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治溃疡性结肠炎饮食?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有息肉,十年病史,多次肠镜、病理检测均为炎症;长期服用艾迪莎、柳氮磺砒啶等药物。谁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按投票排序
我也曾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到现在已经治愈。西医认为该病病因不明,属于免疫系统疾病,而中医认为该病属于寒邪入里,只需扶正祛邪。我症状最早发现于2009年,大便中带有白色粘液,到后来的脓血,到现在各种治疗已经近5年。期间用过美沙拉秦、柳氮磺吡啶、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固肠止泻丸、康复新液盥洗、协和医院开的一种德国的美沙拉嗪推入膏(很贵的药,近200块一支),也试验了个数个老中医,坐堂的、广安门中医院的等等。最后还是老天有好生之德,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遇到一个好医生加上自己对他的医嘱严格遵守,目前基本治愈。症状:1)最开始发现是大便中带有白色粘液,包裹在表面。2)后来慢慢出现粉色液体,感觉里急后重(就是憋不住)。3)再后来出现水状、粘液、脓血交替。4)最严重的时候一天跑5-10次厕所,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5)最虚弱的时候出现睡觉盗汗,起来衣服都是湿的,腰酸背疼,发低烧。6)脾气变差,很容易发火,吵架,心情很差。7)体重减轻,本人最重的时候170多斤,得病以后最轻到了130多,现在恢复后稳定在150.确诊:1)本人人在北京,在协和医院做肠镜和活体检测后确诊为直肠溃疡,距离直肠开口10-15cm处。此处要说明,直肠溃疡比结肠溃疡更严重,因为位置更低(相对于站立人体),这个原因大家以后会明白。2)全结肠溃疡肯定比点状发作严重经验:1)最根本的,大家要明白这个病的原因,才能不复发。有几种原因:第一,贪食寒凉食物,比如冷饮、冰镇啤酒、西瓜、冰棍。第二,性生活或者手淫过度,元气大伤。第三,起居无常,酗酒、情绪不佳等。总结一下,就是元气消耗过大,肾阳严重亏损。如果男性有手淫等习惯,一定要下决心戒除,这排在元气大伤的第一位因素。从病因上说,湿热和寒邪均可以导致结肠炎,但是按照我们现代的人生活方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过度追求欲望,这病基本为寒邪导致,所以只能用热药祛除寒邪,切勿清热解毒。关于寒凉药:寒凉药对于人体伤害非常大,很多中医收到学院派影响,只会采用清热解毒药物,这一点大家要特别甄别,否则是误入歧途,南辕北辙。很多人其实没大毛病,吃多了寒凉药反而寒邪入里,得了大病。2)药物:美沙拉嗪属于免疫抑制类药物,只能控制症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柳氮磺吡啶栓剂也类似。康复新液我用了几次就不用了,不好评价。各类灌肠等方法属于指标,没有解决问题发生的温床,所以很容易复发。其他各种消炎类的西药也没有效果,最多是开始用好点,后来马上不行。3)激素:有些医院采用激素口服或者灌肠等方法,广大病友千万不用采用。激素的作用属于寅吃牟粮,调动身体尚存的元气,用上马上有效,停下来副作用巨大,好像吸毒。而且,一旦使用,身体会受到不可逆的严重损害,这点要特别提示。4)什么人能治好? 第一,越年轻越容易恢复,我今年33岁。第二,要想治好,首先要彻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也就是我上面说的病因。第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5)如何治好?只能采取彻底根除病邪滋生的温床,破除寒邪,补充肾阳,从脾胃吸收营养强健体魄,不治已病,治未病。要知道,肾乃先天之精,脾乃后边天之本。脾虚一定导致肾虚。所以治疗该病,一定要从温阳健脾补肾开始,健脾以后,脾恢复运化吸收的作用,体质好起来,才能逐渐康复。