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长期服用中药对胃和肝以及身体其他...

长期吃降糖药对肾脏有害吗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任何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而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时药物能够在肝脏及肾脏正常代谢及排泄.并不增加身体的负担,因而用药是安全的。在肝脏、肾脏出现功能障碍时,患者应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
  在门诊部,有一位58岁的糖尿病病人问到:“我怕长期吃药,都说西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不好.我自2003年就服用糖适平,每日3次,每次30毫克。请问长期吃药有哪些具体危害?我现在每天吃三四种药,这样会不会相互影响呢?尤其是糖适平会不会把肾脏吃坏?”
  正如这位病友所讲的,糖尿病患者服药的种类繁多。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代谢异常,病史较长的患者还可能存在各种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及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而糖尿病治疗的目标除了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外,还应该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液黏稠度等.降低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因此,病友除了服用1~2种甚至更多的降糖药外,通常还需要加用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等。
  有些患者认为“西药的副作用大,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当血糖得到初步控制后就自行减药,甚至停用所有的药物,导致血糖忽高忽低,波动很大。这种情况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是极其不利的,因为血糖大幅度波动会促使各种并发症发生,而且容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众所周知,任何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而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时药物能够在肝脏及肾脏正常代谢及排泄.并不增加身体的负担,因而用药是安全的。在肝脏、肾脏出现功能障碍时,患者应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此外,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都是经过多重筛选,在反复进行实验和多年临床基础上得到确认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但是每一种药物又都有它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因此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抓住主要矛盾,合理使用正规的药物,不要自作主张滥用药物。
  该患者谈到自己服用糖适平已经两年会不会损害肾脏,在此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不用特别担心”。因为糖适平是唯一一种不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而且是短效磺脲类降糖药,它几乎完全在肝脏代谢,仅有5%的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据有关资料证实,在18个国家的68个城市,1334位病人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研究,每日服用剂量15~180毫克(半片一6片),即可控制血糖,而且还没有发现糖适平对肝脏、肾脏产生任何临床和实验方面的不良影响,现已被推荐用于治疗合并肝肾功能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需要特别提醒病友们:现在市场上某些不法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而宣传某些“无副作用”的药物可“根治糖尿病”,劝告病友们不要上当,应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正规的糖尿病治疗。
(实习编辑:陈静梅)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1.广泛性焦虑障碍;\n2.糖尿病性...[]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降糖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最典型的新药,针对胰高血糖素样肽进行作用的两种药物:诺和力(利拉鲁肽)和百泌达(艾塞那肽)和传统药物究竟有什么不同,糖尿病降糖药物真的是越新越好吗?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女人除了怕不孕之后更怕的是一身妇科疾病缠身,怀孕的就那……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
分析结果显示,对乙肝免疫或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均会降低患上糖尿病的风险。降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标,而降糖药物是临床中除生活方式干预外最主要的降糖手段。但在日常治疗中,能够真正按照医嘱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并不多见,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用药误区,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指出并纠正这些用药误区,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降糖治疗意义重大。附子不是壮阳药,久服毒害肝肾,&伤真元折寿_我是昆吾剑_新浪博客
附子不是壮阳药,久服毒害肝肾,&伤真元折寿
帖子在论坛二楼,本文结合了火神鼻祖”郑钦安的观点和仲景六经法度,以大量的医案和论点,指出一腑一脏之偏盛,均为病态,损有余,补不足,方是中医之正道,
附子当然是壮阳药,且为唯一。壮阳者,壮盛阳气也。壮盛老二,壮盛体温,壮盛元气先天真元也,壮盛先天真阳之气也。附子者,可非泛指姜附剂或四逆辈。干姜、甘草无能配称壮阳药。
尤以附子治病一法,须得准确判断病势。脉症合参,诸症若见一端,
  今时之人,常以温热药误治热证假寒,以热助热,势必导致邪热太盛而竭阴,
  阴竭无以涵阳,阳失阴化则亡,亦即热极生寒,物极必反也,此非但不能治病,
  且折损真元之气过甚,戕伐人命。
〝今时之人,常以温热药误治热证假寒〞?谁误治假寒热证? !天下根本无假寒热证,何来误治?
!所有虚症皆是寒症,似火而非火。无论是老人还是手淫人。五心烦热,面红恶热,汗出发润,一遇冷气寒流或冰饮水果入喉,立即风云色变,热证反变为寒,四肢厥逆,真相浮现。只有庸医有目如盲,却说老人、虚人、手淫人是​​阴虚火旺之假寒热证。阴虚火旺发热,能存活一个礼拜,一个月,一年,十年?其人所谓的假寒热证实乃是命门真火,真元之火,游离其宫而不归之假热也。附子引火归元,引虚火回返命门而热除,却被庸医诬指污蔑为折损真元之气!真元者,肾中之元气也,气为阳,易言之,肾中之元阳也。肾中之阳气也。附子补火是补真元!
〝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郑钦安《医理真传》真气者,先天真阳之气也。
  另说附子补益之道,附子原是温里药,而非补益药,因其味辛性热也,
  ,性热太过多伤气,若是健康人服之,必邪之火炽于肾,或以时令之火蓄于脏,
  火盛水亏,阴虚而燥,实折人寿命,其火邪上身,火热伤人,大汗淋漓,
  大凡性热太过多伤元气, 即辛热合体太过则亡损真气,
​服附子〝火邪上身,火热伤人,大汗淋漓〞既是火邪上身,〝火盛水亏,阴虚而燥〞则津液被劫,无阴以化,又如何大汗出而淋漓?
