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拉字为什麼是提手旁東西?????

熱門討論區:
love_07158
新手媽媽上路
如題什麼東西是&絕對&不能吃的 ??有人說不能吃木瓜是真得嗎??我好愛吃木瓜 跟木瓜牛奶喔&
入門媽媽請指教
我除了生魚片跟辣的外,其它的東西都吃耶,我懷孕時剛好夏天,也愛吃冰淇淋但是我都吃麥當勞的蛋捲冰淇淋(少吃)木瓜沒聽說不能吃,可能吃多怕寶寶皮膚黑有胡蘿蔔素少吃該沒關係..不過,我喝很多溫開水,多喝水,後期羊水不會少給媽咪參考
超級寶貝媽媽
1、懷孕禁忌吃木瓜、蘆薈、薏仁、山楂,容易流產木瓜含有女性荷爾蒙,容易幹擾孕婦體內的荷爾蒙變化,尤其是青木瓜,孕婦更應完全戒除,因為它不但對胎兒的穩定度有害,還有可能導致流產。在東南亞國家,當地居民還會用吃木瓜來避孕,可見木瓜對於生產是不利的。至於蘆薈,目前有對動物進行過實驗,研究發現蘆薈對於動物,會造成流產的結果。薏仁是人們熟悉又常食用的食品和中藥,其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胃、利水滲濕、清熱排膿之功。然而薏仁之根,古書上曾拿來做為墮胎之用。此外,實驗研究也發現薏仁油,會增加兔子與豚鼠的子宮興奮收縮。而女人懷孕後常伴有困倦、壞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反應,特徵垂青吃一些酸甜果品,山楂酸性甜合口,大多孕婦垂青吃。但是,醫學證明山楂對子宮有一定的收縮作用,可促使子宮收短。所以懷孕禁忌中的一條就是別吃木瓜、蘆薈、薏仁、山楂這些食物。2、懷孕禁忌吃黃連、人參、桂圓、藥酒﹐不宜養胎黃連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能,但是過服或服用太久,容易敗胃,但是依醫生的建議,某些妊娠惡阻(即妊娠嘔吐),屬於胃熱引起的,臨床上也會使用黃連來治療。儘管桂圓營養豐厚,是上好的補品,但妊娠期間應當少吃或不吃,因為其性溫大熱,而孕婦往往懷孕後易陰虛引起內熱,再食桂圓會熱上加熱,造成孕婦大便炎熱,口舌炎熱而胎熱,垂手導致孕婦浮現陰道出血、腹痛等先兆流產症狀。若是一味認為懷孕體虛,就盲目進補如人參、桂圓這種甘溫火熱的補品,就猶如火上澆油,勢必使內熱突然上升,血熱妄行,嚴重的話可導致先兆性流產,或使產程延長導致難產。藥酒類含有酒精成份,對於胎兒影響甚大,這條懷孕禁忌准媽媽們不可不注意。3、懷孕禁忌吃蝦、蟹 蝦、蟹——蝦、蟹 蝦、蟹的荷爾蒙十分旺盛,對於懷孕而處於荷爾蒙分泌不協調狀態的孕婦來說,最好不要吃,因為可能加劇荷爾蒙失調的情形。4﹑懷孕禁忌吃豬肝——許多人認為豬肝很補血,然而它卻有破血之效,會打散子宮內的廢血,但因懷孕時期子宮內並無廢血,故反易造成早期流產。5﹑懷孕禁忌吃韭菜、麥芽(糖) ——韭菜、麥芽(糖) 產後退奶時很有效,但會影響荷爾蒙的分泌,且易造成噁心、嘔吐。6﹑懷孕禁忌吃有墮胎作用的水產品——許多水產品有活血軟堅的作用,食用後對早期妊娠會造成不良影響,如螃蟹、甲魚、海帶等。螃蟹其性偏寒涼,有活血祛瘀之功,尤其是蟹爪,有明顯的墮胎作用;海帶有軟堅散結的功效;甲魚具有較強的通血絡、散瘀塊的作用,因而有墮胎之弊。7﹑懷孕禁忌吃滑利之品—— 寒性滑利之品如黑木耳、山楂、荸薺、馬齒莧等物,對懷孕早期有一定的影響。8﹑懷孕禁忌吃熱性食物—— 根據產前宜清的藥食原則,懷孕禁忌應避免進食熱性食物,因熱性食物能使人體內熱加重,有礙機體聚血養胎,這類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公雞肉、麻雀、海馬、香菜、荔枝、桂圓、杏子、杏仁等。9﹑懷孕禁忌吃味精——味精的首要成分是谷氨酸鈉,易與鋅均分,導致孕婦體內缺鋅。10﹑懷孕禁忌吃久存的土豆——久存的土豆中生物鹼的含量比較高,易導致胎兒畸形。11﹑懷孕禁忌吃未經煮熟的魚、肉、蛋等食物——懷孕禁忌吃未經煮熟的魚、肉、蛋等食物。生的魚、肉等食物中往往含有絛蟲、囊蟲等寄生蟲,直接食用這些食品可以使人感染疾病。生雞蛋的蛋白質不易被蛋白水解酶水解,不易被腸道吸收,而且生雞蛋常常被細菌污染,直接食用很容易得腸胃炎。經煙熏、醃制、燒烤的食物也應儘量不吃。
期待未來的妳 ╰(*?︶`*)╯?
