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脸会红自己想逃.

难的时候不要总想逃,你试过自己解套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件事情困扰你很久,让你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直到有一天,你看到了一个跟你情况几乎一模一样的人,此时你却能忽然跳出了原来的思维模式,发现了很多种解决方案。我最近就发生了一次这样的事情,让我非常感慨。可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篇关于心智模式的好文,分享给大家。来源:《欢喜》 作者:梁冬 吴伯凡被套牢的我们在商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人的层次越高,越是对商业话题、企业管理中技巧层面的问题不敏感,越是要从历史、诗歌、哲学、宗教当中去汲取营养。由此我们想到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就是解套。股票市场上的解套是基本含义,这里说的“解套”是一个比喻。事实上每个人都活在套子里面,很多人非常不快乐。无论是商界人士还是大众,很多人受困于身心灵问题,被套牢的情形非常普遍。在股市上被套牢是有形的。其实,我们处在一个公司、一个家庭、一群人当中,也面临着被套牢的问题,而这些都是无形的绳索。人们有时候能强烈感受到这种痛苦,但又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给绑住了。用卢梭的话说就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有时候一个企业被套牢,从而在市场上被动,与企业领导人、管理团队的心智模式被套牢有关。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指我们在行动和表达的时候暗中遵循却又没有意识到的那个套路,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就非常推崇“心智模式”的概念。身心灵作家张德芬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心智模式的概念。她讲到有一个人经常生病,可能是因为她小时候一生病,父母就更加关心她、给她买好吃的。所以,每次她一遇到挫折就开始生病,而且还病得不轻。反映到身体上,就是会有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表面上看这是细菌感染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可能是她的心智模式有问题,而且很可能与她从童年开始养成的对生病的“渴望”有关。跳出心智模式谈到运气,其实一个人的运气好坏往往和心相有关,就是“相由心生”,内心有什么潜在期待,最后就会梦想成真。这里谈的心智模式跟张德芬讲的不太一样。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里曾经举过几个跟心智模式有关的例子。第一个是彼得·圣吉的亲身经历:有一次他出去旅游,看见一个人不小心掉到了瀑布下的深潭里。深潭里有一个很大的旋涡,这个人掉进去之后,本能的反应就是拼命往岸边游,但是水流湍急,他根本游不出来。时值冬天,他挣扎了十几分钟,最终因体力耗尽不幸死去。然而不到一分钟,他的尸体就被冲到岸边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时的水呈涡流状态,人顺着水下的涡流就能被推到岸边。往往人们越是抵抗,越是与环境抗争,反而越陷越深,没有任何益处。彼得·圣吉写道:“他生命最后一刻努力要做到的事情,在他死后一分钟之内就实现了。”这个人的心智模式就是被套牢了。他不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系统,他太自以为是了。他的行为遵循头脑中固有的反应模式,即掉到水里就要拼命地游向岸边。实际上他被套牢了,却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另一个例子跟人类的飞行梦想有关:工业革命之后,人类一直想圆飞行之梦。发明家们看到鸟在飞翔的时候不停地扇动翅膀,以为机翼也要不停地扇动。早期的飞机之所以飞不起来就是因为太重了,或者说扇动的力量不够大。大家一直在按这样的心智模式设计飞机,飞机就一直没有发明出来。后来发明家以为飞机的翅膀相当于船的桨,桨在水里划,船就往前走,也形成了一个心智模式。再后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因为他们跳出了以前的心智模式,实际上机翼不是鸟或桨而是帆。在飞行达到一定速度后,机翼上下就形成巨大的压力差,相当于从下面把它顶上去,或者说是从上面把它吸上去的。