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民间草药唐伯虎点秋香过江龙龙可否医治颈椎酸痛,...

当前位置: && 查询 风湿痹痛 结果
总计显示小于30条,更多内容请搜索。
大红袍
(《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矮零子、豆瓣柴、铁打杵(《贵州民间药物》),碎米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铁仔的根或全草。
  【性味归经】:辛、苦、甘,凉。归肝经。祛风湿。
  【中药功用】: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为取其祛风湿之效。单用,或与稀莶草配伍,即稀桐丸。煎汤洗湿疹。本品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以开花前的叶子降压作用较好。用时不宜高热煎煮,以免减弱降压作用。宜制丸剂或研粉服,亦可与稀莶草配伍。
...九里香根
(《南宁市药物志》)
【植物形态】芸香科植物九里香,祥"九里香"条。
【采集】秋季采,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组成】当归350克
天南星350克
【来源】《普济方》卷二一九。
【异名】苍龙丸(《普济方》卷二一九)、老奴丸(《奇效良方》卷二十一)。
...史国公浸酒方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异名】史国公药酒(《古今名方》卷十六)。
...天雄浸酒1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五。
【组成】天雄90克(炮裂,去皮、脐)
川椒90克(去目)
千姜60克(炮裂)
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
肉桂90克(去皱皮)
牛膝90克(去苗)
川乌头60克(炮裂,去皮、脐)
踯躅花90克(微炒)
...天雄丸2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组成】天雄30克(炮裂,去皮、脐)
(去根、节)
天南星22.5克
雄黄15克(细研,水飞过)
干蝎30克(微炒)
麝香7.5克(细研)
朱砂30克(细研,水飞过)
牛黄7.5克(细研)
乌蛇60克(酒浸,炙微黄,去皮、骨)
【来源】《政和本草》卷十一引《成讷方》。
【异名】火轮丹(《普济方》,卷三二○引《鲍氏方》)。
...洗手荣筋方
【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组成】桂枝尖6克
...小活络丹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川乌(炙)45克
草乌(炙)45克
乳香(炙)22.5克
没药(炙)22.5克
地龙肉22.5克
香附(醋炙)30克
...蚕沙酒(二)――(痹证)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
  【配方】蚕沙120克,白酒约500克。
...蚕沙酒(一)――(痹证)
  【配方】晚蚕沙(炒黄)60克,醇酒200毫升。
...虎潜酒――(痹证)
(《喻选古方试验》)
  【配方】虎胫骨1对,龟版90克,破故纸、牛膝=、生地、骨碎补、枸杞子各45克,当归90克,羌活、川续断、桑寄生、海风藤、红花、白茯苓、杜仲各30克,川芎、丹参各21克,乳香、没药、赤何首乌、小茴香、狗脊各18克,独活30克,好酒10公斤。
...黄芪续断酒――(痹证)
(《危亦林得效方》)
  【配方】黄芪、防风、肉桂、天麻、萆
、白芍、当归、云母粉、白术各30克,茵芋叶20克,木香、仙灵脾、甘草、续断各30克,好酒2.5公斤。
...巨胜子酒――(痹证)
(《本草纲目》)
  【配方】巨胜子(炒)250克,薏苡仁(炒)125克,生干地黄30克,酒1公斤。
...秦艽桂苓酒――(痹证)
  【配方】秦艽、牛膝、川芎、防风、肉桂、独活、茯苓各30克,杜仲、丹参各60克,制附子、石斛炮姜、麦冬(去心)、地骨皮各35克,五加皮60克,薏苡仁30克,大麻仁(炒)15克,酒2公斤。
...十七味药酒――(痹证)
(《柳森可用方》)
  【配方】牛膝90克,白石英、磁石各120克,石斛、制附子各90克,萆、丹参、防风、山萸肉、黄芪、羌活、羚羊角、酸枣仁各30克,生地、肉桂、去苓各60克,杜仲45克,酒3.5公斤。
...乌梢蛇酒――(痹证)
(《本草纲目》)
  【配方】乌梢蛇1条,好酒500克。
...寻骨风酒――(痹证)
  【配方】寻骨风200克,酒750克。
...[药物组成] 人参60g 鹿茸30g 桂圆肉30g 熟附片120g 陈皮90g 狗脊120g 枸杞子120g 补骨脂120g 黄精60g 金樱子肉40g 韭菜子120g 淫羊藿120g 冬虫草60g 怀牛膝120g 灵芝120g 当归60g 佛手60g 白酒50L
[功能主治] 益肾壮阳,滋补气血。适用于肾阳虚损、精血耗伤、气血虚弱出现的腰酸腿软、四肢乏力、手足不温、精神不振、阳痿不举、阴囊湿冷、遗精早泄、腰酸寒冷、妇女白带清稀等症。
[用法用量] 每日9-15g,一日二三次。
...夜交藤粥
【来源】民间方
【原料】夜交藤60克 粳米50克 大枣2枚 白糖适量
...双凤壮阳粥
  【来源】 《食疗百味》
  【原料】 麻雀5只,子公鸡1只,补骨脂、巴戟天、淫羊霍各15克,粳米250克,盐、姜适量。
...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
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
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见于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夫
钮仔茄--解毒治肝硬化
  "钮仔茄"花形花色和叶子都与茄子类似,但浆果与"破布仔"一样小,所以称为"钮仔"茄或金钮头,因开紫色花,又叫做紫花茄,全株有刺,别名刺天茄、刺仔茄、刺钮茄,高可达一公尺多,浆果圆球形,成熟后呈橘红色。
"钮仔茄"叶性寒、味苦,根味苦、性平,主入肝、肾二经,有解热、散瘀、风、除湿、解毒、醒酒、消肿、止痢等功效。
...湿疹临床常用有效偏方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当进食异性蛋白食物,例如鸡蛋、牛奶、鱼虾等,便可引起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主症为:皮肤先出现红色丘疹,粟粒样皮疹或疮疹,继而伴有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灰色或黄色痂皮,痂皮脱落后露出红色的潮湿表面,剧烈刺痒,搔后易发生感染。临床常用的有效单方、验方主要如下。
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将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点心食用。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型湿疹。
红枣10枚,扁豆30克,红糖适量。将前2味加水煮烂熟,加人红糖,服食。
本方养血和血,而“血和风自灭”,故可治疗慢性湿疹。
竹节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2次,温热顿服。
本方清热利湿除风,适用于皮肤湿疹、阴部瘙痒等症。
水蛇1-2条,蟾蜍2-4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去掉内脏,放人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本方适用于湿疹。
乌梢蛇1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
本方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湿疹及风湿痹痛症。
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前4味药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适用于湿疹。
大黄9克,清油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擦患处。
本方适用于湿疹水泡期,此方源于《中国民间小单方》。
五倍子6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
本方出自{中国民间小单方》,适用于湿疹皮肤起红斑,水疮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流黄水。 ...全文:
  此药为水龙骨科植物丝带蕨(Drymotaenium miyoshianum)的全草。因其叶片长条形,主脉下陷,叶边缘反曲形成纵沟,形如卷槽,故得此名。
  丝带蕨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生长在地下,短而横向生长。叶为线形,长约50厘米.主脉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与向下反曲的叶边形成两条并行纵沟。纵沟内生有条形的孢子囊群。分布于大九湖、下谷坪、古水等地。生长于海拔700。1900米的沟边岩石或附生于老树干上。
  该药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痨伤、腰痛、风湿痹痛、筋骨疼痛
...杜衡的作用-杜衡的功效全文:
  杜 衡 rhizoma asari forbesii
  (英) forbes wildginger rhiaome
  别名 马蹄香、南细辛、马辛。
  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茛茎下部生有多数黄白色须根,有香气。叶宽心形至肾状心形,长、宽约3~8cm,两面略被毛,边缘及脉上密被子细柔毛;叶柄长7~15cm。花单生于叶腋;花被筒钟状,顶端 3裂,外面淡棕紫色,有淡黄色显著陷入的网纹,内面紫色,网状隆起;雄蕊12;子房下位,花柱6。蒴果肉质。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主产江苏、浙江。
  采制 4~10月采收,洗净晒干。
  性状 根茎呈不规划细柱形,长约2cm,直径1~2cm,淡棕色至灰棕色,有环节,顶端残留干缩的叶,下部簇生多数须根。根长约7cm,直径1~2mm,表面灰白色至淡棕色,具纵皱纹;质坚硬,折断面类白色。气芳香、味辛。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其中有黄樟醚(safrole)、丁香茼酚(eugenol)等。
  性味 性温,味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止痛。用于风寒头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囗舌生疮、耳痛。
  昆明希地网络中心制作copyright by yunnan cte
