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远端骨折见类椭圆形低密度区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4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并按照 Johner-Wruhs临床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最终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手术时间71min;平均术中失血量95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6周;平均完全负重时间16.3周;无延迟愈合、骨不连及钢板断裂、松动、再骨折发生。按照Johner-Wruhs临床功能评分标准,功能优35例,良9例,中2例。 结论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符合美学要求,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国论文网 /6/view-2251756.htm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微创;骨折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 R683.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7-02   胫骨远端骨折约占胫骨骨折的7%~10%,是常见骨折之一,由于胫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结构,局部软组织覆盖少,血运欠佳,骨折后愈合常较慢,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为保证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而进行广泛的骨膜剥离,进一步造成胫骨血运障碍,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随着人们对生物学内固定术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保护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微创接骨术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疗效。我科自2008年5月~2009年12月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n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例,左侧19例,右侧27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17~64岁,平均35.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8例,跌伤8例。骨折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A型20例,B型16例,C型10例。开放性骨折9例,按Gustilo分类:Ⅰ型5例,Ⅱ型4例;合并腓骨骨折14例,股骨骨折5例,骨盆骨折3例,肱骨骨折2例,颅脑损伤3例,肋骨骨折、血气胸2例,创伤性湿肺1例,脾破裂1例。伤后至接受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5.5~7h,平均6.0h;闭合性骨折4~11d,平均5.5d。   1.2 治疗方法   合并颅脑损伤、肋骨骨折、血气胸、创伤性湿肺、脾破裂者经专科治疗,病情稳定后转我科手术治疗。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于可透射线的手术床上,对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并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关节面解剖复位,用螺钉固定或克氏针做临时固定。对干骺端骨折则采用手法牵引的间接复位技术完成对位和对线。做胫骨远端前内侧3cm长的弧形切口,用骨膜剥离器在骨膜及皮下组织之间潜行剥离,形成隧道,选择适当长度的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经皮下隧道插入,透视下见钢板位置合适后分别在骨折远近端各植入1 枚螺钉,再次透视见骨折复位及钢板位置良好后,用同样的钢板作为体外标识,分别做0.5cm长的螺钉固定口,切到骨质表面,在导钻引导和保护下在骨折远近端根据骨折情况分别植入3~4枚螺钉,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及钢板放置位置满意后,切口放置橡皮引流片,常规关闭切口。