6)要记住,因为自身不良习惯的得病,别想舒舒服服的就能治好,一定要经历一番痛苦的体验才能治好。就好像西天取经要经历9X9 81难才行。7)我个人得病治疗的具体方法:我经过屡次尝试北京市内各大三甲医院,均不见效果。于是只好抱着试试的态度求助中医。先后去过广安门中医院、东直门中医院、北京中医院、同仁堂坐诊大夫等多处。效果也不理想,后来自己买书学习,并在网上寻找相关资料。最终读到一民间中医的博客,其中一篇博文阐述了结肠炎得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我很认同。后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先后阅读《黄帝内经~素问》,王正龙的《治病书》、《治性书》、《治命书》,郑钦安医书,《中医是什么》等文献。再此,特别推荐王正龙的《治病书》和《灸法直论》,大家可以网上找找,读读一定大有帮助。8)最终,通过中医诊断,我的病因是寒邪入里,寒湿瘀滞,必须采用热药破寒邪。于是我采用的是所谓中医“火神派”(注意该名称并不专业,大家可以暂且用这个名字)的治疗方法,服用四逆辈药物回阳救逆,扶正祛邪,最终治愈。此外,还可以采用重灸关元(瘢痕灸)的方法调动尚存的元气,但是这方法太痛苦一般人接受不了。“火神派”讲究使用附子这味神药,中医有云: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可见艾灸和附子的重要性。附子乃大辛大热之物,正好去除我们体内寒邪瘀滞。9)治疗过程:第一,服用四逆辈药物后,身体会有较大反应,拉肚子症状还会加重,大家千万不要害怕,这正是正邪之间的战争,类似于外科手术的清创过程,把不好的东西都去掉。这一过程持续了1个多月,后来有反复几次,大便次数才慢慢减少。第二,本人还有严重鼻炎,后来我通过读《治病书》了解到,鼻炎也是寒邪塞鼻导致。寒邪被热药从体内被逼外出的过程,原来得过的病还要再得一次,这里大家可能不太明白。其实可以理解为寒邪在往外走,所到之处人人喊打,所以出现一些症状。第三,治疗期间,绝对不吃任何寒凉食物,尽量吃好消化的馒头等发面主食,油腻、刺激类少吃。第四,治疗期间最好杜绝房事,如果实在难以避免,最好将周期拉长到 2-3个月一次。治疗期间不可要小孩,否则容易先天不足。第五,治疗过程,西药不用再服用。第六,保持一个好心情,多做力所能及运动,不必太剧烈,微微出汗即可。第七,体质恢复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想想小孩子一日三餐,一年才长高几cm,所以病人的元气积累更加缓慢。不要心急,结肠炎是一个大病,不可能吃俩礼拜的药就痊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10)最后,告诉大家这个病可以治,千万不要丧失信心。祝大家早日康复,有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西药基本上是美沙拉嗪之类的控制。但对很多患者,最后效果都不满意中医药在这方面比较有特色常用方剂可以参考教科书里的痢疾病具体组方需要辩证,考虑寒热是否统一,有没有便血,正气是否充足,是否有伤阴液等等综合考量再选方。也就是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学上关于这个病的治疗策略已经不错了
我是2011年得病的,当时溃疡性结肠炎+强直性脊柱炎,都是无法治愈的疾病,甚至都可能要终生服药的疾病。目前治愈谈不上,停药3年有余,生活基本已经恢复正常(饮食不忌口,作息时间12点睡7点起,偶尔3.4点睡,7点起)。当年服药时间1年半,之后停药。目前没有复发过。得病前体重150左右,得病后体重1个多月时间,锐减至120。目前体重基本维持在140左右(到过150,又减肥了)。当年的症状:溃疡性结肠炎的人都知道,拉稀,便血,便水,吃完东西过10-15分钟就要拉。一天拉7-8次。外加强直性脊柱炎的痛苦(得过此病的人,知道多痛苦,半夜可以疼得谁不着,甚至痛醒)那是,我都没想着会死,因为慢性病,死不了人。当初两病确诊是靠西医(仁济医院),治疗用的是中医(考虑到慢性病可能要长期服药,所以想尽可能降低副作用),药方就不贴了,因为整个治病过程,有时方子经常会根据病情的变化在变,所以贴药方对于不懂中医的我们反而会有误导!