...大血藤图谱【药 名】:大血藤【拼 音】:DAXUETENG【英文名】:Sargentgloryvine Stem【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功 效】: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主治】: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性味归经】:苦,平。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酸涩。”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肝、大肠二经;《四川中药志》:“入肝、大肠二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用药忌宜】:《闽东本草》:“孕妇不宜多服。”&【药物配伍】:配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配连翘:泻火清热;配苦参,清热解毒、祛风杀虫。 【别名】:血藤(《本草图经》)、红皮藤(《任城日记》)、千年健(《简易草药》)、大活血(《植物名实图考》)、五花血藤(《贵州民间方药集》)、红藤、赤沙藤(《浙江中药手册》)、蕨心藤(《广西中兽医药植》)、活血藤、血通、血木通(《中药志》)、穿尖龙、半血莲、过血藤、血灌肠、花血藤(《湖南药物志》)、黄梗藤、八卦藤、黄鸡藤、血陈根、红牛鼻陈(《闽东本草》)、山红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五花七、五花血通、大血通(《陕西中草药》)、红血藤、黄省藤、鱼藤、红菊花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处方名】:红藤、血藤、大血藤、省藤,血通【商品名】:大血藤,红藤。以藤茎均匀、不老不嫩、无枝叶者为佳。【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药材产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药材的采收与储藏】:8~9月采收,晒干,除去叶片,切段或切片。【拉丁名】:药材Caulis Sargentodoxae原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 Rehd.et&& Wils.【炮制方法】: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透,切片,晒干。【考证】:出自《简易草药》;《植物名实图考》:“大血藤,今江西庐山多有之。蔓生,紫茎,一枝三叶,宛如一叶擘分,或半边圆,或有角而方,无定形,光滑厚韧。根长数尺,外紫内白。有菊花心,掘出曝之,紫液津润。浸酒一宿,艳红如血。”【生药材鉴定】:干燥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通常截成长约30厘米的段状,直径1~3厘米;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浅的纵槽纹及明显的横裂纹,有时可见膨大的节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柄痕,栓皮常呈鳞片状开裂,脱落处露出淡红棕色的内皮部;质坚韧,有弹性,折断面裂片状,平整的横切面,木质部黄白色,导管呈细孔状;髓射线棕红色,放射状排列。气异香,味淡微涩。以条匀、径粗者佳。本品在华北、东北、中南地区作鸡血藤使用。显微鉴定: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较老茎的木栓细胞内壁木化增厚,皮层窄,维管束约12个,由宽狭不一的射线所间隔;韧皮部有多数含黄棕色物的分泌细胞,常切向相接,与筛管组织相间、互列成数层;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巨大,类圆形,直径至370μm,常单个散列或2个并列;木纤维壁厚,髓较窄。本品薄擘组织中散有石细胞群,石细胞腔内有时含草酸钙方晶。【中药化学成分】:茎含鞣质约7%。分离出五种结晶单体,经鉴定为大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胡萝卜甙(Daucosterol)、及谷甾醇及硬酸。含鞣质约7.7%,并分离出5种结晶单体,经鉴定为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胡萝卜甙(daucosterol)、β-谷甾醇及硬脂酸等。
...小升麻全文:
  此药为毛莨科植物金龟草(Cinicifuga acerina)的根茎。因其植物形态、功效与升麻近似,故得此名。
  金龟草为多年生草本,高25―150厘米。根茎粗壮,横走。茎直立,无毛。叶1―2枚,1回3出复叶,三角形;顶生小叶卵状心形,侧生小叶斜卵状心形,边缘均有不规则锯齿。花白色。u果。7―9月开花,9―11月结果。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米的山坡林下草丛中。
  该药具祛风解毒、活血止痛功效。用于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痨伤、腰痛、跃打损伤等症。
  破骨风此药为木通科植物鹰爪枫(Holboellia coriacea)的根及茎皮。因其祛风胜湿作用强,善治风湿关节痛,故得此名。
  鹰爪枫为常绿木质藤本,长2―5米。叶革质;小叶3,椭圆形或长圆形,全缘,光滑。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白色,雌花紫色。浆果椭圆形,紫红色。4―5月开花.6―9月结果。分布于新华、宋洛、木鱼、盘龙、红坪、板仓、板桥、长方等地。生长于海拔l ooo―1800米的山坡或沟谷林下。
  该药具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关节痛等。果实能理气让痛,治疗疝气。
...槲寄生的作用-槲寄生的功效全文:
  槲寄生
  herba visici
  (英)colored mistletoe herb
  别名 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寄生子。
  来源 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kom.) nakal的带叶茎枝。
  植物形态 常绿半寄生小灌木,高30~60cm。茎枝圆柱形,黄绿色或绿色,节明显,节上2~3叉状分枝。单叶对生,生于枝端,无柄,近肉质,有光泽,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全缘,两面无毛。花单性异株,生于枝端或分叉处;雄花花被4裂,雄蕊4,无花丝,花药多室;雌花1~3朵生于粗短的总花梗上,花被钟状、4裂,子房下位。浆果球形,半透明,熟时橙红色,富有粘液质。花期4~5月,果期9月。
  寄生于榆树、桦树、枫杨、梨树、麻栎等树上。主产东北、华北地区。
  采制 全年可采,切碎,晒干备用。
  性状 茎枝呈圆柱状,直径3~8mm,节部稍膨大,粗至1.5cm,有紫黑色环纹;表面金黄色,有不规则纵斜皱纹。叶片质厚,金黄色至黄棕色,多横皱纹。茎质地坚硬,横断面淡黄色,皮部较疏松,形成层环明显,射线类白色,髓小。
  化学成分 茎叶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β-amyrin)、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及黄酮类化合物;叶还含黄槲寄生甙a、b及羽扁豆醇(iupeol)。
  性味 性平,味甘、苦。
  功能主治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不安。
...荞麦七的作用-荞麦七的功效全文:
  此药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的根茎*因其植物形态如养麦,故得名。
  金养麦为多年生草本。高50。90厘米。其根茎粗大,上有多数细长须根。茎红色,中空,有节,节上生叶。叶互生戟状三角形,如养麦叶,叶上面色深绿,下面色较浅,上面叶脉常呈赤色。9。10月问自茎梢开出白色或淡红色小花,排列成短穗状。花后结三棱形黑褐色瘦果。分布于九冲、扳仓等地。生长于海拔5仍。7m米的沟边草丛中或栽培。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肝炎、痢疾、风湿痹痛、痛经、跌打损伤、肺脓疡、乳腺炎、蛇咬伤等。
HERBA ASARI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Var.mandshuricum(Max-im.) Kitag. 、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全草。  前二种习称“辽细辛”。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沙,阴干。
常卷缩成团。  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具短分枝,长1~10cm,直径0.2~0.4cm。  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c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  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0.1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及须根痕。  基生叶1~3,具长柄,表面光滑;叶片多破碎,完整者心形至肾状心形,全缘,先端急尖,基部深心形,长4~10cm,宽6~12cm,表面淡绿色。  有的有花,多皱缩,钟形,暗紫色,花被顶裂片由基部反卷与花被筒几全部相贴。  果实半球形。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栽培品的根茎多分枝,长5~15cm,直径0.2~0.6cm。  根长15~40cm,直径0.1~0.2cm。  叶甚多。汉城细辛
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1~1cm。  基生叶多为2,叶柄有毛,叶片较厚,花被裂片开展。  果实半球形。华细辛
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1cm,基生叶1~2叶片较薄,心形,先端渐尖。  花被裂片开展。  果实近球形。  气味较弱。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阴干。
不得过1%(附录Ⅸ A)。  总灰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 K)。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
性味与归经
  辛,温。  归心、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用法与用量
1~3g;外用适量。
  不宜与藜芦同用。
置阴凉干燥处。
...苍术的作用-苍术的功效全文:
  苍术─茅苍术 rhizoma areactylodis lanceae
  (英) swordlike atractylodes rhizome
  别名 茅术、南苍术、穹窿术。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或上部少分枝。叶互生,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刺状齿,上部叶多不裂,无柄;下部叶常 3裂,有柄或无柄。头状花序顶生,下有羽裂叶状总苞一轮;总苞圆柱形,总苞片 6~8层;花两性与单性,多异株;两性花有羽状长冠毛;花冠白色,细长管状。瘦果被黄白色毛。花期8~10月,果期9~10月。
  生于坡灌丛、草丛中。主产江苏、湖北、河南、安徽。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性状 根茎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稍弯曲,偶有分歧,长3~1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须根痕,顶端具茎痛。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多数红棕色油室。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含苍术素(atractylodin)、β-桉油醇(β-eudesmol)、茅术醇(hinesol)、羟基苍术酮(hydroxy-atractylon)等。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辟、风湿痹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