合并有肱骨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腓骨骨折者则同时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均未行外固定,抬高患肢,术后1d行踝泵锻炼、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活动,3d后开始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 8周行10~15kg部分负重,以后根据随访情况决定完全负重时间。   1.3 疗效评定   观察每个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皮肤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于术后1d、6周、12周、6个月及1 年拍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及对位对线情况。按照 Johner-Wruhs临床功能评分标准[1],将患者最终分为优、良、中、差。   2 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 14.3个月。4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71min;术中失血量20~300mL,平均95mL。骨折愈合时间12~25周,平均15.6周;完全负重时间13~26周,平均16.3周;无延迟愈合、骨不连及钢板断裂、松动,无再骨折发生(图1)。按照Johner-Wruhs临床功能评分标准,功能优35例,良9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7%。      3 讨论   胫骨干主要通过滋养动脉和骨膜供给血运,其中滋养动脉占较大比例。胫骨远端骨折后滋养动脉血供遭破坏,远侧骨折端丧失了大部分血供,仅留骨膜下小血管网的血液供应,如伴有周围皮肤及软组织的损伤,会使血运更差,直接影响骨折愈合。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为获得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而行广泛的软组织剥离, 损伤了穿支动脉和滋养血管,使得局部骨膜和髓腔内血供减少,骨愈合能力降低,易导致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   随着对生物力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尽量减少对骨折部位血液供应以及骨本身的影响、尽可能保持骨折处生物学完整性的骨折治疗术受到人们的重视[2]。在此基础上,1997年Krettek等提出微创外科技术及桥接接骨板技术的概念,即MIPP0技术[3]。MIPPO技术包括骨折远近端小切口,接骨板皮下或肌下插入,跨过骨折后螺钉固定骨折远近端而不暴露骨折端,骨折端血供的保存使骨折的愈合速度加快。   MIPPO技术适用于闭合性骨折[4],对GustiloⅠ、Ⅱ型的开放性骨折也适用,特别是皮肤条件不好、有结痂、不适合广泛切开手术的病例。MIPPO技术的优点有:①创伤小,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较传统切开手术大大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②皮肤切口小,软组织剥离少,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骨膜,而膜内化骨是骨修复的基础,骨折复位不剥离断端骨膜及软组织,比传统切开手术对骨折周围血运的破坏要小,可维持骨折正常愈合的生物力学环境,进一步缩短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本组病例无一例采用骨移植,即使是粉碎性骨折,均未发现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③皮肤切口小,较传统切开更符合患者的美学要求;④经皮钢板的植入,在复位良好的情况下,远离骨折端部位的固定,减少骨折端的应力集中,使骨折固定更牢固。   MIPPO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①小腿下段前内侧软组织覆盖菲薄,若手术时机掌握不好,易造成切口感染、伤口不愈合和钢板外露。