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老年痴呆症前兆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老年痴呆症」是否有歧视?是否应正名?
近期,央视鼓励为"老年痴呆症"正名,希望人们能消除歧视,更科学的认知这种疾病,因为患者并不是“痴呆”。对于这种说法您是否赞同?是否支持为此病正名?我的一个医学同学觉得矫枉过正,极力反对。
按投票排序
排名第一答案的 的道理虽然对,却恐怕弄错了逻辑关系,“老年痴呆”这个命名的问题并非在于用疾病的名字去侮辱人,而是在于用侮辱人的词汇去描述疾病。关于“痴呆”这个词道理很简单,“痴呆”这个词在我国古已有之,用来形容人呆傻愚蠢,或者描述一个发呆的状态。“痴”与“呆”分别用来形容傻自不必说,单说“痴呆”组合成词:宋:《京本通俗小说o错斩崔宁》:“聪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痴呆未必真。”宋:范成大 《卖痴呆词》:“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獃召人买……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獃千百年。”
癡獃:同“ 痴呆 ”。卖痴呆: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痴卖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又不是痴呆懵懂,不辨个南北西东。”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 萧经邦幼不慧,年三十餘,痴呆不省事。”可见,我国古代以来“痴呆”就属于一个贬义词。医学中的痴呆(dementia)和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何时开始使用的呢?英文中,dementia这个说法是19世纪末期才出现,用以形容一系列精神和心理疾病;Alzheimer's disease最早由德国精神科医师及神经病理学家Alois Alzheimer在1906年描述记录,之后英文中以他的姓Alzheimer命名这个疾病。那么中文用“痴呆”来命名又是什么时候?日本的江户末期到明治初期,很多西医西药被翻译成日文。“痴呆”的英语是Dementia,明治5年(1872年)的时候日文书《医語類聚》上把Dementia翻译为“狂ノ一種”,大概是疯狂一类的意思。在这以后Dementia一直没有固定的日文学术用语,曾经叫过“痴狂”、“瘋癲”、“痴呆”等词。明治41年(1908年)日本精神病学权威呉秀三提倡,把以前的Dementia译法统一成“痴呆”,从此开始逐渐推广。例如:1917年,进入日本词典《大日本国語》;1919年,有島武郎发表小说《或る女》,里面有句“如何かして倉地を痴呆のやうにしてしまひたい”;1920年,寺田寅彦发表杂文《丸善と三越》,里面有句“ 其贖罪の為に種々の痴呆を敢行して安心を求めんとする ”。1927年,“痴呆”一词作为正式的医学用语进入《 研究社新英和大辞典》;1934年,“痴呆”一词进入百科辞典《広辞林》,表示民间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了。我国对痴呆症的命名可能来自于当时的日本。1929年《医药评论》出现麻痹性痴呆 (Dementia paralytic) 的疟疾疗法 (Malariakur),1932年《中华医学杂志》有“注射间日疟原虫对于治疗麻痹性痴呆的功效:The inoculation with tertian malaria in the treatment of dementia paralytic”,1937年《医药学生》有“早发性痴呆用胰岛素的震荡疗法”,1948年《苏联医学》有“早发性痴呆之并合疗法”,1948年《医潮》有“麻痹性痴呆”等使用“痴呆”于医学文献中。1928年创刊于上海、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迁台的《中央日报》,则于 日首次使用了“痴呆症”。而冠以“老~”的如“老年痴呆”、“老年性痴呆”、“老人痴呆”、“老人性痴呆”等除散见于《中央日报》外,也常见于1950年创刊的《中国时报》及含1951年创刊的《联合报》系中。1946年创刊的《人民日报》中也频繁使用老年痴呆、老年性痴呆等词语,近20年来才开始用阿兹海默、阿尔茨海默病、阿尔察默病等。所以,这错就错在我们一开始就使用了贬义词去命名这个病。当然,也不能完全责怪命名者不懂得尊重人,医学的人文关怀也是到了20世纪末才被重视,当时的人们只是试图用症状来描述这个疾病而已,很难意识到这个名称会给患者带来什么影响。“老年痴呆”这个名称有哪些坏处?1.
对患者的侮辱“痴呆”应属贬义词,这样的词语会给相关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由此引发的恐怖感和羞耻感,更给该病的发现和治疗造成了障碍。有的患者悲观失望情绪的产生,必然为这种疾病的治疗护理增加了困难。2.