当时的就医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就诊医生:程越明。现在还在不在,就不知道了。当时治疗时自己要注意的是:1,多休息,少量的运动(得病时接近三伏天,三伏天中午出去散步,因为据说对强直好);2,饮食注意清淡,少油少盐,忌辛辣,海鲜类可以吃但要忌无鳞的海产品(当时医生说的);3,以温性食物为主,避免寒凉食物(那是,真的天天感觉没什么东西吃),水果也是以温性水果,苹果不要生吃,要煮了以后吃。中医讲究驱邪扶正,先驱邪,再扶正。就是调理。到了调理阶段,建议以小米粥为佳(当时也是医生给的建议);4,奶制品因人而异,我那时候是乳糖不受,不能碰奶。酸奶+蜂蜜偶尔喝(因为网上查的这样吃可以增加抵抗力,我使用的槐花蜜)。强直无进行额外治疗。目前的状态:一天正常排便1-2次(大部分情况是一次,基本成形)。无异常。饮食无忌口,酒也喝,海鲜自助也吃,川菜湘菜家常便饭,偶尔感觉有异常了,就多注意休息(早点睡,饮食注意点),2-3天即恢复无恙。自那之后,一年最多2次感冒,基本没发烧。虽然有强直,现在早上起床跑个5公里还是可以跑下来。所以,心态真的很重要,一定要乐观!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和我一样的病,一个医生,她就反复发作!所以医生只是一部分,或许更多的还是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作息和心情的调节。修改
你真有勇气,多次胃镜肠镜。肛门直接上药试过吗?就是通过肛门,拿注射器,打入100ml的中药液体,连续注射7次,效果不错。这是我最近接受,亲测有效的方法
西药控制,中药治疗。控制情绪,放平心态。
我曾是一名uc患者,并且是一名中医学生,算是比较有发言权吧。三年前,我开始便血,开始没在意,去医院检查后诊断为痔疮(我确实也有痔疮),用上药后,腹泻的更厉害了(我之前脾胃也不太好),后来结肠镜检查加上病例切片,好吧,是uc,那时候我大二。当时随便百度了下,挺悲观的,看到了各种病友的凄惨遭遇…后来医院先给开了西药,柳氮黄嘧啶,吃了一个月后,肾虚的厉害,副作用挺大的,我本来也是学中医的,来吧,纯中医治疗。然后就是漫漫的求医路,我在中国最好的中医院校,也找过这方面擅长的(专家),但大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大家要明白一点,西医的不治之症中医治起来也绝不容易,不要抱怨你随便找了个中医没把你治好,你要知道西医是治不好的。后来连续便血一年半,中西医都止不住,我一直没用激素,我觉得有时候一用这个就痊愈不了了。后来我胀气的厉害,每天排气好多,再加上脓血便,贫血,我甚至去那些没有营业执照的县城小诊所看过,真的有些疾病乱投医了。都没治好。后来,一咬牙,自己治吧,开始好好学中医,翻医案,没想到,自己把自己的胀气慢慢治好了,但药应该有些热,我后来上火挺厉害的,便血也一直没停,但少了好多,甚至隔几天才有一次。然后我就没招了。(学中医哪有那么容易)机缘巧合,碰到了一师弟,中医水平超级高,经过我俩的探索,当然主要是他,继续吃了半年中药吧,痊愈。到现在半年多了吧,没有任何忌口。经过这些年,我的眼界和针灸水平增长了好多,回家也替不少了解决了顽疾,在这我跟大家说,中医能治好这个病,但你不能随便找一个中医治了治不好就灰心,我都找过明老中医看过,不照样没看好么?有时候这就是命,民间会有一些挺厉害的中医。但一般医院的主任啊啥的就算了,靠体质吃饭的人,你看他们治好过几个?另外,我明年才能考职业医师证书,这是国家规定,否则是非法行医,现在只给亲友看病,学弟也一样,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就不要打听他是谁了。针灸效果也不错,但也得看人,另外,给大家提供个小方法,艾灸,当你是腹泻型uc的话,隔盐灸,最好用小艾柱(不是艾条),四五十壮。每周三次。效果挺不错。不要想着自己看几天中医书就能治好,想想我的遭遇,中医很难学。祝各位早日痊愈。以上。
推荐中医...
本人也有馈结,医生说这病没法根治,只能养。西药长期吃爱迪莎,中医没试过!医生推荐每天疾走1小时,严格控制饮食,忌辛辣,刺激,海鲜类食物,清淡饮食。个人觉得饮食和锻炼是关键!
