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大鼠呼吸频率雄性大鼠的尿量是多少?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苦茶碱对大鼠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1.3 试剂 总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血糖、、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由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4 仪器ecom-f6124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eppendorf公司),cell-dyn3700血球计数仪(美国雅培公司),bs110s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dm5000b型正置荧光显微镜(德国leica公司)。
  2 方法
  选取6~8周龄大鼠80只,体质量(90&10)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设150,75,37.5 mg/kg 3个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相当于人日常摄入量(62 mg)的170倍、85倍、42.5倍。每日上午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0 d,给药体积为1 ml/100 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给药时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每周测体质量1次。末次给药禁食不禁水1 d后,各组选取大鼠10只(雌雄各半),摘眼采血,以血球计数仪测定红细胞(rbc),白细胞( wbc),血小板( plt),血红蛋白( hgb),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嗜酸粒细胞(eos%),嗜碱粒细胞(baso%)、红细胞压积(hct)等血液学指标,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对试剂盒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 碱性磷酸酶( alp)、尿素( 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肌酐(cre)、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对主要脏器进行尸检,取动物重要脏器:心、脑、肝、脾、肺、肾、肾上腺(单侧)、子宫、前列腺、卵巢(单侧)、睾丸(单侧)等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对上述主要脏器及胃、小肠、直肠、胸腺、附睾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组余下大鼠停药观察7 d后,同法处理,并做相应检查。所得结果作统计学处理,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3.1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给予受试药品期间外观体征无异常改变;行为活动正常,未见萎靡不振和运动失调现象;毛色有光泽、浓密且紧贴身体,无创伤、疥癣和湿疹等;口、眼、耳、鼻均无异常分泌物,无发炎或红肿现象;各用药组大鼠粪便无粘液,无稀烂,成形;尿量正常,颜色淡黄,均澄清透明。
  3.2对大鼠摄食量及体质量的影响 给药第2周起,苦茶碱各剂量组雄性大鼠的摄食量与同期空白对照组相比略有下降,苦茶碱味苦,雄性大鼠体质量较大,给药量也较大,一定程度影响了大鼠的摄食量。苦茶碱各剂量组雌性大鼠的摄食量基本无变化。停药1周后,各给药组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的摄食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果见表1~2。表1大鼠喂养4周及停药1周对摄食量的影响表2灌胃给予苦茶碱30 d及停药7 d对sd系大鼠体质量的影响
  3.3对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连续服用高、中、低剂量组苦茶碱4周,大鼠血液的白细胞(wbc)计数均有下降,与同期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均在大鼠的wbc计数的正常值范围内。大鼠血液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淋巴细胞系(ly)、单核细胞系(mo)、凝血时间(ct)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停药1周,各剂量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表3大鼠经灌胃连续给予苦茶碱30 d对血液学参数的影响
  3.4 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连续给予苦茶碱4周,各组大鼠的生化指标见表4,苦茶碱各剂量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和胆固醇(cho)的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苦茶碱高、中、低剂量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或p<0.001),但仍在大鼠总蛋白(tp)的正常值范围内;高剂量组大鼠总胆固醇含量下降,与同期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都在正常值范围内。
