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一些哲学基本问题题

(2014o内江)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Ⅴ.【实验探究】
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远小于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的主要原因是.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任答两点).
提 示 请您或[登录]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手机注册免费送20天VIP和20个雨点!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金丹大道修炼基本法则(修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转
第二步、炼炁化神(炁通大周天结金丹,十月养胎得换身长寿之果,中成曰地仙)
1、小周天通了,通大周天只是个时间问题。气通小周天后,真气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炁愈积愈多,经小周天火候烹炼,神气相抱,久之便会凝结成内丹。
2、当结丹达一月后,可以逐渐增强意念作用,使丹田之气逐渐练成鸭蛋大小一团。
3、、当练成鸭蛋大小气团后,其颜色不一:有暗黑色的,有黄色的,有红色或橙色的等。此时再继续用上面同样的凝神聚气法加强意念,将初练之丹逐步练成一团玉白色的纯丹。当玉白色的纯丹练成,则结丹告成。
4、丹结成后,还应继续练就,即进行养丹,使丹田更加坚实。养丹的方法主要是“用调息法来代替一切意念活动”。方法:
1)胎吸法:保持原练功姿势不变,入静后,逐步调整呼吸,吸进时宜细长,呼出时宜短少且听不到自己的呼吸声为原则,逐渐会体会到自己的形体肌肉也会随着呼吸而一起一伏,同时丹田部位和小腹也逐步随着气息的一呼一吸而鼓动着。此即“胎吸”境界。
2)天人合一法:胎吸功练成后,可加强意念作用,将丹田逐渐从小练到大,从大练到小,大至无穷似宇宙,小至极点如黍米。当结丹练到无穷大时,人体也就自然大至无穷,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5、当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炁机欲寻四肢、全身运行。(此时也可改变坐式为站式练功,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行功大概路线,可参考“通八脉法”即“大周天运行法”:
“心意先由生死窍(会阴)起,一吸由尾闾升至头中为督脉;二乎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气穴为带脉;双分至背后双腰眼,双上两膀凹定住;四呼由两膀凹双走两肘外为阳俞,走中指至手心(劳宫)定住;五吸由两手心(劳宫)走阴俞,双回至胸前(膻中)定住;六呼由胸前(膻中)双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宫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跻脉,过脚指至足心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双回两腿内面为阴跻脉,过生死窍至气穴定住;十呼由真气降至生死窍定住。”“此八部脉通后,能驱逐一身之阴邪。盖阴气不除,为结丹之障碍,则无法采药结丹。”
6、八脉开通之后,还要打开一个更深层次的大系统。因全身有一总脉,为周身炁脉之总持, 道家谓之“中黄”