目前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有争议[5],作者认为GustiloⅠ、Ⅱ型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入院后8~10 h内予行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患者予以石膏外固定,并抬高患肢;对于肿胀严重或伴有皮肤张力性水疱者,早期应用甘露醇消肿及水疱创面处理,行跟骨结节牵引,待软组织情况好转后(一般为7~10 d)进行手术,避免手术切口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若超过3周,血肿机化,则手术操作困难且难以解剖复位,远期效果不佳。②牵引使断端复位满意后植入钢板,维持骨折正常的力线及肢体长度,才能有效地保护骨折断端及周围血运,术后能达到骨折的快速愈合。术中复位、钢板植入、上螺丝钉必须在透视下进行,应摄胫骨全长X线片,防止骨折旋转、成角的发生。③手术中对于蝶形或粉碎骨块难于复位者, 可用克氏针经皮撬拨或点状复位钳辅助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骨折块较大时可用拉力螺钉固定。④合并腓骨骨折的内固定顺序:原则上应先固定胫骨远端骨折,若胫骨为粉碎性骨折,而腓骨骨折粉碎不严重,则先行固定腓骨,以复位好的腓骨为解剖标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就相对容易。⑤使用长钢板低密度螺钉固定。长钢板可以很好地纠正旋转、成角畸形,保护胫骨的轴线与长度。增加钢板的长度,以延长杠杆的力臂,力臂的延长使应力的分布点增多而不过于集中在某一处,减少螺钉的数量可以减轻骨骼创伤,而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螺钉之间钢板的跨度,从而很好抵消外来瞬间应力对螺钉的拔出作用。通常在骨折两端各拧入3~4 枚螺钉即可达到有效固定。本组病例的临床观察中未发现钢板断裂、松动、变形。   总之,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符合美学要求,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Johner R, Wruhs O. 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e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internal fixation[J]. Clin Orthop, : 7-25.   [2]Miclau T, Martin RE.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plate osteosynthesis[J]. Injury, 1997, 28(Suppl 1): A3 - A6.   [3]Krettek C, Schandelmaier P, Tscherne H. New developments in stabilization of dia-and metaphyseal fractures of long tubular bones[J]. Orthopade, ): 408-421.   [4]王佳,竺智雄,周耀.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近远端骨折[J]. 中国骨伤,):173-174.   [5]王兴元,王一剑,范勇,等. 锁定钢板内固定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854.   (收稿日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胫骨远端见类椭圆形低密度区_百度知道
胫骨远端见类椭圆形低密度区
患者信息:男 12岁 黑龙江 佳木斯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左侧胫骨远端见类椭圆形低密度区,骨质密度不均匀,内见网格状改变,边缘清晰 ,局部骨皮质变薄。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是什么病,怎样治疗?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没治过呢
提问者采纳
你好!从提供的资料看,情况不妙,像是骨肿瘤,千万不要大意哦!告诉家长,尽快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其他类似问题
