247条发上来:
大熊猫老师玩转伤寒系列
接着高天的话说一下,先说高天的这个一回回答附中那个。关于这个温阳药的运用,在临床把握啊,其实关键性的还在于一个对脉象的把握上,刚才的意思可能没有说明白,这个阳虚呢指的是阳气的不足,它是偏于阳气的不足的。那个寒邪内盛呢相对的说因为阳虚他表现出一种阳气的不足,阳气的不足它本身就是生寒的嘛,它就表现出这个畏寒的症状,但是他的脉象是微弱的,因为阳气不足。阳气不足阴气并不盛,这时候阴气并不盛,他只是因为阳不足相对显得阴比较强一些。但是那个阴寒内盛的病人,他相对的说是在这种阳气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出现一个阴寒的内盛,他的脉象呢是比较有劲的。如果说他仅仅停留在一个阴寒盛的这个阶段,还没有出现这个徵瘕积聚这种情况,相对来说还好办一些。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我说过,像现在这个比较难治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女性的什么盆腔积液呀,这个卵巢囊肿啊,子宫肌瘤啊,像这些个东西实际上他已经形成一个因为这个阴寒的内盛导致这个血液郁积。他已经形成一个,我们叫做这个徵瘕积聚,他已经形成一个形体的东西了。这个形体的东西呢就是我们常说的阳化气阴成形。这种阴寒的东西他已经凝结在一起了,形成一个叫增生也好叫什么别的东西也好。在这个时候去摸他的脉象,像刚才我说的这个前列腺的问题、子宫的问题、什么附件的问题,盆腔积液这些,因为他都在下焦。所以像这些个问题,已经成形的凝结在一起形成徵瘕积聚这些个东西,那么从右尺上都可以找到,这是()基本的一个条件,然后因为他已经形成一个成形的东西了。那么在右尺的脉象的沉的基础上它会出现一个实或者叫做硬,或者是出现刚才我说的那种你摸下去他已经出现那种顶手指的那种感觉了。那种顶手指的感觉那种紧的那种意思的那种感觉。但是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紧脉。出现这种情况呢,他肯定脉就不是微弱的,因为微弱的是阳虚的。出现这种脉象的话就提示呢,阴寒和血气相搏,形成这个徵瘕积聚。在这个时候,如果说你这个温阳的药用得不够的话或者说你不敢用的话,那么治疗上就不对了。
我以前在qq上聊天,就说过鼻窦炎那个人,这个鼻窦炎呢,已经,50岁已经过去了,我给他附子从30克用起,每天加10克,一直用到120克,然后维持一段时间。鼻窦炎整个这个鼻窦,这个腔体都已经被这个脓液塞住了。这种脓液我们一般的怎么理解?形成脓液就是一种热或者是湿,或者是湿热的东西。但是这个人的脉象,他本身就是一个虚寒体质,像这个手脚凉啊、经常腹泻啊、吃点儿凉东西就容易导致腹泻啊,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虚寒体质,这是一个寒湿侵犯这个清阳所形成的寒湿的积聚,所以在那个病例当中附子用得还不算狠,用到120克我就不再给他用了。假定说那个时候附子要是不这样用的话,就按照我们目前官方的对鼻窦炎病症的分型去治的话,那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同样我们说,这是刚才说的,男性的前列腺,慢性前列腺炎几乎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实用我们的中药真的非常好解救,一个多月最多不超过两个月就解决了。前列腺增生也一样,也是一个多月两个月基本上就把问题解决掉了。其实挺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对温阳的药物在这个时候认证准的话要敢用药。还有分析女性的病案呢,那个女的43岁,当时她查的好像是子宫内膜有异位,然后去北京做过一次子宫全切,切了以后出现这个积液。出现盆腔积液,对于积液呢,西医没有什么好办法,然后她每次去抽。每一个月抽一次液,一次能抽出好几百毫升。抽到半年她就开始找中医。在我前面那个中医给她用这些个消导的这些药,用的消导的。按她自己说的就是每次喝完药以后,尿的也多,大便次数也多,也稀,这可能就是一个消导的方子吧。用到一个月的时候,她没去抽,但是积液明显的少,但是停了不到一个月,这个积液又很快地又出来了,并且在那个时候她的这个体质情况感觉远远不如以前。到我那去以后呢,一个是这个积液,B超显示的,B超有这个数据的。再一个她出现一个什么呢,出现一个阵发性的热,心烦。这是一个症状。再有一个症状呢,她的血压一直维持在160/100这样的一个水平。去之后,我看完之后就跟她说不可能短时间就给你治好的,你得多吃一段时间的药,然后就开始用药。她的这个附子我也用得不多,一次给她用30克,一天30克附子,像这个,以这个大剂温阳为主,用到一个月的时候,这个积液也是明显的少了。她到我那儿去的时候我记得她的B超报告的数值,她这个积液是包裹性积液,长度是18.7,包裹的直径是4.8几。