中医!果断中医!我十三年病史。西药吃了八九年,一直在控制不能断药。我妈本来不愿意信那种土郎中的,但没办法不可能看着我吃一辈子的药,听别人找了一个我们这边比名声比较大的中医,去了大概三次的样子,每次都有不同的药引,什么头发灰,制作扫帚的那种植物的灰,锅底灰。不知道是我长大身体比较好的原因还是这些药的原因,反正我断药四五年了。现在除了体力差点没什么不同。
我也听说个这个长安百草,我有一个朋友经常服用,效果很理想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得了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
对于溃结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益生菌以及抗 TNF 制剂,其中氨基水杨酸类常作为首选和维持治疗的药物,皮质类固醇也就是通常说的激素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多用于急性发作,而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或消除对激素的依赖,并且在氨基水杨酸维持治疗失败时可以用于溃结的维持缓解。当内科治疗无效,有手术指证时可以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段。当前位置:&&&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用药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概要:  溃疡性结肠炎注意休息对急性期患者非常重要。注意营养补充,宜少量多餐,对症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急性炎症的发作。对于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和左半结肠炎多采用局部灌肠结合口服的方法进行治疗。小儿UC中重度型、病变广泛者,很少有完全缓解,手术可治愈。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详细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注意休息对急性期患者非常重要.并减少精神体力负担,随病情好转逐渐增加体力活动。  (2)饮食:注意营养补充,宜少量多餐,摄入足够热量和多种维生索,进食少渣饮食,以减轻高纤维素对结肠黏膜机械性损伤:  (3)对症治疗:对腹痛患者可酌情用抗胆碱能药物,但不宜多用,以免促发急性结肠扩张。腹泻严重者可谨慎试用苯乙哌啶或洛哌丁胺。治疗贫血可给予输血、补充铁剂及叶酸。严重腹泻、脱水者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4)静脉营养:病情严重,或手术前后,合并肠瘘、肠梗阻、短肠综合征者可采用完全肠道外营养。  二、药物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原因未明.因此目前药物治疗仍主要是调节免疫反应和抗感染。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急性炎症的发作,缓解症状,预防疾病的复发,预防并发症,评价内科治疗的效果。  在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之前首先要了解病变的部位、病变程度和是初发还是慢性急性发作。溃疡性结肠炎受累部位分为直肠炎、左半结肠炎和全结肠炎,部位不同给药的途径、药物反应和预后均有差异。对于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和左半结肠炎多采用局部灌肠结合口服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全结肠病变则多采用口服给合静脉用药,并需要皮质激素治疗。同样疾病的程度不同选用的药物和给药途径也不同,轻症的患者一般只须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即可,重症的患者则须静脉使用皮质激素。初发者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较好,而慢性复发者有时甚至需要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因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药物的时间较长,只有合理的选用药物才能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柳氮磺胺吡啶引起的造血系统和肝功能改变,皮质激素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容易感染等,免疫抑制药造成的骨髓抑制。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和换药,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1.氨基水杨酸制剂  (1)柳氮磺胺吡啶(SASP):是5-氨基水杨酸(5一ASA)的磺胺吡啶(SP)以偶氮键相连的化合物,是最早用于治疗UC的药物之一。50年有临床应用肯定了SASP的治疗效果。其常用剂量为每日2~4g,最大可用至每日6g,初始剂量为0.5g,每日2次。在2-3天内增至治疗剂量,这样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维持量一般为每日2g。研究表明,SASP适用于UC活动期,尤其对轻、中型病人效果较好。  (2)5一氨基水杨酸(5一ASA):5一ASA是SASP的活性部分,而SP与SASP的毒副作用有关,故用700mg5·ASA灌肠有。