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医朋友朋友帮助,你压力大么,感觉不能用...

微信号:GK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在港读书学习压力大?浙旅港青年:“傍”个学霸做朋友是好捷径
(记者 成竞 通讯员 吴洁)&在香港生活,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毕业后,如果想在香港找工作,要做哪些准备?&7月5日,2014浙江青年旅港经验分享会在杭州举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位在港求学、工作的精英的旅港经验分享,引起了现场即将赴港学子的极大兴趣。
  近年来,随着香港留学政策的放宽,内地赴香港留学的人数不断上升。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的不同,很多内地生并不能快速适应在香港的学习和生活。浙江旅港青年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是浙江第二年举办旅港经验分享会,去年还有不少同学从台州、进化等地专门赶到杭州参加活动。自2010年以来,浙江旅港青年会邀请在港浙江籍前辈作为导师,帮助新来港的浙江籍人士。
  鲍健,香港城市大学博士
  &找到自己的组织,融入群体&
  刚到香港,人生地不熟,如何尽快让自己适应在港的学习生涯呢?浙江旅港青年会主席、香港城市大学博士鲍健认为,找到浙江的同乡会、校友会等组织,则非常有必要。
  在香港,有不少浙江同乡创建的组织,其中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就包括了大大小小的浙江同乡共同成立的群体,比如11个地市各自成立的同乡会。
  其中,浙江旅港青年会前身是浙江旅港学生联合会,是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的属会之一。目前,这个由在香港各大高校学习及毕业后留港工作的浙江学子自发组建的非政治性、非盈利性、专门服务于旅港浙江青年的团体,已有会员800多人。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去香港留学,在香港的大学校园里,内地生也渐渐活跃在各个角落。&鲍健表示,在香港的浙江同乡也经常通过各种组织联系在一起,举办足球赛、乐队等活动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吴文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在学习上&傍&个学霸,这是最好的捷径&
  &学校会帮我们统一购买教材吗?&&学校会组织我们一起去研究生院注册吗?&对于刚到香港的留学生来说,人生地不熟,当然希望学校能提供最大的方便。不过,香港中文大学代表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吴文捷却表示,在香港,学校不会帮学生做任何学生可以自己做的事。
  &内地学校和香港学校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香港的学校从来都不会管你。&吴文捷表示,在香港,学习和校园生活都得靠自己,所以特别锻炼独立能力。
  与此同时,香港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也体现了自主性,而且学习任务也呈现多样化。写论文、阅读、小组讨论&&难度都不小。也因为如此,不少内地&尖子生&赴港读大学之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有人一蹶不振无法挺过痛苦的磨合期,最终退学复读。
  怎样去适应各种复杂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上&傍&个学霸,这是最好的捷径。&吴文捷表示,在学习上找一个学霸,跟着学霸走,最容易解决各种学习上的难题。
  香港内地生活差异大
  多与本地学生交流可避免困扰
  即将赴港求学的内地生最关心的事还有哪些?记者罗列一些现场被问得比较多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问:在香港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香港很多生活习惯都和内地不一样。大到法制观念和隐私意识,小到向左行驶的驾车习惯、先取卡再取钱的ATM机取款方式,生活习性上相差比较大。不过,香港本地的学生比较好相处,所以多和本地人沟通交流,多了解他们的习惯和想法,在很多时候可以避免因习惯的不同而带来的困扰。
  问:毕业后在香港找工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香港没有集中的招聘季,每年的下半年,与投行等岗位相关的工作会比较集中地进行招聘;上半年则更多的是工程类的工作。对于留学时间只有一年的学生来说,基本上一到香港就是应届生的身份,所以不要错过求职的时机。此外,在香港,学校内推和朋友推荐会在求职机会中占据比较大的部分,这需要平时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多积累。当然,人际关系只能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实力。
  问:香港的工作经验在内地有没有价值?