(非中脉,前已有述)。此脉有两窍,称为“无孔笛”,上窍通天,下窍通地,旁通五心,达于四肢。此脉打开,方可谓之“大周天”。
7、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
8、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
9、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最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10、收功:渐渐地,缓缓地,听候内炁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眼球左右各转动7圈,搓热双手熨两肾,意注命门。恢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养片刻,深呼吸3次,然后收功即可。
&作者:210.31.76.* 13:19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金丹大道修炼基本法则&
1、大小周天练通以后,不须故意练功。因功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静功进入高深层次之后,则时时在在不必有心去坐,但又无处无时不在静坐之中,自无时间限制矣。&
2、结丹过程中可能会看到丹田内出现的各种异境异象,这是自然现象,不可惊慌或追求而忘记结丹。此时应凝神聚气,加强意念作用,将丹结纯。经过一段时间,异象会自然消失,而丹可成玉白色之状。
3、结丹过程中,若不得要领而意念过重,武火过旺致丹田发热如火烫,将是“烧丹”症状,重者阴部尿道有火燥感,此时应暂停结丹,及时进行纠偏。方法:入静,意念北方之水气涌来,将自己全身罩住,同时意念水气进入身体,平息丹火,注意不要将北溟之水过旺。3-5天后,待丹火平息丹田不再发烫时,再行3-5天静功,确信丹田正常时,恢复结丹练功。一般的丹田过热,可意念月华照体来平息丹火。
4、结丹时期,严禁漏精。若有遗精现象,只有重新结丹。女人结丹,平时主要在中丹田结丹,多练为宜,对于女子下丹田的结丹修炼,应注意在行经期间及前后三天不一练功,以免造成血崩或经血过多。
5、修炼不知玄关,便如入暗室一般。在练功入静较深的时候,常会出现一种空的体验,在这种体验里,练功者会觉得自己空掉了,消失了,一切都化为虚空,只有一灵真性,虚冥寂照。这时,练功者应把心念定在这种空的感觉上,守住这种空的境界。万物皆虚,一灵独耀。这样,练功者就能逐渐融入到欲界定(入定层次中的一种)的境界中。但是,由于人的第七识(我执、执著自我)的作用,大多数人炼到这个关口,会突然“醒觉”到自己“不见”了,并因此而产生强烈的寻找自我的念头,当一旦真的把自我的“存在”感觉“找”回来时,空的境界也就丢掉了。所以练功者在这个关口必须提起正念,以炼虚心法将心识向深层次的定境中引导,切勿因第七识的影响而刮起杂念,延误长功。
6、夫玄关一窍,乃诸圣诸仙特从明心见性时节,提出两字以教学者。心何以明?忽然而明,此玄关也。性何以见?忽然而见,此玄关也。玄关为明心见性之灵机,结胎炼丹之妙括。
7、小周天与大周天打开之时,皆有真实景象,炁足自动,绝非意想可为。而且真炁发动之时,后天意识泯灭,自身无法做主,全凭真炁所为。打开之后,则炁通有景,与初开之时,又有不同。初开之时,炁为有形,开通之后,炁为无形,其间变化,皆须亲身证验乃知。&
&作者:210.31.76.* 13:19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金丹大道修炼基本法则&
&第三步、炼神还虚(出阳神,乳哺三年以成脱胎得道之果,大成曰神仙)
1、大定者,即是虚空一片,呼吸皆停之期也。是当调神出壳,勿久羁于体中,亦即是长养完毕,须要出壳,此实自然之事,故不必顾虑其不出壳,亦不必谋其出壳。盖阳神不纯,无论何法,亦不能使之出于体外,是以出神时期,仍以诚意一点返照中下二田,使阳气发生,以补胎神之不足。