新手媽媽上路
我懷孕前跟懷孕後飲食沒差很多ㄟ不過油炸類的不吃 !! 怕寶寶會過胖
gigi.cheng
超級寶貝媽媽
藥不要吃,其它的適量就好!還有生的東西?
minori1019
新手媽媽上路
我只有薏仁跟中藥完全不碰其他都沒有忌諱懷孕時超怕熱連開水不加冰塊都喝不下
得心應手媽媽讚
木瓜吃多,小北鼻出來容易有黃疸身邊很多朋友告誡最好不要吃~柿子也是同樣的原因如果真的喜歡吃,就…減量吧@@~
模範媽媽我最行
豬肝:破血,容易導致流產薏仁/杏仁:促使子宮收縮,滑胎木瓜:干擾孕婦體內的荷爾蒙變化蘆薈:目前有對動物進行過實驗,發現蘆薈對於動物,會造成流產的結果番紅花:吃西餐要注意是否添加,活血,容易小產(古代墮胎藥)螃蟹:性涼,有活血祛瘀之功,有明顯的墮胎作用龜/鱉:通血絡、散瘀塊作用,墮胎效果其實不是絕對不能吃啦不小心吃了也不是就一定會怎麼樣我懷孕時也有吃薏仁(後期吃可消水腫~但不過量~木瓜也能幫助排便)但每個人體質不同~容易造成不舒服情況的食物就盡量不要吃吧
死神雖然吸乾了你甜蜜的氣息,它的力量卻沒有摧毀你的美麗…
queen770629
駕輕就熟高手媽
我吃很多豬肝耶...那我現在要乖乖不吃了&
?淏淏?要健健康康的長大喔≧ω≦爸爸媽媽最愛你了≧▽≦
叫我媽咪知識王
上面媽媽都說了很多了~但有一個沒有提到,是我的體檢護士跟我說的,就是帶毛的水果不要吃(奇異果、桃子...等等),護士是說這些都是過敏原(螃蟹跟蝦也是過敏原~),最好少吃或避免吃,我自己是都不敢碰啦~我朋友的妹妹生了2個兒子(5歲跟6歲),前不久我們聊天,說到懷孕的禁忌食物,她說奇異果、桃子、螃蟹、蝦~什麼的她都有吃,結果她2個兒子都是超嚴重的過敏體質,她還自嘲地跟我說&小孩子就是要會過敏才可愛&.... 含酒的、麻油的,我也都盡量避免~畢竟一切都是為了寶寶,媽媽我忍了~&
大寶是5月1日勞動節寶寶,2寶是10月10日國慶寶寶,兄弟要健康平安、相親相愛的長大,媽咪和爸比最愛你們囉~~~~
模範媽媽我最行
說到過敏~可以看看這篇文章轉自/pedi_zone/archives/.html疑難雜症的故事---馬偕兒科黃瑽寧醫師的診斷旅程兒童食物過敏的六大迷思您一定有接受過家人或朋友好心的勸告:「某種食物容易造成過敏,不要給孩子吃。」有沒有很耳熟?於是許多的孩子被禁止吃魚,不能吃蛋,沒有奇異果可以品嚐,每天的食物是清淡的白粥配蔬菜。哎呀,好可憐噢!這樣的迷思可能來自於對過敏疾病的不熟悉,以為一旦對某種食物過敏被誘發之後,就會對其他更多的食物過敏,甚至引起氣喘,過敏性鼻炎之類的疾病。其實這些擔憂可能都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家長太緊張了啦!第一種迷思就是機率問題。除了牛奶之外,就算是最容易引發過敏的雞蛋蛋白,兒童發生過敏的機率也大約只有百分之一到二左右,至於其他的海鮮,花生,豆類等等,致敏機率則都小於百分之一。也就是說,一百位兒童當中,只有一位吃了這種食物會發生過敏現象。