这样看来机翼就相当于帆,就像风吹着船在走。从桨的想象发展到了帆的想象后,这才有了飞机。所以,一个人如果跳不出心智模式,其行为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永远在做同一件事情,却一直希望不同的结果,这是精神错乱。”心智模式往往套牢了我们,有人称之为内心的魔障。企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不断变革,发现问题就改,但仍像吉姆·柯林斯说的那样,形成了恶性循环。越变革越糟糕,越糟糕越变革,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对事情的判断有偏见,心智模式错了。有时候,问题常常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因此不可能用同样的思维模式去解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不可能通过引起这个问题的思维模式本身来解决。”谁决定马车往哪走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广告公司的老总非常喜欢四合院,终于在北京二环内找到了一个四合院,装修得还特别漂亮,公司里面谁也不能住,只让一个做饭的阿姨住在里面,因为她早上起来要打扫卫生。但是阿姨很生气,她说:“我在农村住的就是平房,怎么到你们这儿还住平房?”依她的心智模式,住上了楼房才叫幸福。现在还让她住平房,她就觉得不幸福了。这就是农村人的心智模式和城市人的心智模式发生了冲突。个人或企业在面临困境时,首先应该问一个问题:除了考虑事情做得对不对之外,这个事情本身有没有问题?问题背后还有一种限制性、制约性的东西,这个根子要是不挖出来,再怎么变革都不能解决本质问题。现在,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幸福、很苦恼,好像活在一个自己挣脱不了的套子里面。比如有些人总想跳槽,因为觉得有人跟他作对,结果跳到另外一家公司,发现还是有人跟他作对。再比如有的人离一次婚是因为不满意,再结婚还不满意,于是就再离婚,于是出现了习惯性的跳槽、习惯性的离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如何才能获得解脱呢?比如前面举的一个人掉进深潭的例子,你就要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系统是什么,否则你只会凭本能不停地挣扎,最后的结果是被旋涡吞没。这就涉及弗洛伊德说的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比如一辆马车是由马、车夫和主人组成的,就相当于本我、自我和超我。这匹马以为马车由它决定,它在不停地走,以为离了自己车就不能动。事实上,马车走到哪里不是由马而是由车夫决定的。聪明的马知道这一点,不聪明的马还以为自己有自由意志。其实,决定马车最终到哪里的不是车夫,而是那个主人。主人说要到哪儿,车夫就驾着马车到哪儿。所以,有时候人们觉得自己在挣扎、在痛苦、有很多苦恼,就像一匹愚蠢的马,老以为自己可以主宰命运,而不知道真正决定命运的东西就隐藏在内心中。有些人就像马一样,不知道背后还有车夫和主人。这个比喻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某些人特别容易生病,什么病流行他就得什么病。也许是因为这个人在童年时一生病就得到更多的关爱,没病的时候就被人忽视。弗洛伊德讲到,一个家庭里第二个小孩出生后,第一个小孩一定会生病,因为只有生病才能赢得关注。很多人被内心潜在的需求和愿望所支配,形成了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观念。比如,只有生病才可能获得别人的关注,得到更多的情感和照顾等等。一旦这种潜在的愿望形成了,它就像种子一样在内心里发芽长大,形成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这种潜藏于内心、暗中支配人行为方式的力量叫作瘾。于是,虽然在理智上知道某些行为和做法是有害的,但我们还是会去做。比如,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有人选择继续吸烟,这就是被内心中看不见的力量所支配,这种力量就是瘾头。告别受害者心态表面上我们被生活中的某种东西给困住了,比如很多人抱怨婚姻有问题、老板有问题、公司有问题,他们常常归罪于外在,实际上他们是被内在的心智模式所牵制。某种东西像瘾头一样牵制住了他,时刻在操纵他,他自己却浑然不知。如果不仅不追溯背后那个瘾头,还不停地用归罪于外在的思维方式去解套,那就根本解不了套。跳槽,离婚,甚至出国……解套方法很多,但就是解不开,还是被套着。有些人或企业往往把各种不如意都归于直接原因或外部原因。