2、已至出神期之现象。胎神气足,明明朗朗,如月在中天(但有一毫混浊,即是胎神不全)坐中忽有如雪花形象,纷纷飞舞于目前,即是出神时期至矣。这是气足神全的景象,要进行炼神还虚的时节已经到了。
3、此时即当移神上田,设想自己由泥丸官上升空际。
4、经屡屡设想与意导之,能出则出,如不能出,仍宜近照中下二田,再候其机。
5、机致一到,仍如法以意导引,久之自可出神。阳神已出,是即身外有身,名之曰法身,万劫不坏之体也。到此地步,方为功成名就,无轮回之苦,永作无上之真人矣。虽然,出阳神不可就此飞升,仍宜施行养育之功,故阳神一出,随即收回。
6、收回之后,再行调神出壳。
7、日日如此训练,久之即得自用;但此时静坐之功,惟存神上田而已。
8、阳神出体之后,即有许多神通,万不可因此欣喜,外露光芒,宜抱道游然,谨慎涵养。
9、阳神出游,逐步由近而远。即阳神出壳,起出亦不可远。先出一二步,即行收回,再出二十步,即行收回,由近而远,日渐为之,无失迷之患。
10、收功:参照上述两项收功法。
如此训练三年,阳神乃得练达。纵横行千万里,亦无虑矣。此后或隐居名山,行九年面壁之功,或混俗世间,救济一切,以积功德,以大光前程。
1、出神之理:换身功夫既毕,即能绝食入定,入定之时,明明朗朗只有一团性气,即内丹也。内丹者,亦即阳神.是所谓“真吾”者也。见此一物,方为见性,方为认识自己。然此阳神,系由祖气养成。身中祖气亦长养阳神。亦如妇人之气血长养婴儿情形相似。不过婴儿在女人胎中长成人形,是为顺生;阳神在男人身中长成仙体,是为逆化。婴儿出生,阳神出壳,皆自然之理也。迨至阳神一出,是为第三步功夫已至,正果已得,大事已成(丈六金身)。上不受阴阳造化之作弄,下不受刀兵水火之灾危。飞升可至九天之上,瞬息可行万里之遥,光华与日月并明,寿命与太空同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神通广大,变化莫测矣。然犹有第四步功夫。不可不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以求毫无遗憾。
2、出神之诀:换身功夫已毕,精气充满全体,得至大定时期。
3、师曰:静坐至无思无念之时,则真息绵绵,元神见而元气生矣。阳神之脱胎也,有光自脐轮外注,有香自鼻口中出,此脱胎之先兆也。既脱之后,则金光四射,毛窍晶融,如日之初升于海,珠之初见于渊,而香气氤氲满室矣。一声霹雳,金火交流,而阳神已出于泥丸矣。既出之后,全看平日工夫。吾所以先言炼心,正为此际也。平日心地养得虚明,则阳神纯是先天灵气结成,本来无思无为,遇境不染,见物不迁,收纵在我,去来自如;一进泥丸,此身便如火热,金光复从毛窍间出,香气亦复氤氲;顷刻间返到黄庭,虽有如无,不知不觉,此真境也。若心地未能虚明,所结之胎决非圣胎,所成之神原带几分驳杂,犹人气禀昏浊,多以气质之性用事,其神虽出,一见可惧则怖生,一见可欲则爱生,殆将流连忘返,随入魔道;此身虽死,不知者以为得仙坐化,谁知阳神之一出而不复者,殆不可问矣!前言炼心为成仙一半工夫,由今推之,则炼心为成仙彻始彻终之要道也。昔言一半,今曰十分,再加之曰十二分,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4、胎神虽出,要紧紧收住,留他做完了炼虚一段工夫,放那猴子出去,则真光法界任意逍遥,大而化之,不可得而知矣。敢问:何以谓之炼虚?曰:难言也。&
&作者:210.31.76.* 13:20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金丹大道修炼基本法则&
&第四步、炼虚合道(九年面壁,天人合一,以成虚无合真之正果,位列至天仙)
1、仍当静坐,无偏无倚。此时之坐法,体态仍旧,惟持阳神一点之灵存于上田,无偏无倚,允执厥中。
2、渐而“中”亦不执,“法”亦无有,专持一片清虚与大空冥合。
3、渐而太空亦无,真与虚无冥合。
4、直至无可虚无,方至其极。虚之又虚,无之又无,无无直至无可虚无,方至其极。