然后用到一个月的时候这个积液明显的少了,同时她的那种阵发性的热、心烦这个感觉没有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在20天左右的时候,她的血压就逐渐地向下降,等到一个月的时候,血压基本就稳定在130、135,低压在80、85这样,然后她这个一直,每天给她用30克附子,一直给她用了3个多月的药才把这个积液完全给她清除掉。把积液清除掉,然后血压呢,没用任何降压的药物,然后血压就稳定在这个刚才说的这个数值。到现在这个人已经有将近5年了吧,今年春天这个血压又开始拨动了,这5年的时间这个血压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我们看这样的一个人,因为做了子宫切除手术以后出现这种包裹性积液。这种包裹性积液我们怎么去理解呢?同时像这种阵发性热、心烦,我们可以说是这个女性到更年期以后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更年期真的就一定出现这种情况吗?再有现在我们见的非常多的高血压的患者,是不是真正就是一个高血压?还是因为这个寒性收引,血液遇寒则凝所导致的这个血压的升高?这个包裹性积液实际上不是成形的东西。但是这种水液,水液本身就是一种寒邪,它停在它不应该待的地方,它也可以理解成就是一种成形的东西,它不就是因为这个寒邪重,肾的这个温血功能不够,它才导致这些东西出现吗!所以在这个时候用这个大剂温阳的,这个时候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用。你像这个我们说的这个什么呢,还有这个前列腺的问题呢,其实你要是把方子用对了的话,真的这个挺好解决。
学员问这是厥阴病吗?这还不叫厥阴病。我说的这个还不叫厥阴病。其他的药,因为这个当大夫当了快30年了,手上这种病例特别多,我也没有时间去总结他。再一个很少打字,特别不愿意打字,所以等以后什么时候有空余时间把这个东西弄出来再贴上来。学员问这个桂枝二越婢一汤,既说此无阳也,为何还用石膏?这个无阳,我们刚才说是一个平素阳虚的人,用石膏呢,从这个条文的症状描述上边没有提出应用石膏他的理由和依据。但是我们刚才从用方上边我们去推测条文描述应当出现的症状,这是一个受风多受寒轻,同时也是一个表郁不解,入里已经化热的这样的一个症形。我们刚才描述它应当出现口渴、心烦,这些入里已经轻微化热的这样的一个症形,石膏的作用呢就是清里热的。你像这个大青龙汤,他用石膏他不也是清里热嘛。那个麻杏石甘汤当中用石膏也是清这个里热的。那么在这儿呢稍稍的配一点儿石膏这是对这个里有轻微的郁热用的,他和这个此无阳,这个此无阳是说平素阳虚的。并不是说一点儿阳气都没有,和这个并不矛盾。那个附中你把四逆汤的方子打上来,好吧,在吗?少阴病是脉微细。但是少阴病不完全是四逆汤。高天找到就把那个四逆汤的方子发上来一下。附子、干姜都是这个辛温大热的,炙甘草呢也算是偏温的。少阴病的脉微细,但是少阴病主方是四逆汤。我们说,这个病的这个层面说啊,三阳病再三阴病,少阴病呢,实际按这个层面说他已经到这个第5层了,厥阴病是在这个最深一层。少阴病它本身的这个病的特点就是一个阳的不足,本身就是一个阳的不足。但是少阴病的治疗的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少阴宜温,适宜温补。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他这个脉呢微细,微指的是阳的不足,这个细呢指的是同时也有这个阴液的不足。阳的不足,阴液不足,但是这时候为什么要用四逆汤,因为四逆汤它主要对的是四肢厥逆说的。在这个少阴病当中,少阴病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脉微细,但欲寐。但欲寐的意思就是想睡睡不着,但是又整天无精打采的。实际现在有好多这个像这个肥胖的、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他们的脉象和他们的状态就有少阴病的成分。但是那些个人他不出现四肢的厥逆,不出现四肢厥逆的这种情况下那么是不用这个四逆汤的。那个这样吧,把这个作个问题留到我们说到少阴病的时候再说吧,因为现在9点了,我们还有一个想把这个说完。我们刚才说的这个附子的这个应用指证,就是脉微弱的时候这个大剂温阳的东西原则上不用,如果要用的话一定要配合这些个收敛的东西,防止它出现一个虚阳的这个浮越。但是那个时候和xx提的这个少阴病的这个脉微细用四逆汤和这个并不矛盾,那个等到我们讲到少阴病的时候我们再说。