大家想一想,有必要為了那一位過敏兒童,來剝奪剩下九十九位孩子「吃」的權益嗎?別人家的小孩過敏,並不見得我家的也會過敏;甚至於爸爸媽媽過敏,小孩也不見得會過敏,真的不必先入為主。第二種迷思是:以為常造成過敏的食物全世界都一樣。事實上,食物過敏是有分國家與人種而有所不同的,舉例來說,美國的兒童很怕花生過敏,好萊塢電影也因此常常出現誤食花生醬之後,臉變成豬頭的劇情。然而在臺灣,花生過敏卻非常罕見,我在門診幾乎一整年沒碰到一個。還有一個例子就是「長毛的水果容易引起過敏」,有聽說過嗎?躺著也中槍的水果包括奇異果,水蜜桃,紅毛丹等等。然而根據臺灣本土的研究卻發現,最常造成過敏的水果是:芒果,番茄,草莓,香瓜和橘子。咦?說好的「毛」呢?原來奇異果等等食物,也是來自國外的資料,可能只是白種人比較容易過敏的水果吧!第三種迷思是:把凶手搞錯對象了。比如說,有些寶寶吃了米精之後,身體長出疹子,媽媽憂心忡忡地問我:「孩子怎麼會對澱粉過敏呢?這樣將來怎麼養大?」我總是安慰媽媽,兇手不一定是米,可能是米精製品所添加的人工香料,或者是保存劑等等造成過敏,而非食物本身的作用。此時若換成自己電鍋煮的粥,寶寶就沒有過敏現象,媽媽就可以鬆一口氣,繼續嘗試下一種食物了。& & & 這種情形也常常發生在水果身上,有時候孩子並非對水果的果肉過敏,反而是果皮所引起的。不要笑,台灣很多人認為水果連皮一起吃比較健康,所以把果皮也送到果汁機裡打給孩子吃或喝,過敏對象甚至是果皮外面殘留的農藥,而不是水果或果皮本身。第四種迷思是吃了某種食物之後長疹子,從此就再也不碰。嬰兒時期常常會有一些病毒感染,而這些病毒大部份沒造成什麼症狀,也許剛好發出一些病毒疹,很不巧的同一天孩子吃了一片香蕉,從此媽媽就認定香蕉是違禁品,不再嘗試。多麼可惜,一念之差,就剝奪了孩子攝取一種健康營養食物的機會。所以我常常諄諄告誡家長,除非過敏到快要休克,要不然若吃完某樣食物,只是發出輕微的疹子,引起輕微的腹瀉,那麼可以先暫停您所懷疑的食物兩個禮拜,但之後一定要再嘗試一次。如果連續兩次都出現同樣的症狀,那才只好認賠殺出。不過,就算您的孩子不幸對某種食物過敏,也都有可能鹹魚翻身,豬羊變色,因為人類的免疫系統在成熟的過程中,可能慢慢對過敏食物產生耐受性,將來就不再過敏了也說不定。各種食物當中,大概只有花生不會誘發耐受性,不過正如我前面所描述,台灣花生過敏的人反正很少。第五種迷思就是:過度解讀食物過敏的威力。有時候孩子只對牛奶蛋白過敏,家長卻誤以為將來什麼食物都會過敏;或者過度解讀,把孩子的過敏性鼻炎,氣喘,通通歸咎在食物過敏造成的。&對A食物過敏,的確有可能也同樣對B食物過敏,但沒有嘗試過,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所以勇敢的讓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統學習,給他們機會,不要第一時間就放棄。&食物過敏也不會無限上綱的影響到呼吸道,引起氣喘或過敏性鼻炎。