1、还虚之理:阳神养成,性命即为了当,无生死之患。修炼至此,如停止不前,是未尽其道也。阳神之为物,系人之灵性与祖气所合成者也,虽为气体,较一切后天有形之物,自更精粹;然犹有气性,仅限于祖气界内,不能超入虚无之境,而与原始真空合体。佛法广大无边,老子在三十三天之上,皆喻“道”之极也。吾人修真,当于出神之后,除乳哺三年,尚须九年面壁。务使气性全消,而与太空合体,直至太空即为吾体,吾体即是太空。远在祖气界外,造极“虚无原始”,方为至矣尽矣。不然,是即孙悟空一个筋头,打了十万八千里,仍不出如来佛掌中也。
2、还虚之诀:阳神既出体矣,修炼之事已毕。其实不然,凡由静坐而至出阳神者,系以法造成,为时太速。其往日之习性,恐难绝灭,即有不坏之身,尚无不迁之性,是了命而未尽性也。故于出神之后,仍当静坐。
3、《青华老人传》问曰:阳神出胎以后,尚在人腹中,何能与太虚合体?师曰:虚其心可以忘形。人而至于忘形,则阳神在腹中,与在太虚无异,何不可合体之有哉?总而言之,炼虚只完得炼心末后一段工夫。但幻身有形,故曰炼心;阳神无形,故曰炼虚。曰:炼虚工夫,要做几时?师曰:九年温养,不过做得炼虚一著。炼虚之妙,变化无穷,可以踏霞驾云,浑身飞去,岂特出神而已乎?然此一著最不容易,千人万人中难得一二人也。
4、“是大道之要,尽于一虚。虚之一字,万法该焉。”时虚无即是本性,本性合于虚无,灵体精纯,则又在“祖气”之上矣。行道至此,谓之无上之上,立身至此,谓之无前之前,到尽头,真正功圆果而满矣。
5、《青华老人传》问曰:炼心炼到一无所有,脱胎之后,可以省却炼虚一节否?师曰:既炼至一无所有,则身心皆化于虚,更何虚之可炼?以一无所有之心,结一无所有之胎,养一无所有之阳神,合一无所有之太虚,显大法相,放大毫光,百千万亿身遍满虚空际,譬如明珠发光,总一光而已。若炼心时节未能淘尽宿根,则阳神为夹杂之神,虽欲飞腾霄汉,犹如绵里藏针,油中著水,不容相入,是以假九年温养之功,做脱胎炼虚之学,仍炼至一无所有而后已。约而言之,炼心之阳神,性之也;炼虚之阳神,反之也;性反之间,非人所能为也。问曰:诚如师言,炼心之阳神,可以不费温养之功,而出神太早,丹经所呵,此何义也?师曰:我所得传于子者,以炼心为最上一乘:从此结胎,是个圣胎;从此出神,是个圣人;放大光明,超出三界,与太虚而常存,后天地而不毁,此西方古佛修行之妙道也。奈何世之师家,但知炼命,不知炼性;但知开关闭气、移炉换鼎之法,不知性始真空、浑然无物之理,所结之胎原是凡胎,所出之神原是凡人,依旧上不得天,依旧参不得圣,无可奈何,只得重做工夫,使这孩子重去修真学道,重去明心见性,实者虚之,有者无之,此所谓因其本而反求其末也。&
按仙学,大致分为四步:第一步炼情化气,第二步炼气化神,第三步炼神还虚,第四步炼虚合道。兹将四步之效果,分列于后。
  第一步:炼精化气,宿疾全消,得延年益寿之效。初步炼精化气,名曰筑基。使残破之身,无诸苦疾,安乐延年。
  第二步:炼气化神,百病不侵,得返老还意之效。由百病不侵,进而返老还童。如再积功累德,坚心精进,做完三四两步性功,可即身成仙,飞升天外。学佛者,如能依法实行,必能即身成佛。倘不先坚固色身,专做性功,万一心未明,性未见,而此身先坏,则中道而废,岂不可惜。
  第三步:炼神还虚,阳神出壳,得身外有身之果。
  第四步:炼虚合道,神满太虚,得粉碎虚空之果。
  前三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其法已屡见各种丹经,故不再赘。兹节录第四步,《性命圭旨》中“炼虚合道”一节于下,聊供参考:
  按梓潼化书云:“予之在朝也,以闻方外之言,辞荣而归,道逢德者。指于以心印,授予以正诀曰:此西方大圣人归寂法也。子能念而习之,可度生死,死而不亡,终成正觉。若中道而废,则犹能择地而处,亦可为神仙。”(真一按:仙有五等。一曰天仙,又名金仙,二曰神仙,三曰地仙,四曰人仙,五曰鬼仙。神仙位列仙中之二等。)
  予又览龙牙颂云:“学道如钻火,逢烟未可休。”予历观宋元诸仙,多在此处尸解而去者,岂非龙牙所谓逢烟而休耶?(真一按:作者此语,似乎欠妥。不知作者何以知宋元诸仙,未做虚空粉碎、还虚合道之功?然则释迦牟尼,婆罗树下,香薪萘毗,而认为未与胜莲华世界贤胜如来相会,是亦逢烟而休耶?)