椭圆形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应该不是外生骨疣,骨疣不是低密度,再说背向关节面生长的特征不可能不会描述。是不是能排除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但是描述的一句局部骨皮质变薄?不大符合这个病症。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Re:【读片】胫骨病变(有难度,择日公布病理结果)
男, 64岁,左下肢疼痛,包块一年余X线片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CT横断面和冠状面、矢状面重组图像及VR重建图像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一个字--太难了!试着分析一下左侧胫骨远端内侧骨皮质见半圆形骨质破坏,边缘硬化。内侧骨皮质缺损,局部软组织可疑肿胀,软组织内可疑钙化。印象:考虑:1左侧胫骨远端内侧外生软骨瘤2纤维性骨皮纸缺损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好发长骨距骺板3、4cm处,偏心皮质下生长,但没有累及骨髓腔,暂不做考虑。X线征象:左胫骨中下段三分之一交界处可见局部溶骨性骨皮质缺损,病灶周围骨质硬化,边界不光整,呈毛躁状,未侵及骨髓腔,周围未见肿瘤骨,未见骨膜反应。因楼主未提供病史,但从X光上看,骨骺已愈合,病人应该是成人;考虑:釉质细胞瘤;鉴别诊断:1、纤维性骨皮质缺损:6-15岁多见,典型部位为股骨远端,胫
骨近侧骨骺,尤其以股骨内侧多见,表现为皮质表层的不规则骨缺损,边界不如釉质细胞瘤清楚;
2、非骨化性纤维瘤:8-20岁多见,多位于皮质内或皮质下,呈单房或多房透亮区,长轴多平行于骨干,边缘有硬化,以髓腔侧明显,皮质膨胀变薄中断,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影;
3、骨囊肿:多在干骺愈合前,位于干骺端 而不在骨端,沿长轴发展。
4、骨巨细胞瘤:好发干骺愈合骺骨端,呈溶骨性或皂泡样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晰,骨皮质变薄,膨胀或骨壳形成,无硬化边及骨膜反应。知识点:釉质细胞瘤:病理特点是肿瘤内明显的上皮细胞。
长骨釉质细胞瘤比较少见,临床上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和肿胀,多发生于20-50岁的中青年人。约90%发生在胫骨。病灶通常局限于胫骨的中1/3和下1/3,偶尔可以同时发生在胫骨和腓骨。影像表现:边界清楚大小不同的溶骨性骨质缺损,病灶周围骨质硬化,偶尔可表现为皂泡状外观。锯齿状骨皮质破坏是此肿瘤十分特殊的表现,约80%病例可以看到锯齿状骨皮质破坏。病期较长的病例可表现为硬化磨玻璃样外观,可被误诊为纤维结构不良。偶尔,釉质细胞瘤可表现为骨皮质的巨大的溶骨性破坏,可使骨皮质膨胀并产生软组织肿块。纤维性骨皮纸缺损影像表现:左侧胫骨中下段可见局部溶骨性骨质缺损,边界不光整,髓腔未见异常,CT见骨皮质掀起,周围有软组织肿块。无骨化和钙化。分析:是难点。没有钙化和骨化,暂不考虑成骨性和成软骨性肿瘤。发生骨皮质,髓腔未见异常,不考虑骨髓源性肿瘤和髓腔型非骨化性纤维瘤。非膨胀性生长,暂不考虑骨巨。古骺闭合,发病年龄非儿童,暂不考虑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考虑:骨纤维肉瘤或皮质型非骨化性纤维瘤左侧胫骨远端内侧骨皮质局限性缺损,边界不光整,呈毛躁状,相应髓腔内毛躁,局部软组织肿胀印象: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炎性肉芽肿没有提供病史!骨骼上的病变一直上个难点(至少对本人来说是这样),理论上都各有特点,但实际上,却表现交叉类似,难以分别。也许是看得少的缘故。鄙人以为,这是胫骨下段皮质的一个骨质破坏,边缘似见少许硬化,但CT片上没有看到骨质硬化,边缘不规则,骨髓腔面毛糙,外缘隐见少许软组织影,骨膜反应不甚明显。以上特点,支技骨转移瘤的诊断。不知道是年龄几何,有没有疼痛。。。。错的远了,别见笑。从骨骺线情况看,应该是个年轻人,骨皮质中断,内侧有骨膜反应,ct见软组织快,不是个好东西,考虑恶性.补充:从发病概率来看,考虑骨肉瘤可能性较大。毕竟半数以上,有的报导3/4骨肉瘤发生年龄在10~25岁。骨肉瘤分型1,中央型(髓腔内)骨肉瘤;除最为常见的传统或经典中央型骨肉瘤外,还有以下亚型骨肉瘤:血管扩张型骨肉瘤;骨内高分化(低恶性)骨肉瘤;和圆细胞(或小细胞)骨肉瘤2,浅表型或表面骨肉瘤:该型骨肉瘤分为3个亚型:皮质旁(近皮质)骨肉瘤、骨膜骨肉瘤和高度恶性浅表骨肉瘤。高分化皮质内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大。起源于哈伏氏管间充质细胞,低度恶性,好发于胫骨。病灶在皮质内,局部皮质增厚,密度高,内可见椭圆形不规则透亮区,酷似骨样骨瘤。肿瘤一般不侵犯髓腔及软组织。转载一幅类似图象,供战友参考(本图象来自互联网,绝无侵权之意)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600 height=368 title="Click to view full 2.jpg (600 X 368)" border=0 align=absmiddle>考虑为长骨造釉细胞瘤.