热汗汗出热越,遇凉即敛,身热一凉即解〝热药之过,一凉可解,凉药之误,十热难瘳〞《扁鹊心书》〝亢旱得微雨,则万物苏矣〞
大汗淋漓不敛,水不能灭,湿不能伏,不能直折,则为假阳,真阴寒之龙雷之火也。假阳之症,以假寒之药(热药),从其性而折之,顷刻平矣。
〝性热太过伤元气,亡损真气〞?庸医一辈子都无能理解与得识真寒假热得火则灭之千古奥妙诣旨。
请看庸医徐灵胎如何疗治大汗淋漓: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血属阴,是汗多乃亡阴也。故止汗之法,必用凉心敛肺之药,何也?心主血,汗为心之液,故当清心火。汗必从皮毛出,肺主皮毛,故又当敛肺气,此正治也。惟汗出太甚,则阴气上竭,而肾中龙雷之火随水而上,若以寒凉折之,其火愈炽,惟用大剂参附,佐以咸降之品,如童便、牡蛎之类,冷饮一碗,直达下焦,引其真阳下降,则龙雷之火反乎其位,而汗随止。〞《医学源流论.亡阴亡阳论》
〝汗多乃亡阴,汗出太甚,阴气上竭,肾中龙雷之火随水而上〞阴气衰亡,阴气竭,亡阴,阴火上炎,故而汗出淋漓不敛。既是亡阴,却用大剂参附,参附者,人参与附子也。附子生阳补火,竟能用于耗竭阴液之亡阴证?参附合用是亡阳证之回阳之法,反佐以冷饮一碗童便、牡蛎,是仿效张仲景《伤寒论》寒甚阴极,阴盛格阳之〝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方〞,亡阴以回阳法医治,完全是神识错乱呓语连连,根本毫无能力辨证,分辨阴阳。
何况,大汗淋漓是亡阳证,非亡阴也。 〝龙雷之火,每当浓阴骤雨之时,火焰愈炽,或烧毁房屋,或击碎木石,其势诚不可抗。惟太阳一照,火自消灭。〞《医贯》附子即是太阳,龙雷之火,得火则灭。
若是长年酒色虚亏者,按古医之法,每隔三月定期一次酌轻少量配伍补益药,或能温暖身体
  但不可久服,其量须得再三酌轻,因以附子慢性中毒,潜害肝肾,实无药可解,
  值得当代医家警惕
〝每隔三月定期一次酌轻少量配伍补益药,或能温暖身体〞?温不温得了身体,纵然患者不识审证辨脉,难道也不会自行重复验证?体温提振,身热扬升,尿液势必浓缩而短黄,脾胃脘腹肝肾火暖,涎唾摄持收敛,喝热汤嘴烫,喜近冷气冷饮。做白日梦无须任何知识与智慧。
服附子会慢性中毒?请问慢性中毒有何征状,有何显性或隐性之证?如溲便、体表、视力、体能、出汗以及老二或肝肾寒温发生变化。又如何将之与附子慢性中毒相连属?有何证据支持?若是脉证逆转反阴为阳,由微复盛,脐上脐下火暖,那正是求之不得之中病,只会强化肝肾功能,何来中毒?
老人、虚人、手淫人会走到洗肾之不可逆转悲惨境地,乃是亡阳而不知以单用附子暖肾破阴回阳所致。易言之,即是附子使用不当,如附子掺杂阁下所谓的〝敛藏之药〞,如参、耆、归、芍、五味、熟地甚至童便、龙骨、牡蛎等物,以致附子失去煦熨肝肾维系功能所致。
阁下可到各大医院,观察洗肾病人,无不肾冷如冰。血液透析时,全身冰冻,身冷如尸,寒颤哀号!