  给予苦茶碱4周停药1周时结果见表5,苦茶碱各剂量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虽略减少,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在大鼠总蛋白(tp)正常值范围内;苦茶碱各剂量组肌酐的含量明显减少,与同期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5)。苦茶碱各给药组的其它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都在正常值范围内。与给药4周各指标相比,停药1周后,苦茶碱各剂量组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表4灌胃连续给予苦茶碱4周后大鼠生化指标的变化表5 灌胃给予苦茶碱4周停药1周后大鼠生化指标的变化
摘自:   
更多关于“苦茶碱对大鼠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南阳市网友
& 莆田市网友
& 金华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河北省网友
& 大连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1芪蛭肾安丸对5/6肾切除肾衰大鼠的肾保护作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29期
芪蛭肾安丸对5/6肾切除肾衰大鼠的肾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芪蛭肾安丸对5/6肾切除肾衰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芪蛭肾安丸(1.0 g/kg)组、芪蛭肾安丸(2.0 g/kg)组、芪蛭肾安丸(4.0 g/kg)组和尿毒清颗粒组,每组8只。5/6肾切除建立慢性肾衰竭(CRF)大鼠模型,给药组大鼠连续用药6周后,检测血脂,肾功能及尿量、蛋白尿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芪蛭肾安丸(1.0 g/kg、2.0 g/kg、4.0 g/kg组大鼠尿量明显增加(P0.05),蛋白尿、BUN、Cr、TC、TG均明显减低(P0.01)。结论芪蛭肾安丸对模型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它可能是通过调节脂代谢、降低蛋白尿而实现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85.5【正文快照】:
芪蛭肾安丸是邯郸明仁医院院内复方中药制剂,具有健脾、解毒、通络等功效。经过十几年的临床研究表明,该制剂在降低患者蛋白尿、调节脂代谢和改善肾功能等方面有较好效果。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对5/6肾切除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尿量、蛋白尿及脂代谢的影响,探讨芪蛭肾安丸的可能作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乐天;[D];中南大学;2007年
李锋;[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远红;[J];新医学;2003年01期
刘华锋;王瑞强;姚翠微;梁东;唐德燊;陈孝文;;[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年Z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家生;王亿平;茅燕萍;刘玲;方琦;;[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林威远;黄荣桂;郑兴中;;[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9期
杨婧;王琛;邵命海;秦军燕;吴笛;李睿琳;庞欣;何立群;;[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7期
叶俊玲;李罗德;晏子友;;[J];河南中医;2011年10期
鲁科达;谢志军;马红珍;何灵芝;李学铭;;[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8期
戴洁;;[J];天津药学;2011年04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傅晓骏;郎旭军;何立群;;[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张晓东;方敬爱;武明虎;;[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刘娜;张佩青;;[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王耀光;李家民;韩舰华;庞树玲;曲爱菊;杨玉兰;董国贞;徐尧军;高常柏;;[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张蜀武;吴建军;邵继春;王久源;常德贵;黄秀深;邓尧;;[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李琦;何立群;杜义斌;吴亚琳;肖虹;王志祥;;[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张学凯;赵宗江;;[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李杨;赵宗江;;[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赵宗江;李杨;张新雪;杨美娟;;[A];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