  附注: 同属植物北苍术a. chinensis ( dc. )koidz.的根茎同作苍术入药。
  苍术―关苍术
  苍术─关苍术 rhizoma atractylodis japonicae
  (英) japanese atractylodes rhizome
  别名 和苍术、东苍术。
  来源 为菊科植物关苍术atractylodes japonica koidz.ez kitam. 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70cm。叶柄长2.5~3cm;茎下部叶片3~5羽裂,侧裂片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刺齿平伏或内弯,顶裂片较大;茎上部叶3裂至不分裂。头状花序顶生,下有羽裂的叶状总苞一轮,总苞片6~8层;花多数,两性花与单性花多异株;两面性花有羽状长冠毛,花冠白色,细长管状;雄蕊5;子房下位,密被子白色柔毛。长圆形,瘦果被白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柞林下、灌丛间。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
  采制 同茅苍术。
  性状 根茎多呈结节状圆柱形,长4~12cm,直径1~2.5cm。表面深棕色,有根痕及细小须根,并残留茎痕。质较轻,折断面不平坦,纤维性。有浓郁的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芹烷二烯酮、二乙酰苍术二醇(discetylatractylo-dinol)、苍术酮,另含苍术烯内酯(atraactylenolide)。
  性味及功能主冶 同茅苍术。
...木瓜─贴梗海棠、冥楂全文:
─贴梗海棠、冥楂
  木瓜──贴梗海棠
  Fructus Chaenomelis Speciosae
  (英)Comman Floweringquince Fruit
  别名 皱皮木瓜、宣木瓜、红木瓜。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的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2m,小枝无毛,有刺。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10cm,宽1.5~1cm。花簇生,淡红色或白色;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梨果球形或长圆形,长约8cm,干后果皮皱缩。花期3~4月,果期10月。
  各地常有栽培。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浙江。
  采制 夏、秋季果实绿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性状 果实卵圆形或长圆形,多纵剖为两瓣,长4~9cm,宽2~5cm,厚1~2.5cm。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脱落处平滑光亮。质坚硬。气微清香,味酸。
  化学成分 含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皂甙及黄酮类,鲜果含过氧化氢酶(catalase)种子含氢氰酸。
  性味 性温,味酸。
  功能主治 平肝舒筋,祛湿和胃。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
  木瓜─冥楂
  木瓜──冥楂
  Fructus Chaenomelis Sinensis
  (英) Chinese Floweringquince Fruit
  别名 光皮木瓜、土木瓜。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冥楂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的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m,枝无刺,幼枝有淡黄色柔毛。叶互生,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8cm,宽2.5~6cm,边缘有刺芒状锯齿,齿尖有腺点,幼时有绒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5;花瓣5,淡红色;雄蕊多数;子房下位,5室,花柱3~5,基部合生,有柔毛。梨果长圆形,长可至15cm,深黄色,木质,芳香。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各地常见栽培。主产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广西。
  采制 夏、秋季果实绿黄色时采摘,纵剖后置沸水中烫后晒干。
  性状 果实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多纵剖为2~4瓣,长4~9cm,宽3.5~4.5cm。外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光滑无皱纹,或稍带粗糙;剖面果肉粗糙,显颗粒性。种子多数,密集,通常多数脱落。种子平扁三角形。气微,味微酸涩,嚼之有砂粒感。
  化学成分 含苹果酸、果胶酸、酒石酸、皂甙、黄酮等;种子含氢氰酸。
  性味 性温,味酸涩。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主治风湿痹痛、菌痢、吐泻。
...粉防己的作用-粉防己的功效全文:
  粉防己 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英) fourstamen stephania root
  别名 汉防己、白木香。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落叶缠绕藤本。茎纤细,有纵条纹。叶互生,宽三角状卵形,先端钝,具小突尖,基部截形或略心形,两面均被短柔毛,全缘,掌状脉5条;叶柄盾状着生。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头状聚伞花序,排成总状,萼片4,花瓣4,雄蕊4,花丝连成柱状体,上部盘状,花药着生其上;雌花萼片、花瓣与雄花同,心皮1。核果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丘陵地带的草丛及灌木林缘。主产浙江、安徽、湖北、湖南。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或纵剖,干燥。
  性状 根不规则圆柱形,或剖切成半圆柱形或块状,常弯曲,弯曲处有深陷横沟而呈结节状,长5~15cm,直径1~5cm。表面灰黄色,有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质坚重,断面平坦,灰白色,粉性。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含多种异喹啉生物碱,主要有粉防己碱(tetrandrine )、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二甲基粉防己碱(dimethyltetrandrine)以及小檗胺(berbamine)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风湿痹痛、湿疹疮毒、高血压症。
...骨刺消痛液效果好吗?
  骨刺消痛液是由中药川芎、威灵仙、牛膝、木瓜、桂枝等中药成分加工浸制而成的中药饮剂。川芎、威灵仙、牛膝是方剂中的主药,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能,常用于气滞血瘀、风湿痹痛的治疗。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散癖积、消骨鲠的功能,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经络不舒等症。牛膝分怀牛膝和川牛膝,虽都具有活血通络、强壮筋骨的作有但怀牛膝偏于补肾强筋,而川牛膝偏于舒筋利痹。本方中用怀牛膝入药以增强其活血通络、补肾强腰、利关节、强壮筋骨之功效。可用于肾虚不足所至的腰膝酸软、骨质增生等症。木瓜具有祛风宣痹、化湿舒筋等功效,常用于筋脉不舒,风湿痹痛等的治疗。桂枝可用于风寒湿痹证,特别是对湿寒性肢体痹痛有较好的疗效。  由以上诸药配制而成的骨刺消痛液,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除湿宣痹的功效,临床上对于颈椎、腰椎、四肢关节等处骨质增生所致的酸胀、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类风湿性关节火、风寒湿痹痛等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全文:中药名称鹿衔草拼音名Luxiancao英文名HERBA PYROLAE来源本品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 Pyrola calliantha H. Andres 或普通鹿蹄草Pyroladecorata H. Andres的干燥全草。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杂质,晒至叶片较软时,堆置至叶片变紫褐色,晒干。性状本品根茎细长。  茎圆柱形或具纵棱,长10~30cm。  叶基生,长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8cm,暗绿色或紫褐色,先端圆或稍尖,全缘或有稀疏的小锯齿,边缘略反卷,上表面有时沿脉具白色的斑纹,下表面有时具白粉。  总状花序有花4~10 余朵;花半下垂,萼片5,舌形或卵状长圆形;花瓣5,早落,雄蕊10,花药基部有小角,顶孔开裂;花柱外露,有环状突起的柱头盘。  蒴果扁球形,直径7~10mm ,5 纵裂,裂瓣边缘有蛛丝状毛。  气微,味淡、微苦。鉴别  本品叶的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类方形,外被角质层。  下表皮可见气孔,内方具厚角细胞5~7列。  上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3列。  栅栏细胞不明显,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  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呈新月形,韧皮部窄。  薄壁细胞含红棕色或棕黄色物。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检查  水分  不得过13.0%(附录Ⅸ H一法)。  总灰分
不得过7.0% (附录Ⅸ K)。性味与归经  甘、苦,温。  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强筋骨,止血。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用法与用量9~15g。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接骨七的作用-接骨七的功效全文:
  此药为百合科(菝葜科)植物牛尾菜(smilax riparia)的根及根茎。因其有接骨疗伤作用,故得名“接骨七”。
  牛尾菜为攀援状草质藤本,根茎上有多数须根。叶互生,卵状披针形,网状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生于叶腋,花淡黄至绿色。浆果紫黑色。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坡、沟谷林下或灌丛、草丛中。
  该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等。
...祖司麻的作用-祖司麻的功效全文:
  祖司麻
  cortex daphnes
  (英)cirald daphne bark
  别名 祖师麻、大救驾、金腰带。
