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避孕是如何保持美容的

真问真答:中国古代女性如何护肤美容--百度百家
真问真答:中国古代女性如何护肤美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中国女性追求白嫩肤质的历史很长,至少可以从今天上溯三千年,她们护肤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去垢、美白、保湿三类,这与今天的女性也相去不远。
中国女性追求白嫩肤质的历史很长,至少可以从今天上溯三千年,她们护肤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去垢、美白、保湿三类,这与今天的女性也相去不远。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流行以淘米水除垢美白,称之为“潘”。《礼记·内则》云:“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请靧。”指的就是用淘米水洗脸。比较讲究的“潘”往往由精米制成,含有淀粉、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能能起到一定的养颜功效。米汁美容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至今仍被不少人视为可行的“土法护肤”。
到了魏晋南北朝,又发明出清洗皮肤用的“澡豆”。“澡豆”的主要成分是豆粉,辅之以各类药材和香料。豆类富含大豆异黄酮等营养物质,对女性美容确有好处。但“澡豆”中豆粉以外的某些成分却令人生疑。唐代《千金翼方》记录了一些极其复杂的“澡豆”配方,涉及数十种原料,多半为达官贵人所用。然而,考虑到古人不具备完善的化学知识,更没有现代医学对药物功能的实验分析,有些原料不见得具备美容效果,甚至可能因复杂的化学反应对皮肤产生不利影响。
▍《千金翼方》曾记载“面脂手膏,衣香藻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可见使用澡豆应该是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中常见的行为
《千金翼方》同时还记录了在“澡豆”中加入猪胰腺的做法,算得上是早期清洁用“胰子”的雏形。此后,“胰子”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用草木灰代替豆粉,再加入猪脂肪等材料,压制成块状,和现代肥皂颇为相近。不仅能用于除垢去污,还兼有养护皮肤的效果,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直到现代,不少老年人仍习惯称肥皂为“胰子”。
通过加工动物脂肪等原料制作“面脂”、“唇脂”,在古人的美容产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据北魏《齐民要素》记载的:“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无髓,空用脂亦得也。温酒浸丁香、藿香二种。煎法同合泽,亦著青蒿以发色。”当时的文献明确提到,这类为保护面部和唇部而制作的“面脂”、“唇脂”,能有效起到防皱保湿的功效。
▍古代粉盒
同时,因古代中医理论有“以色补色”之说,很多美容药方的材料还来自于花卉。《本草纲目》中就记录了大量使用花卉美容的药方,如:“面黑粉滓,用李花、梨花、樱桃花、白蜀葵花、白莲花、红莲花、旋复花、秦椒各六两,桃花、木瓜花、沉香、丁香、青木香、钟乳粉各三两,珍珠、玉屑各二两,蜀水花一两,大豆末七合,为细末瓶收。每日盥靧,用洗手面,百日光洁如玉也。”不过这些药方的功效十分可疑,再加上缺乏现代医学安全检测,今人不可随意仿用,否则容易引起过敏等意外情况。
除了用于润洗外,古代花卉的另一重要美容用途则是提炼“花露水”。“花露水”提炼技术并非中国原产,而是五代、宋朝年间由中东地区传入。《诸蕃志》云:“蔷薇水,大食国花露也。”其工艺后为中国人习得,即通过蒸馏法将花朵“蒸汽成水,屡采屡蒸,积而为香”。古代女性不仅把花露水作为香水外敷使用,还认为它可通过饮用、入食、入药来达到养颜功效。
至于西方古代女性为追求美貌,不惜损害身体健康使用的烈性药物,也同样是中国古代女性“美白”的常见选择。魏晋以来,民间大量使用铅汞化物粉饰肌肤,造成大面积中毒。铅、汞的化合物能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凋亡,对皮肤起到漂白作用。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会造成中毒反映,皮肤反而会黑化粗糙,严重者甚至可致人死亡。
▍热衷美白的伊丽莎白一世也饱受铅中毒之扰
中国古人并非完全不知其毒性,《本草纲目》就指出:“其铅气有毒,工人必食肥猪犬肉、饮酒及铁浆以厌之。枵腹中其毒,辄病至死。长幼为毒熏蒸,多痿黄瘫挛而毙。”但通过铅汞美白见效很快,仍有不少女性挡不住诱惑。清人樊彬就在《燕都杂咏》中注云:“妇女冬日用?萎和密陀僧涂面,名‘金花沤’。”其中密陀僧就是一氧化铅。即使是当下,铅汞超标仍是化妆品质量监察中的安全隐患。看来,纵然时光流转千年,人类的某些本性却是始终难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6万
阅读:16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这次P10闪存门是对华为的一个综合检验,即让更多的广大的消费者...
万能的大叔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人如何避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