南京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王怡;何立群;高建东;;[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化新;[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李玉明;[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刘娜;[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徐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王小琴;[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苑天彤;[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于思明;[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王丽彦;[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黄迪;[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赵英永;[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琳;[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魏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姜岳;[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吕波;[D];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08年
李玉明;[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黄芳芳;[D];山东大学;2005年
朱诗平;[D];暨南大学;2011年
胡如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修暖暖;[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徐云;[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Explore .cn Guide
advertisment
大鼠的饲养与管理
来源:生物谷
浏览人数: 20485
& 大鼠(Rat),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属野生褐色大鼠(Rattus norvegicus) 的变种。原产于亚洲中部及原苏联部分的温暖地区。十八世纪后期开始人工饲养,十九世纪中叶首次用于心理学的研究。1906年这个鼠群中的一部分被送到费城(Philadelphia)的Wistar研究所,从而培育成了Wistar大鼠。二十世纪以后,大鼠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肿瘤学、药理学、内分泌学、营养学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 一、一般特性
&&& 1. 大鼠性情温顺,易于捉取,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当粗暴操作或营养缺乏时可攻击人或互相撕咬,哺乳母鼠更易产生攻击人的倾向,配种后的成年雄鼠同笼饲养互相撕咬,严重的甚至咬死。
&&& 2. 大鼠是杂食动物,有随时采饮的习惯。喜食煮熟的动物肉(如兔肉),甚至是同类的肉。对营养缺乏敏感,特别是维生素和氨基酸缺乏时可出现典型症状。如核黄素缺乏时出现皮炎、脱毛、体质虚弱和生长缓慢,还可引起角膜血管化、白内障、贫血和髓质退化;维生素E缺乏可导致雌大鼠生育能力降低,严重缺乏时雄鼠可终生丧失生殖能力。
&&& 3. 大鼠的活动多集中在黄昏到清晨这一段时间,白天常在笼内闭目休息,交配多在夜间发生。
&&& 4. 大鼠对空气中的粉尘、氨气、硫化氢等极为敏感,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一般开放饲养的大鼠主要死因为呼吸道疾病。
&&& 5. 大鼠对各种刺激很敏感,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也可引起大鼠的反应,强烈的噪音可导致大鼠恐慌、互相撕咬,带仔母鼠可出现吃仔现象。
&&& 6. 大鼠具有群居优势,同笼多个饲养比单个饲养的大鼠体重增长快、性情温顺、易于捉取,单个饲养的则胆小易惊、不易捕捉。
&&& 二、解剖学特点
&&& 1. 外观& 大鼠外观与小鼠相似,但个体较大。一般成年大鼠体长不小于18-20cm。尾上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数量多于200片。上下颌各有两个切齿和六个臼齿,共16颗牙齿。齿式为()×2。
&&& 2. 大鼠骨骼约105-108块,大鼠的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存在,不骨化。切齿终生不断生长,大鼠需不断啃咬磨牙以维持其长度恒定,故垫料中应有部分小木块供其啃咬。
&&& 3. 大鼠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分别位于下颌骨后缘至锁骨的腹外侧、下颌骨后缘和胸腔入口的腹侧、颌下腺口侧。颈区肩胛部间沉积的脂肪组织呈腺体状,称为冬眠腺,在产热中起着重要作用。
&&& 4. 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胃为无腺区,后胃为有腺区,前后两部分由一个界限嵴分开,食管通过界限嵴的一个褶进入胃小弯,此褶是大鼠不能呕吐的原因。