  来源 为瑞香科植物黄瑞香daphne giraldii nitsche.的根皮及茎皮。
  植物形态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根红黄色,纤维性。茎灰褐色,平滑,无毛,树皮富含纤维,不易折断。叶互生,纸质,常集于小枝顶部,叶片倒披针形,长3~6cm,宽7~12cm,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下面有白粉;近无柄。花黄色,微香,3~8花丛生小枝顶端,略呈头状花序;花被管状,上部4裂,裂片长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窄尖;雄蕊8,成2轮,生于花被管上部;子房无花柱,柱头圆。核果卵圆形,鲜红色。花期4~6月。
  生于山坡林边或疏林中。主产陕西、甘肃。
  采制 春、秋季剥取茎、根皮。
  性状 呈长条状,卷曲,厚0.5~2mm。外表面褐黄色或灰褐色,根皮较粗糙,茎皮光滑,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微苦,具持久的麻舌感。
  化学成分 含瑞香内酯a、7,8-二羟基香豆精-7-β葡萄糖甙(7,8-dihydroxycoumarin-7-β-glucoside)及瑞香内酯b。
  功能主治 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痛。
  附注 同属植物陕甘瑞香d.tangutica maxim.凹叶瑞香d.retusa hemsl.的茎皮和根皮同作祖司麻用。
  西河柳
  Cacumen Tamaricis
  (英)Chinese Tamarisk Twing
  别名 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赤柽柳。
  来源 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 的细嫩枝叶。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密生,绿色或带红色,细长,常下垂。叶互生,极小,鳞片状,卵状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无柄。总状花序集为疏散的圆锥花序;花小,白色至粉红色,苞片三角状;萼片5;花瓣5,花丝较花冠长,花盘10或5裂;子房上位,1室,花柱3。蒴果小。种子先端有丛毛。花期4~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野湿润砂碱地及河岸冲积地。多栽培。主产河北、河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制 5~6月割剪嫩枝叶,阴干。
  性状 茎枝呈细圆柱形,直径0.5~1.5mm。表面灰绿色,有多数互生鳞片状小叶。质脆,易折断。稍粗的枝表面红褐色,叶片常脱落而残留突起的叶基,断面黄白色,中心有髓。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含树脂、槲皮素-甲醚(quercetin-monomethylether)鞣质、水杨甙(salicin)。
  性味 性平,味甘、辛。
  功能主治 散风,解毒,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湿痹痛。
  附注 同属植物华北柽柳T.juniperina Bge.及五蕊柽柳T.pentandra (Desv.)Pall.的细嫩枝叶,亦供药用。
...全文:中药名称首乌藤拼音名Shouwuteng英文名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藤茎。  秋、冬二季采割,除去残叶,捆成把,干燥。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稍扭曲,具分枝,长短不一,直径4~7mm。  表面紫红色至紫褐色,粗糙,具扭曲的纵皱纹。  节部略膨大,有侧枝痕。  外皮菲薄,可剥离。  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疏松,类白色。无臭,味微苦涩。鉴别  (1)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有时残存。  木栓细胞3~4列,含棕色色素。  皮层较窄。  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纤维壁甚厚,木化;在纤维束间时有石细胞群。  韧皮部较宽。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类圆形,直径约至204μm,单个散列或数个相聚。  髓较小。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2) 取本品粉末0.25g,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3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首乌藤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大黄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苯-乙醇(2:1) 为展开剂,置预饱和15分钟的层析缸内,展开3.5cm 后,取出,晾干,再置以苯-乙醇(4:1) 为展开剂,展开7cm 后,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性味与归经  甘,平。  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用法与用量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贮藏置干燥处。
...全文:中药名称九里香拼音名Jiulixiang英文名FOLIUM ET CACUMEN MURRAYAE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Jack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老枝,阴干。性状九里香
嫩枝呈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灰褐色,具纵皱纹。  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羽状复叶有小叶3~9片,多已脱落;小叶片呈倒卵形或近菱形,最宽处在中部以上,长约3cm,宽约1.5先端钝,急尖或凹入,基部略偏斜,全缘;黄绿色,薄革质,上表面有透明腺点,小叶柄短或近无柄,下部有时被柔毛。  气香,味苦、辛,有麻舌感。千里香
小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以下,长2~8cm,宽1~3cm,先端渐尖或短尖。鉴别  (1) 本品叶的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 列,长方形,其上可见单细胞非腺毛,长30~70~(100)μm,直径9~15μm;叶肉组织不等面型,栅栏组织2~3列。  不通过中脉;主脉维管束双韧型,其上、下两侧有纤维群,木化;叶肉组织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9~25μm,有时可见方晶;油室多数,圆形,直径80~120μm,内含黄色油滴。  (2) 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水浴回流30分钟,滤过。  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 使溶解,置试管中,加新制的7% 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微热,放冷,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加1%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下层呈紫红色。炮制  除去杂质,切碎。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有小毒。功能与主治  行气止痛,活血散瘀。  用于胃痛,风湿痹痛;外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用法与用量6~12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贮藏置干燥处。
鸡血藤─密花豆、常春油麻藤
  鸡血藤-密花豆
  Caulis Spatholodi
  (英)Suberect Spatholobus Stem
  别名 过江龙、血枫藤、猪血藤、大血藤。
  来源 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茎藤。
  植物形态 木质藤本。三出复叶,小叶宽椭圆形,长10~20cm,宽7~15cm,先端短尾状,基部圆形,上面有疏柔毛,下面脉腋间有黄色髯毛,侧生小叶基部偏斜;叶柄及小叶柄无毛;小托叶针状。圆锥花序腋生,大型,花多而密;序轴及总花梗被黄色短柔毛;花冠蝶形,白色,肉质;雄蕊10,二体;子房有白色硬毛。荚果舌形,长8~10cm,有黄色茸毛。种子1枚,生于荚果顶部。花果期夏秋。
  生于林中、灌丛或山沟。产于广东、广西、云南。
  采制 秋、冬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性状 茎藤常斜切或横切成厚0.3~1.5cm的块片。栓皮灰棕色,脱落处现红棕色。切面中央有偏心性髓部;木质部宽广,淡黄棕色,导管孔明显;韧皮产呈2~6个红棕色至暗棕色环逞,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其最内一圈为圆环,其余为心半圆环。质坚硬。气微,味涩。
  化学成分 含儿茶酚、挥发油、还原糖。
  性味 性温,味苦、甘。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通络。用于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附注 商品鸡血藤的植物来源较多,如山鸡血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网络鸡血藤M.reticulata Benth.、亮叶鸡血藤M.nitida Benth.及常春油麻藤等。
  鸡血藤─常春油麻藤
  鸡血藤──常春油麻藤
  Caulis Mucunae
  (英)Evergreen Mucuna Stem
  别名 牛马藤、大血藤。
  来源 为豆科植物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的藤茎。
  植物形态 常绿木质藤本;粗达30cm。茎棕色或黄棕色,粗糙;小枝纤细,淡绿色,光滑无毛。复叶互生,小叶3枚;顶端小叶卵形或长方卵形,长7~12cm,宽5~7cm,先端尖尾状,基部阔楔形;两侧小叶长方卵形,先端尖尾状,基部斜楔形或圆形,小叶均全缘,绿色无毛。总状花序,花大,下垂;花萼外被浓密绒毛,钟裂,裂片钝圆或尖锐;花冠深紫色或紫红色;雄蕊10枚,二体;子房有锈色长硬毛。荚果扁平,木质,密被金黄色粗毛,长30~60cm,宽2.8~3.5cm。种子扁,近圆形,棕色。
  生于林边,常缠绕于树上。主产福建、云南、浙江。
  采制 全年可采,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性状 茎圆柱形,直径3~15cm。表面灰褐色,粗糙,具有纵向的陷沟、横环纹和疣状凸起的侧枝痕迹。横切面皮部薄,韧皮部具树脂状分泌物,呈棕褐色,木质部灰黄色,导管呈孔洞状,多放射性整齐排列。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层同心性环,髓部细小。质坚体重,难折断,折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涩。
  性味 性温,味苦。