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把这个下一条,下边还有一条,把下边这个说完吧,高天把这个第下48条发上来。四十八: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则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拂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先解释几个词啊,第一个是二阳并病,指的是太阳病未解,外邪入里,出现阳明病证。这个是太阳和阳明并病。第二个词是设面色缘缘正赤者,这个缘缘正赤指的是面部持续发红。第三个词是阳气拂郁在表,阳气在这儿指的是外邪,拂郁,两个字是一个意思,都指的是这个郁遏的意思。你比如说外邪郁了。第四个词是解之熏之,解之就是发汗解表,发汗解表这个是解之;熏之呢,就是一个外熏的一个方法。这是这几个词,下边是提要。提要:太阳病发汗不解,可能出现可能两种转归的证治。下边是解释这一段。我们还是先看前人是怎么解释的。成无己是这样解释的:太阳病未解,传病于阳明,而太阳病未罢者,名曰并病,续自微汗出,无恶寒者,为太阳证罢,阳明证继也,法当下之;若太阳证未罢者,为表未解,则不可下,当小发其汗,先解表也,阳明之经行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拂郁在表也,当解之熏之,以去其汗,若发汗不彻者,不足言阳气拂郁,致使当汗不汗,阳气不得越散,邪无从出,拥甚于经,故燥烦也,邪循经行,则痛无常处,或在腹中或在四肢,按之不可得而短气,但责以汗出不彻,更发汗则愈。《内经》曰:诸过着切之,色者,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是以脉涩,知阳气拥郁而出不彻。这是成无己的解释,话虽然说得有点儿绕嘴,但是解释的应该是挺明白的。我们在提要当中说到,太阳病发汗不解,可能出现两种转归的证治,那我们就说一下它这个两种的转归。
第一种转归呢,是形成二阳并病。就是由于初病太阳发汗不及,不仅太阳病未解,并且反而入里化热,入里化热的指证呢在条文当中就是说续则微汗出,不恶寒,这是以这个微汗出不恶寒,以这两个症状为代表提示并见阳明病证,这是他的第一种转归。第二个转归呢,是病证仍在太阳,病人满面通红,烦躁,痛苦不可名状,气喘,脉涩。这是太阳经发汗后因发汗过少,微不足道,致外邪不得宣泄,邪郁在表,肺气不利,对此表证不罢者,宜小发其汗。除药解以外,还可以用薰法,以驱邪外出,而不可用攻下之法。这一段呢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好解释的,就是说了一个太阳病发汗汗出不彻以后出现的两种的转归,一个是转属阳明,这是太阳和阳明并病,在这个时候假如说太阳表证不罢的话,还应当是先解表,这是第一种转归。第二种转归呢就是经过发汗,因为汗出太少,不足以使邪外散,出现一个外邪拂郁在表的这么一种情况,在这时候呢还是应当发汗。发汗这个外熏,外熏也是促使外邪外散的一个方法,而不可用攻下之法,原则上还是提示了太阳病表证未罢的时候不可用攻下之法。今天就说到这儿吧,刚才有朋友问是不是感冒了,这次感冒应当是最严重的一次,每次感冒也就是第二天一天,等到第三天就完全好了,今天已经第5天还没完全好,停止供暖以后这几天气温太低了,诊所呢在那儿呆着吧我冻得够呛,但是一直没有吃药,到昨天觉得顶不住了,这是典型的,这个病证是比较典型的啊,头痛,项僵,身痛,骨节酸痛,严重的恶寒,咳嗽,无汗的畏寒,脉象有点儿沉紧,到昨天给自个儿开了点儿药喝。开的是葛根汤、麻杏石甘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合方吧。啊,之前用也行,之前用也行,因为已经出现了咳嗽了,喝了一副半,现在咳嗽还有,但是很少了,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因为脉是沉的,然后紧脉,出现沉紧,又出现咳嗽,这个头痛身痛尤其这个脖子痛,这个颈项的僵痛比较明显,舌苔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还是一个表证的东西,舌苔上面。所以开了这个三个的合方,有,不多,喝了一副半,今天基本上没有什么感觉了,就是剩下的还有一点儿一声两声的咳嗽,痰,有痰是白色的,现在就剩鼻子还有点儿堵,还有一声半声的咳嗽,别的头痛身痛项僵恶寒这些都已经没有了,这是感冒最严重的一次,这几天气温也实在太低,实在是冻得够呛的,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儿了。刚才好像谁还又问了一个什么问题,找找。好,谢谢谢谢!刚才你提的那个,这个越婢汤中石膏配麻黄什么样的不能发汗而xxxx,我看这是在哪儿提出的这个问题啊。越婢汤中麻黄配石膏什么样的不能发汗而xxxx,不是不是啊,这个不是xxxx的,在这儿配石膏是清这个肺热的,越婢汤中配石膏同样是清这个肺热的,好了,今天就到这儿。
(本段录音由琴棋书画整理)
[ 本帖最后由 大熊猫 于
10:15 编辑 ]
来源:民间中医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郁于中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