没有准确地表现病症的整体概念,容易造成误解“痴呆”会给人们造成“这些患者什么都不知道”的错误印象,常使患者感情受到伤害。而且认知随着病情的发展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无法用“痴呆”一词来概括整体的情况。3.
延误早期诊断和治疗如上所述,“痴呆”一词对患者和家属造成了情绪上的负面影响,易让人觉得这是可怕的、丢人的事,因此拒绝进行诊断和治疗。这就延误了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时机,使得病情更加的恶化。其他国家和地区怎么看这个问题?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并不是盲目的效仿,而是根据他们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情况加以考虑。英语国家:痴呆始终是dementia,老年痴呆始终是Alzheimer's disease,从没有改过。骂人蠢也没听过高端到骂人dementia的,骂人名词与医学名词分得比较开。所以他们不存在需要更名的问题。“痴呆”一词的根源--日本:2004年,日本厚生省决定修改“痴呆”这一疾病名称。厚生省在网站上列出6个替代病名供网民选择,这6个候选替代病名为:认知症、认知障碍、遗忘症、记忆症、记忆障碍、阿尔茨海默综合征。除了这6个备选名称之外,网民也可以提供自己认为更合适的名称。更改疾病名称,并非如想象那样简单,须得顾及历史、传统与现实。如果采用一个过于优美的语词替代“老年痴呆”,反而不能确切地表达疾病的实情,也不能给家属和护理人员传递科学的信息,无法使他们意识到所要面对的辛劳和付出。日本厚生省要求网民考虑替代名称必须简洁易懂,不使病人感到受辱,不让病人心情变糟,又要与“痴呆”一词含义相近,避免产生认识与治疗上的混乱。2004年12月,日本厚生省根据网民投票结果,正式将“痴呆症”改名为“认知症”,并决定在2005年日本保险制度中,把“认知症”作为法律用语正式使用。韩国:与日语同属一个语系的韩语中,“痴呆”(??)一词并没有更名,沿用至今。中国台湾:目前台湾一般通用的‘(老人) 失智(症)’在各报首次出现的时间都在1990年代,如日 《联合报》有‘痴呆症属脑部病变,亦称失智症’的说法,同年7月6日长庚医院精神科医生刘嘉逸发表于《中央日报》的“你知道吗?痴呆症不是老年人‘专利’,年轻人一样可能发生,有人主张改称‘失智症’较为妥切”一文中提到,痴呆症的英文是 dementia,翻译成“痴呆“意义没错,却有失厚道,易引起病患及家属的不快,近年有学者主张改为“失智”,信、达、雅兼具,值得提倡。目前,“失智症”这种说法已基本在台湾学术界及日常使用中取代“痴呆症”。中国香港:香港在2010年一间非政府机构举办的“老年痴呆症”新名称创作比赛中,“脑退化症”最终获奖,但由于脑部退化并非引致老年痴呆症的唯一原因,亦不能完全反映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因此医管局和卫生署没有采用“脑退化症”为医学上的正式名称。2011年,10个医学及长者团体,经过半年讨论及咨询患者、家属后,建议把“痴呆症”改名为“认知障碍症”,并已向医管局及卫生署建议采用,正等待当局回覆。可见,使用“痴呆”这个贬义词汇来命名疾病的国家和地区中(主要在亚洲),除韩国外,基本都反省了这个命名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中国多年前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较正式的态度去解决。去年央视等多家媒体也在呼吁为“老年痴呆”正名,虽然速度慢了,但在我看来,这趋势总是好事,对患者、对家属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是利远远大于弊的。这正名的一小步,说不定是文明进步的一大步。注:以上大多数内容修改自我去年的一篇文章,原计划写进博士毕业论文里并发表在中文杂志上,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知乎各位共享即好,欢迎提意见,谢绝转载。
总而言之四个字:欲盖弥彰。一开始大家用茅坑,觉得太粗俗,改用“厕所”。但“厕所”这个词用久了也觉得听着不舒服了,于是改叫“盥洗
室”,叫“洗手间”。按理说“盥洗”、“洗手”在字面上已经和排泄完全脱离,但用久了便不可避免地还是觉得不雅了,于是开始用“休息室”、“化妆室”、