有些孩子因為呼吸道過敏,抽血檢驗過敏原,成績單滿江紅,從頭紅字到尾,大部分都是跟食物有關的過敏。這下好了,媽媽要準備什麼食物給他們呢?魚也不行,肉也不行,蛋也不行,黃豆也不行。其實這些食物的過敏原當中,只有十分之一是真的會引起症狀的,剩下九成都已經產生耐受性,吃下肚也無妨的。還是老話一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要相信抽血報告,試了才知道會不會過敏。&最後一項迷思,也是最常被忽略的一點,就是我們對人工食品添加物這個巨大的惡獸視而不見。我們剛剛提到抽血檢驗過敏原,但是您有沒有發現,醫院檢驗的項目都是天然的食物,植物,或動物(包括塵螨),卻驗不出食品添加物的過敏。這些化學物質因為分子太小,所以並沒有辦法用一般的檢驗測出致敏的反應,但是這不代表它沒有傷害,反而有可能是讓孩子免疫系統大混亂的主因。&有些家長禁止了孩子吃魚,吃蛋,卻放任他們喝飲料,吃餅乾零食。這真是不可思議!我們真的要正視這些人工色素,人工香料的問題,因為這些化學物質侵入孩子的食物當中,造成影響層面之廣之深,已經到了幾乎無法撼動的地步。家長應該主動將家裡的零食全部丟掉,並且與學校老師溝通反應,拒絕以零食作為獎勵孩子的誘餌。&掌握食物過敏的原則大概就如上所述,最後給家長一個小提示,就是某些食物雖然會造成過敏,但是加熱之後就不會過敏了,比如說對蘋果過敏,但吃蘋果派卻是安全的。另外有些水果放太熟才吃會過敏,稍微青澀一點反而不會,都可以再多試幾次。人類的免疫系統非常的錯綜複雜,而且每個人又都是獨立的個體,很難找到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規則,只有自己去摸索,嘗試,才會找到最適合您孩子的食物。&大家一起加油吧!& &
死神雖然吸乾了你甜蜜的氣息,它的力量卻沒有摧毀你的美麗…
love_07158
新手媽媽上路
上面媽媽都說了很多了~但有一個沒有提到,是我的體檢護士跟我說的,就是帶毛的水果不要吃(奇異果、桃子...等等),護士是說這些都是過敏原(螃蟹跟蝦也是過敏原~),最好少吃或避免吃,我自己是都不敢碰啦~我朋友的妹妹生了2個兒子(5歲跟6歲),前不久我們聊天,說到懷孕的禁忌食物,她說奇異果、桃子、螃蟹、蝦~什麼的她都有吃,結果她2個兒子都是超嚴重的過敏體質,她還自嘲地跟我說&小孩子就是要會過敏才可愛&.... 含酒的、麻油的,我也都盡量避免~畢竟一切都是為了寶寶,媽媽我忍了~&
shellsblue
超級寶貝媽媽
我問過醫生,醫生說沒有忌諱甚麼都不要過量就好至於過敏,好像是媽媽本身會過敏的東西就不要碰如果家裡有忌諱,就不要吃吧不過我本身不吃人參、薏仁、含中藥的東西(因為我不知道成分)蘆薈我也有吃,木瓜也照吃,奇異果也吃(因為裡面很多葉酸)只是不會一直吃,會碰,但不會只吃這樣東西
你是上天賜給我們最珍貴的寶貝,你要健健康康的!媽咪愛你喔!
得心應手媽媽讚
我吃很多種水果蔬菜,不知道木瓜不能吃~~~不要吃太多應該沒關係吧!!