  虽则仙去,然缺却末后一段工夫,毕竟有些欠稳处。亦不知寿命有限不及修耶?抑亦不知不得此法,而不能修耶?今之学道者,只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而止。竟遗了炼虚合道一段。是以无上师曰:“养得金丹圆似月,未免有圆还有缺;何如炼个太阳红,三界十方俱洞彻,”
  盖圣修谓极,自是少此一段不得。缘丹经子书,皆不曾言及末后一着。唯李清庵,曾说到这里。如门人问,脱胎后,还有造化么?清庵曰:“有造化。身外有身,未为奇特;虚空粉碎,方露全真。所以脱胎之后,正要脚踏实地,真待与虚空同体,方为了当。”又云:“更有炼虚一著,当于言外求之。”其见趣,可谓度越诸仙矣。但不肯说个实际出来。云何炼虚?作何归著?竟自朦朦胧胧,虚应过去,不知是不会而不能说耶?抑不知是怕泄漏天机而不敢说也?(真一按:道家的口诀,历来是择人口传,当然不能写在书上,佛家一样也有甚多不公开之处。)
  故水丘子叹曰:“打破虚空消意劫,既登彼岸舍舟楫;阅尽丹经万万篇,末后一句无人说。”盖此秘藏心印,皆佛佛授受,祖祖相承。迄至六祖,衣钵止而不传。(真一按:《性命圭旨》作者,对于佛道两家,似存有偏见。以论炼虚合道一法而言,前面对于道家之李清庵祖师,以未能将其法公开,则责以“但不肯说个实际出来,云何炼虚?竟自朦朦胧胧,虚应过去”。此处对于佛家则又云:“盖此秘藏心印,皆佛佛授受,祖祖相承”。同属一事,前面对道家,则责以不肯公开,后面对佛家,则为祖祖相承之秘藏心印。前后对比,自相矛盾。作者实存有一种佞佛心理,所以对宋元诸仙之批评,亦属不公平之拟议。)
  直到吾师尹公者出,以其夙植灵根,更得教外别传之旨,忽一旦禅关参透,豁然贯通,而仙佛秘藏,又复开于今日矣。故悟道诗曰:“把个疑团打破时,仙佛心华今在兹;百尺竿头重进步,虚空真宰天人师。”我今又承师指,而得此法,如获无价宝珠。
  然佛之地步甚高,而必致于度空本体。本体虚空,方成无上正等正觉。故邵康节曰:圣人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同用。今人求其义而不得,乃臆之曰:体太虚之体以为体,用天地之用以为用。此言大似隔窗窥日,不过见其光影而已。
  若言体太虚之体以为体,便是有个太虚在;而着于体矣,何以能太虚?若言用天地之用以为用,便是有个天地在;而著于用矣,何以能天地?然而太虚其知有体乎?其不知有体乎?天地其知有用乎?其不知有用乎?太虚不知有体,而天地之用在于太虚之体;天地不知有用,而太虚之体在于天地之用。体其所体者,体其所用也;用其所用者,用其所体也。乃至于粉碎虚空,方为了当。何以故?盖本体本虚空也。若著虚空相,便非本体虚空,虚空本粉碎也。若有粉碎心,便不虚空。故不知有虚空,然后方可以言太虚天地之本体;不知有粉碎,然后方可以言太虚天地之虚空。究竟到此,已曾窥破虚空之本体,但未得安本体于虚空中。即《华严经》云:“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
  到这里,自知道:虚空是本体,本体是虚空。必须再加功,而上上胜进,进进不己,直到水穷山尽,转身百尺竿头,至必至于不生不灭之根源,终必终于不生不灭之觉岸。于中方是极则处。此处无他,不过是返我于虚,复我于无而已。返复者,回机也。故曰:“一念回机,便同本得。”究竞人之本初,原自虚无中来:虚化之为神,神化之为气,气化之为形—顺则生人也;今则形返为气,气返为神,神返为虚—逆则成仙也。
  古德云:“何物高于天,生天者是;何物大于虚空,运虚空者是。”盖大道乃虚空之父母。虚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人物之父母。天地广大,故能生万物;虚空无际,故能生天地;空中不空,故能生虚空。而曰生天地,生万物,是皆空中不空者之有以主之也。以其空中不空,故能深入万物之性,以主张万物而方便之。汝毋谓空中不空,能深入万物之性,以主张万物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天地之性,以主张天地而方便之也。汝毋谓空中不空,能深入天地之性,以主张天地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虚空之性,以主张虚空而方便之也。夫空中不空者,真空也。真空者,大道也。
  今之炼神还虚者,尤落在第二义,未到老氏无上至真之道也。炼虚合道者,此圣谛第一义也。此法只是复炼阳神,以归还我毗卢性海耳。所以将前面分形散影之神,摄归本体,又将本体之神,销归天谷,又将天谷之神,退藏于祖窍之中。如龙养颔下之珠,若鹤抱巢中之卵,谨谨护持,毋容再出。并对所修所证者,一齐贬向无生国里,依灭尽定而寂灭之。似释迦掩室于摩竭,如净名杜口于毗耶。此其所以自然造化,而复性命之,而复虚空之不可以已也。而复性命,而复本空,至此已五变化矣。变不尽变,化不尽化,非通灵变化之至神也。
  故神百炼而愈灵,金百炼而愈精。炼之而复炼之,取一炉火炼虚空,焰化作徽尘万倾。冰壶照世界,大如黍米。少焉神光满穴,阳焰腾空,自内窍达于外窈,外大窍九,而九窍之中,窍窍皆有神光也。小窍八万四千,而八万四千窍之中,窍窍皆有神光也。彻内彻外,透顶透底,在在皆有神光也。如百千灯照耀一室,灯灯互照,光光相涉,而人也物也,莫不照耀于神光之中矣。
  是则是已,尤非其至也。然不能塞乎天地之间,则未满东鲁圣人乾元统天之分量也。又敛神韬光,销归祖窍之中。一切不染,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寂灭既久,则神光如云发电,从中窍而贯于上窍。大窍小窍,窍窍皆有神光也。光明洞耀,照彻十方,上彻天界,下彻地界,中彻人界,三界之内,处处神光。若秦镜之互照,犹帝珠之相含,重重交光,历历齐现,而神也鬼也,莫不照耀于神光之中矣。
  妙则妙已,尤非其至也。然不能遍入尘沙法界,则未满西竺圣人毗卢遮那之分量。再又敛神韬光,销归祖窍之中,一切不染,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寂灭既久,而六龙之变化全,则神光化为舍利光矣。如赫赫日轮,从神窍之内,一涌而出,化为万万道毫光,直贯于九天之上。若百千杲日,放大光明,普照于三千大千世界,而圣也贤也,及森岁万象,莫不齐现于舍利光之中矣。故大觉禅师云:一颗舍利光熠熠,照尽亿万无穷劫;大千世界总皈依,三十三天咸统摄。
  而舍利光既遍满于三千大千界内,尤未尽其分量。又自三千大千界中,复放无量宝光,直充塞于极乐世界。既而又开于袈裟幢界,又升于音声轮界,复直冲于胜莲华世界,得与贤圣如来相会也。自从无始分离,今日方才会面,彼此舍利交光,浑合一体,如如自然,广无边际,而天地万物咸囿我如来法身矣。到此地位,方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法身其大也,虚空且难笼其体。真心其妙也,神鬼亦莫测其机。穷未来际,为一昼衣,尽微尘海,为一刹那。前乎古启乎今,无不是这个总持。上乎天下乎地,无不是这个充塞。二祖慧可曰:囫囫囵囵成这个,世世生生不变迁。太上所以云:“天地有坏,这个不坏。”这个才是真我,这个才是真如,这个才是真性命,这个才是真本体,这个才是真虚空,这个才是真实相,这个才是常住真心,这个才是金刚不变不坏之真体,这个才是无始不生不灭之元神。