  功能主治 行血补血,通经活络。治关节风湿痛、跌打损伤、血虚、月经不调及经闭。
  附注 种子(黎豆)含左旋多以巴(L-dopa)。
...细辛图谱 【药名】:细辛&&【拼 音】:XIXIN【英文名】:Manchurian Wildginger【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功 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主治】:治风冷头痛,鼻渊,牙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性味归经】:辛,温。①《本经》:“味辛,温。”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岐伯:无毒;李氏:小寒。”③《药性论》:“味苦辛。” ④《用药心法》:“辛,热。”入肺、肾经。《汤液本草》:“手少阴引经药。”《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脾四经。”《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阴血分。【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钱。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用药忌宜】: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药物配伍】:①《本草经集注》:“曾青、枣根为使。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芦。”②《药性沦》:“忌生菜。”《内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张元素:“治头痛,太阳则羌活,少阴则细辛,阳明则白芷,厥阴则川芎、吴茱萸,少阳则柴胡,用者随经不可差。细辛香味俱细而缓,故入少阴,与独活颇相类。”《本草汇言》:“细辛,佐姜、桂能驱脏府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配防风,辛温散风,祛风胜湿;配麻黄,通调水道、宣肺利水;配白芷,活血通经、消肿排脓;配附子,补肾壮阳,散寒止痛;配羌活,降泄燥湿、散寒通利;配五味子,益气生津;配生石膏,清热泻火。 【别名】:小辛(《本经》)、细草(《吴普本草》)、少辛(《纲目》)、独叶草、金盆草(《中药材手册》)、山人参(江苏)【处方名】: 细辛、辽细辛、北细辛【商品名】:辽细辛:又名北细辛、东北细辛、细参、万病草、烟袋锅花。为植物北细辛的带根全草。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产量大,销全国并出口。华细辛:又名西细辛、白细辛。为植物华细辛的带根全草。主产于陕西。以上两种为细辛正品。以根色灰黄、叶色绿、干燥、气辛香、嚼之辛辣麻舌者为佳。马细辛:又名马辛、南细辛、土细辛、马蹄香、杜衡。为植物杜衡Asarumforbesii Maxim.的根茎及根。形似马蹄。在江苏、浙江等个别地区作“细辛”使用。大花细辛:又名花脸细辛。为植物大花细辛A.maximum Hemsl.的根茎及根。在四川个别地区作“细辛”使用。花叶细辛:为植物花叶细辛A.geophilum Hemsl.的根茎及根。在广东、广西等地作“细辛”使用。圆叶细辛:为植物圆叶 细辛A. caudigerum Hance的根茎及根。在广西等地作“细辛”使用。盆草细辛:又名水细辛、毛细辛、西南细辛、土癞蜘蛛香。为植物盆草细辛A.himalaicum Hook. f. et Thoms.的全草。在四川、陕西等地作“细辛”使用。双叶细辛:为植物双叶 细辛A. caulescens Maxim.的全草。在四川、陕西等地作“细辛”使用。长花细辛:又名黄细辛。为植物长花细辛A.longiflorumC.Y. Cheng et C.S.Yang的根茎及根。在陕西个别地区作“细辛”使用。茨菇叶细辛:又名苕叶细辛。为植物茨菇叶细辛A.insigne Diels的带根全草。在湖北、广西等个别地区作“细辛”使用。金耳环:为植物金耳环A. longipedunculatum O.C. Schmidt的全草。在广西个别地区作“细辛”使用。毛柄细辛:又名汉城细辛。为植物毛柄细辛A.siebold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的带根全草。主产于鸭绿江流域。在当地也作“细辛”使用。以上10种为细辛副品。品质软次,功效较差。仅在个别地区使用。①辽细辛分布东北及山东、山西、河南等地。②华细辛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5~7月间连根挖取,除净泥土,及时阴干。(不宜晒干,勿用水洗,否则会使香气降低,叶变黄,根变黑而影响质量)置干燥通风处,防止霉烂。药材Herba Asari原植物①辽细辛(《本草原始》)Asarum&heterotropoides& F.& Schm.&&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②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可用做 细辛① 杜衡Asarum& forbesii&Maxim.②大花细辛A.& Maximum& Hemsl.&&&③花叶细辛A.&& Geophilum& Hemsl.。 ④圆叶细辛A. Caudigerum& Hance⑤盆草细辛A. HiThoms.及双叶细辛A.& Caulescens& axim.⑥花细辛A.&Longiflorum& C.& Y.& Heng et& C.& S.&Yang& ⑦茨菇叶细辛A.& Insigne& Diels⑧金耳环A.&Longi pedunculatum& O.& C. Sc hmidt除净杂质,用水喷润,及时切段,晾干。《雷公炮炙论》:“凡使细辛,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土了,用瓜水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干用之。”出自《神农本草经》①《吴普本草》:“细辛,如葵叶,赤色,一根一叶相连。三月、八月采根。” ②《别录》:“细辛,住华阴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③《本草图经》:“细辛,今处处有之,然它处所出者不及华州者真。其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今人多以杜衡当之,杜衡吐人,用时须细辨耳。杜衡春初于宿根上生苗,叶似马蹄形状,高二、三寸,茎如麦藁粗细,每窠上有五、七叶或八、九叶,别无枝蔓。又于叶茎间罅内芦头上贴地生紫花,其花似见不见,阁结实如豆大,窠内有碎子,似天仙子,苗叶俱青,经霜即枯。其根成窠,有似饭帚密闹,细长四、五寸,微黄白色。味辛。江、淮呼为马蹄香,以人多误用,故此详述之。”①辽细辛又名:北细辛(《理伤续断秘方》)。叶片1~2枚,下连根茎及根,有时可见花或果实。叶柄长,有纵纹,叶片多皱缩或破损,质薄,灰绿色,有时带黄,质脆易碎。花单1,暗紫褐色,碗状。根茎为不规则圆柱形,纤细弯曲,具分枝,长1~4厘米,直径2~4毫米,灰棕色,粗糙,有节,节间约2~3毫米。根细长,密生节上,灰棕色,表面平滑,或有微细纵皱纹,下端常有细须根。质脆易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气甚芳香,味辛辣,后具麻木烧灼感。以根灰黄色、叶绿色、味辛辣而麻舌者为佳。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②华细辛&外形与辽细辛相似,但根茎较长,长约3~8厘米,直径约1~2厘米,节间极短,仅达1毫米。香气及辛辣味较弱,而麻木的浇灼感较强。产陕西。除上述正品外,少数地区尚以下列各种作细辛使用,一般称为土细辛。①杜衡Asarum&forbesii& Maxim.的根茎及根,亦称马辛,使用于江苏、浙江等地。参见“杜衡”条。 ②大花细辛A.& Maximum& Hemsl.的根茎及根,使用于四川等地。参见“花脸细辛”条。③花叶细辛A.&Geop- hilum& Hemsl.的根茎及根,使用于广东、广西等地。④圆叶细辛A.Cau-digerum& Hance 的根茎及根,使用于广西。⑤盆草细辛A.HiThoms.(又名:毛细辛) 及双叶细辛A.Caulescens&axim.的全草, 使用于四川、陕西。 ⑥花细辛A.Longiflorum&C.Y.Heng et C.S.Yang的根茎及根,使用于陕西,参见“黄细辛”条。⑦茨菇叶细辛A.Insigne Diels的带根全草,使用于湖北、广西,参见“苕叶细辛”条。 ⑧金耳环A.Longi&pedunculatum& O.& C. Sc hmidt的全草,使用于广西,参见“金耳环”条。《纲目》:“《博物志》言杜衡乱细辛,自古已然矣。……大抵能乱细辛者,不止杜衡,皆当以根、苗、色、味细辨之。叶似小葵,柔茎细根,直而色紫,味极辛者细辛也;叶似马蹄,茎微粗,根曲而黄白色,味亦辛者杜衡也;一茎直上,茎端生叶如伞,根似细辛,微粗直而黄白色,味辛微苦者,鬼督邮也;似鬼督邮而色黑者,及己也;叶似小桑,根似细辛,微粗长而黄色,味腥而有臊气者、徐长卿也;叶似柳而根似细辛,粗长黄白色而味苦者,白薇也;似白薇而白直味甘者,白前也。《本草原始》:“西细辛根粗叶多,辽细辛细香,色白叶少。”显微鉴定:北细辛&&根横切面:下皮为1列类方形细胞,其外侧常残留一有皮细胞。皮层宽广,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油细胞,含油滴,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较粗的根有时可见石细胞。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次生组织不发达,初生木质部四原型,与韧皮部相间隔,韧皮部内侧隐约可见形成层细胞。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4~6个。油细胞类圆形,直径32~53μm,周围细胞4~8个呈放射状排列。非腺毛1~9细胞,长34~230μm,直径30~44μm,表面有疣状突起。下表皮气孔较多;油细胞稍小;非腺毛较多,多存在于叶脉上。本品以根长、色灰黄、叶色绿、香气沈、味麻辣者为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有报道,四川省内不同产地的11种商品26个样品中的挥发油含量差异较大,最高达3.36%,最低仅0.27%。华细辛挥发油为2.01%~3.36%,油中黄樟醚相对含量,高的可达23.97%,低者为11.41%。甲基丁香酚均为微量。【中药化学成分】:辽细辛含挥发油约3%,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油酚(Methy& ugenol),其他有黄樟醚(Safrole)、β-蒎烯(β-Pinene)、优葛缕酮(Eucarvone)、酚性物质等。 华细辛含挥发油 2.75%,1.9%。挥发油中主要含甲基丁香油酚(约占50%),还有细辛酮(Asarylketone)、蒎烯、优葛缕酮、黄樟醚、1,8-桉叶素(Cineole)、l-细辛素(l-Asarinin约0.2%)等。华细辛种 A. Sicboldii var. Seoulensis NakaiA.Sieboldii var. Cineoliferum挥发油的成分和华细辛相似。双叶细辛的挥发油含优葛缕酮6%、龙脑或爱草脑(Estragole)7%、1,8桉-叶素4%、蒎烯2%、甲基丁香油酚15%、黄樟醚10%、科绕魏素(Croweacin)&10%、榄香脂素(Elemicin)8%、少辛酮(Saishinone0.2%)、芳樟醇、大脚6┐肌Germacra-1(10),4,7&(11)-trien-9α-ol〕、 2-甲基-2-乙烯基-3-异丙烯基-5-异丙叉环己醇等。圆叶细辛全草含黄酮甙、氨基酸、糖类和挥发油。⑴ 北细辛&&& 全草含挥发油至5.8%,油中至少有17种成分,主含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另含黄樟醚(safrole)、优香芹酮(eucarvone)、α-及β-蒎烯(α-,β-pinene)、香素(elemicin)、细辛醚(asaricin)、爱草醚(estagole)、茨烯(camphene),另含3,5-二甲氧基甲苯(3,5-dicomhoxytoluene)和反式-细辛酮(trans-asarome)。