  答:能留在香港工作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香港的工作经验会让你了解国际化大公司的系统运作,对以后的工作只有好处,没有损害。当然,最好的就是从事一个在内地和香港都比较发达的行业,并在对两地市场的分析基础上,对该行业有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有助于自己以后的发展。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电头。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请教如何开导一位工作压力大的朋友?
一朋友是单位负责人,因为最近工作压力很大,主要是认为上级要求高,自已做得又够完美,常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觉得单位的同事又没有全力支持,感到自得了抑郁证,应如何开导呢?
抑郁症的主导症状是情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丧失.另外还有一些表现,如睡眠与食欲紊乱、自信丧失,精力疲乏与减退、注意集中困难、自杀观念,等。你比较一下,他是否真的有这些表现?如果有,且持续时间确实不是很长,则确实如你所言,是典型的抑郁症。
一般而言,年纪轻轻(二三十岁的吧)就有所作为如当上领导的人,他们都是能力特强的人,但同时,他们可能也有另外一些助他们成为领导的特质,如完美主义倾向,强迫性倾向,等。你的这位朋友无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但同时,他的完美主义要求也使他在做事时可能对自己要求太高,而在事情不是那么如意时他们也更有可能将责任内归因,认为自己无能。在你所提供的三个原因中,显然他将最大的责任归于自己而不是领导或手下。如果他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只是普通的凡人一个,他就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压力。
如楼上朋友所言,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放弃有时候会有意外的收获。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大学里有一段话,“所恶于上,勿以使下;所恶于下,勿以事上;所恶于前,勿以先后;所恶于后,勿以从前”。让他心态平和些,坦诚的对待上司与属下。
调出他自信与洒脱的人格部分,淡名溥利。呵呵。祝成功
回答数:145
得很累很累。其治疗的&良药&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过分地注意别人的掌声与称赞,在不断扩大自己心理空间的同时,去体验生活本身的意义和愉快。
  第三,多与人交往沟通。多与他人交往,交心谈心,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把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知己好友,心情会顿感舒畅。以开
首先,告诉他对自己要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体力和环境等具体条件,去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最好的心理健康策略就是对自己不挑剔,别给自己订太高的期望值标准。凡事努力了用心了就好,别太在意结果,别太在意他人的评价。不要因为听到批评声音就没有了勇气和精神。不能接受困难与批评,怎么可能挑战成功?
  第二,让他感觉很累的心理原因是因为每天都在强求自己去实现某种美好的憧憬,爱与人攀比,每天都在膨胀着自己的欲望,把别人的行为结果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至产生贪婪的心理情结,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饥荒感觉,对地位的饥饿、对虚伪自尊的坚持、对享乐的无尽欲望等,造成自身彻底的不愉快,总感觉到得很累很累。其治疗的&良药&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过分地注意别人的掌声与称赞,在不断扩大自己心理空间的同时,去体验生活本身的意义和愉快。
  第三,多与人交往沟通。多与他人交往,交心谈心,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把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知己好友,心情会顿感舒畅。以开放的、豁达的心态对待外界变化,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
  第四,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如何把工作与休息处理好,也是心理健康的要求。适当参加娱乐活动,是消除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第五,欣赏自己。要心理健康、心理平衡,就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的长处与缺点。不要为追求完美,总是挑自己的毛病与不足,这样做虽然有利于进步,但是会让自己活得太累。人,只有欣赏自己,才能有信心,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第六,调整心理,学会求助。身心有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和心理咨询室求助 。
总之,付出了努力,付出了汗水,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付出的所得,以求快乐生活。
祝你快乐!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我跟女朋友处了5个多月了,我今年大二,她高四复读。不知道真的是因为压力大还是她已经对我没有了感觉..._百度知道
我跟女朋友处了5个多月了,我今年大二,她高四复读。不知道真的是因为压力大还是她已经对我没有了感觉...