这就掩盖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有没有发现自身的问题。有一种说法叫受害者心态,就是一种归罪于外在的心态。他们总觉得周围白痴当道、草包横行,自己怀才不遇,总是郁郁不得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可恨之处自身往往意识不到。卡内基曾经说过:人是永远不会自认有错的。卡内基曾经去关押重刑犯的辛辛那提监狱调查过,那些犯人最后留下了各种自白,但没有一个人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犯罪归于社会的原因、朋友的原因、同事的原因或家庭的原因。人总有一种归罪于外在的心态,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可能有一个魔障,它像一个监狱,在内心里把自己关起来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婚姻不满,抱怨配偶不理解自己;有的员工对工作不满,抱怨老板不尊重、重视自己;有的企业对客户不满,抱怨客户不了解他们的产品。这些抱怨产生了一种假象,抱怨者把问题归于别人,仿佛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于是获得了片刻的安宁。这样的心智模式就是不能获得解脱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瘾头。受害者心态可能来自于幼年或童年时希望被别人不断关注、安慰的一种癖好。这种癖好就像我们曾经讲过的意识雷达,若一个人的头脑中开启了这种雷达,他就总是会发现各种不公平,因为当他对公正有一种癖好时,他就对不公正十分敏感。本来这件事不存在公正与不公正之别,或者别人偶然说的一句话里并不包含敌意,他也能感受到某种敌意,这是他自己的意识雷达探测到的。这里存在一个映射关系,人接收信息就会作出反应,别人明明没有敌意,但你感受到了敌意,那你随后的行为就有敌意了。而且你的敌意别人能够接收到,他本来没有敌意也会报之以敌意,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你就“梦想成真”了。有这样一个案例:据说国外的警察抓到两个嫌疑犯后不敢打这两个人,就用手铐把他们各铐一只胳膊,让他们互相打。刚开始两个人还有一种默契,我不打疼你,你也不打疼我。但是在此过程中,其中一个人总能在某一次感觉到,对方打自己的这一下比自己刚才打对方的那一下要重。有了这种意念后,他下手肯定要重了,这一重就反馈到对方身上,对方一定会用更重的拳头来还击。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两个人都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这是一种映射游戏。如果两个人能够形成一种默契、事先沟通好了,说万一打重的话并不是有意的,或者说,当一个人觉得另一个人打重了,他就有意打轻去还击,这个游戏就玩不起来。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会觉得对方是敌意的,形成了这种心智模式,最后伤己伤人。这个案例可能有助于一些员工心智的解套。有些员工总希望在气势上压倒别人,也会用这种姿态对待领导,虽然可能会稍微收敛一点,不那么明显。而领导觉得这个人是自己的下属,还那么嚣张,就要打压。员工又反过来想,自己已经是下属了,领导还这样打压,就该反抗,于是映射关系就形成了。最后,这名员工不堪忍受,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仍会被领导打压。遇到这种人,你不仅要同情他,还要帮他分析内心的心智模式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他不能从自己内心去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命运就会被套牢,永远无法解套。结语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若一次又一次踏入类似的命运中,就需要审慎而冷静地思考,如果不能找到根本原因、发现错误的心智模式,就会一次又一次犯下同样的错误。就像西方谚语里讲的,如果第一次出轨是不小心,第二次出轨是情有可原,就可以预见他会第三次、第四次不断出轨。巴菲特在讲到投资时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第一次不诚实,第二次还不诚实,我几乎不能够指望他以后会诚实”,因为他的心智模式就是不诚实。正如一个哲学家所说:“只有从未偷情的女人,没有只偷过一次情的女人。”END▼&更多精彩好文:*更多好文,进入本公众号『我的--精彩文章』中查看哦!温馨提示:期投圈APP重磅上线啦,你下载了吗?长按上图二维码下载期投圈APP体验更多新功能!