  (虞阳按:末后还虚,与形神俱妙,不可混作一谈。一般指尸解之未竟全功者,乃言其尚未达形神俱妙,白昼轻举之地步。而《圭旨》剖析不清,所举《华严经》中,十种华藏世界,自极乐以至胜莲华,是岂佛亦有等级高下之别那?所述方法,只可算是心光之遂步扩充,不过脱胎后进一步行程。实不足以语粉碎虚空之还虚合道。乃反而埋怨李清庵“朦朦胧胧,虚应过去,不肯说个实际出来。”殊不知李清庵早已告诉了他。李云:“更有炼虚一者,当于言外求之。”但《性命圭旨》,非谓其不可读也。胜场之处,正复不少,然当以慧眼分别观之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一些基本问题的探析--理论--人民网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一些基本问题的探析
】【】【】【】【】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以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标志,也开始了市场化倾向的改革。然而,在媒体披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后,这一改革进程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我国卫生领域的改革?本文拟对一些基本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次产业关系和畸形的经济结构,把我国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是当前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中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  较长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就不断积累着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各种意见。如果把目前指责医疗卫生的结论性意见譬如“既无效率又不公平”的观点一字不改地用在教育领域,也都完全合适。岂止合适,由于教育体制至今尚未改革,其高收费、上学难、不公平方面都比医疗卫生领域更严重。  批评医疗卫生改革的话更适合于没有改革的教育事业,说明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医疗卫生,而在于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以牺牲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体制。在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三次产业关系和畸形的经济结构,把我国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所以,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结构调整所要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  分析世界经济史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情况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会有一个比较协调的发展,这一情况特别表现在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有一个持续性的提高。1980年,全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平均占55.6%,2001年达到67.7%,其中印度为49.4%,韩国53.7%,英国71.5%,美国75.3%。而我国长期以来把第三产业压在一个最低点上,1980年仅仅占到21%。[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5年在30%以上。2001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当年GDP总值的34.1%,几乎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属于世界上第三产业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尼日利亚。参考我国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的比例构成,从1980年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人口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3.1%的情况估计,传统体制对第三产业抑制的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程度大得多。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疲软和在低位运行,其根本原因就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改革严重滞后,形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2]  所以,加快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开放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我国第三产业,是新世纪我国飞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解决我国当前许多困难的具有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举措。  二、我国农民总体上得不到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的计划体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过程。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和第三产业进一步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一个过程,也是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获得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必由之路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农村推行的新型合作医疗主要还不是覆盖率低的问题,而在于筹措的资金太少,无法令广大农民普遍享受到现代医疗卫生服务。如何使每个农民都能获得现代医疗卫生?似乎最简捷、最省力气的办法就是设计一种新的医疗卫生制度,让全体农民和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到同等的基本医疗服务。