我跟女朋友处了5个多月了,我今年大二,她高四复读。不知道真的是因为压力大还是她已经对我没有了感觉,前天跟我说了很多很多,然后就说让我来说“分手吧”,我也没有说。只是心里特别特别难过,开始是她提出来的在一起,经过这么段时间的相处,我已经对她爱到不行,所有一切的事情都按照她的意思来。特别特别喜欢。突然就这样分了,我实在是难以接受。今天打电话给她,说想圣诞节去看她去,她满口的拒绝,还说“不是说好了,你不能主动联系我么”。我现在就感觉都快疯了,单纯因为高考的话,我不说什么,我也会支持她的做法,但现在的情况,我就感觉并不是那么简单。我甚至都觉得她理智的有些可怕。我真不知道我该怎么办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她不喜欢的总是不能勉强,要顺其自然结果才能真的好。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说实话,咱们俩有点儿像,问她原因她不说,说要继续她也不愿意。其实,有些感情,当其中一个人麻木、放弃了,另一个人也没有必要再倔强地坚持下去,我的原则:事不过三。隔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挽留一次,挽留三次,挽留不来,就放手。否则真的会伤心。不希望兄弟你跟我一样,自己决定吧
不管你多久的感情,真的比不上能够天天的见面天天关心的人....
她会不会外面有人了,不是的话 过年回家放寒假去找 再追过 作点感动的事 别出心裁点。或者跟她畅想下美好的未来
现在先不要天天纠缠着她,不然更不在乎你,偶尔的关心还是要的,一直没好转的话,拜拜,
放弃、她不喜欢你、不会有好结果、咱们不必迁就别人!
压力大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您的位置:&&&&&& 正文
独生子女异国求学压力大
  一般来说,只要外国留学生在英国的学习期限在6个月以上,到达英国以后都可以在GP注册,然后就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待遇了。但是,看牙除外。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看牙似乎都是非常头疼的事情,排队、预约、昂贵的医疗费,而且看来看去还怎么都看不好。
  朋友饱受牙疼之苦,发现每次看牙都要几十磅甚至更多,后来想,TMD,交这么多学费来英国上学,怎么也得想辙免费看牙。几经周折,真的让他找到了方法。不但以后可以免费看牙,而且还把以前看牙的费用都要了回来!
  首先,需要领一张HC1表格。这种表格一般可以在NHS服务中心、学校的医务中心、大型的post office或一定规模的眼镜店领到。填好后按照表上说明的地址寄过去。
  一般没意外的话,大约1个月左右以后,就会收到一张NHS寄回的HC2 Certificate.然后上NHS的网站()找一家离你住的地方近的、又可以接收新病人的Dentist Practice, 拿着这张HC2 Certificate 上门办理注册手续。
  手续办好后,就可以免费看牙了。每次需打电话提前预约(急诊无需预约),而且,拿到HC2 Certificate之后,还可以申请要求退回以前花钱看牙所付的费用(HC1中有关于退款的详细说明)。
  说明: 1. HC2 Certificate适用于: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人,如:学生和长期失业者。
  2. 建议填表时将存款额填得小一点儿,几百磅即可。
  3. 到英国后尽早着手办理NHS注册,和HC2申请。
  4. 花钱看牙的收据妥善保存。
  针对中国留学生颜秉炎失踪一事,心理学专家认为,并不是所有小孩都能适应海外的生活,“将顽皮小孩送到国外读书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社会应该更多地关心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据加拿大《环球华报》报道,虽然并不完全了解颜秉炎的具体情况,但心理学专家李国柱医生认为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显然是社会让他心理承受过大的压力。个人性格内向、在受保护的环境下长大、成绩不是太好,这些因素都会让人在遇到某些困难是精神上承受不起压力。
  李国柱医生说,撇开小颜的事件,其实不少家长只想着将小孩,甚至是顽皮的小孩送到海外来读书,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他说,并不是什么孩子都能够适应海外的学习和生活。他指出,是现在中国的独生子女,从小在十分受保护的环境里长大,没有什么自立能力,一下子离乡背井,所承受的压力是十分大的。尤其是在大学第一年,环境的改变对他们的冲击更大,很容易令他们产生精神上的问题。
  李国柱医生指,象小颜这样的情况,最好是马上回国,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他现在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李国柱说,“本地的社会也应该多关心孤身在外的学子,让他们不至于一下子失去家人的关爱。”