22周一至周五 8:30-17:00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中二路软件园区一期3栋506
邮箱/手机号码
还没有帐号?您现在的位置:
有时我也想逃避
来源: 作者: 时间: 19:22
有时我也想逃避作文 第一篇:有时,我也想逃避  院子里卧着懒懒的一只猫,一个胆大的老鼠溜进了厨房寻找食物,忽然,猫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去了,老鼠听见一点风吹草动,便飞一般的逃窜了,猫便开始追赶,但还是以失败告终。我倚在窗前,望着眼前的一幕,我的心头一震,心想:当我们面对这种困境时,我们又和尝不是这样呢?  我们人类在面对和逃避的选择之中,经常会犹豫不绝,徘徊不定。在面临困境时,有的人会选择勇敢面对,有的人会选择逃避,在我看来,选择逃避并不是一种错。  看着猫追老鼠的情景,再想自己的生活,感到自己有很大的压力。顿时,便产生逃避的念头,真的,有时我也想逃避。  &&逃避学习上的压力  升入中学以后,功课一下由三门变为七门,一大堆的作业写不到头,课余生活更别说了,再加上父母以及老师的高期望,都在无声无息中转化为压力,施加给我们。曾经那一脸阳光灿烂的笑容,现在已经烟消云散。曾经有人告诉我:&把压力化为动力。&我也曾经尝试过,就是不会成功。于是我便想逃避&&逃避。  &&逃避生活上的束缚  在家中,我就如同一只小鸟,一只渴望自由,渴望飞上蓝天的鸟,可惜,一张大网挡住了我的去路,无论我再努力,再拼命,即使是伤痕累累,也飞不出这张严密的大网。  每当老师布置一些关于写景、游山玩水类型的作文的时候,我写不出来,只能抄抄例文,因为是爸爸妈妈的大手挡住了我的视线。因为冲破不了这张严密的大网。我只有逃避,也只能逃避,也许逃避才会使我更宽慰一点。  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正是它们的坚强,才能够存活。逃避,只不过是一时掩饰自己虚伪的内心。  有时,我也会偶尔选择逃避,但并不是意味着我就只会逃避。第二篇:有时,我也想逃避 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无论是精神的,还是实在的,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会让我们有压力,而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走在嘈杂的街道上,望着高耸入云的大厦、满天的灰云,我有时也想逃避。不是像陶渊明、梁鸿一样隐世遁地终生,而是让自己的心灵逃避一下,在一方净土里洗濯,再让清澈的心去面对所有所有。 茶亦有道 有时,我也想逃避入茶里。在清新的碧螺春或甘苦的苦丁里,去让茶的五味和韵涵去静静地让我如碧螺春的茶叶一般缓缓在茶里漂浮、沉入,任茶苦让我迷失,任茶香让我清醒。陆羽当年作《茶经》或许也是茶亦有道吧。我想片刻地逃避进茶里,不仅是其味,还有它像醍醐灌顶般让我明白,人生苦甜参半,若全苦若全甜,则茶毫无品位,苏轼有言&从古佳茗似佳人&,也是这样吧。在茶的陶冶下,片刻的逃避已化为对生活的认知。陆龟蒙与皮日休在角直以茶为友,正是在回避,在难得糊涂。 山水有情 余秋雨《白发苏州》之中说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名副其实。有时,我也想逃避进山水之中,作短暂的休憩,让山泉冲击进死水,让山岳俯视心中的沟壑,让晨曦掠走心中的阴翳,让鸟鸣成为心中的旋律。站在山川之上,面有凌驾于霄汉之感,眼前小了,而心中大了。在这之中,时光似乎倒流,让其把心中的皱褶抚慰得平平展展。苏舜钦开荒造园,取&沦浪&为名,也正是如此。 有时,我也想逃避,在逃避中开阔自己,在逃避中唤醒,在逃避后奋斗!第三篇:有时,我也想逃避 灼热的阳光残忍的打在我烦闷的心上,矮小的树时不时把他的武器--树枝+树叶扫向我,于是心情不禁更加沉闷了,然而,此刻周围的同学却还再吵闹不休&& 回到教室时,大家也都是像我般的心情郁闷,再也不夸张的大笑了,连最不安分的小张也呆呆的坐在课桌前。大家似乎都在担心着上午的数学考试。 当我冥思苦想,对战数学题时,刺耳的下课铃响起。随着老师的一声&组长把试卷收起来!&我的心似被藤鞭重重地抽打了一下。连老师原本较好的面容,也突然化成了丑恶的妖魔鬼怪。 等我从胡思乱想中清醒时,试卷早已&人去楼空&,而同学们则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听着一个个答案,我的心开始堕着堕着,却又不至于落下。 突然,教室外隐约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全班同学猛地坐正了身子。十秒后,数学老师手抱一大叠&罪恶的源头&,脸色及其不佳,闷着声把他们发了下来。顷刻间,全班一下子闹开了。 张闭上眼,嘴里喃喃自语着,似在祈祷。