本人服用附子,30几年来天天不曾中断附子,初期几年还大量、超量、天量不忌,为何不慢性中毒,肝肾挂点?附子之毒是神经毒性,一遇米饭面蔬果等食物即被中和化解,由前后二阴代谢而出。何况生附子去皮久煎2.5小时,或制附子刨附片久煎2小时以上,毒性则完全水解,比喝白开水吃水果还安全。本人随时在台北101恭候赐教!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名药,中国人民很久就认识附子了,
  从汉朝开始, 仲景是古代医家中最善用附子者,
  早在2000多年前,《伤寒论》四逆汤的原方实为最著名的温里剂,
  对于主治心力衰竭,阳衰寒厥急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往往有奇效,
  后世无数受益者,故大凡医家对于附子一物有深刻的认识,
  谓此物为天下最难用之物,非的实寒病人才能对症下药,
  本来,四逆汤用生附子的原因是病人由于外感实寒入少阴,病人亡阳,四肢厥逆,
  处于不救即死的危急时刻,
  这个时候使用附子就是利用药物的大热之性鼓舞激发人体之阳气,
  达到驱逐寒邪的目的。而现在的一些头脑发热的人,诱导人们长期服用附子,
  四逆汤补阳气,真是贻害无穷
  余平生接触云南、四川多有人服用附子、草乌等慢性中毒者三十多例,
  此二地人士常有此饮食习惯,其病往往数年后发作,多有肝肾衰竭现象,
  且病人煎煮附子均超过3小时,配伍多为甘草及老姜,只因长期服用,以为是壮阳良剂,
  导致慢性蓄积中毒,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
  引起肾衰竭的产生,无法医治,后人不可不察。
  肝肾本为排毒器官,凡在毒性的药物,都或多或少损坏肝肾,附子原就是大毒之物,
  其核心物质-乌头碱经过高温2小时煎煮至溶液0.02mg,依旧有毒性,
  尤其是慢性中毒,长期损伤肝肾器官,
  所以自古以来使用附子救人者,平常都不常用,心衰垂危之时,病人全身功能衰竭,
  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
  当用附子的大热之性鼓舞激发人体之阳气,达到驱逐寒邪的目的。
  古往今来,附子就是温里药,而非补阳药。历代中医早有论述,
  所谓温阳药就是激发人体原有的大热之气去除寒邪湿邪,寒湿一去,人体气自然回归
  教科书把附子划为温里药,确实不是补阳药,
  且附子走而不守,性烈霹雳,过用必能通极而耗散阳气,耗伤真水,
  引动下元真火。不宜久用,一定要用敛藏之药驾御它
  所以自古中医就有专论,温里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真液,
  故阴虚火旺、津液亏少者慎用
  附子何以亡阳,因其味辛性热也。味辛太过多耗散,性热太过多伤气,
〝同一热药,而附子之热,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一或误用,祸害立至〞庸医徐灵胎如是说《医学源流论》附子生阳补气,峻补肾气于下,会耗散、伤气的是干姜,不是附子。张冠李戴,是嫁祸冤枉附子。
  即辛热合体太过则亡损阳气。附子温阳为其常,亡阳为其变。
  治病因病变证机而选附子用量,药后病趋康复,为之常;
  治病未能因病变证机而择附子用量,药后因辛热而耗损阳气,为之变。
  大凡附子、川乌使用后出现大汗淋漓,心跳减慢,吐泻,手足颤动等症状,
〝附子、川乌使用后出现大汗淋漓,心跳减慢,吐泻,手足颤动〞是附子、川乌中毒。正确使用水解毒性后的附子、川乌则绝不会有〝大汗淋漓,心跳减慢,吐泻,手足颤动〞等症出现。附子或川乌治病,是用其药性,水解乌头碱而为安全的乌头胺。不是仗其乌头碱毒性以毒攻毒治病。庸医竟用未曾水解毒性过的附子恐吓正该且急需以附子治病疗疾的亡阳病患。
〝附子温阳为其常,亡阳为其变〞中毒与亡阳竟可混为一谈,果真是高人。
​中毒与亡阳之大汗淋漓,冷汗狂冒两者有一非常明显迥乎不同的证征,一为意识模糊,头脸肢端口唇麻痹,头眩天旋地转​​,上吐下泻,呼吸窒息,毒减毒解则汗敛而卫气强固,老二桀骜不驯振奋而立。一为遇劳身热面赤汗出如沐,吃喝热食热汤头脸烘热蒸腾,暴汗狂汗不已,没附子镇阴回阳,阳痿早泄,虚汗缠绵一生,永无解热固卫之机。何以庸医有目如盲至此?乃因为其人从不曾服用尝过〝附子〞也。
  均可以用风木疏泄太过,导致阳气脱亡来理解。而使用甘草、蜂蜜、黑豆等以纠其偏,
  黑豆养木柔肝以治其疏泄太过
甘草、蜂蜜、黑豆等物,能解附子之毒是道听涂说,网路谣言或误信中医典籍里之糟粕渣滓。非但解不了附子毒性,甚且加速毒性蔓延。这些废物只会破坏附子药性。附子中毒,最有效的解毒法为:立即进食大量热食热汤,进食米饭面等食物,毒素即立即为食物所中和而快速削弱,并缓缓消失而解除。易言之,附子无论中不中毒,在腹中皆要为食物所中和,除非有人不吃不喝可以存活,火性热性为之衰减,如何〝耗损真液〞〝辛热合体太过,亡损阳气〞?何况,〝耗损真液〞〝亡损阳气〞皆可从证脉上加以验证。不容庸医妄言恶毒指控!
亡阳人肝失疏泄,虚寒怯弱抑郁,正该附子温肾暖肝以解郁脱困,〝肝以阳气为贵,木得春而枝叶融合,性情舒畅之理也。〞
“万物触阳舒之暖而生,触阴惨之寒而杀”《医门法律》附子补火温赋,振阳暖肝,强心复脉,木郁条达,心气转盛,郁滞即舒矣。肝气转盛,挣脱忧郁,正是亡阳人千辛万苦而不可得。
〝使用甘草、蜂蜜、黑豆等以纠其偏〞附子为之变为废物,则肝木疏泄之功能将永被困住不得翻转。
附子致〝风木疏泄太过〞,〝导致阳气脱亡〞简直是笑话! !
  其使用附子不当,常火邪上身,火热伤人,机体阳气亢盛,
  临床上表现出高热、恶热、面赤、脉洪数等明显现象。火邪既可以迫津液外泄而多汗,
  又可以直接消灼津液,出现口渴喜饮,咽干舌燥
不幸的是,本人单用附子,比之姜附、四逆更加猛暴火热焚烧,30几年来从未〝高热、面赤、脉洪数、多汗〞,反倒是降温热解,汗敛身凉,戴阳面赤消褪,虚火烦躁无暂安时为之宁静。高热、脉洪数?附子若能反阴证为阳证,本人还需天天服它30年?恶热、口渴喜饮、脉微转盛倒是有,因为机体由阴入阳,阳气来复也。回阳之征也。一吃喝,恶热、喜饮、脉盛也跟着减弱消失,请问,如何〝火邪上身〞?
