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和自己很亲的人,当他们在冲动或故意伤害罪量刑标准的时伤害到你…

Sina Visitor System回访当年故意考零分考生 称实在很傻很冲动 _新浪河南新闻_新浪河南
&&&&&&&&&正文 &
汇集最专业的影评人的电影评论尽请关注新浪河南娱乐频道[]
回访当年故意考零分考生 称实在很傻很冲动
  河南商报记者 李政 仝存瑞 实习生 李笑凡 李海艳
  他们都曾主动选择零分,一个在多份试卷上写下自己对当前教育理念的设想,一个故意写下出格的作文。对外,他们也曾自我宣称“零分考生”,但曲终人散后,感到了困惑或者后悔,如今,他们要么踏上打工道路,要么重新选择高考,进入大学校园。
  零分考生――这个听上去很牛气的称呼,带给他们的究竟是什么?
  回访之徐孟南
  劝学:了却一个心结
  徐孟南身边的箱子里,放着数十份宣传单,上面印着2006年至2010年,6名高考零分生的头像和“语录”。宣传单的另一面,是徐孟南写的劝告语。
  除了这些宣传单,箱子里还有一个条幅。展开来,可以看到上面的两句话:高考零分生传达教改声音,但零分注定是错误是伤害。横批是“请勿效仿我们”。
  半个月来,徐孟南就是利用这些传单和条幅,在南京、合肥等地进行“劝学”宣讲。“劝说现在的考生不要学当年的我。”&
  “效果不太好。”他说,一方面,这种行为没有引起人们关注,另外,很多学生觉得高考考零分,“是不可思议的”。
  徐孟南坦承,之前他已经想到学生们对此可能不会关注太多。进行宣讲,主要是为了了却他的一个心结。
  徐孟南说,这两年每年高考时,都会想到当年自己的高考。“有时候挺难受的,感觉很对不起父母。”
  “这是我的一个心结。”徐孟南说,宣讲完了,高考和他就彻底没关系了。“我会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
  往事:现在想来当时真的错了
  说起当时故意考“零分”的动机,徐孟南说:“那时候看到河南省2006年有个零分考生蒋多多,就决定像她那样,在高考中考零分。”他当时的理由,也是“对现行教育不满”。
  徐孟南口中的蒋多多,是河南省2006年高考时的零分生。她在考卷上抒发对现行教育的不满,被媒体报道后,一度成为当年媒体报道的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之一。
  另外的原因,徐孟南认为,是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沉闷的课堂气氛,“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在学校待。”
  高考结束后,徐孟南把自己的想法,以日记的形式在网上发表。“现在想来,当时真的错了。”
  徐孟南说,他会经常翻看当时写的文字,感觉自己当时太傻,而且还青春叛逆。
  徐孟南的宣传单上写着一段话,他说是自己的总结:“曲终人散”是对零分考生影响力的最贴切描述,我们从中并没有获得什么,感受最多的是伤害。如果非要问我们获得了什么,我们只能说获得了成长,可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未来:以后的道路还很长
  从郑州走后,徐孟南已经回到江苏淮安,他在那里跟着一个亲戚做生意,一个月挣3000多元钱。
  时间走到现在,当初徐孟南的高中同学已经读大三了。说起上大学的同学,徐孟南说有点儿羡慕他们。“他们能认识挺多的人,我的社交面有点儿窄。”
  “经常和上大学的同学联系,感觉我们的思想是在同一层面的,有共同话题。”徐孟南说,虽然没上学,但他一直在学习。
  徐孟南的工作主要是帮助亲戚打理一下生意上的事情,不用干太多活,“我这段时间在学习英语和互联网方面的知识。”
  “我们这个年龄还是储备知识的时期,学习知识也算给自己的未来投资吧。”徐孟南说,他已经看开了,现在还很年轻,以后的道路还很长。
  “乐观点儿想,以前的错误不见得是坏事,也是一种成长吧。”徐孟南感叹。
  回访之李坚
  他曾经选择“零分”
  现在已是大学生
  徐孟南并不是2008年唯一的“零分考生”,李坚同样如此。
  李坚,贵州印江民族中学高三复读学生,走进考场的他,只为完成心愿――力争门门考零分。
  能做对的题,故意做错,不会做的题,干脆空着。这是李坚的做法。