  加拿大情绪健康互助会会长陈雅丽也表示,父母一定要明白,不是给孩子们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她说,周遭环境的改变会令人的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
  她说,本地华人可以做的就是多关心这些远离家人的游子,让他们找到情绪的归宿。
栏目相关课程表
强化冲刺班
强化冲刺班
强化冲刺班
强化冲刺班
优惠套餐:雅思考试全套课程(含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科)优惠价:300元/人  透视另一种北漂:香港学生内地求学压力大
收藏字号: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四学生、香港文化会会长严欣婷。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郭思远摄
  清华大学外语系大三学生何洁玲。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郭思远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专业2012届硕士毕业生谭倩婷。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郭思远摄
  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二学生张小慧。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香港回归15年来,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香港学生作为两地交流中的新生军,将为未来两地交流增添新的活力。
  目前,共有205所内地高校接受香港学生,内地高校招收香港学生累计达62312名,其中学年,在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的香港学生达到11155名,创历史新高。
  香港2009年9月开始实施高中及大学新学制改革,内地也在2011年8月便首次开展部分高校对香港学生免试招生,目前已通过报名资格审核的香港学生有4247人。
  香港学生到内地来求学,他们的生活、学习、感情、就业状况是什么样的?随着记者的笔端,让读者感受他们的另一种“北漂”生活,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
  【感悟自身】如同候鸟迁徙般的香港学生
  候鸟,每年都会历尽千辛万苦进行南北迁徙,这是一种生存的状态。香港学生就如同南来的候鸟,在北京学习和生活,无论在这里生活多久,香港始终是他们心中牵挂的地方。正如SHE《候鸟》歌词所唱:“你的爱飞很远,象候鸟季节变迁,我含泪面向着北边。”
  现象一、 负笈北上背后感悟
  香港学生来内地求学,好些人都是因缘际会。严欣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四学生,香港文化会会长,作为首届香港赴内地就学的免试生,她觉得来北京求学是一件挺神奇的事。
  2008年,她跟家人第一次来北京,那时候,北京正要办奥运会,她觉得这座城市还挺好的,“后来感觉倒是挺神奇的,北京是我到过的旅游城市唯一感觉还行的城市,一年之后就过来读书,一呆就是三年。”
  来内地求学的香港学生中,也有基于对自己的了解,体验与香港不同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清华大学外语系大三学生何洁玲就是如此。
  何洁玲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来内地是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大家知道在香港上大学的话,比较看重人际关系和课外发展,也就是比较注重成人的发展,但这种教育有优点也有缺点,因为忽略了做学术的根底,而内地的学术风格讲究严谨,我是那种做事比较认真的人,所以我就选择过来了。”
  “香港学生会去思考,会去批判,这是我作为一个香港学生引以为豪的。”何洁玲说,“因为我拥有香港学生的优点,现在我又很谦虚到内地来求学,确实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在香港学生中,也有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而来内地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大三学生庞维邦就表示:“现在很多香港企业家在内地打拼,很多东西都能够适应,但就是人际关系比较难,因为他们来这里根底不足,几年的相识肯定比不上别人几十年的感情,因此,我就想早点过来求学,适应这边的环境,这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二学生张小慧来说,到内地求学却是因为遇上“三三四”学制改革。据了解,2009年香港特区政府把原来“五二三”学制(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三年大学)改为“三三四”学制。