〝阳虚症有面赤如朱而似实火者,(元阳外越也)有脉极大,劲如石者,(元阳暴脱也)有身大热者,有满口齿缝流血者,有气喘促,咳嗽痰涌者,有大小便不利者,(阳不足以化阴也)…《医理真传》俱是假火,附子回阳镇阴,引火下行归元即解。
  “火邪”何以伤阳亡阳?《金匮要略论注》注释为:“乃火劫亡阳致神明散乱。
  《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火邪’是代表致病原因,而不是代表病变证机。
  同时也提示认识火邪,仅仅是作为认识病因的一个方面,
  且不可认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能治疗“火邪”证机。
  ”亦即用“火”法本以治病,但因用之太过则能亡损阳气。
  诚如张仲景云:“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伤寒论》
伤寒在表,以火迫劫之是指以火迫劫发汗,以火迫汗,火由外而入,阳火暴盛,火无法潜降化入命门,发越逼汗外出,汗如水流漓不止,汗出病不已,则阳气大虚,故曰亡阳。
这里之亡阳,是伤寒不当发汗所致,其咎是外火,以火劫迫,不当发汗导致里虚恶果。虽曰亡阳,却非真阳受损。病已则阳复。
与真阳受损,体温不能自振,亡阳里虚之人,以附子生阳补火,火自内生,命门火暖,以阳引阳,召引发露外越虚阳归返命门火宅,热已汗止而镇静,两者病因病机完全不同。
一为伤寒外证,一为真阳里虚。阁下真懂得〝仲景六经法度〞?
自外而入之热,犹如泡热汤洗热澡、吃喝热食热汤或盛暑曝晒阳光增进体温一样,亡阳之人非但不能因之回阳解热敛汗,反徒增亡阳症情失控,洗完热澡,喝完热汤,在艳阳日照下,汗出如狂,全身如洗。易言之,外来之热,外火,​​徒令虚人真阳发露越发不可收拾。而非能令人亡阳。亡阳而大汗,非大汗亡阳也。
  大凡温里药辨治阳虚寒证,用量贵在切中病变证机,才可药到病除,
  若用量太过,势必引起病证表现与热药相格拒,即热药不得入阴,阴寒更甚,
  更因温热太过不得入阴而伤气,以此加剧阳虚病变证机;温热药误治热证假寒,以热助热,
  势必导致邪热太盛而竭阴,阴竭无以涵阳,阳失阴化则亡,亦即热极生寒,物极必反也。
  若还有对附子药理学不了解的同仁,我再举生姜一物,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通顺的作用
  附子其实跟生姜是一样的,都是温里药,
  你说生姜能壮阳补肾吗?恰恰相反,生姜是消耗阳气的
  生姜可以去湿,但调动的是人体本身的阳气去去湿,是阳气去湿,
  生姜只是医生下达的方向标,
  所以生姜晚上不能吃,晚上人体要潜伏,阳气阴津要收敛起来,
  俗话说晚上一片姜胜过吃砒霜,这是为什么呢,
  姜本身是四气五味中的辛,温热来讲,效果就是助火的,
  而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
  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是消耗人体真津的,反而折损人的寿命
  这和当今一些人乱用附子壮阳是一样的,附子本无补益效果,大辛大热就是为了驱阴寒,
  如果长期酒色虚亏者,每隔三月定期一次酌轻少量配伍补益药,或能温暖身体
  但不可久服,其量须得再三酌轻,
  如吴佩衡所言,治疗阳虚者,以隔三月为一进药循环,一次药剂,则可做三次之服用
  当以附子为佐、使之药,配以君药参、归之类,配伍为2:10的比例,
  身体痊愈则要停用,久服有毒
  但如果是健康及阴精充足的身体服用使用附、桂之品,则邪之火炽于肾,
  或以时令之火蓄于脏,火盛水亏,阴虚而燥,实折人寿命,
  其火邪上身,火热伤人,大汗淋漓,大凡性热太过多伤元气, 即辛热合体太过则亡损真气。
  从临床医案上面看,很多病人服用了很多附子,却感觉更寒冷,原因就在于此,
  附子并不是补阳,而是辛燥之气动阳的过程,人体阳气不足好比炉中之火不旺,
  附子相当于电风机能把火吹旺,但消耗了病人体内的阳,令病人更虚
  这就象喝酒,初时感觉发热,酒劲过后会更冷
服附子会大汗淋漓?大汗出而流漓如洗,身热久久不褪,汗泄久久不敛,是阳绝虚汗,元气虚惫至极阴阳相离之绝汗,附子接引离宫之虚火归元返宅,则热除而汗止。亡阳气绝之冷汗直冒,附子回阳回暖则敛藏。易言之,阳热气盛则卫气秘敛玄府气门。只有真气大虚,亡阳之汗才会大汗淋漓不止。
服附子感觉更冷,尤其是在冬天,非热性太过伤损元气,更非愚蠢的〝热极生寒〞,乃是残火尽归没入火宅,热气潜降化入命门所致,吃喝热食热汤,阳气即会再度由命门暴走而出,敷布全身四末,充肤热肉。
可见阁下从未曾服用过附子,尤其是单用附子。一个对附子道听涂说,一无所知之人,竟敢批判附子,说三道四。