尚含dl-去甲基稀衡州乌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higmamine)、(2E,4E)-N-异丁基-2,4-癸二烯酰[(2E,4E)-N-isobutyl-2,4-decadienamide,pellitorine]、(2E,4E,8Z,10E)-N-异丁基-2,4,8,10-十碳四烯酰胺[(2E,4E,8Z,10E)-N-isobutyl-2,4,8,10-dedecatetraenamide]和(2E,4E,8Z,10Z)-N-异丁基-2,4,8,10-十二碳四烯酰胺。根还含l-细辛素(l-asarinin)。⑵华细辛&&&含挥发油,油中主含α-侧柏烯(α-thujene)、月桂烯(myrcene)、γ-松油醇(terpin-4-ol),α-松油醇(α-terpineol)、黄樟醚、甲基丁香酚、肉豆蔻醚(myristicin)、细辛醚、r烯(limonene)、沉香醇(linalool)、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 toluini)、3,4,5-三甲氧基甲苯(3,4,5-trimethoxytoluene)、2,3,5-三甲氧基甲苯、2,3,4-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2,3,5-tuimethoxy-1-propenylbenzene)和优香芹酮等。另含正十五烷(n-pentadecane)、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芝麻脂素(sesamine)和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酰胺(N-isobutyldodecatetraenamide)。根尚含1-细辛素及1-芝麻素(1-sesamin)。⑶汉城细辛含挥发油,油中主含优香芹酮,另含α-或β-蒎烯、桉油精(1,8-cineole)、甲基丁香酚 、黄樟醚、α-甲氧基黄樟醚、榄香素,细辛醚、卡枯醇(kakuol)、n-十五烷(n-pentadecane)和3,5-二甲氧基甲苯等。【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粗粉50~60g,置于圆底瓶中,加水500ml,于150~160℃油浴上蒸馏5h,静置半小时,..提取,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作供试液,另取黄樟醚、甲基丁香酚为对照品。分另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醋酸乙酯(9:1)展开,取出晾干,用1%香划醛浓硫试剂喷雾显色100℃加热500min。供试液色门类在与对照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洋金花的作用-洋金花的功效全文:
  洋金花
  flos daturae
  (英)upright datura flower
  别名 南洋金花、风茄花、醉仙桃花。
  来源 为茄科植物白曼院罗datura metel l.的花。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近无毛。叶互生,茎上部近对生,卵形或宽卵形,长30~200cm,近无毛。叶互生,茎上部近对生,卵形或宽卵形,长5~19cm,宽4~12cm,先端尖,基部不对称,全缘、微波状或每边具3~4短齿;叶柄长2~7cm。花单生,花冠漏斗状、白色,檐部5裂,栽培品常有重瓣;雄蕊5~15。蒴果扁球形,直径约3cm,表面疏生短硬刺,成熟后不规则开裂。花果期4~11月。
  栽培,主产江苏,广东、浙江、安徽亦产。
  采制 4~11月花初开放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花多皱缩成朵状,完整者长9~15cm。花萼筒状,长为花冠的2/5,灰绿色或灰黄色,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纹5条,表面微有茸毛;花冠喇叭状,淡黄色或黄棕色,先端5浅裂,裂片有短尖,短尖下有3条纵脉纹,雄蕊5(~15),花丝贴生于花冠筒内;雌蕊1,柱头棒状。烘干品质柔韧,气特异;晒干品质脆,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多种莨菪烷类生物碱,以东莨菪碱(scopolamine)含量较高,莨菪碱(hyoscyamine)少量。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
...金钱草图谱 【药名】:金钱草&【拼 音】:JINQIANCAO【来 源】:报春花科过路黄 Lysimachia&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功 效】:清热,利尿,镇咳,消肿,解毒。【主治】:治黄疸,水肿,膀胱结石,疟疾,肺痈,咳嗽,吐血,淋浊,带下,风湿痹痛,小儿疳积,惊痫,痈肿,疮癣,湿疹。【性味归经】:苦辛,凉。①《纲目拾遗》:“味微甘,性微寒。”②《岭南采药录》:“味涩,气香,性平。”③《现代实用中药》:“苦,寒。”入肝、胆、肾、膀胱、肺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浸酒,捣汁。外用:捣敷或绞汁涂。【用药忌宜】:《福建民间草药》:“凡阴疽诸毒、脾虚泄泻者,忌捣汁生服。”【药物配伍】:配海金沙,清热通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配茵陈,清热利湿通淋;配车前草,清热利湿。 【别名】:遍地香(《祝穆试效方》)、地钱儿(《救荒野谱》)、钹儿草(《救生苦海》)、连钱草(《质问本草》)、铜钱草(《慈航活人书》)、白耳草、乳香藤、九里香、半池莲、千年冷、遍地金钱(《纲目拾遗》)、金钱艾(《本草求原》)、马蹄草、透骨消(《植物名实图考》)、透骨风、过墙风、巡骨风(《分类草药性》)、蛮子草(《天宝本草》)、胡薄荷(《现代实用中药》)、穿墙草(《经效实验单方》)、团经药、风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肺风草、金钱薄荷、十八缺草(《福建民间草药》)、江苏金钱草〔《中药通报》5(1):27,1959〕、透骨草、一串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四方雷公根、钱凿草、钱凿王(《陆川本草》)、大叶金钱草、野薄荷(《江西民间草药》)、马蹄筋骨草、破铜钱(《四川中药志》)【处方名】:金钱草、大金钱草、大叶金钱草【商品名】:大金钱草:又名大叶金钱草、四川大叶金钱草、川金钱草、神仙对座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主产于四川。这个品种为全国所通用。以叶片肥大、植株完整、干燥无杂质者为佳。小金钱草:又名小叶金钱草、四川小叶金钱草、四川小金钱草。为旋花科植物马蹄金的全草。为四川部分地区习用。江苏金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为江浙一带所习用。广东金钱草:又名广金钱草。为豆科植物金钱草的全草。为广东所习用。江西金钱草:为伞形科植物白毛天胡荽的全草。为江西所习用。【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等地。药材主产江苏、广东、四川、广西。此外,浙江、湖南、福建等地亦产。【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两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拉丁名】:活血丹(《植物名实图考》)Glechoma&longituba(Nakai)& Kupr.同属植物:①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或带根全草。②旋花科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③ 伞形科白毛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var. Batrachium&(Hance)&& Hand.-Mazz. 和天胡荽 H. Sib-thorpioides&Lam.,④豆科金钱草 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eck)&&Merr.,详“广东金钱草”条。【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略洗;切制:将全草切段、晒干。【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生药材鉴定】:干燥全草多皱缩成团,茎细长,方形,常扭曲,具纵棱线,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短毛,断面中空。叶多卷缩,肾形或心形,边缘具圆钝齿,灰绿色,质脆易碎。叶柄长4~44毫米,多扭曲。花、果通常不见。气微香,味辛凉。各地称“金钱草”供药用的植物,除本种外尚有下列几种:①报春花科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详“大金钱草” 条。②旋花科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详“小金钱草”条。③伞形科白毛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var. Batrachium&(Hance)& Hand.-Mazz. 和天胡荽 H. Sib-thorpioides&Lam.,详“江西金钱草”条。④豆科金钱草 Desmodium&styracifolium& (Osbeck)& Merr.,详“广东金钱草”条。【中药化学成分】:金钱草有芳香型和非芳香型两类。芳香型含多量单萜酮,其主要成分是l-蒎莰酮(l一Pinocamphone)、l-薄荷酮(l-Menthone)和l-胡薄荷酮(l-Pulegone);尚含a-蒎烯(a-Pinene)、B-蒎烯、柠檬烯(Limonene)、对一聚伞花素(p-Cyme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异蒎莰酮(Isopinocamphone)、芳樟醇(Linalool)、薄荷醇(Menthol)、a-松油醇(a-erpineol)。除上述挥发油成分外,尚含熊果酸(Ursolic&acid)、B-谷甾醇、棕榈酸、琥珀酸、多种氨基酸、鞣质、苦味质、胆碱、硝酸钾等。地下部分含水苏糖(Stachyose)。
五加皮─细柱五加、白勒
  五加皮──细柱五加
  Cortex Acanthopanacis
  (英)Slenderstyle Acanthopanax Root-bark
  别名 南五加皮、五花、小五爪风、五皮风、鸡脚风。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根皮。
  植物形态 落叶灌叶,有时蔓生状。枝无刺或于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掌叶复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小叶通常5,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或沿脉疏生刚毛。伞形花序多腋生;花小,萼齿5;花瓣5;黄绿色;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分离。浆果状核果近球形,黑色。种子2,扁平,细小。花期7月,果期9~10月。
  生于林缘、路边或灌丛中。主产湖北、河南;辽宁、安徽亦产。