“更衣室”等等代替。但挂着“化妆间”门牌的厕所其实和没有剪子吹风机的“发廊”一样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典型。我猜在不远的将来,“会议室”和“茶水间”
也会沦陷进去成为厕所的另一种称呼。这种词汇的不断更替其实永无止境也毫无意义,它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摧毁一个本可以正常使用的词汇。人的智力有强有弱,身体有健康也有病痛。正视区别、坦然面对、骨子里互相尊重,才是正确的态度。各种语言上的取巧和讨好,只能定期地毁掉一个又一个词语而已。
楼上仅仅考虑政策成本为0,有没有考虑执行成本?要使这一观念被全体人群接受并自觉在每次提及的时候都更用称呼,需要多少公共宣传资源投入?改变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其实极难,在医学领域内大家已自觉专业的使用阿尔茨海默症这一称呼,而如果要求大众使用,恐怕是难以做到的。就好像本来意思很好的词汇“同志”和“小姐”,即便政策层面推广,也无法改变现在它们的含义已变化了的现状。从执行成本的角度,这件事远算不上应当首先执行的政策。
我覺得不應該說因為“老年癡呆”是“歧視性的”“侮辱性詞語”,為了所謂的“政治正確”的原因,就去糾正“老年癡呆症”的名字。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我認為,真正應該糾正的,是用疾病的名字去侮辱人的習慣。我們習慣了用一些疾病或缺陷來作為罵人的詞語,比如“低能兒”、“弱智”、“瞎了眼/眼睛有毛病”、“腦子有病”、“癡呆”、“發瘋”等等。這些詞語本來就有侮辱性嗎?使用這些詞語罵人的人,才為這些詞語附上了侮辱性。罵人“腦子有病”、“弱智”、“癡呆”的時候,其實是罵人者自己認為“腦子有病”、“弱智”、“癡呆”的人是低等的,值得嘲笑的,應該被羞辱的。你同意了“腦子有病”、“弱智”、“癡呆”是侮辱人的詞語,代表著你認為這樣的人是低等的,值得嘲笑的,應該被羞辱的。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看不起這些病人,我們內心其實在歧視他們。想一想“農民”、“民工”、“外地人”、“鄉下人”這些詞語就知道了。如果我們不改變這個態度,用病名去侮辱人,那麼無論病名怎麼變化,都會變成侮辱性的名詞。一個例子是“智障”。智障本意是“智力障礙”,本來是一個“政治正確”的說法(代替“弱智”),但隨著“智障”這個簡稱被用來罵人,它正在慢慢變成一個貶義的詞,結果稱真正智力障礙的症狀為“智障”反而變成了不禮貌,有人又開始提議用“心智遲緩”來代替了。同樣地,即便我們今天用“阿茲海默症”這個名稱來代替“老年癡呆”,可如果明天我們就開始用“阿茲海默症”來罵人:“你這個阿茲海默!” - “你全家都阿茲海默”....以此下去,“阿茲海默”一樣會變成一個侮辱性的詞彙。到時候我們難道又要用另一個名字來代替“阿茲海默”,以達到政治正確嗎?我們真正應該做的事情,是在有人使用“老年癡呆”這樣的病名來罵人的時候,站出來,提醒他:你這麼做,對不起那些正在忍受老人癡呆病症折磨的病人。----------------------------------------------------------------------------------------------------------------------------------------------補充:看到這個有點跑題的答案被推到首位,有點如履薄冰的感覺。這裡做點補充:我能夠理解用“阿茲海默症”等委婉的名字代替“老年癡呆症”等直接的名字的理由。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別的。而且我們都喜歡聽好話,吉祥話,有各種避忌的話題。用“阿茲海默症”代替“老年癡呆症”,病人和家屬聽著也不會刺耳,這也是照顧到人之常情。但站在“希望人们能消除歧视”的角度來看,“正名”對“消除歧視”能起多大作用,我想如同我上面分析的,“正名”只能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至於“老年癡呆症”的名字和“阿茲海默症”(或者“腦退化症”等等)哪個更能夠幫助人們更科學地認識這種疾病,我想應該是醫學工作者討論的話題,就輪不到我這個門外漢來說了。再補充:突然想到一個類似的問題:大家覺得“艾滋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哪個比較順耳一點?