​〝更有虚寒之证,服温补而反不安,服凉泻而反适意,此非不可温补而可凉泻者也,乃正气已败,两寒相得,同类相从也,此亦必死之证。〞〝反见舌干等证,此阴寒去而真阳回,更须姜附之类以助其阳,则津液生而舌复润,不可见舌干即投以凉剂,则前功尽弃矣。〞《伤寒论直解》何况,单用附子绝无姜附合用之弊。
  世有奸医,利人之财,取效于一时,不顾人之生死者,谓之劫剂。
  劫剂者,以重药夺截邪气也。夫邪之中人,不能使之一时即出,必渐消渐托而后尽焉。
  今欲一日见效,势必用猛厉之药,与邪相争,
  或用峻补之药,遏抑邪气;药猛厉则邪气暂伏,而正亦伤,药峻补则正气骤发,而邪内陷,
  一时似乎有效,及至药力尽而邪复来,元气已大坏矣。
〝世有奸医,利人之财…元气已大坏矣〞这段话全盘剽窃清朝庸医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劫剂论》
亡阳可非邪之中人,肾冷如冰之亡阳绝非外邪客于肾,肾劳肾寒是真阳受损,内伤火衰非中于寒邪。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素问》故不必令邪渐消渐托而后尽也。肾寒命门火衰欲熄,阳道软弱,心阳不振,脉微欲绝,不用热药附子强心复脉如何温阳暖肾追复元气?〝寒淫所胜,平以辛热〞《素問.至真要》附子味辛大热,却阴扶阳,〝申发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气也,暖肌温经,必凭大热〞《伤寒明理药方论》〝寒逆,似此证多不得解,何者?以阴气内盛,正气太虚,不能胜邪,反为邪所胜也,非大热剂与其灼艾,又焉得而御之?〞
《伤寒明理论》附子当然是大热猛厉峻补之药,不〝峻利猛烈,飞驱直捣〞〝霸功赫奕,药性猛烈雄悍刚强而骠疾〞如何〝斩关夺门〞破阴回阳?如何斩关夺将〝飞骑突入重围,搴旗树帜,使既散之阳,望帜争趋,顷之复合〞追复散失元阳?命门真火即是真元,附子峻补真阳真火,追复散失元阳元气,拯危救逆,回阳回春,如何伤真元折寿?
​亡阳虚寒之人,五脏之气绝,精气衰,形肉脱,目眶陷,枯槁索泽,真脏见,服附子之后,追复元气,脾胃温熨,阳明之气复交上下,饥而能食,喜食善进,胃亢得缓,胃口缩小,胃气却旺。胃气者,真脏之气也,人身之真阳之气也。请问如何伤真元折寿?
〝是可见无往而非阳气,亦无往而非胃气,无胃气即真脏独见也,故曰死。〞《景岳全书》
徐灵胎何以是庸医?请看:
〝能年长者,必有独盛之处。阳独盛者,当补其阴;阴独盛者,当益其阳。然阴盛者十之一二,阳盛者十之八九。而阳之太盛者,不独当补阴,并宜清火以保其阴。故老人无不头热、耳聋、面赤、便燥,现种种阳症。乃医者为老人立方,不论有病无病,总以补阳为主,热盛生风,必生类中(类中风)等病,是召疾也。若偶有风寒痰湿等因,尤当急逐其邪,盖老年气血不甚流利,岂堪补住其邪,以与气血为难。故治老人之有外感者,总与壮年一例,或实见其有虚弱之处,则用清淡之品,而量为补拖。若无病而调养,则当审其阴阳之偏胜,而损益使平。盖千年之木,往往自焚;阴尽火炎,万物尽然也。故治老人者,断勿用辛热之药,竭其阴气,助其亢阳,使之面红、目赤、气塞、痰壅、脉洪、肤燥,当耆艾之年,而加以焚如之惨也。〞《慎疾当言.老人》
注:耆艾之年者,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也。焚如,则谓火焰炽盛,亦指火灾。
老人阴盛者十之一二,阳盛者十之八九,不独当补阴,并宜清火以保其阴?头热、面红、目赤、便燥、脉洪、肤燥,皆是命火寂灭,真阳发露之假阳也,真阴寒现假热也。倏忽变天,气温陡降,或一入隆冬,真象则毕露,徐灵胎辨真寒假热为阴尽火炎阳亢,不是庸医而何?千年之木,往往自焚;阴尽火炎,万物尽然?可悲之人还真以为徐灵胎高明!
  又有一等人,效仿古神农氏,总是以身试药,
  这些人虽有疗救苍生之心,可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今若观之,徒增悲伤也,何也?
  先圣有遗言,.《素问·阴阳离合论》言∶“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解说:“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
  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也。如用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
  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
  所以过用辛热之品助阳必伤人体之元气,大剂量、长期使用附、桂、姜必害人不浅。
​〝处于外感实寒入少阴,不救即死的危急时刻〞〝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之时〞方可使用附子〞?