夏拉着同桌不停地说这些什么。吴却在说谁谁谁一定考得好等无聊话。忽然,脸色有些发青的数学老师轻咳了一声,全班顿时一片寂然。 &哗啦,哗啦&,传卷子的声音渐渐离我越来越近。我又开始胡思乱想,这数学怎么这么讨厌,要是没有数学&& 同桌紧盯着传下来的卷子,想要把他马上抢过来的样子。然而可恶的前面一桌,翻出自己试卷后,就呆在哪儿,其他卷子也不管了。这可急死同桌了,眼见他们一直没往下传,猛地站了起来,倾身一把拿过那叠卷子。随手把我的卷子扔了过来,而自己则很紧张的看向成绩一栏。 没想到,呈现在我面前的正是卷子的背面,殷红的叉叉&&我胡乱抓起卷子丢进了抽屉。同桌疑狐的看了我一眼,说出了我的成绩。 原来&& 唉,真是虚惊一场。有时,我也想逃避。但一次面对,一份惊喜。第四篇:有时,我也想逃避 &让你的双臂环抱我们,穿越黑暗的夜,你的天使会祝福我们,直到我们看见光芒&&& --神秘园《祈祷者》 在忙碌的学习中,我们都习惯了一天到晚在教室--食堂--宿舍之间奔波。早上,来到课室,班上总是有许多&积极分子&在用功学习,一片沉寂。有时,一个热情的招呼,换来的会是一盘冷水,我最不愿意看见的,是那双冷冰冰的眼睛。也许,我们在这繁忙的学习中有时会迷失自己,有时,我也想逃避,寻找那份本应属于我们的友情。 &怎么成绩会一落千丈,考试前不都告诉过你了吗?还不认真复习,只顾玩&&&父母那平静的话语,却刺伤了我的心,鼻子一酸,忍不住掉下泪来。我无言以对,因为我已经尽力了,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我在学校里,把握住了一分一秒,多做一些习题,难道成绩真的是最重要的吗?有时,我也想逃避,逃避双亲那双期待的眼睛。 学习的忙碌,分数的追求,差一点就让我迷失自己。有时,我也想逃避,逃避对自己的责任,但我不能。 在房间里听这那些音乐,我不觉哭了,在那些音乐中,我懂得了很多。纯音乐的旋律悦耳动听,我分明感到,它在与我共舞,在那些悠扬的旋律中,我好像又找到了自己。音符告诉我,要懂得放下那颗烦躁的心,与它们一起舞蹈,光芒会渐渐清晰。音符告诉我,不要去逃避任何责任,因为自己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有时,我也想逃避,逃避自己的责任,但是,因着那些挫折,我终于知道,那最美丽的花朵,是为自己开放的。第五篇:有时,我也想逃避 最近喜欢看毕淑敏老师的书,她的《幸福密码》一书中,介绍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朋友在办公室里用的纸张总是留一点,喝水也是一样,如果单单是这样也不足为奇,可怕的是她总是跳槽,她的婚姻也总是无疾而终。后来毕老师告诉她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她在逃避。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不也是这样吗? 不管是吃西药还是喝中药,开始的时候我都很认真,很虔诚,可是到了最后几顿,我就不能好好吃了,不是不按时,就是干脆倒掉。不管还是家里做的食品,还是买回来的,吃剩最后一点的时候就都不吃了,最后只能扔掉。由此我想到了我也是在逃避,并且我意识到这是一种病态心理。 最早可以追溯到我上初三的时候。那时候可能因为生活太艰苦,也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总之我不想上学了。自从我有了这个想法,我就不再听讲,不再写作业。直到我向老师说出了想法,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并帮我走出了困境。师范快毕业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想法,赶快离开这里。有时我也想逃避作文 因为我们学校的制度太严格了,我不想受到那么多的约束,想早一点逃离这些约束还有规矩。我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后来我明白了,人生不能没有规矩和约束。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没有约束和纪律便没有真正的自由。在乡下工作的时候我想早一点逃离那个地方,一次和领导闹了点矛盾,这种想法就更强烈了。后来我真的离开了可是我还想逃离。生孩子的时候一阵阵疼痛让我难以忍受,我就大声喊妈妈,我问妈妈不生了可以吗?妈妈说傻孩子生孩子可不比别的事情说不干就不干了。 在生活中凡是遇到想不开的事情,过不去的坎,我就想到永远逃离这个世界,永远躲开这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我想到自杀,不止一次,我知道这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最严重的是现在。