造釉细胞瘤常长在颌骨,而极少数可以长上在长骨。它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男女发病没有区别,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90%以上发生在胫骨。又称胫骨牙釉质瘤,牙釉质瘤的命名是因为它的肿瘤细胞与颌骨牙釉质瘤完全相同,其他骨骼也有少量发生,牙釉质瘤使患肢局部肿胀,当病变破坏严重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病变破坏胫骨中下段,其X线表现:破坏多是溶骨性改变,周围有硬化,骨皮质也可以有破坏,甚至有些侵犯出骨皮质,到达软组织,在软组织中形成肿块,但一般没有骨膜反应。X线诊断上容易与其他良性骨肿瘤相混淆。根据片子来看,患者年龄应该在20~30岁左右左侧胫骨远端内侧见半圆形骨质破坏,局部见软组织肿块,周围见成熟骨膜反应,见Codman三角。印象:1.左侧胫骨远端骨旁骨肉瘤2.嗜酸性肉芽肿,易发于儿童,可能性较小鉴别诊断造釉细胞瘤:一般无骨膜反应定性:骨母细胞瘤依据:1)病灶位于皮质内
2)周围骨质明显增生硬化
3)扶垛样骨膜反映
4)骨母细胞瘤可以突破骨皮质软组织肿块X线:左胫骨远端内侧椭圆形骨质破坏,内似可见骨膜反应及Codman三角CT:左胫骨远端内侧骨皮质内见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Codman三角并可见软组织肿块及放射状瘤骨诊断:考虑骨旁骨肉瘤影像表现:左侧胫骨远端内侧见半圆形骨质破坏,局部见软组织肿块,周围见骨膜反应,亦见Codman三角。诊断:左侧胫骨远端内侧恶性病变,考虑骨肉瘤。考虑骨感染性病变--TB,若是肿瘤性病变,为何没软组织肿块,只有软组织肿胀.恶性骨肿瘤硬纤维瘤!即韧带样纤维瘤!真的很有难度,如果是年轻人,肯定要考虑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了!患者是老年人,影像表现又肯定是良性病变!感染性可排除(周围硬化不够)。肿瘤性常见的没有相符的。大胆猜吧:表皮样囊肿。一、诊断:胫骨造釉细胞瘤。二、依据:本例病灶在胫骨中下1/3骨皮质内,呈骨皮质局部缺损,髓腔侧有硬化边。结合文献:长骨造釉细胞瘤有以下特征:1、好发年龄为11~50岁,尤以11~30岁常见。2、好发部位为胫骨中段或中下段,极少数可发生于股骨、肱骨。3、X线表现:偏心、单或多房性囊状透亮区,沿骨干长轴生长,边缘有硬化,骨干膨胀,皮质变薄,局部可呈锯齿状,晚期可有皮质穿破征象(如本例)并形成软组织肿块,若无病理性骨折,一般无骨膜反应。三、鉴别:长骨造釉细胞瘤主要与以下病变鉴别:(1)非骨化性纤维瘤:多见于20岁以下男女患者,好发于胫骨、股骨和腓骨的干骺端,偏一侧骨皮质呈卵圆形分叶透光区,边缘硬化等特征。(2)骨囊肿:常位于干骺端,中心性膨胀性改变。(3)单骨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破坏区的密度呈磨砂玻璃样,而造釉细胞瘤较透亮等。希望斑竹加分!!!是常见病麽,等着了。一、【临床资料】
男, 64岁,左下肢疼痛,包块一年余。二、【影像表现】
xray:左胫骨中下段骨皮质局限性破坏改变,可见软组织块影,边界不清楚,骨内膜有骨膜反应。
CT:左胫骨远端内侧骨皮质内见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Codman三角并可见软组织肿块及放射状瘤骨三、【分析】
定位:骨皮质
定性:恶性肿瘤(骨内膜毛糙,有骨膜反应)四、【考虑】
新手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临床资料:男, 64岁,左下肢疼痛,包块一年余。影像学表现:左胫骨下段内侧局限性骨皮质缺损,边缘清楚,薄层硬化,轻度膨胀,内外骨膜增生,并见骨膜三角,无明显软组织肿块。分析:本病例诊断确实有难度,老年人骨骼原发肿瘤,不论良性或恶性都比较少见,该患者影像表现比较符合良性肿瘤改变,但又不具备某一肿瘤的常见表现,考虑软骨粘液纤维瘤或皮质旁(或骨膜型)软骨瘤可能,期待病理结果。考虑转移性肿瘤看一个病变先从特点给他基本定性,首先看到骨质的缺损,破坏,而其范围小,边缘有硬化,都是良性的征象.故认为是良性骨肿瘤或骨肿瘤样病变.暂进定做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症吧.学习中.诊断 :胫骨造釉细胞瘤长骨造釉细胞瘤指发生于颌骨以外的在组织学上与颌骨的造釉细胞瘤相似,故亦称长骨的牙釉质瘤.四肢长骨造釉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几乎这发生于胫骨的特殊的原发性肿瘤.