寒入少阴外感,阴证伤寒与少阴里虚证厥脉微之亡阳两者虽不同,却俱皆可以附子治之。
亡阳人脏先寒,后外寒乘虚隙入而感邪,故平时以附子温肾脏之寒,回阳补火,振其肾中真阳以回暖回阳,复脉追复散失元气以回生机,一遇外寒入侵直中感邪,则仍以附子温其经以散其外入之邪也。
〝经脏在少阴又分表里,在经者温经散寒,在脏则温脏回阳”易言之,附子平时之用乃温脏里之寒,补火填虚以回阳,非散邪也。外感时仍治以附子,乃是温其少阴本经使表邪经邪自散之治也。里病治里,脏病治脏;表病治表,经病治经,一物分治温脏回阳补虚与温经散寒解散,两者虽都同用附子,治似同一法,细心体认,思维却不同而意涵迥判两途也。无论经病脏病,〝少阴病其人生死,俱视肾中真阳”也。《伤寒论本义》
​亡阳之「亡」并非完全毫无阳气生机,真的会立即死亡一样。生命现象低微也。亡阳是不是生命现象低微,将环境温度下降至10℃以下,或在22℃的高温下喝杯再平常不过,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无论冰不冰冻过,在不予添加衣物之下,答案即能浮现。恶寒蜷卧、四肢逆冷!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素问》〝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
于参、术、归、芍等补益药中少佐附子以少火生气? 〝附子性悍, 独任为难, 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参, 熟地, 炙甘草之类,
以制其刚而济其勇〞《景岳全书》?继续慢慢享受亡阳的美妙滋味,〝济其勇〞〝渐尔生旺〞?下辈子吧。
何谓亡阳?
所谓亡阳,阳气微弱不能自振也。寒自内生,外显憎寒。即是机体无法有效率地提供阳和能量之气,温煦器官以维持起码新陈代谢率,脏器相应呈现出功能:如转输、开阖、封藏、调控、联系、变化、生殖…等等衰退、消沉、不行、凝滞、迟缓、癃闭、失禁…失职征象。换言之,即是机体难以自体发热产出足够工作温度以维系器官功能正常运转所需,体温偏低故也。古人所谓“亡阳者,寒深之故也”。
亡阳并非意指人已呈血压只降不升,神去魄存,神志昏厥命在旦夕。只要还能起居作息,当然阳气犹存。只不过阳气水平极其低落沉衰,虽活着,却是为呕,为咳,为利,为满,为肿,为遗,为淋,为喘,为涕,为汗,为悸,为眩冒(眩晕),为疼重,为脱发,为不孕,为视茫茫,为手脚冰冷,为阳痿早泄,为噫而酢吞(吞酸、溢酸、胃食道逆流)…所苦。
四肢厥逆不回,遇劳魄汗淋漓,疲困乏力虚脱,情欲索然淡薄,筋脉拘急掣疼,厥利寒秘无休…等等颓然败象谓也。易言之,生命征象极其低微,即古人所谓之“气已先亡,惟形独存耳”《伤寒溯源集》真脏脉见,虽生犹死也。
“虽欲复,而无阳可复”“虽欲扶阳,无可扶矣”语出明末清初程应旄
寒风一起,气温骤降,果汁下咽,冷饮入腹,顷刻风云变色,胃寒肾冷,湿聚痰涌,郑声咳唾,肢厥肠澼。手脚冰冷,元气已失,肾寒已真,不容逡巡观望,坐致气怯阳痿火灭而病剧。单用附子开亡阳不可逆之生路,俾命门真气不致涣散外逸而终绝,箇中机变非庸俗浅薄之辈能识,如俟病危不起,坏病席卷,临死方谓亡阳,则贻误日久,残阳尽无,无阳可回,又有何神药能返魂乎?
“回阳非回于无可有之乡,有方可回,无则何可回乎?”清‧喻嘉言
  《灵枢·本神》:“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由此可见,阴为阳之根”,“而人生于阳而根于阴,若真阴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必危。
  ”其“所谓根本者,即真阴,充分说明真阴具有决生死的重要意义,
  若一味的用大辛大热之物,温里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真液,岂非戕伐寿命之举
服附子而渴,此乃寒去欲解,阳气振兴来复也,由阴返阳,非内有邪热食气也。
“即或舌燥渴,乃阴有转阳之机,切不可改为别治”《伤寒论直解》“虽烦而不躁,正不见阴盛,而见阳回之象”“胸肺之巅,虽已见渴,而其肠胃之下,仍为泽国。”《伤寒论本义》口水津液即为阴,喝两口冷饮,立即“津回降下,肾气亦滋矣”《伤寒论后条辨》又,亡陽人以附子回陽火暖脾胃,飲水多則噦,噦者,胃中虛冷也,胃者土也,土湿则火衰矣,中焦肾命既可因水而再度致冷虚寒,又如何伤阴耗损真液?人身只要有津液、涎液、精液、汗液、尿液…,不断泌出涌现,就不虞真液乏竭。真阴不乏又何来折损真元!