这种办法在农业人口比例较低的国家也许可行,在我国却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虽然我们认识到以农民为主体的我国大多数居民享受不到现代医疗卫生资源是一种严重的社会不公平,但是要解决这种不公平却不是通过简单的方法就能够奏效的。  现代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和现代工业、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现代居民生活方式。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实行牺牲农业和第三产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人为地设置了许多社会制度条件,妨碍了农业和工业、第三产业一体化地协调发展,妨碍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时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使得我国大多数农民现在基本上还处在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中,使许多富有经济活力的劳动者即使能够投身于城镇经济社会建设中但其身份和最终回归却永远只能是农民。因为绝大多数农民的劳动同已经社会化的现代经济很少有联系,无法融于现代社会,也就难以得到包括现代医疗卫生在内的现代社会的服务。  所以,解决我国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如何使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以及农村人口如何城镇化和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的问题。许多年以来,我们已经认识到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但是,如何保证农民的增收?长期以来的思维是放在增产增收方面,放在如何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方面。其实质是把着重点放在土地上,继续在传统的生产方式里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收入。毫无疑问,这些工作是必要的,但不是具有根本性的措施。我们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传统思维,把重点放在改革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和解脱、解放农民方面,解除社会给农村人口流动设置的许多羁绊和限制,使大多数农民通过进城获得职业从而得到和城镇人口同样的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在内的现代社会保障。与此同时,仍然附着在农业和农村的少量农民才能通过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取得较高的收入,从而足以过上和城镇人口一样的现代生活,获得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  三、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导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和资源严重短缺,是造成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今后是继续走政府控制卫生资源的路子,还是走市场化改革的道路?有几个认识问题必须首先加以解决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长期被传统经济体制约束造成严重短缺,属于我国第三产业中最需要发展的行业之一。医疗卫生产业十分落后和资源严重短缺,必然凸显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许多矛盾,譬如看病难、医疗水平低和服务质量差、收费高等等。从市场经济学分析,就是供应和需求的巨大不平衡所造成的矛盾,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医疗卫生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怎样做才能迅速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是依靠政府投入,继续走政府控制卫生资源的路子,还是放开搞活、走市场化改革的道路?这方面有几个认识问题必须解决。  一是医疗卫生领域是否已经实现了市场化?根据目前流行的观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发展已经实现由市场配置,各种资本都可以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基本上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限制,新建医疗机构的布局以及服务目标定位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其实,从政策说早已经允许社会资金举办医院,但是从实际部门的管理和审批看,改革20多年来,医疗领域只是对开设个人门诊审批条件相对放宽了,社会办医院的条件和环境都还没有形成。据2003年统计,目前我国医院床位、设备和医务人员等卫生资源的96%以上都还掌握在政府办的公立医院手上,少数医院凭借政府的长期扶植已经集中了我国最优等的卫生资源,占据其他政府医院都无法与其竞争的特别强的垄断地位。所以,应该说医疗卫生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是仅仅靠政府投入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达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现在讨论医疗卫生,发现政府投入不够,实际上政府在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都严重投入不足,依靠政府既无法填补历史形成的欠债,更无法满足因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所以,同医疗卫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比较,政府能够投入的数字再大也都是一个很小的小数。我们必须转变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思维,才能动员社会力量,从市场上取得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所需要的资金。  