  采制 夏、秋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 根皮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直径0.4~1.4cm ,厚1~3mm。外表面灰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面不整齐,深灰黄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化学成分 根皮含异贝壳杉烯酸(kaurenoic acid)、紫丁香甙、异秦皮定甙(isofraxedinoside)、β-谷甾醇、棕榈酸、亚油酸、维生素B1等。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脚气。
  五加皮─白勒
  五加皮──白勒
  Cortex Acanthopancis Trifoliati
  (英)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bark
  别名 鹅掌楸、三叶五加、刺三甲。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白?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Merr. 的根皮。
  植物形态 攀援状灌木,高1~7m,枝疏生向下的钩刺。掌状复叶,小叶3,很少4~5,中央的1片较大,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8cm,宽1.5~4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无毛或仅沿叶脉疏生刺毛;总叶柄长2~5cm,疏生钩刺。伞形花序3~10个生于小枝顶端,很少单生,花萼有5齿;花瓣5,黄绿色;雄蕊5;子房2室,花柱2,合生至中部。果实扁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林边、灌丛中。分布于北起秦岭南坡,但在长江中下游北界约为北纬31°,向南各地均产。
  采制 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 根皮呈不规则筒状,稍弯曲,厚0.5~1mm。外表面灰红棕色,皮孔较小,类圆形或略横向延长,长0.8~3 .5mm,直径0.5~1mm;内表面灰褐色。折断面有棕色点状树脂道,可见其中的亮黄棕色油树脂。气微香,味微辛、苦。
  化学成分 含异贝壳杉烯酸(kaurenoic acid)、β-谷甾醇。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细柱五加。
...全文:中药名称当归拼音名Danggui英文名RADIX ANGELICAE SINENSIS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的干燥根。  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根头(归头)直径1.5~ 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  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皮层窄,有少数油室。  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及油管类圆形,直径25~160μm,外侧较大,向内渐小,周围分泌细胞6~9 个。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淡黄棕色。  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表面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有时可见菲薄的横隔。  梯纹及网纹导管多见,直径约至80μm。  有时可见油室碎片。炮制  当归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酒当归
取当归片,照酒灸法(附录Ⅱ D)炒干。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切面有浅棕色环纹,质柔韧,深黄色,略有焦斑。  味甘、微苦,香气浓厚,有酒香气。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Ⅹ A)。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5.0%。性味与归经  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功能与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酒当归活血通经。  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用法与用量4.5 ~9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制剂】 当归流浸膏
  洋金花
  Flos Daturae
  (英)Upright Datura Flower
  别名 南洋金花、风茄花、醉仙桃花。
  来源 为茄科植物白曼院罗Datura metel L.的花。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近无毛。叶互生,茎上部近对生,卵形或宽卵形,长30~200cm,近无毛。叶互生,茎上部近对生,卵形或宽卵形,长5~19cm,宽4~12cm,先端尖,基部不对称,全缘、微波状或每边具3~4短齿;叶柄长2~7cm。花单生,花冠漏斗状、白色,檐部5裂,栽培品常有重瓣;雄蕊5~15。蒴果扁球形,直径约3cm,表面疏生短硬刺,成熟后不规则开裂。花果期4~11月。
  栽培,主产江苏,广东、浙江、安徽亦产。
  采制 4~11月花初开放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花多皱缩成朵状,完整者长9~15cm。花萼筒状,长为花冠的2/5,灰绿色或灰黄色,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纹5条,表面微有茸毛;花冠喇叭状,淡黄色或黄棕色,先端5浅裂,裂片有短尖,短尖下有3条纵脉纹,雄蕊5(~15),花丝贴生于花冠筒内;雌蕊1,柱头棒状。烘干品质柔韧,气特异;晒干品质脆,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多种莨菪烷类生物碱,以东莨菪碱(scopolamine)含量较高,莨菪碱(hyoscyamine)少量。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用于、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
...川芎的作用-川芎的功效全文:
  川 芎 rhizoma chuanxiong
  (英) szechwan lovage rhizome
  别名 芎穷、小叶川芎。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茎直立中空,表面有纵沟。2~3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对,卵状三角形,羽状全裂;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3~6,伞幅7~20;小苞片线形;花梗10~24,花白色。双悬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9月。
  栽培。主产四川,江西、湖北、陕西、甘肃、贵州、云南已引种成功。
  采制 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膨大,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茎苗及泥沙,晾干或炕干,撞去须根。
  性状 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l.5~7cm。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上端有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瘤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类黄色,散有淡黄色油点,形成层呈波状环纹。香气浓,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阿魏酸(ferulic acid),以及4-羟基-3-丁基酽内酯(4-hydroxy- 3- butylphthalide)、川芎酽内酯(senkyunolide)、藁本内酯(ligustilide)、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酚(chuanxiongol)、瑟丹酸(sedanic acid)等。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广防己RadixAristolochiaeFangchi
  (英)FanschiRoot
  别名 滇防己、、百解头。
  来源 为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Y.C. Wuex L.D. Chow etS.M.Hwang勺根。
  植物形态 木质藤本。茎污黄色,幼枝密生竭色茸毛。叶互生,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2cm,宽3~4cm,下面密被褐色茸毛;叶柄被褐色茸毛。总状花序有花1~3朵,紫色,花被外被竭色茸毛,下部管状,略弯曲,上部喇叭状,先端3浅裂,有黄色斑点;雄蕊6,贴生于花柱体周围;子房下位。蒴果椭圆形。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疏林中。主产广东、广西。
  采制 秋、冬季采挖,洗净、切段,粗根纵切两瓣,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或对半剖成半圆柱形,梢弯曲,长8~20cm,直径3~6cm。表面灰棕色,栓皮厚,粗糙。多纵皱纹,弯曲处有深横沟,刮去外皮露出灰黄色皮部;剖开面导管束易成刺片剥下。质坚硬,横切面略粉性,可见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味苦。
  化学成分 含木兰碱(magnoflorine)、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马兜铃酸A、B、C、(aristolochic acid A,B,C)、尿囊素(allantoin)及β-谷甾醇等。
  性味 性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清热利水,用于湿热身痛、下肢、小便不利、风湿痹痛。
...骨碎补图谱