&&& 5. 肠道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 结肠、 直肠。 其中小肠最长, 约114cm(102-126),盲肠较长,约6-8cm。
&&& 6. 肝脏呈紫红色,占体重的比例大,约为体重的1/25,由四叶组成(右侧叶、中叶、左叶和尾叶)。肝脏的再生能力强,经部分肝切除术后仍可再生。成年大鼠切除肝2/3,在一周内肝脏生长最快,三周内肝脏重量可恢复到接近正常。大鼠无胆囊,各肝叶的胆管会合成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胰脏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弯曲处,呈淡粉色,形状不规则,似脂肪。
&&& 7. 心脏重量约占体重的1/30-1/20,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 右心室组成。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弓,由此分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又分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到心脏背侧沿脊柱下行, 形成背主动脉,背主动脉再分支到髂部和四肢。
&&& 8. 肺脏为海绵状,淡粉色,位于胸腔中部,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肺为一个大叶,右肺分为4叶(前叶、中叶、副叶、后叶)。
&&& 9. 肾脏呈暗红色、蚕豆状,位于腹腔背侧脊柱两侧。每侧肾都和一条白色细长的输尿管相连,输尿管下接膀胱。
&&& 10. 大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相似, 亦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大鼠的大脑很发达,中脑较小。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共12对。脊神经和植物神经和其它动物相似。
&&& 三、生理学特性
&&& 1. 新生仔鼠无被毛,呈赤红色,两耳贴连头部皮肤,自闭。尾长约为身长的 1/2-1/3,无牙齿。二日后周身呈粉红色,3-4天两耳张开,并开始长出小绒毛,8-10 天切齿萌出,并开始爬行,14-17天双目睁开,16天后被毛长齐,19日臼齿萌出,21日可以离乳。
&&& 2. 大鼠的寿命一般为2.5-3年。杂交群、远交群比近交系寿命长。
&&& 3. 不同品种、品系的大鼠体重有差别,同一品种大鼠雄性比雌性体形大。表1 为Wistar和SD大鼠体重与日龄的关系。
&&&&&&&&&&&&& 表1 Wistar和SD大鼠的体重与日龄的关系(体重:g)
&&& ━━━━━━━━━━━━━━━━━━━━━━━━━━━━━━━
&&&&&& 日&& 龄&&&&& 21&&& 28&&& 35&& 42&&& 49&&& 56&&& 63&&& 70
&&& ───────────────────────────────
&&&&&& Wistar&& 雄& 56&&& 97&&& 134& 187&& 233&& 297&& 325&& 370
&&&&&&&&&&&&& &&雌& 54&&& 91&&& 134& 166&& 209&& 214&& 232&& 246
&&& ───────────────────────────────
&&&&&&& SD&&&&& 雄& 52&&& 101&& 150& 206&& 262&& 318&& 365&& 399
&&&&&&&&&&&&&&& 雌& 50&&& 86&&& 130& 172&& 210&& 240&& 258&& 272
&&& ━━━━━━━━━━━━━━━━━━━━━━━━━━━━━━━
&&& 4. 雄性大鼠成年后生殖器突出,离肛门较远。雌性外生殖器有明显的凹沟。成年大鼠雄性体重为300-600g,雌性为250-500g。&&&&&&&&&&&&&&&&&&&&&&&&&&&&&&&&&&
&&& 5. 生理生化正常值:
&&& (1)一般生理正常值
&&& 成年体重&&& 雄 300-600g& 雌 250-500g
&&& 寿命&&&&&&& 2.5-3年
&&& 体温&&&&&&& 37.5-38.7℃
&&& 染色体&&&&& 42条
&&& 妊娠期&&&&& 21天
&&& 出生体重& &&5-6g
&&& 采食量&&&&& 5g(100g体重24小时)
&&& 饮水量&&&&& 8-11ml(100g体重24小时)
&&& 心率&&&&&&& 300-500次/分
&&& 心输出量&&& 50ml/分
&&& 血总量&&&&& 6ml/100g体重
&&& 呼吸率&&&&& 85次/分
&&& 尿量&&&&&&& 5.5ml(100g体重24小时)
&&& 排Na+量 1.63mmol(100g体重24小时)
&&& 排K+量& 0.83mmol(100g体重24小时)
&&& 尿的渗透压& 1659mosm/kg H2O
&&& 尿的pH值&&& 7.3-8.5
&&& 尿的比重&&& 1.04-1.07
&&& (2)血液正常值
&&& 红细胞&& 7.4-8.8×106/mm3
&&& 白细胞&& 6.4-12.5×103/mm3
&&& 红细胞比 45-50%
&&& 血红蛋白 14-17g/dl
&&& 血小板&& 7-11×105/mm3
&&& 纤维蛋白原& 1.4-3.0g/dl
&&& (3)白细胞分类及所占百分比
&&& 嗜中性粒细胞& 13-25%
&&& 嗜酸性粒细胞& 0-6%
&&& 嗜碱性粒细胞& 0-0.3%
&&& 淋巴细胞&&&&& 69-84%
&&& 单核细胞&&&&& 0-3%
&&&&&&&&&&&&& 第二节& 常用品种品系
&&& 一、近交系
&&&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近交系已有150多种,在我国常用的主要有:
&&& 1. F344& 1920年由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Curtis培育。 主要特性:(1)毛色为白色,毛色基因为a、B、c、h。(2)苯酮尿症的模型动物, 睾丸间质细胞瘤发病率高达90%,诱导可发生膀胱癌、食道癌和卵巢癌,也可作为周边视网膜退化的动物模型。