  张小慧说,“因为那时候终期考试和改制之后的‘三三四’学制冲突在一起,所以我考完会考后,就在思考我会选择哪条路,是选择在香港继续考试,还是到内地上学,但我更偏向于学中医,所以就选择了考内地大学。然而,后来又由于各种因素,没有选择中医,而是选择管理方面的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四学生陈飞鹏在香港上完小学,初高中都是在深圳上的,而来北京上大学,则是出于自己喜欢冒险的个性所致。陈飞鹏对中新网记者说:“如果去香港那边学习的话,不符合我这种比较喜欢冒险的性格,后来就选择北京上学了,毕竟这里还是首都。”
  在北京三年学习过程中,陈飞鹏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地教学风格严谨。陈飞鹏说:“在北京学习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事要非常严谨,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是这样的。这边做每件事情,都有一个系统的做法,按部就班,把细节做好。”
  谭倩婷,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专业2012届硕士毕业生,刚刚参加完内地中医师职业资格考试,记者问她对考试是否有信心,她说没有底,但她本科时就回香港考取了香港中医师资格证,
  对于为什么到内地学中医,谭倩婷说:“中学的时候就决定学习中医,所以分文理科时选择了理科。选择学中医,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我比较喜欢自由,西医需要各种仪器辅助治疗,而中医只要一根针和一双手就可以治疗,这样我可以不需要呆在医院,就可以给人治病了。”
  现象二、内地求学压力很大
  香港学生在内地求学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便是学习压力非常大。相对内地重点高校中各省最优秀的学生,香港学生感到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因此,在这种环境中,迫使他们自觉去努力学习,与内地学生拉近距离。
  香港和内地学生在学习之间差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四学生叶思朗深有体会。在没有来内地求学时,他在香港同学中的成绩算是非常好的,但来到北京大学以后,才知道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实非常大。
  叶思朗向中新网记者表示:“来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习其实是很烂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发现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是各个省前十名的,我在香港都不知道有没有排名。”
  叶思朗认为,内地学生有一部分是非常刻苦的,但也有一部分感觉都大学生活了,就放松了学习,男生忙着打游戏,女生忙着逛街,“但如果内地学生考试前一周紧张起来复习,最后考试出来的成绩,我们还是会很悲催的。”说完,他嘿嘿地笑起来。
  叶思朗也认为,“我们之间的答题思路是不一样的,在内地学生的潜意识中,就有一种既定的答题思路,而香港学生答题是一种发散思维,如果让内地学生去香港高中像我们一样用英语读题和答题,一开始也未必能适应。”
  何洁玲对于内地和香港学生之间差距,有另一种感受。何洁玲说:“在内地有一批人能学能玩,懂得跟人相处,但是也有一批人因为这个教育制度,只懂得跟书本玩游戏。”
  就此,何洁玲向中新网记者举例说,在清华大学外语系有很多内地学生想出国留学(微博),需要考GRE,但是他们为了考GRE,可以花十个月的时间学,不出寝室,不跟人交流。何洁玲表示,“我就在想,他们经过高考(微博)来到大学,其实可以通过大学抛弃高考时魔鬼式的考试方式,去学会跟人接触,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俗话说:“种田怕薅草,读书怕过考。”张小慧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还好,但对内地的考试似乎有所忌惮,认为对香港学生来说难度太大。
  张小慧说:“在人大学习,上课倒没什么问题,感觉这边的考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人大在国内也是比较高等的学府,一定会跟其他高校拉开一定的距离,因此,老师出题都比较偏向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凸显学生的才能和成绩,但是对我们香港学生来说,还是会有一定难度的。”
  张小慧还表示,“这与考试的方式也有关系,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考试方式,肯定有比较大的差别,内地考察方式更加偏向于笔试方面,香港则更加侧重综合素质方面的考核。”
  现象三、处于漂与不漂之间
  “北漂”一族的辛酸,恐怕只有漂过的人才知晓。而对于香港学生来说,“北漂”生活相对单纯,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北漂”一族,那么,香港学生的“北漂”生活是怎样的呢?