​注:〝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伤寒论》
〝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难经.第八难》
肾间动气者,肾中所藏之元气也。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难经.二十二难》煦者,温暖也。谓气能温煦人体,薰蒸于皮肤之间,故气属阳。阳者火也。补火即是补气。真阳虚惫,气无所生,则声低而虚怯,少气懒言。附子入喉,声高而清量,气足远传。附子不是补气而何?补气者,补肾气也。壮盛肾中所藏之元气也。阳热气盛,与热病虚羸少气是两码事,邪热伤气病除则瘥。阳热壮盛,肾气充足,真元存焉也,如何伤真元?而热病虚羸少气则所伤者气阴也,气之阴者,谷气也,邪热除,胃口开,吃喝一顿水谷则气复。气阴非真元也。阁下对于真元一无所知却能诋毁附子〝折损真元之气〞,不是无知即是不着痕迹之温病学派鹰犬。
  自郑寿开创火神派以来,从清末至今日,多有半路夭折者,确系药物使用不当所致
  如郑仲宾60岁,黄元御,53岁,刘民叔63岁,王兆基60岁、徐伯达57岁,
  陈明盛51岁,祝味菊64岁,赵至雄57岁,孙琦杨55岁,李阳波,44岁,
  王正龙,46岁,倪海厦,59岁,
不幸的是,这些人皆非单独使用附子,皆非单用附子,亦无能也不知单用附子。而是使用姜附剂。既论述附子久服毒害肝肾,
伤真元折寿,则须针对附子本身而论。附子杂入干姜、生姜、甘草,…任一或任二药物,则疗效生变已非附子;已非原来之附子,而是姜附剂之属。姜附剂不单已丧失附子药效十之八九,且另衍生干姜甘草或其他杂加进来,添足无用之物的药副毒负作用。
连庸医徐灵胎都说了:〝《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毒药攻邪。凡药用之不当而或太过,皆有毒。故古人谓人参、甘草皆能杀人。〞徐灵胎之《医贯砭》
〝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汪机云:药,谓草木鱼虫禽兽之类,以能攻病,皆谓之毒。〞《素问识》
请问,何独附子是毒药,姜附剂伤及身体无辜器官组织的难道一定是附子?这些人暴毙之咎恐怕是无端滥用姜、桂所致。无能辨证之庸医视附子如蛇蝎,时时刻刻不忘栽赃附子。
〝毒害肝肾〞的恐怕是附子之外的那些废物或附子与废物结合后的化合衍生物!
  这些人都是火神派大师,又都是扶阳派,惯用附子,又喜欢以身试药,
  无形中已伤真阴之气,实可哀也
这些人虽死于姜附剂,但其人之谛脉审证却是正确的(倪海厦除外),尤其是王正龙。姜附辈或四逆汤虽不能挣脱亡阳,但回阳多多少少有效。对策虽有瑕疵,方向却是无误。至少已走在通往正确的大道上。阁下也配言〝脉症合参〞?
  本文并非反对附子救人,附子之核心物质—乌头碱有强心的作用,
  常用附子急救于心衰实寒之症,有出神入化的效果,这一点是应该广为告知的
  但运用此物需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脉症合参,诸症若见一端,即宜使用,
  对中医药有过深刻研究的朋友自当明白,
  只要是四气五味中的辛,就是耗气的,尤其是大辛大热之物,久后必伐元气
  火神鼻祖”郑钦安在世时就说过,
  桂附燥热,能温养其阳,然其戕害真阴,故只可救急,不可滥用,
  祖师之言,后人却总是无明,当下的健康人往往都是下元虚,阳性本动而易升,
  当阴中求阳,固气收敛才是正道,而附子性烈霹雳,善走窜,
  若再用易使阳气上飘,一定要有敛降药驾御它
〝阴中求阳〞〝附子性烈霹雳,一定要有敛降药驾御它〞?
〝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清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医理真传》既须抑阴,岂可以敛降药驾御它?如五味、芍药养阴酸敛或龙牡潜敛之物,将让猛捷之阳药附子不得达于阳所。易言之,胡乱敛降掣肘,附子将无法中病。
〝补阴当用芍药,回阳当用附子〞也。
“方中桂、附二物,力能扶坎中真阳,用此便合圣经,何得又用熟地黄、山茱萸之滋阴,阴邪既盛,就不该用此。牡丹皮之泻火,益火而反泻火,实属不通”《医法圆通卷四》
“仲景为立法之祖,于纯阴无阳之证,只用姜、附、草三味,即能起死回生,并不染一养阴之品,未必仲景不知阴中求阳乎?仲景求阳,在人身坎宫中说法;景岳求阳,在药味养阴里注解。相隔天渊,无人窥破,蒙蔽有年,不忍坐视,故特申言之”《医法圆通卷二》
亡阳人全身阴气独盛,寒湿水气弥漫,欠缺的是阳火以气化阴气,蒸散寒湿,除了水谷五味能化生精血能量之外,机体得附子之阳,得附子之火力,亦将阴气湿气转换为一部分精微以为身体所用,附子(阳)得与亡阳人之阴盛躯体(阴)结合,药(附子)与证(亡阳)对盘,故亦可曰“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严格来说,阴得阳助,生化无穷,更贴切。清‧魏荔彤谓之曰“温其肾脏,阳足而寒邪化为真阴”也。
  以往近十几年来,以为附子运用越多、使用越广,便越能证明自身水平高,
  甚至少数医家还以不论何种证型皆投以附子来标榜自己为“火神医家”,
  “抬手即是附子”仿佛成为“火神”的标志。
  殊不知,这是对以郑钦安为代表的“火神”先贤的曲解,
  是浮于表面、不究实质的错误认识,
  火神鼻祖”郑钦安最为强调阴阳两纲,他主张临证应以阴阳为实据,明辨内外,判明阴阳,
  认为“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倡导学者务必在阴阳二气上求之。郑钦安并不只是囿于温热药物的使用,
  其用药的思路遵循阴阳辨证的规律,这在郑氏《医理真传》一书中明朗可见。
  郑钦安对姜桂附等品的运用是从阳虚证的根本病机出发的,有一定的适应症,
  并非毫无原则的一味滥用。其在阳虚证的论治上,重视肾中真阳,
  认为肾中真阳为生命根源,以潜藏为顺,不得随意飞越,
  在论阳虚病机时,大多是真阳腾越、不能固守于下。
  纵观仲景六经法度,明扶阳必暗益阴,显益阴必暗扶阳。
  今人不识阴阳互化之妙,扶阳必以温热,滋阴每以寒凉,故错误百出,
  数千年来,此两派之辨久矣,其实中医的根本在于阴阳、五行的平衡,
  一方一法之显效、一腑一脏之偏盛,均为病态。损有余,补不足,方是中医之正道。
  关于附子的毒性及症状
  人们一提起附子中毒,谈的多是急性中毒,
  其症状无非口舌、面部及全身麻木, 肢体颤抖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心律紊乱等,
  乃至突然死亡.