从实操的角度:“老年痴呆”远比“阿尔茨海默”便于理解,便于理解的才便于在人群中推广开来。残疾,盲人,智力障碍等等,都比“阿尔茨海默”易于理解,所以人们对这些词的接受度高。而阿尔茨海默只是一个外国人名儿,与残疾或者智力障碍等词的性质不同。指望广大只受过中学教育的人们以阿尔茨海默概念替换掉老年痴呆,太难,也太天真了,或者这么说,满怀热情白费力。是“阿尔茨海默”还是“老年痴呆”,对普通人是一种冗余信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这种病症。就好比,到底是“变态心理学”还是“异常心理学”,对一般人没什么意义,而有心、有兴趣的人自会知道。或者,等到他们在生活中切实接触到了这种病症时,医生会告诉他们,这是阿尔茨海默症、或者是别的什么症的。这病名儿的问题也就不劳别人费心。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大力、强力推行“老年痴呆症”更名。(并非毫无意义。)可以采取温和的方式,比如在电视媒体或者医学讲座或者某某,讲到此症的时候提醒这么一句。然后,对此有心的人,自然会记在心里;也不至于打扰到不关心此事的人们。或者这么说,在学生语文课本上加个注,慢慢的,潜移默化的,从下一代开始的,不太浪费精力,不太打扰上一辈人,而且最终会有效果。如果一定要强力推行改名,我觉得对“性病”一词的改良应该排在“老年痴呆症”之前。“性病”模糊、笼统地涵盖了多种实际病因很不相同的疾病,这本来就不合适;以及,用“性病”统称这些疾病,很容易让人以为它们总是性乱交的产物,会引起很大的误解(,多种所谓的“性病”在不洁性交之外,还有其他发生渠道/原因)。而“老年痴呆”不是对得病原因的推断,只是对疾病表面特征的概括,比“性病”要“准确”得多。
Snorri的观点明显有失偏颇。他的逻辑中最大的问题是把侮辱人的习惯和具有侮辱含义的言辞割裂了开来。但实际上,人的一言一行总是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包括各种你没有察觉到的暗示。一个行为(比如骂人的行为)之所以产生,和各种相关信息的传入有莫大的关系,这在心理学上可以用广义的「启动效应」来解释,这种效应经常会自动地、潜意识地发生的。举个例子。给你看一组词:「绿色 小鸟 阳光 孩子」,你会想到什么?「春天!」 再给你看一组词:「夕阳 金子 年轮 脚印」,你会想到什么?「秋天!」而实际上,春天里也有「夕阳 金子 年轮 脚印」,而秋天里也有「绿色 小鸟 阳光 孩子」。可你的大脑却会自动做出这些联想。再给你看一组词:「疯子 傻 老头」,你联想到了什么,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一种什么景象,不用我说了吧?
当我们说“苹果手机”的时候,应该不会想到苹果作为水果的的任何属性了吧。当我们说“榴莲手机”的时候,应该会想到榴莲作为水果的一些属性吧。就是个习惯问题,说惯了,这个词就失去除代号外的其他感觉了,而作为代号,它就指代它所指代的人或物。歧视出自对“歧视词“所指代的”歧视群体“,而不是”歧视词“本身。”屌丝“被大家说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肮脏的感觉了吧。"翔"也已经是个让人不大舒服的词了。所以呢,没有必要纠结于”痴呆“这个词本身有没有什么歧视性。以前的女同学起的名字像男生,叫惯后,现在若是有男生叫那个名字,会觉得那应该是个女孩名字才对。。。不专业,凭感觉说
在目前这个环境下,改成什么之后都可能会变成歧视性用语。以前记得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完全的病都是称为“弱智”的,结果“弱智”成了骂人的话之后引进了港台“智障”的说法,当时还看过报纸说此词相比“弱智”有种种优势,结果没几年“智障”又变成了带歧视的用语。。。现在就算把老年痴呆正名成脑退化症或者是日本通称的失智症,不保证过几年又变成歧视性词语。
歧视说不上,但有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有误导之嫌。语词会影响心理,而此处老年痴呆并用,让人感觉这件事是人老了就呆了,理所当然,而非如@李伟 所说,是患上非正常的疾病。另外阿兹海默症不仅见于高龄人群,而老年痴呆的指代收窄了年龄范围,也同时扩大了疾患范围(如有些老人的反应迟钝出于其他原因,而非阿兹海默),会将大众认知导向误区。
我来补充一些现在对于Dementia(老年痴呆症)的翻译问题。对于亚洲地区,现在都比较倾向于用一些”非歧视“,比较中性的翻译。香港之前的”老年痴呆症协会“已经正式更名为”认知障碍症协会“,即是对这一转变的回应,其他翻译还有”脑退化症“等。此外,需要分清的是Dementia和Alzheimer's disease并不相同,Alzheimer‘s disease 仅仅是Dementia的一种(The most common type of dementia)。