【药名】:骨碎补&【拼 音】:GUSUIBU【英文名】:Fortune’s Drynaria Rhizome【来源】:为蕨类植物药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网蕨以及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等的根茎。【功 效】:补肾,活血,止血。【主治】: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性味归经】:苦,温①《日华子本草》:&平。&②《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③《广西中药志》:&甘微苦涩,温。&入肝、肾经。①《纲目》:&足少阴。&②《本草求真》:&入肾,兼入心。&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用药忌宜】:阴虚及无瘀血者慎服。①《本草经疏》:&不宜与风燥药同用。&②《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③《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芸薹菜。&【药物配伍】:1、配狗肾,治疗肾虚久泻。2、配自然铜,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等症。3、配牛夕,治腰膝酸软疼痛,筋骨乏力,筋骨疼痛等。4、配熟地,补益肝肾,培元固本,治疗肾虚耳鸣耳聋,牙痛,目暗不明,腰酸腿软等。5、配茺蔚子,一寒一温,一行一补,相得益彰,治疗目暗不明。 【别名】:猴姜、胡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日华子本草》)、石庵闾(《开宝本草》)、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石岩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类草药性》)、毛姜、申姜(张寿颐)、毛贯仲(《青海药材》)、马LIU姜(《南宁市药物志》)、碎补(《四川中药志》)、毛生姜、鸡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原植物①槲蕨又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飞蛾草②石莲姜槲蕨又名:近邻槲蕨③大叶骨碎补又名:硬骨碎补、华南骨碎补。【处方名】:骨碎补、碎补、猴姜、毛姜、申姜、生骨碎补、鲜骨碎补、炒骨碎补等处方中写骨碎补、碎补、猴姜、毛姜、申姜均指生骨碎补。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晒干生用入药者。鲜骨碎补为新鲜药材去杂质,洗净切片,鲜用入药者。炒骨碎补为干净干燥之骨碎补片用砂子炒至黄色,略带焦斑,取出晾凉入药者。强筋壮骨、祛风胜湿功效增强。【商品名】:骨碎补、毛姜、申姜、猴姜,以根茎粗大、色棕者为佳。【动植物资源分布】:①槲蕨分布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槲蕨药材主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②中华槲蕨分布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地。③石莲姜槲蕨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石莲姜槲蕨药材主产于四川、云南。④崖姜分布广东、广西、台湾和云南。药材产于广东,在辽宁、广东使用。⑤大叶骨碎补分布广东、广西、台湾、云南。大叶骨碎补药材产于广西、广东,在辽宁、广西、广东使用。⑥海州骨碎补分布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台湾。【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冬、春采挖,除去叶片及泥抄,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毛茸。【拉丁名】:药材 Rhizoma Drynariae原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 中华槲蕨& Drynariabaronii(Christ) Diels石莲姜槲蕨 Drynaria propinqua(Wall.)J.Sm.崖姜 Pseudodrynaria coronans(Wall.) Ching光亮密网蕨Phymatodes&lucida(Roxb.) Ching 大叶骨碎补 Davallia orientalis C.Chr.海州骨碎补 Davallia mariesii Moore【炮制方法】: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采得后先用铜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①《本草纲目拾遗》:&骨碎补,本名猴姜,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江西人呼为胡姜,象形也。&&岭南虔、吉州亦有之。叶似石韦,而一根,余叶生于木。&②《日华子本草》:&猴姜,是树上寄生草,苗似姜,细长。&③《开宝本草》:&骨碎补,生江南。根着树石上,有毛,叶如庵闾。&④《本草图经》:&骨碎补,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亦有之。根生大木或石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上有黄毛及短叶附之,又有大叶成枝,面青绿色有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春生叶,至冬干黄,无花实。惟根入药,采无时,削去毛用之。&⑤《本草衍义》:&骨碎补,苗不似姜,姜苗如苇梢。此物苗,每一大叶两边,小叶槎牙,两两相对,叶长有尖瓣。&⑥《纲目》:庵闾主折伤破血,此物(骨碎补)功同,故有庵闾之名。&&其根扁长,略似姜形,其叶有桠缺,颇似贸众叶,谓叶如庵闾者殊谬,如石韦者亦差。&【生药材鉴定】:①槲蕨、中华槲蕨及石莲姜槲蕨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扁平长条状,常多分歧,长6~20厘米,直径0.5~1~2厘米,厚约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细小鳞片,黄棕色至棕色,柔软如毛;用火燎过则残留鳞片成棕色至深棕色,两侧及上表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黄白色散在的维管束,成圆圈状排列。气无、味淡而微涩。以粗壮扁平为佳。②崖姜的干燥根茎呈圆柱形或扁条状,粗大,略弯曲而扭曲,不分枝,长7~15厘米,直径l~2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纹和皱纹,在沟纹、皱纹及叶基处可见黄棕色细密的鳞片,上面有突起的圆形叶痕,直径约l厘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红棕色,有众多的黄色点状维管束。气微弱,味微涩。③光亮密网蕨的干燥根茎详&猪毛蕨&条。④大叶骨碎补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圆柱形,或略扁,长4~13厘米,直径7~9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纵沟纹及皱纹,残留少量黄棕色鳞片。上侧有突起的圆形叶基痕。质坚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排成环状、中央有两个维管束较大,呈新月形。气微弱,味微涩。显微鉴定:&槲蕨根茎横切面:呈长扁圆形。表皮细胞1列,类圆形或长圆形,外壁稍厚;鳞片基位于表皮凹陷处,细胞3-4列,壁厚,内含棕红色色素。内皮层围绕分体中柱,细胞切向延长,凯氏点不甚清晰。分体中柱18-28个,排成扁圆形环;中柱鞘细胞多角形;木质部管胞多角形,直径6-40μm,中部较大,向两端渐次变小,发育几达两端将韧皮部分为内外两部分,内侧韧皮部有的细胞壁增厚并充满黄棕色分泌物。【中药化学成分】:槲蕨根茎含淀粉16.4%、葡萄糖5.37%,还含柚皮苷(Naringin)。含柚皮甙(naringin)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据中国药科大学周铜水等研究,三萜类化合物有:何帕-22(29)-烯(hop-22(29)-ene)、何帕-21-烯(hop-21-ene)、何帕-22-醇(hop-22-ol)、羊齿-9(11)-烯(fern-9(11)-ene)、24-甲基-9,19-环羊毛甾-25-烯-3β-醇(24-methyl-9,19-cyclolanost-25-en-3β-ol)、24-乙基-9,19-环羊毛甾-25-烯-3β-醇(24-ethyl-9,19-cyclolanost-25-en-3β-ol)、24-甲基-9,19-环羊毛甾-25-烯-3-酮(24-methyl-9,19-cyclolanost-25-en-3-one)、正三十二烷酸(n-dotriacontanicacid)及β-谷甾醇等。【中药化学鉴定】: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点于聚酰薄膜上,以苯-甲醇-丁酮(3:1:1)展开,展距10cm,用1%三氯化铁乙醇液喷雾,柚皮甙斑点(Rf=0.3)显棕色。
...全文:中药名称川芎拼音名Chuanxiong英文名RHIZOMA CHIUANXIONG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  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 2~ 7cm。  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  气浓香,味苦、辛。  稍有麻舌感,微回甜。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  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  韧皮部宽广。  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  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  髓部较大。  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靠近形成层的油室小,向外渐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  粉末淡黄棕色或灰棕色。  淀粉粒较多,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偶见复粒,由2~4分粒组成。  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直径10~25μm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薄。  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见油室碎片,分泌细胞壁薄,含有较多的油滴。  导管主为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4~50μm,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 ,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 1ml,挥干后,残渣加甲醇 1ml使溶解,再加 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 2~3 滴与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 2滴,显红紫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川芎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 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炮制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略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6. 0%(附录Ⅸ K)。性味与归经  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与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用法与用量3 ~9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总计显示小于30条,更多内容请搜索。
好草网为你提供中草药资讯和药方大全,全力打造最权威的中草药资讯网站
Copyright ?
好草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伯虎点秋香过江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