三是能不能在经济社会整体上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情况下把医疗卫生这一块切出来搞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相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自然经济和短时期内也发生过的由政府管制的计划经济而言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根据市场信息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社会资源通过市场实现在各个部门的分配。难以想象,我们怎样才能够从市场划出一块由政府或者其他组织按照计划经济的原则组织生产和在全体国民中分配。更何况在一个不断发育和完善的市场面前,在一个逐渐和国际市场对接的大市场中,即使一个强大的国家政府能够直接掌握的资源也都是极为有限的,任何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都只能决定自己是否以投资者的身份将自己所占有的资源投向市场,而无法从市场划出一块按照计划经济的方式在全社会运作。  四是政府要做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者还是企图控制医疗卫生资源做市场的主体和主导者?现代医学越是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和人们对医疗卫生消费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多样化。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和规范医疗卫生行业,要求医疗卫生行业提供的服务符合市场规则,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此外,政府作为购买者也会从市场购买一定的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或者以公共卫生产品的方式提供给全社会,或者以基本医疗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社会弱势群体。但政府不能做市场的主体,因为政府既无法拿出足以占据市场较大份额的资金,又无法让自己像企业那样直接在市场中运作。政府也不能做市场的主导。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市场由一个个投资者构成,每一个投资者都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投资者只能主导自己,不能主导别人。市场有了主导,就等于有了市场操纵者,那么,这位主导者就要为别人的投资失败负责。所以,政府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继续追求做经济行为的主体和主导,而是要做好市场经济秩序的管理者和维护人。  四、在我国经济社会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医疗卫生体制别无选择地要实施市场化改革。医疗卫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走市场化的道路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解决我国医疗卫生许多问题的根本出路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又经过10多年的摸索,才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赶上发达国家和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医疗卫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走市场化之路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解决我国医疗卫生许多问题的根本出路。固然,市场经济的标志并不在于政府是否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生产者和购买者。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英国由政府直接办医院并负责国民的医疗卫生消费,美国主要由国民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解决医疗卫生需求,都被证明是可行的。但是,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我国的问题恰恰在于政府集中的资源太多,近半个世纪以来由政府配置资源、管理生产和负责实施对国民的分配,严重窒息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无数实践都已表明,不改革传统体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就得不到迅速发展。  第一,缩小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靠封闭自己永远无法做到。因为,我们一是不可能有充分的资金去从事前沿性的开发,二是我国科学技术目前所达到的高度还根本无法触及到世界医药科学的前沿。放开市场,实现市场对接,我们才有机会学习,才能发展。  第二,商业化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改革的正确选择。我们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人口大国,经济还很不发达,经济能力不仅达不到实行福利国家的卫生保健制度,就是由政府替所有国民的基本医疗买单的能力也达不到,只能实行由政府保障最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问题,其余的国民通过强制基本医疗保险和自愿购买其他商业保险的办法来解决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问题。&
(责任编辑:字秀春)
相关新闻:?
08:12:45.034028?
13:52:10.192132?
09:25:31.968607?
09:40:25.662331?
23:27:14.547702?
23:27:14.276338?
02:48:04.0?
18:35:06.36364?
03:43:28.0?
10:44:09.554994
精彩推荐:
频道每日排行
频道每日推荐
1&2&3&4&5&6&7&8&9&10&
互联网搜索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基本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