特意开电脑怒答:痴呆,这个词如果查百度的话,的确有这样的一项说明:精神病学术语,指精神原性的或由损坏脑物质的疾病引起的智力恶化但是在民间这个词一向被认为含有贬义的成分,而且带有很重的歧视色彩,就像我们说某人是精神病或者神经病,这个词本身并无问题,但对于公共认识来说,说某人是神经病,人们的第一反应不会是这个人病了,而是对此人的精神、行为的整体否定。如果说具体了:抑郁症、失眠症这类心理性的疾病都可以称为精神病;癫痫就是神经病但为什么没有人这么称呼对应病症的病人,是因为大家知道这个词的词性定界很模糊且带贬义所以,请不要称呼他们是老年痴呆!他们没有痴呆,他们只是忘记了;他们只是得了一种病,一种叫做阿尔茨海默症的病!正像他们翻来复去的教你东西的时候,你记不住他们并没有称你为少儿痴呆!(这里“你”并没有攻击题主的意思,包括我自己,也是“你”)相信很多人也看过下面这个短片,不解释了
很多词语的歧视性语义是大众赋予的,你换了个词语,如果大众继续赋予新词语歧视性语义,你怎么办?继续换词语吗?小姐,原来多好的一个词语,现在你随便叫年轻女性小姐,她不骂你就怪了!可是这是因为小姐这个词语不够雅,不够中性吗?非处 原来也是男性对女性的一种歧视性词语,但现在逐渐变为一种仅仅是客观描述的词语,词语没改变,改变的是使用词语的人的思维。改变歧视性词语本身只是掩盖问题的实质,不面对问题的实质,不根本性改变歧视性思维,我觉得和文人的粉饰太平,GCD的和谐话语有何不同!央视正事不做,就整些小屁事显现它的人道关怀。我是反对“政治正确”这一套话语的,尤其是虚伪的中国官方提倡“政治正确”更需警惕。
个人觉得应该,这样的名称容易引起误解,首先阿尔兹海默症不是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只是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而且并不是只有痴呆这种症状,很多疾病中也会出现痴呆,比如帕金森病,舞蹈病等等
不同意排名第一位的 和其他几个回答的说法。把我的想法说出来探讨一下。“痴”“呆”这两个字拿出来本身就带有贬义。举例:“你发痴啊”,“你怎么这么呆呢”。的确很多骂人话是由于人们本身的歧视而附加上的贬义,固然,只要想骂人,“阿兹海默”也可以成为骂人话。但这和“痴呆”本身就不是中性的性质完全不一样。退一步说,就算是一个本来的中性词后来附加上了贬义,更改说法也是宣传消除歧视的一个好办法。并不是说因为大众歧视是不对的,所以就非得等到完全没有歧视,而不能先修改词汇。有人问了:“如果大众继续赋予新词语歧视性语义,难道继续换词语吗?”没错,我认为就应该继续换。有人把推广新用语的成本算得很大,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你在乎这点成本,需要这点方便,是因为你并非那弱势的一方。同样的逻辑我们也可以推出所有城市建设盲道的成本过高,建筑修建无障碍通道的成本过高。可是现在的中国真的负担不起这些成本吗?最后一点意见:之所以有政治正确,是因为对一些理想的准则我们必须遵守,例如不可以歧视。政治正确的确是流于形式,但一个表面上不敢歧视和一个表面上和实质上对于歧视都无所顾忌的社会,哪一个好?还是前者吧。美国对黑人的称呼,几十年前就不能用negro,然后不能用dark,现在black有时都不用,要用African American。你可以说歧视仍然在暗处存在,但现在没有哪个人敢像内战时南方邦联的副总统那样说“negro和white就是不平等”()。民权运动是否带来了实质进步,我们得承认有。现在从心底认为所有人种生而平等的人也比一百年前多得多。没错,政治正确泛滥的情况的确不少,但我有一个观点:如果连政治上正确都一点不在乎了,那还有什么是正确的呢?
你心里有了歧视性的观念,你就会把它当作一个歧视性的词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
我认为没有必要改名。事实上,我国所谓的老年痴呆绝对有年轻化的趋势。除了矫枉过正的因素,我觉得改名的成本也是一个问题吧。这意味着很多教科书,学术书籍都需要重新修订改正。不过,这一点成本在政治需要前面应该毫无性价比吧。所以把力气放在尊老爱幼上比改什么名字有实际帮助的多。满口仁义道德,不如日行一善。这个是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中国的官网。PS:大家平时多注意饮食,有数据显示,四五十岁得老年痴呆的比例在迅速上升。
建议改名,个人认为是有侮辱的意思。如果是我,我肯定不希望听到别人这样说。希望大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
“失业不叫失业,叫下岗;无业不叫无业,叫待业;领导下台不叫下台,叫内退;经济下滑不叫下滑,叫负增长;解雇不叫解雇,叫买断;私有经济不叫私有经济,叫非公有经济;穷人不叫穷人,叫弱势群体;资本家不叫资本家,叫民营企业家;萧条不叫萧条,叫疲软;通胀不叫通胀,叫价格波动。”老年痴呆不叫老年痴呆,叫返老还童症侯群怎么样?====就他妈不能干点正事?!