我从心底里热爱我的工作,但因身体不好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虽然我还很年轻,可是我的病史已经很长了。十六岁开始胃病缠身,后来曾经两次胃出血,再后来我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感到乏力,无精打采。可是只要上课铃一响,我就像一个战士听到了冲锋号一样,再难受,再痛苦也会挣扎着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三分钟我就会进入状态,照样眉飞色舞地给学生讲课。下了课就不行了,躺在床上就起不来了。典型的上课一条龙,下课一条虫。 再后来我的心脏就开始闹意见,我能感觉到它不堪重负时大口大口地喘气。我会感觉到像荡秋千一样,一下子飘到了很远的地方,好半天才能回来。在它没回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也丢了,不知道去了哪里,那时候心里是空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我得闭上眼睛才不至于丢失了自己。当我感觉劳累、紧张、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样的频率就会很高。几次体检都查到了心电图不正常,中医说是心脏供血不足。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想输血应该能解决,可医生说不行,只能用中药调理。我就只能一次次去找中医,拿回一包又一包中草药。慢慢熬,熬好了我就大口大口地喝。老公常常佩服我喝中药像牛饮一样。有一年我曾经在一个老中医那里吃了一百副中药,从元宵节一直吃到年根。一百副呀,那一年几乎每天都在喝药。 其实我真的天天与药为伴,输液打针是小菜一碟,喝中药,吃中成药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也来点风味小吃,比如蜂胶,蜂王浆,比如安利的产品,比如胎盘磨成粉,装成胶囊。这些都收效甚微,我一直病着,也一直痛苦着,一直在工作着。好多人不相信我有病,因为我身高1.65米,体重65公斤,走路风风火火的,一起走路时很少有人能赶得上我步伐。我看起来真的不像有病的人,我估计我的领导可能也是这样想的,可是我真的很痛苦。严重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四肢里有千万只蚂蚁在蠕动,我会心烦意乱。吃饭时拿不到筷子,看书时翻不了书页,前一阵子还出现了心绞痛。在我的生活里不是睡不醒就是睡不着,我真的很痛苦。 痛定思痛,我不想上班了,想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我真的休息了一年,可是那一年里我感觉我脱离了社会,我也不想沦为一个全职保姆,我还想在三尺讲台上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毕竟这是我的理想,是我毕生的追求。 20岁的时候我体重45公斤,好多人担心我会被一阵风吹倒。后来我常常吃药,再加上孩子出生,我就如吹气球一般,一点点胖起来。多日不见的朋友见到我都说我胖了,长时间不见我的朋友几乎认不出我了。我现在顾不得胖瘦,我只追求健康。可我瘦也病,胖也痛,怎么都是痛苦。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可是长年累月的病痛折磨的我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有时候我在想,我要是有点外伤,或者骨折了,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休息了。可我知道我不能有这样的心理暗示,有时候会梦想成真的。 看了毕老师的文章,我知道了我这是一种病态心理。既然知道了那就慢慢调理吧!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改正了一半,认识到了自己的病态心理也应该好了一半吧。我有信心做一个健康的人,我必须做一个健康的人,快乐地活着。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zuowen.,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百度拇指医生 - 提供专业、及时、准确的健康咨询服务
拇指医生找不到您要访问的网页了&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有时候脸会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