7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和内镜改善,而SP则无效,口服制剂的常用剂量为每日2~3g。现已有5一ASA栓剂,常用量为200—1000mg,每日2~3次,使用方便,可有效预防复发,且无明显副作用。机理是抑制脂氧合酶使白三烯水平降低,同时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等。  (3)Olsalazine:为2分子5一ASA偶氮化合物,是近年治疗UC的突破进展,其最大特点是对因SASP副作用不宜服用SASP的患者有效,口服一般每日2g。有人治疗160例UC,82.5%可长期服用,9.8%因腹泻而中止治疗。  (4)4一氨基水杨酸(4-ASA):一般用于UC远段结肠、直肠病变,作保留灌肠(2g于60ml水中)和安慰剂对照效果显著,未见副作用。另外动物实验资料提示。4-ASA的抗炎作用优于5-ASA,在临床上值得更多试用。国外有人用4一ASA灌肠剂对10例UC进行治疗。灌肠剂组成:4-ASA2g、乳糖2g胶体二氧化硅5mg,呈白色粉末状。患者每晚睡前加入60ml水服用,连用4周,结果治疗后显示这些患者的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因此,作者认为4-ASA灌肠剂治疗UC疗效好,既便宜又无副作用。  2.糖皮质激素  已公认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基本作用机制为非特异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适用于对氮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患者,特别适用于重型活动期患者及暴发型患者。一般给予泼尼松口服40mg/d重症患者先予较大剂量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300mg/d或地塞米松10mg/d,7~14天后改为泼尼松口服60m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注意减药速度不要太快以防反跳,减量期间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逐渐接替激素治疗。  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患者,可用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不能用氢化可的松醇溶制剂)100mg、泼尼松龙20mg或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100ml,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病情好转后改为每周2-3次,疗程1~3个月。近年国外已推出多种新型激素灌肠剂或栓剂,这类制剂使用较方便。  3.免疫抑制剂  常用硫唑嘌呤或6一巯基嘌呤。本类药物的疗效尚未确定。可减轻结肠黏膜炎症,适用于慢性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病例,特别是对磺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患者,剂量均按每日1.5mg/kg体重计算,分3次口服,疗程约1月,可使病情持续缓解,但停药后多有复发,且有骨髓抑制、影响细胞免疫、造成严重感染及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故特别需要慎用。色甘酸钠,每日4次,每次20mg,空腹服用,对缓解肠炎症状有帮助。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ACTH是维持肾上腺正常功能的重要激素。ACTH与肾上腺细胞膜上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使细胞合成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与糖皮质激素基本相同。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主要适用于暴发型和严重发作期而应用皮质激素无效的患者。常用剂量为25~50U/d,静脉滴注。  4.其他药物  (1)甲硝唑:UC患者肠内厌氧菌繁殖时,常使症状加剧,甲硝唑可抑制肠内厌氧菌,尚影响白细胞趋化性及某些免疫抑制,使UC症状改善。每次口服0.4g每日3次,半月后改为0.2g,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但有时出现胃肠反应。  (2)磺胺咪(SG):2—3g,每日3—4次。  (3)酞磺噻唑(PST):1—2g,每日3次。  (4)复方新诺明:首剂2片,以后1一2片,每日2次,饭后服。  (5)抗生素:抗生素在磺胺药肠过敏时可考虑使用氨苄青霉素每日2—4g,口服;头孢氨苄每日2~4g,口服。但这些药物不能长期使用。有继发感染者可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及先锋霉素等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6)赛庚啶:文献报道,赛庚啶对溃疡性及过敏性结肠炎等所致的慢性腹泻可使黏液便次数减少,腹痛改善。这可能与对抗5一HT类物质对肠道平滑肌的异常兴奋有关。  (7)硫糖铝:研究表明,硫糖铝能保护溃疡面,并刺激局部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因而也有细胞保护作用。有人以lO%硫糖铝100ml作保留灌肠,早晚各1次,1~3周为一疗程,治疗UCl4例,结果大便次数减少50%,原有便血者6/12停止排血,总有效率78.6%,3例无效。  (8)甲氰咪胍:UC患者的病变肠壁常有肥大细胞增多,该细胞受刺激后可释放出大量组织胺,从而导致肠壁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甚至引起肠壁小溃疡。甲氰咪胍为组织H2受体拮抗剂,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肥大细胞所释放组胺有关。方法:甲氰咪胍0.2g日3次口服,睡前加服0.4g,待病情明显好转并稳定一段时期后再服用维持量(仅睡前服0.4g)4~8周或更长时间。  (9)吲哚美辛(indocin):UC的腹泻是前列腺素(PG)刺激肠黏膜分泌引起的,且在UC急性期患者直肠黏膜培养中发现PGE2及脂氧合酶产物显著高于正常,而吲哚美辛系脂氧合酶合成抑制剂,且有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吲哚美辛治疗UC有效。方法:25~50mg口服每日3—4次,也可用吲哚美辛混悬液100~150ml灌肠,每日1一2次。但也有人认为吲哚美辛治疗UC无效。  (10)色甘酸二钠:UC是非特异性肠炎,以Ⅲ型变态反应为主,Heatleg用其200mg灌肠,每日4次;100mg口服,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发现14/20例有效,而安慰剂仅2/26例有效。但有人不能重复类似结果,多数认为如用偶氮磺胺吡啶不能耐受者,可以改用色甘酸二钠。  (11)可乐定:每日0.3mg,分3次服用,对重度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良效。且疗效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降低相平行,亦与结肠内张力的增高相平行。  (12)人体免疫球蛋白:苏联学者发现该药对直肠黏膜的再生过程有良好作用,同时对肠道菌群失调有调整作用。作者用其治疗UC29例。每次肌注0.5~1.5g(10%溶液5一15ml),隔日1次,3次一疗程,不用其他药物。经7~10天治疗结果2l例有效,其中对左半侧结肠炎、直肠炎和中轻型患者疗效更佳。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近来报道在用皮质激素、SASP治疗的同时,辅以口服鱼油每日5.4g,可提高UC疗效。另有报道用药与局部治疗同时进行,有协同作用,可减少口服SASP及皮质激素用量。故口服给药同时应用肛栓或灌肠给药,使其副作用降低,而疗效提高。  (13)中药:锡类散、黄连素、苦参、云南白药等保留灌注有一定疗效。  药物治疗疗效评价:  1)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内镜复查粘膜正常,仅用维持量药物或停药3~6个月观察无复发。  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复查粘膜炎症基本消失,活检为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3)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内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  4)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复查、病理检查无改善。  三、营养支持疗法  营养要素作用: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改变肠道菌群;要素饮食在上腹空肠吸收,可减少食物、消化酶到达病变肠段;减少食物中蛋白质等外源性致敏原对病变部位刺激。其结果:缓解症状;改善活动期指标(Hb、ESR、血浆白蛋白等);加速小儿生长发育。  (1)胃肠道营养要素:要素饮食成分:葡萄糖、玉米糖桨、麦芽糖、氨基酸、酪蛋白水解物、玉米油、乳酪等按不同配方,把糖、蛋白质、脂肪以一定比例配成溶液,按不同个体需要计算日总量,分次喂服或鼻饲24小时持续滴注。  (2)全静脉营养:常用于重症UC;对药物无效病情活动者;术前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术后不能进食者;国外报道轻度UC缓解率达91%,重度缓解率55%。成分:高渗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电解质等。按热量69~80kcal/(kg·d)开始,逐步增加到100~120kcal/(kg·d),计算不同个体的总需要量,把不同的成分按一定比例配制,分次静脉输入。周围静脉插管需每日更换,长期使用超过2周以上者,需经中央静脉导管输入,每日监测血生化及生命体征指标。  四、外科治疗  小儿UC中重度型、病变广泛者,很少有完全缓解,手术可治愈。  手术适应证:  ①急性发作经内科治疗无效者、严重病例在2—3d后再手术,病轻者则间隔时间可更长些,急诊手术指征是证实或怀疑肠穿孔、持续大出血、急性结肠扩张经治48~72h无效者。  ②慢性病变反复发作或长期持续者,不能维持正常的营养和正常的肠道功能,儿童严重病例影响生长发育,为避免长期大量激素治疗引起不良反应,须做结肠切除术。  ③癌变确定后应及时手术,  ④严重关节炎、葡萄膜炎和皮肤病变也适于手术。类风湿关节炎切除结肠疗效不佳,肝脏临床表现做根治术后能否改善尚未确定,故不急于手术。  手术方法:  (1)全结肠、直肠切除及回肠造瘘术:病情严重全身衰竭者先行回肠造瘘,病情好转后再行二期全结肠、直肠切除,能根治但永久性造瘘将带来终身的麻烦与痛苦。  (2)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较适合小儿,可保留直肠,需防止复燃,要长期口服水杨酸类药物或保留灌肠,直肠镜追踪长期随访。  (3)全结肠切除、回肠肛门吻合术:既有全结肠切除根治的效果又可经肛门排便,但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手术剥离创面较大,难度较高,不宜于小儿UC。  