駕輕就熟高手媽
木瓜的部分主要是青木瓜不能吃
前往頁面:: [1]
歡迎光臨, 親愛的好媽媽. 請先
帳號:密碼: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好媽媽熱門討論導覽
關鍵字交換: |光究竟是什麼?關于光本質的百年探索史
來源: 作者︰ 
  樹林中透出的光線︰光是我們體驗這個世界的基礎,人類的眼楮是光子探測器,我們借助可見光了解我們身邊的世界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0日消息,光是我們體驗這個世界的基礎。我們在黑暗中摸索,直到迎來黎明——而對于光本質的理解,我們也同樣經歷了同樣痛苦的過程。
  然而,光的確是一種非常難以理解的事物︰如果你用一台放大鏡將一束光不斷放大,你會看到什麼?當然光的運動速度是極快的,但究竟是什麼東西在運動?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難以回答。
  然而情況其實並沒有那麼糟糕,光的本質問題當然曾經在數百年里難倒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一些物理學家,但在過去的150年間,科學界在對光的本質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進展,向世人揭示了光的神秘本質。因此,到目前的階段,我們已經多少知道了該如何回答這些問題。
  今天的物理學家們不僅理解光的本質,甚至他們還正在嘗試在越來越高的精度條件下控制光的行為,這就意味著在未來某一天,光或許將以一種嶄新的面貌被人類所利用。這一廣袤前景也正是聯合國將2015年確定為“國際光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Light)的原因之一。
  光是一種輻射
  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解釋光是什麼這個問題,但這個解釋或許是最通俗的︰光是一種輻射。
  這種解釋將有助于人們的理解。比如我們都知道,接受過多的日光照射容易引發皮膚癌。我們也知道暴露在輻射環境之中可能會引發某些種類癌癥的發病風險,因此,將這兩者聯系在一起應該並不困難。但並非所有的輻射都是相同的。事實上,直到19世紀末,科學家們才最終找出光輻射的真正本質。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這些發現本身並非來自對光的研究,而是來自數十年來科學家們對于電和磁性現象的研究。電和磁看上去似乎是非常不同的兩種事物。但在像奧斯特和法拉第這樣的科學家的眼里,這兩者是緊密關聯的。奧斯特發現,放置在通電導線旁的指南針會發生偏轉,而法拉第則發現,在磁場中運動的導線內部會產生電流。
  當時的數學家們開始嘗試基于這些觀察創建一種理論來為這一被稱作“電磁”(electromagnetism)新現象給出解釋。但直到詹姆斯o麥克斯韋的出現,才迎來有關這一問題的完整解決。
  麥克斯韋是一位科學巨匠,他對科學作出的貢獻是難以估量的。愛因斯坦同樣是受到了麥克斯韋的啟發,他曾表示,麥克斯韋永遠地改變了這個世界。拋開他其他方面的成就不談,麥克斯韋的計算幫助揭示了光的本質。
  麥克斯韋的工作首次從理論上證明了,電和磁場的運動都具有波的性質,並且這種波的運動速度基本上是光速。通過這一結論,麥克斯韋進一步推斷光本身可能也正是由電磁波所攜帶的——這就意味著光是一種電磁輻射。到了1880年代,就在麥克斯韋離世之後不久,德國物理學家赫茲首次證明,麥克斯韋關于電磁波的理論概念是正確的。
  1850年代,麥克斯韋曾在英國阿伯丁大學工作。而在今天,同樣在該校工作的物理學家格雷漢姆o豪爾(Graham
Hall)指出︰“我確信,如果麥克斯韋和赫茲能夠活到諾貝爾獎頒發的年代,他們兩人將毫無疑問的分享一次諾貝爾獎。”
  事實上,麥克斯韋在光學領域的重要貢獻還包括一些更為具體的原因,比如他在1861年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他拍攝這張照片使用的三色濾鏡系統至今仍然是很多彩色照相技術的基礎。
  然而我們眼楮能夠看到的可見光實際上只不過是整個電磁波中非常狹窄的一小段區域
  光的顏色
  光是一種電磁輻射,這一概念本身或許並不意味著很多東西。但這一觀點將幫助我們解釋一種我們都已經知曉的現象︰光是由不同的顏色組成的。
  這項發現還要追溯到牛頓的時代。而在日常生活中,雨後的彩虹就是光的多色本質的天然展示——而光的這些顏色便與麥克斯韋的電磁波理論直接相關。
  位于彩虹一端的紅色光對應的是波長在620~750nm之間的電磁波輻射;而紫色光對應的則是波長在380~450nm之間的電磁波輻射。但在這些具體可見的顏色之外,還存在著比這多得多的電磁輻射。波長比我們看到的紅光更長的光被稱作紅外光,而波長比我們看到的紫色光更短的光則被稱為紫外光。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埃利弗舍瑞奧斯-古爾利馬基斯(Eleftherios
Goulielmakis)表示,很多動物能夠看到紫外光,甚至有一部分人也可以。而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人眼甚至能夠察覺紅外光。這可能也體現在了我們的語言習慣中︰你會發現,在英語中我們將紅外光(infrared