  对此,严欣婷说,“挺有一种漂的感觉的,其实在北大读书,每个暑假都会到处去旅游,体会一下内地不同的地方。在北京读书的这三年,我可能到了十多个地方旅游,所以不仅是有这种感觉,而且是感觉非常非常得漂。”
  与此感同身受的,还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四学生叶思朗,他表示:“虽然北京很熟悉,但不是家的感觉,只有回香港了,才会感觉回家了。寒暑假考试完后的最后一周,有时自己静静地躺在床上,你就会感觉‘哎,这不是我的家’,你就没有那种家的感觉,也不会觉得很舒服、很轻松。就是感觉心灵上有点空虚,虽然在北京朋友很多,但还是没有一种家的感觉,感觉很漂。”
  他还说,香港学生到内地求学,虽然人都差不多,都是黄皮肤,但是环境、制度等都不一样,唯一一样的就是都能看懂中文。“我第一次到北京来上学,跟同学和朋友道别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到国外留学一样感觉。现在三年过后,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了,都习惯了。”
  对于“北漂”的感觉,香港学生的感受各有不同。张小慧表示:“因为我们都非常年轻吧,就有一种向外逃的感觉,不想在家里或附近的地方老是呆下去,就想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看不同的事物。但在这边也不会太恋家,也不会说思念到父母有种想哭的感觉,会打电话给对方问好,依然是比较正常的一种状态。”
  她还表示,“在学校的同学,可以说都是处于漂的状态,所以在同样的状况之下,就会相互帮助,相互安慰,该学习的时候一起学习,该出去玩的时候出去玩,都会有陪伴的感觉,不会有工作时的那种孤独和强烈的漂的感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大四学生、香港学生协会负责人陈思瀚与此意见相同,他说:“我也没有感受到漂的感觉,虽然家不在这边,但从小都是非常独立,到过很多城市旅游,对家的感觉不是太强烈。就觉得我到了北京,在北京住下来也蛮好的,就是这种感觉。”
  谭倩婷作为80后女生,小时候就经常随着父母搬家,所以对于漂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谭倩婷说:“对于漂,我感觉还好,这个真是个人差异。因为我从小就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活,我家一直在换地方,小学就我念过四间小学,所以感觉我住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就像在北京,我住在北京的时候,我觉得北京就是我的家。”
  她认为:“我觉得漂是一种心态,觉得自己没有根,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什么朋友,感觉到迷惘,但我觉得只要有个地方住,可以安顿下来就行了。”
  &&&解读
  就香港学生到内地求学过程中遇到心理不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交流科科长马琰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香港学生过来求学刚开始会感觉到不适应,但这个要看学生自己的适应能力,有的学生一下就融入进去了,就有很多的朋友,也有内敛一点,就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马琰介绍,“我们学校学生处有一个心理干预治疗室,里面挺温馨的,专门给学生聊天和做工作,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香港学生是否处于一种漂的状态,马琰认为,“香港学生在这方面还好,我们每年的中秋茶话会,学校各个部门的老师都过来,会问他们碰到什么问题。这么多年来下,我每年都参加这种活动,香港学生提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食堂的饭菜太咸太油,但是学校年年都没有改,他们也只有自己慢慢适应这边的环境。”
  他表示,对于香港学生新生入学的指导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交流协会做了大量工作,有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而且,学校的活动特别多,如新生迎新会、茶话会和文化之旅等,基本每月都会活动,这样既能让香港学生认识更多的同学,又能让他们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香港学生的“北漂”和传统意义上的内地“北漂”有何不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四学生、香港文化会会长严欣婷认为:与传统意义上的“北漂”相比,“香港学生到北京来求学的漂,我感觉就像出国留学的那种漂,确实感觉文化、环境的差异挺大。”
  她还表示,“因为香港本来就非常小,所以只要离开本土,就感觉是出去了,我感觉这个‘边界’还挺深厚的。香港人都把香港当成一个经济体,就像一个同乡会的感觉。”
  有关学习压力,严欣婷谈了一下自己的切身感受。她说,她自从到了北京大学以后,就从来没有感觉自己的成绩好过,“但有一个现象就是内地学生进大学以后,就感觉不用再读书了,所以,我们这些香港学生与放松了的内地学生比还好,如果他们紧张起来,我们就不行了。”(记者:郭思远吉翔)
北漂 香港学生 压力
责任编辑: 蓝精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压力大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