  由于李坚从小喜欢写作,在语文作文题上,写下一篇《作文与嫖妓》,最终分数下来后,他的作文得了12分。加上20分的少数民族加分,他的高考总成绩为32分。
  高考结束后,李坚将“零分事迹”发布在网上,并开博客进行宣传,很快成为网络红人。
  很多人不理解李坚的行为,在他家人和老师看来,他完全可以考取一个好大学。
  作为理科生,李坚却对语文很感兴趣。他自称在全国各类刊物上发表过百余篇作品。2007年,他曾用文言文写下《印江赋》,并发表在印江一家市级报纸上。
  但没过多长时间,李坚心生悔意,“我不该那样做,上大学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随后,转变观念的李坚开始求学,力争考取大学。
  做记者是我的理想
  记者:2008年高考后,你是怎么选择的?
  李坚:去了江西翻译学院上专科,后来又考上了江西南昌大学科技学院,目前在新闻学院上大三。
  记者:既然还是要上大学,当初为何要考零分?
  李坚:当初的决定与自己的规划有点背道而驰,当初的想法太冲动。今年高考,看到很多网站上都有讲述自己高考故事的活动策划,想到自己的高考经历,总觉得3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差别很大。
  记者:差别在哪?
  李坚:处理事情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更理性一些。比如,现在和之前我都很关注教育,但现在的我会组织爱心志愿者团队到山区去支教,更侧重于做实事。
  记者:零分事件为你带来了什么?
  李坚:选择新闻行业是“零分事件”给我最大的收获,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记者:为何选择新闻专业?
  李坚:从第一次接触媒体,我就对媒体开始好奇,现在变成了喜欢、热爱,做记者是我的理想。
  记者:你今后有何打算?
  李坚:虽然我还在上学,但已经是香港《记者调查》杂志社的实习记者了,做深度调查。
  2011年高考零分“微博秀”
  (仅供娱乐)
  安徽:《时间在流逝》
  2h30'&2h29'&2h28'&2h27'&2h26'&2h25
  1h30'&1h29'&1h28'&1h27'&……
  30'&29'&28'&27'……
  3'&2'&1'&
  流逝完了,该交卷了
  安徽:《时间在流逝(2)》
  眼睛一睁一闭,一场考试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嚎。
  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分数就到手了。老师睁大双眼,就死不瞑目了,嚎。
  江苏:《拒绝平庸》:
  为什么我要拒绝平庸?
  因为我过的是绿色生活!
  为什么我过的是绿色生活?
  因为这是姐品味的时尚!
  为什么我要品味时尚?
  因为姐是一个有好奇心的孩子!
  为什么我有好奇心?
  因为姐曾经怀想过天空!
  为什么我要怀想天空?
  因为姐曾经高考过!!!!
  上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
  大卫:过得去!
  契诃夫:过不去!
  大卫:过得去!!
  契诃夫:过不去!!
  大卫:过得去!!!
  契诃夫:过不去!!!
  大卫:过得去!!!!
  契诃夫:过不去!!!!
  大卫:过得去!!!!!
  契诃夫:过不去!!!!!
  我:你俩吵吧,我高考能过去就行……
  四川:《总有一种期待》
  我期待作文满分……
  广东:《回到原点》
  (0,0)→(0,1)→(1,1)→(1,0)→(0,0)
  湖北:《旧书》
  我用一麻袋的钱上学,换了一麻袋书;毕业了,用这些书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
  浙江:仿写“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你在,我去;我在,她去;她在,你去;你在,我了个去。
关于 考生 我来说两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意伤害罪量刑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