light)和紫外光(ultraviolet
light)稱為“光”(light),但對于那些波長比紅外光更長,或是比紫外光更短的電磁波,我們就不再將它們以“光”來命名了。比如波長比紫外光更短的是X射線(X-ray)和伽馬射線(gamma
ray)。古爾利馬基斯舉例說︰“一位醫生會說,我要用‘X-ray’(X射線)照射目標,他不會說我要用‘X-ray
light’(X射線光)”。但相比之下,在中文語境中這種傾向似乎並不明顯,比如我們會很自然的說紅外線,紫外線,還有去醫院拍X光。
  在另一端,電磁波的波長也可以遠遠超出紅外波段,其波長達到1厘米甚至是數千公里。這樣的電磁波擁有一些我們非常熟悉的名字︰微波和無線電波。當然,對于普通的民眾來說,他們收听廣播電台的無線電波竟然和光本質上是同一類東西,這一事實會讓他們覺得難以理解。
  古爾利馬基斯表示︰“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無線電波和可見光之間並沒有什麼區別。描述它們的方程式和數學方式是完全一樣的。”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們的日常語言中給予了它們不同的名字,才造成似乎兩者是有差異的這種錯覺。
  牛頓注意到,光在鏡面間遵循嚴格的入射和反射路徑,他意識到這是粒子流的特點
  這樣,我們對于光就有了另外一種定義——它是電磁波中非常窄的一個波段範圍,也就是我們人眼能夠感知到的電磁波波段範圍。換句話說,我們所謂的“光”其實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概念︰只有我們看得到的電磁波才是光,我們看不到的就不是。而要想知道我們對于光的概念是多麼主觀,讓我們再次回到彩虹的話題,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知道彩虹有7種主要顏色,即所謂赤橙黃綠青藍紫,在不同文化中,我們都創造出一些小口訣甚至歌曲來幫助我們記住這些顏色。當你觀察清晰呈現的彩虹,你或許會讓自己確信,的確存在這樣的七種不同顏色。然而,當年的牛頓卻發現自己難以看到全部這7種顏色。
  事實上,研究人員現在傾向于認為,之所以牛頓將光線分成了7種不同的顏色,僅僅是因為“7”這個數字在西方文化中佔有特殊地位,如七聲音階,以及一周內的天數。而麥克斯韋的工作則帶領我們完全超越了這一高度,證明了可見光只是更寬廣尺度上電磁波的一部分。這基本上可以說是最終解答了光的本質問題。
  是粒子還是波?
  但在另一個方面,科學家們數百年來也一直致力于想要弄清楚,從最基礎的層面上,光究竟是以何種方式存在並傳播的?
  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光的形式有點類似波或水里的波紋,它可能是借助空氣或是另一種難以捉摸的神秘物質“以太”來進行傳播的。但另外一些科學家則認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他們指出,光應當是一束粒子流。
  牛頓更傾向于第二種理論,即光的粒子說,尤其是在他使用光和鏡子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實驗之後,牛頓更加堅信光是粒子流的理論正確性。
  牛頓在實驗中注意到,光的傳播遵循嚴格的幾何法則。如果你正對一面鏡子並射出一束光,它一定會原路反射回來,這跟你射出一個小球擊中鏡子之後反彈回來是完全一致的。牛頓認為如果光是波,不應當會具備這種粒子的特性。據此,牛頓推斷光必定是由某種非常微小的,沒有質量的粒子所組成的。
  但這一理論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同樣有實驗證據,證明光具有波的特性。其中最著名的一項實驗是在1801年進行的。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o楊(Thomas
Young)開展了他著名的“雙縫實驗”,這個實驗在物理學上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並且實驗的原理非常簡單,每個人在家里都可以自己進行。
  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你需要一張厚紙板,隨後非常小心地在它上面劃出兩道細縫。隨後準備一個“純粹”的光源,也就是只會產生特定波長光線的光源,激光則是最理想的。然後將光源對準紙板上的這兩道狹縫,並使其在狹縫後的另一個表面上成像。
  在置于狹縫紙板背後的另一個平面上,你心里的預期應該是會看到兩道明亮的光帶,因為來自光源的光線會分別穿過兩道狹縫並投射到後方的平面上。然而,托馬斯o楊發現,情況似乎有點詭異,他看到的並非兩道細細的光帶,而是一系列明暗相間的條紋,就像一條超市用的條形碼。
  當光線通過狹縫時,其表現出來的行為與水波穿過狹窄開口時表現出的性質基本一致︰它會發生衍射並形成半球狀傳播的波。
  而在雙縫實驗中,當“光波”穿過兩道狹縫並彼此相遇,且波峰面對對方的波谷時,它們相互抵消,形成暗帶;而當波峰與波峰相遇時,它們相互疊加,從而形成亮帶,于是,明暗相間的“條形碼”條紋便出現了。
  托馬斯o楊的理論無可爭議地證明了光波理論的正確性,在加上麥克斯韋的工作已經在數學上為光是一種波的理論奠定了堅實的數學基礎,于是科學家們大舒了一口氣︰終于塵埃落定了,光是一種波!