五、未来病因治疗  IBD病因十分复杂,涉及多因素、多环节,近年病因治疗的研究在免疫异常与多基因遗传方面较多,对CD研究较多。但还未得剑真正相关基因的结构,对哪一些基因决定不同种族人群IBD的遗传素质还未搞清。现在和未来进一步研究中将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  1993年荷兰首先使用TNF-α单抗治疗顽固性CD取得突出的疗效。1997年美国综合报道用TNF-α治疗108例CD,缓解率达80%;尚有重组IL=10作为抗炎细胞因子治疗CD缓解率达50%。各种新的免疫疗法重新组合,用新的信号传导抑制剂或对易感基因进行修饰的基因疗法,将能达到有效控制UC发作,维持缓解,提高疗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六、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疗法  从1980年以来国内文献报道逐年增多,疗效较好。  中医文献无“溃疡性结肠炎”这个病名。结肠中医称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为六腑之一。中医认为“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如《黄帝内经》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腑以通为用”是大肠的生理功能。大肠传导失常则出现病理变化,泄泻或便秘。本病属于中医泄泻、久痢范畴,近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治术语》中,本病定义“大瘕泄”。治病要审证求因,标本兼治,方能取效。  病初多实、湿热内蕴于大肠,进而伤脾,脾虚湿热并存,故中期多为虚实夹杂症,久而传遍于肾则脾肾阳虚,病久则多为虚证,气虚则血瘀,血瘀则气滞,气滞血瘀贯穿疾病全过程,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故本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两虚,标实为湿热邪毒或虚中夹实,虚实夹杂症。  笔者经过临床观察认为,来中医院治疗的患者,慢性期最多。且多属脾肾阳虚之证,只有急性发作期才出现湿热型,也是虚中央实证。根据脾虚或脾肾阳虚泄泻之理,以朴脾益肾、理气补血、涩肠止泻之法,自拟补脾益肾汤:生黄芪,炙甘草、党参、白术、补骨脂(破故纸)、山药、当归、白芍、厚朴、木香、乌药、炮姜、延胡索、罂粟壳、诃子、五倍子、肉豆寇。如虚中央实则加苦参、地榆、黄柏。如偶有便秘则去诃子、五倍子、肉豆寇,加麻仁、大黄,随证加减,首服6剂,共服9d.泄泻减轻,便次减少,每天1~2次,则去罂粟壳继服。  方解: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补脾温肾,乃固二本。党参、白术补脾养胃,补骨脂补肾壮阳,山药补脾益肾,加黄芪以补气升阳。气虚则血虚,加当归、白芍,补血养血。  炮姜温经止血外加涩肠之品诃子、五倍子等以止泻。加罂粟壳以急治标,以速止泻,泻止则去罂粟壳,以缓治本,以补为重。仅供参考。  用法:1剂水煎3次,早晚各1次温服,如服6剂未见好转,照样泄泻则停服,另用他方。不能固执己见而排他。  另外,市售中西成药很多。  如果是虚中夹实证,出现乏力低热、黏液血便时,单靠口服药难以奏效,则需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法,两者并用,常可提高疗效。田风鸡等总结各地中医药治疗本病324例中,内服、灌肠并用的111例,治愈49例,好转5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9.2%.与单纯内服中药的213例疗效相比,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内服和灌肠的治愈率高于单纯口服中药者,故应两者并用。灌肠方剂文献报道很多,都有疗效,可根据病情选用,不能全部介绍。现仅根据笔者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内科疾病药疗食疗全书》旷惠桃,谭达全主编《小儿内科学》 黄绍良等主编《内科医师手册》 柯元南主编《实用肛肠外科学》 张有生,李春雨主编《胃肠及肝胆胰疾病鉴别诊断学》 刘新民总主编;池肇春,马素真主编《全科医师速查手册》霍书花,刘振红,安俊岐主编《当代胃肠外科》 王戒编著《内科治疗学》 孙明著《消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高俊茶,刘素丽,高洪生主编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简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指肠粘膜损害和炎症,严重时小肠...
出血性结肠炎
简介: 出血性结肠炎是由特定的埃希大肠杆菌菌株引起的一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简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
缺血性结肠炎
简介: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系由结肠某一部位供...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简介: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直肠黏膜的弥漫性炎症,...
消化内科疾病排行榜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溃疡性结肠炎饮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