&&& 2. Lou/C& 1972年由Bazin和Beckers培育成的浆细胞瘤高发系。我国于1985 年从NIH引进。主要特性:(1)毛色为白色,毛色基因为a、c、h。(2 )特征:回盲部淋巴结产生一种自发性淋巴瘤(免疫细胞瘤),70 %的免疫细胞瘤可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3)肿瘤学性状:8月龄以上的Lou大鼠自发浆细胞瘤发生率雄30%,雌16%,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占35%,IgE或IgA占36%。Lou/C 大鼠广泛用于免疫学研究,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制备。
&&& 二、远交群
&&& 1. Wistar& 1907年由美国Wistar研究所育成,我国从日本、前苏联引进,是我国引进最早的大鼠品种。其特点为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长小于身长; 性周期稳定、繁殖力强、产仔多,平均每胎产仔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性情温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 自发肿瘤发生率较低;10周龄雄鼠体重可达280-300g,雌鼠体重可达170-260g。现各地饲养的封闭群遗传性差异较大,实验设计时尽可能避开使用该品种。
&&& 2. Sprague dawley(SD)& 1925年美国Sprague dawley农场用Wistar培育而成。其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抗病能力尤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强;自发肿瘤率低,对性激素感受性高; 10 周龄雄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鼠可达180-270g。SD大鼠常用作营养学、内分泌学和毒理学研究。
&&& 三、突变系&
&&& 1. SHR/Ola& 1963年东京Okamoto用自发性高血压的Wistar培育而成。主要特征:高血压发生率高,且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血压高于200mmHg,尿嘌呤糖尿病能进一步使血压增高,动物对抗高血压药物有反应,该品系为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最适动物模型。在幼年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β-羟化酶水平增高,但总儿茶酚胺无明显不同,肾上腺儿茶酚胺含量减少。 循环血中的促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偏高,甲状腺重量增加。繁殖力及寿命无明显下降,可饲养13-14个月,繁殖时应选用高血压大鼠作亲代。
&&& 2. 裸大鼠& 1953年在英国Rowett研究所发现并培育而成。主要特点:体毛稀少,成年鼠尾根部常多毛,2-6周龄皮肤上有棕色鳞片状物,随后变得光滑,发育相对缓慢,体重约为正常大鼠的60-70%,在SPF环境下可活1-1.5年。裸大鼠为先天无胸腺,T 细胞功能缺陷,同种或异种皮肤移植生长期达3-4个月以上;易患呼吸道疾病,对结核菌素无迟发性变态反应,血中未测出IgM和IgG,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为阴性;B细胞功能一般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裸大鼠主要用于肿瘤方面的研究。&
&&&&&&&&&&&&& 第三节&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一、药物学研究
&&& 大鼠的血压反应比家兔好,常用它来直接描记血压,进行降压药物的研究; 也常用于研究、评价和确定最大给药量、药物排泄速率和蓄积倾向;慢性实验确定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剂量反应和代谢以及服药后的临床和组织学检查。
&&& 大鼠血压及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常用来灌流大鼠肢体血管或离体心脏, 进行心血管药理学研究及筛选有关新药。
&&& 二、肿瘤研究
&&& 在肿瘤研究中常常使用大鼠,可使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诱发大鼠肿瘤, 或人工移植肿瘤进行研究,或体外组织培养研究肿瘤的某些特性等等。
&&& 三、营养、代谢方面的研究
&&& 大鼠是营养、代谢研究的重要材料。用于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钙、 磷等代谢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肠溃疡、营养不良等方面的研究都可以使用大鼠。
&&& 四、神经、内分泌研究
&&& 大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相似,广泛用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如奖励和惩罚实验、迷宫实验、饮酒实验以及神经官能症、狂郁神经病、精神发育阻滞的研究。大鼠的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常用作应激反应和肾上腺、垂体、 卵巢等的内分泌实验研究。
&&& 五、卫生学方面研究
&&& 大鼠还用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研究。如空气污染对人体的损害、 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损害等,职业病如尘肺、有害气体慢性中毒以及放射性照射等的研究都可以用大鼠作模型。