  白熾燈泡利用能夠產生電磁輻射的材料制成。光是一種電磁輻射
  稜鏡將光線分解為不同波長的色光
  光是粒子
  但噩夢還沒結束,量子革命開始了!
  在19世紀下半頁,物理學家們想要弄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在吸收和輻射電磁波方面,某些材料的性能要比其他材料更好。盡管現在看來這似乎也沒有什麼,但由于在當時電燈產業正剛剛起步,因此任何能夠輻射光的材料都是被重點關注的對象。
  到了19世紀末,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一個物體輻射出電磁波的多少取決于它自身的溫度,不同的溫度會產生不同量的輻射。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這種關聯,但沒有人能夠回答為何會是這樣。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o普朗克(Max
Planck)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發現,通過計算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前提是必須將電磁輻射視作是單獨的“小份”構成的。普朗克將這種“小份”稱作“量子”。數年後,愛因斯坦給予這一思想,再次成功地為另外一個棘手的實驗現象給出解釋。
  透過雲層看到的陽光
  光讓我們能夠感受身邊的世界
  此前物理學家們注意到,用可見光或紫外光照射一塊金屬板,金屬板會帶上正電荷,他們將這種現象稱作“光電效應”,但對于究竟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物理學家們都感到困惑不已。
  愛因斯坦指出,這一現象背後的本質是金屬板中的原子在這一過程中失去了帶負電的電子。很顯然,照射金屬板的光為這些金屬原子帶來的足夠的能量,讓其中的一部分電子能夠掙脫原子結構的束縛。
  然而,如果更加仔細地審視這些電子的行為,就會發現一些詭異的現象。科學家們發現,只需要改變照射光的顏色,我們就能輕松改變光攜帶的能量大小。尤其是,科學家們注意到,相比接受紅光照射的金屬板,接受紫光照射下的金屬板釋放出來的電子擁有更高的能量。既然如此,那麼如果光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波就難以解釋了。
  一般來說,要想讓某種波的能量更強,你需要使它變得“更高”——想象一下海嘯沖向陸地時的畫面——而不是讓波本身變得更長或是更短。由此推斷,要想讓照射金屬板的光能夠為金屬板釋放出的電子傳遞更多的能量,那就應當讓光這種波更“高”,簡單來說就是,增加光照的強度。而改變光的波長,也就是顏色,不應該會產生什麼改變才對。
  神秘的糾纏粒子。成對的糾纏粒子之間,任一成員粒子的狀態發生改變都會立即引起另一個粒子的相應變化,這種影響不受時間與距離限制
  透過雲層的光︰它究竟是波還是粒子?
  在這一令人困惑的現象面前,愛因斯坦意識到,使用普朗克提出的光的“量子化”思想,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愛因斯坦提出,光是由許許多多微小的“能量單位”組成的。這種離散的能量單位與光的波長直接相關︰波長越短,則其中的能量單位越密集。這樣就能夠解釋為何波長較短的紫色光會比波長較長的紅色光攜帶有更多的能量。
  它也可以解釋為何單純增加光照亮度並不會對金屬板的電子釋放產生什麼影響——在更亮的光照條件下,光源的確會向金屬板傳輸更多的“能量單位”,但並不會改變每一個“能量單位”內所包含的能量大小。通俗的說就是,單一一個紫色光“能量單位”能夠為一個金屬板中的電子傳輸更多的能量,而紅色光的“能量單位”不管有多少數量,也達不到這樣的目的。
  愛因斯坦將這些“能量單位”稱為“光子”。現在,光子已經被物理學界作為一種基本粒子予以承認。可見光是由光子構成的,其余所有的電磁波,包括X射線,微波和無線電波也都是一樣。換句話說,光是粒子。
  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它的價值
  到了這個階段,物理學家們決定結束這場關于光是波還是粒子的曠日持久的爭執——這兩種模型都擁有確鑿的實驗證據,因此無法否定其中的任何一種。讓很多非物理學專業的人士感到困惑不已的是,物理學家們最終確認,實際上光輝同時表現出粒子與波的特性。換句話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但對于物理學家們而言,他們倒並不覺得光的這種雙重身份帶來了什麼不便。相反,這讓光變得更加有用。今天,在當年的先驅者們——如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等建立的基礎之上,科學家們正在進一步探尋利用光的這些特殊性質的途徑。