曾经看过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像楼上所说其实意思大概一样但是我们恰当委婉的措辞是一种对他人的尊敬与人文关怀,英国人貌似是叫认知下降
我觉得是有歧视性的,我相信也有不少人认为它没有歧视性。所以判断它该不该更名,不能仅从大家的看法,而应该本着政治正确的原则并评估更名的成本。显然,既然存在歧视,且更名不会造成新的歧视,那么从政策价值上说,更名是没有风险、政治正确的。又显然,将老年痴呆症更名为奥尔茨海默病不存在学术上的变化,所以医学上不存在成本,其成本在社会层面。社会成本包括宣传成本和教育成本,而收益是消除歧视。综合考虑成本收益,这是一项立足于政治正确,出发点在于消除歧视,有增进社会幸福作用且成本低廉的政策。我认为在所有政策中,这类政策应首先执行。说到政治正确的决策,我们的老伙计美国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从黑人运动到妇女解放,一开始都是成本巨大的革命性举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持保护黑人和妇女权利呼声的人开始占大多数,这类政策的成本和收益之比大幅下降。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和政治竞争的角逐者都把这类政策当成首要的红线、依傍和筹码。众所周知,不必赘述。很好地说明了成本收益比例较低而又政治正确的决策的必要性。综上所述,我以为,对决策者来说,老年痴呆症不仅有必要更名,而且恐怕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第三方登录:热门搜索&:&
老年痴呆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久久健康网编者按:痴呆专家告诉你专业治疗老人痴呆症的方法以及预防与治疗!让老年人远离痴呆症告别痛苦。痴呆症究竟是怎么得的?专家称健康规律的生活有助于治疗老年人痴呆,患了老年痴呆症甚至导致有些老年患者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脑科,老年痴呆疾病可使患者的精神和行为异常的表现,给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带来困扰。那么你知道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年痴呆的发病原因。  介绍,老年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血管性痴呆(VD)、混合型痴呆等,老年痴呆病人的病因如下:  1、脑外伤:脑外伤可破坏血脑屏障,使白细胞能与脑抗原接触;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神经细胞损害,或脑外伤可直接损伤神经细胞引起痴呆,如拳击性痴呆。  2、慢病毒感染:近来有些实验结果间接证明老年性痴呆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3、遗传因素:据统计,老年性痴呆者近亲的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4倍多。  4、神经递质的改变:乙酰胆碱是与人类的记忆和认知功能有关,如果分解乙酰胆碱的酶也降低,那么就很容易得老年性痴呆。  5、微量元素:如铝、铁、锌、硒等,如铝过多可引起神经纤维变性,参与老年斑及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  以上是有关老年痴呆病人的发病原因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老年应该多与人交流,主动参加有益于身心的群体社会活动,这样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疑问,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痴呆
更多【】栏目文章推荐
万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注:您的内容越详细,医生回复就越准确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健康网微传媒
打开微信扫一扫
关注久久健康网『老年痴呆』相关搜索
(C)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老人易患老年痴呆症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导读:老人易患老年痴呆症的原因是什么呢?心脏疾病会诱发痴呆吗?那么,接下来看看专家对痴呆病因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有研究表明,心脏都与老年痴呆症关系密切,其中患有房颤的老人更易患老年痴呆症。
  心脏疾病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常见的心脏疾病均是老年痴呆症的高危因素。在心脏疾病中尤其以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最为重要,其引发脑卒中及脑卒中后痴呆的危险性远高于正常人。
  Bunch等研究发现房颤是老年痴呆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更常见。房颤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机制有房颤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导致全脑低灌注,脑缺血会使导致脑功能障碍,或脑缺血长期存在,可造成脑白质损伤及元的变性甚至坏死。
  另外,在房颤过程中,左心房来的小栓子进颅内引起重要部位的脑栓塞,造成相应部位脑损伤而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对因房颤引发脑中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抗凝后,能显着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率。
(责任编辑:实习张义文)
神经科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痴呆症前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