病理组织学与颌骨的造釉细胞瘤相似,肿瘤为上皮包涵性来源.Fischer于1913年首先报告了3例不在胫骨上的此肿瘤,男女比例1.6:1,发病年龄以11―40岁发病最高,占76.1%。发病部位以胫骨最多见,国外文献报道胫骨占90%。在Fiseher命名之后,长骨造釉细胞瘤的性质和组织学发生的探讨过程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是上皮性肿瘤,还是中胚层肿瘤的滑膜肉瘤或恶性血管母细胞瘤。由于它在组织学结构上类似造釉细胞瘤,提示为上皮性肿瘤。用免疫组化和形态学,对长骨造釉细胞瘤和尤文氏肉瘤研究发现:两者都有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表达,认为这两个肿瘤虽然在临床和遗传学上不同,但在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上有重叠。然而近年来文献报道骨纤维发育异常中纤维母细胞也可表现为散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阳性,阳性率各家报道不一,故目前认为免疫组化无助于鉴别。因此,有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骨纤维发育异常实属变异的造釉细胞瘤,故称之为骨纤维发育异常样的造釉细胞瘤。并且认为骨纤维发育异常与长骨造釉细胞瘤是同一系谱的疾病,该系谱的一端是骨纤维发育异常,另一端是经典的造釉细胞瘤,骨纤维发育异常样的造釉细胞瘤位于二者之间,系骨纤维发育异常向造釉细胞瘤演变。而长骨造釉细胞瘤很少累及10岁以下儿童,更多见于成人,呈低度恶性表现,可以远处转移。长骨造釉细胞瘤的性质和组织来源有不同的学说,直到近几年经过电镜和免疫组化研究,证明是上皮源性,而非来自中胚层组织。临床表现
病程缓慢,多以年计。多数病例有外伤史。好发部位为胫骨占绝大多数,并多发生于骨干中段、中下段,晚期可延伸至骨骺。其他长骨和一些短管状骨也可发生。主要表现为局部进行性肿胀,间歇性微痛或钝痛。有时,病理性骨折是第一个症状。体检:肿块质硬,表面不平,有的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或病理性骨折后始来就诊。过去多数学者认为是良性肿瘤,近年来报道证实本瘤可以复发转移。X线表现病变呈单个或多个溶骨性透光区或骨质硫松区,有时呈泡沫状或不整齐的分叶状,亦可缓慢地向骨干上、下扩展。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一般仅波及骨干的皮质而不进入髓腔。分叶状病变者,边缘锐利,有硬化边缘,病程越长越致密。骨皮质膨胀变薄,其上、下皮质骨增厚、有时发生断裂或呈锯齿状。皮质骨消失为本瘤特征性表现。晚期病例,肿瘤累及患骨的大部,甚至达2/3,患骨增厚变形。肿瘤体积较大者,可由骨干侵人干骺端,一般无骨膜反应,病理骨折后,骨膜反应明显。少数可穿破骨皮质侵入软组织,形成软组织肿块。本病可合并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二者可发生在同骨或邻骨上。MRI显示长骨造釉细胞瘤的范围及肿瘤的侵袭性,优于X线平片和CT。鉴别诊断长骨造釉细胞瘤,在明确诊断以前,必须排除其他肿瘤的可能。在一个肿瘤中,肿瘤细胞虽可有许多不同形成的排列,但总可找出一种最占优势的类型。从临床和X线检查来看,只有当肿瘤位于骨皮质内,并表现为多房性疏松阴影时,才能在组织学检查前,提供正确的诊断。但在年青人,同样的X线表现也可见于非骨化性纤维瘤,但后者多位于干骺端,偶尔,软骨枯液纤维瘤可局限于骨反质,如发生于胫骨,则与本瘤难以鉴别。本瘤与非骨化性纤维瘤、巨细胞瘤、孤立性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网织细胞肉瘤、骨嗜酸性肉芽种及转移瘤等相鉴别。考虑为纤维性骨皮纸缺损可能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顶一下,值得研究考虑转移性肿瘤皮质内低密度灶,并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是否原先为纤维类肿瘤,现有恶变。听同道们讲的造釉细胞瘤,似乎也符合。诊断:软骨肉瘤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考虑骨旁骨肉瘤 ,图象不是很清楚临床特点:老年男性,病程较长病灶部位:长骨骨干皮质病灶表现:病灶处骨皮质破坏、变薄,表面不甚规则,邻近有骨膜新生骨且新生骨被破坏,并形成软组织肿块。没有软组织窗,但可以看到病灶内部没有钙化、分隔等,周围骨皮质没有硬化诊断:首先考虑恶性骨肿瘤,骨肉瘤可能性大。老年患者需注意骨皮质转移瘤可能,但病程较长,故放在第二位鉴别诊断:1.韧带状瘤2.造釉细胞瘤3.纤维性骨病变
您的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胫骨远端骨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