  物理學家們逐漸意識到,盡管光的波動方程和粒子方程都能非常好的描述光的行為,但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其中的一種描述方程會比另外一種更容易應用。因此物理學家們會根據不同情況在這兩種描述方式之間進行選擇切換,就像在生活中,同樣是對長度的描述,但我們會用米來描述我們的身高,但會用公里來描述車的行程一樣。
  一些物理學家正在嘗試利用光來實現加密通訊,比如用于安全的資金轉賬等等。對于他們來說,在開發這些功能時是把光看作了粒子。
  這是由于量子物理學的另外一項奇異性質︰兩個基本粒子,如一對光子,其兩者之間可以相互“糾纏”。這樣的糾纏粒子之間存在一項令人驚異的性質︰無論兩者之間相距多遠,它們之間都可以共享某些相同的性質,因此人們便可以利用這種性質來實現地球上不同兩點之間的信息通訊。
  這種糾纏粒子的另外一項性質是,當對其進行觀察時,將會改變糾纏粒子的量子態。因此,從理論上說,如果有任何人試圖窺探使用了量子光學技術加密的信息時都將會立刻暴露。
  而另外一些物理學家則更加關注光在電子學領域的應用。對于他們來說,將光視作是可以被操控的電磁波將會更有意義。
  利用光的性質開發光學計算機,將大大提升未來計算機的性能
  2004年,科學家利用持續時間僅約250阿秒的光脈沖作為相機閃光源,成功拍攝到可見光的單個波形圖像,從而首次捕捉到了光波在空間中運動的圖像,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一種被稱為“光場合成器”(light field
synthesisers)的現代設備可以非常精確的方式實現光波之間的同步性。這樣它就可以產生相比普通燈泡發出的光線強度更高,持續時間更短並且具備方向性的光波脈沖。
  在過去的15年間,這樣的設備被廣泛用于對光的控制。在2004年,埃利弗舍瑞奧斯-古爾利馬基斯和同事們成功創造出極短的X射線脈沖,每個脈沖的持續時間僅有250阿秒,一阿秒相當于100億億分之一秒(10的負18次方秒)。
  使用這種極短的光脈沖作為相機閃光源,研究組成功拍攝到可見光的單個波形圖像,後者的震蕩周期要比這種脈沖持續時間長得多。他們幾乎拍攝到了光波在空間中運動的圖像。
  古爾利馬基斯表示︰“我們從麥克斯韋的時代起就已經知道,光是一種震蕩的電磁場,但在此之前還沒有人能夠想到,有朝一日我們甚至可以直接拍攝到真實的光波影像。”
  能夠看到單獨的光波是邁向控制和利用光波傳輸信息的第一步。目前我們已經利用波長更長的電磁波實現了信息傳輸,如我們利用無線電波傳輸廣播和電視信號。
  大約一個世紀以前,光電效應向世人證明了可見光會對一塊金屬板內的電子產生影響。古爾利馬基斯表示,未來我們將有希望對這些電子實現精確操控,方法是利用受控的可見光波,以一種精確的方式作用于金屬板。他說︰“我們能夠控制光波,通過它,我們還將能夠控制物質。”
  這一前景一旦成為現實,電子行業將迎來一場新的革命,從而導致新一代光學計算機的誕生,這類計算機將比今天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體積更小,運算速度也更快。古爾利馬基斯表示︰“要制造那樣的計算機將需要控制電子,使其按照我們預想的方式運動,並利用光波控制電流在固體中的流動,而不是傳統的電路方式。”
  于是,我們對光又有了一種新的描述方式︰光是一種工具。
  這樣的想法其實並不新鮮。自從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誕生以來,生命就一直依賴陽光而獲得能量。人類的眼楮是光子探測器,我們借助可見光了解我們身邊的世界。
  而現代技術只不過是讓這個想法更向前進了一步。在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發明一種強大顯微鏡技術的研究人員,這種顯微鏡的能力強大到令人難以置信,甚至一度被認為在物理學上是不可能實現的。可以預見,隨著技術的進步,光學還將帶領我們目睹更多前所未見的奇景。(晨風)
對《光究竟是什麼?關于光本質的百年探索史》表態
對《光究竟是什麼?關于光本質的百年探索史》發表評論
oooooooooo
oooooooooo
o&&o&&o &&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字为什麼是提手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