  然而附子的慢性中毒,人们总是忽略,其缘由在于附子常用来治愈心衰、湿寒等症,
  病人终其一生也就服用数次药剂,基本上毒性蓄积的程度不高,则很难出现慢性中毒,
  世人皆以为久煎附子,就能除毒,其实不然,
  其核心物质-乌头碱经过3小时高温煎煮至溶液0.02mg,依旧有毒性,尤其是慢性中毒,
  长期损伤肝肾器官,偶尔服用2-3次尚且无事,但若长期服用,导致慢性蓄积中毒,
  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肾衰竭的产生,难以医治,
  余平生接触云南、四川多有人服用附子、草乌等慢性中毒者三十多例,
  此二地人士常有此饮食习惯,其病往往数年后发作,
乌头碱(Aconitine)系之生物碱(alkaloid)其酸基,如-OCH3及-OH基,经加水分解脱离后,即消失其毒性。成为Alkamine(胺醇类碱)。乌头碱为酯类化合物,易水解失去一分子乙酸,毒性即降低,进一步水解除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乌头胺,其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00。乌头碱只有经由加水高温加热水解,分解成水解物(乌头胺)方能解除毒性。
何谓水解:
水解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利用水将物质分解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水解反应是水与另一化合物反应,该化合物分解为两部分,水中氢原子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羟基(-OH)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请参见:炮附子完全不含乌头碱成分?这种水平也配谈论附子! ?
〝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肾衰竭的产生,难以医治〞附子若能〝慢性蓄积中毒〞伤损肾脏功能,何能令尿泡由簇集久久不褪一变而为清澈无沫?沫者,浊气也。中毒必有征兆,必有证脉上可征验,也即是证与脉出现改变或异变,请问何如?
  明代张志聪在《本草崇原》提出,附子不可久服,服之必发火,
  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
  古人之言本不相欺,为人医者,应当警觉。
《本草崇原》之张志聪()对于附子的论述如下:
“凡人火气内衰,阳气外驰,急用炮熟附子助火之原,使神机上行而不下殒,环行而不外脱,治之于微,奏功颇易。奈世医不明医理,不识病机,必至脉脱厥冷,神去魄存,方谓宜用附子。夫附子治病者也,何能治命?甚至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每告人曰: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嗟嗟!以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以治之?肯后利轻名而自谢不及乎?肯自居庸浅而荐贤以补救乎?必至今日药之,明日药之,神气已变,然后覆之,斯时虽有仙丹,莫之能救。”《本草崇原》
〝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明末清初张志聪的这段有感慨叹,犹如预先讥讽视附子如蛇蝎之同朝晚辈徐灵胎()。一个晚了将近百年,远远不如前人的不肖庸医。并非张志聪认为〝附子不可久服,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
“凡有毒之药,性寒者少,性热者多,寒性和缓,热性峻速,入于血气之中,刚暴驳烈,性发不支,脏腑娇柔之物,岂能无害,故须审慎用之,但热之有毒者,速而易见,而寒之有毒者,缓而难察,尤所当慎也。”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子》
“惟大热大燥之药,则杀人为最烈。盖热性之药,往往有毒,又阳性急暴。一入脏腑,则血涌气升,若其人之阴气本虚,或当天时酷暑,或其人伤暑伤热,一投热剂,两火相争,目赤便闭,舌燥齿干,口渴心烦,肌裂神躁,种种恶候,一时俱发,医者及病家具不察,或云更宜引火归元,或云此是阴症,当加重其热药,而佐以大补之品,其人七窍皆血,呼号宛转,状如服毒而死。”
。 “盖服纯补之药,断无专补正,不补邪之理。”。徐灵胎《医学源流论》
  附急性中毒
  一,中毒原理:主要刺激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首先是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
  ,横纹肌和心肌的兴奋.以及中枢神经的兴奋.继而,发生上述各部的抑制与麻痹作用.
  多因呼吸和心肌麻痹而死亡.死亡多在中毒后1~4小时之内.
  尸检所见为一般窒息,无特殊病理变化.
  中毒症状:
  1,自觉症状:口唇舌及肢体无力,胸闷,呼吸困难,咽喉,食管,胃均有烧灼感.恶心,呕吐等.
  2,体征:烦躁不安,心慌心悸,流涎,脉搏减慢,神志呆滞,如同大醉.随后两眼无神.
  皮肤苍白,瞳孔略大.对光反射迟钝,膝反射迟钝,呼吸迫促,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肢体冷厥,
  眼脸颤动,心律不齐,有期前收缩,半昏迷或完全昏迷状态.
  3,心电图检查:主要改变为室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多数病例体温均下降,重症吞咽困难,呼吸缓慢,呼吸中枢抑制,有的突然出现抽搐,
  为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表现.可突然死亡
鎴戞槸鏄嗗惥鍓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6,831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胃不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