&&& 六、老年学及老年医学研究
&&& 近几年,常用老龄大鼠(日龄一年以上)探索延缓衰老的方法、 研究饮食方式和寿命的关系、研究老龄死亡的原因等。
&&& 七、计划生育研究
&&& 大鼠体型比小鼠大,适宜作输卵管结扎、卵巢切除、生殖器官的损伤修复等实验,因此常用于计划生育方面的研究。
&&&&&&&&&&&&& 第四节& 繁殖和饲养管理
&&& 一、生殖生理
&&& 1. 性成熟&
&&& 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雄鼠出生后23-25天睾丸开始下降,30-35 日龄进入阴囊,45-60天产生精子,60日龄以后就可交配。雌鼠一般在70-75日龄阴道开口,不同品种品系开口时间不同,有的50日龄即开口,达80日龄即可交配。过早交配,增加雌鼠负担,对子代发育不利。大鼠最适交配日龄为雄鼠90日龄,雌鼠80日龄。
&&& 2. 性周期& 大鼠的发情不受季节温度的影响,具有多发性、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大鼠性周期为4-5天。在此周期内,生殖系统发生一系列组织学的变化,可作阴道涂片检查。根据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典型的4日性周期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静止期。
&&&&&& &&&&&&&&&&&&&&&&&&表二:大鼠性周期
&&& ━━━━━━━━━━━━━━━━━━━━━━━━━━━━━━━━━━
&&&&&&& 阶& 段&&&&&&&&&&&&&&&&&&&& 阴道涂片
&&& ──────────────────────────────────
&&&&& 发情前期&& 阴道分泌物中大部分是膨大椭圆形扁平上皮细胞。此期&&&&&&&&&&&&&&&&&&& 约持续17-21小时,当日下午出现排卵前促性腺激素高峰,从&&&&&&&&&&&&&&&&&&&& 傍晚到深夜,此期结束。
&&& ──────────────────────────────────
&&&&& 发情期&&&& 膨大的上皮细胞核消失,成为鳞状脱落(角化上皮细胞)并聚&&&&&&&&&&&&&&&&&&& 集在一起形成堆状,镜下好象许多落叶堆叠在一起。在情前期&&&&&&&&&&&&&&&&&&&& 过渡到发情时(即深夜)发生排卵,此时大鼠的发情行为达高&&&&&&&&&&&&&&&&&&&&&& 峰,此期约持续9-15小时。
&&& ──────────────────────────────────
&&&&& 发情后期&& 阴道分泌物中大部分是白细胞,混有少量角化上皮细胞,此期&&&&&&&&&&&&&&&&&&& 约持续10-14小时。
&&& ──────────────────────────────────
&&&&& 静止期&&&& 阴道分泌物中大部分是白细胞,偶尔可见较小的有核扁平上皮&&&&&&&&&&&&&&&&&&& 细胞。此期约持续60-70小时。
&&& ━━━━━━━━━━━━━━━━━━━━━━━━━━━━━━━━━━
&&& 大鼠排卵通常在发情后8-10小时,发情多在夜间。排卵通常是自发的, 但强壮的雄鼠能强迫雌鼠在非发情期接受交配,促进排卵怀孕。黄体的形成及其发育是在发情后期,这时卵子已进入输卵管内。在发情静止期,卵泡又开始发育。
&&& 3. 生殖能力& 雌鼠产仔的多少,取决于品种、胎次、饲养管理的好坏和雌鼠的年龄、体质。一般情况下,适龄雌鼠第1-5胎产仔多,第6胎以后逐渐减少。 每胎可产仔8-13只,最多可达产仔20只,如SD大鼠。
&&& 饲料的营养成分对大鼠的生殖能力也有一定影响。当饲料内缺乏维生素E时,大鼠即丧失生殖能力,特别是雄鼠,可终身丧失,如补喂维生素E,雌鼠可以恢复其生殖能力。
&&& 温度对大鼠的生殖能力也有影响,当饲养室内持续高温(30 ℃以上)可降低雄鼠的交配能力。
&&& 4. 交配& 雌性大鼠只在发情期的数小时内允许雄鼠交配。雌鼠被雄鼠反复追逐之后才接受交配。交配后,雌鼠的阴道口形成一种特殊的膣栓即阴栓。 阴栓是雄鼠的精液、雌鼠的阴道分泌物与阴, 道上皮细胞的混合物遇空气后迅速变硬形成的。阴栓一般在交配后12-24小时左右自动脱落。所以,常把检查阴栓的有无作为判断是否交配的重要标志。
&&& 5. 妊娠和分娩& 大鼠的妊娠期因品种不同略有差异,一般为19-21天。孕鼠受惊吓往往造成流产或早产。大鼠的分娩昼夜均有发生,但以夜间居多。孕鼠临产前一般表现不安状态,常常不停地整理产窝,随着子宫收缩将仔鼠娩出。分娩结束后约12-24小时母鼠出现产后发情,此时若与雄鼠交配,多能受孕。&
&&& 6. 哺乳和离乳& 通常,根据雌鼠体质确定带仔的多少,一般8-10只。对带仔不足8只的,可将其它产窝多余的仔鼠移入窝内代乳,代乳效果很好。
&&& 母鼠产后1- 2天内饲料的消耗量突然下降,这是由于母鼠产后不适造成的。从第3天开始恢复正常,饲料消耗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8日内仔鼠体重增长速度慢,平均日增重1.8g,每天消耗的饲料量尚不大。8-9日仔鼠长出切齿,14-17日仔鼠睁眼,逐渐采食,仔鼠日增重达2.4g,但这个时期仔鼠仍以母乳为主,所以饲料量略有增加,以上这个阶段称为哺乳第一阶段。从仔鼠生出第一、第二臼齿(19-21日)后,饲料的消耗量迅速上升,这是由于仔鼠从全吃乳期过度到半吃乳期,到哺乳末期基本以吃饲料为主。这个时期仔鼠生长发育速度平均日增重3.0g,是哺乳期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称为哺乳第二阶段。&
&&& 仔鼠的哺乳期一般为21天,留种的仔鼠可延长到23天。过于延长哺乳时间, 不仅影响母鼠的健康,还会影响母鼠的发情。
&&& 哺乳期满的仔鼠要与母鼠分开,雌雄分笼饲养。如果离乳以后雄、雌混养, 两周内应清查并分开,超过两周或发现雌鼠盒内混入雄鼠,所在的整盒大鼠即被视为不合格动物全部淘汰。
&&& 雄鼠和雌鼠的主要区别是:雄鼠的外生殖器呈圆柱状突起,离肛门较远,乳头不明显;雌鼠外生殖器离肛门较近,生殖器中间有一凹沟,乳头明显。
&&& 二、选种育种
&&& 留做种用的大鼠需按选种条件严格选择,才能使亲代的优良体质和高产能力以及群体性状逐代积累并遗传下去。繁殖用的种鼠应选择第2-3胎仔鼠留种。同胎留仔8 只,使仔鼠吃到足够的乳汁,保证其生长发育迅速,体格健壮。哺乳期仔鼠应无死亡。留种的数量要比用量多1/3,以便进一步筛选。
&&& 选择条件:亲代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疾病,母鼠受孕率高,产仔多(10只以上),母性好,带仔成活率高,同窝仔鼠生长均匀,离乳时幼鼠体格健壮,生活力强;雄鼠配种能力强。留作种用的仔鼠要求健康无病,被毛浓密有光泽,并紧贴身体。 眼睛明亮有神,呼吸正常,四肢运动迅速有力,尾巴无脱落,体形匀称,头部宽广,颈部长度适中,背部宽阔平直,腹部系紧。雄性睾丸发育正常,雌性乳头明显。
&&& 育种:选出的种鼠应雌雄分笼饲养,精心护理,发现异常或病态立即淘汰,必要时全笼淘汰,直到90日龄。
&&& 三、配种繁殖
&&& 根据留种计划和生产用量,按时进行配种。封闭群动物一般采用以下繁殖方法:
&&& 1. 长期同居交配法& 一雄一雌终身同居进行交配生产。该方法的优点:雌雄长期同居,雌鼠生产后雄鼠与之交配,在哺乳期雌鼠又能继续怀孕,这样, 雌鼠每月可生一胎。缺点是:雌鼠既哺乳又怀孕,负担太重,如果营养跟不上,雌鼠和仔鼠体质都会下降,直接影响大鼠的质量。
&&& 2. 循环交配法& 一雄多雌同居进行繁殖。可1:2、1:4交配,确认雌鼠怀孕后把它单独放一笼内进行饲养,待其产仔哺乳、仔鼠离乳后把雌鼠放回原笼交配。其优点是:雌鼠受孕后单独饲养,有利仔鼠生长发育,哺乳期不怀孕,母鼠泌乳好,仔鼠健壮。缺点是:近两个月一胎,生产周期长。应用这种方法时注意一个问题,发现雄鼠体质下降要及时更换,以保持较高的怀孕率。
&&& 四、计划生产
&&& 根据使用计划确定配种日期非常重要, 医学实验经常对大鼠体重或日龄要求较为严格,如不按使用计划配种,可能造成延误实验或造成大鼠超重而被迫淘汰。配种计划一般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 公式:配种日期=使用日期-(性周期+怀孕期+要求日龄)
&&&&&&&&& 配种数量=计划总数÷8(1:1配种)
&&& 例如:明年2月9日需要60日龄的大鼠400只,那么,配种日期为使用日期明年2月9日倒推4+21+60=85天,即是今年11月23日。
&&& 配种数量为400只÷8=50只雌鼠。
&&& 五、饲养管理
&&& 饲养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动物的质量, 稍有疏忽则可造成全群覆灭,因此饲养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技术。
&&& 1. 工作程序:
&&&&& 大鼠饲养管理每周工作安排:
&&&&& 周一&&& 加水加料,检查仔鼠出生及离乳并登记
&&&&& 周二&&& 更换垫料,整理卫生、饲养室消毒
&&&&& 周三&&& 垫料笼具衣物高压灭菌
&&&&& 周四&&& 同周一工作内容
&&&&& 周五&&& 同周二工作内容
&&&&& 周六&&& 工作值班(文字形式回顾本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
&&&&& 周日&&& 安全值班
&&& 2. 观察和记录&
&&& 观察大鼠的吃料饮水量、活动程度、双目是否有神、尾巴颜色等, 记录饲养室温度、湿度、通风状况,记录大鼠生产笼号、胎次、出生仔数等。饲养人员必须及时填写,决不能后补记录。
&&& 3. 饲料和饮水
&&& 大鼠的饲料应保证其营养需要,并符合各等级动物饲料的卫生质量要求。 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饲料的成分也应有所不同。刚离乳的幼鼠需加喂软料,哺乳期加喂葵花籽。
&&& 大鼠具有随时采食的习惯,应保证其充足的饲料和饮水。饲料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添加,软料则应每日更换。一般情况下饲料添加量掌握在每次添加时上次添加的饲料已基本吃完为宜。饲料在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应严防污染、发霉、变质, 一般的饲料储存时间夏季不超过15天,冬季不超过30天。
&&& 一级大鼠的饮水应符合城市饮水卫生要求,二级大鼠使用PH2.5-2.8的酸化水, SPF大鼠则用高温高压灭菌水。大鼠饲料与水的消耗比例为1:2,即吃1克饲料要饮2毫升水。
&&& 4. 垫料
&&& 目前采用的动物垫料主要是木材加工厂的下脚料,如多种阔叶树木的刨花、锯末、碎木楔等,玉米轴或秸杆粉碎后也是很好的垫料。
&&& 每周两次更换垫料是很必要的,因为鼠盒的空间有限, 大鼠的排泄物中含有的氨气、硫化氢等刺激性气体,对饲养员和动物是不良刺激,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排泄物也是微生物繁殖的理想场所,如不及时更换,很容易造成动物污染。每次更换垫料时必须把盒内的脏垫料全部清除,鼠盒用清水冲刷干净后消毒液浸泡3-5分钟,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最好是有一套备用的鼠盒, 待全部更换完后集中清洗消毒,这样可提高工作效率。换下的脏垫料及时移出饲养室并做无害化处理。
&&& 5. 卫生消毒措施
&&& 饲养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它是保持大鼠等级的关键。饲养员进入饲养室前必须更衣,肥皂水洗手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戴上消毒过的口罩、帽子、手套后方可进入;饲养室内保持整洁,门窗、墙壁、地面、鼠盒、架子每天擦洗;每周二、五用0.1%新洁尔灭或其它消毒剂消毒,隔周更换消毒剂品种,每月进行一次大消毒,用0.1%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效果较好。
&&& 垫料、饲料经高压消毒后放到清洁准备间储存,但储存时间不超过15天。 鼠盒、饮水瓶每月用0.2%过氧乙酸浸泡3分钟或高压灭菌。
&&&&&&&&&&&&&&& 第五节& 疾病防治
&&& 一、沙门氏菌病
&&& 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所有普通级实验动物应排除的一种疾病。
&&& 1. 病原体
&&& 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为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无芽孢、鞭毛。此菌抵抗力弱,60℃以上和一些常规消毒药就可将其杀死,但在饮水、土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
&&& 2. 流行病学
&&& 传染源为患病和病死的动物。人和各类实验动物均可感染,人感染后发生肠道疾病,呈食物中毒症状。本病可水平传播,如通过接触病死或带菌的动物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而发病,苍蝇和野鼠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 3. 临床症状
&&& 急性呈暴发型,看不到任何临床症状动物就大批死亡, 往往是下班时一切正常,第二天上班发现动物已有1/3死亡。亚急性表现为病鼠食欲、饮欲减退甚至废绝,被毛蓬乱无光泽,眼结膜发炎、眼睑粘合;腹泻,粪便呈泡沫状粘液、黄绿色、味恶臭,严重时粪便中带有血丝,通常可见病鼠腹部膨大,手弹可听到明显的鼓音,一般病程二、三周。慢性的有上述症状,但症状较轻,患鼠逐渐消瘦,二、三周后逐渐恢复。
&&& 4. 诊断
&&& 根据临床症状和尸体剖检作初步诊断,确诊须作细菌学检查。
&&& 5. 防治
&&& 加强饲料、饮水、笼具、垫料的消毒,严防野鼠、苍蝇污染饲料、饮水。 饲养室定期消毒。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发现病鼠和带菌鼠及时处理。
&&& 一般鼠群感染本病,很难彻底排除,需全群淘汰,重新引种。
&&& 二、支原体病
&&& 1. 病原体
&&& 肺支原体(mycoplasma pulmonis),革兰氏染色阴性,典型的支原体菌落为圆形,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呈多种形态,如圆形、杆状、放射状、环状。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
&&& 2. 流行病学
&&& 传染源为发病或隐性带菌的动物。它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传播途径, 但没有严格的宿主,人、各种实验动物都可发病,植物也能感染。
&&& 3. 临床症状
&&& 大鼠主要引发肺炎症状。动物突然发病,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有支气管肺炎或细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症状。病鼠体重减轻,被毛粗乱,常常在饲养盒一角蹲缩。大鼠最易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和关节,感染部位可见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包括充血、水肿以及浆液性分泌物形成。
&&& 4. 诊断
&&& 大鼠鼻咽部擦拭取材培养,检查出支原体即可确诊。
&&& 5. 预防及控制
&&& 预防本病的措施是加强饲养室的卫生消毒工作,对饲养室周围的环境进行化学药物消毒。控制本病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持无支原体的动物种群,可采取剖腹产净化种群。
&&& 三、流行性出血热(EHF)
&&&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是重疫区,近几年屡有报道发生流行性出血热造成人员死亡。对实验动物而言,各种实验动物都可发病,尤以大鼠发生较多,所以又称为大鼠流行性出血热。
&&& 1. 病原体
&&& 主要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EHFV)。1978年,朝鲜李镐汪首次从黑线姬鼠肺中分离出该病毒。随后, 我国科研人员也从大鼠肺中分离出该病毒。
&&& 本病毒为RNA病毒、 有核衣壳包膜, 病毒颗粒结构粗大、 较集中, 平均直径为100um(50-150),它对乙醚敏感,不耐酸、不耐热,在50℃30分钟或PH3.0条件下37℃1小时就可灭活。
&&& 2. 流行病学
&&& 野鼠是主要的传染源,我国带毒野鼠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家鼠等。 本病易感对象广泛,包括人类和各种实验动物,尤其大鼠发生较多。它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有虫媒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究竟以哪种方式为主进行传播还有待研究。
&&& 3. 临床症状
&&& 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倾向、肾脏损害。大鼠体温升高到40℃(正常体温37.8 -38.7 ℃)。解剖可见浆膜、脏器出血明显,毛细血管损伤,肾脏肿胀,体积增大,表面及包膜下充血、出血,切面可见皮质苍白,髓质呈紫红色,高度充血、出血,有灶性缺血性坏死。
&&& 4. 预防
&&& 第一,消灭野鼠,不论居民区还是饲养区都要下大力气进行灭野鼠工作, 定期、定时统一行动。第二,建立严格的清洗消毒制度,饲料、垫料、笼具、工作服都要彻底消毒。第三,做好个人防护,饲养人员、接触动物的科研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工作完毕彻底更换衣物,用肥皂水洗手。第四,定期检测动物, 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
关于生物在线
联系人:生物在线编辑部
电话:021-
传真: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常大鼠呼吸频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